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
宪法解读公民自由权

宪法解读公民自由权本文旨在解读宪法对于公民自由权的规定,并探讨其重要性和保障措施。
公民自由权作为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自由权的内容和限制条件,为公民行使自由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一、公民自由权的内容宪法规定了公民自由权的多个方面内容,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婚姻和家庭自由等。
首先,人身自由是公民自由权的核心内容之一。
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包括人身不受非法拘禁、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等。
其次,言论自由是公民自由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有权自由表达意见、发表言论,但受到宪法对言论自由的必要限制。
再次,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重要权利。
公民有权信仰宗教,选择或不选择信仰任何宗教,而不受任何歧视或迫害。
最后,婚姻和家庭自由是宪法保护的重要权益。
公民享有自由选择配偶、建立家庭以及保护家庭合法权益的权利。
二、公民自由权的重要性公民自由权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公民自由权是人权的基础,是每个公民应当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
只有在自由权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公民才能实现个人发展和追求幸福。
其次,公民自由权的保障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公民自由权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社会才能实现公平正义,减少冲突和纠纷的发生。
最后,公民自由权的保护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公民自由权的充分保障,可以增强人民对国家的信任和对法律的遵守,有助于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国家发展。
三、公民自由权的保障措施为了保障公民自由权的实现,宪法规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首先,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自由权的内容和限制条件,为公民行使权利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其次,宪法规定了公民自由权的司法保护机制,公民可以通过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再次,宪法规定了公民自由权的监督和追责机制,确保公民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论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宪法保护

2019年05月(上)法制博览法律经纬论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宪法保护王国君青海警官职业学院,青海西宁810000摘要:在人们实际生活所享受到的种种权利中,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是最核心的部分,而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权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的具体内容,以及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并且对实际生活中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公民自由;人身自由权;宪法保护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3-0270-01作者简介:王国君(1990-),女,土族,青海西宁人,本科,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宪法、人民警察法教学。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的概述所谓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从狭义上来理解,亦被称为身体自由权,它指的是任何的组织、机关或者个人都不得随意侵犯我国公民的身体;而从广义上来看,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指的是我国公民享有人身、居住、通信以及行动上自由的权利,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也不可受到侵犯。
二、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主要内容(一)身体上的自由身体上的自由指的是我国公民不受任何组织或人的控制的权利,并且不受他人的非法侵犯,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公民有身体上的自由;二是公民有行动上的自由;三是公民有保护自己不受非法侵害的自由。
(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自由人格尊严就是权利被尊重,就是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应该具有的权利,人格尊严在人际关系占据重要的一环,尊严可以说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表现,也是个体社会性的高度表现。
人格尊严的特点有:是每个公民都应享有的权利、不可被剥夺、具有不可转让性。
(三)住宅不受侵犯的自由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指的是任何组织或个人在没有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均不可随意进入、搜查或者封查公民的住宅。
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所有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浅析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浅析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一、基本框架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宪法、法律、司法机构和监督机制。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生存权、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法律是保障人权的重要工具,我国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包括刑法、民法、行政诉讼法等,都对人权保障做出了具体规定。
司法机构是保障人权的执行主体,包括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他们负责依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
监督机制是制度的重要环节,包括人大监督、司法独立和媒体监督等,这些机制可以有效保障人权司法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主要内容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司法公正是人权保障的核心,我国司法机构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惩处违法行为。
司法公正也包括对司法机关行为的监督和调解,保障每个公民的诉求都可以得到公正处理。
个人权利的保护是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生存权、财产权、人身自由和尊严权等,我国法律对这些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并通过司法机构进行保障。
司法公正还包括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使国家权力能够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利用权力侵犯人民利益。
司法公正还包括对社会矛盾的调解和化解,使矛盾不会升级为冲突,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未来发展方向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在取得了显著成就的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司法公正的落实还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和领域仍存在违法乱纪等现象,特别是一些基层法院的办案效率和质量还不够高。
一些特定群体的权利还得不到充分保障,包括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
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还存在滥用职权的现象。
社会矛盾的调解和化解还需进一步加强,包括环境污染、资源分配和劳资纠纷等。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要加强对司法机构的建设和规范,提高司法公正的质量和水平,包括完善审判流程和加强司法人员的专业素养。
关于我国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宪法性思考

关于我国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宪法性思考【摘要】人身自由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我国宪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人身自由权进行了明确的保障,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行使与限制的问题。
人身自由权与其他权利的关系十分密切,需要在司法实践中进行权衡和保护。
在网络时代,人身自由权也面临新的挑战。
为加强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法治保障,完善司法保护机制,以及推动与其他权利的协调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确保公民人身自由权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和实现。
【关键词】关键词:人身自由权、宪法性思考、公民权利、法律法规、行使与限制、司法保护、网络时代、法治保障、司法保护机制、权利协调发展。
1. 引言1.1 人身自由权在宪法中的地位人身自由权在宪法中的地位是我国宪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人身自由权在我国宪法中被赋予了高度的重视和保障。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这一条款体现了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高度重视,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法律基础。
人身自由权在我国宪法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法律条文中,也体现在司法实践中。
我国的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始终坚持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
这种司法保护机制为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提供了有力支持,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人身自由权在我国宪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身自由权的保障和实现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司法保护,推动人身自由权与其他权利的协调发展,确保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实现。
1.2 我国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保障我国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保障具有重要的宪法性意义。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这为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障。
我国还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权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和保障,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对于侵犯人身自由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保护分析

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保护分析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保护分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保护分析,欢迎阅读!前段时间发生的河南赵作海事件,重新使如何更加切实地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尤其是如何加强对公民人身自由保护的问题成为了当前热点。
尽管有宪法规定保障公民人身自由,但在实际生活中,国家公权力机关对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事屡禁不止,对公民人身自由的保障情况仍不容乐观。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宪法如何对人身自由权保护的问题。
【关键词】人身自由权;住宅不受非法侵犯;通信权;功能分析2020年5月9日,杀害同村人并在监狱已服刑多年的河南商丘农民赵作海,因被害人赵振响的突然回家,被宣告无罪释放。
这是继佘祥林冤案后又一件引起社会轰动的案子。
又如最近我国多个省份发生的被拆迁人因对拆迁补偿不满,而进京上访被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截止,并将上访人员强行送到一个地方,集中起来进行学习,俗称学习班。
实际上这是一种严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并对上访人员实行暴打,迫使其放弃进京上访。
最为典型的是发生在陕西省城固县限制上访人员的人身自由,并造成了上访人员死亡的严重恶性事件。
这些案件的出现不仅暴露了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而且也严峻的考验着我国人身自由保障机制。
这些案件的发生缺乏了对公民人身自由强有力的保护,因此,加强公民人身自由的保护并切实加强落实宪法对人身自由权保障制度是这些案件出现的根本途径。
一、人身自由权的概念人身自由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人身自由权,是指人身即人的肉体身躯。
指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广义的人身自由权,还包括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权。
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是指公民的人身和行动自由支配,不受非法拘捕的权利。
它是公民参加社会活动,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二、人身自由权的法律保护(一)国际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早在122020年,英国的《自由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同级贵族之依法,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者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浅析宪法中的人权保障

浅析宪法中的人权保障【摘要】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宪法确立了基本人权原则,包括言论、宗教、结社等权利。
宪法规定了人权保护措施,如设立人权委员会、监督宪法实施等。
在实施人权保障方面,宪法规定了人民有权起诉、申诉侵犯人权的行为。
宪法严格禁止任何对人权的侵犯行为,如歧视、剥夺人身自由等。
在人权保障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如国家安全、公共秩序等。
宪法中的人权保障至关重要,需要持续完善和应对挑战,确保人民享有全面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关键词】宪法、人权保障、基本人权、人权原则、人权保护措施、人权实施、人权侵犯、限制条件、重要性、完善、挑战、应对。
1. 引言1.1 介绍宪法中的人权保障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件,是保障公民权利和人权的重要法律基础。
在宪法中,人权保障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旨在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确保他们在社会中拥有平等的地位和机会。
宪法中规定了一系列关于人权的原则和规定,包括基本人权原则、人权保护措施、人权保障的实施、对人权侵犯的禁止规定以及人权保障的限制条件等方面。
这些内容的确立和规定,为保障公民的人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支持,为建设法治社会和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
在宪法中,人权保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对国家机构和公民都具有约束力,各项人权保障的规定和原则都应得到认真遵守和执行。
宪法中的人权保障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社会变化和人民需求的发展。
宪法中的人权保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如人权侵犯问题的持续存在、人权保障的不完善性等。
需要不断加强对宪法中人权保障的监督和改进,以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2. 正文2.1 宪法确立的基本人权原则宪法确立的基本人权原则是宪法中人权保障的基础和核心。
宪法中确立的基本人权原则包括但不限于平等权利原则、自由权利原则、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原则、社会福利权利原则等。
平等权利原则是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受种族、性别、宗教、国籍等因素的歧视。
人身自由权有哪些保护措施

⼈⾝⾃由权有哪些保护措施
本⽂介绍了我国法律对⼈⾝⾃由权的保护措施以及与其相关的内容。
下⾯店铺⼩编就告诉您。
我国法律对⼈⾝⾃由权的保护措施有以下⼏⽅⾯:
1﹒宪法的规定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它所规定的是⼀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民共和国公民的⼈⾝⾃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经⼈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不受逮捕。
禁⽌⾮法拘禁和以其他⽅法⾮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由,禁⽌⾮法搜查公民的⾝体。
”这⼀条规定,体现了公民⼈⾝⾃由权的基本性和重要性,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由权保障的重视。
毕竟,宪法只规定基本问题,⼈⾝⾃由权的最终实现依赖于其他法律的具体规定。
2﹒刑法的规定
我国现⾏刑法分则第四章规定了⼀系列侵犯公民⼈⾝权利的犯罪类型。
刑法第238条规定:“⾮法拘禁他⼈或者以其他⽅法⾮法剥夺他⼈⼈⾝⾃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刑法第245条规定:“⾮法搜查他⼈⾝体、住宅,或者⾮法侵⼊他⼈住宅的,处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另外,刑法还对绑架、拐卖妇⼥、⼉童罪进⾏了详细的规定,并对这些⾮法侵害公民⼈⾝⾃由权的犯罪⾏为予以刑罚惩处,以保障公民的⼈⾝⾃由权。
浅析宪法中的人权保障

浅析宪法中的人权保障【摘要】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件,其中对人权的保障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宪法中的人权保障,并分析了宪法规定的基本人权,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内容。
然后探讨了宪法中对人权的具体保障措施,如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和保障措施。
接着讨论了宪法对人权的司法保护,以及宪法中的人权保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最后分析了宪法对人权的限制,并强调了宪法中人权保障的重要性、现实意义,以及完善性。
宪法中的人权保障是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发展的关键,其完善性也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
【关键词】宪法、人权、保障、基本权利、具体措施、司法保护、社会发展、限制、重要性、现实意义、完善性1. 引言1.1 概述宪法中的人权保障宪法中的人权保障涵盖了各个方面的人权,如生存权、教育权、劳动权、财产权、言论自由等。
通过明确规定这些基本权利,宪法为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宪法还规定了一系列具体的保障措施,如设立人权保障机构、建立人权救济体系等,以确保人权得到有效保障和落实。
宪法中的人权保障是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庄严承诺,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基石。
在宪法的指引下,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生活、创造和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深入理解和积极推动宪法中的人权保障,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促进公民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宪法规定的基本人权宪法规定的基本人权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财产权、受教育权、劳动权等多个方面。
人身自由是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包括了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
言论自由是公民表达意见、批评政府的重要权利,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也对有关言论作出限制。
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有选择信仰宗教的自由,不受强制性宗教信仰的限制。
财产权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益,规定了国家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受教育权保障了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保障了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劳动权保障了公民参加劳动的权利,规定了国家对劳动者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
姓名:蒋学攀学号:201311201102
专业班级:法学131班指导教师:张淑岚
摘要
人身自由权,是每一位公民一出生就具有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宪法被制定之初,就被赋予了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以及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神圣职能,因而宪法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尽管有宪法规定保障公民人身自由,但在实际生活中,国家公权力机关对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事屡禁不止,对公民人身自由的保障情况仍不容乐观。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宪法如何对人身自由权保护的问题。
一、人身自由权的概念
人身自由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人身自由权,是指人身即人的肉体身躯。
指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广义的人身自由权,还包括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权。
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是指公民的人身和行动自由支配,不受非法拘捕的权利。
它是公民参加社会活动,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二、人身自由权的法律保护
(一)国际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
1789年法国《人身自由权宣言》第7条明确规定:“除非有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
”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对此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1.人人享有人身自由和安全。
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或拘禁。
2.除非依照法律所确定的根据和程序,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自由。
3.任何被逮捕的人,在被逮捕时应被告知逮捕的理由,并应被迅速告知对他提出的任何指控。
4.任何遭受非法逮捕或拘禁的受害者,有得到赔偿的权利等。
”
《人身自由权宣言》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公民人身权的保护作出了明确的具体的规定,是对各国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最低要求,为各国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
(二)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
1、人身自由权入宪有利于促进人身自由权保障与国际接轨
当代,国际间交往愈加频繁,特别是我国入世以后,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人身自由权保障更加关注,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已加入多个国际人身自由权公约,并体现在宪法规定上,这有利于加快我国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人身自由权保障制度的完善。
也可以为我国保护人身自由权提供法律基础,加强人身自由权的保护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2、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规定
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根据宪法的规定,在我国逮捕、拘禁、搜查、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必须由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任何组织、个人都不得行使这些权力。
3、对人身自由权的限制
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规定,也是有限度的。
为了社会利益和他人权利,国家机关在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措施限制或剥夺公民的人身权利,但国家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若是违反了法定程序对公民实行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为,是一种违法犯罪的行为。
三、宪法在人身自由权保障中的功能分析
宪法作为人身自由权的保障书,即是对已有人身权的确认,也是人身自由权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保障。
在人身自由权保障体系中,宪法保障是首要的、也是最富有成效的。
因为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没有宪法保障,任何人身自由权的保障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一)确认保障人身自由权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对具体宪法规范的确立和实现具有指导和统率作用。
基本人身自由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保障人身自由权已成为各国宪法所的普遍原则。
同时,也是处理与其他法律的关系、调整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机构活动的最高准则。
(二)宪法确认人身自由权的范围
人身自由权的保护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人身自由权虽然是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而且产生,代表着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但它却包含了普遍意义上的人的追求。
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国情不同,其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规定也会有所不同。
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国家,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受到极大的重视。
要想真正发挥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障作用,就必须在人权自由权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障作用。
(三)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立法具有指导作用
宪法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所有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有冲突,否则该法律无效。
宪法有关人身自由权保护的条款,在有关人身自由权立法的基础和依据。
有关人身自由权的立法不得与宪法的内容相抵触。
同时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和行为的准则。
四、人身自由权的法律完善
(一)住宅不受侵犯
1、住宅,是指公民固定的居住的场所,即是“家”。
住宅不受侵犯,也称住宅自由,是指公民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不受非法侵入或者搜查的权利。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的延伸。
只要当公民的住宅得到宪法、法律的切实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2、同时,我国《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为了保障公民的住宅安全,非依法律规定,并按照法定程序,任何人都无权违背居住人的意愿而入其住宅。
《刑法》对违反规定侵入他人住宅的,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构成刑事犯罪的给予一定的刑事处罚。
(二)通信自由权依法不受侵犯
1、通信自由权包括二层次含义:一是通信自由,指公民在与他人交往中,通过信件、电话、电报等形式自己意愿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二是通信秘密,指公民与他人的通信内容,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听、偷看、传播,或以非法方法获取。
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通信自由权。
2、通信自由的法律保障
我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通信自由权如同其他法律权利一样,同样也会受到法律限制。
权利的行使不得超过一定的界限,国家机关为了追查刑事犯罪及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可以依照法定的程序对公民的通信自由做出一定的限度。
结语
宪法的切实有效实施是宪法的生命力所在,不能得以实施的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宪法实施是宪法的本质要求和生命内容。
只有宪法得到切实的实施,才能真正体现宪法的价值和功能,发挥宪法的作用。
在司法实践中,切实加强落实宪法规定的关于人身自由权保护的内容,我们才能加强对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保障,避免国家机关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行为,提高我国法治的水平,真正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祥民、秦奥蕾、刘惠荣等:《论宪法实施的特点》载《当代法学》,2001第9期2.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法律出版社, 2001年出版。
3.邓智慧:《人身保护令与人权保障》,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4.何力:《完善公民人身自由权保障机制的构想》,载《求实》2004年第2期。
5.谢佑平:《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宪法保障与司法保护》,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013年6月9日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