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颗粒分析

土的颗粒分析
土的颗粒分析

实验二 颗粒分析试验

学 时:2学时 实验性质:操作型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土颗分和相对密度实验操作方法,实验数据分析与整理,利用试验数据判断土的组成,级配性质。

二、试验原理:

(一)、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原理:

对应于粒径大于0.075mm 的粗粒土,一般用筛析法分析土颗粒大小。筛析法是采用不同孔径的分析筛,由上至下孔径自大到小叠在一起。通过筛析后,得到不同孔径筛上土质量,进而计算出粒组含量和累积含量。

(二)、比重计法颗粒分析试验原理:

对应于粒径小于0.075mm 的细粒土,采用比重计法。小球体在水中下沉时满足:①小球体在水中沉降的速度是恒定的;②小球体沉降速率与球体直径d 的平方成正比。比重计法正是利用这一原理来进行颗粒分析的。

密度计是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它的主体是个玻璃浮泡,浮泡下端有固定的重物,使密度计能直立地浮于液体中;浮泡上为细长的刻度杆,其上有刻度数和读数。目前,使用的有甲种密度计和乙各密度计两种型号,本试验采用甲种密度计。甲种密度计刻度杆上的刻度单位表示20℃时每1000cm 3悬液内所含土粒的质量。由于受实验室多种因素的影响,若悬液温度不是20℃时悬液的密度(或土粒质量),必须将初读数经温度校正;此外,还需进行弯液面校正、刻度校正、分散剂校正。

本试验采用斯托可斯公式来求土粒在静水中沉降速度;密度计法是通过测定土粒直沉降

速度后求相应的土粒直径,如下式所示:t

L

G G d wTg wT s ?-??=ρη)(1018004。各符号见操作步骤中说明。

已知密度的均匀悬液在静置过程中,由于不同粒径土粒的下沉速度不同,粗、细颗粒发生分异现象。随粗颗粒不断沉至容器底部,悬液密度逐渐减小。密度计在悬液中之沉浮决定于悬液之密度变化。密度大时浮得高,读数大;密度小时浮得低,读数小。若悬液静置一定时间t 后,将密度计放入盛有悬液的量筒中,可根据密度计刻度杆与液面指示的读数测得某深度H t (称有效深度)处的密度,并可按式上述公式求出下沉至H t 处的最大粒径d ;同时,通

过计算即可求出H t 处单位体积悬液中直径小于d 的土粒含量,以及这种土粒在全部土样中所占的百分含量。由于悬液在静置过程中密度逐渐减小,相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读数,就可以求出不同粒径在土中之相对含量。

(三)、相对密实度试验原理:

土的相对密度试验是进行土的最大于密度和最小干密度试验。最小干密度ρd min (对应最大孔隙比e max )为土样处于最松弛状态时的干密度(或孔隙比)。试验时,将烘干试样轻轻地倒入一定容积V 的容器中,装满后称出试验质量m s 即可得到V m s d =min ρ,再计算出e max 。

最大干密度ρd max (对应最大孔隙比e min )为土样处于最密实状态时的干密度(或孔隙比)。试验时,将烘干试样倒入容器中,在竖向用击锤锤击,侧向水平震动,使试样达到不变的体积V 时,称出试样质量's m ,即可得到最大干密度V m s d 'max =ρ,然后计算出e min 。

三、试验方法:

土的最小干密度试验宜采用漏斗法和量筒法,土的最大干密度试验采用振动锤击法。 四、仪器设备:

(一)、筛析法仪器设备:

1. 分析筛:1)粗筛,孔径为60、40、20、10、5、2mm ;2)细筛,孔径为

2. 0、1. 0、0. 5、0. 25、0. 075mm 。2.天平:称量5000g ,最小分度值1g ;称量1000g ,最小分度值0. 1g ;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 0lg 。

3.振筛机: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震动。

4.其他:烘箱、研钵、瓷盘、毛刷等。

(二)、比重计法仪器设备:

1.密度计:甲种密度计,刻度-5℃~50℃,最小分度值为0. 5℃。2.量筒:内径约60mm ,容积1000mL ,高约420mm ,刻度0~1000mL ,准确至10mL 。3.洗筛:孔径0. 075mm 。4.洗筛漏斗:上口直径大于洗筛直径,下口直径略小于量筒内径。5.天平:称量1000g ,最小分度值0. 1g ;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 01g 。6.搅拌器:轮径50mm ,孔径3mm ,杆长约450mm ,带螺旋叶。7.煮沸设备:附冷凝管装置。8.温度计:刻度0~50℃,最小分度值0. 5℃。9.其他:秒表,锥形瓶(容积500mL)、研钵、木杵、电导率仪等。

五、试验步骤:

(一)、筛析法试验步骤:

1 按表2.1的规定称取试样质量,应准确至0. 1g ,试样数量超过500g 时,应准确至1g 。

2 将试样过2mm 筛,称筛上和筛下的试样质量。当筛下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细筛分析;筛上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粗筛分析。

3 取筛上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中,筛下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细筛中,进行筛析。细筛宜置于振筛机上震筛,振筛时间宜为10~15min 。再按由上而下的顺序将各筛取下,称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的质量,应准确至0. 1 g 。

4 筛后各级筛上和筛底上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前试样总质量的差值,不得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注:根据土的性质和工程要求可适当增减不同筛径的分析筛)

5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应按下式计算:x B A d m m X ?= 式中,X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A m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g);B m ——细筛分析时为所取的试样质量;粗筛分析时为试样总质量(g);x d ——粒径小于2mm 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图2.3 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6 以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为纵坐标,颗粒粒径为横坐标,在单对数坐标上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见图2.3。

7 计算级配指标: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

a 、不均匀系数按下式计算:1060d d C u =。式中,u C 不均匀系数;60d 限制粒径,颗粒

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质量的60%;10d 有效粒径,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质量的10%。

b 、曲率系数按下式计算:)60102

30

d d d C c ?=。式中,c C 曲率系数;30d 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质量的30%。

(二)、比重计法颗分试验步骤:

1 试验的试样,宜采用风干试样。

2 称取具有代表性风干试样200—300g,过2mm筛,求出筛上试样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取筛下土测定试样风干含水率。

3 将土样拌和均匀,称取30g的风干土样作为试样,当采用天然含水量为ω土样作为试样时,按下式计算所需湿土质量:为30g的风干试样质量按下式计算:

m=30(1+0.01ω)。

4 将风干试样或洗,盐后在滤纸上的试样,倒入500mL锥形瓶,注入纯水200mL,浸泡过夜,然后置于煮沸设备上煮沸,煮沸时间宜为40min。

5 试验冷却后,倒入进行颗分试验用的量筒中,让烧杯中土洗净并全部倒入量筒中,加入4%六偏磷酸钠10mL或10%的硅酸纳,再注入纯水至1000mL。

6 将搅拌器放入量筒中,沿悬液深度上下搅拌1min,取出搅拌器,立即开动秒表,将密度计放入悬液中,测记0. 5、1、2、5、15、30、60、120和1440min时的密度计读数。每次读数均应在预定时间前10~20s,将密度计放入悬液中。且接近读数的深度,保持密度计浮泡处在量筒中心,不得贴近量筒内壁。

7 密度计读数均以弯液面上缘为准,甲种密度计应准确至0. 5。每次读数后,应取出密度计放入盛有纯.水的量筒中,并应测定相应的悬液温度计准确至5℃,放入或取出密度计时,应小心轻放,不得扰动悬液。

8 如试验完成后发现第一次读数时,下沉土粒已超过中土重的15%,将筒中土过0.075mm 筛,然后按筛析法进行粗粒土的颗分试验。

9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应按下式计算:

()D T G d

C n m m R C m X -+++=

100

(甲种密度计)。式中 X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百分比(%);d m 试样干质量(g);G C 土粒比重校正值(查表2.1);T m ——悬液温度校正值(查表2.3);D

C 弯月面校正值;R ——甲种密度计读数。

10 试样颗粒粒径按下式计算:t

L

K

d =。式中,d 试样颗粒粒径(mm);

wTg wT s G G K ρη

)(1018004-??=

,查表(2.4);η水的动力粘滞系数(kPa·s×106-);G wT T ℃时水的比重;wT ρ 4℃时纯水的密度(g /cm 3);L 某一时间内的土粒沉降距离(cm);t 沉降时间(s);g 重力

加速度(cm /s 2)。

11 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应按筛析法中规定的步骤绘制,当密度计法和筛析法联合分析时,应将试样总质量折算后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并应将两段曲线连成一条平滑的曲线。

六、试验记录和试验成果:

颗粒分析试验、相对密度试验

试验日期: 第 周、星期 、第 节课 地点: 小组分工: 交报告日期:

1、试验数据

1) 筛析法试验数据

2) 比重计法试验数据

土 粒 比 重 比重计号

2、计算

1) 颗粉分析级配曲线

2) 计算土的不均匀系数C u和曲率系数C c,确定土名并判别土的均一性

3) 计算砂土的相对D r判别砂土的密度度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第一节 筛析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 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0.075mm 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 1、标准筛一套(图1-1); 2、普通天平:称量500g ,最小分度值0.1g ; 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 4、毛刷、白纸、尺等。 四、操作步骤 1、制备土样 (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 使土中水分蒸发。若土样已干, 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 最大粒径小于2mm 者,取100~300g ; 最大粒径为2~10mm 之间的,取300~1000g ; 最大粒径为10~20mm 之间的,取1000~2000g ; 最大粒径为20~40mm 之间的,取2000~4000g ; 最大粒径大于40mm 者,取4000g 以上。 顶盖 2mm 1mm 0.5mm 0.25mm 0.1mm 0.075mm 底盘 1 2 3 取走 取走 4 图1-1标准筛 图1-2 四分法图解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形(图1-2.1),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1-2.2), 使圆锥成为1~2cm 厚的圆饼状。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1-2.3、图1-2.4),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2、过筛及称量 (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0.1g ; (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将已称量的试样倒入顶层筛盘中,盖好盖,用手或摇筛机摇振,持续时间一般为10~15min , 然后按从上至下的顺序取下筛盘,在白纸上用手轻叩筛盘,摇晃,直到筛净为止。将漏在白纸上的土粒倒入下一层筛盘内,按此顺序,直到最末一层筛盘筛净为止。 (3) 称量留在各筛盘上的土粒质量,准确至0.1g , 并测量试样中最大颗粒的直径。若大于2mm 的颗粒超过50%,再用粗筛进行分析。 五、成果整理 1、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按下式计算,准确至小数后一位。 %100?= B A m m X (1-1) 式中,X 为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m A 为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g ;m B 为所取试样总质量,g 。 各筛盘上土粒的质量之和与筛前所称试样的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否则应重新试验。若两者差值小于1%, 应分析试验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分配给某些粒组;最终,各粒组百分含量之和应等于100%,将试验数据填写在记录表中。 2、查土类 若粒径小于0.075mm 的含量大于50% 则该土不是砂土,而是细粒土,将这一部分用密度计法(见第二节)继续分析。 3、在单对数坐标上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求不均匀系数u C 和曲率系数C C ,说明该土的均一性,并确定土的名称。 4、填写试验报告。 六、注意事项 1、在筛析中,尤其是将试样由一器皿倒入另一器皿时,要避免微小颗粒的飞扬。 2、过筛后,要检查筛孔中是否夹有颗粒,若夹有颗粒,应将颗粒轻轻刷下,放入该筛盘上的土样中,一并称量。 七、思考题 1、“粒组”与“粒度成分”两术语有什么区别? 2、试分析试验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误差如何分配。 第二节 密度计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占细粒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组成情况;并作为粉土和

试验一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试验一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一)、试验目的 颗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确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供土的分类与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选料之用。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 1、筛析法:适用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 2、密度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3、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4、若土中粗细兼有,则联合使用筛析法及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 (三)、筛分法实验 1、仪器设备: (1)符合GB6003——85的要求的试验筛。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2.0、1.0、0.5、0.25、0.1、0.075mm。 (2)、天平:称量1000g与称量200g。 (3)、台秤:称量5kg.。 (4)、振筛机:应符合GB9909——88的技术条件。 (5)、其他:烘箱、研钵、瓷盘、毛刷、木碾等。 2、操作步骤(无粘性土的筛分法) (1)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下列规定取出代表性试样: ①粒径小于2mm颗粒的土取100g——300g ②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取300g——1000g ③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取1000g——2000g ④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土取2000g——4000g ⑤最大粒径小于60mm的土取4000g以上。 称量准确至0.1g;当试样质量多于500g时,准确至1g。 (2)将试样过2mm细筛,分别称出筛上和筛下土质量。 (3)取2mm筛上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取2mm筛下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筛析。细筛宜放在振筛机上震摇,震摇时间一般为10——15min。 (3)由最大孔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如仍有土粒漏下,应继续轻叩摇晃,至无土粒漏下为止。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级筛内。并将留在各筛上的试样分别称量,准确至0.1g。 (4)各细筛上及底盘内土质量总和与筛前所取2mm筛下土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各粗筛上及2mm 筛下的土质量总和与试样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 注:若2mm筛下的土,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则可省略细筛筛析;若2mm筛上的土,小于试样总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筛析法第一节 一、试验目的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并作为砂土的百分数,以便了

解土的粒度成分,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二、基本原理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而后称离一定量的砂 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确定砂土的粒度成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0.075mm 的粒组。分。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三、仪器设备);1-11、标准筛一套(图;,最小分度值0.1g2、普通天平:称量500g 、磁钵及橡皮头研棒;3 、毛刷、白纸、尺等。 4 顶盖2

1 2mm 1mm 0.5mm 0.25mm 0.1mm 4 取走3 0.075mm 底盘取走四分法图解1图-2 图1-标准筛1四、操作步骤、制备 土样1在空气中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 薄层,(则使土中水分蒸发。~放12天, 若土样已干,可直接使用。可将试样倒入磁 钵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中,止。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2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最大粒径小于2mm者,取100~300g;最大粒径为2~10mm之间的,取300~1000g;最大粒径为10~20mm之间的,取

1000~2000g;最大粒径为20~40mm之间的,取2000~4000g;最大粒径大于40mm 者,取4000g以上。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形(图1-2.1),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1-2.2), 使圆锥成为1~2cm厚的圆饼状。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1-2.3、图1-2.4),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2、过筛及称量 (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0.1g; (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将已称量的试样倒入顶层筛盘中,盖好盖,用手或摇筛机摇振,持续时间一般为10~15min, 然后按从上至下的顺序取下筛盘,在白纸上用手轻叩筛盘,摇晃,直到筛净为止。将漏在白纸上的土粒倒入下一层筛盘内,按此顺序,直到最末一层筛盘筛净为止。 (3) 称量留在各筛盘上的土粒质量,准确至0.1g, 并测量试样中最大

j建筑土工---土的颗粒分析

颗粒分析试验 一、试验范围 掌握土颗分和相对密度实验操作方法,实验数据分析与整理,利用试验数据判断土的组成,级配性质。 技术标准 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 二、试验原理: (一)、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原理: 对应于粒径大于0.075mm 的粗粒土,一般用筛析法分析土颗粒大小。筛析法是采用不同孔径的分析筛,由上至下孔径自大到小叠在一起。通过筛析后,得到不同孔径筛上土质量,进而计算出粒组含量和累积含量。 (二)、比重计法颗粒分析试验原理: 对应于粒径小于0.075mm 的细粒土,采用比重计法。小球体在水中下沉时满足:①小球体在水中沉降的速度是恒定的;②小球体沉降速率与球体直径d 的平方成正比。比重计法正是利用这一原理来进行颗粒分析的。 密度计是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它的主体是个玻璃浮泡,浮泡下端有固定的重物,使密度计能直立地浮于液体中;浮泡上为细长的刻度杆,其上有刻度数和读数。目前,使用的有甲种密度计和乙各密度计两种型号,本试验采用甲种密度计。甲种密度计刻度杆上的刻度单位表示20℃时每1000cm 3悬液内所含土粒的质量。由于受实验室多种因素的影响,若悬液温度不是20℃时悬液的密度(或土粒质量),必须将初读数经温度校正;此外,还需进行弯液面校正、刻度校正、分散剂校正。 本试验采用斯托可斯公式来求土粒在静水中沉降速度;密度计法是通过测定土粒直沉降 速度后求相应的土粒直径,如下式所示:t L G G d wTg wT s ?-??=ρη)(1018004。各符号见操作步骤中说明。 已知密度的均匀悬液在静置过程中,由于不同粒径土粒的下沉速度不同,粗、细颗粒发生分异现象。随粗颗粒不断沉至容器底部,悬液密度逐渐减小。密度计在悬液中之沉浮决定于悬液之密度变化。密度大时浮得高,读数大;密度小时浮得低,读数小。若悬液静置一定时间t 后,将密度计放入盛有悬液的量筒中,可根据密度计刻度杆与液面指示的读数测得某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第一节 筛析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 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 1、标准筛一套(图1-1); 2、普通天平:称量500g ,最小分度值; 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 4、毛刷、白纸、尺等。 四、操作步骤 1、制备土样 (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 使土中水分蒸发。若土样已干, 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 最大粒径小于2mm 者,取100~300g ; 最大粒径为2~10mm 之间的,取300~1000g ; 最大粒径为10~20mm 之间的,取1000~2000g ; 最大粒径为20~40mm 之间的,取2000~4000g ; 最大粒径大于40mm 者,取4000g 以上。 顶盖 2mm 1mm 底盘 1 2 3 取走 取走 4 图1-1标准筛 图1-2 四分法图解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形(图,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 使圆锥成为1~2cm 厚的圆饼状。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图,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2、过筛及称量 (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 (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将已称量的试样倒入顶层筛盘中,盖好盖,用手或摇筛机摇振,持续时间一般为10~15min, 然后按从上至下的顺序取下筛盘,在白纸上用手轻叩筛盘,摇晃,直到筛净为止。将漏在白纸上的土粒倒入下一层筛盘内,按此顺序,直到最末一层筛盘筛净为止。 (3) 称量留在各筛盘上的土粒质量,准确至, 并测量试样中最大颗粒的直径。若大于2mm 的颗粒超过50%,再用粗筛进行分析。 五、成果整理 1、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按下式计算,准确至小数后一位。 %100?= B A m m X (1- 1) 式中,X 为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m A 为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g ;m B 为所取试样总质量,g 。 各筛盘上土粒的质量之和与筛前所称试样的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否则应重新试验。若两者差值小于1%, 应分析试验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分配给某些粒组;最终,各粒组百分含量之和应等于100%,将试验数据填写在记录表中。 2、查土类 若粒径小于的含量大于50% 则该土不是砂土,而是细粒土,将这一部分用密度计法(见第二节)继续分析。 3、在单对数坐标上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求不均匀系数u C 和曲率系数C C ,说明该土的均一性,并确定土的名称。 4、填写试验报告。 六、注意事项 1、在筛析中,尤其是将试样由一器皿倒入另一器皿时,要避免微小颗粒的飞扬。 2、过筛后,要检查筛孔中是否夹有颗粒,若夹有颗粒,应将颗粒轻轻刷下,放入该筛盘上的土样中,一并称量。 七、思考题

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一颗粒分析试验 自然界的土是一种高分散体系,它的分散度与土的矿物成分有着密切联系,而土的分散程度达到一定条件(量变过程),就会引起土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质变)。土的颗粒分析就是通过试验方法将天然土的各种粒度成分加以定量的确定,即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重的百分数,绘制颗粒质量分布图。 (一)试验目的 进行土的颗粒分析,可了解土的粒径组成情况,供土的分类及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和建材选料之用。 (二)试验方法 筛分法:适用于粒径小于、等于60mm,大于0.075mm的土。 (三)主要仪器设备 分析筛:(1)粗筛,孔径为60、40、20、10、5、2mm; (2)细筛,孔径为1.0、0.5、0.25、0.075mm; 天平: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振筛机: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震动。 其它:烘箱、瓷盘、毛刷等。 (四)操作步骤 1.按表1规定称取一烧杯试样质量,应准确至0.1g,试样质量超过500g 时,应准确至1g。(也可不称量,直接筛分,最后将各级质量的总和作为总质量) 表1 取样数量 2.将试样过2mm筛,称筛上和筛下的试样质量,当筛下的试样质量小于总质量的10%时,不作细筛分析;当筛上的试样质量小于总质量的10%时,不作粗筛分析。

3.取筛上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中,筛下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细筛中,进行筛析。细筛宜置于振筛机上震筛,振筛时间宜为10~15min。再按由上而下的顺序将各筛取下,称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的质量,应准确至0.1g。 4.当试样含有细粒土颗粒的砂土时,应将试样置于盛水的容器中充分搅拌,使试样的粗细颗粒完全分离;将容器中的试样悬液通过2mm筛,取筛上试样烘至恒重,称烘干试样质量,应准确至0.1g,按前述方法进行粗筛分析;取筛下的试样悬液,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磨,再过0.075mm筛,取筛上试样烘至恒重,称烘干试样质量,应准确至0.1g,按前述方法进行细筛分析;当粒径小于0.075mm 的试样质量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应测定小于0.075mm的颗粒组成。(五)记录 (六)分析比较 根据上述结果,做土壤(基质)粒级分布图(柱形图,以粒径为横坐标,质量百分比为纵坐标),比较集中不同土壤和基质的粒径分布特点。

土力学试验报告(教学参考)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 土力学实验的目的 (1) 一、颗粒分析试验 (1) [附1-1]筛析法 (1) [附1-2]密度计法(比重计法) (2) 二、密度试验(环刀法) (4) 三、含水率试验(烘干法) (5) 四、比重试验(比重瓶法) (6) 五、界限含水率试验 (8)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 (8) 六、击实试验 (10) 七、渗透试验 (12) [附7-1]常水头试验(70型渗透仪) (12) [附7-2]变水头试验(南55型渗透仪) (14) 八、固结试验(快速法) (16) 九、直接剪切试验 (18) 十、相对密度试验 (20) 十一、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2) 十二、无粘性土休止角试验 (24) 十三、三轴压缩试验 (25)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土力学实验》的目的 土力学试验是在学习了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配合土力学课程的学习而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训练课。根据教学计划的需要,安排试验内容,以突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 试验课的目的:一、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土力学的理论知识;二、是增强实践操作的技能;三、是结合工程实际,让学生掌握土工试验的全过程和运用实验成果于实际工程的能力。 《土力学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规范编写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下列实验项目。 一、颗粒分析试验 [附1-1] 筛析法(筛分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干土各粒组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组成情况。供砂类土的分类、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建材选料之用。 (二)试验原理 土的颗粒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性质,工程上常依据颗粒组成对土进行分类,粗粒土主要是依据颗粒组成进行分类的,细粒土由于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及胶体含量等因素,则不能单以颗粒组成进行分类,而要借助于塑性图或塑性指数进行分类。颗粒分析试验可分为筛析法和密度计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粒可用筛析法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粒则用密度计法来测定。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百分数。 (三)仪器设备 1.标准筛:孔径10、5、2、1.0、0.5、0.25、0.075mm; 2.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0.1g; 3.台称:称量5kg,分度值1g; 4.其它:毛刷、木碾等。 (四)操作步骤 1.备土:从大于粒径0.075mm的风干松散的无粘性土中,用四分对角法取出代表性 的试样。 2.取土:取干砂500g称量准确至0.2g。 3.摇筛:将称好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然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筛析。振摇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4.称量:逐级称取留在各筛上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 1.将土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子中进行筛析。 2.筛析法采用振筛机,在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振动,水平转动。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港航学号 0903010125姓名景永春同组者姓名孙涛 实验编号实验名称密度计法(比重法)颗粒分析实验 实验日期 2011.9.13 批报告日期成绩教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测定干土中各粒组含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 二、实验原理 微小球体在水中下沉时,球体的运动近似满足如下规律:1.小球体在水中沉降的速率是恒定的;2.小球体沉降的速率大小与球体的直径d的平方成正比。上述规律可用下式表示: v=(gs-gwt)ρ w4℃ gd2/1800η 由式可知,颗粒比重一定时,颗粒愈大,在水中沉降的速率愈快。现将一定质量ms 的土与水搅拌成总体积为v的均匀悬液,然后观察悬液中颗粒下沉情况和悬液浓度的变化。再由下式: di=k1 (??/ti) 将测量粒径di的问题转化成为测定任一时刻ti及相应落距l的问题,再算出d≤di的颗粒占总土质量百分含量pi,就可得到试验结果。 三、实验仪器 (1)(2)(3)(4)(5) 乙种密度计 量筒,有效容积1000cm3,内径60mm,高450mm 秒表搅拌器温度计 四、实验步骤 (1)取风干土样100~300g辗散后过2mm筛,至仅留下大于2mm的颗粒为止。(2)将粒径小于2mm的土样搅拌均匀,称取m=30g的土样作为试样。 (3)将试样加水煮沸1小时,冷却后将全部土倒入试验量筒,加入10cm分散剂, 加水至1000cm。 (4)搅拌悬液约1min,往复各30次,使悬液土粒分布均匀。(5)取出搅拌器同时开动秒表,测经1,2,5,15,30,60,120,1440min时的密度计读数。 每次测度前15秒左右将密度计放入量筒。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干土质量:30g 悬液体积:1000ml 密度计型号:乙型土粒比重:2.70密度计校正:ri = ri +n+mt—co 计算l:根据乙种密度计读数与沉降距离表计算计算粒径di= k1 /ti) 计算d≤di的颗粒占总土质量百分含量pi=100v*gs*(ri—1)*ρw4℃/ms/(gs-gw20) 绘制粒径分布曲线土粒粒径d(mm) 六、实验分析与评估 1、 该方法较之筛析法的优缺点:首先,筛分法是利用不同孔径的分析筛筛分风干土,以此将不同粒径的土颗粒区分开,对于粒径稍大的土颗粒来讲,是比较方便可行的,但是对于粒径较小的土颗粒来讲,会有较大误差,因为细小的土颗粒具有一定的吸附性,会黏附在分析筛上面,对实验造成影响。而密度计法则能很好的避免这样的影响,密度计法是在stocks假设成立的前提下进行的,但是同时该方法的准备工作较之复杂,时间较长,影响因素诸多,比如介入了液体溶液对土颗粒进行实验,较之土颗粒来言,情况更为复杂,即使液体溶液较为

土的颗粒分析

实验二 颗粒分析试验 学 时:2学时 实验性质:操作型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土颗分和相对密度实验操作方法,实验数据分析与整理,利用试验数据判断土的组成,级配性质。 二、试验原理: (一)、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原理: 对应于粒径大于0.075mm 的粗粒土,一般用筛析法分析土颗粒大小。筛析法是采用不同孔径的分析筛,由上至下孔径自大到小叠在一起。通过筛析后,得到不同孔径筛上土质量,进而计算出粒组含量和累积含量。 (二)、比重计法颗粒分析试验原理: 对应于粒径小于0.075mm 的细粒土,采用比重计法。小球体在水中下沉时满足:①小球体在水中沉降的速度是恒定的;②小球体沉降速率与球体直径d 的平方成正比。比重计法正是利用这一原理来进行颗粒分析的。 密度计是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它的主体是个玻璃浮泡,浮泡下端有固定的重物,使密度计能直立地浮于液体中;浮泡上为细长的刻度杆,其上有刻度数和读数。目前,使用的有甲种密度计和乙各密度计两种型号,本试验采用甲种密度计。甲种密度计刻度杆上的刻度单位表示20℃时每1000cm 3悬液内所含土粒的质量。由于受实验室多种因素的影响,若悬液温度不是20℃时悬液的密度(或土粒质量),必须将初读数经温度校正;此外,还需进行弯液面校正、刻度校正、分散剂校正。 本试验采用斯托可斯公式来求土粒在静水中沉降速度;密度计法是通过测定土粒直沉降 速度后求相应的土粒直径,如下式所示:t L G G d wTg wT s ?-??=ρη)(1018004。各符号见操作步骤中说明。 已知密度的均匀悬液在静置过程中,由于不同粒径土粒的下沉速度不同,粗、细颗粒发生分异现象。随粗颗粒不断沉至容器底部,悬液密度逐渐减小。密度计在悬液中之沉浮决定于悬液之密度变化。密度大时浮得高,读数大;密度小时浮得低,读数小。若悬液静置一定时间t 后,将密度计放入盛有悬液的量筒中,可根据密度计刻度杆与液面指示的读数测得某深度H t (称有效深度)处的密度,并可按式上述公式求出下沉至H t 处的最大粒径d ;同时,通

2016土力学实验报告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土力学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小组:

实验一土的颗粒分析实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颗粒分析试验就是测定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的试验方法,可分为筛析法和沉降分析法。其中沉降分析法又有密度计法和移液管法等。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粒可用筛分析的方法来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 的土粒则用沉降分析方法来测定。 这里我们仅对筛析法进行介绍。 二、筛析法 筛析法就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的质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筛析法是测定土的颗粒组成最简单的一种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等于60mm,大于0.075mm的土。 (一)仪器设备 1、分析筛; ①圆孔粗筛,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和2mm。 ②圆孔细筛,孔径为2mm,1mm,0.5mm,0.25mm,0.075mm。 2、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1g的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3、振筛机; 4、烘箱、量筒、漏斗、研钵、瓷盘、不锈钢勺等。 (二)操作步骤 先用风干法制样,然后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下表称取代表性的试样,称量准确至0.1g,当试样质量超过500g时,称量应准确至1g。 筛析法取样质量 (1)将按上表称取的试样过孔径为2mm的筛,分别称取留在筛子上和已通过筛子孔径的筛子下试样质量。当筛下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细筛分析;当筛上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粗筛分析。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作业指导书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075m m的土颗粒组成。对于粒径大于60mn t勺土样,本试验方法不适用。 2仪器设备 2.1标准筛: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 40mm 20mm 10mm 5mm 2mm 细筛孔径为2.0mm 1.0mm 0.5mm 0.25mm 0.075mm 2.2天平:称量5000g,感量5g;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200g, 感量0.2g。 2.3摇筛机。 2.4其他:烘箱、筛刷、烧杯、木碾、研钵及杵等。 3试样 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照下列规定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3.1小于2mn颗粒的土100?300g。 3.2最大粒径小于10mrri的土300?900g。 3.3最大粒径小于20mrri的土1000?2000g。 3.4最大粒径小于40mrri的土2000?4000g。 3.5最大粒径大于40mm的土4000g以上。 4试验步骤

4.1对于无凝聚性的土 4.1.1按规定称取试样,将试样分批过2mn筛。 4.1.2将大于2mm勺试样从大到小的次序,通过大于2mm的勺各级粗筛。将留在筛上的土分别称量。 4.1.3 2mm筛下的土如数量过多,可用四分法缩分至100?800g。将试样从大到小的次序通过小于2mm勺各级细筛。可用摇筛机进行震摇。整摇时间一般为10?15mi n。 4.1.4由最大孔径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至每分钟筛下数量不大于该级筛余质量的1%为止。漏 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一级筛内,并将留在各筛上的土样用软毛刷刷净,分别称量。 4.1.5筛后各级筛上和筛底土总质量与筛前试样质量之差, 不应大于1%。 4.1.6如2mm筛下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可省略细筛分析;如2mm筛上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可省略粗筛分析。 4.2对于含有黏土粒的砂砾土 4.2.1将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将黏结的土团充分碾散,拌匀、烘干、称量。如土样过多时,用四分法称取代表性土样。 4.2.2将试样置于盛有清水的瓷盆中,浸泡并搅拌,使粗细颗粒分散。 4.2.3将浸润后的混合液过2mm筛,边冲边洗过筛,直至筛上仅留大于 2mm以上的土粒为止。然后,将筛上洗净的砂砾风干称量。 按以上方法进行粗筛分析。

颗粒分析试验方法

颗粒分析试验方法 组成土体的颗粒是大小不同粒径的集合体,土粒粒径的大小和级配与土的工程性质紧密相关,土的颗粒分析试验就是测定土的粒径大小和级配状况,为土的分类、定名和工程应用提供依据。分析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对于粒径大于0.O74mM的土用筛析法直接测试;对于粒径为0.002-0.074mm的土一般用水析法间接测试。 (二)筛折法 1.试验原理 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逐级减小孔径的一组标准筛子。对于通过某一筛孔的土粒,可以认为其粒径恒小于该筛的孔径,反之,遗留在筛上的颗粒,可以认为其粒径恒大于该筛的孔径。这样即可把土样的大小颖粒按筛孔径大小逐级加以分组和分析。 2.适用范围 粒径d>0.074mm的土。 3.仪器设备 细筛:孔径为2mm、0.5mm、0.25mm、0.074mm。 4.试验步骤 将土样放在橡皮板上风干,用木碾将粘结的土团充分碾散拌匀,用四分法取代表性土样备用。 将四分法取出的代表性土样称取100-4000g(土样的粒径越大称取的数量越多)。 将试样过孔径为2mm的细筛,分别称出筛上和筛下土的质量。 取2mm筛上试样倒人依次叠好的粗筛(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的最上层筛中;取2mm筛下的土样倒人依次叠好的细筛(孔径为2mm、0.5mm、0.25mm、0.074mm)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筛析,若2mm筛下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则可省略细筛分析。同样,2mm筛上的土如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则可省略粗筛分析,筛析时细筛可放在摇筛机上振摇,振摇时间、般为10-15min。 依次将留在各筛上的土称重。要求备细筛及底盘内土质量总和与原来所取2mm筛下试样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同样各粗筛及2mm筛下的土质量和与试样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 5.计算及绘图 以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为纵坐标,颗粒直径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绘制颗粒大小分配曲线。 (三)比重计法和吸管法 1.试验原理 比重计和吸管法分析是水析法的一种,实质为静水沉降法,其基本原理认为0.002-0.2mm粒径的土粒在水或液体中靠自重下沉时应作等速运动,运动的规律符合斯托克斯定律。定律认为土粒越大,在静水中沉降速度越快。反之,土粒越小、沉降速度越慢。设有一个圆球 在进行粒度成分分析时,先把一定重力W S,的干土制成一定体积的悬液,搅拌均匀后,各种粒径的士在悬液中是均匀分布的,即各种粒径在悬液中的浓度在不同深度处都是相等的。 静置一段时间t i后,悬液中粒径为d i的颗粒以相应的沉降速度u i在水中沉降占较粗的颗粒在悬液中沉降较快,较细的颗粒则沉降较慢,在深度Li处,沉降速度为u i=L i/t i,所以在L i深度范围内,肯定已没有大子d i的颗粒,则在Li深度一微小区段内的悬液中只有等于及小于di的颗粒,而且等于及小于d i颗粒的浓度与开始均匀悬液中等于及小于山的浓度相等。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只要时间一定,则某一深度处等于及小于d i的粒径就已知。同样只要测出同一时间内同深度处的悬液密度,则~相应的含量就已知。悬液的密度p i可用比重计测读,也可用吸管吸取L i处的悬液测定。 2.适用范围 1934年凡尔塞国际土壤物理学代表会议规定,斯托克斯公式只适用于直径为0.2-0.002mm的颗粒。当颗粒直径过大时,其沉降速度超过公式所允许的速度,则颗粒在液体中沉降时会产生素流现象,而不是等速运动。如颗粒直径过小,则胶体颗粒遇水后成为悬浮物质,由于水分子的作用力而相互撞击,永不停止,产生布朗运动,从而改变了原颗粒在液体中沉降的特性,故不能正确地量测其下沉速度。 3.方法概述 对于比重计法,首先将一定体积液体中的土加以搅拌,使其均匀分散于整个悬液内。自此时算起,在其后某一时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教学内容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第一节 筛析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 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0.075mm 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 1、标准筛一套(图1-1); 2、普通天平:称量500g ,最小分度值0.1g ; 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 4、毛刷、白纸、尺等。 四、操作步骤 1、制备土样 (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 使土中水分蒸发。若土样已干, 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 最大粒径小于2mm 者,取100~300g ; 最大粒径为2~10mm 之间的,取300~1000g ; 最大粒径为10~20mm 之间的,取1000~2000g ; 最大粒径为20~40mm 之间的,取2000~4000g ; 顶盖 2mm 1mm 0.5mm 0.25mm 0.1mm 0.075mm 底盘 1 2 3 取走 取走 4 图1-1标准筛 图1-2 四分法图解

最大粒径大于40mm 者,取4000g 以上。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形(图1- 2.1),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1-2.2), 使圆锥成为1~2cm 厚的圆饼状。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1-2.3、图1-2.4),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2、过筛及称量 (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0.1g ; (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将已称量的试样倒入顶层筛盘中,盖好盖,用手或摇筛机摇振,持续时间一般为10~15min , 然后按从上至下的顺序取下筛盘,在白纸上用手轻叩筛盘,摇晃,直到筛净为止。将漏在白纸上的土粒倒入下一层筛盘内,按此顺序,直到最末一层筛盘筛净为止。 (3) 称量留在各筛盘上的土粒质量,准确至0.1g , 并测量试样中最大颗粒的直径。若大于2mm 的颗粒超过50%,再用粗筛进行分析。 五、成果整理 1、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按下式计算,准确至小数后一位。 %100?=B A m m X (1-1) 式中,X 为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m A 为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g ;m B 为所取试样总质量,g 。 各筛盘上土粒的质量之和与筛前所称试样的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否则应重新试验。若两者差值小于1%, 应分析试验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分配给某些粒组;最终,各粒组百分含量之和应等于100%,将试验数据填写在记录表中。 2、查土类 若粒径小于0.075mm 的含量大于50% 则该土不是砂土,而是细粒土,将这一部分用密度计法(见第二节)继续分析。 3、在单对数坐标上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求不均匀系数u C 和曲率系数C C ,说明该土的均一性,并确定土的名称。 4、填写试验报告。 六、注意事项 1、在筛析中,尤其是将试样由一器皿倒入另一器皿时,要避免微小颗粒的飞扬。 2、过筛后,要检查筛孔中是否夹有颗粒,若夹有颗粒,应将颗粒轻轻刷下,放入该筛盘上的土样中,一并称量。 七、思考题 1、“粒组”与“粒度成分”两术语有什么区别?

颗粒大小分析试验报告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颗粒大小分析试验报告颗粒分析实验报告篇一: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港航学号 0903010125姓名景永春同组者姓名孙涛 实验编号实验名称密度计法(比重法)颗粒分析实验 实验日期 xx.9.13 批报告日期成绩签名 一、实验目的 测定干土中各粒组含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 二、实验原理 微小球体在水中下沉时,球体的近似满足如下规律:1.小球体在水中沉降的速率是恒定的;2.小球体沉降的速率大小与球体的直径d 的平方成正比。上述规律可用下式表示: v=(gs-gwt)ρ w4℃

gd2/1800η 由式可知,颗粒比重一定时,颗粒愈大,在水中沉降的速率愈快。现将一定质量ms 的土与水搅拌成总体积为v的均匀悬液,然后观察悬液中颗粒下沉情况和悬液浓度的变化。再由下式: di=k1 (??/ti) 将测量粒径di的问题转化成为测定任一时刻ti及相应落距l的问题,再算出d≤di的颗粒占总土质量百分含量pi,就可得到试验结果。 三、实验仪器 (1)(2)(3)(4)(5) 乙种密度计 量筒,有效容积1000cm3,内径60mm,高450mm 秒表搅拌器温度计

四、实验步骤 (1)取风干土样100~300g辗散后过2mm筛,至仅留下大于2mm 的颗粒为止。(2)将粒径小于2mm的土样搅拌均匀,称取m=30g 的土样作为试样。 (3)将试样加水煮沸1小时,冷却后将全部土倒入试验量筒,加入10cm分散剂,加水至1000cm。 (4)搅拌悬液约1min,往复各30次,使悬液土粒分布均匀。(5)取出搅拌器同时开动秒表,测经1,2,5,15,30,60,120,1440min时的密度计读数。 每次测度前15秒左右将密度计放入量筒。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干土质量:30g 悬液体积:1000ml 密度计型号:乙型土粒比重:2.70密度计校正:ri = ri +n+mt—co 计算l:根据乙种密度计读数与沉降距离表计算计算粒径di= k1 /ti)

颗粒分析试验

一、颗粒分析实验 (筛分法) (一)实验目的 测定干土各粒组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组成情况。供砂类土的分类、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建材选料之用。 (二)实验原理 土的颗粒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性质,工程上常依据颗粒组成对土进行分类,粗粒土主要是依据颗粒组成进行分类的,细粒土由于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及胶体含量等因素,则不能单以颗粒组成进行分类,而要借助于塑性图或塑性指数进行分类。颗粒分析实验可分为筛分法和密度计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 的土粒可用筛分法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 的土粒则用密度计法来测定。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百分数。 (三)仪器设备 1.标准筛:孔径10、5、2、1.0、0.5、0.25、0.075mm ;(见附图1) 2.天平:称量1000g ,分度值0.1g ; 3.振筛机; 4.其它:毛刷等。 (四)操作步骤 1.备土:从大于粒径0.075mm 的风干松散的无粘性土中取出代表性的试样。 2.取土:取干砂500g 称量准确至0.1g 。 3.摇筛:将称好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放置到振筛机上进行筛分。筛分时间为10分钟左右。 4.称量:逐级称取留在各筛上的质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将土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子中进行筛分。 2.筛分法采用振筛机,在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振动,水平转动。 3.称重后干砂总重精确至1 g 。 (六)计算及制图 1. 按下列计算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100A B m X m = ? 式中: X —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m A —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g ; m B —所取试样的总质量(500g )。 2.用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为纵坐标,颗粒直径(mm )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绘制颗粒大小级配曲线。 3.在级配曲线图上标明d 10, d 30, d 50和d 60 ,并计算不均匀系数及曲率系数。 4.确定土样名称。 (七)讨论 1.实验结果讨论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作业指导书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075mm的土颗粒组成。对于粒径大于60mm的土样,本试验方法不适用。 2 仪器设备 2.1标准筛: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2.0mm、1.0mm、0.5mm、0.25mm、0.075mm。 2.2天平:称量5000g,感量5g;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200g,感量0.2g。 2.3摇筛机。 2.4其他:烘箱、筛刷、烧杯、木碾、研钵及杵等。 3 试样 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照下列规定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3.1小于2mm颗粒的土100~300g。 3.2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300~900g。 3.3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1000~2000g。 3.4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土2000~4000g。 3.5最大粒径大于40mm的土4000g以上。 4 试验步骤 4.1对于无凝聚性的土

4.1.1 按规定称取试样,将试样分批过2mm筛。 4.1.2 将大于2mm的试样从大到小的次序,通过大于2mm的各级粗筛。将留在筛上的土分别称量。 4.1.3 2mm筛下的土如数量过多,可用四分法缩分至100~800g。将试样从大到小的次序通过小于2mm的各级细筛。可用摇筛机进行震摇。整摇时间一般为10~15min。 4.1.4 由最大孔径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至每分钟筛下数量不大于该级筛余质量的1%为止。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一级筛内,并将留在各筛上的土样用软毛刷刷净,分别称量。 4.1.5 筛后各级筛上和筛底土总质量与筛前试样质量之差,不应大于1%。 4.1.6 如2mm筛下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可省略细筛分析;如2mm筛上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可省略粗筛分析。 4.2对于含有黏土粒的砂砾土 4.2.1将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将黏结的土团充分碾散,拌匀、烘干、称量。如土样过多时,用四分法称取代表性土样。 4.2.2将试样置于盛有清水的瓷盆中,浸泡并搅拌,使粗细颗粒分散。 4.2.3将浸润后的混合液过2mm筛,边冲边洗过筛,直至筛上仅留大于2mm以上的土粒为止。然后,将筛上洗净的砂砾风干称量。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第一节筛析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宦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丄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上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上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 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齐粒组的相对含量,确企砂丄的粒度成分。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 1、标准筛一套(图1-1); 2、普通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 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 4、毛刷、白纸、尺等。 图1-1标准筛 四.操作步骤 Is制备土样 {1)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2天,使土中水分蒸发。若土样已干, 则可宜接使用》 (2)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 最大粒径小于2mm者,取100~300g: 最大粒径为2?WmmZ间的,取300?lOOOg: 最大粒径为10?20mm Z间的,取1000?2000g: 最大粒径为20?40mm Z间的,取2000?4000g:

最大粒径大40mm者,取4000g以上。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形(图,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世方向旋转(图,使圆锥成为1?2crn厚的圆饼状。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冋的两份(图、图,将留下的两份上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宜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2、过筛及称量 {1)用普通天平称取一立量的试样,准确至: (2)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将已称:g的试样倒入顶层筛盘中,盖好盖,用手或摇筛机摇振,持续时间一般为10-15min,然后按从上至下的顺序取下筛盘,在白纸上用手轻叩筛盘,摇晃,直到筛净为止。将漏在白纸上的上粒倒入下一层筛盘内,按此顺序,直到最末一层筛盘筛净为止。 (3)称量留在^^筛盘上的土粒质量,准确至,并测虽试样中最大颗粒的直径。若大于2mm 的颗粒超过50%,再用粗筛进行分析。 五、成果整理 1、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按下式计算,准确至小数后一位。 X=!1L X1OO% (1-1) 式中,X为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nu为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戢,g; 为所取试样总质 各筛盘上土粒的质量之和与筛前所称试样的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否则应重新试验。若两者差值小于1%,应分析试验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分配给某些粒组:最终,各粒组百分含量之和应等于100%,将试验数据填写在记录表中。 2、査土类 若粒径小于的含量大于50%则该土不是砂土,而是细粒上,将这一部分用密度计法(见第二节)继续分析。 3、在单对数坐标上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求不均匀系数C“和曲率系数Qc,说明该土的均一性,并确宦上的名称。 4、填写试验报告。 六.注意事项 1、在筛析中,尤其是将试样由一器fin倒入另一器皿时,要避免微小颗粒的飞扬。 2、过筛后,要检査筛孔中是否夹有颗粒,若夹有颗粒,应将颗粒轻轻刷下,放入该筛盘上的上样中,一并称量。 七、思考题 “粒组"与“粒度成分"两术语有什么区别 1、 2、试分析试验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误差如何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