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地表沉降影响因素研究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摘要:一、引言二、地面沉降的原因1.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溶性气体和石油2.开采地下固体矿藏,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3.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荷载4.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土体的蠕变三、地面沉降的处理方法1.预防措施2.房屋维修与加固3.地面沉降的监测与控制四、结论正文:地面沉降是指地表或建筑物基础下的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垂直位移。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主要取决于沉降原因、沉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
本文将从地面沉降的原因、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面沉降的原因1.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溶性气体和石油:这是人类活动中造成大幅度、急剧地面沉降的首要原因。
地下资源的过度开采会导致地下空洞,使得地表承受的压力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2.开采地下固体矿藏,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地下矿藏的开采会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这些区域在地表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塌陷,导致地面沉降。
3.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荷载: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荷载会使地基土体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4.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土体的蠕变:土体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可能发生蠕变,导致地基的缓慢变形,从而引起地面沉降。
二、地面沉降的处理方法1.预防措施:针对地面沉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合理开发利用地下资源、加强工程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等。
2.房屋维修与加固:对于已有的房屋地面沉降,可采取维修与加固措施,如修复裂缝、加固地基等,以确保房屋的使用安全。
3.地面沉降的监测与控制:对地面沉降进行实时监测,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如地下水回灌、土体压实等,以减缓地面沉降的发展。
综上所述,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需要根据沉降原因、沉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来制定。
水溶开采诱发盐矿地面沉降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溶开采诱发盐矿地面沉降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作者:李力宏来源:《科技资讯》2024年第02期关键词:盐矿水溶法开采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1水溶法开采诱发盐矿地面沉降的特点分析近几十年来国内盐矿发生的一些较大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实例[4],发现水溶法开采诱发盐矿地面沉降一般具灾害持续周期长、影响规模大、破坏性大、突发性较强、易反复发生、发生前后通常伴随地面冒卤等几个显者特点。
1.1灾害持续周期长,影响规模大一旦地面沉降发生,必将对上覆岩土体造成破坏,相应岩土体的承载力会出现下降,而随着地表长时间持续移动,地面沉降影响范围势必将持续扩大。
例如:1992年湖北应城盐矿发生沉降后,直到1999年地面变形都在发生[4]。
由于盐矿开采深度一般较深,故地表沉降影响规模一般亦较大,地表影响范围在几千平方米比较常见。
1.2破坏性大,突发性较强盐矿地面沉降一般均具有突发性,且因发生时位移剧烈,故带来的破坏性亦比较强烈。
地面沉降往往造成地面工业设施和居民房屋等建筑物的变形或损坏,房屋不能居住,周边水井干涸,地质环境遭受极大破坏。
同时,地面沉降时喷出的卤水对地下水与土壤环境会造成长期污染,使地面沉降区周边长时间的土地盐碱化,造成农作物减产,地质环境恢复十分困难,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据部分监测统计结果,地面沉降区垂直位移多在1~2mm/d,极个别的可超过100mm/d以上[4]。
一般在地面沉降出现之前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发生灾害的一些预兆未能被发现甚至完全被忽视,导致及时预警或预报灾害的发生十分困难,故灾害突发性强。
1.3沉降易反复发生地面沉降往往对上覆岩土层造成毁坏,致使其结构破坏,容许承载力随之会大大减小,同时会破坏采卤钻井或井管,而钻井受到破坏后井中的卤水会浸入上覆岩土体中,又会加速软化上覆岩土体,这样在外力及其它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极易发生再次地面沉降。
例如:云南凤岗盐矿在十八年内发生过三起较大规模的地面沉降,安徽定远盐矿在四个月内连续发生过两次较大的地面沉降,1992年和1999年湖北应城盐矿14~15井组区发生过两起大的地面沉降[4]。
重复采动对煤矿区地表沉陷的影响及其预计的开题报告

重复采动对煤矿区地表沉陷的影响及其预计的开题报告一、绪论煤矿开采会对地下煤层造成破坏,产生采空区和支柱残煤等,导致地下空洞和塌陷等现象。
而地表沉陷也是煤矿开采对地表所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影响。
本文将对煤矿开采时重复采动对地表沉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预计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
二、煤矿采动形成地表沉陷的影响煤矿采动区域地表沉陷,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采动方式及采煤高度2. 煤层裂隙和水文地质条件3. 采空区大小和位置4. 地下水位变化5. 地表土层性质而对于煤矿采动完毕后,对地表形成的沉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突陷2. 慢沉降3. 高差梁式沉降4. 侵蚀式沉降三、重复采动对地表沉陷的影响煤矿重复采动是指在已开采区域内重新进行开采,因为此时地下已经形成了采空区和支柱残煤等,地下空洞较多,因此采动效率会比较高,但同时也会对地表形成更大的沉陷,尤其是长期重复采动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因此,煤矿重复采动对地表沉陷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会比单次采动更加明显。
四、预计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1. 研究方案本文将通过对煤矿重复采动对地表沉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技术手段,以减轻煤矿采动对地表沉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煤矿开采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及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收集、整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煤矿重复采动对地表沉陷的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技术手段,以减缓地表沉陷的程度和影响。
同时,在研究中还将对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五、结论和展望通过对煤矿重复采动对地表沉陷的相关研究,本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煤矿重复采动对地表沉陷的影响较为明显,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技术手段。
2. 灵活选择采动方式和采煤高度,合理利用采空区,进行灌浆加固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减轻地表沉陷的程度。
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研究

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研究摘要:在矿产领域中,地面塌陷是遍存在的一种地质灾害。
通常来讲,灾害的发生地点有着隐蔽性特征和突发性特征。
部分经济发达的矿工区域经常因为地面塌陷灾害的出现对人们自身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难以推动国民经济良好发展。
基于此,要想进一步改进矿区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为安全产生的不良影响,就需要全面落实安全文明生产准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关的采空塌陷防治策略,以此在塌陷区形成之前产生良好的效果,将传统塌陷区治理的问题彻底解决,引进防治结合的工程技术,与矿区开采的安全生产需求相符合。
关键词: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对策0前言在设计矿区开采流程的过程中,应当制定合理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做好施工人员都要培训工作,使其在采矿期间熟练操作各项技术,利用合理的地面塌陷防治措施降低采空区地面塌陷幅度,缩减塌陷的具体时间,确保人们自身安全,对于矿产资源来讲,是工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基础,通常是利用井下开采的方式获取。
然而,目前我国采取的塌陷区处理方式不到位,塌陷面积的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所以应当全面探究采空区地面塌陷引起的相关问题。
借助相应的防治措施,全面预测塌陷发展形势,确保矿区生产的安全性。
1、对于采空区地面塌陷形成原因的分析我国矿区在矿产资源开采以后形成了空穴现象,引起了地面塌陷问题,在这其中,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行为特征直接影响着采空塌陷的形成。
要想制定健全的采空区地面塌陷防治措施,就需要降低人为因素产生的不良影响,只有在矿区开采期间保持矿区的稳定性,才可以避免地面塌陷问题的形成。
在综合性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工作。
采空区地面塌陷是最近几年矿区中普遍存在的地质灾害形式,因为塌陷的面积不一样,因此造成的灾害程度也是不同的,当完成了资源开采工作以后,塌陷的裂缝将会逐渐扩大,裂缝在地面全面延伸的背景下出现了地下采空状态,岩石脱落使覆岩石形成了裂缝带,基于地层应力作用的影响之下,伴随着时间的发展,裂缝逐渐朝着上部延伸,地表土体发生裂缝,造成地面塌陷,在开采资源期间,对地表土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性,形成不均匀沉状现象,基于采空的影响发生了土体形变裂缝,上覆岩层产生不均匀塌陷。
采空区冒落带高度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分析

采空区冒落带高度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分析作者:陈大森来源:《硅谷》2011年第23期摘要:由于采空区的大量开采,产生地层的不均匀沉降问题,甚至对周边建筑物产生影响,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采空区产生冒落的规律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冒落带高度的影响因素,以实现采空区的综合治理。
关键词:采空区;冒落带高度;影响;规律中图分类号:TD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210181-011 产生采空区冒落带高度的规律分析1)经过调查可知,每次采空区发生冒落之前都会有一定的预兆,如顶板掉渣、岩层断裂声响、矿柱裂缝等,都是冒落预报的信息,需引起关注。
2)在顶板发生冒落之前,矿柱和矿柱裂缝都会产生异常声响,则说明矿柱正处于亚稳定状态。
影响矿柱变形的主要因素为:软化情况、龟裂、顶底板性质、爆破影响因素、矿柱承载时间、矿柱宽高比以及矿柱尺寸等。
3)随着岩体变形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岩体中的裂缝也会不断扩展、相互贯通,如果断裂带相连位置的承载力低于下部岩石重量,就会造成岩石塌落。
在发生破裂的初期,仅是沿着结构边缘开始;但是随着冒落的不断进展,形成了全新自由面,就会产生新的冒落点。
一般冒落是自下而上按顺序发生,当冒落到距离地表一定厚度时,岩体的剪应力就会达到岩石强度的极限点,岩石顶盖可能产生一次性的冒落,直到地表。
当发生首次冒落时,范围由岩石和面积等力学性质、岩体弱面等决定。
4)矿区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会对顶板冒落产生较大影响。
经调查可知,我国大多数矿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较为分明,一般年降水量多在七月份和八月份,夏秋季节的雨量丰富,因此冒落多集中在夏秋季节。
5)矿区的构造状况对顶板冒落产生直接影响,矿区中产生断裂带,如北西向区域断层、南北向断层、穿越矿带断层等,再加上三大断层的成岩期构造,对矿层产生各种破坏。
一般冒落大多发生在断层扩展或者断层发育区,应加强注意。
6)在矿井下方,可由若干个矿柱产生顶板的共同支撑效果,如果某一个矿柱失去了承载作用力,原有的负荷就会由邻近的围岩或者矿柱来分担,以此造成更多的矿柱破坏,最终形成整体破坏。
大采高巨厚砾岩顶板跳跃式开采地表沉降规律的研究与应用

大采高巨厚砾岩顶板跳跃式开采地表沉降规律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岩移是指岩石由于天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其失去原始的平衡状态,而产生新的移动。
矿山在前期开采过程中形成大量的采空区,对地表建筑物构成一定危险。
矿区因煤炭资源开采造成地面变形,从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现象一直不同程度存在,如何防治开采沉陷引起的环境破坏和地质灾害,已经成为矿区各个煤矿刻不容缓去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地表岩移,巨厚砾岩,全球定位系统,顶板跳跃式开采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第一节矿区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1.矿山位置及交通山东省七五煤业隶属于山东能源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矿区位于济宁市微山县欢城镇、夏镇和枣庄市滕州张汪镇的交界处,行政区划归济宁市微山县欢城镇、夏镇和枣庄市滕州张汪镇管辖。
本井田东至滕州东预测区,西部与岱庄煤业、付村煤矿、三河口煤矿交界,南至微山勘探区,北与欢城煤矿和田陈煤矿毗邻。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矿区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井田内地形平坦,大路纵横,村庄稠密。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慢降低,地面标高由42.44m降至33.32m,地形坡度约千分之一,属滨湖冲积平原。
第二节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1.地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钻孔揭露资料分析,本井田内地层自下至上有奥陶纪马家沟群、石炭纪月门沟群本溪组、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太原组、二叠纪月门沟群山西组、二叠纪石盒子群、侏罗纪淄博群三台组以及第四系。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设计简述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设计工作量1.监测网(剖面)的选择及布设1.1监测网(剖面)布设原则1.1.1布设原则是沿采空区大体走向和倾向布设数条剖面监测线;实际监测中,为了便于各监测桩(钉)的保存,主要采用沿已有机耕道、乡间道路、公路进行线状布设进行监测。
1.1.2监测线的布设应同时结合监测区已存在的实际界线或地形地物特征,如地形地貌、地质界线、建筑布局以及道路设施等,监测线应以这些界线或地物特征作为监测线的组成部分或作为其重要补充。
地面沉降的研究

地面沉降的研究牛正军【摘要】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reason and mechanism of the ground subsidence, the calculating forecasting model, the inspection technical measures and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has the factual summary of the inspection forecasting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so as to direct the correct forecasting of the ground subsidence and adopt reasonable prevention measures.%系统介绍了地面沉降产生的原因机理、计算预测模型,监测技术手段以及防治措施,并对监测预报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较具体的总结,以指导正确预测地面沉降,从而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2(038)023【总页数】3页(P76-78)【关键词】地面沉降;机理;计算预测模型;防治措施【作者】牛正军【作者单位】安徽省化工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330 引言地面沉降是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受力压缩导致的区域性地面标高整体下降的一种环境和地质现象,是一种无法补偿的永久性环境破坏和资源损失[1]。
地面下沉将引起一系列的危害,如道路、房屋开裂,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及地下水资源恶化等。
根据长江三角洲、华北地区等的研究,据统计,建国以后,仅地面沉降及地裂两项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4 500亿元~5 000亿元人民币。
包括直接经济损失350亿元~400亿元人民币,年均损失90亿元~100亿元人民币,年均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10亿元人民币[2]。
煤矿开采地表沉陷预测与生态影响评价

煤矿开采地表沉陷预测与生态影响评价摘要:贵州作为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地区之一,地下埋藏的煤层开采以后,上覆的岩层将由于失去支撑而产生移动,且由上而下依次形成垮落带、裂缝带和弯曲下沉带,由下至上波及到地表,开采过程中地下水的疏干将加剧这一过程,矿区的岩层移动甚至地表的塌陷是井工法采煤特有的环境破坏问题。
因此对矿山地表沉陷的进行预测,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使矿山企业减少了对土地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对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煤矿;生态环境;地表沉陷0、矿井概况马幺坡煤矿位于贵州平坝县乐平乡,距平县城28km。
井田可采煤层4层(M8、M9、M12、M14煤层),平均总厚度5.54m,煤层倾角4º~10º,煤层结构简单,属于稳定煤层。
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通过采用LOS卫星多光谱影像,利用REGION MANAGER处理软件编制评价区1/50000生态图件,并进行数据统计。
该矿属于贵阳安顺石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及石灰岩植被小区。
土壤为石灰土和黄壤。
该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侵蚀方式为面蚀,属中度流失区。
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557t/(km2.a),允许土壤侵蚀模数500t/(km2.a),土壤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
1、地表沉陷预测模式与参数确定覆岩沉陷的状况,受覆岩性质、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深度、采煤方法及地表地形地貌的直接影响。
采用概率积分法进行预测,利用中国矿业大学开发的《矿区沉陷预测预报系统hpMSPS软件》进行计算。
(1)地表移动变形预测模式采用概率积分法作为预测地表移动与变形的模式,其变形与移动的最大值分别由下式计算[5]。
最大地表下沉值Wmax=q﹒m﹒cosα(mm)最大地表倾斜值imax= Wmax /r(mm/m)最大地表曲率值Kmax=±1.52Wmax /r2 (10-3/m)最大水平移动值Umax=b﹒Wmax (mm)最大水平变形值εmax=±1.52 b﹒Wmax /r (mm/m)式中:m—煤层法线采厚,m;q—下沉系数;α—煤层倾角;b—水平移动系数;H—开采煤层距地表垂深(采深),m;r—主要影响半径,r=H/tgβ ,m;tgβ—主要影响角正切;(2)地表移动参数的确定马幺坡煤矿煤层倾角5º~9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防灾科技学院 地震工程系, 河北 三河 065201
摘要: 采空区地表沉降影响因素众多, 以有限元 软件 A N SYS 为基础, 利用数值 模拟方 法的灵 活性, 分
别对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用适合于 岩土类 材料的德 鲁克- 普拉 格本构 模型, 利用 A NSY S 特有 的
第 39 卷 第 3 期 2009 年 5 月
吉 林 大 学 学 报( 地 球 科 学 版)
Jour nal of Jilin U niver sity( Ea rth Science Editio n)
Vo l. 39 No . 3 M a y 2009
采空区地表沉降影响因素研究
孙 超1, 2, 薄景山1, 3 , 刘红帅1, 齐文浩1
增加: ( 1) 地表竖向沉降随之递减; ( 2) 最大水平变形 也随之减小。当开采深度较大时, 开采深度对地表 变形的影响已不明显。
50 0
吉 林 大 学 学 报( 地 球 科 学 版)
第 39 卷
3 开采厚度影响
通过改变计算模型的开采厚度, 模拟分析不同 开采厚度对地表变形的影响, 开采厚度分别取 1 m、 2 m 、3 m、4 m、5 m 、6 m、7 m, 结果如图 4 所示。
向移动; 矿体开采后及时充填, 对控制地表变形效果显著 。
关键词: 采空区; 地表沉降; A NSY S; 德鲁克- 普拉格模型
中图分类号: P642. 2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5888( 2009) 03- 0498- 05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ound Settlement over Mined-Out Area
1 AYSYS 模拟分析过程简介
态, 以及由重力引起的初始位移; 第二步通过 ANSYS 特有的杀 死单元命令, / 杀死0 采空区单元, 模 拟矿体被采出, 并计算此状态下的应力及变形。最 后通过 ANSYS 后处理中的/ 载荷组0减操作求得采 空区上地表处由于开采引起的真实变形[ 8-9] 。
由于德鲁克- 普拉格屈服准则考虑了中应力 R2 对屈服和破坏的影响而且屈服面光滑没有棱角, 有 利于塑性应变增量方向的确定和数值计算, 而且该 准则所需材料参数少, 且易于试验测定; 此外, 德鲁 克- 普拉格准则考虑了静水压力对屈服和破坏的影 响, 因此特别适用于岩土类材料使用。因此, 本文选 用 ANSYS 程序中的德鲁克- 普拉 格本构模型。使 用此模型时, 除了输入弹性模型所需的基本参数之 外, 还需要输入如下 3 个参数: 粘聚力 C, 内摩擦角 U, 膨胀角 Uf 。其中 Uf 用来控制体积膨胀的大小, 对 压实的颗粒状材料, 当材料受剪时, 颗粒将会膨胀。 如果 Uf = 0, 则表示不会发生体积膨胀; 如果 Uf = U, 材料将会发生严 重的体积 膨胀。一 般来说, Uf = 0 是一种比较保守的方法[ 10-11] 。
图 1 计算模型 Fig. 1 Calculation model
Fig. 4
图 4 地表变形随开采厚度的变化规律 Variation of ground displacement with mining thickness
由以上数据可见, 随着开采厚度的增加, 地表竖 向位移随之递增, 最大水平变形也随之增大。以上 变化对地表建筑而言均是不利的。
表 1 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Table 1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materials
弹性模量 内摩擦角 粘聚力
容重
岩性
泊松比
/ M Pa
/ (b)
/ k Pa
/ ( kN # m- 3 )
粘土 6. 9
20. 0
10. 0 0. 3
砂岩 2. 62 @ 103 30. 1 1 043 0. 2
/ 杀死单元0 命令模拟矿体被采出, 再通过/ 激活单元0 命令模拟采空区被 填充。分别 研究了开采 深度、开采
厚度、地形条件、采空区填充 等因 素对地 表沉 降的 影响。结果 表明: 随 开采深 度的 增加, 地表 变形 随之 降
低; 随开采厚 度的增加, 地表变形增长较快; 随着地形坡度的变化, 采空 区地表移 动盆地逐渐 向地势较 低方
Key words: mined- out area; g round set t lement ; ANSYS; Dr ucker- Prag er model
收稿日期: 2008- 12- 1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0808164) 作者简介: 孙超( 1978 ) ) , 男, 黑龙江绥阳人, 博士研 究生, 讲 师, 主要从 事地 下结构、岩 土工 程抗震 方面 研究, E- mail:
sunchaobox @ 163. com。
第3期
孙 超, 等: 采空区地表沉降影响因素研究
49 9
0 引言
有用矿体被采出以后, 开采区域周围的岩体原 始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 应力重新分布。此影响 如果发展到地表, 将产生连续或非连续的地表变形, 引起一系列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给矿区人民生产生 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损失, 同时给矿区未来工程建 设留下巨大隐患[ 1-3] 。因此, 开展采空区地表沉陷的 影响因素研究, 对于进一步认识开采沉陷基本规律, 为矿层的合理开采及采空区的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有着重要意义。
2 开采深度的影响
2. 1 计算模型及模型参数 计算模型在水平方向取 600 m , 分为两层: 地表
覆盖土层为粘土, 厚度为 20 m ; 第二层为 480 m 砂 岩, 单元大小为 5 m @ 5 m。采空区宽度为 40 m, 采 厚 5 m , 对其单元的划分采用了局部细化, 单元大小 为 1 m @ 1 m。模型底部采用固定边界, 模型两侧采 用滚轴边界, 仅限制 水平方向位移, 计算模型 见图 1。开采深度分别取为 40 m 、50 m 、60 m、80 m、100 m、150 m 、200 m、250 m、300 m。物理力 学参数见 表 1。
Abstract: T here are many fact or s to inf luence on t he g round set t lement in mined- o ut area. Based o n the f init e element sof t ware ANSYS, making use o f t he f lexibilit y of numerical sim ulat ion method, t he main fact or s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T he Druker- Prag er m odel is chosen, w hich is suit able to simulat e the m at erials of rock and soil. -Kill Elem ent. co mmand is used t o simulat e t he sit uation of ex plo it ing, and t hen t he co mmand of -Act iv at e Element. in ANSYS is used t o sim ulat e that the mined- out ar ea is filled. T he inf luence of each fact or in t he g round set tlement o ver m ined- out area is st udied r espect ively such as dept h, t hickness of t he mined- o ut area, t he t opog raphic co ndition and the filling of t he minedout area. T he r esult show s t hat t he gr ound set t lement decreases w it h t he increase of the mining depth, the g round set t lem ent increases obviously w it h t he increase of m ining thickness, t he basin m ovement w il l m ove t o t he low er direct ion w it h t he change of t opogr aphty , and it w ill reduce t he gr ound sett lement ev ident ly t o f ill t he mined- o ut ar ea in t ime af t er mining .
19. 4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本文将采空区地表沉陷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 进行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为了再现采空区周围岩 层的真实应力状态, 分析过程中每次计算分为两步: 第一步首先计算开挖前只有自重存在时岩层的应力 状态, 通过此步骤计算模拟研究区域的初始应力状
2. 2 计算结果 结果如图 2、图 3 所示。可见, 随着开采深度的
SU N Chao1, 2 , BO Jing- shan1, 3 , L IU H ong- shuai1 , Q I Wen- hao1
1. I nsti tu te of E ngi neer ing M echani cs , China E art hquake A d mini st rat ion, H arbi n 150080, Chi na 2. I nv esti g ati on E ngi neer in g D ep art ment , J i li n Inst i tut e of Ar chi te ctu re and Ci v il Eng inee ri ng , Chang chun 130021, Chi na 3. Ear th quake Engi neer i ng D ep art ment , I nsti t ute of Di sat er Pr ev ent i on Sc ienc e and Te chnology , Sanhe , H e bei 065201, Chi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