高中化学知识点题库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GZHX297

高中化学知识点题库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GZHX297
高中化学知识点题库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GZHX297

1. 已知:①25℃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数:Ka (CH3COOH )=51.810-?,Ka (HSCN )=

0.13;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ap (CaF2)=101.510

-? ②25℃时,32.010-?mol·L-1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 (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 (HF )、

c (F-)与溶液pH 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旬问题:

(1)25℃时,将20mL 0.10 mol·L-1 CH3COOH 溶液和20mL 0.10 mol·L-1HSCN 溶液分别与

20mL 0.10 mol·L-1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

意图为图2所示:

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反应

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 (CH3COO-) c (SCN-)(填“>”、“<”或“=”)

(2)25℃时,HF 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 ≈ ,列式并说明得出该常数的理

由 。

(3)-34.010? mol·L-1HF 溶液与-44.010? mol·L-1 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混合液

pH 为4.0(忽略调节混合液体积的变化),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

答案:(1)相同的起始条件,只能是因为两种酸的电离度不同导致溶液中起始反应时H+

浓度不同引起反应速率的不同。反应结束后,溶质为CH3COONa 和NaSCN,因CH3COOH

酸性弱于HSCN ,故CH3COONa 水解程度大,c (CH3COO-)<c (SCN-)。

(2)HF 电离平衡常数Ka= 【c (H+)* c (F-)】/ c (HF ),其中c (H+)、 c (F-)、 c (HF )

都是电离达到平衡时的浓度,选择中间段图像求解。根据图像:PH=4时,c (H+)=10-4,

c (F-)=1.6×10-3、 c (HF )=4.0×10-4。Ka=0.4×10-3。

(3)PH=4.0,则c (H+)=10-4,此时:根据HF 电离,产生的c (F-)=1.6×10-3,而溶

液中的c (Ca2+)=2.0×10-4。c2(F-)×c (Ca2+)=5.12×10-10,5.12×10-10大于Kap

(CaF2)=101.510-?,此时有少量沉淀产生。

解析:给信息多,可以对信息进行初步分析,也可以根据问题再去取舍信息。

信息分析:①HSCN 比CH3COOH 易电离,CaF2难溶。②F-PH=6,PH=0时以HF 存在。

F-与HF 总量不变。

题干评注: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问题评注: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

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

2. 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2232()()2()190SO g O g SO g KJ ??→++←??

1)该反应所用的催化剂是 (填写化合物名称),该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 500℃时的平衡常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是 .

a .23()2SO v o v =正逆()

b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 .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 .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SO2和0.10molSO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

测得容器中含SO30.18mol ,则2()v o = mol.L-1.min-1:若继续通入0.20mol SO2

和0.10mol O2,则平衡 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或“不”),再次

达到平衡后, mol

答案:(1)五氧化二钒(V2O5);大于;(2)在450℃时,2molSO2气体和1molO2气体完

全反应生成2molSO3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190kJ ;(3)bd ;4)0.036;向正反应方向;0.36;

0.40。

解析:此题考查了工业制硫酸、化学平衡常数、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状态、有关化学平

衡的计算等知识。1)工业制硫酸时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使用的催化剂是五氧化二钒;该反应

正向放热,故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小;2)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450℃时,2molSO2

气体和1molO2气体完全反应生成2molSO3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190kJ ;3)根据化学平衡

状态的特征,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分子总数不随时间变化时,说

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4)当达到平衡时,容器中SO3的物质的量为0.18mol ,则v (SO3)

=0.072mol.L-1.min-1,则v (O2)=0.036mol.L-1.min-1;再继续通入0.20molSO2和0.10molO2

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在此达到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介于0.36和0.40之间。

知识归纳:化学平衡常数只是和温度相关的函数,其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若正反应为吸热反

应,温度升高K 值增大;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K 值减小。

题干评注: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问题评注: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

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

3. Na2SO3·7H2O 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漂白剂、抗氧化剂和防腐剂。Na2SO3在30℃时的溶

解度为35.5g/100gH2O 。

(1)计算30℃时Na2SO3饱和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ω。(保留2位小数)

(2)计算30℃时271g Na2SO3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

(3)将30℃的Na2SO3饱和溶液271g 冷却到10℃,析出Na2SO3·7H2O 晶体79.5g 。计算

10℃时Na2SO3在水中的溶解度。

答案:(1);(2)135.5:100=271:x ;x=200(g );(3)Na2SO3.7H2O

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0.50,

解析:此题考查了溶液的质量分数、溶剂的质量、溶解度等化学计算知识。1)根据Na2SO3

的溶解度,其饱和溶液中溶质为35.5g ;溶剂为100g ;溶液总质量为135.5g ,则

;2)271g 饱和溶液中,假设其含有的溶剂为x ,则135.5:100=271:

x ;x=200(g );3)冷却溶液后,析出晶体79.5g ,根据其晶体的组成,其中含有水和亚硫酸钠各一半,列式得:。

题干评注: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问题评注: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

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

4. 白磷(P4)是磷的单质之一,易氧化,与卤素单质反应生成卤化磷。卤化磷通常有三卤

化磷或五卤化磷,五卤化磷分子结构(以PCl5为例)如图所示。该结构中氯原子有两种不

同位置。

(1)6.20g 白磷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物,反应所消耗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为 L 。

上述燃烧产物溶于水配成50.0mL 磷酸(H3PO4)溶液,该磷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含0.300mol H3PO4的水溶液滴加到含0.500mol Ca(OH)2的悬浮液中,反应恰好完全,

生成l 种难溶盐和16.2g H2O 。该难溶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3)白磷和氯、溴反应,生成混合卤化磷5PCl Br x x -(14x ≤≤,且x 为整数)。

如果某混合卤化磷共有3种不同结构(分子中溴原子位置不完全相同的结构),该混合卤化

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4)磷腈化合物含有3种元素,且分子中原子总数小于20。0.10mol PCl5和0.10mol NH4Cl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氢和0.030mol 磷腈化合物。推算磷腈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提

示:M>300)。

答案:(1)5.6;4.00;(2)Ca5(PO4)3(OH);(3)297.5或342;(4)348或464

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知识。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白磷的相对

分子质量为:128,则其6.20g 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其完全燃烧消耗氧气0.25mol ,标

准状况下体积为5.6L ;将这些白磷和水反应生成磷酸0.20mol ,溶液体积为50mL ,也就是

0.05L ,则磷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00mol/L ;2)根据该水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和氢氧化钙悬浊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该物质中含有5个钙离子和3

个磷酸根离子,结合电荷守恒,必还含有1个氢氧根离子,写作:Ca5(PO4)3(OH);3)根

据题意x 为整数,其可能为:PCl4Br 、PCl3Br2、PCl2Br3、PClBr4四种,要是有三种不同

结构的话,结合PCl5的结构,其可能为:PCl3Br2或PCl2Br3,则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

297.5或342;4)根据题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化合物提供的Cl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5+0.1mol ×1=0.6mol ;由于磷腈化合物中只含有三种元素,故必须将其中的氢原子

全部除去;两物质提供的H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 ×4=0.4mol ,则生成的氯化氢的物质

的量为:0.1mol ×4=0.4mol ;则磷腈化合物中含有的Cl 原子为:0.2mol 、P 原子为:0.1mol 、N 原子为:0.1mol ,则该化合物的最简式为:PNCl2;假设其分子式为(PNCl2)x ,由其含有的碳原子总数小于20,则知:4x<20,故x<5;假设x=4,其分子式为: P4N4Cl8,相对分子质量为464;假设x=3,其分子式为: P3N3Cl6,相对分子质量为:348;假设x=2,其分子式为:P2N2Cl4,相对分子质量<300 舍去。故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348或464。 题干评注: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问题评注: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

5. 正极材料为

2LiCoO 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但钴的资源匮乏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1)橄榄石型4

LiFePO 是一种潜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可以通过2442()()NH Fe SO 、34

H PO 与LiOH 溶液发生共沉淀反应,所得沉淀经80℃真空干燥、高温成型而制得。

①共沉淀反应投料时,不将2442()()NH Fe SO 和LiOH 溶液直接混合的原因是 。 ②共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高温成型前,常向4LiFePO 中加入少量活性炭黑,其作用除了可以改善成型后的4LiFePO 的导电性能外,还能 。

(2)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试样(主要含有

2LiCoO 及少量AI 、Fe 等)可通过下列实

验方法回收钴、锂。

在上述溶解过程中,223S O -被氧化成24SO -,2LiCoO 在溶解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o OH 在空气中加热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

如图所示。已知钴的氢氧化物加热至290℃时已完全脱水,则10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在350~400℃范围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答案:(1)①Fe2+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凡合理答案均可)②(NH4)2Fe (SO4)2+LiOH+H3PO4=LiFePO4+2NH4HSO4+H2O ③与空气中O2反应,防止LiFePO4中的Fe2+被氧化(2)①2223242442428 LiCoO Na S O 11H SO 4Li SO 8CoS Na SO 11H O O ++=+++

② CoO 23Co O 、34Co O

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比较散,涉及到能源利用,物质性质、化工流程分析,图表分析,覆盖面比较广。(1)①不能直接混合的原因是Fe2+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被氧化;②根据题给的信息,发生的反应为(NH4)2Fe (SO4)2+LiOH+H3PO4=LiFePO4+2NH4HSO4+H2O ③消耗空气中的O2,保护Fe2+,防止Fe2+被氧化;(2)①通过题给信息可知LiCoO2与Na2S2O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为8 LiCoO2+ Na2S2O3+11H2SO4=4Li SO4+8CoSO4+ Na2SO4+11 H2O ②根据质量的变化,在变化过程中,Co 的质量没有变,通过题给数据看,在10000C 是Co(OH)2完全分解,则产物CoO ,在350-4000C 时,固体的质量在89.25%-86.38%之间,可以通过极点进行分析,在2920C,n(Cr)n(O)=100/93:(89.25-100*59/93)/16=2:3,其化学式为Co2O3在5000C n(Cr)n(O)= 100/93:(86.38-100*59/93)/16=3:4其化学式为Co3O4 ,所以可以确定在350-4000C 时的化学式为Co2O3和Co3O4。

题干评注: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问题评注: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

6. 以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226MgCl H O )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l)预氨化过程中有Mg(OH)2沉淀生成,已知常温下Mg(OH)2的

111.810sp K -=?,若溶液中()61

3.010c OH mol L ---=?,则溶液中()2c Mg += 。

(2)上述流程中的滤液浓缩结晶,所得主要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

(3)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MgO 。取碱式碳酸镁4.66g ,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g 和标准状况下2CO 0.896L ,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

(4)若热水解不完全,所得碱式碳酸镁中将混有3MgCO ,则产品中镁的质量分数 ▲ (填 “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1)2.0mol.L-1(2)NH4Cl (3)Mg(OH)24MgCO34H2O (4)升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关Ksp 的计算和无机化工流程和化学计算。(1)依据Ksp 计算的公式可知c(Mg2+)=Ksp/c2(OH-)= 2.0mol/L ;(2)通过流程分析,最后 综上分析可知,滤液中的主要成分为NH4Cl ,浓缩以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为NH4Cl ;(3)根据题给相关物质的数据可有以下计算()2210.896L CO 4.0010mol 22.4L mol n --==?

()212.00g MgO 5.0010mol 40g mol n --==?

()212214.66g 4.0010mol 44g mol 2.00g H O 5.0010mol 18g mol n -----??-==?

所以,()()()22222MgO :CO :H O 5.0010:4.0010:5.00105:4:5n n n ---=???=,从而得到其化学组成为;Mg(OH)24MgCO34H2O

(4)因为MgCO3中Mg 的含量比碱式碳酸镁的含量高,因此,混有MgCO3后,Mg 的含量升高。

题干评注: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问题评注: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

7. 四川攀枝花蕴藏丰富的钒、钛、铁资源。用钛铁矿渣(主要成分为TiO2、FeO 、Fe2O3,Ti 的最高化合价为+4)作原料,生产白色颜料二氧化钛的主要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硫酸与二氧化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滤液I 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向沸水中加入滤液Ⅲ,使混合液pH 达0.5,钛盐开始水解。水解过程中不断通入高温水蒸气,维持溶液沸腾一段时间,钛盐充分水解析出水合二氧化钛沉淀。请用所学化学平衡原理分析通入高温水蒸气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分离出水合二氧化钛沉淀后,将滤液返回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滤液中的钛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减少废物排放。

(4)A 可用于生产红色颜料(Fe2O3),其方法是:将556a kgA (摩尔质量为278 g/mol )溶

于水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鼓入足量空气搅拌,产生红褐色胶体;再向红褐色胶体中加入3336b kg A 和112c kg 铁粉,鼓入足量空气搅拌,反应完成后,有大量Fe2O3附着在胶体粒子上以沉淀形式析出;过滤后,沉淀经高温灼烧得红色颜料。若所得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钠和硫酸铁,则理论上可生产红色颜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kg 。 答案:(1) 2244222()2TiO H SO Ti SO H O +=+或22442TiO H SO TiOSO H O +=+

(2)3223Fe Fe Fe +++= 222Fe H Fe H +++=+↑

(3) 加水促进钛盐水解,加热促进钛盐水解,降低H +浓度促进钛盐水解

2H O 4FeSO 24H SO

(4) 160320160a b c ++

解析:本题属于化工生产流程题。(1)考查酸的通性,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又知道TI 的化合价,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2)加入浓硫酸后,浓硫酸可以氧化亚铁离子,再加入铁粉,铁粉可以还原铁离子。除此外,铁粉还可以与溶液中的H+反应、(3)考查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4)考虑最后溶质是只有硫酸钠和硫酸铁,根据开始加入A 为2a ×103mol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说明加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4a ×103mol ,后来又加入12b ×103mol 的A ,和2c ×103mol 的铁。根据电荷守恒,溶质中硫酸钠消耗硫酸根离子为2a ×103mol ,。而溶液中加入的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共计为(2a+12b )×103mol,这样剩下的硫酸根就与铁离子结合。可知消耗铁离子为8b ×103mol,根据铁元素守恒。nFe=(2a+4b+2c) ×103mol,n Fe2O3=(a+2b+c) ×103mol,计算得mFe2O3=

160320160a b c ++kg.

题干评注: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问题评注: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

8. 将15ml.2mol?.1L

-23Na CO 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0.5mol?.1L -n MCl 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n M +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n MCl 中n 值是 ( )

A .4 B3 C. 2 D. 1

答案:B

解析:M 的化合价为+n ,Na2CO3与MCln 反应对应的关系式为:2Mn+~ nCO32 -2n15×10-3×2 40×10-3×0.5可得n=3,故选B 。

题干评注: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问题评注: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

9. 为了检验某含有

3NaHCO 杂质的23Na CO 样品的纯度,现将1w 克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2w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

A .211845331w w w -

B .12184()31w w w -

C .211734231w w w -

D .21

11158431w w w -

答案:A

解析:2NaHCO3 △ Na2CO3 + CO2↑ + H2O m (减少)

2×84 106 62

x (w 1- w2)

解得 x=31)

(8421w w -,将其带入下式可得: w(Na2CO3)= (w1- x )/ w1 = 112315384w w w -,A

项正确。

题干评注: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问题评注: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

10. 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⑤碳

酸钠,⑥碳酸氢钠。按溶液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

A .④①②⑤⑥③

B .④①②⑥⑤③

C .①④②⑥③⑤

D .①④②③⑥⑤

答案:C

解析:①②④均属于酸,其中醋酸最强,碳酸次之,苯酚最弱。③⑤⑥均属于强碱弱酸盐,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知,因H2CO3>苯酚>HCO3- ,所以对应的盐,其碱性为:碳酸钠>苯酚钠>碳酸氢钠,pH 顺序相反,故C 项正确。

题干评注: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问题评注: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习题含解析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1.随着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多,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反应:2NO(g)+2CO(g) 2CO 2(g)+N 2(g)可用于净化汽车尾气,已知该反应速率极慢,570 K 时平 衡常数为1×105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 B .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温度 C .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 或CO D .570 K 时,及时抽走CO 2、N 2,平衡常数将会增大,尾气净化效率更佳 解析: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A 正确,B 错误;题中反应为可逆反应,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仍然含有NO 或CO ,C 错误;改变浓度对平衡常数无影响,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错误。 答案:A 2.在淀粉-KI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 2(aq)+I - (aq)I - 3(aq)。测得不同温度下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 /℃ 5 15 25 35 50 K 1 100 841 689 533 409 A.反应I 2(aq)+I - (aq) I - 3(aq)的ΔH >0 B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溶液中c (I - 3)减小 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I 2)·c (I -)c (I -3) D .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固体,平衡常数K 小于689 解析:A 项,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0,错误;B 项, 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 (I -3 )减小,正确;C 项,K =c (I -3) c (I 2)· c (I -) ,错误;D 项, 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固体,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仍然是689,错误。 答案:B 3.(2019·深圳质检)对反应:a A(g)+b B(g)c C(g)+d D(g) ΔH ,反应特点 与对应的图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1.O 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 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 O 3 2 +[O] ΔH >0 平衡常数为K 1; 反应② [O]+O 3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2; 总反应:2O 3 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总反应K 减小 B .K =K 1+K 2 C .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 .压强增大,K 2减小 解析:选C 降温,总反应平衡向右移动,K 增大,A 项错误;K 1= c 2 c c 3 、 K 2= c 2 2 c c 3 、K =c 3 2c 2 3 =K 1·K 2,B 项错误;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向右移动, 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c ([O])增大,可提高消毒效率,C 项正确;对于给定的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项错误。 2.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 2COONH 4 3 (g)+CO 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 数(-lg K )值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 >0 B .NH 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A 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 (A)的值为10-2.294 D .30 ℃时,B 点对应状态的v 正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v 正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练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 1.在密闭容器中将CO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加热到800℃时,有下列平衡:CO+H22+H2,且K=1。若用2molCO和10mol H2O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则CO的转化率为 ( ) A.16.7% B.50% C.66.7% D.83.3% 2.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装有4molNO2,在一定温度时进行下面的反应: 2NO22O4(g),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则平衡时该容器中NO2的物质的量为A.0mol B.1mol C.2mol D.3mol 3.某温度下H2(g)+I2的平衡常数为50。开始时,c(H2)=1mol·L-1,达平衡时,c(HI)=1mol·L-1,则开始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04mol·L-1 B.0.5mol·L-1 C.0.54mol·L-1D.1mol·L-1 4.在一个容积为 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4X(g)+n+6R(g)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 加了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中的n值为( ) A.3 B.4 C.5 D.6 5.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十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与Y的转化率之比为1∶2,则起始充入容器中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3 C.2∶3 D.3∶2 6.将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2(g)+H2(g),反应至4min时,得知CO的转化率为31.23%,则这时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A.11.5 B.23 C.25 D.28 7.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4 L X(g)和6 L Y(g),发生如下反应:X(g)+n +W(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知X和Y的转化率分别为25%和50%,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为A.4 B.3 C.2 D.1 8.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3(g)+HI(g), 2(g)+I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 NH3的浓度为( ) A.3.5mol·L-1 B.4mol·L-1 C.4.5mol·L-1D.5mol·L-1 9.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g)+。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1.2V L B.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1.1V L 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 L 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 L 10.在n L密闭容器中,使1molX和2molY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 X(g)+b c Z(g)。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20%,混合气体压强比原来下降20%,Z的浓度为Y的浓度的0.25倍,则a,c的值依次为( ) A.1,2 B.3,2 C.2,1 D.2,3 11.在一定条件下,1mol N2和3mol H2混合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 同温同压下氢气的5倍,则氮气的转化率为( ) A.20% B.30% C.40% D.50% 12.已知CO(g)+H22(g)+H2(g)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850℃时K=1。 (1)若温度升高到900°C,达平衡时K_______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起始浓度为c(CO)=0.01mol·L-1,c(H2O)=0.03mol·L-1,c(CO2)=0.01mol·L-1,c(H2)=0.05mol·L-1。则反应开始时,H2O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________(填“大”、“小”或“不能确定”)。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a)已知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求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 例1:对于反应2SO 2(g)+ O2(g) 2SO3(g) ,若在一定温度下,将0.1mol的SO2(g)和0.06mol O2(g)注入一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容器中有0.088mol的SO3(g)试求在该温度下(1)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2)求SO2(g)和O2(g)的平衡转化率。 (b)已知平衡转化率和初始浓度求平衡常数 例2:反应SO 2(g)+ NO2(g) SO3(g)+NO(g) ,若在一定温度下,将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mol/L的SO2(g)和NO2(g)注入一密闭容器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容器中SO2(g)的转化率为60%,试求:在该温度下。 (1)此反应的浓度平衡常数。 (2)若SO2(g) 的初始浓度均增大到3mol/L,则SO2转化率变为多少? (c)知平衡常数和初始浓度求平衡浓度及转化率 练习1、在密闭容器中,将NO2加热到某温度时,可进行如下反应:2NO 2 2NO+O2,在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是:

[NO2]=0.06mol/L,[NO]=0.24mol/L, [O2]=0.12mol/L.试求: (1)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2)开始时NO2的浓度。 (3)NO2的转化率。 练习2:在2L的容器中充入1mol CO和1mol H2O(g),发生反应:CO(g)+H 2O(g) CO2(g)+H2(g) 800℃时反应达平衡,若k=1.求:(1)CO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 (2)若温度不变,上容器中充入的是1mol CO和2mol H2O(g),CO 和H2O(g),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是多少。 (3)若温度不变,上容器中充入的是1mol CO和4mol H2O(g),CO 和H2O(g),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是多少。 (4)若温度不变,要使CO的转化率达到90%,在题干的条件下还要充入H2O(g) 物质的量为多少。 练习1、 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为 CO + H 2O(g) CO2 + H2 在427℃时的平衡常数是9.4。如果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1mol/L,计算一氧化碳在此反应条件下的转化率。 练习2、 合成氨反应N 2+3H22NH3在某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N2]=3mol·L-1,[H2]=9 mol·L-1,[NH3]=4 mol·L-1。求该温度时的平衡常

难点3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解析版)

难点3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命题规律】 化学平衡常数及与化学平衡有关的计算属高频考点。本考点往往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等综合考察,解题通常需运用“三段式”。题型以填空题为主,选择题较少,难度中等偏上。考查的核心素养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为主。 【备考建议】 2020年高考备考应重点关注分压平衡常数(K p)的计算。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 1.(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模拟)T℃,分别向10ml浓度均为1mol/L的两种弱酸HA、HB中不断加水稀释,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所得溶液pH的两倍(2pH) 与溶液浓度的对数(1gc)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己知:(1)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a=[c(H+)·c(A-)]/[c(HA)-c(A-)]≈c2(H+)/c(HA);(2) pK a=-lgK a A. 弱酸的K a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B. a 点对应的溶液中c(HA)=0.1mol/L,pH=4 C. 酸性:HAHB,C错误;根据图像看出,当1gc=0时,c(HB)=1mol/L, c(H+)=1×10-5mol/L,HB的电离平衡常数K a=c2(H+)/c(HB)=(1×10-5)2/1=1×10-10, pK a=-lgK a=-lg×10-10=10,D错误。 2.(2019·北京市朝阳区高考联考模拟)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制备乙醇:C 2H4(g)+H2O(g) C2H5OH(g)。乙烯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下(起始时,n(H2O)=n(C2H4)=1 mol,容器体积为1 L)。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作者: ————————————————————————————————日期: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对判 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带来了科学的依据。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一个确定的定量关系,是反应 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平衡常数的使用,从定量的角度解决了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混合物的起始浓度是多少,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 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这个常数 叫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 qD(g) 二、化学平衡常数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1)化学平衡常数K只针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适用,非平衡状态不适用。 (2)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与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 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K逆。 (3)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或产率也越大。 (4)K值不随浓度或压强的改变而改变,但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5)一般情况下,对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增大;而对于正反应为放热 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减少。 2、由于固体浓度为一常数,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3、由于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一常数(55.6 mol·L-1),因平衡常数已归并,书写时不必写出。

(完整版)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 K=c p?C?·c q?D? c m?A?·c n?B?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及影响因素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c c?C?·c d?D? c a?A?·c b?B? 。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5)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6)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2.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Cl2+H2O HCl+HClO (2)C(s)+H2O(g)CO(g)+H2(g) (3)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4)CO2-3+H2O HCO-3+OH- (5)CaCO3(s)CaO(s)+CO2(g) 3.一定温度下,分析下列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 ①N2(g)+3H2(g)2NH3(g)K1 ②1 2N2(g)+ 3 2H2(g)NH3(g)K2 ③2NH3(g)N2(g)+3H2(g)K3 (1)K1和K2,K1=K22。 (2)K1和K3,K1=1 K3。 题组一平衡常数的含义 1.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K1 2NO(g)+Cl2(g)2ClNO(g)K2 则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用K1、K2表示)。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t/℃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0.6 0.9 1.0 1.7 2.6

化学平衡常数练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 1.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一定,一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是一个常数 B.两种物质反应,不管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不变 C.温度一定时,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D.浓度商Qc

8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mol/l)-2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9在10 L 容器中,加入2 mol SO2(g)和2 mol NO2(g),保持温度恒定,发生反应:SO 2(g)+ NO2(g) SO3(g)+ NO(g),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容器中 SO2(g)的转化率为50%,该温度下的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算出数值) 10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30 mL CO和20 mL水蒸气,使其反应,当反应CO(g)+H 2O(g)CO2(g)+H2(g)达到平衡时,水蒸气的体积分数与H2的体积分数相等,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为40% B.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25% C.平衡后水的转化率为50% D.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 K=c p?C?·c q?D? c m?A?·c n?B?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3.意义及影响因素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c c?C?·c d?D? c a?A?·c b?B? 。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5)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6)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2.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Cl2+H2O HCl+HClO (2)C(s)+H2O(g)CO(g)+H2(g) (3)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4)CO2-3+H2O HCO-3+OH- (5)CaCO3(s)CaO(s)+CO2(g) 3.一定温度下,分析下列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 ①N2(g)+3H2(g)2NH3(g)K1 ②1 2N2(g)+ 3 2H2(g)NH3(g)K2 ③2NH3(g)N2(g)+3H2(g)K3 (1)K1和K2,K1=K22。 (2)K1和K3,K1=1 K3。 题组一平衡常数的含义 1.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2NO2(g)+NaCl(s)NaNO3(s)+ClNO(g)K1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

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 6-1 : 写出下列各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1)2SO2(g) + O 2(g) = 2SO 3(g) (2)NH4HCO3(s) = NH 3(g) + CO 2(g) + H 2O(g) (3)CaCO3(s) = CO 2(g) + CaO(s) (4)Ag 2O = 2Ag(s) + 1/2 O 2(g) (5)CO2(g) = CO 2(aq) (6)Cl 2(g) + H 2O(l) = H +(aq) + Cl -(aq) + HClO(aq) (7)HCN(aq) = H +(aq) + CN - (aq) (8)Ag 2CrO4(s) = 2Ag +(aq) + CrO 42- (aq) (9)BaSO4(s) + CO 32-(aq) = BaCO 3(s) + SO 42-(aq) 2+ + 3+ (10)Fe 2+(aq) + 1/2 O 2(g) + 2H +(aq) = Fe 3+(aq) + H 2O(l) 6-2: 已知反应 ICl(g) = 1/2 I 2(g) + 1/2 Cl 2(g) 在 25℃ 时的平衡常数为 K θ = 2.2 × 10-3,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1)ICl(g) = I 2(g) + Cl 2(g) (2)1/2 I 2(g) + 1/2 Cl 2(g) = ICl(g) 6-3: 下列反应的 Kp 和 Kc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4H 2(g) + Fe 3O4(s) = 3Fe(s) + 4H 2O(g)

(2)N 2(g) + 3H 2(g) = 2NH 3(g)

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练习(附答案)

化学平衡常数练习 一、单选题 1.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X(g)+bY(g)cZ(g)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为K1;在温度不变得条件下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得X与Y气体,达到新得平衡后Z得浓度为原来得1、2倍,平衡常数为K2,则K1与K2得大小关系就是( ) A.K1<K2?B.K1=K2?C.K1〉K2D。无法确定 2.在300 mL得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得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得关系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 A.上述生成Ni(CO)4(g)得反应为放热反应 B。在25 ℃时,反应Ni(CO)4(g)?Ni(s)+4CO(g)得平衡常数为 2×10-5 C.在80 ℃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v正>v逆 D.在80 ℃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 mol,则Ni(CO)4得平衡浓度为2 mol·L-1

3.在一定温度下,改变反应物中n(SO2),对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得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反应b?c点均为平衡点,a点未达到平衡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B.a?b?c三点得平衡常数Kb>K c〉K a C.上述图象可以得出SO2得含量越高得到得混合气体中SO3得体积分数越高 D.a?b?c三点中,a点时SO2得转化率最高 4。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可以用化学平衡常数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得限度 B.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浓度用起始浓度表示,生产物浓度用平衡浓度表示 C.平衡常数得大小与浓度、压强、催化剂有关 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定发生变化 5.在一定温度下,向2L体积固定得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I,发生反应:2HI(g)?H2(g)+I2(g) ?H>0,测得得物质得量随时间变化如表,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1 2 3

化学平衡计算题

化学平衡计算题求解技巧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 一、化学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 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或质量、浓度) 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浓度)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 ;恒温、恒压时:n 1/n 2=V 1/V 2 (4)计算模式(“三段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 的转化率:α(A)=(ax/m )×100% C 的物质的量分数:ω(C)= ×100% 技巧一:三步法 三步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但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用mol 、mol/L ,也可用L 。 例1、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 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 n (Y )=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 A 、%1005?+b a B 、%1005)(2?+b b a C 、%1005)(2?+b a D 、%1005)(?+a b a 解析:设Y 的转化率为α X + 2Y 2Z 起始(mol ) a b 0 转化(mol ) αb 2 1 αb αb 平衡(mol )- a α b 2 1 -b αb αb 依题意有:-a αb 21+ -b αb = αb ,解得:α= %1005)(2?+b b a 。故应选B 。 技巧二:差量法 差量法用于化学平衡计算时,可以是体积差量、压强差量、物质的量差量等等。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测试题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1.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 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 2和Fe 3O 4。 (1)将0.050molSO 2(g)和0.030molO 2(g)放入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 2(g) + O 2(g) 2SO 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 3)=0.040mol/L 。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和SO 2的平衡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 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 2平衡转化率的有 (填字母)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大压强(压缩) D 、减小压强 E 、加入催化剂 G 、移出氧气 2、PCl 5的热分解反应如下:PCl 5(g) PCl 3(g)+ Cl 2(g) (1)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0mol PCl 5,达到平衡后,测 得容器内PCl 3的浓度为0.150mol/L 。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3、在2L 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 2(g) 2NO 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 __。 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2)右图中表示NO 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用O 2表示从 0~2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 、v(NO 2)=2v(O 2) ;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v 逆(NO)=2v 正(O 2) d 、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 a 、及时分离出NO 2气体 b 、适当升高温度c 、增大O 2的浓度 d 、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4、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FeO(s)+CO(g)Fe(s)+CO 2(g) -Q ,其平衡常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平衡常数K(Kp)的计算和应用

化学平衡常数K(Kp)的计算和应用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三中学魏勤 高考情况分析: 在近几年全国卷中,直接计算平衡常数K的题目有8道。它们在《题型训练》中的位置分别是: 原理题1(2013全国甲卷28题)P178 原理题3(2014全国甲卷26题)P182 原理题4(2014全国乙卷28题)P183 原理题5(2015全国甲卷27题)P185(只写表达式) 原理题6(2015全国乙卷28题)P187(只写计算式) 原理题8(2016全国乙卷27题)P191 原理题11(2017全国乙卷28题)P196 原理题12(2017全国丙卷28题)P198 专题目标 习惯依赖计算器的学生,对于化学试卷中的计算有一种恐惧,经常是直接放弃,特别是二卷中的计算。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还涉及转化率等有关平衡的相关计算,既是化工生产中必须关注的,也是高考的必考考点和热点。 不管是速率、起始(或平衡)浓度(或物质的量)、转化率,还是平衡常数的计算,都涉及到三段式,这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方法。通过本训练,希望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三段式,掌握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从而克服对计算的恐惧心理。 引出问题1——直接利用数据或列三段式计算K或K p 例1.题型训练P182(2014全国甲卷26题)——直接代数型 在容积为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 (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②列式计算温度T是反应的平衡常数K2:。 答案:L L 【变式训练1】 上题(1)中, 若起始压强为MPa,则平衡压强p总= ;分压p(NO2)= ,p(N2O4)= ,压强平衡常数K p= 。 答案: 方法指导:根据压强平衡常数的公式,分别求出总压强分压Kp 例2.题型训练P191 (2016·新课标全国Ⅰ,27)——给出三段式部分数据 (2)CrO2-4和Cr2O2-7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 m 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2-7)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

化学平衡常数练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练习题 1.将固体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4I(s)3(g)+(g) ②2(g)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 ,c()=4 ,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 A.9B.16 C.20D.25 解析:根据题意 2(g)H2(g)+I2(g) 平衡浓度:4 0.5 起始浓度:c()=平衡量+变化量 =4 +0.5 ×2=5 则c(3)=c()起始浓度=5 根据平衡常数定义:K=c(3)·c() =5 ×4 =20 ()2,故C项正确. 答案:C 2.硝酸生产工艺中,在吸收塔里发生如下反应:32+H2O2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提高2的转化率,理论上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压B.增压 C.升温D.加催化剂 解析: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且放热,为提高2的转化率,可采用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的方法. 答案:B 3.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2+H2 解析:由题中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该反应为:2(g)+H2(g)(g)+H2O(g),D 项错误;升高温度,H2浓度减小,说明平衡向右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正确;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对该反应的平衡无影响,增大压强氢气浓度相应增大,B项错误;对任何反应来说,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都增大,C项错误.答案:A 4.下列关于判断过程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 C.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D.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 解析:自发进行只能用来判断过程的方向,而不能判断反应的热效应,A项错;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低能量的石墨转化为高能量的金刚石,是一个非自发的化学反应,B项错;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中,气态的混乱度最大,熵值最大,D项错.答案:C 5.将H2(g)和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2(g)2(g)ΔH<0,平衡时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2(g)的转化率为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答案:A 6.反应(g)+(g)(g)ΔH=Q,生成物C的质量分数与压强p和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和Q值符合图象的是 () A.a+b0 B.a+b>c Q<0

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专题讲解

第25讲 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 )的含义。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 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应用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 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 K =c p (C )·c q (D )c m (A )·c n (B )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及影响因素 (1)K 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 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 c (C )·c d (D )c a (A )·c b (B )。 Q <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 =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 >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 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 (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 (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练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练习题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 1.在密闭容器中将CO 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加热到800℃时,有下列平衡:CO +H 2O CO 2+H 2,且K =1。若用2molCO 和10mol H 2O 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则CO 的转化率为 ( ) A .% B .50% C .% D .% 2.在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里,装有4molNO 2,在一定温度时进行下面的反应:2NO 2(g)N 2O 4(g),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则平衡时该容器中NO 2的物质的量为 A .0mol B .1mol C .2mol D .3mol 3.某温度下H 2(g)+I 2(g)2HI(g)的平衡常数为50。开始时,c (H 2)=1mol·L -1,达平衡时,c (HI)=1mol·L -1,则开始时I 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L -1 B .·L -1 C .·L -1 D .1mol·L -1 4.在一个容积为6 L 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X(g)+n Y(g)2Q(g)+6R(g)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了5%,X 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中的n 值为( ) A .3 B .4 C .5 D .6 5.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十3Y(g)2Z(g)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与Y 的转化率之比为1∶2,则起始充入容器中的X 与Y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1∶3 C .2∶3 D .3∶2 6.将等物质的量的CO 和H 2O(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 2O(g)CO 2(g)+H 2(g),反应至4min 时,得知CO 的转化率为%,则这时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 A . B .23 C .25 D .28 7.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L X(g)和6 L Y(g),发生如下反应:X(g)+n Y(g)2R(g)+W(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知X 和Y 的转化率分别为25%和50%,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 值为 A .4 B .3 C .2 D .1 8.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 4I(s)NH 3(g)+HI(g),2HI(g)H 2(g)+I 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 (H 2)=·L -1,c (HI)=4mol·L -1,则NH 3的浓度为( ) A .·L -1 B .4mol·L -1 C .·L -1 D .5mol·L -1 9.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 和B 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g)+3B(g)2C(g)。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 ,其中C 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B .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化学试题

专题四突破1个高考难点——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课时跟踪检测] 1.O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O 3O2+[O]ΔH>0平衡常数为K1; 反应②[O]+O 32O2ΔH<0平衡常数为K2; 总反应:2O 33O2ΔH<0平衡常数为K。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总反应K减小B.K=K1+K2 C.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D.压强增大,K2减小 2.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H 2COONH4(s)2NH3(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 K) 值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 B.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A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A)的值为10-2.294 D.30 ℃时,B点对应状态的v正0,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 t/s 0 500 1 000 1 500 c(N2O5)/(mol·L-1) 5.00 3.52 2.50 2.50 A.500 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 mol·L-1·s-1 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1 000 s时N2O5的转化率为50% C.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 000 s时测得N2O5的浓度为2.98 mol·L-1,则T1K3,则T1>T3 反应时间/min n(A)/mol n(B)/mol 0 1.00 1.20 10 0.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