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发展史-演示稿
青岛介绍PPT(青岛简介经典版)

辣炒蛤蜊
蛤蜊可以说是每个餐桌必不可少的海鲜。蛤蜊 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 之冠”。辣炒蛤蜊鲜味十足更有辣椒的辣味刺 激味蕾,是蛤蜊最常见的做法之一。
鲅鱼饺子
海鲜饺子也是青岛的一大特色,单就拿鲅鱼水 饺来说,青岛人只认当地的鲅鱼,且必用新鲜 的鲅鱼肉作为水饺馅料,再用劲道的面皮将其 包裹。
2、城市概况
青岛
中国帆船之都,亚洲最佳航海城, 世界啤酒之城、 联合国“电影之都” 、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 文明城市、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八大关
八大关景区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的风情 之地,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可以看到各式 小洋房,繁华多多,吸引了众多年前人前来拍 照。
酱猪蹄
酱猪蹄,酱汤又浓又香,骨肉分开,既烂又有 咬头还不腻。
青岛人提起猪蹄自然后就会想到流亭猪蹄,真 正的百年老字号,在各大商超都有售货点的。
海菜凉粉
岛凉粉以青岛独有的一种海菜——石花菜熬制 而成,是一种类似于果冻的凝胶状食品,所以 青岛人也称之为海菜凉粉。
谢谢大家
青岛城市介绍
“东方瑞士”欧韵之都 、“中国品牌之都”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是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 教发祥地。 6000 年 以 前 , 境 内 就 有 人 类的生存和繁衍。因树木 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
3、旅游景点
黄岛金沙滩
金沙滩位于黄岛,因其沙质为金黄色而得名。 金沙滩的沙质堪称青岛最佳,比市区的几大海 水浴场更为细腻
青岛城市发展史-演讲稿范文

青岛城市发展史-演讲稿范文青岛位于山东半岛西南的胶州湾,是我国历代的重要港口,明代时设有浮山防御千户所。
清代因为采取对外闭关自守的方针,使青岛港口的地位下降,但仍设有粮仓及税卡。
当时因其天然良港的优势,让列强们垂涎欲滴。
青岛的由来“青岛”本是指胶州湾海口北侧的海中小岛,也就是今天的小青岛。
《胶澳志》中说:因其“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岛”。
时间轴这是青岛近代的土地归属和版图变迁。
在1897年的时候,青岛被德国侵略,开始了长达17年的殖民;之后又被日本在一战跟二战的时候,先后两次占领;最后在1945年才正式将青岛收回来。
纪念碑这是一座见证历史的纪念碑,位于现在的青岛太平路旁,是一座底部呈六角形的白塔式全花岗岩建筑,通高约为16米。
它先后经历了三次更名,最后于1967年拆除,现在只剩下一块刻着“重光”二字的石碑残骸。
德占时期青岛市的城市发生变化,要从德占时期说起。
1897年德国发动战争,侵占了胶州湾,在青岛树立了一座“占领纪念碑”。
1898年3月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强行租借胶州湾99年,使青岛沦为德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然而,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单纯的经济与原料掠夺不同,德国是把青岛作为永久殖民地进行长期投资建设的。
德国人在其长达17年的统治中,完全按欧洲市镇的建造模式,修筑了一座典型的西方建筑文化理念的城市。
德占时期青岛建设德国人用17年的时间,把一个乡村变成一个经济繁荣的都市,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政治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城市布局合理,市内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设施,高标准高质量的公共工程,如令人羡慕的电力系统,现代的下水道排水系统,现代化的学校,相当高的卫生标准,有驰名亚洲的海水浴场;经过十年的城市绿化,使昔日荒山秃岭变成花园式的城市;青岛成为亚洲最清洁的城市。
德国人在青岛创立的土地制度更在德国和全欧洲推广,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孙中山先生还专门邀请这位青岛土地制度的始作俑者到广州,探讨中国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终于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青岛历史文脉与城市规划

起
万科青岛项目
那山 那海 那城 …
近代的青岛因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天然的良港而 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殖民地…… 然而,这段屈辱的历史是青岛城市化进程的开始,也 是今天我们故事的开始…… 20世纪初青岛前海一带
承
万科青岛项目
青岛市近代城市发展史划分
1897-1914 德占时期……………………………………….
街道
德占时期:欧人区道路宽度20左 右,车行道与人行道分开,并铺装沥青路 面,架设路灯。国民政府时期:交通干道 25-45米,次要干道16-22米,支路10-16米。 (配道路断面图)
传统街道尺度
传统街道断面分析图(暂用)
合
万科青岛项目
绿轴
德人在19世纪 末就引入了行道树,丰 富的植物配置,形成了 优越的城市环境(配相 关规划思想文字)
材质 颜色
门窗比例 石材 黄墙
多种多样的院墙形式
红砖 红瓦 粗糙材质
合
万科青岛项目
符号
历史为我们留下许许多多暗示,根 据这些符号,在今天,我们可以拾起那曾 经断裂的记忆。
空间关系
关于高差 街道与建筑
街道与建筑
入户形式
独门独院
独立入户
1914-1922 第一次 日占时期……………………………….
1929-1937 北洋政府 国民政府 统治时期…………………
1938-1945 第二次 日占时期……………………………....
1945-1949 国民党后期统治………………………………..
承
万科青岛项目
1897-1914 德占时期
城市规划雏形(配文字) 青岛城市规划图(1899)
德租胶澳地图(1899)
承
青岛人口发展历程简述

青岛人口发展历程简述
青岛是中国东海岸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其人口发展历程可以简述如下:
在20世纪初,青岛是一个相对规模较小的渔村,人口数量较少。
然而,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港口的发展,青岛逐渐成为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
随着贸易活动的增加,更多的商人和移民涌入青岛,导致人口逐渐增加。
在20世纪上半叶,青岛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城市。
此
时期,青岛成为日本在中国的租借地,大量日本人移居青岛,并带来了对该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
同时,青岛的港口也吸引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商人和移民,形成了一个国际化的社区。
这一时期,青岛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在20世纪中叶,青岛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吸引了
大量工人和技术人才。
这一时期,青岛的工业领域迅速发展,特别是在造船、石化和制造业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随着工业发展的推动,更多的人们来到青岛寻找工作和机会,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
进入21世纪,青岛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规模不断
扩大,新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不断建设。
随着城市的吸引力和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青岛居住和工作。
同时,青岛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吸引了更多外来人口。
总体上看,青岛的人口发展历程呈现出一个由渔村到贸易中心,再到工业化城市的演变过程。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机会的增加,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青岛逐渐成为一个多元化、国际化的现代化城市。
青岛介绍ppt

B
31
建筑物与城市形态
总督府&广场&道路
德
建设规划图
占
领
时
期
广场
B
总督府 街道
32
德 占 领 时 期
建筑物与城市形态
教堂位于市区小山顶, 占据中心位置
警察局、火车站等主要建筑物 作为主干道的对景精心布局与 设计
重要建筑于市区的分布图
基督教堂图
B
33
建筑物与城市形态
客观地说,青岛在城市形态塑造方面,充分运
德
路网形式,形成完整而有特色的城市形态
占
领
时
期
B
30
德 占 领 时 期
建筑物与城市形态
总督府&广场&道路
1.总督府
布置于城市最显眼的地方,背山面海,处于整个青岛海 湾的中心位置
2.总督府广场
位于大楼的南面,开放的露天矩形广场
3.海岸大街
总督府南部在主轴线上的两条平行街道,从布局中强化 了总督府与欧人区的联系,从交通上,它们形成了海岸 街道与广场间最短的通道
物质环境规划
城市布局
实地地确定城市和区域的空间布局
一、提出城市或街区的概貌,起着标 志特征作用
二、确定有关建设工程的地点安排、建筑物 的安置及设计的规划
B
16
规划图一览
德 占 领 时 期
1898年9月公布第一个 青岛城市规划方案
B
1899年10月公布的规划蓝图
17
规划图一览
市区规划图
德 占 领 时 期
在德方的规划下,青岛形成了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规划 体系雏形,为青岛此后的城市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说青岛】从地图看青岛城市的沧桑巨变

【图说青岛】从地图看青岛城市的沧桑巨变为纪念青岛建置120周年,2011年6月,青岛市档案馆献上《百年青岛图志——从地图看青岛城市的沧桑巨变》展览,以百年城市的地图和照片为载体,从青岛境域变迁、城区发展和未来发展等视角,重点介绍了青岛城市发展的历史。
青岛地区清末时期隶属莱州府,1891年清兵驻防胶澳,是为青岛建置之始。
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胶澳地区始以独立政区出现,面积551平方公里。
经过100余年变迁,青岛市辖区面积已达11282平方公里。
《胶州舆图》刊录于明万历十九年版(1591年)《胶州志》。
当时胶州辖区包括现胶南市地域《莱州府疆域图》刊录于清雍正四年版(1726年)《古今图书集成》。
当时莱州府疆域包含即墨、胶州、平度等地《即墨县境图》刊录于清乾隆版(1764年)即墨县志《中国山东地图》(1655年)意大利传教士、地理学家卫匡国(Martino Martini)绘撰,概略记录了青岛附近地区的地理要素《山东东部地图》(1885年)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Ferdinand von)绘撰《胶澳总督府辖区图》(1898年)1898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租借环胶州湾551平方公里的胶澳地区《胶澳总督府辖区及腹地图》(1898年)1898年10月12日,德国命名胶澳租借地市区为“青岛”,青岛始以政区名称出现于地图《胶澳总督府辖区图》(1899年)经实地测量,胶澳租借地地图开始准确标注中国传统地名《德属胶澳全图》(1907年)该图中胶州湾沿岸的地理要素用中德文做了标注《青岛全景图》(约1907年)《青岛市区图》(1913年)该地图反映了1913年青岛市区面貌。
此时,青岛市区已形成较大规模,围绕铁路、港口形成了商贸经济带,台东、台西分布于主城区东西两侧青岛西部城区图(1913年)《胶州湾攻围战局详图》(1914年)1914—1922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期间,承袭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划定的胶澳区域《青岛市街及附近图》(1919年)《胶澳商埠区域图》(1928年)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主权,胶澳租借地辟为商埠,称胶澳商埠,境域同前《青岛特别市区域图》(1929年)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设青岛为特别市,直隶中央政府,境域同前《青岛自治区域全图》(1933年)1932年7月,青岛市划分为12个自治区《青岛市区域全图》(1936年)1935年7月,原属即墨县的崂山东部地区划归青岛市。
青岛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

青岛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岸,扼胶州湾口,得名于胶州湾海口北面的小青岛。
“原只是一个小渔村,位置靠近胶州湾入口附近的小岛,因这个小岛的郁郁葱葱而得名”。
它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42 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
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
胶州湾及其周边区域的地理优势及丰富物产令西方列强觊觎。
据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多国军舰常出入胶州湾。
19世纪70年代德国开始对山东的调查活动,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提出选择青岛作为“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一扇窗户”。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军舰试图侵占胶州湾。
光绪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内阁明发上谕允许在胶州湾设防,是为青岛建设之始。
至此近代青岛第一次进入国家的战略视野,战略位置为世人所知。
1897年11月14日,德国借口“巨野教案”武力侵占胶州湾。
翌年3日逼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强行“租借”胶州湾及周边陆地岛屿,总面积1128.25平方公里,其中陆域551.75平方公里,水域576.50平方公里。
德国设置胶澳总督府,使青岛成为唯一直隶德国海军部的殖民地,并将山东纳入其势力范围。
1899年10月德皇威廉二世将“胶州保护地的新市区”命名为“青岛”。
1898年,德国胶澳总督府编制完成第一份青岛城市规划方案《拟在青岛湾新建城市的建设规划》,规划确定了城市的主要功能分区和重要公共建筑的选址。
1900年,在1898年规划基础上修订编制的《青岛城市规划》,将城市性质确定为“海军基地和商贸港口城市”,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规划注重利用自然和地形条件,形成分区明确、功能完善的规划格局,沿南部滨海一带布置行政中心和生活功能区,沿胶州湾东岸布置了要塞港口、铁路、工厂等设施。
青岛改革开放四十年

青岛改革开放四十年青岛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城市之一,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座现代化城市。
在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和总结青岛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
第一阶段:初期改革(1978-1992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在此之后,青岛迅速跟随国家的改革步伐,开始了它的现代化之旅。
青岛港成为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枢纽港之一,外贸的开放为青岛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岛市的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第二阶段:开放与发展(1992-2002年)1992年以后,青岛开始迎来了更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
作为中国沿海城市之一,青岛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对外投资的集中,成为了中国对外合作的一个重要城市。
青岛的外贸、旅游、金融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提升。
2001年中国入世,青岛的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青岛开始加强自主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实行科技兴市战略,全方位提升市区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构筑起了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格局。
青岛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涌现出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人才。
近年来,青岛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和优化。
青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日臻完善。
青岛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努力打造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奥帆中心、华夏银行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的兴建,彰显了青岛作为国际化城市的地位。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青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青岛的GDP从1978年的11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7859亿元,年均增长16.4%。
青岛海关于2017年在青岛口岸检验出口海洋产品770万吨,出口额17.3亿美元,青岛地区外贸出口总额达到了285.32亿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沧区 原 市 四方区 区
崂山区
东移
2012年~2014年
资源重组优化
西海岸新区崛起,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2017年
即墨撤市设区
市区总面积达到 5214 平方公里 常驻人口增加至 611 万人
三湾三城大格局形成
谢谢观赏
end
多多指教!
1938年日军占领青岛市 1939年设立青岛特别市公署 即墨县、胶县划入青岛市
抗 日 时 期
实施“青岛大都市”计划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青岛市 即墨县、胶县划出青岛市
解 放 时 期
中国成立时期
青岛解放,归山东省管辖 全市陆海面积为 1377 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只有 210.65 平方公里
德 占 时 期
日 占 时 期
北洋政府
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
表示不服
谈判两个月 《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北 洋 时 期
53406141 金马克“赔偿金”(反正很贵)
国民政府
1929年成立 青岛特别市
中国六个院辖市(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广州)之一,直隶中央政府行政院管辖
国 民 时 期
抗日战争时期
至今
清 廷 建 置
德 国 占 领
日 本 首 次 占 领
北 洋 政 府 执 政
南 京 政 府 执 政
日 本 再 次 占 领
国 民 政 府 执 政
青岛近代土地归属和版图变迁
青岛
1901年 叶世克纪念碑 德
1922年 青岛接收纪念碑 中
1967年 拆除 只剩“重光”二字
1938年 建设东亚新秩序纪念碑 日
青岛
位于山东半岛西南的胶州湾 历代的重要港口 因天然良港的优势,让列强垂涎欲滴
演讲者:梁挚呈
青岛的由来
胶洲湾海口北侧的小青岛 “青岛,县西南百里。” ——《即墨县志》 “青岛,在青岛湾内不足一海 里”,以“山岩耸秀,林木蓊 清”,故名“青岛”。 ——《胶澳志》
1891 1897
1914 1922 1929 1937 1945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
建 国 时 期
1949年~1978年
三大改造,发展重工业 几次调整后,陆地面积稳定在 960 平方公里 1961
改 革 开 放 以 前
1949
1951
1958
1978年
改 革 开 放 时 期
区划调整 6000 平方公里
胶县 崂山县 即墨县
1978年改革开放
黄岛区
胶南县
1983年
平度县 莱西县
改 革 开 放 时 期
1983年再次扩大
基本格局 10654 平方公里
胶县
即墨县
崂山县
黄岛区
胶南县
1987年~1990年
平度市 莱西市
改 革 开 放 以 后
撤县设市
全国第一个二级城市群
胶市
即墨市
崂山区
黄岛区
胶南市
1994年
市区总面积达到 1316.27 平方公里 总人口达到 2,121,021 人
北进
城阳区
西跨
市北区 市南区
1945年 山海重光纪念碑 中
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 1898年《胶澳租界条约》
德国侵略青岛
德国占领青岛的纪念碑
德国人登陆青岛胶州湾
街道
学堂
德 占 时 期
下水道
城市风貌
1898年德占时期地图
德 占 时 期
1902年德占时期地图
德 占 时 期
1910年德占时期地图德 占 期德 占 时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