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课件总(公开课)

合集下载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23张PPT)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23张PPT)

字词释义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释文章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 妻弱子。
①叟:老人 ②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明了 ③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
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 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⑦不若:不如,比不上
字词释义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释文章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 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 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 易节,始一反焉。
⑤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⑨京城:复姓
合作探究
说说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
愚 公
大智大勇、胸怀大志, 远见卓知、思虑周密、 坚持不懈。
智 叟
目光短浅、知难而退、 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 好为人师。
合作探究
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呢?你认为我们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为什么?
不惧困难、有雄心壮志、有实干精神、能持之以恒、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发 展变化的眼光……
新课导入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 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无路 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听江涛的这首关于《愚公移 山》的歌曲,你的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叹?请同学们随我一起走进古代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来与几千年前这位可爱而倔强的愚公老 先生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 “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举。

23《愚公移山》 公开课获奖课件

23《愚公移山》 公开课获奖课件

《愚公移山》
演唱:江涛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孙,噢 了却了心中祈愿。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19
刘翔(生于1983年7月)
短跑项目如100M, 200M, 110M栏等, 向来 是欧美/黑人的传统优 势及垄断项目. 黄皮肤的刘翔在世 界大赛中夺得110M栏 的冠军, 打破这种垄断, 也打破黄皮肤跑不过黑 皮肤的传言. 所以被称 为“亚洲第一飞人".
20
“孔雀仙子”——邰丽
小花
电视剧《暖春》 中的主人公 人生经历了诸多 的磨难,但她从来 没有向命运、向生 活中的困境低头, 最终实现了自己的 理想。
22
送给大家几句话: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 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 人才来。 ——徐特立 困难和挫折也许是有好处的。这是一种锻 炼,这是推动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冼星海 困难只能在软弱者面前存在,挡不住久经 锻炼的士兵。 ——谢觉哉 23
1、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的北 京奥运会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骄 傲和自豪。年且九十的老愚公又有了一 个新的愿望,他想成为“点燃激情,传 递梦想”的奥运火炬手,你认为愚公这 次还能梦想成真,成功当选吗?为什么?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 苦干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 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 段话阐明你的看法。 24
14
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
苏联作家 25岁全身瘫痪 双目失明

《愚公移山》公开课优秀课件

《愚公移山》公开课优秀课件
作品语言优美,表现手法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美感,能够给予读 者美的享受。
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作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5
《愚公移山》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 。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理解 并分析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愚公移山》公开课优 秀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 录
• 《愚公移山》的背景与作者介绍 • 《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 • 《愚公移山》的主题与意义 • 《愚公移山》的艺术特色 • 《愚公移山》的教案设计 • 《愚公移山》的课堂实录与反思
01
《愚公移山》的背景与作者介绍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方法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学生反馈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堂的满意度 和改进建议。
ABCD
教学内容
审视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需要进行 调整和补充。
教师表现
反思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教学态度、语言 表达、课堂组织等方面,寻求提升的空间。
对比手法
作品中通过愚公和智叟的对比, 突出了愚公坚韧不拔、不屈不挠
的精神品质。
象征手法
作品中的“山”象征着重重困难 和艰巨的任务,愚公移山的行动 则象征着人类对于克服困难的坚
定信念和不懈努力。
文学价值
思想启迪 作品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启迪人们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克 服困难,追求自己的目标。
艺术美感
故事情节

《愚公移山》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愚公移山》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创新思维
愚公并没有被传统的思维方式所限制 ,而是通过创新的方法解决了他们面 临的问题。这启示我们在解决问题时 应该具备创新思维,打破常规。
对未来的影响与展望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 人了解和认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激励后人勇往直前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受到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 ,因此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顺应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观念。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这个背景下产生,旨在传达一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 ,以及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愚公移山》的意义
《愚公移山》的故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它启示人 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面对困难时不应轻易放弃
详细描述
愚公面对阻挡他们通路的两座大山,决定带领家人挖山搬石 。虽然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但他始终不放弃,坚信只要努 力,最终一定能够成功。这种精神是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 习的。
团结协作的力量
总结词
愚公和他的家人以及邻居们共同协作 ,展示了团结的力量。
详细描述
愚公在挖山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家 人的支持,还吸引了众多邻居加入。 他们共同劳作,分享快乐与困难,最 终成功地将山移走。这表明团结协作 能够战胜任何困难。
《愚公移山》的故
02
事内容
故事概述
总结词
简述故事背景和主题
详细描述
本课件以《愚公移山》的故事为背景,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文字,简明扼要 地介绍了故事的背景、主题和主要内容,为后续的深入分析打下基础。
故事情节
总结词
梳理故事情节发展
详细描述
本部分通过流程图、时间线和重要事件标记等方式,详细梳理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过程,包括愚公移山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其中穿插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24《愚公移山》课件(共42张PPT)

八年级上册语文24《愚公移山》课件(共42张PPT)
【解词】 太行:太行山,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 王屋:王屋山,在山西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方:方圆,范围,指周围的长度。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冀州:古地名,指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和山东西北部、河北东南部地区。 河阳:黄河的北岸。河,黄河。 【译文】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作者简介
现在流传的有《天瑞》、《仲尼》、《汤问》、 《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 《力命》等八篇,辑成《列子》一书,内容丰 富,有许多神话故事和寓言。其中著名的《愚 公移山》、 《纪昌学射》等都是2000多年以前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观点的作品, 是十分可贵的文化遗产。列子著作为《列子》, 有旧本二十篇,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去其重复, 存者八篇,《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有“刘 向说......列子八篇。
作者简介
现实中的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隐居郑 地40年,不为人知。有人向当时郑国执政者子阳 推荐他,说他是当今有名之士,困居郑国,如果 当朝对他毫无表示,难免遭到议论。子阳派人给 他送去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坚辞不受。其妻 责怪他家境如此困顿,不该拒绝馈赠,他说: “子阳并不是真正了解我,只是听了别人的话, 沽名钓誉,才帮助我。既然不是出于本心,就不 该接受他的接济。”他终生不进官场,潜心学问, 尊崇黄老(黄帝、老子),先后著书20篇,约十 万多字。
“年且九十”表明愚公年纪很大了,但他“面山而居”,因为山北道路阻塞,出入要绕远路, 所以他产生了移山的想法。
整体感知
03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可乎?”杂然相许。
【解词】
惩:苦于。

《愚公移山》PPT课件57张

《愚公移山》PPT课件57张

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稻壳儿中学
daokeerzhpngxue
两座山非常大
年老力衰,人员少
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
太行、王屋二山方 七百里,高万仞
年且九十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 暑易节,始一反焉
三、随堂思考
稻壳儿中学
daokeerzhpngxue
课文题目是“ 愚公移山” ,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 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笑” 应是哪一种笑? ——嘲笑(讥笑)。
愚公认为两座大山可以搬走的理由是什么?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对智叟是先斥后驳,“斥”的一句是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标志愚公和智叟辩论取胜的是哪一句?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 其不 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 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jī)畚 (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 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zēng)不若孀 (shuāng)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 厝(cuò)朔东,一厝雍(yōng)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ppt课件完美版

《愚公移山》ppt课件完美版
文化传承
《愚公移山》作为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表达的价值观和精 神内涵,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愚公移山》还被广泛 传播和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03
故事内容
故事情节概述
80%
愚公移山的原因
愚公居住在太行、王屋两座大山 的东边,这两座山挡住了他们家 的道路,使得他们十分不便。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愚公号召家人和邻居一起挖山,启示 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培养集体主义精 神,共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努力。
06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掌握其寓意;学习文言文的 基本词汇和语法。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如何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多 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
使用PPT课件、视频、音频等多种教 学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 性。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和进步。
教学反馈
象征寓意
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了持之以恒、不畏艰难的道理。
语言艺术的运用
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音韵和谐
文章押韵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05
文化内涵
古代文化价值观
01
02
03
勤劳勇敢
愚公不畏艰难,持之以恒 地挖山,体现了古代劳动 人民的勤劳和勇敢。

《愚公移山》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愚公移山》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情节紧凑
故事情节紧凑,从移山的原因到移山的经过再到 移山的结果,一气呵成,没有过多的枝节。
寓言色彩
文章以寓言形式呈现,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传达出深刻的道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04
《愚公移山》的德育价 值
坚定的信念与毅力
愚公的信念
课件中可以展示愚公在面对艰巨 任务时,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毅力 ,以及他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懈努 力的精神。
毅力的重要性
通过愚公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有具备 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持之以 恒地追求目标并最终取得成功。
团结协作的精神
家族齐心协力
课件中可以展示愚公家族齐心协力、 共同奋斗的场景,强调团结协作在完 成任务中的重要性。
集体力量的力量
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 在集体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团结协 作,发挥自己的力量,共同实现更大 的目标。
谢谢观看
教学反思
1 2 3
教学效果
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 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 。
存在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 不够深入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 略。
改进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 手段、增加互动环节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和学习效果。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不 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03
《愚公移山》课文分析
语言特点
简洁明了
文章语言简练,句式紧凑,表达 清晰,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冗余。
生动形象
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 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如“山不加
增”、“何苦而不平”等。
寓言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太不聪明了!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
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地 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
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不会 加大增高,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体会对比, 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而”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
“他”: 惧其不已也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而 表承接:何苦而不平 表修饰:面山而居 表转折:而山不加增 其 代词:其妻献疑曰 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其如土石何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 要绕道。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 行、王屋何?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 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 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 用箕畚运渤海边上。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5、甚矣,汝之不惠。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
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地 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
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不会 加大增高,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 情节的发展,是全文的核心。
代词,代愚公 持,拿着 移山这件事 代词,代愚公
老头儿
阻止
太过分了 取独,不译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连词表顺承,不译 代词,代愚公 同“慧”,聪明
翻译:
倒装句,应为“汝之不惠, 甚矣。”谓语“甚矣”前 置,起强调作用。
河曲的智叟笑着愚公说:“你真是 太不聪明了。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5、甚矣,汝之不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 义,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愚公移山》 演唱:江涛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 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 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的是一身肝胆。 想起来不是那奇闻,唱起来不是笑谈。望 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 满堂儿孙,啊-----了却了心中祈愿!望望头 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走路难呀, 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céng
kuí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sǒu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 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 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
kuì
céng
chè
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

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聚:
使……聚
使动用法
把……召集在一起
平: 挖平
形容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
1、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
3、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将近) (况且)
以 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
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用来)
冀州
汉水
南岸
垄断,山冈高地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结构助词,的 语气助词,译为“了”
翻译: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 有山冈高地了。
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 派神将山背走了,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整体感知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 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 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2):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 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上 山“叩石垦壤”,这是情节的开端。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
chéng sè rǔ yù yūrèn Nhomakorabeajì
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zhí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
力,曾不能损魁
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 hè kîu kěn jī 子孙荷 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 běn shuāng 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 chèn 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 易节,始一反焉。
文学体裁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 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 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成语故事, 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猴子捞月》等,这些喜闻 乐见的成语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 刻,这就是寓言。
háng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 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纷纷
就是“之于” 古代传说中的地名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
翻译: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 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 带领 挑 „„的人 成年男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 渤海之尾。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表示语气停顿 将近 连词表修饰,不译
翻译: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 着山居住。
结构助词,的
阻塞 曲折,绕远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苦于,为„„所苦 语气助词,表肯定 结构助词,的
翻译: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 绕远。
把„„召集在 一起,使动用 连词表顺承,不译 你, 这里是指“你们” 法
翻译: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 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穷尽
语气词表判断 连词表转折,但
愁什么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连词,无意 同“无”,没有 倒装句,应为“苦何而不平”
连词,用法相当 于“而”,可译 为“来”
翻译: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 可是山不会加大增高,还 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 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kuā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
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
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
lǒng yōng

cuî
阴,无陇断焉。
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臾亡以应 无陇断焉
指通豫南
一厝朔东
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雕塑
作者简介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 (又称“圄寇”“国寇”), 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 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 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 州)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 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 前辈。
列子
作品简介
《列子》相传为列御 寇撰写。《汉书〃艺文志 》所录《列子》八篇,早 已散佚(yì )。今本《列子 》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 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 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 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神话中的天帝
代词,代愚公 移山这件事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听说 怕 停止
翻译: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对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被„„感动 他的,指愚公 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 背 同“措”,放置
朔方 雍州
翻译: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 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 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 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 雍州南面。
遗孤,孤儿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 助之。
死了丈夫的妇人 代词,代他们
刚刚换牙,指七八 岁。龀,换牙。
翻译: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 一个儿子,刚七八岁, 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们。
季节
语气助词表肯定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交换 同“返”
翻译: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第二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家里 人提出运土方案,率领几人便马上开始 行动。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家 商量 我 尽全力 形容词作 险峻的 动词,挖 大山, 平 形容词 作名词
翻译:
(于是)愚公便聚集 全家人来商量说: “我和你们尽全力挖 平险峻的大山,
同“直”,一直 到达 语气助词,表疑问
赞成,同意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豫州 汉水南岸,“汉”在 纷纷的样子 上古是汉江的专称
第三部分(3):写河曲智 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 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 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 的思想,这是情节的发展。 第四部分(4):写“操蛇 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 公的决心所感动,山终被移走, 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二者 是同时到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