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与唐诗宋词文化的融合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曲的融合现象分析

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曲的融合现象分析

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曲的融合现象分析摘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流行歌曲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而随着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流行曲中都出现了古典诗词,而且现在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曲的融合现象越来越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其已经成为了当前流行歌曲的一种主要歌词形式。

随着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融合现象越来越严重,并且形式以及类型也变得越来越多样,这使流行音乐有了一种新的变化,同时也使古诗词有了一种新的发展与改变,根据了解将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曲的融合现象进行如下分析。

关键词:流行歌曲;古典诗词;融合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number of popular songs in the unceasing increase,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now more and more modern pop songs have appeared in classical poetry, but now more and fusion of classical poetry and modern pop songs of the heavier,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familiar with, it has become a major the current form of popular song lyrics. With the classical poetry and modern pop fusion phenomenon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forms and types are also becoming more diverse, which make pop music have a new change, also make the po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a new, according to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analysis fusion phenomenon of ancient poetry and modern flow line song.Keywords: Pop songs; Classical poetry; Fusion目录摘要内容 (1)Abstract (2)一、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曲融合的现象 (4)(一)古诗词直接成为现代流行曲 (4)(二)古诗词部分作为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 (5)(三)运用古诗词的思路进行现代流行曲创作 (6)二、古诗词对现代流行歌曲的影响 (6)(一)古诗词为现代流行曲提供更多素材 (7)(二)流行曲意境对古诗词创设的化用 (7)(三)流行曲风格与古诗词雅俗趋向 (8)三、流行歌曲歌词中运用古诗词的效果 (9)(一)《梦回唐朝》中的古诗词运用 (9)(二)《涛声依旧》中的古诗词运用 (9)四、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2009 年9 月,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思想政治工作司联合主办的“中华诵-古辞新韵”创作大赛正式启动。

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探究

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探究

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探究在当今的音乐世界中,流行歌曲的风格多样、题材丰富,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其中,将古典诗词融入流行歌曲的创作,成为了一种独特而引人注目的现象。

这种融合不仅为流行歌曲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古典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意境。

它们经过历史的沉淀,依然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而流行歌曲作为现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影响力。

当这两者相遇并融合,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方面,古典诗词为流行歌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许多流行歌曲直接引用古典诗词中的词句,或者以古典诗词的意境和主题为蓝本进行创作。

比如,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歌词直接取材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原词中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在歌曲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歌曲的旋律悠扬动听,与诗词的意境相得益彰,让听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味和魅力。

再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其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诗词的词句,但整首歌营造出的古典意境,犹如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充满了诗意。

这种以古典诗词的意境为创作灵感的流行歌曲,不仅让听众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也为流行歌曲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另一方面,流行歌曲也为古典诗词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阅读古典诗词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

而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能够将古典诗词以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通过流行歌曲的传播,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古典诗词,从而促进了古典诗词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邓丽君演唱的《独上西楼》,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改编成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邓丽君的演唱深情动人,使得这首词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

古代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结合

古代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结合

古代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吸引着世人。

而现代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丰富的声音表达方式,让人们可以感受到情感、思想和想象的无限可能。

将古代诗词与现代音乐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音乐创新的探索。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意义、方法以及带来的艺术享受。

一、结合意义1. 传承文化: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将古代诗词与现代音乐结合,可以将这些经典的文化元素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和欣赏。

2. 融合创新:古代诗词和现代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将它们进行结合,可以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式,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注入了现代的艺术观念,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创造了更多的艺术可能性。

3. 情感表达:古代诗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方式感染了几代人。

现代音乐则以其强大的表现力和情感共鸣深入人心。

将古代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可以用音乐的力量更加精准地表达出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让听众更深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色彩。

二、结合方法1. 旋律配乐:将古代诗词的经典作品进行曲调编排,以现代音乐的形式重新演绎。

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将诗词的情感表达得更加鲜活生动。

例如,将李白的《静夜思》配以柔美的钢琴伴奏,增添了诗意和思绪的渲染。

2. 歌曲改编:将古代诗词的经典作品改编为现代流行歌曲。

通过改换曲调、加入流行的节奏和编曲,使诗词的表达更接近现代的审美需求,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喜爱。

比如,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改编为摇滚乐曲,既保留了原作的韵味,又更好地适应了现代的音乐形式。

3. 诗词朗诵:在现代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诗词的朗诵演唱。

通过音乐的衬托和烘托,使诗词的表现更具感染力。

比如,在一首舒缓的爵士乐曲中,朗诵白居易的《琵琶行》,音乐与诗词相互呼应,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艺术享受1. 多重感官刺激:古代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更是多重感官的刺激。

中国古典诗词对流行音乐歌词的影响

中国古典诗词对流行音乐歌词的影响

中国古典诗词对流行音乐歌词的影响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古典诗词更是有着值得炫耀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悠长的韵味,高深的意境,一切的一切,流传至今。

也正因此,纵览几十年来的流行音乐,处处有古典诗词的影子,点点滴滴处是古典诗词的风韵尤存。

本文中,我从两方面对“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做相关阐释:一是唐诗宋词元曲及流行音乐的由来和特点;二是从不同角度看诗词对流行音乐歌词创作的影响。

并在最后附上我的个人感想。

首先研究唐诗、宋词、元曲及流行音乐的由来发展和特点:(一)唐诗: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格律诗或古体诗,如《诗经》、《楚词》等;另一类是格律诗,在一首诗中,每句用字的平仄和韵脚,三、四两句和五、六两句应该分别对仗。

唐帝国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

国内各民族的融合,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各阶级各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诗词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机关报养料和素材。

唐帝国制定和执行的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以诗赋主要内容,这种机制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

其特点: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二)宋词:是诗经及魏乐府之蜕变和唐代近体诗不断发展的结果。

词和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诗为整齐的五、七言(齐言),而词则长短句(杂言),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

“词”就这样产生的。

宋词的成熟繁荣时期,则是词创作的最高峰,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巅峰时期。

宋词得到整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喜爱。

词已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沃土之中,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样式的代表。

其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

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拨气息的文学新形式。

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三)元曲:清李调元《雨村曲话》引《弦索辨讹》称:“三百篇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明王世贞《曲藻》又称:“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说明了曲的起源。

改编自古诗词的流行歌曲视域融合问题分析

改编自古诗词的流行歌曲视域融合问题分析

改编自古诗词的流行歌曲视域融合问题分析古诗词和流行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编自古诗词的流行歌曲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认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实际的创作和表演中,古诗词和流行音乐之间存在视域融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将古诗词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以达到艺术创新和传承传统的目的。

视域融合的问题是在创作层面上面临的。

改编自古诗词的流行歌曲是通过将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融入到流行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来实现的。

这意味着创作者需要对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需要对流行音乐的创作技巧和风格有所了解。

视域融合的问题在于如何在古诗词和流行音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够保留古诗词的独特韵味和情感表达,又能够在流行音乐中有吸引力和商业价值。

视域融合的问题还存在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层面上。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改编自古诗词的流行歌曲不仅要传承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还要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现代感和时代特色的作品。

视域融合的问题在于如何能够保持古诗词的独特性和传统性,同时也能够创新并适应现代社会和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这就需要创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在创作和传播过程中注重文化研究和审美教育,以提高观众对古诗词和改编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度。

改编自古诗词的流行歌曲视域融合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性的问题,涉及到创作、表演和文化传承等多个层面。

需要创作者、演唱者和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通过创新和传统的结合,将古诗词的独特韵味和流行音乐的时代特色相融合,以创造出更加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结合实例谈谈现代流行歌曲与唐宋诗词的创作与融合

结合实例谈谈现代流行歌曲与唐宋诗词的创作与融合

浅谈当今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每个时代都有风靡一时的流行文化。

放眼当下,虽不能说流行歌曲能执牛耳,但也是流行文化中主力之一。

诚然,流行歌曲之中虽有糟粕,但亦不能掩盖它的精华。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文化的融合给当下的流行歌曲注入了一道清流,是当下流行歌曲之中的精华。

纵观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融合的方式有三种。

其一是旧词谱新曲。

这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专辑。

这当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

其他比较出名还有张明敏唱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徐小凤的《别亦难》。

这些作品给旧词赋上新曲,不仅给中国古典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给流行歌曲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其二是通过改编诗词,使诗词融入新词中。

成功的例子当属琼瑶为自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写的主题曲。

例如《庭院深深》取自北宋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却上心头》取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几度夕阳红》取自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帘幽梦》取自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等。

其三便是通过选取古典诗词中的一句或几个意向。

这类作品比较多,大多都是旧词取新意。

相当下的周杰伦,许嵩等都有此类作品。

如周杰伦的《兰亭序》中一句“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与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白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意象相同,都有抒发孤寂零落之情。

再有《东风破》更值得一提, 对于《东风破》来说,首先值得分析的就是歌名的取法,“破”,据《宋史·乐志》载太宗亲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独弹曲破”十五曲。

唐诗 流行歌曲

唐诗 流行歌曲

唐诗流行歌曲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在当今社会中依然流传广泛。

然而,近年来,一种有趣的现象逐渐浮现出来,那就是唐诗开始与流行歌曲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探讨唐诗与流行歌曲交融的原因以及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

一、唐诗与流行歌曲的巧妙结合1.1 唐诗的优美与流行歌曲的曲调相得益彰唐诗作为古代文学的艺术精华,以其婉约、清丽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而流行歌曲作为当代年轻人喜爱的音乐形式,具有动感、鲜活的特点。

唐诗与流行歌曲的结合,将唐诗的深沉内涵与流行歌曲的曲调相互融合,使得两者在新的形式下更加饱满生动。

1.2 青年歌手的创作为唐诗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众所周知,年轻人是流行文化的主要消费者。

在现代社会,青年歌手开始将唐诗的经典诗句融入到自己的歌曲中,以此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

这样的创作方式不仅使唐诗得以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还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更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方式。

二、唐诗与流行歌曲结合的原因分析2.1 文化传承的需要每一个文化都需要传承和发展,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样需要在当代得以传承。

流行歌曲作为现代音乐文化的一部分,融入唐诗的元素,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有助于唐诗在当代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2.2 唤起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当代社会中,年轻人普遍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

而唐诗与流行歌曲的结合,以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让他们对唐诗产生了新的兴趣。

这种结合形式既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能使年轻人更加主动地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

三、唐诗流行歌曲的示例3.1《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作为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一首名诗,以写意洒脱的笔触描绘出江南春色的美丽景象。

近年来,流行歌手李荣浩将这首诗的部分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歌曲中,成功地将张若虚的诗意通过流行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

3.2《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兴盛的美好祝愿。

著名音乐人许嵩将这首诗的部分内容编入自己的歌曲中,使得这首古代诗歌在当代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传播。

古代诗词与当代流行歌词之渊源

古代诗词与当代流行歌词之渊源

古代诗词与当代流行歌词之渊源
古代诗词与当代流行歌词之渊源: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现代歌词作为一种传承形式流行于当下,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代歌词创作者从古典诗词中寻找创作灵感,试图营造现代歌词的古典意境美,让人感受到了诗词与歌词相互融合碰撞后散发出迷人魅力。

古典诗词和现代歌词看似两种不同文化格局对立而站,却相互融合并存,这样耐人寻味的想象值得深入探寻。

古典诗词不仅浓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是中国历史的精华。

古典诗歌直接成为流行音乐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音乐另一表现空间,考量着当代音乐人对文化的把握。

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流行音乐的表现功能,提升了流行音乐的层次。

音乐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而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古典诗歌的功能与意义恰好在这个地方。

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衍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会相去甚远,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

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可能是今人的心理映照。

中国的古典诗歌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这些恰是当代许多流行音乐创作人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

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
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古典诗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

这对他们是一个挑战,对演唱人来讲亦是如此,因为听众会不自觉地拿曲作者的曲与演唱人的唱来与原诗歌相联系,看是否和谐悦耳,从而对创作者与演唱人的高下进行评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5 -
词创作占流行歌词创作的 80%-90%以上。 构成了 流行歌曲一个永恒而广大的主题,可以认为中国这 一段时期的爱情题材的歌词是人们将宋词在思想 和精神上进化和融合,并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的。
二、唐诗宋词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表现形式 的融合
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 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宋词的表现形式是在唐诗整齐 格律的基础上在每一行加上或减去几个字,变成一 种特殊的长短句文体,人们称之为宋词。 按各词调 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一)唐诗宋词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在句子结 构上的融合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野火烧不尽/风雨吹 不倒/青青河边草/绵绵到海角/海角路不尽/相思情 未了”(《青青河边草》)
“青青河边草”是引用汉代古诗十九首中《青青 河畔草》之首句,稍改一字,更容易听懂。 “野火烧不 尽”,引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原句,“悠 悠天不老”化用李贺的诗“天若有情天亦老”,“相思 情未了”则为宋词中所常见,这些摘句同原诗的关 系己经十分疏远,而是一种重新组合,为的是表达 “无论南北与东西,但愿相随到终老”的爱情观。 由 于原诗在我国民众心里具有相当影响,它们的出现 让人产生一种古今相通的切近感, 在通俗化的同 时,更富于民族的传统色彩。
摘 要: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从古至今都兼有诗与歌的双重魅力,很多流行歌曲的歌词中充满了 唐诗宋词的意象和历史情节的断章。 本文从流行歌曲歌词与唐诗宋词两者融合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两方面, 对现代流行歌曲歌词中蕴涵的唐诗宋词文化加以研究。
关键词:流行歌曲;歌词;唐诗;宋词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1-0205-02
现代流行歌曲歌词还有许多类似的表现手法, 如:《忘情水》: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行遍千山和 万 水/一 路 走 来 不 能 回 /蓦 然 回 首 情 已 远/身 不 由 已 在天边/才明白爱恨情仇/最伤最痛是后悔......。
第 33 卷 第 1 期 2012 年 1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1 Jan. 20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浅谈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与唐诗宋词文化的融合
夏 郁 1, 徐福梅 2
(1.南昌航空大学 音乐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63; 2.江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7)
宋代的城市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东京梦 华录序》谓:“太平日久,人物繁阜……金翠耀目,罗 绮飘香。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衡,按管调弦于茶坊酒 肆……”产生于这种环境之中的“新声”,自然离不 了男女爱情的故事。 宋末的张炎,他在宋亡后回忆 昔日的风流生活:“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 醉 中不信有啼鹃,江南二十年! ”(《阮郎归》)所以弥漫 在社会的就是一股依红偎翠、 及时行乐的风气,在 这种风气下擎生出来的词必然地印有这个时代的 标记。
流行歌曲,是指在人们音乐生活中覆盖面比较 广,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唱法自由,注重个人 情感体验和宣泄,带有较强商业化和大众化色彩的 一种音乐体裁。 歌词是歌曲的一部分,是以语言为 材料的特殊的文学创作形式,又被称为“歌诗”、“声 诗”,具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和“离谱能赏”的文 学性,她让无形的音乐插上了翅膀,赋予我们无限 的文学空间和广阔的审美视野。
我国的歌词创作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充满智慧 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诗歌、音乐、舞蹈三位完美 地融合,那与音乐融合在一起的诗歌,就是歌词。 从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屈原的《离骚》,从汉 乐府、南北朝乐府到唐诗,从宋词到元曲、元小令等 等,无不是同音乐相互融合的、可以入乐的韵文,即 歌词。 可以说,中国的古代歌词艺术与中华民族的 文明发展紧密相连,见证并记录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的文明发展史。
同样, 邓丽君在 80 年代后期的席卷大陆的缠 绵甜歌,像《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夜来 香》、《在水一方》 等蕴含古典风味与现代人情感于 一体的抒情歌曲给大众带来的审美享受,也说明了 人们对于歌曲表情达意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认识,体 现出社会变革给人们审美态度与思维方式带来的 改变。 随着中国流行音乐经过多年的多元化发展和 人们思想的开放,出现了《同桌的你》、《爱》、《甜蜜 蜜》、《一无所有》等类型的歌曲,他们有一个显著的 共同特征:就是对爱情歌唱和表达。 这类题材的歌
羁。 1978 年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的大陆, 不断增强
的经济实力为文化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 间。 80 年代起,中国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一种音乐 文学作品,其主流创作思想和表现形式呈现出与唐 朝诗歌所表达的精神类似的特征。 代表作有《在希 望的田野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金梭和银 梭》、《妈妈教我一支歌》、《我爱你, 塞北的雪》、《长 江之歌》等。 对于祖国的热爱、对大好河山的歌颂以 及对于新生活的憧憬向往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表现内 容,抒情意味浓厚,表现手法上也以借景抒情、托物 言志为主,只是托物的种类比唐诗中的更加丰富。
一、唐诗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题材融合 唐代国家强盛,经济繁荣,使唐人富有极坚强 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敢于开放,大胆引进外国 文化, 出现了境内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繁荣景象。 欣欣向荣、全面开放的时代,造就了文化艺术的全 面繁荣,决定了唐诗和唐代艺术的美学特征和主旋 律,盛唐乐曲的代表作《赤白桃李花》与《春莺琳》, 便为著例。 崔令钦《教坊记》所载唐曲中,以春光花柳命名 者多达三十余曲, 如 《春光好》、《迎春花》、《喜春 莺》、《舞春风》、《游春苑》、《满园春》、《凤楼春》、《和 风柳》、《映山红》等等。 这些唐诗寄托着唐人热爱生 活、追求理想的豪情,焕发着郁勃昂扬的育春朝气, 显示出欣欣向荣的时代精神, 是青春旋律的内涵, 而其外在表现,则是节奏明快,飞腾跳跃,狂放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