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保存
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观察方法

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观察方法草履虫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单细胞原生动物,通常生活在水中或泥沙中的富含有机质的环境中。
它们以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等为食,也是其他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草履虫形态简单,没有分节,身体为圆柱形,前端有细长的口器,可以向前伸缩,吞噬食物,通过细胞质流动将食物物质转化为自身物质。
草履虫在原生动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生理学价值,是沼泽和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的重要成分之一。
草履虫分布较广,采集方法也有很多种。
在采集草履虫时应注意水质清澈,水深适中,不要在下雨后的第一天、落日、影响能见度的恶劣天气下采集,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方法一:用试管或草履虫瓶采集1.取一个透明的试管或草履虫瓶,将其倒扣放入水中,缓缓上提,获得一定的水样。
2.将试管或草履虫瓶放置于水面上,慢慢让它恢复原样。
此时水样会自动流入试管或草履虫瓶中。
3.将试管或草履虫瓶小心地取出,密封好。
方法二:用手网或滴虫网采集1.将手网或滴虫网浸入水中,用手或网拨动水中的泥沙。
2.将手网或滴虫网缓缓提出水面,让水流过网孔。
3.将手网或滴虫网小心地回收并沥水。
方法三:用压缩瓶采集1.预先准备一些透明的压缩瓶。
2.将空瓶倒扣浸入水中,用力将瓶口压到水底。
3.松开手,让瓶口尽量向上冒气泡。
此时水会自动流入压缩瓶内。
如果需要采集沉积物上的草履虫,也可以在压缩瓶口下加装塑料袋。
采集到的草履虫可以培养在合适的环境中,观察它们的生长和变化。
草履虫喜欢生长在静态水域或缓慢流动的水中。
草履虫培养的基础是培养基的制备。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草履虫培养基方案:1.将10克全蛋粉、5克酵母粉、5克硫酸镁、100毫升糖溶液(糖水浓度为1%)、10毫升维生素液混合均匀。
2.将混合好的草履虫培养基放入培养皿内。
3.将采集到的草履虫放入草履虫培养基中。
4.用薄膜或密封盖将培养皿密封好。
5.将培养皿放置在25摄氏度左右的光照充足的环境中培养。
在草履虫富集水样中可以观察到不同种类的草履虫,观察时可以将草履虫取出后置于载玻片上,直接观察。
草履虫的培养方法精编版

一、草履虫(Paramecium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的纤毛纲,是一类体型较大的原生动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又容易采集和培养,是观察研究原生动物的好材料。
草履虫种类很多,其中体型最大和最常见的是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1.采集草履虫通常生活在水流速度不大的水沟、池塘和稻田中,大多积聚在有机质丰富,光线充足的水面附近。
当水温在14~22℃时,繁殖最旺盛,数目最多、草履虫的这些习性,是确定采集地点和方法的重要依据。
(1)到水沟、池塘采集草履虫。
水沟和池塘是草履虫的主要生活场所。
在气候温暖的季节,到水质没有污染的水沟、池塘岸边,选择枯枝落叶多的地方,用广口瓶沿水面采集池水,这样的池水往往含有许多草履虫。
为了更有把握,可在不同地点多采几瓶。
采集后,广口瓶内要放置少许水草,瓶口不要加盖,以免草履虫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回到实验室后,要把盛有池水的广口瓶放在温暖、明亮、阳光又不直射的地方,使瓶中的革履虫迅速繁殖。
三五天以后,对着光线用肉眼观察,如果看到水中有许多小白点在不停地游动,很可能就是草履虫。
这时,用吸管吸取一滴带有小白点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在视野中会看到各种微小生物。
如果发现有象倒置的草鞋一样的小动物,不停地螺旋运动,那就是草履虫,采集就成功了。
(2)到稻田采集草履虫。
在稻田灌水期间,寻找田中的旧稻茬,用广口瓶在稻茬附近取水,随后放进几根旧稻草。
这样的水中往往会有许多草履虫。
返回实验室后,放在温暖明亮处,三五天后,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草履虫存在。
(3)从新鲜稻草上采集草履虫。
当环境变得干旱或寒冷时,草履虫能向身体表面分泌一层蛋白质的薄膜,虫体不吃不动,进入休眠状态。
这种状态叫作包囊。
在稻田水抽干时,草履虫便形成许多包囊,附着在稻草近根部的几节茎上。
因此,可选取新鲜稻草近根部的几节,剪成3~4厘米长的小段,放入广口瓶中,注入清水,放在明亮温暖处,一周以后,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草履虫。
草履虫的采集和培养

一、草履虫的采集
用玻璃瓶或试管取水样 取隔年的新鲜稻草,切取近根部浸在盛有清
水的培养缸内。
二、草履虫的培养
稻草液培养 酵母液培养 牛奶液培养
剪 段 稻 1管 温 一 虫取 清 2种 右 草55取 量 注 搅 上 度 草 殖刀 , 草 直 度 周 。分水 0草 可 履2克 毫一 清 入 拌 草 , 履 状将 按 的 接 ( 左钟调 履 出 虫升干匙 水 均 履 虫 态52稻 每 比 滴 2右,成 虫 现 。0~4,酵脱 拌 匀 虫 大 ,0草 1例 入 即冷~糊 , 大毫 30待母脂 成 , , 多日 5剪 , 原 可却20状 适 量升日毫8几粉后奶糊冷保处成煮草获后℃,温呈内开升小,培粉状却持于沸履得2过)加下暗虫水厘水时用养,,后适分约虫大滤培清一灰,体米加后少液用然接宜裂液量1,养水周色达充长01接量中少后种温生,草用~约克左的到分小适履滴 高峰。
草履虫的生殖
●无性生殖:
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 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 身体中部横缢,形成 2 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草履虫的培养方法

一、草履虫(Paramecium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的纤毛纲,是一类体型较大的原生动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又容易采集和培养,是观察研究原生动物的好材料。
草履虫种类很多,其中体型最大和最常见的是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1.采集草履虫通常生活在水流速度不大的水沟、池塘和稻田中,大多积聚在有机质丰富,光线充足的水面附近。
当水温在14~22℃时,繁殖最旺盛,数目最多、草履虫的这些习性,是确定采集地点和方法的重要依据。
(1)到水沟、池塘采集草履虫。
水沟和池塘是草履虫的主要生活场所。
在气候温暖的季节,到水质没有污染的水沟、池塘岸边,选择枯枝落叶多的地方,用广口瓶沿水面采集池水,这样的池水往往含有许多草履虫。
为了更有把握,可在不同地点多采几瓶。
采集后,广口瓶内要放置少许水草,瓶口不要加盖,以免草履虫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回到实验室后,要把盛有池水的广口瓶放在温暖、明亮、阳光又不直射的地方,使瓶中的革履虫迅速繁殖。
三五天以后,对着光线用肉眼观察,如果看到水中有许多小白点在不停地游动,很可能就是草履虫。
这时,用吸管吸取一滴带有小白点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在视野中会看到各种微小生物。
如果发现有象倒置的草鞋一样的小动物,不停地螺旋运动,那就是草履虫,采集就成功了。
(2)到稻田采集草履虫。
在稻田灌水期间,寻找田中的旧稻茬,用广口瓶在稻茬附近取水,随后放进几根旧稻草。
这样的水中往往会有许多草履虫。
返回实验室后,放在温暖明亮处,三五天后,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草履虫存在。
(3)从新鲜稻草上采集草履虫。
当环境变得干旱或寒冷时,草履虫能向身体表面分泌一层蛋白质的薄膜,虫体不吃不动,进入休眠状态。
这种状态叫作包囊。
在稻田水抽干时,草履虫便形成许多包囊,附着在稻草近根部的几节茎上。
因此,可选取新鲜稻草近根部的几节,剪成3~4厘米长的小段,放入广口瓶中,注入清水,放在明亮温暖处,一周以后,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草履虫。
31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观察方法

第16卷第1期2003年2月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J01lrnalofHigherCorrespondenceEducation(NatttralScieD.t;e8)文章编号:1006~7353(2003)01—0041【14)一03VoI_16N01FebrIlary2003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观察方法+龚军辉(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9)摘要:本文讨论了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活体观察方法,旨在为生物学教学厦科学研究提供较曲有效的方法。
美键词:草履虫;采集;培养;活体观察中围分类号:Q95911文献标识码:A草履虫(Paramecium)隶属原生动物门纤毛纲,是动物界中较原始、较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由于其个体较大、结构典型、繁殖快、观察方便、容易采集培养,不仅在生物学教学中以它作为代表动物,而且将它作为一种研究模型,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等领域内也被广泛应用,在揭示生命的一些基本规律中显示出极大的科学价值。
笔者在动物学课堂实验及野外实习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对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活体观察方法进行了探讨,在结合他人成果的基础上,为生物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方法。
1草履虫的栗集草履虫多生活于有机质较多的池塘或湖泊中,尤喜生活于细菌丰富的水中。
据笔者经验,在排放生活污水的水沟中,污泥变黑,黑泥表面有白色膜,这很可能就是草履虫,在此采回的草履虫为佳。
具体方法是:取一500~1000毫升的透明广日瓶,在污水沟中白色膜较多的地方,用瓶口沿轻轻地刮下白色膜,注意不要刮得过厚,以免采人大量荇泥。
将含有样品的混合液体带回实验室后静置一段时间,即可观察分离,草履虫的形态及·收稿日期:2002—12—08结构如图1所示。
图1草履虫的形态及结构若是较宽的水域,则可沿水边用木棒将水搅动,待底部沉渣、泥沙泛起水面时,苒用500~1000毫升透明的广口瓶立即舀上半瓶水,即可看到瓶里的水中有一些小白点在移动,这很可能就是草履虫。
浅谈草履虫的培养与保种

浅谈草履虫的培养与保种作者:程爱武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3年第03期现行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中安排了《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所以每年秋冬季节上课都要用到草履虫,但是这段时间北方的天气凉,气温很低,到水中去采集草履虫不太可能,临时用稻草培养又有可能失败而贻误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保证生物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最好的方法是把用过的草履虫保存起来,以便随时取用。
在多年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总结出草履虫的培养与保种的方法,现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草履虫的培养1.采集在阳光充足、有机物丰富、水不大流动的池塘和水沟及一些临时积水坑中都可以采集到草履虫。
采集时用小瓢自表面舀池(沟)中的水倒入广口瓶,均可采集250~500毫升水样,当场用放大镜检查,水样镜检中那些乳白色、个体较大、呈圆柱状、一端稍圆一端稍尖的生物就是草履虫。
水样取回经显微镜检查,凡含有草履虫的水样,要在离水样瓶上方10~20厘米处放置一盏灯(也可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经过24小时照明,使草履虫向水的上层聚集。
也可用旧稻草或旧草绳(不生霉)约10克,剪成3厘米长,加水1000毫升,再加50克葡萄糖,直接放进恒温箱中培养,恒温箱温度调至25~30摄氏度。
只要稻草上附有草履虫包囊,而包囊一旦处在适宜的条件下,草履虫就会破囊而出,进行旺盛的代谢活动,并在5~7天之内大量繁殖起来。
2.培养液的制备培养液制备的方法很多,可根据各地的教学实际选用。
我们北方制备培养液的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1)玉米雄花穗培养液,即干玉米雄花穗15克,均剪成3厘米长,加水1000毫升,煮沸10~15分钟,放凉,补齐水分。
(2)麦粒培养液,即小麦粒100粒,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分钟。
(3)蛋黄培养液,即取煮熟鸡蛋黄2克,加水1000毫升,搅拌均匀。
以上几种培养液均要放进恒温箱,在25~30摄氏度的恒温箱中培养1~2天,其目的是促其长出细菌,以便接种草履虫后供其索饵。
草履虫生态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草履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状况、繁殖规律及其种群动态变化,以期为草履虫的生态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草履虫:选用草履虫作为实验对象,从野外采集并纯化。
(2)培养液:根据实验需求,配置大米培养液、大麦培养液、鸡蛋黄培养液等。
(3)实验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移液管、培养皿、温度计等。
2. 实验方法(1)草履虫的野外采集和纯化:在野外水池中采集水样,通过显微镜观察,筛选出草履虫,并在培养液中纯化。
(2)培养液配置:按照实验需求,配置大米培养液、大麦培养液、鸡蛋黄培养液等。
(3)草履虫的观察与计数: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繁殖状况等,并计数。
(4)种群动态变化研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草履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包括密度、繁殖率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在不同培养液中的生长状况实验结果显示,草履虫在大米培养液、大麦培养液、鸡蛋黄培养液中均能生长,其中大米培养液中的草履虫生长状况最佳。
2. 草履虫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生存状况实验结果表明,草履虫在pH值为7.0-8.0的环境中生存状况良好,当pH值低于6.0或高于9.0时,草履虫的生长受到抑制。
3. 草履虫的繁殖规律观察发现,草履虫在适宜的环境中,繁殖速度较快,一般每天可繁殖1次。
在密度较低时,草履虫的繁殖率较高;随着密度的增加,繁殖率逐渐降低。
4. 草履虫种群动态变化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草履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中,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四、实验结论1. 草履虫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单细胞生物,对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2. 大米培养液是草履虫较适宜的培养液,有利于其生长和繁殖。
3. 草履虫的繁殖速度较快,但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繁殖率会逐渐降低。
4. 草履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草履虫纯化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草履虫的采集、纯化和培养方法;2. 掌握草履虫的生存条件,探究适宜的培养液和pH值;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草履虫能够快速繁殖。
本实验通过采集野外水样,纯化草履虫,并探究不同培养液和pH值对草履虫生长的影响,从而为草履虫的繁殖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样、大米、大麦、玉米汁、鸡蛋黄、牛肉汁、棉花纤维、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烧杯、酒精灯、托盘天平、PH试纸等。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电热套、电热恒温干燥箱、PH计等。
四、实验步骤1. 草履虫的采集与纯化(1)采集:在野外水池中取一定量的水样,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两至三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未发现草履虫,则重复采集过程。
(2)纯化:将采集到的草履虫载玻片放入500ml煮沸的玉米汁中涮洗,放置于温暖的地方(约20度)维持1天。
从培养液中吸取1ml观察,若有少量草履虫,则再次用新的培养液涮洗,重复2次,得到较为纯净的草履虫培养液。
2. 备选培养液的配置(1)大米培养液:取1000ml蒸馏水,加入10g大米煮沸15分钟后,冷却、过滤、定容后分装。
(2)大麦培养液:100ml水加2g大麦煮沸15分钟,冷却、过滤、定容后分装。
(3)鸡蛋黄培养液:用托盘天平称取0.6g鸡蛋黄,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加入5ml蒸馏水,过滤后分装。
3. 探究培养液和pH值对草履虫生长的影响(1)将纯化的草履虫培养液分为三份,分别置于三个培养皿中。
(2)在第一个培养皿中加入大米培养液,第二个培养皿中加入大麦培养液,第三个培养皿中加入鸡蛋黄培养液。
(3)用PH试纸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培养液的pH值,记录数据。
(4)将三个培养皿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观察草履虫的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在不同培养液中的生长情况(1)大米培养液:草履虫生长良好,繁殖速度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保存
草履虫的采集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是中学生物实验所需要的一种实验材料,所以每所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在开学时都要备好这种材料。
我们可以到水稻田的水中采集草履虫,因为草履虫适宜生长在水稻田那样的生态环境中;我们也可以采集水稻田的稻草秆,因为稻草秆中常含有草履虫或它的胞囊。
草履虫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是以营养体的状态存在;当环境条件恶劣如低温、干旱时,草履虫身体收缩,纤毛脱落,体表分泌一层坚固的保护膜而形成胞囊。
如果在水稻植株的基部取样,成功率一般较高,这里接近稻田的水层,含的草履虫或胞囊多;而水稻植株的中上部稻秆离水层远,含草履虫和胞囊少,或甚至没有。
厦门岛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有许多水稻田,如在江头、禾山一带甚至在南普陀寺大门前和厦门大学周围都有水稻田。
改革开放后,随着特区发展的需要,厦门城区不断扩大,农田面积逐渐缩小,现在厦门岛内已基本上找不到水稻田了。
除在水稻田采集草履虫外,我们还可在有机质丰富、阳光充足、水不大流动的淡水池塘或水沟中采集草履虫。
我曾在厦门大学附近的水沟中采集到草履虫。
这里的草履虫个体较小,数量多,属于小草履虫的一种。
我还在厦门三中大门前附近的水沟中采集到另一种草履虫,那种草履虫个体大,胖胖的,结构看得较清楚,但在一个视野中的数量较少,而且多沉在烧杯下部的水中,也许是它身体比较重的缘故吧。
随着厦门城区建设的发展,厦门岛内的水沟已越来越少了。
例如,厦门大学生物系附近的明沟已被改成了暗沟,水沟上面铺上了水泥板。
厦门三中附近我曾采集到草履虫的水沟已被建筑土头填满了。
仍然存在的一些池塘水沟也面临枯竭的危险,并且很难采集到草履虫。
草履虫的稀少可能与农药的使用、水体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污染有关。
所以目前岛内野外采集草履虫已困难重重。
厦门岛外和龙海市还有一些水稻田,那里的稻草秆可能会以捆蔬菜等方式被带进厦门岛内。
我们也可以利用这样的稻草秆来培养草履虫。
当然,不是所有的稻草秆都可以培养出草履虫
来,没有草履虫和其胞囊的稻草秆是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草履虫来的。
草履虫和胞囊的多少与如下因素有关。
新鲜稻草的草履虫和胞囊可能较多,放置时间久的稻草的草履虫和胞囊少;水稻植株基部的稻草秆可能含草履虫和胞囊多,水稻植株上部的稻草含的草履虫和胞囊少;没有水洗的稻草可能含草履虫和胞囊多,经过水洗的稻草基本上没有草履虫和胞囊;没受污染的水稻田的稻草含的草履虫和胞囊可能较多,受污染的水稻田的稻草一般不含草履虫和胞囊。
草履虫的培养
由于野外采集困难,目前我们采用培养草履虫的方式来提供实验所需的草履虫。
要培养草履虫,首先要准备培养液。
我们一般是将稻草剪成长约一寸的小段,每10克稻草加水1000
毫升,煮沸,再继续煮10---15分钟,然后停火冷却;用纱布包住盛稻草液的烧杯口,防止蚊子等昆虫到培养液中产卵,因为蚊子等昆虫的幼虫会吞食草履虫;搁置一天后便可以作为草履虫的培养液。
为什么稻草液可以作为草履虫的培养液呢?因为稻草在水里吸水软化、分解,成为细菌的良好营养物,于是细菌就大量繁殖起来了,有了大量的细菌作为食物,就可以为草履虫的生活繁殖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有了培养液,我们就可以将采集来的草履虫或含有胞囊的稻草秆放入培养液中,将盛此培养液的烧杯置于20---25 0C、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培养约一周左右,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草履虫。
由于不同水沟、池塘所含草履虫的多寡不同,不同的稻草秆所含的草履虫和胞囊的多寡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多地点取样、多次培养才可能获得数量较多的草履虫。
当草履虫溶液含有蚊子幼虫时,我们要进行分离培养。
就是要再配制稻草培养液,然后滴入少量草履虫液进行培养,烧杯口仍然要罩上纱布,这样可以得到杂虫较少的更纯的草履虫液。
分离培养的次数越多,得到的草履虫液就越纯。
草履虫的保存
由于草履虫的采样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获得了草履虫之后要做好保存工作,如果我们让草履虫自生自灭,几个月甚至几周之后可能会出现草履虫突然消失的现象,那时再采取补救措施就来不及了。
为什么草履虫会突然消失呢?这与环境条件的改变有关。
草履虫适宜在微碱性(PH=7.5)的环境中生活,当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水体呈酸性时,就易引起它们死亡。
其次,培养的时间久了,水中越来越多的杂虫也会威胁到草履虫的生存。
为了防止草履虫的死亡和杂虫的增生,我们一般要2---3周进行一次重新的培养。
方法如前述。
由于新制作的稻草水浸液呈弱碱性,适合草履虫的生存。
经过多代的重新培养,草履虫就能长久生活在适宜的生活条件中,一代代繁衍不息。
虽然重新培养可以较长久保存草履虫,但要每2---3周就重新培养一次,太麻烦了。
采用“低温保存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这种方法是在三角烧瓶中放入约1/4高度的沙子,然后将烧瓶连同沙子进行高温灭菌,冷却后加入已培养好的草履虫液,三角烧瓶口用棉塞塞住,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在上层),温度约在7 0C左右。
由于烧瓶口用棉塞住,既可防止杂物进入瓶内,又可让瓶内水分逐渐蒸发,瓶内沙子呈半干半湿状态,在这种条件下草履虫由可以游动的营养体转变成不动的、其外有厚膜包裹着的胞囊,抵御不良条件的能力大大加强,并处于休眠状态,“不吃不喝”,所以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
待到第二年重新做草履虫观察实验时,只要往三角烧瓶内倒入约100毫升清水,稍微摇晃几下,将沙子中的草履虫胞囊溶于水中,然后将水倒到盛有稻草培养液的烧杯中,烧杯口包着纱布,放于20---25 0C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经过3---5天就可培养出草履虫来。
低温保存法的原理是草履虫在7 0C左右时会由营养体转变成胞囊,而温度在10 0C以上时又会逐渐变成草履虫的营养体。
有人曾将1%稀盐酸滴入草履虫液中,发现有部分的草履虫死亡,还有部分的草履虫呈不动的状态,但体形没有变化。
所以他们推测,极低浓度的稀盐酸也许可以保存草履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