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胺和生物碱

合集下载

天然药物化学13-生物碱

天然药物化学13-生物碱

N
N
OH
O S
O
OH
O RS
O
散瞳,解有机磷中毒
N O
OH O
O
东莨菪碱
镇静、防晕
15
托品烷类生物碱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gonist
16
吡咯里西丁类生物碱
结构由胺醇和酸两部分构成,多以11或12元双内酯形式结合。 野百合碱 菊科千里光属植物
17
9
一、来源于鸟氨酸的生物碱
N R
吡咯类
R N
托品类
N
吡咯里西丁类
10
吡咯类生物碱
结构简单、数目较少。 红古豆碱、水苏碱。
O
N
N
cuskohygrine
O N
O stachtydrine
11
吡咯类生物碱
12
托品烷类生物碱
双环-托品烷环系和有机酸 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和可卡因 茄科颠茄属、天仙属、曼佗罗属、莨菪属
22
吲哚里西丁类生物碱
23
三、来源于邻氨基苯甲酸的生物碱
喹啉类和吖啶酮类 分布在芸香科植物中
24
25
四、来源于苯丙氨酸/酪氨酸的生物碱
苯丙胺类 四氢异喹啉类 苄基四氢异喹啉类 苯乙基四氢异喹啉类 苄基苯乙胺类 吐根碱类
26
NH2
NR' R
RX/CHO R
NR O
COOH
CHO
二、来源于赖氨酸的生物碱Biblioteka N R哌啶类N
吲哚里西丁类
N
喹诺里西丁类
18
哌啶类生物碱
19
喹诺里西丁类生物碱

第十三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第十三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弱酸性,能溶于碱,仲胺生成的苯磺酰胺,氮上无氢原子
,不显酸性,不能溶于碱。苯磺酰胺都具有一定的熔点。 。
4. 与亚硝酸反应
伯胺与亚硝酸反应
R NH2 + HO N O
NH2 + HNO2
HCl
0~ 5℃
R OH + N2 + H2O
N2 Cl + H2O
+
室温
重氮化反应
OH + N2 + HCl
伯胺与亚硝酸反应,产物为醇或酚,并能放出氮气,可鉴别 伯胺。
4. 生源胺
HO HO
担负神经冲动传导作用的化学介质
CH CH2 NH2 OH
HO HO H CH CH2 N CH2 OH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三、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一)取代反应(放氮反应)
N2 SO4H H2SO4+H2O
+
OH + H2SO4 + N2
C C C
C C C
·
N
N · ·
苯重氮正离子的结构
莨菪碱等。
代后的产物。
O C NH2
苯甲酰胺
O CH3 C NH
乙酰苯胺
二、酰胺的化学性质 (一)酸碱性
氮上的未共用 电子对与羰基的 π键形成共轭体系
O .. H R C N H
由于酰胺分子中氨基与羰基直接相连,氮上的未共用
电子对与羰基的 π键形成共轭体系,电子云向氧原子转移, 降低了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使结合质子的能力减弱,碱 性减弱,接近于中性。
第十三章
教学目标

有机含氮化合物
1· 了解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3生物碱1

13生物碱1
单子叶植物中,主要分布在百合科、石蒜科、百部科
3.结构越特殊,分布越窄,如 二萜生物碱仅分布于毛茛科
4.富含萜类和挥发油的植物基 本不含生物碱
(较少)
双子叶植物中,主要分布在防己科、毛莨科、茄科、
(最多)
动物界:极少
CH3 CH2 CH2 N
CH3
N
动物界也有存在,但种类少
O
H N
H N
N
Br
Br
HO
O
N
MeO
N
MeO
N+
OH
O
OMe
OMe
O
四氢黄连碱 tetrahydrocoptisine
OMe
延胡索乙素 Corydalis B
OMe
药根碱 jatrorrhizine
延 胡 索
⑦ 普罗托品碱型
普罗托品碱 protopine
⑧菲啶型 phenanthridine 分类:A.苯骈菲啶类;B.吡咯骈菲啶类
O
海绵中含溴的生物碱 具很强的细胞毒作用
CH2CH2N(CH3)2 HO
N H
蟾蜍毒汁中的色胺—蟾酥碱
㈢ 存在形式
1. 游离碱:少数碱性极弱生物碱,如酰胺类生物碱。 2. 成盐:绝大多数生物碱以盐的形式存在,成盐的酸有: 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酸;硫酸、盐酸等无机酸;乌头
酸、绿原酸等特殊的酸。
3. 成苷:部分生物碱以苷的形式存在,如甾类、吲哚类。

分类方法
如来源于鸟氨酸的生物碱
生源分类
植物来源分类
生物碱
化学结构分类
如石蒜生物碱、 长春花生物碱
如甾体生物碱、 异喹啉生物碱
㈠ 杂环类 1、吡咯类:由吡咯或四氢吡咯衍生而成

大学化学第十三章 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

大学化学第十三章 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

嘌呤是由一个嘧啶环和一个咪唑环稠合而成的.它 有两种互变异构体.
N
N
NN H
(Ⅰ)
OH
N
N
HO N N OH
H
(烯醇式)
N N
NH N
(Ⅱ)
O HN
NH
ON N O HH
(酮式)
尿酸(2,6,8-三羟基嘌呤)
NH2
N
N
NN H
(腺嘌呤A)
OH
N
N
H2N N N H
O HN
H2N N
N
N H
(鸟嘌呤G)
(四氢呋喃) (四氢吡咯)
Pt CH3COOH
(六氢吡啶,95% )
H
(90%)
3.吡咯和吡啶的酸碱性 吡啶的碱性(pKb=8.8),吡咯的酸碱性(pKb=13.6, pKa=15.0),苯胺的碱性(pKb=9.3)
KOH(S) N
H
H2O NK
4.氧化反应
KMnO4/H+ 或浓HNO3
KMnO4/H+ 或浓HNO3
维生素PP: 维生素B6:
COOH
N
β-吡啶甲酸 (烟酸)
CONH2
N
β-吡啶甲酰胺 (烟酰胺)
吡哆醇
吡哆醛
吡哆胺
雷米封是异烟酰肼的俗名,是抗结核药物:
5.吲哚、β-甲基吲哚及β-吲哚乙酸
N H
吲哚
CH3 N H
β-甲基吲哚
CH2COOH N H
β-吲哚乙酸
6.嘧啶及其衍生物 嘧啶的羟基衍生物和氨基衍生物,它们是核酸 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生素B1和磺胺嘧啶中也含 有嘧啶环.
(尿嘧啶U)
2,4- 二羟基嘧啶

第十二章 胺和生物碱-PPT文档资料

第十二章 胺和生物碱-PPT文档资料

N
H
CH3
CH3 CH3
胺具有锥形体结构。
..
..
N
N
C2H5
CH3 H
CH3 H
C2H5
18
简单的手性胺很容易发生对映体的相互转变,不 易分离得到其中的某个对映体。
..
N
C2H 5
CH3 H
.. C2H5 N CH3
HC2H5Fra bibliotekCH3
.N.
H
手性季铵盐正离子,可以被拆开成对映体。
CH3
CH3
N+
+N
C2H5
C6H5 CH2CH
CH2
C6H5 CH2 CHCH2
C2H5
19
R'
快速翻转
R
R"
N
N
R
R"
R'
N
"R
R
R'
对映关系,无旋光性
N N
无法翻转,有旋光性
R1 手性中心
N
R4
R2
R3
无法翻转,有旋光性
20
苯胺中,N为不等性的sp3杂化:
N H
H
N H
H
氨基与苯环π 共轭
NH2
21
甲胺的结构
22
苯胺的结构
23
三、胺的物理性质
低级脂肪胺如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乙胺 在常温时为气体,丙胺以上是液体,含C12以 上为固体。低级胺的气味与氨相似,有的还 有鱼腥味(三甲胺),肉腐烂时能产生极臭 而且很毒的丁二胺(腐胺)及戊二胺(尸 胺)。芳香胺的气味不象脂肪胺那样大,但 芳香胺很毒而且容易渗入皮肤,无论吸入它 的蒸汽或皮肤与之接触都能引起中毒,在使 用时应当注意防护。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 胺和生物碱 - 副本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  胺和生物碱 - 副本

[O]
CO2H
CO2H OH-
NH2
NHCOCH3
NHCOCH3
NH2
邓健 制作 樊湘芳 审校
上页 下页 首页 24
第十二章 胺和生物碱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
(四) 磺酰化反应
伯胺和仲胺可与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 反应, 生成相应的磺酰胺。叔胺不被磺酰化。
C2H5NH2
SO2Cl
(C2H5)2NH
氯化甲铵
N(CH3)4+OH-
氢氧化四甲铵
邓健 制作 樊湘芳 审校
上页 下页 首页 7
第十二章 胺和生物碱 第一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
1. 简单胺的命名 “烃基名”+“胺”
(按“优先基团后列出”原则排列烃基 )
CH3NH2
甲胺
methylamine
(CH3)2CHNHCH3
甲基异丙基胺
isopropylmethylamine
O S NHC2H5 O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
上页 下页 首页 23
第十二章 胺和生物碱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
胺酰化反应的应用:
(1) 医药方面. 增加药物脂溶性,降低毒性
O
HO
NH2 + (CH3CO)2O
HO
N H
C
CH3
(2) 分离、鉴定
Paracetamol (扑热息痛)
(3) 保护氨基
CH3
O
CH3
CH3CCl
R 季铵盐
如 R’为甲基,则常称此反应为“彻底甲基化反应” 。
C6H5CH2N(CH3)2 + CH3- I
EtOH (94~99%)
+
C6H5CH2N(CH3)3

第十二章胺酰胺和生物碱ok

第十二章胺酰胺和生物碱ok

第十二章胺酰胺和生物碱ok
11
二、 胺的结构
N H
H H
NH3
N H
H C3H
CH3NH2
N
C3H H 3C
C3H
(CH3)3N
第十二章胺酰胺和生物碱ok
12
甲胺的结构
147 pm sp3
甲胺
112°
105°
甲胺
甲胺分子结构示意图
第十二章胺酰胺和生物碱ok
13
苯胺的结构
142.5°
➢ 孤对电子占据不等性 sp3杂化轨道
第十二章胺酰胺和生物碱ok
18
三、胺的物理性质
1、气味 胺与氨气的性质相似,如三甲胺鱼腥味
C H 2 - ( C H 2 ) 2 - C H C O O H C H 2 - ( C H 2 ) 2 - C H 21 , 4 - 丁 二 胺
N H 2鸟 氨 酸 N H 2 C O 2N H 2
N H 2 环己基胺 脂肪伯胺
Br 5
1 NH2 2 CH2CH3
2-乙基-5-溴苯胺
芳香伯胺
第十二章胺酰胺和生物碱ok
5
胺的分类和命名
脂肪胺 仲 (CH3)2NH 二甲胺 胺 CH3NHC2H5 甲乙胺
芳香胺
NH-CH3
N-甲基苯胺
Cl
2
O2N 4 1 NHCH2CH3 2-氯-N-乙基-4-硝基苯胺
Oseltamivir (奥司他韦) is an antiviral drug that is used in the treatment and prophylaxis of both Influenzavirus A and Influenzavirus B. Like zanamivir, oseltamivir is a neuraminidase inhibitor. It acts as a transition-state analogue inhibitor of influenza neuraminidase, preventing progeny virions from emerging from infected cells.

高中化学竞赛 第十三章 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大学有机化学)

高中化学竞赛 第十三章 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大学有机化学)
H
(烯醇式)
N N
NH N
(Ⅱ)
O HN
NH
ON N O HH
(酮式)
尿酸(2,6,8-三羟基嘌呤)
NH2
N
N
NN H
(腺嘌呤A)
OH
N
N
H2N N N H
O HN
H2N N
N
N H
(鸟嘌呤G)
8.喹啉异喹啉及其衍生物
浓HNO3-H2SO4
浓H2SO4 220℃ KMnO4/H+ 或浓H2SO4
5.吲哚、β-甲基吲哚及β-吲哚乙酸
N H
吲哚
CH3 N H
β-甲基吲哚
CH2COOH N H
β-吲哚乙酸
6.嘧啶及其衍生物 嘧啶的羟基衍生物和氨基衍生物,它们是核酸 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生素B1和磺胺嘧啶中也含 有嘧啶环.
(尿嘧啶U)
2,4- 二羟基嘧啶
2,4-二氧嘧啶
NH2 N
HO N
2- 羟基胞 -4嘧 -氨啶基嘧C 啶
H2/Ni,H2O 或Sn+HCl
(少量)
金鸡纳碱(喹宁)
辛可芬
氯奎
第二节 生物碱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对人和动物 有强烈生理作用的碱性含氮有机物.其分子 结构复杂,大多是含氮杂环的衍生物.许多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
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1.有机溶剂提取法:用碱液处理,有机溶 剂萃取.
N H
卟吩
叶绿素a
维生素B12
氯化血红素
4.吡啶、维生素PP、维生素B6及雷米封
吡啶存在于煤焦油及穴岩油中.工业吡啶多由 煤焦油分离得到.
维生素PP: 维生素B6:
COO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酰化反应
胺的酰化反应就是羧酸衍生物的氨解反应,产物是酰胺。 叔胺氮上无氢原子,不能起酰化反应。
该反应在合成上主要用于保护氨基,如苯胺不稳定,可以先酰化成 稳定的酰胺,将氨基保护起来,反应后再将酰基水解下来恢复氨基。
(三) 磺酰化反应 伯胺和仲胺可与苯磺酰氯反应,生成相应的苯磺酰胺,这就是兴斯堡 (Hinsberg)反应。
因此,有以下碱性顺序: 季铵碱>脂肪胺>NH3>芳香胺。
4、胺的成盐反应
除季铵碱以外的胺,一般均为弱碱,可与酸成盐,但一遇强碱又重新 游离析出。
苯胺类化合物不稳定,这是由于致活基团氨基的存在,使得苯环上电子云 密度增加,导致苯环活性增高。为便于保存,可将其制成稳定的盐酸盐, 使用时用强碱将其游离出来。胺的这一性质在医药上有广泛应用。
注意2:季铵盐与铵盐的区分:N上连有四个烃基的盐是季铵盐; N上除了烃基外,还连有H的盐是胺的盐。
二、胺的结构
1、 NH3与CH4的结构比较:
棱锥 形
正四 面体 形
等性杂化 等性sp3杂化轨道
不等性杂化 不等性sp3杂化轨道
2、脂肪胺的结构
如果将孤对电子所占据的轨道看作一个基团,当N上连有三个不同的 基团时,此N原子具有手性,该胺分子可以有一对对映体(如下图)。
季铵盐有盐类的特性: • 固体, 熔点高 • 易溶于水
R3N X R'
季铵盐
季铵盐与普通铵盐不同:
季铵盐:
R3N R' X
普通铵盐: R3N H X
NaOH NaOH
R3N R' OH 季铵碱
+ NaX
R3N + H2O + NaX
季铵盐的应用:
• 用作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带有长链烷基的季铵盐) • 合成上用作相转移催化剂(PTC,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单从溶剂化作用 考虑,碱性顺序 为:伯胺>仲胺>
叔胺。
综上所述,胺碱性的强弱是这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脂肪胺的碱性 一般是仲胺最强,伯胺和叔胺次之。它们的碱性都比氨强。
2、芳香胺的碱性
芳胺中由于N上孤对电子所占据的轨道与苯环的p轨道共轭,N上的电子 云密度向苯环分散,使N结合质子的能力降低,即碱性减弱。因此芳香 胺的碱性小于氨。
3、叔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脂肪叔胺的氮原子上没有氢,只能和亚硝酸发生酸碱反应生成亚硝酸盐, 它不稳定易水解,用强碱处理重新游离出叔胺。
芳香叔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C-亚硝基化合物。反应在强酸条件下进行, 实际产物是一个桔黄色的盐,碱中和后才会显出翠绿色。
(五) 季铵盐和季铵碱 1、季铵盐
R3N + R' X
3、芳香胺为高沸点液体或低熔点固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具有较大的 毒性。一般芳胺较难溶于水。
四、胺的化学性质
(一) 碱性与成盐反应 由于N上的孤对电子易与质子结合,故胺和氨相似呈碱性。胺的碱性 用Kb表示:
pKb= -lgKb,pKb越小碱性越强。一般脂肪胺的pKb= 3~5,芳香胺的 pKb= 7~10,NH3的pKb= 4.76。
偶氮化合物具有各种鲜艳的颜色。常用作染料称偶氮染料,也作为酸碱 指示剂。
第三节 生物碱
一、生物碱的概念及性质
生物碱(alkaloid)是生物体内一类含氮的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有机 碱性物质。 生物碱的分子结构多属于仲胺、叔胺或季铵类,少数为伯胺类,常含有 含氮杂环。
生物碱在植物中分布广泛,故又称植物碱。我国中草药中含很多生物碱, 中草药的疗效大多是由所含的生物碱而来。
性质: 1、生物碱多数味苦无色。大多是无色固体,极少数是液体。
第二节 重氮盐的性质
芳香伯胺与亚硝酸在低温下(0~5℃)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 重氮盐是离子型化合物,具有盐的性质,易溶于水而不溶于一般有机 溶剂。干燥的重氮盐对于热和震动都很敏感,制备时一般不从溶液中 分去,而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重氮正离子具有线形结构,如苯重氮正离子:
重氮盐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其主要反应分为两大类。 一、取代反应(放氮反应) 重氮盐分子中的重氮基 带有正电荷,是强吸电子基,使C-N键的极性增强, 容易断裂而放出氮气。在不同条件下,重氮基可以被羟基、卤素、氢原子 等取代。
N
CH2
CH3 CH3
CH3 2 CH3I
Ag2O
N
彻底甲基化
H
2 CH3I 彻底甲基化
Ag2O
CH3
N CH3 CH3
CH3
C6H5CH2CH2N+(CH3)OHC2H5
C6H5CH CH2 + C2H5N(CH3)2
O RCCH2CHN+(CH3)3 OH-
CH3
O RCCH CHCH3 + (CH3)3N
1、脂肪胺的碱性: 比较胺的碱性,即比较N结合质子能力的大小。主要有三个因素: ①电子效应 脂肪胺中烃基的+I效应,使N上的电子云密度增高,碱性增强,N上的 烃基越多,碱性越强;因此从电子效应考虑,碱性顺序为: 叔胺>仲胺>伯胺>NH3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例如:
仲胺的碱性最强,伯胺和叔胺次之,为什么?因为N结合H的能力不仅 只由电子效应决定,还决定于空间效应和溶剂化效应。
2、季铵碱
季铵碱的制备:
R4N X
Ag2O 或 AgOH
R4N OH
+
AgX
季铵碱
强碱,碱性类似于 NaOH、KOH
季铵碱的反应 —— Hofmann消除反应
CH2 H3C N CH2 CH R OH
CH3
H
H3C
CH3
N
+
CH3
(-消除)
CH2 CH R
Hofmann消除的选择性 —— 主要生成取代基少的烯烃
芳环上有取代基时电子效应是影响碱性的主要因素。
3、季铵碱的碱性 季铵碱是强碱性物质,其碱性与氢氧化钠相近。 R4N+与OH-之间是典型的离子键。季铵碱与酸作用生成季铵盐。
R4N+Cl-是强碱强酸生成的盐,与强碱作用后不会置换出游离的季铵碱, 而是建立如下平衡:
R4NCl + NaOH
R4NOH + NaCl
(2) - 氢的酸性的差别 (3)位阻的差别
酸性较弱 位阻较大
H
H
R
CH CH CH2
N(CH3)3
酸性较强 位阻较小
Hofmann消除在结构分析上的应用
CH3
例: 化合物

N CH3 H
的区分
N
H
2 CH3I
Ag2O
N CH3
N CH3 I
彻底甲基化
H
CH3 CH3
N CH3 OH CH3 CH3
系统命名法:复杂的胺命名则以烃为母体,氨基为取代基。
(2)芳香胺的命名: 以芳香胺为母体,脂肪烃基为取代基,并在脂肪烃基名称前标上“N”, 表示此烃基是直接连在氮原子上的。
(3)季铵盐和季铵碱的命名:同无机铵类化合物。
注意1:“氨”、“胺”、“铵”的用法:表示基团用“氨”(amino),如氨 甲氨基(CH3NH-)等;表示氨的烃基衍生物用“胺”(amine); 表示季铵类化合物或胺的盐用“铵” (ammonium)。
CH3
CH3 OH
CH2 CH2 + H3C CH CH2 主要产物
Hofmann消除取向的解释
(1)过渡态的稳定性(双分子消除机理,与 E2 机理有别)
(H3C)3N CC H
OH
(H3C)3N C
变化小 C
变化较大
H
OH
CC
反应的过渡态接近负碳离子
• C-H 键先解离,C-N 键较晚断开。 • 过渡态的稳定性决定反应的选择性(取代基少的负碳离子较稳定)
3、芳香胺的结构
苯胺分子的N原子虽仍然是棱锥形结构,但由于受N原子与苯环共轭的 影响,H-N-H所处平面与苯环平面之间的夹角仅有39.4°; H-N-H的键角为113.9°。
三、胺的物理性质
1、沸点:由于形成氢键数目和能力不同,分子量相近时的沸点顺序为: 伯胺>仲胺>叔胺;醇>胺>烷烃。
2、溶解度:胺是极性分子,能与水产生氢键,因此低级脂肪胺(六个碳 原子以下)能溶于水,高级胺则难溶于水。
第十三章 胺及生物碱(amine and alkaloid)
掌握:胺的结构特点,脂肪胺、芳香胺与氨的结构比较; 胺的碱性;胺的反应(酰化、磺酰化、与亚硝酸的反应); 重氮盐的放氮反应和偶联反应。
熟悉:胺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
了解:生物碱的概念和功能;几种毒品的结构和毒害。
氨的烃基取代物称为胺。 许多胺类化合物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氨基酸 是构成多种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胆碱是调节脂肪代谢的 物质等等。另外,胺类在医药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 磺胺类药物,生物碱类药物。
第一节 胺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
1、分类 根据胺分子中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的烃基的种类不同,可分为脂肪胺和 芳香胺。根据与氮原子相连的烃基数目不同可分为伯、仲、叔胺和季铵类。
官能团分类: 氨基 -NH2,亚氨基 NH ,次氨基 N 。
注意:伯、仲、叔胺与伯、仲、叔醇之间的区别。
2、命名 (1)脂肪胺的命名: 普通命名法:适用于简单胺,以胺为母体,烃基作为取代基,称为“某胺”。
重氮盐可被次磷酸还原为肪烃,用此可以起到占位作用。
二、偶联反应(保留氮的反应)
由于重氮盐中重氮正离子的N与苯环共轭,N上的正电荷向苯环分散,故 重氮正离子是较弱的亲电试剂,它只能进攻芳胺和酚这样的活性较高的芳 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这种重氮盐与活泼芳香化合物(芳胺或酚类)作用 生成偶氮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