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德青岛之战
日德青岛争夺战研究

无论在经济还是在军事上都具 有非 常重 要 的战略地位 , 日本早 龙 口登陆 。2 4日,两个 混成旅 团在 即墨会师 。至此 , 日军 已经
本在远东的地位 。于是 ,决定 对德宣 战 ,向德 国发 出了最后通 崂山东麓 的仰 口登 陆 ,与即墨部 队形成 夹击的态势。此外 ,神
手段是使 用词义 固定 的短语 或句子。P t kh n 为记 忆固定 e r ea 认 es
短语是对话流 畅、迅捷 的先决条件 。而记忆 式短语或短句应符
参考文 献
[】 t i n J 1 c s , . od n teM id n In d co o te Aih o w rsi h n : n _ u d n t h a 0
M e 七JLe on. o xf d a d N e Yor :BaiBlc w e1 1 7 n a 妇c or n w k Sl a k l. 98 .
2业 文 化
M0DERN ENT ERP SE CUI RI URE
NO. 2 0 23. 0 9
( u uai tN .3 ) C m lt e 0 1 5 vy
日德青 岛争夺 战研究
宋 青
( 岛 山炮 台教 育基 地 ,山 东 青 岛 260) 青 603
摘要 :文章 浅析 了日德青 岛战争的 国际背景、 日德 青岛战 牒 , “ 将全部胶州租借地 ,无偿无条件交付 日本帝 国官宪” ,由
争的三个阶段 以及 日德 青岛争夺 战的影响 ,以期使 广 大的历史 此发 动了抢夺德 国远东殖 民地及其势力范 围的 日德青岛争夺 战。
爱好者更好地 了解青 岛的近代 史。
m . -g ox _ d ox 0 dU nv r c es 1 9 . f r : f r i es yPrs , 9 8 . 0 i
日德青岛战争历史影响再思考

日德青岛战争历史影响再思考
李尧星;杜津威
【期刊名称】《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日德青岛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远东地区造成的重大冲击,也是对建立仅仅两年半的中华民国的严峻考验。
战争带来的影响是巨大、深远和全方面的,极大挫伤了袁世凯和北京政府的影响力,打乱了中国对一战的既定计划,改变了列强在华势力格局,加深了中日两国间的矛盾。
同时,也刺激国民意识迎来新觉醒。
战争的影响,迄今为止依然被严重忽视,亟待严肃的研究和反思。
【总页数】8页(P108-115)
【作者】李尧星;杜津威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
【相关文献】
1.日德青岛战争与中日德三方的行为溯源 [J], 李尧星;杜津威
2.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缺席安理会讨论的再思考——从斯大林给哥特瓦尔德的一份电报说开去 [J], 宋晓芹
3.六十年后再思考朝鲜战争的起源与历史影响 [J], 陈兼;
4.德日的战争赔偿与战争反省 [J], 赵文亮
5.看不见的战场:青岛日德战争的媒体预测与战中舆论 [J], 李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德青岛战争与中日德三方的行为溯源

日德青岛战争与中日德三方的行为溯源
李尧星;杜津威
【期刊名称】《日本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日德青岛战争是深刻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件大事.日本、德国是战争的直接当事方,中国是最大的利益攸关方.对于中国,青岛是不可分割的领土,关系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利益;对于日本,占领青岛是对德国的复仇,能以此争夺更多的利权,为扩张势力范围创造便利;对于德国,青岛是在远东的最大基地和在全球最有潜力的商贸据点,是帝国对外扩张的标杆,得来十分不易,失去代价惨重.三方围绕青岛的激烈博弈,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走向,并进而影响了一战的历史、远东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
【总页数】8页(P72-79)
【作者】李尧星;杜津威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党委政策法规研究室北京 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
【相关文献】
1.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简析——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方面来谈 [J], 王艺璀;马宝娟
2.日德青岛战争历史影响再思考 [J], 李尧星;杜津威
3.日俄日德战争中日本侵华策略试析 [J], 黄尊严
4.看不见的战场:青岛日德战争的媒体预测与战中舆论 [J], 李颖
5.德国调停中日战争及其在德日关系中的地位 [J], 何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德青岛战争

浅析日德青岛争夺战的影响摘要: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
1898年,德国与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租借青岛99年。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认为出兵山东和青岛的时机已到,于是,立即进行战斗部署,制定了进攻青岛的作战方案。
11月16日,日军占领青岛,战争以日本获胜而结束。
本文将结合日德青岛争夺战的背景和经过,浅析战争对青岛的影响。
关键词:日德青岛争夺战胶州湾青岛影响日德青岛争夺战是青岛120年建置史上发生的为数不多的兵燹战火之一,交战的双方是意欲争夺青岛殖民权的德国和日本。
这也是实力悬殊的一场战争,交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几乎是一比十,战争结果让青岛历史由德占时期翻入日占时期。
这更是改写青岛城市发展走向的一场战争,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领土上的厮杀,使青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的亚洲战场,5万余名青岛人经历了长达50天的战火洗礼。
这场战争给青岛和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
一、日德青岛争夺战的背景19世纪末,世界帝国主义国家竞相争夺殖民地的斗争达到极为尖锐的程度。
德国借口两个传教士在山东被杀,于1897年派舰队强占胶州湾。
清政府被迫同意将胶州湾租给德国,并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特权。
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日本对侵占中国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并不满足,日本对青岛的一直垂涎三尺,德国盘踞青岛的前些年,日本不敢轻举妄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频频派军政要员到青岛调查,窥探青岛德军情况,伺机取代德国对青岛的“租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欧洲爆发。
欧洲各国都收缩战线,把主要精力和兵力用在欧洲事务上,远在他国的殖民地就顾及不大上了。
胶洲湾只有数千兵力,这一形势,正中日本下怀,于是日本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二、日德青岛争夺战的简要经过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认为出兵山东和青岛的时机已到,于是,立即进行战斗部署,制定了进攻青岛的作战方案。
1914年8月15日,日本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9月15日以前将全部胶州湾租借地无条件地交付日本,以备将来交还中国。
一场不能被国人遗忘的战争,日德青岛之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我们平时讲的最多的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关注的似乎并不多。
原因也简单,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在欧洲,中国乃至远东并没有发生太多的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城市青岛发生了一场战争—日德青岛之战。
这场战争,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觊觎中国已久的日本立即进行战斗部署,制定了进攻青岛的作战方案。
当时的青岛由德国控制,一战爆发后,中国国内舆论强烈要求对德宣战,从德国手中收回青岛。
由于德国致力于欧战,无力顾及远东,因此愿意将胶州湾归还中国。
但袁世凯政府害怕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不敢同德国进一步接触商洽。
1914年8月15日,日本打着将来把青岛交还给中国的旗号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9月15日以前将全部胶州湾租借地无条件地交付日本。
德国必须立即撤退在日本及中国海上的军舰,不能撤退的要立即解除武装。
同时,日本政府声明,8月23日中午12时以前,如果得不到德国政府的无条件接受的答复,日本将采取必要手段。
德国人不想把青岛交给别国,更不想把青岛交给日本,他们想交给当时的袁世凯政府。
无奈的是,袁世凯政府不敢与他们接洽商谈。
为了继续获得在青岛的利益,德国做好与日作战的准备。
8月23日,日本海军第二舰队封锁了胶州湾海口。
日本对德宣战后,分两路向山东出兵。
一路由神尾光臣中将率领,于9月3日在山东龙口登陆,目的是从青岛背面袭击德军;一路由加藤定吉中将率领,于9月18日从崂山仰口湾登陆。
而北洋军阀政府面对在中国国土上即将进行的战争,他们却不敢得罪交战双方,宣布中立,并划出一定区域作为日德交战区,中国军队不加干涉。
从龙口登陆的日军没有遇到阻碍,过平度,到即墨,到胶州,沿途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
9月26日,日军占据潍县,沿胶济线向西挺进。
10月6日占领了济南车站。
日军将铁路全线及其附近各机关全部占领,沿途驻守日军。
据守青岛的德军在陆海两方面的夹击下腹背受敌,10月31日,日军组织优势兵力向德军发起猛攻。
论日德青岛争夺战

作者: 戚海莹
作者机构: 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02
出版物刊名: 东岳论丛
页码: 93-95页
主题词: 日本;德国;青岛;争夺战;五四运动
摘要:19与20世纪之交,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在远东争夺的焦点.日本借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无暇东顾之机,发兵山东,指向德占青岛,想以此作为跳板,扩充其在华势力,最终独霸中国.为此,日本事先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对内大肆宣传,调集兵力;对外积极争取英国,结成军事同盟,并组成联军.经过68天的争夺战,日本终于攫取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利权.'一战'结束后,山东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收回山东'请愿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序幕.。
珍贵历史老照片1914年日德青岛之争日本人镜头下的德国战俘

珍贵历史老照片1914年日德青岛之争日本人镜头下的德国战
俘
战役于1914年10月31日开始,至11月7日结束。
日本于这场战役中获胜,占领青岛。
这是在一战期间,日本首次与德国正面交锋,同时也首次与英国联军参战。
就在日军主力出发的同一时间,日本国内各地已开始修建多处战俘营。
此役,德军战死150人,被俘4000余人,日军死亡1000余人。
德军在投降前夕,将炮台火炮自行炸毁,军舰、浮船坞自沉海中。
1914年11月中旬,德军战俘陆续被送往日本12个战俘营收押。
德国战俘除每天早晚两次报到、每周一次体检外,并无特别的劳役要求,部分战俘营亦允许战俘到营外活动。
日本还根据海牙公约的陆战规则第17条规定,按照本国军官薪俸每月给战俘中的敌国军官发饷。
1920年4月1日,随着战俘营的关闭,在青岛战役中被俘的最后一批德军官兵结束了近6年的俘虏生活,陆续踏上了归国的道路,约200名战俘选择暂时留在日本。
1914年青岛日德战争海战记实

1914年青岛日德战争海战记实(高千穗号)。
在1914年的青岛日德战争期间,德军在海上采用突袭的方式,击沉了日军二等巡洋舰-高千穗号。
日舰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迅速的沉没了,仅在短短地5分钟内便被波涛汹涌的海洋吞噬了。
(注:日军第二舰队巡洋舰-高千穗号的名称取自日本的雾岛山东麓的高千穗峰。
购自英国,1886年4月该舰在英国的阿姆斯特郎造船厂建成下水,同年7月在日本的横滨加入海军序列.1890年4月日本的明治天皇乘坐该舰检阅日本舰队.1894年高千穗巡洋舰参加中日甲午战争,8月炮轰威海卫,9月参加了中日黄海大决战;11月参与占领中国的旅顺口。
次年2月又参加对威海卫的总攻击。
在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后,同年3月该舰又南下攻打中国的澎湖列岛,并长期驻扎台湾的基隆。
1904年又参加了日俄战争,战后退出主力战舰序列,编为后备训练舰。
1914年8月重新加入作战序列并在日军第二舰队中加入封锁胶洲湾的军事行动。
该舰为双桅单烟囱的海军型钢甲快船,全长91.4米,宽14.1米,吃水5米,排水量为3760吨。
2台2级式蒸汽锅炉7600匹马力、双浆双舵。
航速18.5节,乘员357名。
主要武器有260毫米克虏伯舰炮2门、150毫米副炮6门、7磅炮2门及小口径机关炮14门、水面鱼雷发射管4具。
当任舰长伊东佑保大佐。
该舰的同型舰为浪速号)1914年10月18日凌晨1点,海上秋风瑟瑟,寒气袭人。
这一天,青岛的沿海风大浪高,巨浪像一座座小山似的排排压来,发出阵阵骇人的涛声。
日军轻型巡洋舰高千穗号在第二舰队的东南方大公岛外海一带担任警戒值班。
深夜,舰上的大部分水兵随着波涛的起伏早已熟睡,甲板上只有几名水兵在忙碌着缆绳。
由于是警戒状态,舰上实行灯火管制,只有主桅及舰的首尾等处有几盏小灯发出极黯淡的微光。
突然间一声巨响传来,舰体发出强烈的颤动,接着就像被什麽东西撕裂一样发出“嘎巴、嘎巴”的巨大响声。
顷刻间又传来一声巨响,水兵们尚未清醒过来,舰体已经倾斜进水,那冰凉的海水带着怪叫声从舰舷的破口处喷涌了上来,舱内一片混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日德青岛之战
摘要:
1914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借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无暇东顾之际,出兵
山东,发动了进攻青岛的日德之战。
本文就日德青岛之战的背景,过程,影响等
几个方面对这场战争进行论述。
关键词:日本德国青岛野心
一、日德青岛之战爆发的背景:
1868年明治维新后,由于在改革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走上了侵略扩
张的道路。
通过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和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最终奠定了东
亚霸主的地位,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扩张野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元老井上馨在给大隈重信首相和山县有朋的信中声称:“此次欧洲大战对于日本国运之发展乃大正新时代之天佑,日本国必须以举国一致之团结享此天佑,确
立日本对东洋之权利。
”
此时的日本也正处在国内外交困之中。
日本国内财政濒于破产,黄金储备不
断减少,中小企业大量破产;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进一步激化。
人民对
统治阶级不满,接连发生暴动,从1912年到1914年初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日
本内阁竟然更换三次。
国际上,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重新瓜分世
界的要求,列强形成了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和以“的德奥”为首德同盟国两个
对立军事集团。
日本早在德国占领时期就不断对青岛进行经济和政治渗透。
就经济方面而言,到1913年,日本贸易额占青岛贸易额的37%,仅次于德国;就政治方面而言,
日本政界要员络绎不绝的前往青岛,刺探虚实,搜集情报;[陆安著:《青岛近现
代史》青岛出版社出版,2001年,第39页]据《胶澳志大事记》记载,1913年-1914年期间,日本政府要人及驻华头目更是频繁的在青岛出现。
日本军政要员频
繁的来青岛进行“考察”和“勘探”,表明日本侵占青岛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1914
年一战的爆发为日本帝国主义取代“德国”提供了“契机”。
二日德青岛之战过程
战争刚爆发,日本政府就着手制定进攻青岛作战方案,积极进行战争部署。
1914年8月15日日本向德国下最后通牒:“一,立即撤退日本及中国海上之一切
德国军舰,不能撤退者立即解除武装;二,在9月15日以前,将全部胶州租借地,无偿无条件交付于日本帝国官宪,以备将来归还中国。
”[日本外务省编:
《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上,第381页。
] 并限8月23日正午前答复。
德国
对此置之不理,日本政府便于1914年8月23日向德国宣战。
1914年9月2日日军第十八师团三万余人在师团长神尾光臣中将的指挥下,
从山东半岛北部龙口登陆,相继攻占莱州、昌邑、平度、潍县、高密到达胶州等处。
在此前,为避免战火延至中国,北洋政府曾宣布中立,但是此次日军登陆和
攻城夺池,事先根本不通知中国政府,完全无视国际法关于不得侵犯中立国的规定。
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强征民夫、劫掠物资、种种暴行层出不穷。
为最大
限度的占领山东,日本要求中国政府将山东省境黄河以南划为交战区,以便日本
行军,并要求我国撤退胶济沿陆及潍县一带之驻军。
这一要求最初为北洋政府所拒绝,但在日本威胁下,中国方面同意将潍县以
东地区划为非中立区。
然而袁世凯政府的无能软弱不仅没能满足日本的贪欲,反
而助长了其侵略气焰。
日军根本无视其规定,9月26日军400名悍然侵占“战区”
以外的潍县车站,并迫令中国军队和官吏退出铁路沿线附近。
中国政府提出严重
抗议要求日本立即撤退该车站之军队。
但是日本不但不撤军,反而恃强狡辩,并
继续率军西进,10月6日日军又进攻济南车站,占据胶济路全线及铁路附近矿产,并驱逐铁路和矿山的中国工作人员,全部改用日本人管理,完全控制了胶济铁路。
至此山东省大部分被日军占领。
[高书全、孙继武、顾民著:《中日关系史》第二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6页]
9月18日,日军又派崛内文次郎支队作为日军第十八师团的第二批派遣部队,从青岛崂山东麓的仰口海湾登陆,迅速进攻李村,并与龙口登陆的第一批部队等
会和。
9月23日,英军西库斯联队900多名威尔士士兵和300多名印度士兵也从崂山湾登陆,抵达李村与日军汇合,完成了对青岛德军守军的陆上包围。
10月
10日,日军又增派一旅到山东,此时侵略山东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五万人。
10月
2I日日英联军对青岛形成合围之势,绕开德军炮台火力,从德军背后呈半圆形包
抄过来,德军失去了据险防守的有利条件。
10月31日,日军同在崂山登陆的英军向青岛的德军发起总攻。
在青岛的德
军最终无力与日军作战,便炸毁所有炮台和军火,并将所有船舶炸沉于胶州湾港口。
11月7日,德军向日英联军投降,双方签署停战协议。
11月11日日军入城
侵占青岛,14日发布占领青岛宣言,16日对青岛实行军管。
日本开始了对青岛
的第一次殖民统治。
日德青岛之战,德军战死180人,负伤227人,疾病271人,合计678人。
日本陆军战死548人,受伤1520人,疾病1173人,病亡80人,共计3321人,海军
死亡326人,伤病3981人。
英国军队战死12人,病死1人。
至此这场继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第二次在中国土地上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进行的战争以德国的失败告终。
三、日德青岛之战影响:
(1)对青岛及中国的影响:日德之战,给青岛及山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据《胶澳志》记载:“战后的青岛“人则疮痍,屋则焚毁,船坞沉没,港湾堵塞。
工商业全部停顿达半年之久,民族工商业从此一蹶不振,直至1922年底青岛被
中国政府收回时尚未完全恢复”。
[袁荣叟编:《胶澳志》,青岛市档案馆重印-影
印本-青岛:青岛出版社,2011,第29页。
]在1919 年巴黎和会上,围绕“二十一条”“青岛山东主权”等问题的外交谈判失败,
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2)对日本的影响:日本占领青岛,取代了德国在青岛及山东的地位。
日本
在东亚的国际地位也骤增,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也更加膨胀,在此之后日本对中国
进行了疯狂进攻与掠夺阶段,同时也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另一方面
日本在东亚地位提高的同时,打破了原有的东亚传统政治格局,开始形成美日两
国争霸东亚的新局面。
(3)对德国的影响,日德青岛之战以德国的失败告终,这场战争使得德国在东亚最后的殖民权利的丧失,德国在华势力从此一蹶不振。
一战后的召开的凡尔
赛会议上严重破坏了德国的独立和完整,对德国的过分削弱导致民族主义和复仇
主义,滋生了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的成立的土壤,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结语:
1914年的日德青岛之战,不仅对青岛及山东,同时对德国和日本等国带来了
深刻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中却有着深远意义。
日德青岛之战
已经过去100多年,但是,往事并不如烟, 在青岛五四广场上,屹立着醒目鲜红的雕塑-五月的风,时刻警惕着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参考资料
[1](日)井上清著,宿久高译:《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93页。
[2]吴廷穆著:《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第549页。
[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日本侵华七十年史》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年,第149页。
[4]陆安著:《青岛近现代史》青岛出版社出版,2001年,第39页。
[5]王芸生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41页。
[6]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上》,第381页。
[7]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档案出版社出版,1986年,第150页
[8]高书全、孙继武、顾民著:《中日关系史》第二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5页。
[9]张忠绂著:《中国民国外交史上》国立北京大学出版组, 1936年
作者简介:曲利杰,女,现为2013级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门史研究生,主要从事中日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