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毫米波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卫星通信系统是指利用卫星进行通信的一种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利用
地球上的通信站与卫星进行通信,再通过卫星之间的通信连接实现全球范
围内的通信。
它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高可靠性和持续连接的特点,是现
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通信系统由地面控制站、卫星及通信设备组成。
地面控制站负责
管理整个系统,并通过射频系统与卫星进行通信。
卫星作为通信中继器,
负责接收、放大和转发信号。
通信设备包括地球站、航天器和卫星地面站,用于连接用户和卫星。
1.广域覆盖能力: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卫星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实现
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即使在边远地区也能进行通信。
2.高可靠性:由于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多点接入的特点,即使一些通信
节点故障,通信仍然可以通过其他节点进行。
3.持续连接: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提供持续的通信连接,不受地理位置
和时间的限制,方便用户进行长时间的通信。
4.大容量传输:卫星通信系统具有较大的带宽和传输速率,可以同时
传输多个通道和大量的数据。
5.灵活性: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适用于不同
规模和需求的通信应用。
然而,卫星通信系统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1.高成本: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包括卫星的制造和
发射、地面控制站的建设和维护等。
2.延迟问题:由于信号需要经过地面站、卫星和地面站的传输,卫星通信系统存在一定的信号传输延迟,不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3.天气影响:卫星通信系统受天气条件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恶劣天气下,如暴风雨或大雪,信号传输可能会受到干扰或中断。
卫星通信系统

低地球轨道
卫星高度较低,适用于对地观测、短报文通 信等应用。
高椭圆轨道
卫星运行轨道呈高度椭圆状,适用于侦察、 导弹预警等应用。
通信链路
射频链路
负责传输信号,包括上行链路(地面站到卫星)和下行链路(卫星到地面站) 。
信令链路
负责控制和管理信号传输,确保通信过程的正常进行。
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提供稳定 的通信服务。
移动地面站
安装在车辆、船舶或飞机上, 实现移动通信。
个人地面站
便携式地面站,便于个人随身 携带和使用。
网关地面站
负责将卫星信号接入传统通信 网络,实现卫星与地面网络的
互联互通。
空间段
地球同步轨道
卫星运行与地球自转同步,覆盖范围广,适 用于通信、气象等应用。
中地球轨道
卫星定位服务
利用卫星信号提供定位服务,广泛应用于导航、物流等领域。
互联网接入
卫星宽带
通过卫星为偏远地区和海洋区域提供 互联网接入服务,满足用户上网需求 。
卫星数据中继
为飞机、船舶等移动平台提供数据中 继服务,保障实时通信。
军事通信
战略通信
为军事战略指挥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星上处理与星间通信
要点一
总结词
未来的卫星通信系统将更加依赖星上处理和星间通信技术 ,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星上处理技术将数据处理的任务从地面站转移到了卫星上 ,使得卫星能够实时处理和转发数据,减少了地面站的压 力。星间通信技术则通过卫星之间的直接通信,实现了更 加灵活的路由和更高的数据传输效率。
启了卫星通信的历史。
通信工程师:卫星通信考点(题库版)

通信工程师:卫星通信考点(题库版)1、单选传输卫星电话时通常是采用在链路中加()来克服回波的干扰。
A.DCMEB.回波抑制器C.扰码器D.均衡器正确答案:B2、名词解释频分多址联接正确答案:各地球站使用不同频率的(江南博哥)载波实现多址联接的通信方式。
3、单选星温控制分消极温度控制和积极温度控制,下面消极的温控方法是()A.卫星表现采用涂层B.利用双金属簧电应力的变化来开关隔离册C.利用垫敏元件来开关加垫或制冷器.正确答案:A4、单选国际卫星组织要求的14/11GHz频段标准地球站工作仰角不小于()°。
A.3B.5C.8D.10正确答案:D5、问答题宽带VSAT系统端站具有何种工作方式?正确答案:宽带VSAT系统端站具有S-TDMA和SCPC方式两种工作方式,平时工作于S-TDMA方式,需要传输电视会议、IP电话、大文件传输等需要较宽的带宽或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时,系统自动将相关端站的工作方式转换为SCPC。
6、多选宽带VSAT车载站视频会议系统中,常用故障诊断方法为()?A.声音测试B.色条测试C.网络测试D.回环测试正确答案:A, B, C, D7、单选卫星通信TDMA方式中,系统同步信号发自()A.各地球站B.地球基准站C.卫星转发器正确答案:B8、单选CDMA卫星中继应急入网系统应用中,卫星频段资源一般由()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
A.卫星公司B.系统主控站端C.系统基站端D.随机正确答案:B9、单选全国公用应急宽带VSAT网在有应急业务传输时,采用()多址方式。
A.STDMA/TDMB.TDM/SCPCC.TDM/STDMAD.FDM/STDMA正确答案:B10、单选进行调制特性测试时,一般用QPSK、FEC=3/4、S/R=8.448MB/s的调制载波,所以频谱仪设置中,RBW=30kHz,SPAN=()。
A.5MB.10MC.20MD.50M正确答案:B11、单选宽带VSAT系统应急业务传输时采用()方式。
毫米波点对点通信 频段

毫米波点对点通信频段毫米波是指波长在1毫米到10毫米之间的电磁波。
毫米波通信是一种利用毫米波频段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
毫米波通信具有大带宽、高传输速率和低延迟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点对点通信。
一、毫米波通信频段毫米波通信频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频段:1. 30~300GHz频段:这个频段是毫米波通信的主要应用频段,也是最常用的频段之一。
在这个频段中,波长在1毫米到10毫米之间。
这个频段的特点是带宽非常宽,可以实现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2. 57~64GHz频段:这个频段是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频段之一。
在这个频段中,波长在4.6毫米到5.3毫米之间。
这个频段的特点是传输速率高,可以实现几个Gbps的数据传输。
3. 71~76GHz和81~86GHz频段:这两个频段是用于无线电链路的频段之一。
在这两个频段中,波长在3.9毫米到4.2毫米之间。
这两个频段的特点是传输距离远,可以实现几十公里的长距离通信。
二、毫米波通信技术毫米波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线技术:天线是毫米波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决定通信系统的性能。
毫米波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天线技术有波束成形技术、多天线技术和自适应调制技术等。
2. 调制技术:调制技术是毫米波通信系统中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
毫米波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技术有相位调制、频率调制和振幅调制等。
3. 多径传播技术:多径传播是毫米波通信系统中的一种信号传播方式。
由于毫米波的波长很短,容易受到障碍物的影响,导致信号传播路径多样化。
多径传播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多径效应,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三、毫米波通信应用毫米波通信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无线通信:毫米波通信可以实现高速的无线数据传输,适用于无线宽带接入、无线局域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应用。
2. 无线电链路:毫米波通信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无线电链路通信,适用于城市间的长距离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应用。
毫米波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机遇,应用及挑战

电子质量2020年第12期(总第405期)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20_0814,KYCX20_0815,KYCX19_0950)资助课题作者简介:王子宁(1997-),男,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智能信号处理。
E-mail:毫米波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机遇,应用及挑战Millimeter Wave 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s:Opportunities,Applicationsand Challenges王子宁1,赵柏1,郭雨晴1,孔槐聪1,黄硕2(1.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2.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上海201109)Wang Zi-ning 1,Zhao Bai 1,Guo Yu-qing 1,Kong Huai-cong 1,Huang Shuo 2(1.College of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Jiangsu Nanjing 210003;2.Shanghai Aerospace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stitute,Shanghai 201109)摘要:高通量卫星(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HTS)是指相同带宽条件下,数据吞吐量达到传统通信卫星数倍甚至几十倍的通信卫星。
由于它能提供数百吉比特(Gbps)甚至太比特(Tbps)量级的容量,被认为是通信卫星领域发展速度最快、关注程度最高、潜力最大的一类卫星系统。
近年来,利用毫米波频段来提升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和传输速率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受到了世界各国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卫星通信系统与卫星通信技术分析

卫星通信系统与卫星通信技术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输和通信服务。
卫星通信系统的普及不仅带来了便利和高效的通讯服务,也在地面通信无法覆盖的区域提供了重要的通讯支持。
本文将对卫星通信系统及其相关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一、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是通过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实现信息传输和通信服务的系统。
通常包括卫星、地面站和用户终端等部分。
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发射、传输、接收和处理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精度的技术支持。
1. 卫星卫星是卫星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一般由发射天线、载荷、动力系统、存储系统等部分组成。
载荷是卫星传输信息的关键部分,它包括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器、天线等设备。
通过载荷系统,卫星能够实现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并将其传输到地面站或用户终端。
2. 地面站地面站是卫星通信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与卫星进行双向通信。
地面站由天线、发射接收设备、信号处理设备等部分组成。
当地面用户需要进行通信时,地面站通过发射天线向卫星发送信号,并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卫星传输的信号,完成信息交换的过程。
3.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最终用户设备,它通过卫星进行通信和信息传输。
用户终端通常包括卫星电话、卫星电视接收器、卫星定位接收器等设备。
用户终端设备通过接收卫星传输的信号,实现了通信、定位、导航和信息接收等功能。
卫星通信技术是支撑卫星通信系统实现通信和信息传输的关键技术。
它主要涉及到卫星发射接收、信号处理、频谱管理等方面的技术。
1. 频率与频率复用在卫星通信系统中,频率是信息传输的关键要素。
卫星通信用户使用的频率是有限的,为了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需要采用频率复用技术。
频率复用技术能够实现多个用户共享同一频谱资源,通过不同的调制方案或多址接入技术,使得不同用户之间的信号不会互相干扰,从而实现了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七章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微波通信

第七章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微波通信分为通信和通信两类。
2、数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并与,一起作为当今三大传输手段。
3、电磁频谱,包含从到的各种波、光和射线的。
4、电磁波的频率非常高,故微波又称为。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υ与其频率f 、波长λ之间的固定关系是。
若微波是在真空中传播,则速度为。
5、微波频段的波长范围为,频率范围为。
6、微波中继通信是利用微波作为并采用方式在地面上进行的通信。
7、微波中继通信主要用来传送、、、基地站与交换中心之间的信号。
8、微波频段占用的频带约,而全部长波、中波和短波频段占有的频带总和不足。
9、当通信频率高于时,、及的活动对其影响小。
10、当天线面积给定时,与的平方成反比。
11、微波通信的工作波长,天线尺寸可做得,通常做成,的面式天线。
12、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设备由、、、等组成。
13、在民用数字微波通信中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终端复用设备是时分复用设备。
14、微波站的基本功能是传输来自设备的信号。
15、微波站分为、、和。
16、数字微波站的主要设备包括、、、、等。
17、目前的微波中继系统中大多数采用方式,勤务信号经常采用方式。
18、微波中继范围很宽,工作频率,愈容易获得较宽的和的通信容量。
19、输出功率是指处功率的大小。
输出功率的确定与设备的、、及方式等因素有关。
20、微波通信对频率的要求取决于所采用的以及对的要求。
发信机的工作频率的取决于发信的频率。
21、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多采用调制方式,若发信机不稳,有,将使解调的幅度下降,增加。
22、要求1⨯10-6~5⨯10-6时,则必须采用石英晶体控制的或。
23、微波收信设备包括、和三部分。
24、对于一个中继段而言,前一个微波站的发信频率就是同一波道的。
频段使用。
25、噪声系数是的重要指标。
数字微波收信机的噪声系数一般为。
26、收信机本身产生的热噪声功率,值就越大,也就是说值是衡量收信机热噪声性能的一项指标。
27、收信机要使接收的已调信号地通过,就要具有足够的工作,即。
《卫星通信系统》课件

高带宽传输
卫星互联网采用高带宽的卫星 转发器,能够提供高速的互联 网接入服务。
灵活组网
卫星互联网可以根据用户需求 灵活组网,满足不同规模和不
同需求的用户接入需求。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利用卫星信号实现导航和定位功能。
高精度定位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 定位,满足各种导航和定位需求。
覆盖范围广
卫星电视广播的覆盖范围广泛,可以覆盖全 球或特定区域。
多频道传输
卫星电视广播可以实现多个频道的传输,满 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高质量信号传输
卫星电视广播采用高功率的卫星转发器,能 够实现高质量的信号传输。
卫星移动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
利用卫星转发器实现移动终端(如手机)之间的 通信。
高速数据传输
卫星移动通信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满足用户 对语音、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的需求。
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的融合
总结词
融合将带来更加丰富的业务模式和服务体验。
详细描述
通过融合卫星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可以开发出更加丰富的业务模式和服务体验,例如 基于位置的服务、应急通信、物联网应用等。这将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总结词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将提供更低延迟、 更高带宽的数据传输服务,满足不断增 长的用户需求。
信道编码原理
信道编码是一种用于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技术。通过在 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信道编码可以在接收端检测和纠正 传输过程中的误码。
常见编码方式
常用的信道编码方式包括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和卷积码等 。这些编码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 编码方式可以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
编码增益
信道编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从而 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这种由于信道编码而带来的性能 提升称为编码增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EHF个人通信卫星的再生转发器
多址(接入)及信道分配方式
TDMA MF-TDMA 固定分配多址 多址和 信道分配方式 FDMA CDMA MF-CDMA
动态分配多址
FDMA
• FDMA: Frequency Divided Multiple Access • 把通信系统的总频段划分为若干个互不重 叠的频道。
TDMA
• TDMA:Time Divided Multiple Access • 使用同一频率,占用不同时隙。
激光通信的空间捕获与跟踪
• 间接方式:技术难度大; • 直接方式:目前限于1um一下的波长。
4. 系统设计的考虑
• 市场需求 vs 技术可行性 • 指标1 vs 指标2 • 系统规模 vs 投资
4.1 轨道和频段的选择 ——轨道的选择
• 可选的轨道: GEO, MEO, LEO • 基本原则: 1. 覆盖范围 2. 系统复杂度 3. 通信容量 4. 空间环境 5. 其他特殊要求
3.1.1 卫星多波束天线和多波束间的互联
• 本部分提纲: • 1. 采用多波束天线的优缺点; • 2. 互联技术: 利用转发器跳接的互联; 利用星上开关矩阵实现波束间互联;
多波束覆盖
采用多波束天线的优缺点
• 优点: • 在地面上获得高的功 率通量密度; 好处:可减小终端的 天线尺寸,实现移动 通信; • 利用不同波束实现射 频复用; • 好处:提高频带利用 率,提高通信容量。 • 缺点: • 增加有效载荷的重量 和复杂度; • 存在波束间的干扰。·
7.7 毫米波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
• 毫米波宽带卫星通信网络 • 利用数字视频广播提供卫星因特网服务 • 利用毫米波的个人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系统支持的部分应用的典型要求
星上交换-ATM-卫星通信网络及 地面固定网络的互联
星上交换-ATM-卫星通信网络及地面固定网络的互联
利用DBS的IDBS构成框图
1. 概述
• 毫米波卫星通信系统的“新”: 1.由于丰富的频谱资源而引进的各种新体制、 新技术 2.网络架构、多址连接、天线波束覆盖、传 输与交换、星上处理及调制解调、编解码 等等的革新和变化
2. 系统构成及特点
1. 系统的基本组成 2. 毫米波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特点 3. 技术问题
2.1 系统的基本组成
2.3 技术问题(续)
6. 多波束覆盖:多波束或相控阵天线的开发 7. 星间链路(ISL):Ka频以上,链路应提 供足够的容量(>1Gb/s) 8. 抗雨衰技术:具有高增益的编码,对上行 链路实施功率控制 9. 星上处理:在星上进行路由处理等等 10. 小型化的用户终端:便于携带安装、降低 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5.1 网络控制与管理功能
配置管理
纯管理功能
计费管理
设备清单管理 安全管理网络控 Nhomakorabea 与管理功能
数据采集、归档和产生报告
操作功能
操作员接口功能 网络监测和控制
资源访问管理
规划功能
5.2 网络管理的基本架构
标准化网络管理的基本构成
5.3 网管系统的实现
• 计算机技术 • 通信技术 • 自动控制技术
星间链路使用的频带
3.2.1 射频和链路传输损耗
• 卫星处于大气层外; • 微波毫米波的传输损耗来自: 1.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2. 天线指向误差损耗; 3. 极化损耗: 4. 馈电(包括滤波器)损耗。
星间链路计算举例
3.2.2 利用毫米波的链路技术
• • • • 利用毫米波的链路技术包括: 空间和频率捕获; 跟踪接收机; 电磁兼容性问题;
对功率和频谱利用率高
• 功率:在相同Eb/N0的条件下,BER要低; • 频谱:频谱利用率(单位频带的传输比特 率)
常用的数字调制方式
• • • • PSK: 可靠性和有效性最好 FSK TCM QAM
编解码方式
• 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信道编码方式以获得 高的传输质量。
4.3 星上有效载荷的考虑
4.3 星上有效载荷的考虑 ——星上有效载荷的考虑4
具有高性能与灵活性结合的处理器组成框图
4.4 链路计算和卫星资源的最佳利用
• 信号的衰减值和卫星G/T的下降值是降雨强 度的函数
5. 网络控制与管理
• 网络控制与管理: 对象:网内资源; 动作:监测、控制、管理、维护; 效果:全面、有效、充分、可靠 实现:NCC(网络控制中心,NCS系统)
影响卫星链路的传播因素
4-8GHz 12-18 GHz 26.5-40 GHz 46-56 GHz
2.3 技术问题
1. 网络拓扑: 最后一英里——网格网; 卫星系统与公网——星状网 2. 交换:同时具有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能 力 3. 按需分配带宽:上下行可以不对称 4. 标准与协议: 5. 全球多播覆盖:星座
• 卫星设计的考虑 • 星上有效载荷的考虑
4.3 星上有效载荷的考虑 ——卫星设计的考虑
4.3 星上有效载荷的考虑 ——星上有效载荷的考虑1
天线和射频分系统
星上有效载荷 处理器分系统
4.3 星上有效载荷的考虑 ——星上有效载荷的考虑2
4.3 星上有效载荷的考虑 ——星上有效载荷的考虑3
利用MMIC的射频分系统组成框图
第七章 毫米波卫星通信系统
牟进超
大纲
• • • • • • 概述 系统构成及特点 星上处理及星间链路技术 系统设计的考虑 网络控制与管理 毫米波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
1. 概述
• 向更高的频段发展是卫星通信的必然趋势 • 毫米波通信:毫米波——厘米波高频段及毫米波 频段 • 毫米波通信出现的原因: 1. 光纤通信带来的压力 2. 信息传输宽带化 3. 个人通信的要求 • 毫米波通信的推动力: 射频技术 (超)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技术
• EPFD:等小功率通量密度 • Ka频段的使用限制
Ka频段的使用限制
4.2 通信体制
• 多址(接入)及信道分配方式 • 调制解调方式 • 编解码方式
多址(接入)及信道分配方式
• 选择原则: 1. 充分利用频谱和功率资源; 2. 信道建立、恢复和信息处理时延短; 3. 当信道出现拥塞时能保持稳定; 4. 具有韧性; 5. 在用户终端中的实现较简单,易于使用。
• 频率升高,可以使得天线口径减小,增益 增大; • 考虑到降雨衰减,则信号的传输质量变差; • 综合考虑,可采取两种方法: 1. 采用相控阵天线; 2.主站用高频,用户终端用低频。
通信服务的要求
• 通信容量 • 早开发、早利用、早受益 • Q(36~46G)和V(46~56G)的卫星系统
电磁兼容性要求
CDMA
• CDMA: Coded Divided Multiple Access • 码分多址是使用同一频率,但是不同的信 号具有不同的随机码
按申请分配接入方式
• ATM:Asynchronous Transform Mode • 异步传输模式:数据传输技术 • 一种真正具有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传输 技术
小知识1——VSAT(续)
3. 星上处理及星间链路技术
• 弯管式卫星:卫星有效载荷只完成信号放大和频 率变换,相当于中继器。 优点:简单且易于实现; 缺点:卫星资源(功率、频率等)未能有效利用。 • 星上处理卫星:信号放大、频率变换;信号检测、 解码、再编码、通信协议的转换等等。 优点:充分利用卫星资源; 缺点:实现复杂。
卫 星 通 信 系 统 空间 分系 统 通信 应用 分系 统 监测 遥控 分系 统 地球 站 通信 业务 控制 中心
地面 分系 统
• 该系统与较低频系统的区别: 具体实现;网络拓扑;服务内容;具体应用。
2.2 毫米波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特点
• 更强的“视距”特性 (波长更短) • 带宽资源丰富,有利于提供宽带和大容量 通信服务 • 强的天线方向性,便于星上实现波束扫描 或多点波束蜂窝式覆盖,有利于系统的电 磁兼容性 • 空间环境(条件)对系统的可用度影响很 大 什么是电离层闪烁???
3.2.3 利用激光的星间链路技术
• 激光的优越性: • 1. 小孔径产生小波束,避免系统间的相互 干扰; • 2. 光学系统可以提供极宽带宽的信道。 • 当要求星间链路传输速率高于1Gb/s时,需 采用超外差激光系统。
超外差激光星间链路系统的基本特性
超外差激光通信设备
光学模块 接收机模块
发射机模块
空间和频率捕获
• 空间捕获:利用卫星接受对方发射的信标 • 频率捕获:
跟踪接收机
• 作用: • 获取卫星对卫星的自动跟踪指向信息 • 即提供天线波束的方位和俯仰误差信号, 通过控制装置,保持天线的正确指向。 • AGC:自动增益控制,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电磁兼容性问题
• 需要重视的问题。 • 激光连接星间链路是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 有效途径。
调制解调方式
• 卫星通信对调制解调方式的基本要求: 1. 适应信道特点 2. 对功率和频谱的利用率要高
适应信道特点
• 对地静止轨道通信系统: 信道:带限和非线性的恒参信道 噪声:白高斯噪声和非线性互调噪声 多种调制解调方式可供选择 • 移动通信系统: 信道:衰落信道 方式:相干检测难,差分检测容易
小知识1——VSAT
• 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 甚小孔径终端(直译) 甚小天线地球站(意译) • 小口径:0.3m-2.4m • VSAT是80年代中期利用现代技术开发的一种新 的卫星通信系统 • 高度软件控制 • 特点:灵活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功耗小; 环境要求低;安装方便;覆盖面积大;组网灵活; 具有独立性
星上再生处理——变速率处理
• 需求:传输速率的变换
星上再生处理——多址方式的变换
3.1.3 利用ATM的全星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