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评审条件

林业工程评审条件
林业工程评审条件

附件2

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林业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林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加强林业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满足林业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名称,初级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中级为工程师,副高级为高级工程师,正高级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第三条符合本标准申报条件的人员,可通过评审、考试与评审相结合或考核认定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者,表明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可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

第四条林业工程分为下列6类29个专业:

(一)森林培育类: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林木种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

(二)调查规划类:林业资源监测和调查、林业规划设计、林业资源认证和评估、林业信息技术;

(三)生态保护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繁育、水土保持、沙漠化和荒漠化(石漠化)防治、湿地保护;

(四)景观绿化类:园林绿化、园林规划设计、森林(湿地)景观、花卉园艺、园林工程与建筑;

(五)林业产业类:木材加工和利用、林产化工、林业机械装备、制浆造纸;

(六)勘察设计类:林业建筑与土木、森林采运、林区道路工程、林区开发与规划设计、林业工程造价、林业工程监理。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五条本标准适用于下列从事林业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森林培育类

1.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研发、推广、技术咨询的技术人员;

2.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制定的技术人员;

3.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应用的技术人员;

4.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工程监理的技术人员;

5.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调查、监测的技术人员;

6.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设备生产的技术人员;

7.从事林木种苗、营造林(更新)、森林抚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领域质量检验的技术人员;

8.从事林木种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领域检疫检验的技术人员;

9.从事林木种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领域品种鉴别的技术人员;

10.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

(二)调查规划类

1.从事森林资源一、二、三类调查的技术人员;

2.从事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与评价的技术人员;

3.从事石漠化、荒漠化与沙化土地监测、预测预报的技术人员;

4.从事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技术人员;

5.从事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价的技术人员;

6.从事营造林、森林采伐限额、林地征占用、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退耕还林等专项检(核)查的技术人员;

7.从事森林资源资产清查、评估、认证的技术人员;

8.从事水土保持规划、环境评价的技术人员;

9.从事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的技术人员;

10.从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数学模型技术、计算机技术在林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开发的技术人员;

11.从事林业资源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建设的技术人员;

12.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

(三)生态保护类

1.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调查监测评估的技术人员;

2.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规划设计的技术人员;

3.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信息技术研发应用的技术人员;

4.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项目实施的技术人员;

5.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技术研发推广的技术人员;

6.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制定的技术人员;

7.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工程监理的技术人员;

8.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

(四)景观绿化类

1.从事园林园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道路绿化、环境绿化等景观工程规划设计的技术人员;

2.从事区域或地方风景区旅游规划设计,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类型生态旅游科研及规划设计的技术人员;

3.从事林业景观资源调查、评价与评估的技术人员;

4.从事园林、绿化等工程施工、监理的技术人员;

5.从事观赏树木、花卉种子(种球、种苗)、盆栽植物、鲜切花的繁育、插花、观赏植物栽培等园艺的技术人员;

6.从事景区、公园、绿地的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技术人员;

7.从事景观绿化科学研究、应用研发,园艺技术开发等的技术人员;

8.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

(五)林业产业类

1.从事木材加工项目建设及产品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标准化与信息化或研发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2.从事人造板项目建设及产品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标准化与信息化或研发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3.从事林产化学加工(含松脂、活性炭、栲胶、单宁、生物质能源、生物基材料和植物提取物等)项目建设及产品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标准化与信息化或研发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4.从事制浆造纸项目建设及产品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标准化与信息

化或研发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5.从事机械设备制造(含木工机械、人造板机器以及其它与林业产业工程相关的专业设备及辅助设备等)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标准化与信息化或设计研发、制造工艺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6.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

(六)勘察设计类

1.从事林业基本建设工程(包括林区道路桥梁、建筑、岩土等专业)及相近工程项目的工程咨询、工程勘察、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

2.从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工程、森林城市、各类生态旅游园区、风景区等项目的资源本底调查、总体规划、项目咨询、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

3.从事林业工程项目经济分析、工程造价、工程概预算的技术人员;

4.从事林业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施工及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

5.从事林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规程制定的技术人员;

6.从事森林采伐运输工作的技术管理、勘察、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

7.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凡申报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七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助理工程师:

(一)大学本科毕业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

(二)大学专科毕业,取得技术员资格并从事专业工作满2年;或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3年;

(三)中专毕业,取得技术员资格并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或中专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5年。

第八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工程师:

(一)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

(二)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专业工作满2年;或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专业工作满3年;

(三)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或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5年;

(四)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或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7年。

第九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工程师:

(一)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专业工作满2年;

(二)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或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专业工作满7年;

(三)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专业工作满5年。

第十条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大学本科毕业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从事专业工作满5年。

第十一条申报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的不可破格申报,申报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不具备规定的学历学位或工作年限,但确有真才实学、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特别突出者,可破格申报。

第十二条具有下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承认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历、学位或中等专业教育学历,可申报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一)大学专科或中专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技术员;

(二)获得硕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或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3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助理工程师;

(三)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或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专业工作满3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工程师。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

1.受党纪政纪处分期内的;

2.在专业技术工作中出现责任事故未满3年的;

3.3年内年度考核或平时考核不称职或不合格的;

4.5年内未参加规定学时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

5.提交虚假材料后2年内的。

第四章通用评审条件

第十四条专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申报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具备林业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各专业人员必备及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如下:

1.森林培育类:森林植物、土壤、植物生理、森林生态、数理统计、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森林利用、森林防火、林火生态管理、测树学、林业系统工程、森林病理、森林昆虫、昆虫学、昆虫分类学、菌物分类学、植物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遗传学、森林调查与规划、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保护、树木学、林木种苗学、森林计测学、林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林政管理与林业法规、林业政策法规。

2.调查规划类:森林生态、景观生态学、森林经理、森林保护、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森林景观设计与管理、林业经济及管理、林业经济学、环境管理与法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计测学、数理统计及抽样技术、测树学、测量学、森林调查与规划、林业系统工程、林业遥感、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遥感图像处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林业。

3.生态保护类:生态学、森林生态、景观生态学、保护生物学、保护经济学、自然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管理、自然保护区社会学、林业生态工程学、工程绿化、气象学、地貌学、地质学、风沙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植物分类学、鸟类学、兽类学、生物统计、野生动物管理学、野生动物驯养、野生动物经济管理学、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狩猎学、毛皮商品学、自然保护学、土壤学、土壤学附地质学原理、水土保持学原理、土壤侵蚀原理、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林学、水土保持经济学、水土保持工程概预算、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水保经济林、水文与水资源学、水土保持植物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湿地水文学、湿地学、湿地工程、湿地监测、湖沼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森林计测学。

4.景观绿化类:园林史、园林规划、园林设计、园林艺术设计、观赏树木、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园林苗圃学、园林管理、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经济与管理、园林植物繁殖与栽培、公园与花园设计、园林工程与建筑、园林生态与环境、植物学、测量与遥感、设计表现技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规划、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

5.林业产业类:木材学、木材干燥学、木工机械、材料力学、人造板生产工艺学、制材学、木制品生产工艺学、胶料与涂料、木材防腐学、木工企业管理与法规、人造板工程设计、家具设计、木材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工仪表、林产化学工艺学、林化产品分析、制浆造纸、

环境保护、造纸概论、植物资源化学、天然化合物结构分析技术、有机合成及高分子化学、化学反应工程、森林植物学、森林土壤与气象、经济林遗传育种、经济林病虫害防治、经济林培育、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经济林产品检验、森林生态、野生动物管理、自然保护学、沙区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毛皮商品学、食用菌、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林业与园林机械。

6.勘察设计类:森林勘察、林学概论、运筹学、技术经济学、测量学、林区开发与规划设计、林业生产技术、工程图学、林业经济与管理、工程力学、林区道路工程、森林采运学、森林采运作业分析、木材运输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技术经济、结构力学、土力学、桥梁工程、工程监理。

(二)申报助理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专业水平和能力:

1.掌握本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

2.了解本专业国内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3.熟悉本专业领域的法律、法规,熟悉本专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4.能够运用掌握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在工作中解决一般性技术问题;

5.掌握本专业技术性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和程序,能够完成相应技术工作。

(三)申报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专业水平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

2.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结合工作加以运用;

3.熟悉本专业领域的法律、法规,熟悉并能正确运用本专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4.能够运用掌握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在工作中解决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5.能够解决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的技术问题;

6.能够指导本专业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学习。

(四)申报高级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专业水平和能力:

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并对本专业范围内至少1门学科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2.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解决本专业工作中的技术问题;

3.熟悉本专业领域并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4.能够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工作中的技术难题;

5.能够运用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编制依据,准确地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

6.能够解决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的技术难题;

7.能够指导本专业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五)申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专业水平和能力:

1.有系统而坚实的本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具备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并对本专业范围内至少1门学科具有独创见解或独到之处;

2.掌握本专业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工作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3.熟悉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4.熟悉本专业并了解相关专业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编制依据,能够准确地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复杂、疑难问题;

5.能够解决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6.能够指导本专业高级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第十五条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申报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积极参加本专业范围内的学术交流活动;

2.熟悉计算机原理,并能熟练操作;

3.掌握1门外语。

(二)申报高级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在本专业学科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能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

2.能及时将获取的国内外先进成果、信息应用到科技、生产和技术工作中;

3.在生产、技术工作中,能够组织和指导工程师应用计算机技术;

4.熟练掌握1门外语。

(三)申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在本专业学科范围内有较高的知名度,能广泛地参加学术活动,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

2.能及时将获取的国内外先进成果、信息应用到科技、生产和技术工作中;

3.在生产、技术工作中,能够组织和指导高级工程师应用计算机技术;

4.熟练掌握1门外语。

第五章森林培育类评审条件

第一节助理工程师评审条件

第十六条工作经历

申报森林培育类各专业助理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工作经历之一:

1.有参加森林培育类相关专业项目建设或课题研究主要过程的工作经历;

2.有协助完成本专业项目所需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的工作经历;

3.有运用本专业知识参与项目设计和编制成果报告的经历;

4.有参加编写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经历;

5.有查询、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综述的经历。

第二节工程师评审条件

第十七条工作经历

申报森林培育类各专业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工作经历:

(一)必备条件

1.参加森林培育类3个以上,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1个以上专业项目建设或课题研究主要过程的工作经历;

2.独立完成本专业项目所需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工作经历;

3.独立完成本专业项目设计和编制报告的经历;

4.查询、阅读国内外本专业文献、资料并能进行分析、综述的经历。

(二)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省部级以上科技或工程项目;

2.参加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科技或工程项目;

3.参加撰写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4.参加省部级以上推广项目,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5.主要参加制定本部门或分管范围内的行业发展规划、技术规定、规章制度1项或参与3项以上。

第十八条业绩成果(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申报森林培育类各专业工程师的人员,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应具有下列业绩成果:

(一)实践成果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取得下列成果之一,并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效益:

1.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含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国家优秀工程奖、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国家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等)的获得者(等级内额定人员);

2.部级专业科技奖(含优秀工程奖、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优秀调查规划奖、技术进步奖等)的获得者(等级内额定人员);

3.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科技奖和地市级科技奖三等以上奖的获得者(等级内额定人员);

4.获得国家专利并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取得经济、社会效益;

5.参加撰写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并付诸实施;参加撰写省部级技术标准、规程、规范2项以上,并付诸实施;

6.参加编制县级以上本专业领域专项技术方案3个以上,经专家评审合格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使用;

7.参加县级以上本专业领域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发布相关信息并有效指导生产实际3次以上;

8.参加撰写本专业领域评估报告、检验报告3个以上,并成为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决策依据;

9.参加制定本专业领域灾情、疫情处置方案,经检验达预期效果者;

10.参加林木品种鉴定3个以上,造林(更新)、森林抚育10万亩以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20万亩以上,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者;

11.参加林木良种选育、生产、推广,增益10%以上者;

12.参加本专业科研推广项目、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产品设计3项以上,并经过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或发布实施者;

13.参加编制县级以上林木种苗、造林(更新)、森林抚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的作业设计、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3个以上,经专家评审合格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使用者。

(二)理论成果

撰写本专业领域的论文、著(译)作或技术报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同行专家审定为具有一定学术、技术水平:

1.正式出版专著、译著或主笔撰写不少于10000字的章节;

2.在公开发行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技术论文2篇以上,应有1篇为本人独立撰写或为第一作者;

3.作为执笔人之一参加公开出版的专业教材或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完成了20000字以上的编写工作量。

第三节高级工程师评审条件

第十九条工作经历

申报森林培育类各专业高级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工作经历:

(一)必备条件

1.参与森林培育类5个以上,或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完成3个以上建设项目或课题研究主要过程的工作经历;

2.有主持制定本专业项目的技术方案、工作方案的工作经历;

3.有独立运用本专业知识解决项目设计和施工中的技术难题的经历。

(二)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国家级科技或工程项目;

2.主要参加省部级科技或工程项目;

3.主要参加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科技或工程项目2项以上;

4.主要参加撰写技术标准、规程、规范3项以上;

5.主持省部级以上推广项目,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1项或主要参加3项以上;

6.主持制定本部门或分管范围内的行业发展规划、技术规定(管理办法)2项或主要参加5项以上。

第二十条业绩成果(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申报森林培育类各专业高级工程师的人员,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应具有下列业绩成果:

(一)实践成果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取得下列成果之一,并具有明显社会经济效益:

1.国家级科技奖的获得者(等级内额定人员);

2.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含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国家优秀工程奖、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国家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等)三等以上奖的获得者(等级内额定人员);

3.部级专业科技奖(含优秀工程奖、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优秀调查规划奖、技术进步奖等)一等奖的获得者(前5名)、二等奖的主持人、三等奖不少于2项的主持人;

4.获得国家专利并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

5.主持撰写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项或主要参加2项以上,并付诸实施;主持撰写省部级技术标准、规程、规范2项或主要参加4项以上,并付诸实施;

6.主持编制县级以上本专业领域专项技术方案3个以上,经专家评审合格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使用;

7.主持县级以上本专业领域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发布信息并有效指导生产实际3次以上;

8.主持撰写本专业领域评估报告、检验报告3个以上,并成为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决策依据;

9.主持制定本专业领域灾情、疫情处置方案,经检验达预期效果;

10.主持林木品种、有害生物种类鉴定3个以上,造林(更新)、森林抚育10万亩以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20万亩以上,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者;

11.主要参加林木良种选育、生产、推广,增益10%以上者;

12.主要参加本专业科研推广项目、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产品设计3项以上,并通过鉴定、验收或发布实施者;

13.主持编制县级以上林木种苗、造林(更新)、森林抚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的作业设计、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3个以上,经专家评审合格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使用者。

(二)理论成果

撰写本专业领域的论文、著(译)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同行专家审定为具有较高学术、技术价值:

1.以本人为主正式出版专著、译著或主笔撰写不少于20000字的章节;

2.在国内核心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技术论文2篇以上,应有1篇为本人独立撰写或为第一作者;

3.在公开发行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技术论文3篇以上,应有2篇为本人独立撰写或为第一作者;

4.独立或主笔编写公开出版的专业教材或技术手册,完成了40000字以上的编写工作量。

第四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评审条件

第二十一条工作经历

申报森林培育类各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工作经历:

(一)必备条件

1.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森林培育类省部级3个以上建设项目或课题研究主要过程的工作经历;

2.主持制定本专业重大项目技术方案、工作方案2个以上;

3.独立运用本专业知识解决重大项目设计和施工中的技术难题。

(二)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主要参加国家级科技或工程项目;

2.主持省部级科技或工程项目;

3.主持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科技或工程项目2项以上;

4.主持撰写技术标准、规程、规范3项以上;

5.主持省部级以上推广项目,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3项以上;

6.主持制定本部门或本专业领域的规划、技术方案、管理办法5项以上。

第二十二条业绩成果(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申报森林培育类各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人员,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应具有下列业绩成果:

(一)实践成果

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取得下列成果之一,并具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1.国家级科技奖起关键作用(前5名)的主要完成人;

2.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含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国家优秀工程奖、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国家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等)三等奖的主持人、二等以上奖起关键作用(前3名)的主要完成人;

3.部级专业科技奖(含优秀工程奖、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优秀调查规划奖、技术进步奖等)一等奖的主持人、二等奖不少于2项的主持人、三等奖不少于3项的主持人;

4.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2项以上并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5.主持撰写国家技术标准、规程、规范2项以上,并付诸实施;主持撰写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4项以上,并付诸实施;

6.主持编制省级以上本专业领域专项技术方案3个以上,经专家评审合格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使用;

7.主持省级以上本专业领域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发布信息并有效指导生产实际3次以上;

8.主持撰写本专业领域评估报告、检验报告5个以上,并成为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决策依据;

9.主持林木良种选育、生产、推广,增益10%以上者;

10.主持本专业科研推广项目、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产品设计3项以上,并通过鉴定、验收或发布实施者;

11.主持编制省级以上林木种苗、造林(更新)、森林抚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的作业设计、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3个以上,经专家评审合格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使用者;

12.运用先进技术指导生产实际,在本专业领域业绩突出,解决重大疑难技术问题,经实践检验,取得显著效益,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二)理论成果

撰写本专业领域的论文、著(译)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同行专家审定为具有较高学术、技术价值:

1.以本人为主正式出版专著或主笔撰写不少于50000字的章节或译著2部以上;

2.在国内权威性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技术论文2篇以上,应有1篇为本人独立撰写或为第一作者;

3.在国内核心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技术论文3篇以上,应有2篇为本人独立撰写或为第一作者;

4.独立或主笔编写公开出版的专业教材或技术手册,完成了80000字以上的编写工作量。

第六章调查规划类评审条件

第一节助理工程师评审条件

第二十三条工作经历

申报调查规划类各专业助理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工作经历之一:

1.有参加调查规划类相关专业项目建设或课题研究主要过程的工作经历;

2.有协助完成本专业项目所需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的工作经历;

3.有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项目一般性计算、设计、制图和编制成果报告的经历;

4.有参与编写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经历;

5.有查询、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综述的经历。

第二节工程师评审条件

第二十四条工作经历

申报调查规划类各专业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工作经历:

(一)必备条件

1.有独立承担调查规划类3个以上专业项目的工作经历,或有以主要参加者身份完成2个以上大、中型项目的经历;

2.有独立完成本专业项目所需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的工作经历;

3.有独立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项目计算、设计、制图和编制成果报告的经历;

4.有查询、阅读国内外本专业文献、资料并能进行分析、综述的经历。

(二)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省部级以上科技或工程项目;

2.参加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科技或工程项目;

3.参加撰写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4.参加省部级以上推广项目,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5.主要参加制定本部门或分管范围内的行业发展规划、技术规定、规章制度1项或参加3项以上。

第二十五条业绩成果(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申报调查规划类各专业工程师的人员,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应具有下列业绩成果:

(一)实践成果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取得下列成果之一,并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效益:

1.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含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国家优秀工程奖、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

计奖、国家优秀工程咨询成果等)的获得者(等级内额定人员);

2.部级专业科技奖(含优秀工程奖、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优秀调查规划奖、技术进步奖等)的获得者(等级内额定人员);

3.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科技奖和地市级科技奖三等以上奖的获得者(等级内额定人员);

4.获得国家专利并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取得经济、社会效益;

5.参加撰写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并付诸实施;参加撰写省部级技术标准、规程、规范2项以上,并付诸实施;

6.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以上的主要完成人;

7.在技术管理和科技推广工作中,能结合实际,实施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具体措施,经实践检验,能够取得经济、社会效益;

8.参与编写省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报告2个以上,且在清查技术、方法上有明显改进并取得明显效益;

9.参与编制县级以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2个以上,且在新技术引进、开发和推广中做出突出贡献或取得明显效益;

10.参与编写省级荒漠化与沙化年度监测、野生动植物资源专项调查报告2 个以上,且在监测、调查技术、方法上有明显改进并取得明显效益;

11.参与编写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调查、湿地保护区或湿地公园资源调查报告2个以上,且在科学考察、调查中有重大发现并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

12.参与编写国家级森林采伐限额核查、征占用林地检查、营造林综合核查、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认定核查等专项任务报告2个以上,且在检查、核查技术、方法上有明显改进并取得明显效益;

13.独立编写2万亩以上或参与5万亩以上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报告2个以上,且在计量监测技术、方法上有明显改进并取得明显效益;

14.独立编写1万亩以上或参与3万亩以上面积林业资源(森林、荒漠、湿地)认证和评估报告2个以上,且在认证和评估技术、方法上有明显改进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二)理论成果

撰写本专业领域的论文、著(译)作或技术报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同行专家审定为具有一定学术、技术水平:

1.正式出版专著、译著或主笔撰写不少于10000字的章节;

2.在公开发行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技术论文2篇以上,应有1篇为本人独立撰写或为第一作者;

3.作为执笔人之一参加公开出版的专业教材或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完成了20000字以上的编写工作量。

第三节高级工程师评审条件

第二十六条工作经历

申报调查规划类各专业高级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工作经历:

(一)必备条件

1.有独立承担调查规划类5个以上专业项目的工作经历,或有以项目主持者身份完成3个以上大、中型项目的经历;

2.有主持制定本专业大、中型项目技术方案、工作方案和独立解决技术与工程协调难题的工作经历;

3.有独立运用本专业知识解决大、中型项目计算、设计、制图和编制成果报告中较复杂问题

的经历。

(二)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过国家级科技或工程项目;

2.主要参加省部级科技或工程项目;

3.主要参加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科技或工程项目2项以上;

4.主要参加撰写技术标准、规程、规范3项以上;

5.主要参加省部级以上推广项目,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3项以上;

6.主要参加制定本部门或分管范围内的行业发展规划、技术规定5项以上。

第二十七条业绩成果(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申报调查规划类各专业高级工程师的人员,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应具有下列业绩成果:

(一)实践成果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取得下列成果之一,并具有明显社会经济效益:

1.国家级科技奖的获得者(等级内额定人员);

2.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含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国家优秀工程奖、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国家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等)三等以上奖的获得者(等级内额定人员);

3.部级专业科技奖(含优秀工程奖、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优秀调查规划奖、技术进步奖等)一等奖的获得者(前5名)、二等奖的主持人、三等奖不少于2项的主持人;

4.获得国家专利并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

5.主持撰写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项或主要参加2项以上,并付诸实施;主持撰写省部级技术标准、规程、规范2项或主要参加4项以上,并付诸实施;

6.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以上的第一完成人;

7.在技术管理和科技推广工作中业绩突出,能结合实际,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实施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具体措施,经实践检验,能够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

8.主持并主笔编写省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报告3个以上,且在清查技术、方法上有明显改进并取得明显效益;

9.主持并主笔编制县级以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3个以上,且在新技术引进、开发和推广中做出突出贡献或取得明显效益;

10.主持并主笔编写省级荒漠化与沙化年度监测、野生动植物资源专项调查报告3 个以上,且在监测、调查技术、方法上有明显改进并取得较显著效益;

11.主持并主笔编写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调查、湿地保护区或湿地公园资源调查报告3个以上,且在科学考察、调查中有重大发现并取得较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12.主持并主笔编写国家级森林采伐限额核查、征占用林地检查、营造林综合核查、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认定核查等专项任务报告3个以上,且在检查、核查技术、方法上有明显改进并取得较显著效益;

13.主持并主笔编写5万亩以上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报告3个以上,且在计量监测技术、方法上有明显改进并取得较显著效益;

14.主持并主笔编写3万亩以上面积林业资源(森林、荒漠、湿地)认证和评估报告3个以上,且在认证和评估技术、方法上有明显改进并取得较显著效益。

(二)理论成果

撰写本专业领域的论文、著(译)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同行专家审定为具有较高学术、技术价值:

1.以本人为主正式出版专著、译著或主笔撰写不少于20000字的章节;

2.在国内核心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技术论文2篇以上,应有1篇为本人独立撰写或为第一作者;

3.在公开发行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技术论文3篇以上,应有2篇为本人独立撰写或为第一作者;

4.独立或主笔编写公开出版的专业教材或技术手册,完成了40000字以上的编写工作量。

第四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评审条件

第二十八条工作经历

申报调查规划类各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工作经历:

(一)必备条件

1.有独立或有以项目主持者身份承担调查规划类3个以上大型、特大型项目的经历;

2.有主持制定本专业大型以上项目技术方案、工作方案的工作经历;

3.有独立运用本专业知识解决大型以上项目计算、设计、制图和编制成果报告中复杂问题的经历;

4.有解决大型以上项目技术与工作协调难题的经历。

(二)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主要参加过国家级科技或工程项目;

2.主持过省部级科技或工程项目;

3.主持过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科技或工程项目2项以上;

4.主持撰写技术标准、规程、规范3项以上;

5.主持省部级以上推广项目,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3项以上;

6.主持制定本部门或分管范围内的行业发展规划、技术规程(规定)5项以上。

第二十九条业绩成果(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申报调查规划类各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人员,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应具有下列业绩成果:

(一)实践成果

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后,取得下列业绩成果之一,并具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1.国家级科技奖起关键作用(前5名)的主要完成人;

2.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含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国家优秀工程奖、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国家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等)三等奖的主持人、二等以上奖起关键作用(前3名)的主要完成人;

3.部级专业科技奖(含优秀工程奖、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优秀调查规划奖、技术进步奖等)一等奖的主持人、二等奖不少于2项的主持人、三等奖不少于3项的主持人;

4.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2项以上并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5.主持撰写国家技术标准、规程、规范2项以上,并付诸实施;主持撰写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4项以上,并付诸实施;

6.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以上的第一完成人;

7.在技术管理和科技推广工作中业绩突出,能结合实际,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创造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具体措施,经实践检验,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8.主持并主笔编写省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报告5个以上,且在清查技术、方法上有明显改进

并取得显著效益;

9.主持并主笔编制县级以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5个以上,且在新技术引进、开发和推广中做出突出贡献或取得显著效益;

10.主持并主笔编写省级荒漠化与沙化年度监测、野生动植物资源等专项调查报告 5 个以上,且在监测、调查技术、方法上有明显改进并取得显著效益;

11.主持并主笔编写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调查、湿地保护区或湿地公园资源调查报告5个以上,且在科学考察、调查中有重大发现并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12.主持并主笔编写国家级森林采伐限额核查、征占用林地检查、营造林综合核查、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认定核查等专项任务报告5个以上,且在检查、核查技术、方法上有明显改进并取得显著效益;

13.主持并主笔编写10万亩以上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报告5个以上,且在计量监测技术、方法上有明显改进并取得显著效益;

14.主持并主笔编写5万亩以上面积林业资源(森林、荒漠、湿地)认证和评估报告5个以上,且在认证和评估技术、方法上有明显改进并取得显著效益。

(二)理论成果

撰写本专业领域的论文、著(译)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同行专家审定为具有较高学术、技术价值:

1.以本人为主正式出版专著或主笔撰写不少于50000字的章节或译著2部以上;

2.在国内权威性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技术论文2篇以上,应有1篇为本人独立撰写或为第一作者;

3.在国内核心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技术论文3篇以上,应有2篇为本人独立撰写或为第一作者;

4.独立或主笔编写公开出版的专业教材或技术手册,完成了80000字以上的编写工作量。

第七章生态保护类评审条件

第一节助理工程师评审条件

第三十条工作经历

申报生态保护类各专业助理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工作经历之一:

1.有参加生态保护类相关专业调查监测项目或课题研究主要过程的工作经历;

2.有协助完成本专业项目所需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的工作经历;

3.有运用本专业知识参加项目规划、设计、实施和编制成果报告的经历;

4.有参加编写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经历;

5.有查询、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综述的经历。

第二节工程师评审条件

第三十一条工作经历

申报生态保护类各专业工程师的人员应具有下列工作经历:

(一)必备条件

1.有参加本专业领域县级以上工程项目技术工作的经历;

2.有解决本专业领域技术问题的经历。

(二)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建设面积在1万亩以上或总投资10万元以上的治理、自然保护区项目2项,并全程参与设计、施工、检查验收工作;

2.参加面积10万亩或投资100万元以上的本专业领域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编写工作;

3.参加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预测预警、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动植物繁(培)育、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监测评估工作的全过程;

4.参加编写水土保持、荒漠化与沙化监测、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调查、监测与评估、野生动植物繁(培)育、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监测、评估专项报告2个;

5.参加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编制工作2项;

6.参加研究或推广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项目2项;

7.参加沙产业或野生动植物产业项目的方案设计或项目实施2项;

8.参加本专业领域的科研项目或区域性的调查监测、规划设计项目。

第三十二条业绩成果(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申报生态保护类各专业工程师的人员,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应具有下列业绩成果:

(一)实践成果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取得下列成果之一,并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效益:

1.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含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国家优秀工程奖、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国家优秀工程咨询成果等)的获得者(等级内额定人员);

2.部级专业科技奖(含优秀工程奖、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优秀调查规划奖、技术进步奖等)的获得者(等级内额定人员);

3.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科技奖和地市级科技奖三等以上奖的获得者(等级内额定人员);

4.获得国家专利并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取得经济、社会效益;

5.参加撰写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并付诸实施;参加撰写省部级技术标准、规程、规范2项以上,并付诸实施;

6.参与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工程5万亩以上,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7.在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工作中,参加推广新技术面积1万亩以上,取得一定成效;

8.参加投资100万元以上的沙产业项目或野生动植物产业项目,并取得效益;

9.参与水土保持、荒漠化监测或沙尘暴预测预警等工作,撰写监测报告2项以上者;

10.参与研究或推广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材料项目并提高效益;

11.参与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动植物繁(培)育、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监测、评估项目,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12.参加野生动植物繁(培)育工作,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取得一定成效。

(二)理论成果

撰写本专业领域的论文、著(译)作或技术报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同行专家审定为具有一定学术、技术水平:

1.正式出版专著、译著或主笔撰写不少于10000字的章节;

2.在公开发行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技术论文2篇以上,应有1篇为本人独立撰写或为第一作者;

3.作为执笔人之一参加公开出版的专业教材或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完成了20000字以上的编写工作量。

第三节高级工程师评审条件

第三十三条工作经历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工程建设论文-工程论文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工程建设论文-工程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效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需要重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现国家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新形势下发展的方式,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林业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我国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正在有序地开展,林业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时间较晚,其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反思和改进,笔者从事林业工作多年,简要阐述以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

这一方面发展的现状,并为其提出一些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帮助,推动其健康发展。 1发展林业生态工程的必要性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森林对于改善空气环境、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如果森林受到损坏,将严重制约人类的发展,为此,一个国家要重视林业工作。现如今,我国倡导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这种建设工作得益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在现阶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使其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提供更多的林业产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发展森林文化等多样化需求,让森林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1]。 2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现状

我国林业工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将“生产木材”作为工作的中心,这种工作方向会伤害我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为此我国开始向林业生态建设方向转变,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入了理论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实际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更加全面化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过程,其与多个环节存在着联系,例如其要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珍稀树种,在有能力的前提下退耕还林,防沙治沙,保护森林中的野生动物,由此可见,林业生态工程并不仅仅是保护森林和树木,其还要保护与森林有关的其他事物,在林业生态工作方面,这种发展的理念更加科学[2]。

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 附件2 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林业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林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加强林业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满足林业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名称,初级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中级为工程师,副高级为高级工程师,正高级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第三条符合本标准申报条件的人员,可通过评审、考试与评审相结合或考核认定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者,表明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可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 第四条林业工程分为下列6类29个专业: (一)森林培育类: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林木种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 (二)调查规划类:林业资源监测和调查、林业规划设计、林业资源认证和评估、林业信息技术; (三)生态保护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繁育、水土保持、沙漠化和荒漠化(石漠化)防治、湿地保护; (四)景观绿化类:园林绿化、园林规划设计、森林(湿地)景观、花卉园艺、园林工程与建筑; (五)林业产业类:木材加工和利用、林产化工、林业机械装备、制浆造纸; (六)勘察设计类:林业建筑与土木、森林采运、林区道路工程、林区开发与规划设计、林业工程造价、林业工程监理。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五条本标准适用于下列从事林业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森林培育类 1.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研发、推广、技术咨询的技术人员; 2.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制定的技术人员; 3.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应用的技术人员; 4.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工程监理的技术人员; 5.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调查、监测的技术人员; 6.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设备生产的技术人员; 7.从事林木种苗、营造林(更新)、森林抚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领域质量检验的技术人员; 8.从事林木种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领域检疫检验的技术人员; 9.从事林木种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领域品种鉴别的技术人员; 10.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 (二)调查规划类 1.从事森林资源一、二、三类调查的技术人员;

中国林业网管理办法

附件 中国林业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林业网(以下简称外网)的管理,明确外网建设与运行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分工,构建外网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外网与国家林业局政府网、国家生态网一网三名(域名:https://www.360docs.net/doc/9615096767.html,),为国家林业局政府官方网站,是宣传林业政策法规、展示林业建设成果、提升林业形象的重要窗口。 第三条外网采用网站群架构模式,由国家林业局主站和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各计划单列市主题子站所组成,具有实施林业信息发布、在线办事、互动交流和林业展示等功能。 第四条坚持“统一建设、分级维护、资源共享、强化服务”的基本原则,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加强管理,实现“一站式”服务。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国家林业局办公室、信息办是外网建设管理主

管部门,负责外网建设规划、立项审核、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负责外网主站建设规划制定、项目立项与实施,并审核各子站建设项目。 2、负责外网主站日常运行维护、内容更新、信息发布和安全维护。 3、指导和监督各子站内容维护与安全运行。 4、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整理和公开信息目录编制工作。 5、负责行政许可、在线访谈、在线直播等在线服务事项的组织策划与实施。 6、负责外网技术保障工作。 第六条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负责所属子站内容维护并提出建设需求,向主站有关栏目提供相关信息,负责有关场景式服务、留言回复、意见回复等在线咨询服务。 第七条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各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地方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子站建设和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向国家林业局办公室、信息办报送本单位林业政务信息,参与中国林业网互动交流与服务栏目的内容维护和信息服务工作。 第三章政务信息发布 第八条凡需通过电视、报刊及杂志等方式发布的政务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 发表时间:2018-03-24T11:42:10.1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作者:于满潮 [导读] 共同致力于打造一个和谐的舒适环境,为人们以后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这也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场林下资源办公室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环境状况日益下滑,尤其是各种工程建设的施工以及各种工厂的生产制造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和污染,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就被人们提了出来。其中林业工程的发展建设尤为关键,其生态性能否保存和发展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目前我国在林业工程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使得环境遭到严重影响,不利于维护生态平衡,所以就需要有关人员加强举措,对于林业工程建设方面要注重保护,使得能够可持续发展,这样才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现代化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化;林业工程建设;发展对策 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稳步发展与上升,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冲突使得生态化遭到破坏,所以现在人们的目光就聚焦到了林业工程的建设上。生态化是必然要求,为营造一个合理舒适的生存环境,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必须加快,但是实际在建设环节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有关人员进行综合的考量,切实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为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及对策,这样才有利于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促进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林业建设可以促进地方生态平衡发展,缓解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对生态林发展区域进行建设时,要考虑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结合地方环境气候特征来开展,如果在林区设计规划期间,发现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因素时,可以进行人工改造,形成森林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效益协调一致原则 生态林是以促进生态平衡发展为目的建设的,属于公益性,但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收益,以林养林,才能够促进生态林区长期稳定发展。公益性以经济性之间应当处于相互促进关系,保持一致的目标原则,林区发展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也要做到前期规划,这样才能够高效的规避风险,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3、生态工程技术配套原则 生态系统中,森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资源,因此在对生态林业工程进行建设时,要考虑是否存在影响周边环境平衡的因素,对其进行优化处理。林区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形成生态体系,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会因此而增大。 二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1 林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现象 我国的林业工程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林业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就是一方面的体现。林业工程中最具有价值的就是树木这种资源,但是无良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顾生态环境的影响,就对此资源大肆利用,使得林木遭到大范围的砍伐。不仅如此,林地资源的开发也在某些企业的计划之内,这使得林地的资源岌岌可危,面临被灭的危险,很有可能成为一片荒地,土壤也变成废土,进而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和影响。这使得林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激烈。 2 生态林业建设和市场发育滞后现象 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淡薄,环境保护所投入的费用及自然资源退化的情况都没有在国民经济建立物质和资源的平衡体系,在发展经济时,往往忽略了自然资源的变化。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还没有建立有关林业方面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上还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导致林业市场发展出现滞后现象。另外,我国集体林业区的经营模式仍旧采用的是统购统销的模式,致使无法达到育林人的利益,打消了他们对林区管理的积极性。 3 法制观念薄弱 法律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在各行各业以及生活中都有其作用,能对人们和企业的行为加以约束,是有力量的现代化武器。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今天,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作用和影响。但是随着林业经济的发展进程加快,林业管理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对于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改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现在的林业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在林业的管理上有很大的疏漏,尤其是在执法环节中,容易出现执行力不强,违规违纪频出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增加了阻碍。所以法制观念的薄弱也是其建设中的一大问题,需要有关人员加以重视。 三如何更好地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的探究 1 兼顾集体与个人双重利益,加强政策落实和引导 在现代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工程的一些环节势必会多多少少地牵涉到部分地区政府或是个人的利益,这样就会给工程建设的进展带来一定的阻力。如: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林业工程建设方案,以及相关的灾害地植被恢复、农林复合、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工作等。所以,在进行现代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并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以便提高当地政府部门和个人参与林业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2 提高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意义的认识 为了能在有限的林区提高产材率,实现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利用,以往的林地培育和技术管理会注重木本植物的种间和种内关系、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林区的结构功能,并且部分人对林区的经营管理还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建设林区就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只有用材林才是林,其它的植被、树种的功能往往被忽视。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加大力度宣传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意义,细致区分传统林业与现代化生态林业的概念,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对林业建设所存在的错误认识,使其认识到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 3 完善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规范化 法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林业工程建设上也是如此,因此,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这也是推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保障。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各个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各级政府都应该加以重视,对于林业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完善,根据具体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规定,使其能够推进林业工程建设的顺利发展。在工作实践中,各级政府可将建设现代生态林业的成效纳入领导的工

土木工程制图复习题

《土木工程制图》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1. 在土木工程制图中,除了遵守建筑工程制图标准和某些行业标准外,还必须遵守的国家标准为:( ) A.总图制图标准 B.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C.技术制图标准 D.铁路工程制图标准 答案:C 2. 由国家职能部门制定、颁布的制图标准,是国家级的标准,简称国标。国标的代号为:( ) A. ISO B. GB C. Standard D. ANSI 答案:B 3. 图纸上的各种文字如汉字、字母、数字等,必须按规定字号书写,字体的号数为:( ) A. 字体的高度 B. 字体的宽度 C. 标准中的编号 D. 序号答案:B 4. 在字体的号数系列中,字体的号数值是其前一个号数值的:( ) A. 倍3倍 D. 2倍 答案:B 5. 图纸上的汉字必须按规定书写为长仿宋体,其字高为字宽的:( ) A. 倍 B. 3倍倍 答案:C 6. 绘制工程图应使用制图标准中规定的幅面尺寸,其中A2幅面的尺寸为:( )

A. 594 841 B. 210 297 C. 420 594 D. 297 420 答案:C 7. 绘制工程图应使用制图标准中规定的幅面尺寸,其中A4幅面的尺寸为:( ) A. 594 841 B. 210 297 C. 420 594 D. 297 420 答案:B 8. 位于图纸左侧内、外边框之间的长条是图纸的装订边,其大小为:( ) A. 25mm B. 15mm C. 20mm D. 10mm 答案:A 9. 绘图比例是:( ) A. 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B. 实物与图形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C. 比例尺上的比例刻度 D. 图形上尺寸数字的换算系数 答案:A 10. 如果物体的长度为1000mm,绘图比例是1:20,则在绘图时其长度应取:( ) A. 100 B. 1000 C. 50 D. 20 答案:C 11. 如果物体的长度为1000mm,绘图比例是1:20,则在其图形上长度标注的尺寸数字为: A. 100 B. 1000 C. 50 D. 20 答案:B 12. 比例尺是三棱柱形的,按比例画图时,应使用比例尺,它的作用是:

如何进行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5096767.html, 如何进行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作者:张丽丽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14期 摘要:如何有效的实施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环境 保护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提高我国林业建设的一些方法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深入研究,并进行了深入论述,以供广大林业工作者受到启发。 关键词:生态林业;林业建设;生态工程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77 1 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的措施 1.1 建设好生态平衡的可持续性发展 只有建立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林业资源,才能体现社会、生态平衡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要按照林业建设生态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有效计划。真抓实干的进行林业规划建设,能够使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优化,保证生态林业的持续发展能有序进行。当前生态农业的基本保护区域有原生林带、自然保护区、风沙地带等区域,其中森林系统还包含着道路、居民区、水区两边等地区的防护林。它们通过线、点、面等相互贯通共同构成网络状分布。从整体上保证了科学的、有目的的林业规划,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作用,从而使经济建设和环境改变的需要。 1.2 稳定的生态林业性和各式各样的形式 根据各个地方的生态、气候、地质条件、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点差别,我国的生态林业的建设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这些形式,被广泛应用到生态林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种林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合理地、科学的、有效地使用和发展我国的森林资源。 1.3 生态农业要发展均衡 如何根据当地的地理状况和自然条件的发展特点,以及当地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地区森林资源,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必须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引领,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要形成完备、有序的、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林业生态链。进一步使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促进经济的发展,保持生态平衡。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变化,确保生态农业的均衡发展。 1.4 建立林业生态一体化以及多方面的生态建设

常见标准代号一览表

常见标准代号一览表 中国标准: CB- 中国船舶行业标准CH- 中国测绘行业标准CJ- 中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Y- 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DA- 中国档案工作行业标 准 DB- 中国农机工业标准DJ- 中国电力工业标准 DL- 中国电力建设行业标准DZ- 中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EJ- 中国核工业行业标准 FZ- 中国纺织行业标准 GB- 中国国家强制性标准GB/T-中国推荐性国家标准GJB-中国国家军用标准 GY-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A- 中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HB- 中国航空工业行业标 准 HG- 中国化工行业标准HJ- 中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Y- 中国海洋工作行业标 准 JB- 中国机械行业(含机械、电工、仪器仪表等)强制性 行业标准 JC- 中国建筑材料行业标准JB/T-中国机械行业(含机械、电工、仪器仪表等)推荐 性行业标准 JG- 中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R- 中国金融系统行业标准JT- 中国公路、水路运输行 业标准 JY- 中国教育行业标准 JZ- 中国建筑工程标准 LD- 中国劳动和劳动安全 行业标准 LY- 中国林业行业标准 MH- 中国民用航空行业标 准 MT- 中国煤炭行业标准MZ- 中国民政工作行业标准NY- 中国农业行业标准 QB- 中国轻工行业标准QC- 中国汽车行业标准QJ- 中国航天工业行业标准SB- 中国商业行业标准SC- 中国水产行业标准SH-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J- 中国电子行业标准SL- 中国水利行业标准SN- 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 SY-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TB-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D- 中国土地管理行业标 准 TY- 中国体育行业标准 WB- 中国卫生标准WH- 中国文化行业标准WJ- 中国兵器工业标准XB- 中国稀土行业标准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题要 (2)

第一章绪论1.根据森林经营的目地和特点,可以将森林分为几类? (1)防护林;(2)用材林;(3)经济林;(4)薪炭林;(5)特种用途林。 2.防护林体系? 在一定地域内,根据需要建立的多功能、多用途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根据防护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发展的特点,及对防护作用的要求,将有关林种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防护作用的有机结合体。 3.林业生态工程? 根据生态学、林学和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4.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相比,有什么不同? 对象不同,着眼点不同,地点不同,目的不同 (1)对象不同:传统的以林地为对象;林业生态工程以在特定的,需要防护的地段上,设计、建造和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2)着眼点不同:传统的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以及临汾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林业生态工程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件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3)地点不同:传统的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

业生态工程需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用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即此意思。 (4)目的不同:传统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的生产率,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 5.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 生物群落建造工程(保护型、防护型、经济型),环境改良工程(城镇、工矿区、劣地),食物链工程(桑基鱼塘系统中的鱼、动物控制病虫害的动物) 6.根据地形地貌,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 7.根据规模,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 流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黄河中游,长江中上游,淮河太湖,辽河流域,珠江流域 区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沿海,太行山 跨区域的林业生态工程“三北”,平原,防沙治沙 8.我国生态环境存在哪些问题? 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面积扩大,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森林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镇生态环境有待改善,草场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逐年增加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开始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这对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助益。但是,目前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林业管理部门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1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我国的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较少,同时由于人们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诸多偏远山区,存在着乱砍滥伐的现象,导致我国许多地方的环境质量较差,森林覆盖率严重下降,进而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者还会导致该地出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同时,存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设的林业生态工程被破坏的现象。 针对该问题,需要林业部门加强重视,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深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进而更好地支持国家进行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在国家的各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投入使用之后,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趋势下,人们会对其林业资源进行良好的保护,实现其永续发展[1]。 2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目前,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属于公共项目,其建设资金多依靠财政补贴或者是企业的投入,且无盈利。因此,这样不健全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使得许多基层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人员只能获得较少的管理费,不利于对林业生态工程的有效管理,易导致该工程被人为破坏。此外,也使得林业管理部门难以有效地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进行监督。 基于该问题,需要林业部门积极制定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及林业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并且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从政府、企业、社会多个方面为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筹集资金,保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可以实现长远稳定发展。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具体的林业分级管理方法、资金补偿对策、林业采伐对策,使得林业的所有者、管理者都可以获得相应的资金补偿、政策支持,进而促进该项工程的稳定发展[2]。 3 林业建设规划方式不合理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规划方式不合理,将会对该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不利于水土保持。基于此,需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人员在进行工程规划时,不断提高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规划意识,并且在深入了解该地生态环境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通过有效地规划可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促进该地区物种的平衡发展,进而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各个地区在进行工程规划时,需要详细地对该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发展条件、经济水平条件、适种植被条件进行详细地调研,进而合理、科学地进行规划设计,以此来有效促进该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4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差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林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 当前时间: 2011年4月12日阅读次数: 来源: 市设计队作者: 编辑:【大中小】【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前言 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计财建便字[2004]001号文,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主编,会同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编制《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以下简称《编制规定》)。 《编制规定》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咨询、设计单位在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编制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征求了有关主管部门和咨询、设计单位的意见,经过多次反复 修改和论证而形成了本《编制规定》。 《编制规定》是规范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加强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编制管理工作的文件,是林业行业编制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本《编制规定》共4章,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一般规定、编制要求、有关样式。 批准部门:国家林业局 主编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参编单位: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 主要起草人:李忠平、杜滨宁、赵有贤、戴慎交、宋菲、高作锋、鞠文鹏、张国平、王立忱、王清海、王志军 主要审定人:姚昌恬、杨冬、刘跃祥、胡迎端、陈瑞国、高述超、曾德梁 1 总则

1.0.1 为规范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的编制,根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精神有关法规及相关标准,结合林业建设项目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适用于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为主的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的编制;其他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可参照执行。 1.0.3《可研报告》编制应根据相应规划、已批复的项目建议书或计划任务的要求编制。主要内容应包括: 项目建设条件调查和分析,项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从技术、经济、管理、环境等方面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与评价。 1.0.4《可研报告》的深度应达到:能充分反映项目可行性研究成果,内容齐全,结论明确,数据准确,论据充分,满足审批项目方案、确定项目和据此开展项目初步设计的要求;选用的主要设备规格、技术参数能满足预定货的要求;对重点项目及项目中的重大技术和经济方案,应进行两个(含)以上方案的比选;应附有评估、决策(审批)项目所必须的合同、协议、意向书、有关批准文件等。 1.0.5《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和主持编制人员应具有相应资质(资格)。 1.0.6《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行业有关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坚持独立、公正、科学、可靠的原则,对编制的《可研榀告》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负责。 2 一般规定 2.0.1《可研报告》文档名称为****(具体项目名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可研报告》由前引部分、正文部分及附表、附件、附图部分组成。 1前引部分内容与顺序为封面、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复制件)、编制单位职签页、编制人员名单页、前言(可选)、目录。 凡涉及森林(林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同时附有发展与改革主管部门颁发的咨询资质(资格)证书和林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森林(林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相应的资质(资格)证书。

林业工程建设保障措施

浅谈林业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摘要:虽然近年来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实际问题,影响了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阐述了我国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列举了一些林业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把科研成果带到实践中去。 关键词:林业工程建设;保障措施 abstract: although in recent years china’s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in the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affects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in the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list some forestry project safeguard measur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o practice. keywords: forestry project; securi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b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林业投入,实施一系列的林业工程建没,极大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社会生态环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研究(共4篇)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研究(共4篇) 第一篇 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有的问题 1.1林业生态工程的质量较低 (1)部分地区在短期内退耕面积太大、速度太快带来良种生产供应不足、劣质种苗被栽种、树苗种类单一化等问题‘进而造。成补植任务 过大既增加了造林成本又抑制造林质量的提升。另外,有众多地区在 造林上采用散乱作业.粗植滥造的施工万式同样防碍施工质量的提升。 (2)林业作为一个经济部门或产业部门来看待.而完全忽视其生态效益 与社会效益。过度的采伐造成我国森林资源越来越少加剧了生态环境 的恶化。 (3)居民缺乏生态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相当严 重因为对生态环境的相关法律及法规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部门、单位以 及个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深刻认识没有形成全民 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缺乏科技支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林业生 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存有科研成果转换率低、推厂速度慢、科技含量低、治理措施缺乏科学性、应用设备落后等众多问题。 (5)缺乏政策性保护一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缺少政府投入.尤其是新造 林没有管护投入‘无法巩固建设成果二是林业税费负担严重影响了群 众绿化造林的积极性三是没有建立相对应的激励机制和补偿制厦以调 动社会力量厂泛参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6)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水平较粗放它主要包括四个万面,一是林业生 态工程建设规划的可操作性较差二是经济林的发展缺少整体规划和数 量调控三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存有责任分配不明确的现象:四是缺乏独立的监理队伍及监理机制。

二、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所存问题的对策分析 2.1创新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逐步建立起以币场需要为导向以促进林业企业发展为途径.以科技带动为核心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科技创新新体制为推进林业的发展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可以尝试实行“数字林业”发展的理念即利用现代远程信息技术功能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科技进步,实现林业发展的信息化、科学化和精确化,是林业经营和管理走上科技发展的道路和现代化发展的轨道 2.2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工程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一要坚持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体并多渠道多途径.多万位、多层次的吸引相关企事业单位合社会个人资金支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引导积极投资发展林业二要国家的服务部门在服务、信贷、税收等万面实行资金政策倾斜,对国家、政府、企业的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应给予税收优惠.资金补助和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三要持续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对于公益林的补偿标准要逐步提升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力量进入林业系统 2.3突出重点,强化林业生态工程的带动作用 川继续发挥‘三北”防护林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天然林保护、防风固沙、退耕还林等典型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买施‘持续提升工程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地湿地的绿化建设,做好城乡结合绿化带.休闲公园、隔音带等重点村压绿化建设第四做好林业相关农田水网.园林绿化、城乡小庭院休闲娱乐场所建设 2.4增强生态系统建设的应用技术开发和研究 (1)要持续开发林业科技新产品对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进行科技创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林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提升木材加工业的科技含量。

浅谈林业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浅谈林业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发表时间:2019-05-19T14:47:27.3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李翱腾 [导读] 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的日益加重,还阻碍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的开展,为此加强林业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广州市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局 511300 摘要:近几年,我国城市发展迅速,人口逐年增多,人们开始重视环境问题。为了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国家开始大力推广造林工程。而造林管理工作则是帮助林业工程以更稳定的步伐前进的奠基石。因此,加强对林业工程造林的管理,提高林业生产效益是我国林业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林业工程;建设;管理 引言 森林的种植对于气候的调节,水资源的保护以及自然灾害的抵御有着重要的作用。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的日益加重,还阻碍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的开展,为此加强林业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1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原则 为保证林业工程与社会经济能够相互促进,实现绿色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林业工程造林在管理上需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坚持科学合理的管理原则,对造林过程中涉及的各项资源进行科学分配,确保造林工程的质量,避免资源浪费或植被死亡的情况出现;二是综合考量原则,即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在开展造林工程前,需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因地制宜;三是坚持长期发展的原则,林业建设工程是一个需要时间来体现经济效益的项目,在选取树木品种时,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收益,而种植生长周期短、经济持续效益也短的树木,而是需要将眼光放远,尽量种植存活率高,经济效益长的树木,确保林业工程的长期收益。 2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林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正如我国早期为了发展经济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一样,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做基础。在目前的市场上,不同的行业对资源的需求都很大,虽然不同行业需要的资源也不尽相同但是,原材料基本上都会有相似重叠,所以企业对于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便出现了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资源对于身边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不管不顾的开采,砍伐林场破坏种植用地来扩大建筑用地等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对于林场的破坏情况尤为严重。家具行业对于木材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林场。这些行为的不断出现使得生态林业出现严重的问题,有机的土壤也逐渐被贫瘠的荒地取代,如果不加以制止,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人民。 2.2法制观念薄弱 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林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于木材和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现如今的法律法规已经无法维护生态林业的管理发展。法律的不够全面和违法实施法律追究时的不够及时,使得一部分执法人员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使得生态林业的建设越来越难。 2.3生态林业建设和市场落后现象 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环境保护投入的成本过低,自然资源消耗的速度过快,而国民经济却在逐步提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于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不加以考虑,这种对于资源的利用和对资源的投入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也使得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停滞不前。现如今,我国还未建立起有关于林业的生态保护这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并且我国目前还处在向更为绿色环保的经济体制转型期,转型的尚未进行完全使得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一直没有取得比较大的进展。从另一方面,我国对于集体林业区的经营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统一购买统一销售的模式上,这种模式对于林场管理者来说利益很小根本无法满足日常需要,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再做育林人,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市场的落后在某个方面加深了林业资源的危机,使得林业的产量越来越低,给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 3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方法 3.1加强资金投入,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已经将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为此推出系列政策,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投放力度,推动林业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政府及相应部门应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的方针政策,增强对生态林业的重视程度,完善材料以及设备的配置,确保工程的正常开展。还应加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构建完善的产业界基地以及信息系统,为资料收集以及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还需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度,加强宣传,并对工程建设中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要加大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与高校等部门的合作,加强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效率,进而为技术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促进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3.2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 随着机械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林业生产也需要在确保效能的前提下,不断引进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新技术和机械设备,以更高的工作效率来提高我国林业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就要求政府需要加大对林业科研的投入,鼓励林业人员创新种植或管理技术。 3.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法律体系上处于不完善的阶段,为了提升和保障林业工程的成果,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重视:第一,完善林业方面的法规法律,强化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做到执法必严、执法有效、人人平等,并加强监管机制。第二,宣传林业的重要性,引导人们重视林业,重视法律,从基础加强保障。 3.4合理优化树种结构,保障造林的质量 林业覆盖率的提升并不是林业工程的最终目的,林业科技工程质量的全面优化才是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而要想提升林业工程的质量,先要做的就是改进造林的质量。基于此,在进行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林业发展的规律进行建设实施,对林地的自然环境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最新版的) 标准概括介绍: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变更 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历史 我国《机械制图》标准的变更时间表 颁发时间主要内容颁发部门说明 1951年13项《工程制图》标准。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以第一角画法为我国《工程制图》的统一规则,从而扭转了我国机械图样中第一角和第三角画法并用的混乱状态。 1956年21项《机械制图》部颁标准。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属于前苏联的ΓOCT体系。 1959年19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第一套国标)。国家科委 1970年修订了1959年的国家标准,共7项,在全国试行。中国科学院 1974年在1970年基础上扩充为10项,正式转正发布。原国家标准计量局 1983~1984年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5年开始实施,这套标准是跟踪国际标准(ISO)的,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93~2003年陆续修订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绝大部分已与国际标准(ISO)接轨,1985年实施的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有14项被取代。 2.新旧标准的对照 1985年实施标准与现行标准对照表 分类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 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 国家标准名称 基本规定GB/T 4457.1-1984 ※GB/T 14689-1993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 GB/T 4457.2-1984 ※GB/T 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 GB/T 4457.3-1984 ※GB/T 14691-1993 技术制图字体 GB/T 4457.4-1984 ※GB/T 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 GB/T 4457.4-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 GB/T 4457.5-1984 GB/T 17453-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面区域的表示法 GB/T 4457.5-1984 机械制图剖面符号 基本表示法GB/T 4458.1-1984 ※GB/T 17451-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 GB/T 4458.1-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 GB/T 17452-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 GB/T 4458.6-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 GB/T 16675.1-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1部分:图样画法 ——GB/T 4457.2-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指引线和基准线的基本规定 GB/T 4458.2-1984 ※GB/T 4458.2-2003 机械制图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 GB/T 4458.3-1984 GB/T 4458.3-1984 机械制图轴测图 GB/T 4458.4-1984 ※GB/T 4458.4-2003 机械制图尺寸注法 GB/T 16675.2-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2部分:尺寸注法 GB/T 4458.5-1984 ※GB/T 4458.5-2003 机械制图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GB/T 15754-1995 技术制图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 GB/T 131-1983 ※GB/T 131-1993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特殊表示法GB/T 4459.1-1984 ※GB/T 4459.1-1995 机械制图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题要 (1)

第一章绪论 1.根据森林经营的目地和特点,可以将森林分为几类? (1)防护林;(2)用材林;(3)经济林;(4)薪炭林;(5)特种用途林。 2.防护林体系? 在一定地域内,根据需要建立的多功能、多用途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根据防护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发展的特点,及对防护作用的要求,将有关林种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防护作用的有机结合体。 3.林业生态工程? 根据生态学、林学和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4.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相比,有什么不同? 对象不同,着眼点不同,地点不同,目的不同 (1)对象不同:传统的以林地为对象;林业生态工程以在特定的,需要防护的地段上,设计、建造和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2)着眼点不同:传统的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以及临汾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林业生态工程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件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3)地点不同:传统的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业生态工程需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用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即此意思。 (4)目的不同:传统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的生产率,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 5.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 生物群落建造工程(保护型、防护型、经济型),环境改良工程(城镇、工矿区、劣地),食物链工程(桑基鱼塘系统中的鱼、动物控制病虫害的动物) 6.根据地形地貌,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 7.根据规模,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 流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黄河中游,长江中上游,淮河太湖,辽河流域,珠江流域 区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沿海,太行山 跨区域的林业生态工程“三北”,平原,防沙治沙 8.我国生态环境存在哪些问题? 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面积扩大,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森林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镇生态环境有待改善,草场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逐年增加 9.林业生态工程的功能与效益?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增加降水,降低风速、防风固沙,固结土壤、改良土壤,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提供林副产品、促进多种经营 10.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林业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近10年,我国森林资源实现持续增长,为改善我国及全球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已居世界第一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