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企业环境成本(doc 12页)

合集下载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一、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一)经济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且相互影响的关系。

自然环境支持生产发展,在提供人类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废弃物的回归。

相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所作了分析,认为当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并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不过地球环境的承受水平却是有限的:一是资源的有限,尤其是提供给企业作为原材料的物资及能源等是有限的;二是接受垃圾、污染物排放,自然净化、恢复机能的有限。

如果人类的生产发展超过了地球环境的承受水平,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相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宣言、国际标准及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企业的约束越来越严格。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有密切关系。

据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极大提升,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约束。

随着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的持续出台和严格执行,企业将逐步向“环境保护导向性”过渡,其环境行为越来越受到约束。

(三)企业要达到盈利目标必须要承担环境责任。

当前,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日益青睐,部分国家已禁止无环境(绿色)标志的商品进入市场,我国也已于1992年正式开始了产品环境标志认证工作,这将使对环境有害的产品终被排斥在市场之外。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规定各级银行发放贷款时必须配合环境保护部门把好关,对环境部门未批准贷款的企业一律不予贷款。

(四)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

主要表现在:预防性法律法规大量增加,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国家对部分会严重污染环境的原材料实施限制或禁止使用,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企业环保责任范围将扩大,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是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和使用后回收利用等方面。

二、企业环境成本及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内涵(一)企业环境成本的内涵。

1998年2月,ISAR(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讨论了相关环境会计的基本概念,将环境成本定义为: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如何控制企业环境成本

如何控制企业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及其控制刍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趋严重。

在某些行业,如化工、化肥、造纸、酿酒、橡胶、染料和油漆等,其环境成本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如果进行严格的统计,其中一些行业的环境成本恐怕比生产总值要大得多,单位环境成本比单位产品价格要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把生产产品所需的环境成本纳入其市场价格,以作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破坏的补偿,这对于我国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只有将环境成本列入企业成本,才会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采取各种防范手段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

由此可见,环境问题对我国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挑战。

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纳入会计体系;要求我们制定关于环境方面的会计准则;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的内容列入会计核算内容的范围;要求会计信息应包含环境会计信息在内。

而我国目前在环境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尚未起步,也没有将环境会计列入会计内容的先例,因此本文拟就与环境成本内在化相关的问题进行初浅的分析。

一、环境成本的确认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

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环境成本的确认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环境成本的发生起因于环保环境成本必须是因环境原因而引起的。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

当前我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订了一系列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环保样品标准。

企业要达到这些标准要求,必然要发生一些环保设备投资及营运费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污染问题,起到了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二是国家在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有些国家实施环境税、征收环境保护基金、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我国在这方面还亟待加强。

(二)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计量或估计由于计量是会计的属性,因此作为环境成本也必须是可计量或可估计的。

生态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案范文设计

生态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案范文设计

生态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案范文设计摘要:企业环境成本的战略控制可以推动企业构建生态经济发展方式,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本文从战略层面出发,从产品生产周期、生产成本、资源浪费情况和环境成本控制体制的评价标准四个方面制定适合企业执行的环境成本控制实施方案,以实现环境成本的战略控制。

关键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环境成本;战略控制图一、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原理企业环境成本由损害成本和控制成本两部分组成,企业环境控制成本是企业为达到国家要求的环境指标或者避免因排放超标缴纳罚款而采取的措施所耗费的环保投资成本和恢复成本之和,控制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之前所耗费的成本;损害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一些环境资源等产生的成本费用。

如图1所示,如果污染治理水平逐渐提高,污染排放量逐渐减少,当控制成本线与环境损害线相交于点。

此后,损害成本降低的速率大于控制成本的增长速率,环境总成本逐渐下降。

当控制成本增长为P 时,损害成本也变为零,此时即企业达到零排放,环境总成本最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很难达到P点,只能不断向P点靠拢。

一般而言,企业的控制成本与损害成本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即控制成本提高会使企业的损害成本降低。

企业在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实施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可使企业环境控制成本和损害成本随之下降,最终实现企业损害成本为零,控制成本等于企业环境总成本,此时环境总成本最低。

当前的环境治理观念认为企业的环境治理要以预防为主,同时通过一些措施或办法使企业环境总成本最低,将对企业生产前的控制作为企业环境总成本控制的重点。

在生产之前通过购买高新环境保护设备来降低损害成本,这样企业的环境总成本也就相应降低。

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案在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可以从产品生产周期、生产成本、资源浪费情况和环境成本控制体制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来控制环境成本。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周期下采取不同的控制体系,实现企业环境损失成本最低的效果;生产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将企业的环境成本施加到产品上,同时对产品进行评估,通过改善流程或优化生产工艺来减少非增值产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资源损耗而降低环境成本;资源浪费情况分析是指企业从产品数量以及价值两个环节来确定生产过程中环境资源的重点损失环节,并采用产品设计、优化生产等手段来减少环境资源的浪费,从而减少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评价标准是采用环境成本评估的方式来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对企业不同时期的环境成本进行分析,从根源上控制环境成本。

企业环境成本的规划方案

企业环境成本的规划方案

企业环境成本的规划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热门话题之一、企业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规划企业环境成本。

本文将提出一些规划方案,以帮助企业在环境成本方面取得更好的控制和管理。

二、环境成本的定义和重要性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保护环境所支付的各种费用。

环境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形象。

合理规划和管理环境成本,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三、规划方案1.环境管理体系建设2.节约资源节约资源是减少环境成本的重要途径。

企业应采取措施降低能耗、水耗和原材料消耗,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改进设备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鼓励员工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资源,增强节约意识。

3.排污治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排污治理成为企业的必要举措。

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规和标准进行排污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此外,可以考虑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大气污染物去除设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境治理成本。

4.环境培训和宣传教育加强环境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水平,对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企业可以组织环境保护培训班、宣传活动等,提高员工对环境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5.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应从供应链的角度入手,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供应商加强环境保护,并合理控制供应链上的环境成本。

同时,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产品,并逐步转向绿色供应链管理。

6.环境成本核算和报告企业应制定环境成本核算和报告制度,明确环境成本的计量方法和指标体系,定期对环境成本进行核算和报告。

通过透明公开的环境成本信息,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社会责任形象。

四、总结环境成本的规划是企业环保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形象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节约资源,进行排污治理,加强环境培训和宣传教育,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以及进行环境成本核算和报告,企业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环境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

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

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探讨[摘要]:从大力发展经济政策以后,我国经济增长飞速的发展,但是很多企业都是那环境换经济,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国际贸易也出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端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

企业的行为受到诸多方面的约束,环境成本已成为企业经营成本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正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紧迫性已越来越强。

在我国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针对企业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标准也日益增多。

国家现正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循环经济之路”,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企业必须重视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及环境质量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效益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涉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组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关键词]:环境会计成本控制环境成本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国际标准组织(iso)已于90年代颁布了iso14000系列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欧美一些国家的企业也开始公布一些环境成本的信息报告,国际贸易也出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端倪。

企业的行为已受到诸多方面的约束,环境成本已成为企业经营成本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紧迫性将越来越强。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针对企业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标准将日益增多。

同时,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社会公众环保标准将日益增强,绿色消费日渐盛行。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企业必须重视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及环境质量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效益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进行调整。

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与控制

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与控制
20 0 9年第 1 2期 ( 总第 2 8 ) 5期
企 业科 技 与发展
En eD ie ce e t r rs S inc An Te h o o. .09 O1 20 2
( u ua vl N . 8 C m li y O2 ) te 5
I e t c t n a d Co to n Busn s v r n n ss d n a i n n r li o i e s En io me tCo t
S o U Z ng-m i n ( un x It nt n uiesV ctn l oee N n igG agi 3 o 7 G agi ne a oM B s s oai a C lg , a nn u nx 5 o o ) r i n o l
c n rli u i e s e vr n n o t r p s ss me r la e a u e o p r e h d n i c t n a d c nr l a c r i g t o t b sn s n io me t ss o o e o ee td me s r s t ef t e i e t ai n o t , c od n o o n c ,p a t f o o t e c n e to u ti a l e eo me t n u li g e oo ia i iz t n h o c p fs s n b ed v lp n d b i n c lgc cv l ai . a a d l i o
【 b t c】A rsn,t a eo hrdcnenf eit ai a cm nt s osieabl c ew e c— A sr t t ee tihsbcmeasae ocr r h e t nl o mu ie tk a n ebteneo a p ot n r o n i t r a

浅谈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浅谈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浅谈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引言企业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保护费用和环境污染防治费用。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成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企业环境成本的定义、原因以及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企业环境成本的定义企业环境成本指的是企业为减少环境污染、防治环境污染,所产生的各项费用。

这些费用包括了购买和安装环境保护设施的费用、环境污染防治设备的运营维护费用、环境监测与治理费用以及员工环境教育和培训等费用。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原因控制企业环境成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强,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环境保护责任。

为了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环境成本的控制,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社会形象和声誉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如果企业环境污染问题频发,将严重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

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通过控制企业环境成本,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措施为了控制企业环境成本,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是企业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环境成本的投入。

企业可以借助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通过节能改造、优化能源结构等方式,实现能源的节约利用。

强化环境管理和监测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系统,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定期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对企业的影响,从而减少环境成本的支出。

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通过最大程度地利用和循环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企业可以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考虑资源的可再生利用性,推行循环经济模式,降低环境成本的支出。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研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研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研究摘要:环境成本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在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

本文从不同方面对环境成本控制进行阐述。

首先对环境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及其基本特征进行阐述;其次对环境成本控制必要性进行分析,且简单的介绍目前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时所采用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在环境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最后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环境成本控制主要方法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自然资源都遭到了严重的破环,企业为之付出的环境成本代价也成倍的递增。

如何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目前我国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尚没有完善的体系,也没有很好的意识到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这样的情况不仅不利于我国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协调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企业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加强对环境成本的控制和核算,并不断探索环境成本控制的新方法、新思路,企业才能实现双赢,才能可持续发展。

1 环境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1.1 环境成本及其环境成本控制的含义对企业来讲,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这也是国内目前普遍认同环境成本定义。

环境成本控制就是企业通过对所提供的环境成本信息进行基本分析,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在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因素的控制,达到环境法规的要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最优的双重目的。

1.2 环境成本控制的特征与传统的成本控制相比,环境成本控制有着不同的特征:一是确认和寻找对自然环境产生消极作用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使得成本控制为保护环境服务,比如将排污的处理设施和费用记入相应的成本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控制企业环境成本(doc 12页)
环境成本及其控制刍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趋严重。

在某些行业,如化工、化肥、造纸、酿酒、橡胶、染料和油漆等,其环境成本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如果进行严格的统计,其中一些行业的环境成本恐怕比生产总值要大得多,单位环境成本比单位产品价格要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把生产产品所需的环境成本纳入其市场价格,以作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破坏的补偿,这对于我国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只有将环境成本列入企业成本,才会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采取各种防范手段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

由此可见,环境问题对我国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挑战。

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纳入会计体系;要求我们制定关于环境方面的会计准则;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的内容列入会计核算内容的范围;要求会计信息应包含环境会计信息在内。

而我国目前
在环境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尚未起步,也没有将环境会计列入会计内容的先例,因此本文拟就与环境成本内在化相关的问题进行初浅的分析。

一、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

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环境成本的确认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环境成本的发生起因于环保
环境成本必须是因环境原因而引起的。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

计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会计的核算。

二、企业环境成本的内容分类
(一)按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分类
1.事前环境成本。

事前环境成本是指为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而事前予以开支的成本。

具体包括:环境资源保护项目的研究、开发、建设、更新费用;社会环境保护公共工程和投资建设、维护、更新费用中由企业负担的部分;企业环保部门的管理费用等。

2.事中环境成本。

事中环境成本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成本,包括耗减成本和恶化成本。

耗减成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耗用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成本;恶化成本是
指因企业生产经营恶化而导致企业成本上升的部分,如水质污染导致饮料厂的成本上升,甚至无法开工而增加的成本。

3.事后环境成本。

事后环境成本包括恢复成本和再生成本。

恢复成本是指对因生产遭受的环境资源损害给予修复而引
起的开支;再生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使用过的环境资源使之再生的成本,如造纸厂、化工厂对废水净化的成本,此类成本具有向环境排出废弃物“把关”的作用。

(二)按环境成本的形成分类
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降低排放污染物的成本。

主要包括产生废弃物的处理、再生利用系统的运营、对环境污染大的材料替代、节能设施的运行等成本。

2.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预防环境污染而发生的成本。

包括环保设备的购置、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环境污染的监测计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构筑和认证等成本。

3.企业有关环保的研究开发成本。

如环保产品的设计,对生产工艺、材料采购路线和工厂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等进行研究开发的成本。

4.有助于企业周围实施环境保护或提高社会环境保护效益支出的成本。

包括企业周边的绿化、对企业所在地区环境活动的赞助、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广告等支出。

5.其他环保支出。

主要包括由于企业生产活动造成的对土壤污染、自然破坏的修复成本及支付的公害诉讼赔偿金、罚金等。

(三)按成本分摊期限的长短分类
1.长期环境成本支出。

长期环境成本支出是指因环境问题企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需持续支付的费用,如企业每年向环保局支付的排污费。

2.短期环境成本支出。

短期环境成本支出是企业为环境问题一次性支付的费用,如企业的环保设备支出、一次性支付的矿山开采权等。

三、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
环境成本只有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才能加以控制。

会计核算体系则应根据环境成本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会计处
理:
1.科目设置。

设“环境成本”,属于损益类科目,期末转入“本年利润”。

2.账务处理。

本期发生的仅与本期相关的支出,发生时借记“环境成本”,贷记“银行存款”等。

本期发生的不仅仅与本期相关的支出,可分以下两种情况:
(1)预付待摊。

受益期在一个会计年度以内的,发生时借记“待摊费用——环境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摊销时借记“环境成本”,贷记“待摊费用——环境支出”。

当摊销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时,“待摊费用”改为“递延资产”;期末转入本年利润,借记“本年利润”,贷记“环境成本”。

(2)预提待付。

发生时借记“环境成本”,贷记“预提费用”;付款或结清时,借记“预提费用”,贷记“银行存款”;期末转入本年利润,借记“本年利润”,贷记“环境成本”。

四、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
(一)实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健全环境管理制度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实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做到“一个杜绝,两个坚持,三个到位,四个达标”。

即杜绝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坚持环境“三同时”制度,坚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工作必须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做到废水、废气、废渣、噪声达标排放。

在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同时,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
在按照产品和部门构建成本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考虑产品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包括主动性支出(污染预防和污染治理支出等)、被动性支出(排污费、罚款、赔偿金等)、已发生的支出和将来发生的支出,将它们作为产品成本和部门运行成本(管理费用等)的组成部分,运用现有的成本控制方式进行成本控制,并在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中充分考虑环境支出。

同时,设立专门化成本控制系统,主要涉及能源、废弃物、包装物、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成本控制。

(三)大力推行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
对于那些资源消耗较大、污染严重、环境成本较高的必需品的生产项目,除加强企业管理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外,最重要的是淘汰那些落后的技术工艺而采用
先进清洁的生产工艺。

(四)政府对环境成本控制的支持
1.通过环境区域治理规划,采用集中排污治理的方式来降低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

如浙江绍兴纺织印染带来的污染曾相当严重,后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排污处理工程,1998年底全县排污网建成,环境污染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企业也只需交纳一定的费用,比原来的排污费少得多。

2.相关的经济政策必须完整、配套。

不论是环境保护方面的新建项目审批,资源、能源的配置和利用,还是经济领域内的产值统计、利税计算、资产评估、成本核算、物价核定以及内外贸易等重大经济活动,都应该将企业环境成本的因素考虑在内。

环境成本内在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坚持“双赢”的原则,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要注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协调,创造新思路、新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