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输血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输血质控检查评分标准

精选文档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控检查标准(红色部分由质控专家检查)检查内容分值检查标准得分扣分原因一、行政管理201. 组织 41) 医院应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 简称“管委 1 1. 未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或虽已成立但无会”),由院长或分管副院长任主任,医务部门、正式文件扣 1 分;输血科 (血库 )负责人为副主任,主要临床、医 2. 管委会主任不是院长或分管副院长扣0.5 分;技科室负责人任委员;2) 管委会应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起码每半年 2 3. 今年度上半年未召动工作会议扣 0.5 分;召开 1 次工作会议,主要负责临床安全、合理 4. 今年度未展开任何形式的全院性临床输血有关用血的规范管理、技术指导和监察检查,落实培训扣 0.5 分;输血有关法例要求,展开全院性输血法例、基 5. 无临床输血有关法例、知识宣传表记扣 0.5 分;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提升各级临 6. 无上一季度临床合理用血监察记录扣0.5 分;床医务人员的了解度;3) 医疗机构应经过张贴、发放有关宣传资料等多 1 7. 院内未张贴有关宣传资料的扣 1 分;种方式,进一步增强科学合理用血的宣传,内8. 未按规定在院内人流集中或重点科室地区张贴容包含输注异体血的风险,自己输血适应证和科学合理用血等宣传资料的扣0.5 分;好处,以及依法动员亲朋互帮献血等。
9. 宣传画存在零落破坏的扣 0.5 分。
2. 制度 61) 医疗机构应确实拟订并履行《××医院临床输血 2 10. 制定的管理文件内容不全,缺一项扣0.5 分;管理规定》、《××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实行细则》、11. 随机抽查 3 个临床用血科室状况,一个未履行《××医院临床科室成分输血核查管理方法》、或履行无收效扣 0.5 分;《××医院临床科室自己输血核查管理方法》、12. 本市公布预警等级后,院方能否采纳有关用血检查内容分值检查标准得分扣分原因《××医院临床供血预告预警阶段用血规定》等;年用血 600 单位以上的,应该拟订临床用血计划,有关计划安排应该兼备临床科室用血需乞降在实行预告预警阶段的血液资源合理运用;2)医疗机构还应成立健全《××医院临床用血应急保障方案》,内容应包含:批量病员接诊、血型判定及交错配血困难、贮血设施故障以及血液中心没法供给充分血液时的应付举措 (如自己输血、血液代用 )等,并仔细落实;3)医院成分输血比率逐年上涨,三级达到 95% 、二级达到 90% 以上,并逐渐达到 98% 以上;鼎力推动自己输血的临床应用,踊跃展开血液资源保护,自己输血率显然提升,三级达到15% 、二级达到 10% 以上,并逐渐达到 20%以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
标(2019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9.07.12
•【文号】国卫办医函〔2019〕620号
•【施行日期】2019.07.1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安全与血液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
(2019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9〕6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标准化、同质化发展,提升输血专业规范化服务能力,我委组织制定了《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临床用血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在血液管理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使用。
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临床用血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的培训指导,做好质控指标应用、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
有关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我委医政医管局。
联系人:医政医管局张睿
电话:************
邮箱:*************.cn
附件: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19年7月12日。
输血的血液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输血的血液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通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注入患者体内,可以有效治疗和纠正一系列疾病。
然而,输血涉及到血液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问题,非常关键和复杂。
本文将探讨输血的血液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方法和策略。
一、血液质量控制1. 血液来源选择血液来源是保证输血质量的首要环节。
只有选择健康、无感染和合格的供血者的血液作为输血源,才能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血站和医院输血科应严格执行血液采集、筛选和检测程序,确保输血血液的质量。
2. 血型与配型检测血型与配型检测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将血液输注给病人之前,医务人员必须进行准确的血型鉴定和配型检测,以保证输血的血液与受血者血型相匹配,避免输血不匹配引发的严重反应。
3. 病原体筛查病原体筛查是预防输血感染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供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可以减少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常见的病原体筛查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
4. 质量检测与控制输血血液的质量检测是血站和医院输血科的重要职责。
对血液样本进行常规检测,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凝血指标等,可以确保输血血液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还需加强血液保存与运输的质量控制,确保输血前血液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质量保证1. 设备和环境条件保证输血质量的保证离不开恰当的设备和优良的环境条件。
输血科应提供先进的输血设备和仪器,保证输血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输血环境应符合洁净要求,严格控制空气质量,避免传染因素的交叉污染。
2. 人员培训和操作规范输血科的医务人员需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掌握正确的输血技术和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了解最新的输血技术和规范,不断提高输血质量保证的水平。
3. 过程管理与质量评估输血过程的管理和质量评估是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
输血科应建立健全的标本追踪和管理系统,确保输血血液的溯源性和一致性。
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国家级
本医疗机构
监控
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临床用血申请单》为合格
院级
临床科室
考核
3.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
输血科对受血者使用另一份独立血液标本复查血型的数量占同期接收受血者血液标本总数的百分比
(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数/同期接收的受血者血液标本数)
×100%
是评价输血申请过程中是否规范开展受血者另一份独立血液标本采集和检测的指标
—
国家级
本医疗机构
监控
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指医疗机构一年时间使用全血、红细胞成分和血浆的总单位数
2.《临床用血申
请单》合格率
《临床用血申请单》合格数量占同期输血科接收的《临床用血申请单》总数的百分比
(合格输血申请单数量/同期输血科接收的输血申请单总数量)
×100%
反映《临床用血申请单》填写及输血前评估的规范程度,体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水平
血风险的监控能力
0
院级
各临床科室
考核
1.输血标本:用于输
血相容性检测(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液标本;
2.标本错误:指试管内的血液不是来自试管标签上所标注姓名的患者的血液标本
16.红细胞急诊输血申请率
单位时间红细胞急诊输血申请单数量占红细胞输血申请单总数量的百分比
(急诊输血申请单数量/输血申请单总数量)×100%
反映一二级手术患者血液使用情况
一
国家级
本医疗机构
监控
仅统计红细胞成分及全血用量
8.三、四级手术台均用血量
单位时间三级和四级手术台均用血量
三级和四级手术用血总单位数/同期三级和四级手术总台次
反映三四级手术患者血液使用情况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一、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定义:输血科(血库)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医疗机构年度每千单位用血数之比。
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指医疗机构一年时间使用全血、红细胞成分和血浆的总单位数。
计算公式: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位数/1000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业技术人员数输血科(血库)专职专意义:反映临床用血服务能力的指标。
评价输血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是否与医疗机构功能、任务和规模等相适应。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定义: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数量占同期输血科(血库)接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收的申请单总数同期输血科(血库)接件的申请单数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100%意义:反映《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及输血前评估的规范程度,体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水平。
三、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定义:是指输血科(血库)对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的数量占同期接收受血者血液标本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标本总数同期接收的受血者血液型数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100%意义:是评价输血申请过程中是否规范开展受血者血液标本采集和检测的指标。
四、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医疗机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容性检测项目总数医疗机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100%意义:反映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的覆盖程度,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日常质量管理的指标。
五、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定义: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所参加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评项目总数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所参加的室间质评机构容性检测项目数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开展输血相容性检测和参加输血相容性检测外部质量评价的情况,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能力的重要指标。
临床用血专业质量控制指标

项目参加率
所参加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
评项目总数
(六)千输血人次输血不良反应 上报例数
千输血人次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 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 输血人次
一二级手术台均用血量
(七)一二级手术台均用血量
一级和二级手术用血总单位数
一级和二级手术总台次
三四级手术台均用血量
(八)三四级手术台均用血量
三级和四级手术用血总单位数
(三)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
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数
同期接收的受血者血液标本总数
(四)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 质控率
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 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 医疗机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总数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五)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
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
三级和四级手术总台次
手术患者自体输血率
(九)手术患者自体输血率
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总单位数
手术患者异体输血单位数+自体输血单位数
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
(十)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
出院患者用血总单位数
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
制指标
10月 11月 12月
临床用血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8月
9月
(一)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 术人员数
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 输血科(血库)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数
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 率
《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 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申请单数
输血科(血库)接收的申请单总数
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
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
(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五)传染病漏报率0。
(六)患者满意度≥95%。
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时率100%。
三、临床科室(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三)平均住院日1.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8.50日;2.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六)治愈好转率≥95%;(七)床位使用率≤93%;(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
(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十五)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二十)抢救成功率≥80%;(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二)临床路径病例入组率≧50%;(三)临床路径入组率较前升高;入组完成率≥70%;五、麻醉质量与安全指标:(一)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标(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临床输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1.保证输血安全2.提高输血治疗效果3.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三、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标1.输血前的检测2.输血过程中的监测3.输血后的评估四、临床输血质量控制的实施1.制定质量控制规范2.建立质量控制体系3.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4.完善输血记录和信息管理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临床输血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治疗手段,用于救治众多疾病。
然而,输血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本文将探讨临床输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指标。
二、临床输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1.保证输血安全输血安全是临床输血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包括病原体的检测和传播预防、血液成分的保存和输注、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等。
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降低输血相关的感染和传染风险,确保患者输注的安全性。
2.提高输血治疗效果临床输血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和疾病治疗。
质量控制可以确保输注的血液成分质量和数量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合理的输血策略和监测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减少患者的输血风险。
3.降低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和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超负荷等。
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监测可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输血安全性。
三、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标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包括输血前的检测、输血过程中的监测以及输血后的评估。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质量控制指标:1.输血前的检测主要包括患者血型鉴定、病原体检测、血液成分检测等。
这些检测项目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
2.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包括输血速度的控制、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输血反应的及时发现和处理等。
这些监测措施可以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3.输血后的评估输血后的评估主要针对输血效果和安全性进行。
通过对患者输血后的病情观察、生活质量评估、不良反应监测等,可以对输血质量进行全面评价,为今后的输血治疗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效率指标
20、自体输血率
21.出院人均用血量
21a:出院人均用红细胞血量;
21b:出院人均用血浆血量;
21c:出院人均用血小板血量。
22手术台均用血量
22a:手术台均用红细胞血量;
22b:手术台均用血浆血量;
22c:手术台均用血小板血量。
23、入库血液使用率
24、发血数量占交叉配血数量的比例
说明:
7、供血者血型复查率
8、输血相容性检测正确率
9、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
10、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11、室间质评项目合格率
12、抗体阳性对应抗原阴性输血率
13、输血患者抗体筛检率
14、阳性抗体鉴定率
三、安全指标
15、超申请量用血率
16、输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请单合格率
17、配血标本正确率
18、发血正确率
医院输血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报表
名称
分子数据
分母数据
数值
一、服务能力指标
1a、每百张病床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
1b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
2、血液贮存7天内发出率
3、血液贮存8-15天内发出率
4、年度相容性检测外送率
5、临床用血指证符合率
5a红细胞
5b血浆
5c血小板
二、质量控制指标
6、受血者血型复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