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金粉世家 冷清秋的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形象

《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形象

《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形象作者:王瑀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5年第1期王瑀(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摘要:《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的代表作品,冷清秋是张恨水着力塑造的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不仅有传统女性的吃苦耐劳的本性,也有现代女性的大胆与对自由的追求[1]。

作者创作的冷清秋这个形象是与本人的人生经历和历史文化背景分不开的,同时冷清秋这一人物形象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同时对现在的女性具有现实启示意义,也会让人对现代的女性命运进行深深的思考。

关键词:传统女性;现代意识;创作原因;形象意义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3-0258-01收稿日期:2015-01-11作者简介:王瑀(1992-),女,辽宁开原人,本科在读,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一、冷清秋的形象《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美,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给人以纯洁之感、素雅之感。

《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具有优良的品德,质朴、矜持,典型的传统东方美女,同时又聚集了现代女性对于爱情以及最后绝望出走的大胆与对自由的追求。

但是,在《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内心也是坚强的,在她瘦弱的背后,她有坚强的信念,从她的身上,读者可以看到了中国传统女性吃苦耐劳的本性,冷清秋的身上还具有现代女子追求自由、独立的个性特征。

二、作者塑造冷清秋形象的原因1.作者创作冷清秋形象的历史文化背景《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创作是在“五四”时期,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等西方资产阶级新思潮日益风靡全国,深入人心,它成为当时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重要武器。

“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成果,就在于开始打碎了封建礼教的旧思想,发现了“人”的价值,提高了人的尊严感。

因此,最受压迫,最没有“人”的权利的妇女问题,不能不引起这一运动的先驱者们的普遍关注而被推到重要位置[2]。

重温《金粉》才懂,西山那夜春宵,藏着冷清秋对金燕西最大的算计

重温《金粉》才懂,西山那夜春宵,藏着冷清秋对金燕西最大的算计

重温《金粉》才懂,西山那夜春宵,藏着冷清秋对金燕西最大的算计每一次看《金粉世家》都有不同的感触。

一开始觉得冷清秋爱慕虚荣又故作清高的样子,实在让人鄙夷。

如今再看,发觉这才是最真实的人性。

虚荣、爱美,其实是很多女孩的写照。

可惜的是,她虚荣得不够彻底,骨子里还保持着文人的一丝清高,不愿随波逐流,这注定她无法在金家这样一个大家庭立足。

其实无论是虚荣还是故作清高都是自卑的表现。

这种自卑感让她孤注一掷,一步冒险,步步错。

骨子里的自卑冷家虽穷,可毕竟是书香世家,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将冷清秋送入学堂。

见识多了,与同学有了比较,内心敏感的她自然越来越自卑。

金燕西搬来之时,她听说隔壁的房子很大,忍不住想去一探究竟。

看着屋子里各种精致奢华的摆设,一时入了神,被金燕西撞了个正着。

冷清秋羞得满脸通红,扯着韩妈说道:“有人来了,快走快走”。

回到家后,冷清秋恼羞成怒,埋怨韩妈:“都是你说的,要过去玩玩,现在碰到人家,怪寒碜的”。

明明她自己也想去看看,却把责任都推到韩妈身上。

即便是韩妈的主意,已经碰到主人了,大大方方打个招呼就好了,何必如此小家子气呢?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卑参加同学婚礼时,她明明有了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却还要戴上一串假的珍珠项链。

因为她不想被同学比下去,或者被人看不起。

可那般大小的珍珠项链,价值2000元,是冷家几年节衣缩食下来都买不起的。

强烈的自卑感刺激了她的物质欲,所以当她遇到金燕西这样一个多金又多情的男子,才会不惜一切代价,抓住这个逆天改命的机会。

即便她知道金燕西是个华而不实的草包。

高端的猎手,往往以猎物的形式出现自从西山惊鸿一瞥后,金燕西便对冷清秋念念不忘。

为了追求心仪的女孩,他租下了落花胡同隔壁的那套房子。

对于追女孩,金燕西所能想到的办法只有用金钱砸。

生活环境使然,他身边的朋友大多如此。

他先是送上了一批上好的绸缎,然后再送上了一串价值1500元的珍珠项链。

剧版《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对于这些礼物,弃之如敝履。

浅析《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形象

浅析《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形象

浅析《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形象作者:蒲苏英来源:《卷宗》2018年第30期摘要:《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的代表作品,主要人物冷清秋是作者着力将她塑造的一位传统的完美女象、理想女性。

她不仅有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的道德品德,又有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以及卓越的知识才华,及其美学意蕴和认识价值。

关键词:冷清秋;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冷清秋是个出身于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的穷学生,她美丽大方又超凡脱俗,气质高贵又清高孤傲,聪明善良又恪守礼仪,既受传统文化熏陶,又追求人格独立的新女性。

贫穷的家庭出身使冷清秋很早就养成了清闲贞静、宽厚矜持的性格特点,说话轻声细语,择词而说,不厌与人。

金燕西出身豪门,贵为总理之子,一见清秋便喜欢不行,无非因为冷清秋朴实,温和顺从,有着“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

在与金燕西的交往中,她始终不卑不亢,没有取悦与献媚,追求一种自然而率真的感情。

正是从她身上散发出的超然与洒脱,战胜了身份和地位都远在她之上的富家小姐白秀珠,征服了金府。

在《金粉世家》中,金燕西对冷清秋的爱情已经超越了门第之见。

燕西在向清秋的表白中,信誓旦旦:“婚姻问题,是我们的事,与她们相干?只要你爱我,我爱你,这婚约就算成立了。

”并声称:“在我们的爱情上,根本没有什么贫富而言。

”连豪门大家庭的女主人金太太也申明:“我就不主张儿女婚姻,要论什么门第,只要孩子好,哪怕她家里穷得没饭吃呢,那也没关系,我们是娶人家孩子,不是娶人家的门第。

”父亲金铨见过冷清秋的照片和诗文后对其人品和才华很是欣赏,甚至还觉得燕西配不上人家。

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在这样一个具有鲜明等级制度的封建大家庭,婚姻自由平等的观念已如此普遍,那么出身和地位都差异很大的主人公几乎没费多大周折便喜结连理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说他们的结合符合现代婚姻理念,那么他们的离异更多了一份对婚姻实质的理解。

1 清醒的认识自己的婚姻冷清秋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是一个受旧书束缚的人,她缺少“五四”先进青年所具有的对封建礼教乃至整个封建制度大胆叛逆的战斗热情和勇敢行动,因而使得她迟迟不能从旧思想的枷锁中挣脱出来。

作品金粉世家赏析

作品金粉世家赏析

《金粉世家》作品赏析《金粉世家》是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早期新闻生涯积累的生活素材的一次集中展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务总理的儿子金燕西偶遇平民女子冷清秋,不惜一切代价苦苦追求,而学生身份的冷清秋虽内心清高、孤傲,但囿于对金燕西的绝对信任,与他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于是和金燕西演出了一场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出走的感情悲剧。

冷清秋是张恨水笔下最具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的一个典型形象.既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的道德品格,又有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以及卓越的知识才华.三者的完美结合,构成了冷清秋人物形象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冷清秋,人如其名,清丽秀雅、端庄娴静、知书达理,同时也如秋月般皓洁冰冷,这样一个出生于没落书香世家的清贫女子,生于书香门第的她,给人一种素雅的美,也许正如她喜欢的百合花一样,给人以纯洁、自然。

一、冷清秋是现代知识女性的典范冷清秋可以说是20世纪初现代知识女性的代表人物。

冷清秋才气逼人,这种现代美不仅体现在人物的外在的物质表现上,而且还体现在颇具现代意识的婚姻上。

清秋的才艺、诗情、操守,既有东方式的传统风范,又具有现代女性的气质。

在与金燕西的交往中,始终不卑不亢,没有取悦与献媚,追求一种自然而率真的感情。

正是他身上散发出的超然与洒脱,战胜了身份和地位都远在她之上的富家小姐,征服了金府。

二、冷清秋是具有悲剧性色彩的女性冷清秋作为独生女生活在偏僻落花胡同中冷宅,她所具有的悲剧命运在她的婚前就已经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如单亲的家庭环境,在学校接受新式教育,儒学、佛学思想的双重影响等等,只是从冷清秋结婚的那一刻她的悲剧命运更加突显罢了。

金燕西毫无节制的腐朽生活又一次次的使得冷清秋倍感失落。

吵架成为金燕西与清秋之间的唯一交流,她选择了闭门礼佛,想以此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自由。

一场大火烧毁了阁楼,冷清秋携子出走了,诀别了对金燕西的眷恋。

假如他们多一点沟通,多一点相互理解,少一点不必要的猜疑,也不会导致最终的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冷清秋婚姻悲剧探析

冷清秋婚姻悲剧探析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杨小艳 赵苗冷清秋婚姻悲剧探析摘要:《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先生的经典之作,冷清秋是张恨水笔下塑造的经典女性形象,是个具有悲剧色彩的矛盾女性。

她清闲贞静,宽厚矜持,才华卓越,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同时又具有现代意识,而中国传统封建家庭的大环境,不同的家庭背景以及自身思想的局限性是导致冷清秋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冷清秋;中国传统封建家庭;不同的家庭背景;自身的局限性;婚姻悲剧《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先生的一部畅销经典小说,写于1927年2月14日至1932年5月22日,连载于《世界日报》,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读者广泛关注。

小说以寒门之女冷清秋与豪门之子金燕西的爱情婚姻为线索,在宏大的家庭时代背景下为我们演绎了一则动人的爱情故事,展示了一个豪门士族的兴衰。

冷清秋人如其名,清闲贞静,宽厚矜持,才华卓越,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同时又接受了新思想,具有现代意识,是个悲剧色彩的矛盾女性。

她身上寄托着作家人生体验和理想的形象,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也是作者生存的年代,所以作者将旧社会传统女性的品质以及现代知识女性的意识集中在冷清秋的身上,通过她揭示现实的无奈。

1中国传统封建家庭里的婚姻悲剧金家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豪门望族,祖上庇荫,家底殷实。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到来,中国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出于救国救民的目的掀起了一股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的热潮,因而形成了新旧文化并存的文化面貌。

在旧有文化尚未被全部摒弃、新文化还没有完全接受的情况下,中国的文化正处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段,金家自然也受到现代化步伐的影响,民主、自由、科学的新风也吹进了这个家庭。

金总理和金太太出国,留洋,接受新思想,也成了半个“新人”,他们对子女的管束相对自由,思想也更加平等些,这也就为金燕西和冷清秋的婚姻提供了可能。

但是旧文化还没有彻底消失。

金府上上下下婚姻大部分都是包办且罕有幸福者。

《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解读

《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解读

《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解读
梁佰利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冷清秋是张恨水笔下经典的女性形象,她既有知书达理、娴静端庄、艳丽可人等传统女性的优良品质,同时又具有自由平等、人格独立、追求婚恋自由的现代女性意识.虽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但从她身上,读者看到的不只是她命运的悲惨,更有她独立自强的人格,她不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典型的新女性形象.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梁佰利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1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金粉世家》中冷清秋人物形象分析 [J], 李莎
2.《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人物形象分析 [J], 张朔瑀
3.探析《金粉世家》中金燕西冷清秋爱情悲剧因素 [J], 张璠
4.《金粉世家》冷清秋形象中的“新”与“旧”及其现实原因 [J], 魏肖钰
5.《红楼梦》中林黛玉和《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的异同研究 [J], 李嘉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冷清秋的性格分析

冷清秋的性格分析

冷清秋的性‎格分析一、研究背景:1、学术界从家‎族文化、人物文化内‎涵、佛家文化和‎风俗文化等‎角度阐释《金粉世家》的文化特征‎,从而进一步‎突显这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金粉世家》是对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新旧文化互‎相冲撞、并存、交替阶段作‎全面记录和‎深刻阐释的‎家族小说之‎一,其对中国文‎化有着特殊‎贡献。

张友鸾先生‎在《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一文中高度‎评价这部小‎说:“《金粉世家》如果不是章‎回小说,而是用的现‎代语法它就‎是《家》;如果不是小‎说,而写成戏剧‎,它就是《雷雨》。

”《金粉世家》既汲取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同时‎又融合现代‎文化于其中‎,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品质‎相交汇的矛‎盾与合取的‎特色。

在《金粉世家》中冷清秋性‎格中具有的‎现代气质美‎,在追求幸福‎中体现出反‎抗美,冷清秋命运‎又具有悲剧‎美。

从中悟出美‎丽、清婉的故事‎中的苍凉和‎哀怨,以此来关照‎世俗之爱,反窥人生的‎极终命题。

2、《金粉世家》显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读《金粉世家》让我们认识‎中国的家庭‎是怎样发展‎的,一个大家庭‎在向现代化‎过渡的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变化,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正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选择的避世‎之法。

故事背后往‎往以沉思睿‎智的悲剧品‎格引导人们‎对现存文化‎、历史及现实‎人身进行反‎思、自省,埋藏了许多‎弦外之音和‎话外之意。

《金粉世家》给我们作者通过她‎们的悲剧命‎运来净化人‎们的灵魂,显示了坚强‎的人格力量‎,的更‎多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金粉世家》中各种多情‎艳丽的女性‎形象及其在‎动荡不堪的‎社会中表现‎出的悲凉之‎美,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其中体现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救赎的精神‎为广大女性‎追求独立与‎自尊构建两‎性和谐社会‎起到了推动‎和警醒作用‎。

冷清秋是《金粉世家》中张恨水先‎生鼎立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是张恨水‎小说中最具‎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的‎一个典型。

《金粉世家》中冷清秋人物形象分析

《金粉世家》中冷清秋人物形象分析

《金粉世家》中冷清秋人物形象分析
李莎
【期刊名称】《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8(032)006
【摘要】文章从文学价值意义和现代意义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剖析,明确因为社会与观念的错位造就了冷清秋矛盾和现实相统一的悲剧人物形象.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李莎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山西大同037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形象 [J], 王瑀
2.《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人物形象分析 [J], 张朔瑀
3.探析《金粉世家》中金燕西冷清秋爱情悲剧因素 [J], 张璠
4.《金粉世家》冷清秋形象中的“新”与“旧”及其现实原因 [J], 魏肖钰
5.《红楼梦》中林黛玉和《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的异同研究 [J], 李嘉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张恨水<金粉世家>冷清秋的人物形象《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先生小说代表作之一。

女主人公冷清秋是作品鼎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的女性,她不同于传统的女性形象,她有自主的现代意识并符合现代的审美意蕴,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冷清秋人如其名,端庄娴静、知书达理,同时也如秋月般皓洁冰冷,这样一个出生于没落书香世家的清贫女子,看中了一个富家公子金燕西,嫁入豪门,从此开始了她坎坷的一生。

冷清秋这个角色不同于传统的悲剧人物形象,她的身上既有现代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婚姻的理想,又有传统女性渴望嫁入豪门的庸俗愿望。

既有自觉的反抗意识,又有梦醒后的无路可走的迷惘与无奈。

冷清秋的命运不仅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豪门之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奥秘,而且也传达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和人生的酸楚与无奈。

一、冷清秋是现代知识女性的典范冷清秋可以说是20世纪初现代知识女性的代表人物。

也许以当代人的眼光看来,冷清秋的人物形象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的描写还不够深刻,她和金燕西的爱情经历也是通俗小说常见的一见钟情的模式,但是小说的重点脱离了在经历磨难上挖掘它的悲剧意蕴,而是把重点放在大团圆后如何能够通过内在感情的冲突显现人生的无常上。

在冷清秋身上,凝聚了传统女子的诸多美德,有人把《金粉世家》比作民国的《红楼梦》,同时把冷清秋比作薛宝钗,又把冷清秋与林黛玉相比。

作为一个传统女子,冷清秋具有与林黛玉一样的聪慧,喜静,好读书,多愁善感,忍辱落泪;同时冷清秋又具有薛宝钗的宽厚、大度和较强的处事能力。

事实上,冷清秋不仅融合了二者的性格特征,而且在发展程度上高于二者。

林黛玉身心病弱,偏激狭隘,不为世人所容;薛宝钗假仁假义,克己复礼,不被后人认可。

而冷清秋完美的传统女子形象,不仅受重于当世,也令后人赞扬不已:她是传统女子的楷模。

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才气”在冷清秋身上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不再是吟花诵月的附庸风雅,也不是无病呻吟的雕文酌句,而是用知识来武装头脑,用知识来认识社会,认识家庭、婚姻、道德。

在评价冷清秋的时候,有人曾说她具有林黛玉的才情。

的确,冷清秋确实才气逼人。

这种现代美不仅体现在人物的外在的物质表现上,而且还体现在颇具现代意识的婚姻上。

《金粉世家》以北洋军阀时期的国务总理金铨一家的兴盛衰败史为经,以平民女子冷清秋和金家七少爷金燕西的爱情故事为纬,通过家庭折射社会,又通过社会反映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见钟情,而且光明正大地自由恋爱。

虽然是重才,但不是满口词章的充满酸腐气的大家闺秀,而是具有“新知识”和实实在在治家本领的现代女性。

冷清秋的才艺、诗情、操守,既有东方式的传统风范,又具有现代女性的气质。

在与金燕西的交往中,始终不卑不亢,没有取悦与献媚,追求一种自然而率真的感情。

正是他身上散发出的超然与洒脱,战胜了身份和地位都远在她之上的富家小姐,征服了金府。

冷清秋对自己的婚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冷清秋看来,自己敢上嫁总理之子,并不是因为容貌等外在条件。

而金燕西喜欢她,主要是因为他的朴实温和顺从。

同时冷清秋也承认,自己是个文学有功底,常识又丰富的女子,受着物质和虚荣的诱惑,就把持不住嫁给燕西了。

联系到这一点,冷清秋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婚姻感到一种潜在的危机:“只要燕西肯花钱,女子们总是愿意屈服在金钱势力之下,不受他引诱的,恐怕很少。

”在《金粉世家》中,金燕西对冷清秋的爱情已超越了门第之见。

燕西在向清秋的表白中,信誓旦旦:“婚姻问题是我们的事,与他们什么相干?只要你爱我,我爱你,这婚约就算成立了。

”并声称:“在我们的爱情上,根本没有什么贫富而言。

”连豪门的女主人金太太也申明:“我就不主张儿女的婚姻,要论什么门第,只要孩子好,哪怕她家里穷得没饭吃呢,那也没有关系,我们是娶人家孩子,不是娶人家门第。

”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在这样一个具有鲜明等级制度的大家庭,婚姻的自由平等的观念已如此普遍,那么出身和地位都差异很大的主人公几乎没有周折就结婚也很正常了。

如果说他们符合现代婚姻理念,那么他们的离异更多了一份对婚姻实质的理解。

他们讲求爱情的实质而不在乎爱情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已具有了现代意识。

在冷清秋的爱情观中,相爱的人有更多的人格独立和理性思索,爱情的基础并不是才子佳人的一见钟情,而是基于情感上的心心相印,蕴涵着平民世界的浓浓真情,爱情的背叛也并没有导致主人公的自杀或者自暴自弃,爱情并非生命的全部。

这种对婚姻爱情和独立人格的追求无疑具有现代精神。

二、冷清秋是具有悲剧性色彩的女性冷清秋作为独生女生活在偏僻落花胡同中冷宅,她所具有的悲剧命运在她的婚前就已经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如单亲的家庭环境,在学校接受新式教育,儒学、佛学思想的双重影响等等,只是从冷清秋结婚的那一刻她的悲剧命运更加突显罢了。

金燕西毫无节制的腐朽生活又一次次的使得冷清秋倍感失落。

于是冷清秋开始外出教书,却被金家认为败坏了家族的声誉。

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无法容忍清秋的反叛,也无法理解清秋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瞎折腾。

吵架成为金燕西与清秋之间的唯一交流,她选择了闭门礼佛,想以此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自由。

一场大火烧毁了阁楼,冷清秋携子出走了,诀别了对金燕西的眷恋。

悲剧的“残缺不全”,突破了传统的中和之美。

冷清秋是美的,它的美体现在她的容貌上,虽不闭月羞花,但也清新脱俗,不同凡响;冷清秋,人如其名,清丽秀雅、端庄娴静、知书达理,同时也如秋月般皓洁冰冷。

她的美体现在行动上,端庄秀丽,光明磊落,不卑不亢;她的美体现在灵魂上,对一切的世俗凡事得包容与理解,对所有的人的关爱和体恤。

对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的成功处理,是冷清秋作为优秀传统女子形象的一个亮点。

在金家大院,诸房为了争夺家产,钩心斗角,尔虞我诈,闹得不可收拾。

而冷清秋总能泰然处之。

她颇受婆婆的青睐,和燕西闹别扭时,婆婆总站在她这一边替她说话;同时她也倍受燕西姐姐的喜欢,又很受燕西嫂子的尊重。

她身上似乎只有传统女子的美德,而无传统女子的恶习。

除了燕西三嫂这个天然之敌外,冷清秋能很好地见容于金家。

因此她赢得了金府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人的信赖,这一点与《红楼梦》的薛宝钗相比,冷清秋的协调能力似乎又在薛宝钗之上。

薛宝钗靠小恩小惠,而冷清秋靠的是个人魅力,是传统女子的思想人格魅力。

用张恨水先生的话说,她是“才纳古今”,就连金凤举也称赞她,“真是看不出来,一个十几岁的女子,有这样好的文字,前途实在未可限量。

”因为才气,金燕西的四姐道之、五姐敏之、六姐润之才力促冷清秋和金燕西二人的婚姻;也因为才气,金燕西的父亲才认可了冷清秋和金燕西二人的结合。

然而这种结合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冷清秋日后的宿命。

凭借才气,冷清秋获得了金府上下大大小小的认可,于是,她与金燕西夫妻间正常的争吵,也就由于更多人的同情和支持而一发不可收拾,导致最后的反目成仇、形同陌路,这就大大增加了冷清秋的悲剧意味。

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其实,女子无才便是福,尤其在当时的年代。

大抵有才气的女子,都自有一份傲骨,自有一份思想和见地,也便很难唯喏于公婆丈夫之间,做个顺民。

尽管冷清秋是勇敢的,但她的思想存在着局限性。

冷清秋接受了正规的新式教育,具备一定的新思想,但她也受了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不愿抛头露面,怕被金家人发现。

所以要清秋做女强人或再嫁,这并不符合她的个性。

而且清秋也没有出过洋,更没有受过革命教育。

若要清秋凭借自身优势和才华,积极投身社会生活,做秋瑾般的勇者,彻底反对传统的封建道德而实现自我的彻底解放,她还没有如此高的觉悟。

冷清秋在出走之后并没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最后沦落到卖字画的地步,不得不让人喟叹。

在儒家思想与佛学思想二者思想的冲突中,冷清秋的婚姻走向了悲剧的终结冷清秋对爱情的向往,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不妥协,正是年轻一代的价值和美的体现。

因此,无论从外表还是灵魂上他都符合传统美德。

然而这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却在有了婚姻的同时失去了爱情。

这其中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她自身的性格因素。

冷清秋原本有知识、有独立生活所具备的一切条件,但她为什么要选择与自己门不当户不对的金家七少爷呢?我想还是有些许的虚荣心在作祟,她没有完全明白爱情为何物,不完全了解金燕西的为人就与其结婚。

以为爱情可以维系实实在在的婚姻。

而事实并非如此。

穷人和富人的手永远无法握在一起的,作为作者所推崇的道德美的冷清秋,她所遭受的不公在赢得了读者的同情的同时,也遭受了读者的质疑,冷清秋的悲剧不仅是命运的悲剧,更是性格的悲剧。

虽然宽容和矜持的性格特点,是冷清秋形象的主要元素。

用敏之的话说,冷清秋是个贤人,宁可自己吃亏,也不埋怨别人。

当然受传统道德影响,冷清秋的思想性格中也有不少负面因素。

遇事消极便是其一。

冷清秋遭遇始乱终弃的情感打击,当婚姻出现裂痕时,冷清秋不是积极挽救,而是消极地对抗,自己把自己囚禁到与世隔绝的小圈子里,直到最后,金燕西还是爱她的,假如他们多一点沟通,多一点相互理解,少一点不必要的猜疑,也不会导致最终的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爱情悲剧不仅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渗透着作家的人生理想。

三、冷清秋具有对封建思想的反抗意识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冷清秋走进金府,去见证金府内部一切的腐败衰落。

冷清秋进金府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样,而与林黛玉不同的是冷清秋实现了自己的爱情,但最终没有将爱情进行到底,而是以一个避世者的姿态离开了金府。

作为一位玉雪聪慧、清新可人、端庄娴静、知书达理的才女,冷清秋的清高注定了她不会屈从于所谓的上流社会。

新式的思维和卓越的才华使她有着区别于传统女性的现代意识,当然,也招来了别人的不满与排挤。

一位中西合璧的近代知识女性,必然会被有着浓郁封建色彩的家庭所不容,于是悲剧上演了。

在男权占据统治地位的传统社会中,女性只能处在被扭曲、被压抑、被异化的“他者”地位,概莫能外。

冷清秋身上所散发的现代气息促使她试图反抗,试图改变,而残酷的现实却给了她重重的一击。

一个被黑暗笼罩着的社会,堕落的豪门家族虽已风雨飘摇,但也不是如同蚂蚁般弱小的冷清秋所能左右的,因为那种落后的观念毕竟根深蒂固的存在着。

冷清秋的反抗终究只能是以卵击石,落得个粉身碎骨的结局。

冷清秋还追求独立的人格尊严。

婚后,金燕西常与冷清秋争吵,在金燕西看来,冷清秋到了金家,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他们的,就应该一切顺从他,而且还常用难听的语言来刺击冷清秋。

冷清秋没有因此妥协,而是把戒指扔还,并指着燕西说道:“你就这样量定我了么,我今天就恢复原来的面目,不用你金家一点东西,这是你的戒指,你拿去”。

《金粉世家》中的金家虽是一个旧式大家庭,但它注入了一丝民主的空气,婚姻上让儿女自由,对待脾女也给些民主,而主人公冷清秋身上更体现了不同于旧式妇女的新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