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虫的培养微教案

合集下载

培养草履虫教案

培养草履虫教案

培养草履虫教案教案标题:培养草履虫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草履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习培养草履虫的方法和步骤。

3. 观察和记录草履虫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录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草履虫培养器具:透明玻璃容器、滤纸、蒸馏水、草履虫培养基等。

2. 草履虫样本或培养液。

3. 放大镜或显微镜。

4. 学生笔记本和记录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草履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草履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践活动:2. 分发草履虫培养器具和草履虫样本或培养液给每个学生。

3. 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草履虫的培养:a. 在透明玻璃容器底部放一层湿滤纸。

b. 加入适量的草履虫培养基。

c. 将草履虫样本或培养液轻轻倒入容器中。

d. 盖上容器盖,确保容器内湿度适宜。

4. 学生观察和记录草履虫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包括体型、运动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讨论和总结:5. 学生集体讨论观察到的草履虫的特征和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思考原因。

6. 教师总结草履虫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培养草履虫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展示和评价:7. 学生可以选择将观察和记录整理成报告、海报或展板等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和家长。

8.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展示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草履虫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其他类型的原生动物,并比较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10. 学生可以尝试培养其他原生动物或微生物,比较它们的培养方法和观察结果。

教学延伸:通过培养草履虫的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观察力、记录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加深对原生动物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草履虫的适应能力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拓展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初中生物教资草履虫的教案

初中生物教资草履虫的教案

初中生物教资草履虫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草履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2. 掌握草履虫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草履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草履虫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
1. 草履虫的观察能力的培养;
2. 草履虫与其他原生动物的区别。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草履虫的概念及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该生物的兴趣。

2. 讲解草履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15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特征和运动方式,讲解其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

3. 探讨草履虫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2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草履虫的食物摄入方式和生殖方式,并进行讨论。

4. 总结(5分钟)
总结草履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强调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草履虫的特征、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
草履虫的特征:单细胞生物、细胞膜、纤毛、器官简单
草履虫的生活习性:寄生、以细菌和藻类为食、适应多种环境
草履虫的营养方式:摄食、原生动物特有
草履虫的繁殖方式:裂殖、寄生
七、作业布置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草履虫的文章。

八、教学反馈
下节课学生对草履虫的理解程度,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观察草履虫实验教案

观察草履虫实验教案

观察草履虫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教学设计
(1)描述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
(3
2、探究草履虫应激性实验的设计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
教学工具:显微镜、放大镜、多媒体
教学实验设计思路?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新的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倡导探究性学习,而实验教学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本节课从课前培养草履虫入手,通过课上实际观察,逐步展开对核心问题的探究。

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补充了探究草履虫应激性实验。

以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

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中,逐渐转变学习方式,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初中生物草履虫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草履虫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草履虫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和生长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和生长,了解草履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实验材料:草履虫、显微镜、培养皿、显微镜玻片、盖玻片、草履虫生长培养液。

实验步骤:
1. 将培养皿中放入适量的草履虫生长培养液。

2. 用显微镜将一只草履虫取出放在显微镜玻片上,并用盖玻片盖好。

3. 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状态,记录草履虫的大小、形状和运动方式等特点。

4. 每天定时观察草履虫的生长和运动状态,记录草履虫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轻柔,避免对草履虫造成伤害。

2. 实验结束后,将草履虫放回培养皿中,不能随意将其放回自然环境,以免对生态环境造
成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草履虫的运动和生长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草履虫的身体呈
卵圆形,以快速蠕动的方式在水中游动,同时可以观察到草履虫在培养液中的生长过程。

拓展实验内容:可以观察草履虫在不同温度、光照条件下的运动和生长情况,探究草履虫
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

结论: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草履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对生物的观察和
分析能力,提高科学实验能力。

实验评价:本实验设计简单易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实验技
能和思维能力,是一次较为有益的生物实验活动。

草履虫初中教案

草履虫初中教案

草履虫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草履虫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

2. 掌握草履虫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草履虫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

2. 草履虫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1. 草履虫的显微镜观察。

2. 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显微镜和草履虫装片。

2. 草履虫实验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草履虫的基本信息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草履虫的生命活动和生存环境。

二、草履虫的基本结构(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草履虫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通过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装片,让学生自行观察草履虫的结构。

三、草履虫的生命活动(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草履虫的生命活动,包括摄食、消化、排泄、运动等。

2. 通过实验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如观察草履虫对不同食物的反应等。

四、草履虫的观察和实验方法(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草履虫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实验设计等。

2. 分组进行草履虫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草履虫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

2. 引导学生反思草履虫观察和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

教学延伸:1. 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草履虫的分类和分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草履虫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掌握了草履虫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初中生物观察草履虫教案

初中生物观察草履虫教案

初中生物观察草履虫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
2. 了解草履虫的结构特征;
3. 掌握观察和记录观察结果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
1. 显微镜;
2. 草履虫标本;
3. 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
4. 草履虫的培养基(可以是水样);
5. 注射器或吸管。

三、实验步骤:
1. 将一滴草履虫培养基滴在显微镜玻片上;
2. 用注射器或吸管吸取一些草履虫标本,滴在培养基上;
3. 覆盖盖玻片,用显微镜放大镜头观察草履虫;
4. 观察草履虫的结构特征,如体形、摇摆的纤毛等;
5. 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记录移动的轨迹和速度;
6. 观察草履虫的摄食方式,记录其捕食的过程。

四、实验内容:
1. 草履虫的结构特征:观察草履虫的体形和纤毛的摆动情况,了解其在水中的运动方式;
2. 草履虫的运动方式:观察草履虫是如何在水中快速移动的,了解其游动的方式;
3. 草履虫的摄食方式:观察草履虫如何捕食食物颗粒,了解其摄取营养的过程。

五、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我们了解到了草履虫的结构特征、运动方式和摄食方式,进一步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对微生物的研究兴趣,了解更多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草履虫实验幼儿园教案

草履虫实验幼儿园教案

草履虫实验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草履虫这一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草履虫的运动方式和摄食方式。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教学内容1. 草履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1.1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下的鞭毛虫纲,其身形长约150μm,身体细长,前部较窄,后部较宽,刚硬而有弹性,可以缩成球形。

1.2 草履虫可以在水中及水边的湿润地方生存,多数栖息于水中的泥沙中,进食藻类、细菌、微生物等。

2. 实验内容2.1 实验材料:草履虫、生长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移液管等。

2.2 实验步骤:(1)将草履虫放到载玻片上,加入适量的生长液,用盖玻片封好。

(2)借助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轨迹。

(3)用移液管向载玻片中加入一小滴绿色食物染料,观察草履虫的摄食过程。

3. 实验结果分析3.1 实验结果:(1)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轨迹:草履虫的身体由前、中、后3个部分组成,前部有一些短而稠密的鞭毛,可以帮助草履虫前进或在水中旋转。

观察草履虫的运动轨迹,可发现草履虫的活动是比较迅速的。

(2)草履虫的摄食过程:涂抹食物染料后,可以观察到草履虫会在食物颗粒周围旋转,以吞噬食物。

3.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幼儿可以对草履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通过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和摄食过程,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中是否能正确地发现和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嗅觉、摄食过程等,检验幼儿对草履虫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评估幼儿通过这次实验培养了哪些观察力和判断力。

初中生物教资草履虫的教案

初中生物教资草履虫的教案

初中生物教资草履虫的教案
教学重点:掌握草履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理解草履虫的营养方式和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草履虫镜下标本、显微镜、草履虫生活习性图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微生物的概念,并引入草履虫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

二、展示与讨论(15分钟)
1. 教师为学生展示草履虫的镜下标本,引导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特征,并带领学生讨论草履虫的外形特点。

2. 同时展示草履虫的运动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其运动方式,并进行讨论。

三、探究与实践(2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草履虫的观察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生活习性等。

2. 学生根据观察所得的数据,描述草履虫的形态特征和运动方式,并进行归纳总结。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对草履虫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草履虫的观察报告,并画一幅草履虫的草图。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对草履虫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微生物世界。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
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对微生物的兴趣十分浓厚,特别是对于草履虫应激性实验。学生很好奇微生物数量较少的池塘水是怎么变成高纯度的草履虫的。课堂上学生对于培养的了解就是用培养液培养,但是并没有实际体会,这也使得学生对微生物的生物性特点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节课课后给学生这样的微课自主学习,孩子经过体验会有更多发现,也可以增加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更能给予孩子自己解决疑惑问题的途径。
2、对照学习单完成任务一至任务四的填空(如有困难,重复播放视频)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并且在实验前养成对实验方法大致掌握的好习惯。
二、
采样
根据任务单,找到合适的地方采集水样,并用显微镜检验。(注意做好采样记录(学习单中的表一))
本环节是培养的第一步,旨在使学生明白培养微生物不是凭空培养,而是有“原种”的。此外,还能让孩子对微生物的生活环境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草履虫是微生物,它们是有生命的,需要食物,温暖的环境等条件;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介绍的方法,参照微学习单,体验草履虫的培养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学生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过
1、认真观看视频。
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微生物的生活环境会改变,特别是饲养时,微生物也需要新鲜的食物,和良好的环境,可以培养孩子养成细致地进行科学研究的习惯,理解科学事业的伟大,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三、
配制培养液,接种
学生根据视频中的方法进行配制培养液,并进行分装,接种。
本环节是培养的起始,视频中介绍的培养液材料选取了学生十分易得的酵母粉,在学习单中又有对用水的要求强调。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如自来水中有不利于微生物生活的物质,微生物也需要营养等。
四、
更换培养液
每隔2-3天,根据显微镜检验结果,确定是否更换培养液。按原比例配制新鲜培养液后,取原瓶上层清液进行培养。(每天镜检都需要做好记录)
《草履虫的培养》微教案
微课所属类型:课外探究指导类教材相关型
微课时长:4分01秒
相关教材:《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适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分析
本微课属于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中的相关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草履虫的培养方法,更好地理解像草履虫这样的微生物作为生物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不可能完成完整的培养过程,而让学生课前培养难度又比较大,因为课前学生还不认识草履虫,在显微镜底下观察草履虫也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上完后,学生对微生物的探究兴趣正浓时,设计安排本微课,带领孩子自主学习,在课后培养微生物,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能较好地开拓孩子的思维和眼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