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试题BC 金融课件

统计学试题BC 金融课件
统计学试题BC 金融课件

统计学试题B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

A.它是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它是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本质

C.它是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它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若不断重复某次调查,每次向随机抽取的100人提出同一个问题,则每次都能得到一个回答“是”的人数百分数,这若干百分数的分布称为:()。

A.总体平均数的次数分布 B.样本平均的抽样分布

C.总体成数的次数分布 D.样本成数的抽样分布

3.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

A.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 B.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C.该数列无众数 D.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4.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中,最常用的是()。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5.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近似采用()。

A.多阶段抽样的误差公式 B.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

C.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D.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6.将报告期两个城市物业管理费用的物价水平进行综合对比,属于()。

A.强度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结构影响指数 D.静态指数

7.某地区商品销售额增长了5%,商品零售价格平均增长2%,则商品销售量增长()。

A.7% B.10% C.2.94% D.3%

8.对于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变量建立的直线回归方城Y=a+bx中,回归系数b ()。

A.肯定是正数B.显著不为0

C.可能为0 D.肯定为负数

9.若产品产量增加,生产费用不变,则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10.下列现象中具有侠义相关系数的现象的是()。

A.定期存款的利率与利息B.某种商品的销售额与销售价格

C.居民收入与商品销售额D.电视机产量与粮食产量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推断统计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A.如何科学确定目标总体范围B.如何科学地从总体中抽样样本

C.怎样控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误差D.怎样消除样本对总体代表性误差

E.如何科学地由所抽样本去推断总体

2.若国外净要素收入为正数,则正确的数量关系为()。

A.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C.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净收入D.国民净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E.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净收入

3.编制综合法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A.平衡作用B.同度量作用C.权数作用

D.平均作用E.比较作用

4.在假设检验中,当我们作出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落入原假设的拒绝域时,表示()。

A.没有充足的理由否定原假设B.原假设是成立的

C.可以放心地信任原假设D.检验的P值较大

E.若拒绝原假设,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超过允许限度

5.某商业企业今年与去年相比,各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为117.5%,这一结果说明()。

A.商品零售价格平均上涨17.5% B.商品零售额上涨17.5%

C.由于价格提高使零售额增长17.5% D.由于价格提高使零售额减少17.5%

E.商品零售额增长17.5%

三、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统计的职能

统计是现代国家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提供信息、进行咨询、实行监督,也即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2.简述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

(一)无偏性:指样本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

(二)有效性: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若某样本指标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则称该样本指标是总体指标的最有效的估计量。

(三)一致性:以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当样本单位数相当大时,样本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则称这个估计量为一致的估计量。

3.简述季节波动及其特征

季节波动是指某些社会经济现象,由于受季节性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随着时间的重复变化,而引起的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变动。

季节波动一般有三个基本特征:

(1)季节波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

(2)季节波动每年重复出现,具有重复性。

(3)季节波动的波动轨迹具有相似性。

4.简述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若干因素

(一)总体单位之间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二)样本单位数目

(三)抽样方法

(四)抽样的组织形式

5.简述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内容

相关与回归分析,是对客观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所存在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统计方法。其目的在于对现象之间所存在的依存关系以及所表现出的规律性进行数量上的推断和认识,以便作出预测和决策。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即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及其密切程度的分析,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判断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判断相关关系的表现形态和密切程度。判断相关关系及其密切程度,一般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编制相关图表,计算相关系数等指标,反映相关方向和密切程度。

四、计算题:(共35分)

2.某高校有3000名走读学生,该校后勤部门想估计这些学生每天来回的平均时间.以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估计,并使估计值处在真值附近1分钟的误差范围之内,一个先前抽样的小样本给出的标准差为4.8分钟,试问应抽取多大的样本?

3.某个负责人欲估计6000根零件的长度,随机抽取350根,测验得其平均长度为21.4mm,样本标准差为0.15mm,试求总体均值u的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

统计学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6: DDCBB

6——10: DCBBC

二、多选题:

11——15: BCE,AD,BC,ADE,AC

统计学试题C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研究某市居民生活状况,该市全部居民便构成了____________,每一家庭的收入是__________。

2、普查的对象主要是__________现象,因而要求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__________ 。

3、变量数列中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称__________ ,各组单位数占单位总数的比重称__________。

4、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两大因素的影响。

5、结构相对指标是__________与 __________之比。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

2、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3、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4、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5、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

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

A、13%-11%

B、

C、

D、

5、在销售量综合指数中, 表示( )。

A、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C、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D、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6、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四、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

A、算数平均法

B、几何平均法

C、方程式法

D、调和平均法

E、加权平均法

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

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

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

D、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E、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3、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4、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990年7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有()。

A、1990年7月2日出生的婴儿

B、1990年6月29日出生的婴儿

C、1990年6月29日晚死亡的人

D、1990年7月1日1时死亡的人

E、1990年6月26出生,7月1日6时死亡的的婴儿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答: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表现为:(1)概念不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的,一般不具有综合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具有综合的性质。(2)统计指标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标志中,数量标志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3分)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联系表现为:(1)统计指标的指标值是由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的;(2)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分)

2、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答: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2分)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1分);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1分)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1分)。

六、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1999年某月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

2、调查一批零件合格率。根据过去的资料,合格品率有过99%、97%和95%三种情况,现在要求误差不超过1%,

要求估计的把握程度为95%,问需要抽查多少个零件?

3、已知:

要求:(1)计算变量x与变量y间的相关系数;

(2)建立变量y倚变量x变化的直线回归方程。

(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四位小数。)

4、某地区对某种商品的收购量和收购额资料如下:

试求收购量总指数和收购价格总指数。

又知1月1日商品库存额为63万元。试计算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统计总体数量标志

2、时点标准时间

3、频数频率

4、标志值次数

5、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D

2、B

3、B

4、C

5、B

6、C

四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BC

2、ACE

3、ADE

4、BDE

六、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解: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

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为:

3、解:

(1)计算相关系数:

(2)设配合直线回归方程为:

4、解:

5、解:(1)该商店上半年商品库存额:

(2)该商店下半年商品库存额:

(3)该商店全年商品库存额: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07章习题解答

1. 何谓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点估计就是总体参数不清楚时,用一个特定的值,即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但估计的参数为数轴上某一点。 区间估计是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来表示未知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它不具体指出总体参数是多少,能指出总体未知参数落入某一区间的概率有多大。 点估计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缺点是点估计总以误差的存在为前提,且不能提供正确估计的概率。 区间估计的优点是用概率说明估计结果的把握程度,缺点是不能确定一个具体的估计值。 2以方差的区间估计为例说明区间估计的原理 根据χ2分布: 总体方差的.95或.99置信区间为: 即总体参数(方差)落入上述区间的概率为1-α,其值为95%或99% 3.总体平均数估计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总体方法为点估计好区间估计,区间估计又分为: (1) 当总体分布正态方差已知时,样本平均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故依据正态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2)当总体分布正态方差未知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 分布,依据T 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3)当总体非分布正态方差未知时,只有在n 大于30时渐近T 分布,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渐近T 分布,依据T 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 4总体相关系数的置信区间,应根据何种分布计算? 应根据Fisher 的Z 分布进行计算 5.解 依据样本分布理论该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正态 其标准误为: 其置信区间为: 该科成绩的真实分数有95%的可能性在78.55----83.45之间。 6.解:此题属于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形,故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T 分布 其标准误为: 用df=99差T 值表,然后用直线内插法求得t α/2=1.987 其置信区间为: 该学区教学成绩的平均值有95%的可能在78.61---81.39之间。 7解:此题属于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已知 计算标准误 ()()222212221σσσχnS S n X X n =-=-=-∑()()22/121222/2111)(ααχσχ----<<-n n S n S n 25.116 5===n x σσ45 .8355.7825.1*96.18125.1*96.1812/2/<<+<<-?+<

统计学经典习题集参考答案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 A.常见值 B.代表值 C.实际值 D.典型值 17.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A.计划期水平 B.固定期水平 C.报告期水平 D.基期水平 18.由一个10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有()。 A.8个 B.9个 C.10个 D.11个

金融统计分析期末测试题

金融统计分析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政策银行的是()。 A.中国进出口银行 B.交通银行 C.国家开发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中国金融统计体系包括几大部分?( ) A.五大部分 B.六大部分 C.四大部分 D.八大部分 3.货币和银行统计体系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是()。 A.非金融企业部门 B.政府部门 C.金融机构部门 D.住户部门 4.我国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中的货币概览是()合并后得到的帐户。 A.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B.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C.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D.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与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5.某人投资了三种股票,这三种股票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如下表,矩阵第(i,j)位置上的元素为股票i与j的协方差,已知此人投资这三种股票的比例分别为0.3,0.3,0.4,则该股 C.6.1 D.9.2 6. 对于付息债券,如果市场价格低于面值,则()。 A.到期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 B.到期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 C.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 D.不一定 7. 假设某股票组合含N种股票,它们各自的非系统风险是互不相关的,且投资于每种股票的资金数相等。则当N变得很大时,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和总风险的变化分别是()。 A.不变,降低 B.降低,降低 C.增高,增高 D.降低,增高 8.某种债券A,面值为1000元,期限是2年。单利每年付一次,年利率是10%,投资者认为未来两年的折算率为r=8%,则该种债券的投资价值是()。 A.923.4 B.1000.0 C.1035.7 D.1010.3 9.在通常情况下,两国()的差距是决定远期汇率的最重要因素。 A.通货膨胀率 B.利率 C.国际收支差额 D.物价水平 10.2000年1月18日,英镑对美元汇率为1英镑=1.6361美元,美元对法国法郎的汇率为1美元=6.4751法国法郎,则1英镑=( )法国法郎。 A.10.5939 B.10.7834 C.3.9576 D.3.3538 11.我国现行的外汇收支统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A.国际收支平衡表 B.结售汇统计 C.出口统计 D.进口统计 12.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为2.5亿元,利率敏感性负债为3亿元。假设利率突然上升,则该银行的预期赢利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清楚 13.下列哪项变化会导致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变差? ( ) A.短期负债的比重变大 B.长期负债的比重变大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基础知识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比率数据 2、变量、随机变量、观测值 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总体、个体和样本 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统计图表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frequency polygon )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100 N f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复习资料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等比数据 2、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 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100 N f

浙江财经学院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核方式:考试日期:年月日 适用专业、班级: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统计学是研究总体数量方面的规律的,所以就不需要做定性研究。() 2、重点调查的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的。() 3、计算比较相对指标时,通常采用总量指标。() 4、众数和中位数均易受极端值影响,不具有稳健性。()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加。() 6、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7、因为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所以实际计算总指数时通常运用综合指数。() 8、样本指标的方差称为抽样平均误差。() 9、若其他条件固定,则总体变量的变动程度与抽样极限误差呈正比。() 10、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同号。()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凯特勒 B、威廉·配第 C、康令 D、阿亨瓦尔 2、对某社区8000名居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其总体是() A、8000名居民 B、每一名居民 C、8000名居民的收入 D、8000名居民的生活支出 3、某国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8532亿元,这是()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4、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 A、统计调查对象 B、统计调查单位 C、统计调查项目 D、统计调查目的 5、下列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1%人口抽样调查 B、经济普查 C、家庭生活水平抽样调查 D、农产品重点调查 6、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影响各组次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A、组距和组数 B、组数 C、组距 D、组中值 7、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统计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课件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 总体: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f表示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用符号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叫做特征值 参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观测值: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定义:①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 5.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 总体N: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N表示,其构成的基本单元为个体。特点:①大小随研究问题而变(有、无限)②总体性质由组成的个体性质而定 样本n: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交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数目用n表示,又叫样本容量。特点:①样本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代表性越强②样本不同,统计方法不同 总体与样本可以相互转化。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有时个体又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或样本点 6.何谓次数、频率及概率 次数f:随机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用f表示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等比数据 2、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100 N f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四、其他统计图表 条形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统计项目数值大小的图形,主要是用来比较性质相似的间断型资料。 圆形图:是用于表示间断型资料比例的图形。圆形的面积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圆中扇形的面积表示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各部分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商务统计学-2015期中考试卷

《商务统计》期中考试试题 Part I: 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The universe or "totality of items or things" under consideration is called a) a sample. b) a population. c) a parameter. d) a statistic.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ost likely a population as opposed to a sample? a)respondents to a newspaper survey. b)the first 5 students completing an assignment. c)every third person to arrive at the bank. d)registered voters in a county. 3. A study is under way in Yosemite National Forest to determine the adult height of American pine trees. Specifically, the study is attempting to determine what factors aid a tree in reaching heights greater than 60 feet tall.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forest contains 25,000 adult American pines. The study involves collecting heights from 250 randomly selected adult American pine trees and analyzing the results. Identify the variable of interest in the study. a)The age of an American pine tree in Yosemite National Forest. b)The height of an American pine tree in Yosemite National Forest. c)The number of American pine trees in Yosemite National Forest. d)The species of trees in Yosemite National Forest. 4.The British Airways Internet site provides a questionnaire instrument that can be answered electronically. Which of the 4 methods of data collection is involved when people complete the questionnaire? a)Published sources b)Experimentation c)Surveying d)Observation 5.To monitor campus security, the campus police office is taking a survey of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a parking lot each 30 minutes of a 24-hour period with the goal of determining when patrols of the lot would serve the most students. If X is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e lot each period of time, then X is an example of a) a categorical random variable. b) a discrete random variable. c) a continuous random variable. d) a statistic. 6.An insurance company evaluates many numerical variables about a person before deciding on an appropriate rate for automobile insurance. A representative from a local insurance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答案

第一章 1名词概念 (1)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 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第1 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本章重点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研究内容 ?选择使用统计方法的基本步骤 ?统计数据的基本类型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方法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与性质 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3.统计学大致分为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 statistics)和应用统计学(appliedstatistics)两部分。前者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的数理证明,后者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在各个实践领域中的应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范畴,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类似的还有生物统计、社会统计、医学统计、人口统计、经济统计等。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 1.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与结果多用数字形式呈现。 2.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3.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规律性。 4.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 (三)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应注意的事项 1.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时,必须要克服畏难情绪。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偏重于应用,只要有中学数学知识就具备了学好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前提。 (2)在学习时要注意重点掌握各种统计方法使用的条件。 (3)要做一定的练习。 2.应用心理与教育统计方法时要做到: (1)克服“统计无用”与“统计万能”的思想,注意科研道德。 (2)正确选用统计方法,防止误用和乱用统计。 二、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内容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依不同的分类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分类一 依据统计方法的功能进行分类,统计学可分为下述三种类别,这是由于数理统计的发展历史所决定的,也是最常见的分类方法。如图1-1 所示:

统计学原理试卷试题--优选包括答案.docx

统计学原理试题(6) 一、单项选择题: ( 每小题 1 分, 共 20 分) 1.设某地区有 200 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 , 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 , 总 体是 ( ) 。 2.有 600 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的工资水平情 况,则总体单位是()。 A.6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600家公司的每一位职工 C.600 家公司所有职工的全部工资 D.6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3. 一个统计总体()。 A. 只能有一个指标C.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可以有多个标志 4. 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A. 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5.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A. 变量值 B.变量 C.指标值 D.指标 6. 年龄是()。 D.连续型变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处理 7.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A.登记的方便 B.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C. 确定调查的范围 D.确定调查的单位 8. 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A. 职工调查 B.工业普查 C.工业设备调查)。 D.未安装设备 调查 9.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 种调查方式是()。 A. 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10.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 10 月 1 日至 15 日全部调查完 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A.调查时间 B. 登记期限 C. 调查期限 D. 标准时间 1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 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C.确定组距和组数 D.确定全距和组距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略) 第二章统计图表(略) 第三章集中量数 4、平均数约为36.14;中位数约为36.63 5、总平均数为91.72 6、平均联想速度为5.2 7、平均增加率约为11%;10年后的毕业人数约有3180人 8、次数分布表的平均数约为177.6;中位数约为177.5;原始数据的平均数约为176.7 第四章差异量数 5、标准差约为1.37;平均数约为1.19 6、标准差为26.3;四分位差为16.03 7、5cm组的差异比10cm组的离散程度大 8、各班成绩的总标准差是6.03 9、次数分布表的标准差约为11.82;第一四分位为42.89;第三四分位为58.41;四分位差为7.76 第五章相关关系 5、应该用肯德尔W系数。 6、r=0.8;r R=0.79;这份资料只有10对数据,积差相关的适用条件是有30对以上数据,因此这份资料适用等级相关更合适。 7、这两列变量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7。 8、上表中成绩与性别有很强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83。 9、r b=0.069小于0.2.成绩A与成绩B的相关很小,成绩A与成绩B的变化几乎没有关系。 10、测验成绩与教师评定之间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7。 11、9名被试的等级评定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48。 12、肯德尔一致性叙述为0.31。 第六章概率分布 4、抽得男生的概率是0.35 5、出现相同点数的概率是0.167 6、抽一黑球与一白球的概率是0.24;两次皆是白球与黑球的概率分别是0.36和0.16 7、抽一张K的概率是4/54=0.074;抽一张梅花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张红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 张黑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不是J、Q、K的黑桃的概率是10/54=0.185

统计学期末论文

国贸1242班娄丁山1220702204 国贸1241班王龙雨1220702109 关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培养质量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大学生素质不外乎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各种走向社会应具备的能力。我们都知道,管理者的工作质量是由他们所管理的人的工作质量来决定的,并且,企业的整个运作过程,除了一些核心技术之外,是没有多少秘密的,可以说企业是透明的,然而,一个企业能够成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而立于不败之地,这关键在于对方法、措施的选择、运用、实施,而这关键也是人,可见,人在企业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他对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而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群体,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自身所有的就业能力素质,正是企业招聘人才的衡量标准之一。 关键词:培养环境毕业生优势综合素质工作态度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大学生素质不外乎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各种走向社会应具备的能力。首先,文化素质作为一个大学生来说应该是已经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其次,道德素质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代的大学生虽然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走近我们的校园可以看到我们的大学生素质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高的,食堂窗口拥挤不堪,剩菜剩饭一大片;宿舍物品失窃,发卡捡到不交更是比比皆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也却有存在;甚至会发现有些大学生的素质不如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清楚的认识自己,正视自己你不比别人强多少,现在大学生很多见,不是什么稀罕物。对于公司来说更希望招到能够俯下身踏实工作的,富有团队意识的人。再次,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从业的必要和前提条件,很多公司在招人的时候都会进行体检,而心理素质则是一个人承受压力所必须的基本能力。最后,大学生走向社会要有强大的适应能力,耐力,知觉能力,思维能力,创新力,以及吃苦耐劳,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开拓精神的人。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早已成为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年复一年,大学毕业生都在为就业四处奔波,使出十八般武艺,据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心理统计学 第一章概述 描述统计 定义:研究如何把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得大量数据科学得科学得加以整理概括与表述 作用:使杂乱无章得数字更好得显示出事物得某些特征,有助于说明问题得实质。 具体内容:1数据分组:采用图与表得形式。 2计算数据得特征值:集中量数(平均数中数)离散量数(方差) 3计算量事物间得相关关系:积差相关(2列 3列多列) 推断统计 定义: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部数据(样本数据)所提供得信息,依据数理统计提供得理论与方法,推论总体情形。 作用:用样本推论总体。 具体内容: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 2如何对总体参数特征值进行估计。 3各种非参数得统计方法。 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 数据类型 一从数据来源来划分 1计数数据:计算个数或次数而获得得数据。(都就是离散数据) 2测量数据:借助一定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而获得得数据。(连续数据) 二根据数据所反映得测量水平 1称名数据(分类) 定义:指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得数据。

特点:数字只就是事物得符号,而没有任何数量意义。 统计方法:百分数次数众数列联相关卡方检验等。(非参检验) 2顺序数据(分类排序) 定义:指代事物类别,能够表明不同食物得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得某种特征得程度得数据。(年级) 特点: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不表示事物特征得真正数量。 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与谐系数以及常规得非参数检验方法。3等距数据(分类排序加减(相等单位))(真正应用最广泛得数据) 定义:不仅能够指代物体得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得单位得数据。(成绩温度) 特点:真正得数量,能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零点,不能进行乘除计算。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 Z检验 t检验 F检验等。 4比率数据(分类排序加减法乘除法(绝对零点)) 定义:表明量得大小,也具有相等单位,同时具有绝对零点。(身高反应时) 特点:真正得数字,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在统计中处理得数据大多就是顺序数据与等距数据。 三按照数据就是否具有连续性 离散数据连续数据 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 变量:指心理与教育实验观察调查种想要获得得数据。数据获得前用“x”表示,即为一个可以取不同熟知得物体得属性或事件,其数值具有不确定性,因而称为变量。观测值:就是研究中确定得某一变量得取值。 随机变量: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得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三总体样本个体 总体:具有某种共同特质得一类事物。(欲研究得研究范围) 样本:构成总体得每个基本单元。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 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 总体: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f表示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 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用符号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叫做特征值 参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观测值: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 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 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 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定义:①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5. 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 总体N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N表示,其构成的基本单元为个体。特点:①大小随研究问题而变(有、无限)②总体性质由组成的个体性质而定 样本n: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交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数目用n表示,又叫样本容量。 特点:①样本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代表性越强②样本不同,统计方法不同 总体与样本可以相互转化。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有时个体又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或样本点 6. 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 参数:总体的特性称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二者关系:参数是一个常数,统计量随样本而变化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当试验次数=总体大小时,二者为同一指标当总体无限时,二者不同,但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参数的估计值 7. 试举例说明各种数据类型之间的区别 8. 下述一些数据,哪些是测量数据哪些是计数数据其数值意味着什么 17.0千克89.85厘米199.2秒93.5分是测量数据 17人25本是计数数据 9. 说明下面符号代表的意义 卩反映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即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 X反映样本平均数 P表示某一事物两个特性总体之间关系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 r样本相关系数 b反映总体分散情况的统计指标标准差 s样本标准差 B表示两个特性中体之间数量关系的回归系数第三章集中量数 1. 应用算术平均数表示集中趋势要注意什么问题 应用算术平均数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同质性原则。数据是用同一个观测手段采用相同的观测标准,能反映某一问题的同一方面特质的数据。 ②平均数与个体数据相结合的原则 ③平均数与标准差、方差相结合原则 2. 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个适用于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哪些资料 中数适用于:①当一组观测结果中出现两个极端数目时② 次数分布表两端数据或个别数据不清楚时 ③要快速估计一组数据代表值时

国民经济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国民经侨核算的收人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总量特征的指标是(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原始收人 C、国民可支配收人 D、社会总产出 2、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 A、机构部门 B、产业部门 C、行业部门 D、综合部门 3、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 ) A、基层单位 B、产业部门 C、常住单位 D、非常住单位 4、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属于( ) A、固定资产折旧 B、固定资产损耗 C、中间消耗 D、固定资产投资 5、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 )的数量。 A、最初投人 B、中间投人 C、最终产品 D、总产品 6、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人的是( ) A、金融资产 B、地下资产 C、版权I D、机器设备的租借 7、收人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流量属于( ) A、经常性收人 B、转移性收人 C、生产性收人_ D、分配性收人 8、按照非金融资产产生的情况,可将其归纳为( ) A、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C、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D、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 9、下列各项中属于资本转移的是( ) A、某企业购人机器设备 B、某企业向灾区捐款 C、某企业向政府交纳所得税 D、某企业接受国外捐赠款项用于厂房的修建 10、资产负债流量核算反映的是( ) A、期初资产存量 B、期末资产存量 C、两个时点间资产负债变动 D、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总量 11、国民资产负债分类是根据( )划分的。 A、资产负债流动性 B、企业的经营过程 C、资产性质 D、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12、一国国民经济是由该国( )上的常住单位组成的。 A、地理领土 B、经济领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