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最新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最新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摘要】本文分析与探讨了构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当前物流产业统计指标的现状,提出了在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基础上,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为主线构建物流产业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原则和思路,并结合绿色物流的理念,构建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具体包括物流具体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物流产业的简要指标体系和物流产业的关键指标体系。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997146.html,编辑。

【关键词】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1 物流产业统计指标现状

1.1 物流产业统计分类情况

当前,关于物流产业的分类主要体现在国家统计局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物流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其绝大部分统计数据都分散在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当中。关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与物流业有关的产业涉及到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仓储业、邮政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的连锁配送企业、商务服务业中的包装服务[5]、物流咨询服务和物流广告服务、制造业中的流通加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的物流信息业和物流电信服务、金融业中的物流金融服务和物流保险服务。其中,批发业、零售业、

餐饮业中只有连锁配送企业属于物流产业。流通加工业属于生产活动,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从制造业中细分出来,统计数据的取得具有相当难度。关于物流产业统计的指标,目前国内外专门对物流业发展情况作宏观研究的比较多,然而系统进行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的成果比较少。但是在现实中,由于长期以来,物流业一直处于为各行业服务的地位,统计数据分散在各行业的统计中,加上统计操作中的实际困难,至今尚缺少全面系统地进行物流业的统计工作,现行的物流业的统计指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指在第三产业的各行业的统计指标中有所反映。包括九个大类指标[6]:一是社会物流总费用,具体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二是物流业增加值,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仓储业增加值、贸易业增加值、配送、加工、包装业增加值、邮政业增加值;三是社会物流总额,具体包括农产品物流总额、工业品物流总额、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四是货运总量,具体包括铁路货运总量、公路货运总量、水运货运总量、民航货运总量;五是货运周转量,具体包括铁路周转量、公路周转量、水运周转量、民航周转量;六是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七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八是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贸易业固定资产投资、配送、加工、包装业固定资产投资、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九是企业物流的基本情况指标,具体包括物流费用率、运输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仓储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管理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利息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包装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

第二方面是指在物流业管理工作实际中反映。这方面主要体现在物流业管理的相关文件和规章制度中。在这其中设计的指标基本是为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置的,

大多都是反映基本情况的一些指标,主要有物流企业的数量、社会物流总额、各行业的增加值等。这些指标多是零散的,为每一次具体的管理工作需要而临时设置的,并未系统持续的统计运用。

2 框架设计的思路

在物流产业形态中,其核心和基础是物流业的服务功能。因此,在设计物流产业指标体系框架中,以物流业的功能为基础,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为主线形成整个物流产业的指标体系框架。对物流产业而言,按照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类别和物流产业的特殊性,在每个功能的阶段设置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经济指标、科技指标、社会指标和绿色指标等6个类别的指标,各部分关系见表1。

3 框架的具体构成

依据上述设计原则和思路,进行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的具体设计。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产业分类是基础,指标体系是在分类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首先设计物流产业统计分类体系框架,然后在分类的基础上形成整个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3.1 物流产业统计分类框架

统计分类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类标志,将统计整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物流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为其他产业提供服务的综合体。因此,为了系统、全面反映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对整个产业进行分类是进行相关统

计工作的基础。物流产业分类体系,是指遵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物流产业发展的现实和特殊性,以物流产业活动为基础,以物流产业提供的功能为主线进行整个产业构成的行业分类。具体而言,物流产业可分为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装卸搬运业、流通加工业、配送业和信息处理服务业等7个大类。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997146.html,编辑。

3.2 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物流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反映物流业发展情况的指示器。通过一定的指标来描述和反映物流产业发展情况的数量特征。依照上述设计思路和产业分类的结果,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具体为一个由3个层次构成的指标体系群。

第一层次是物流具体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依照物流产业分类的结果,在上述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以物流产业活动为基础,以物流服务功能为主线,构建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装卸搬运业、流通加工业、配送业和信息处理服务业等各具体产业的统计指标。这是一个全面、详细反映物流活动各具体行业的基本现状的统计指标体系,形成整个物流产业统计的基础指标。

第二个层次是归属于部门统计的简要指标体系。在第一个层次所设计的各具体产业统计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设计出反映物流产业各活动过程的简要统计指标体系,纳入到相应的部门统计中进行统计。例如,归属交通运输部门管理的物流活动统计纳入交通运输统计中;归属铁道部门的纳入铁道部门统计中等等,以部门统计的形式反映整个物流产业的基本概况。

第三个层次反映物流产业的关键指标体系。在简要统计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统计体系的相关法律和制度,提出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关键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是对整个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高度综合,通过关键的几个指标来反映

物流产业活动的主要阶段中每一个阶段的总体情况。关键指标按照物流活动的阶段设计,每一个阶段具体包括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反映全产业的综合指标和支撑指标。

4 结论

目前关于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问题探讨了很久,但是将物流产业整体作为一个大的产业进行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目前尚不多见。从物流产业管理的角度和整个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关联发展来看,进行物流产业的统计研究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本研究将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分析探讨了进行物流产业统计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的整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包括物流产业的具体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物流产业的简要指标体系、物流产业的关键指标体系等3个层次的指标体系群的指标体系构成框架。这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平台和基础,同时也为物流产业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框架和思路。

参考文献 [2] 李卫东,刘延平.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6]:18-19.

[3] 刘延平,李卫东.物流统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

[4] 孙敏炜,邵建利.建立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J].商业流通,2007,20:17-19.

[5] 徐霄红.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J].浙江统计,2005,8:22-24.

二、(二)统计指标、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二)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设计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必须以与现象有关的各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数学的理论阐述为依据,使指标的涵义、计算单位、计算方法的确定符合科学的要求。 2、目的性原则 设计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是为了满足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需要。不同的统计工作工作要求和研究目的的决定着统计对象的不同,这就必然要求设计不同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用不同的尺度来进行不同的测度。例如,为了反映企业利用工作劳动时间状况生产效率时,应设计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标进行度量,为了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生产效率,应设计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进行度量。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即便是性质相同的现象,当目的不同时,尚且需要设计不同的统计指标。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就更需要设计各种不同的统计指标了。 3、联系性或适应性原则 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适应现象所处的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因为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现象的性质往往可以由不

同的测度特征来体现,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计量标准和不同的计算方法。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某些原有的统计指标也将因不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而需要增删修订,重新设计。设计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还必须考虑与党的政策、国家的体制相适应,与当前企业的管理水平相适应,与计划指标、会计指标以及各种业务指标相一致,使统计指标对现象总体数量的测度切实可行。 4、统一性或全局性原则 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还必须从定量分析的全局出发,根据现象在特定活动中的作用来进行设计,使所设计的各种统计指标在定量分析时能够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形成有机的体系。 首先,应考虑怎样从各个不同侧面来设计统计指标,配合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来全面地测度活动的成果。例如,仅仅依赖对利润总量的测度,而不能全面的认识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还必须设计产量、质量、品种等各种统计指标,从不同侧面来度量企业的生产成果,才能满足对这一活动的定量分析的需要。 其次,应考虑在对某一活动进行分析时,一个统计指标与其它统计指标在测定上的相互联系。例如,产量指标是测度企业生产成果的尺度,又是测度企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依据。因而,当设计产量指标时,除了应从产量本身的涵义考虑外,还应考虑产量指标与劳动消耗量、生产费用、资金占用等指标在分析经济效益时的联系。 最后,应从各种指标的纵向、横向、上层、下层等交织的关系中对于统计指标相互衔接的要求来进行设计。例如,产品价值量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步骤

?标度划分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 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 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 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 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 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法,例如根据 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 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 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考评时可以根据 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 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KPI指标体系设计方案

某电气有限公司KPI 指标体系设计方案(精品) KPI(Key Performance Index) 指标体系,主要是对各部门(流程)工作绩效的量化指标体系。 其内容包括:市场开发( M&D)、用户满意和品质保证( CS&QA)、研究开发( R&D)、采购与供 应( P&S)、制造与品质控制( M&QC)、人力资源( HR)。 1.市场开发( M&D) 1.1 销售目标达成率 指标名称销售目标达成率 指标定义指年度销售目标经分解后形成月度销售目标实际达成的比率 设立目的考核营销部门在销售方面目标与实际情况的对比。销售目标可以用KVA 或 金额作单位,该指标是反映营销部门市场开发力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销售目标达成率=实际销售发货额(KVA)÷目标销售额( KVA)×100% 相关说明·销售业绩以销售发货额统计 ·该指标可作每日管理工具由营销每日自行累计 ·每年、每月指标可作管理及考核指标 ·各类产品可分别进行统计 数据收集市场部 数据来源财务报表:由财务部门提供 数据核对财务部 统计周期每日、每月一次 统计方式数据和趋势图 1.2 销售增长率 指标名称销售增长率 指标定义产品的销售额(KVA)比去年同期增长的百分比 设立目的反映当期产品销售与去年同期销售相比的增长情况 计算公式销售增长率 =(本月实际销售额(KVA)- 去年同期销售额(KVA))÷去年同期 销售额( KVA)×100% 相关说明·可按产品种类统计 ·销售额要以实际出货的为基准 ·在管理运用上,可按营业区作统计分析 数据收集市场部、财务部 数据来源市场部的销售统计和财务报表 数据核对财务部 统计周期每月一次 统计方式数据和趋势图 1.3 市场拓展投入产出比

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一、指标体系编制的基本原则 指标体系的编制以《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确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活动范围为依据,并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反映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指标体系立足于客观描述文化产业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服务的提供的全过程,反映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水平、结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二)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针对文化产业涉及的部门多,统计内容繁杂,现行统计制度中实物量指标较多,价值量指标偏少,难以完整地反映文化产业发展全貌的不足,指标体系为界定部门统计范围、完善部门统计制度、建立文化产业综合统计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三)利于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开发 指标体系立足于各部门现行的统计制度,同时考虑多角度研究文化产业的需要,为全面收集开发文化产业信息提供基本框架,为其他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如对在现行统计制度中尚未包括的文化个体经营户的调查)的设计提供参考。 (四)反映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过程 指标体系反映的是当前对文化产业范围和各类文化活动的认识。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指标体系将逐步得到补充、修改和完善,以反映对文化产业认识的深入。二、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为全面反映文化产业的情况,指标体系从财务状况、业务活动、就业人员和补充指标等四个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描述。其中财务

状况指标和业务活动指标是指标体系的主体,用于反映文化产业的基本活动特点;就业人员指标用于反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补充指标用于反映政府和居民对文化的投入和需求等外部影响状况。设置就业人员指标和补充指标主要是出于统计分析的目的。 I. 财务状况指标 旨在反映文化产业的资产、收支和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指标包括四个部分:1.文化产品生产企业指标;2.文化产品流通企业指标; 3.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文化服务企业指标; 4.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文化单位指标。财务状况指标按文化产业企业和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及其财务状况指标内容设计,以系统反映文化产业经营和收支状况,同时满足增加值核算的需要。 II. 业务活动指标 旨在反映文化产业主要业务活动的状况和规模。业务活动指标按《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规定的行业顺序排列,以部门的职责范围和现行统计制度为基础,力求全面反映文化产业活动的全貌,并尽量贴近部门管理工作实际。 III. 就业人员指标 旨在反映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的数量、素质和结构情况。除就业人员总数外,还反映就业人员的性别、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人员状况等。 IV. 补充指标 反映政府文化事业支出、文化产业投资和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情况。 三、文化产业主要统计指标目录

北邮远程现代物流管理阶段作业

一、多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共100.0分) 1.物流成本合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物流成本预测和计划 B. 物流成本计算 C. 物流成本控制 D. 物流成本分析 E. 物流成本信息反馈 F. 物流成本决策 2. 3.物流企业的业务管理内容包括() A. 采购管理 B. 市场营销管理 C. 配送管理 D. 仓储保管管理 4. 5.戴明循环包括的四个阶段为()。 A. 计划 B. 执行 C. 检查 D. 处理 6.

7.目标管理的四个环节是()。 A. 目标制定 B. 目标开展 C. 目标实施 D. 目标评价 8. 9.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 A. 生产 B. 分配 C. 交换 D. 消费 10. 11.销售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A. 市场调查需需求预测 B. 开拓市场和制定销售产品的方针和策略 C. 编制销售计划 D. 组织、管理订货系统 E. 组织产品推销 F. 成本分析 12. 13.生产物流控制的程序包括()。 A. 制定期量标准 B. 制定计划

C. 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送、处理 D. 短期调整 E. 长期调整及其有效的评估 14. 15. (错误) 合理组织生产物流的基本要求包括()。 A. 物流过程的连续性 B. 物流过程的平行性 C. 物流过程的节凑性 D. 物流过程的比例性 E. 物流过程的适应性 16.电子物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 A. 传统的物流服务提供者 B. 软件供应商 C. 集成商 D. 物流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 17. 18.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的举措包括()。 A. 统筹规划,做好物流配送的基础建设 B. 资源整合,竞争走向合作

统计指标体系举例

统计指标体系举例 例1 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 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设计。宏观层面主要是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循环发展的综合评价。微观则是侧重对企业循环生产经营状况的描述。(一)宏观层面的设计要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入手 一级指标:具体指标名称 经济发展:经济净福利指标,社会生产物耗率 社会人口发展: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业劳动力 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城镇化率、失业率、居住质量指数、养老保 险覆盖率、贫困人口比重、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等指标构成。 资源环境情况:环境投资占GDP的比重、环境治理指数、空 气质量指数、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臭氧层 耗竭物质消费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木材采 伐量、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受荒漠化影 响的土地面积、原料使用密度、年人均能源 消耗量、能源使用强度、农药使用量、化肥

使用量、能源使用密度、工业固体废弃物排 放、有害废弃物排放、放射性废物排放、废 物循环和再利用、废水处理率、广播电视覆 盖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资金利润率、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等指标 1.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设置以经济净福利指标为中心指标,以反映优质生产、提高效益、节约能源、防止污染等内容的资源指标共同组成的指标体系。经济净福利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中加上环境改变人们所获得的福利,减去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减去自然资源超过正常耗减而造成的损失,再加上自我服务的价值。这个指标能综合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自然环境及生活环境间的协调关系。另外,社会生产的物耗率应该是该体系的重点指标。因为这一指标是指国内生产总值中物质消耗所占的比重。社会生产物耗率和净产值率是互相消长的,社会生产物耗率下降,净产值比重上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社会生产物耗率上升,则净产值比重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因此,节约物质消耗,降低社会生产物耗率,可以增加更多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从另一个角度能反映循环经济的内在本质。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一)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 企业人员绩效考评的评价对象是企业中各个层次、各种岗位的人员的工作成果。既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包括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评价目的是评判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程度后,运用评价的结果,提出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企业人员继续为企业做出贡献。对于管理人员来讲,其业绩多半体现在所管辖的组织的整体业绩。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则体现在所经营的企业所取得效益以及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关系的处理状况。从评价结果来决定经营者的年薪、荣誉或承担损失。以下所举例子是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 (二)拟定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 1、收集企业内部或与企业相关的资料,进行体系轮廓设计。按层次结构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是:经营业绩。 一级指标: A1=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A2=市场地位 A3=对公众顾客关系 A4=同国家的关系 A5=员工关系及能力发展 A6=股东关系 二级指标: B11=生产要素的利用 B12=优质产品率 B13=商品销售率 B14=资金利税率 B15=成本利税率 B21=市场占有率 B22=增长率 A31=环境污染状况 A32=产品对消费者的满足性质 B30=对公益事业的贡献 B31=污染状况 B32=产品满足性质 B33=服务 B34=对公益事业贡献 B41=税收 B42=国有资产的保值 B51=员工的报酬水平 B52=员工的发展 B61=股东的报酬率 B62=股票的走势 B63=资本金的利润率 三级指标:(对应于B11)

C111=全员劳动生产率 C112=原材料利用率 C113=生产能力利用率 C114=成本费用利润率 评价指标体系说明如下: 以上指标中,既有财务数据为基础的硬指标,又有一些主观判定或市场调查的资料为基础的软指标,从而全方位的对经营效益做出评价。 2、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系统。统计指标系统是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需要而设计的,是为评价指标体系服务的。它将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所需要的统计数据清晰的、系统的、有层次的表示出来。统计指标体系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辅助系统。实际操作中,能对低层次指标,编制统计表,并评细编写统计说明(规范),以便数据的收集和精度的控制。以上与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统计指标系统如下图: 业绩评估的统计指标体系:

2018年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

2018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 优 化 方 案 参赛队名称:A 队长(主管):AI 队员:A2 A3 A4 比赛时间:2018年4月日

目录 一、 ...................................................................... 工作准备1 1、队员分工 (1) 2、工作分配: (1) 二、 ............................................................ 货位优化订单处理:2 1.物动量ABC分类法分析: (2) 2?物动量分析结果: (2) 3.货物组托图: (3) 4.货位图: (6) 5就地堆码存储区规划: (7) 三、 ................................................................. 出库作业计划: 8 I-客户有效性分析: (8) 2.客户订单处理: (9) 3?客户优先权分析: (11) 4?库存分配计划表: (12) 5?缺货订单处理: (12) 6坤卜货单: (12) 7?拣选单: (13) 8.月台码放示图 (13) 9?点检单: (14) Io-装车配载示意图: (15) 四、 ...................................................................... 外包准备16 五、 ...................................................................... 編制计划16 租赁清单: (16) 2预算表 (17) 3.工作计划表: (18) 六、 ...................................................................... 紧急预案20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开题报 告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开题报告 题目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郑思文学号: 07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指导教师:陈俊玲 评阅教师:陈俊玲 完成日期二○一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郑思文 指导老师:陈俊玲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1.研究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物流企业对行业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促使物流信息网迅速发展,以适应物流行业的市场变化。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现代企业的专业分工和协作对现代物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物流行业的人工管理早已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鲜明特征。物流行业的发展,使物流的信息化日益被广大从业者和信息系统提供商所重视。物流信息网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完全符合国内物流企业对行业信息的要求。同时,现代企业的供应链时刻在提醒我们,物流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必须要求企业及时准确的掌握客户信息,同时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大限度挖掘和优化物流资源来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建立高效的物流经济。 物流信息网站的出现,使得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能够迅速的传递,使生产资料和商品得到快速的流动。实现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最终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物流信息网的优势,提高企业物流效率。 2.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和保持必须以可靠,高效的物流运作为保证,采取高效的物流运作模式来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国际互联网的全球化热潮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因此通过计算机来获取物流信息已经是信息时代到来必然要发生的结果。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各类管理决策信息,辅助企业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立了信息标准,规范了基础数据管理。通过建立物流体系,会 对系统涉及到的所有基础信息进行整理,定义出基础档案的编码标准和管理规范,从而使各部门能以共同的标准对业务信息进行描述,避免理解误差。 二、打破了部门信息壁垒,降低了信息沟通成本。首先,信息可以及 时的传递。其次,信息通过物流系统传递不会失真。再者,信息的获取方式从被动式变为主动式。总之,物流系统的应用改变了部门间信息沟通的方式,保证了信息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三、规范、优化了业务流程。在实施物流系统的过程中,会对相关的 部门和岗位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义,规定其工作的范围、内容和要求。在形成了流程规范后,还可以在物流系统中进行设置,确保在系统中只能按规定的流程开展业务,从而保证了业务流程的规范性。 四、降低了对基层业务人员能力的要求。在应用了库存管理后,库管 员只需要能在系统中输入收发单据即可,报表会自动生成。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

表1 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及权重 一级指标二级指 标 三级指标单位 实际值 /目标 值 权 重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开发强 度 1、人口密度 万人/平 方公里 2、单位工业用地产值 亿元/ 平方公 里 3、人均GDP 元/人 4、第三产业占比% 5、城镇人口比重% 6、建设用地面积比重% 7、产业结构相似度% …… 土地集 约利用 度 8、人均道路面积m2/人 9、人均建设用地m2/人 10、建筑密度% 11、土地闲置率% 12、地均基础设施投入 万元/ 平方公 里 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14、地均环保投入 万元/平 方公里 …… 生态开 发格局 15、林草覆盖率% 16、生态用地比例% 17、受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 …… 农业开 发格局 18、人均耕地面积m2/人 19、地均农业产值 万元/平 方公里 …… 开发潜 力 20、公路网密度 千米/万 人 21、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22、污染企业入园率、淘汰率% …… 资源节约资源消 耗 23、单位GDP能耗 吨/万 元 24、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m3/万元

…… 资源节约利用2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 的比例 % 26、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2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8、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29、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 30、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 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 …… 环境保护环境保 护能力 31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吨/平 方公里 32、、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3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环境保 护水平 3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35、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3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 37、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 38、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 39、污染土壤的修复率% …… 环境保 护潜力 40、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率% 41、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比 例 % …… “两型”制度建设政府执 政水平 42、基尼系数- 43、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 比重 % 44、公众对政府满意度% 45、生态环保工作占党政实绩考 核比例 % 46、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的贯彻落实程度 % …… 制度制 定 47、地方政府出台政策的完备度% 48、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率% 49、城乡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均等 度 % ……

怎样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如何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87 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2.0学分! 单选题 正确 1.组织层面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共有四个操作步骤,其中不包括的是: 1. A 初步收集被考核人的绩效指标 2. B 撰写指标解释表 3. C 填写绩效考核表 4. D 滚动、修定拟好的绩效考核表 正确 2.人力资源规划指标的推导可量化的程度指标中,可以用计算公式表示的是: 1. A 定量指标 2. B 定性指标 3. C 部门指标 4. D 价值指标 正确

3.“五因素分析法”在补充评价指标时,关于公司文件管理部门考核可量化的内容,不包括的是: 1. A 后勤服务的时间 2. B 文件未及时传达的次数 3. C 文档抽检的符合率 4. D 重大文控泄密的次数 正确 4.撰写指标解释表要尽量详尽,其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1. A 指标的编码 2. B 指标的名称 3. C 指标说明 4. D 指标类型 正确 5.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涉及“五因素分析法”,其中不包括的因素是: 1. A 时间 2. B 过程 3. C 质量 4. D 风险控制 正确

6.关于指标筛选与实操性检查的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1. A 指标是否可信 2. B 指标是否可衡量 3. C 指标是否灵活 4. D 指标是否可控 正确 7.关于指标赋值计分法之一的“层差法”,表述正确的是: 1. A 设定目标值和挑战值两个指标 2. B 计算方法是用指标完成数除以目标值再乘以目标值对应分 3. C 在考核时必须结合关键事件法 4. D 在设计绩效评价体系当中最常见 正确 8.在组织层面绩效考核指标战略的第一步骤中,关于目标与指标分解工具矩阵表,表述错误的是: 1. A 用于搜集考核指标 2. B 纵列是组织的各个部门,横列是核心指标 3. C 需要区分驱动责任和结果责任 4. D 连接战略地图卡表和绩效考核表的桥梁性工具 正确

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 职业能力基础知识 2017高职-拟设赛题

一、单项选择 1.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了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最终用户,由上游与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的网链状组织是:(B) A.运输 B.供应链 C.物联网 D.销售组织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功能单元构成的,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的有机集合体称为:(C) A.联合 B.供应链 C.物流系统 D.一体化 3.物流系统具有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形式效用三大效用。时间效用主要由(C)来实现。 A.运输 B. 流通加工业务 C. 仓储活动 D.分拣 4.在物流过程中,直接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所支付的直接费较多,其中,(C)所占的比重最大。 A.保管费 B. 包装费 C. 运输费 D.装卸搬运费 5.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全天候、成本低等优势的运输形式是(C)。 A.公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 6.目前(A)主要以集装箱船舶运输、大型散货船运输和大型油轮运输为主。 A.远洋运输 B.近海运输 C.内河运输 D.沿海运输 7.航空运输最大的优势是(D) A.成本低 B.运输方便 C.准时性高 D.速度快 8.定期开航的,定航线、定始发站、定目的港、定途经站的飞机运输属于(B)。 A.包机运输 B.班机运输 C.集中托运运输 D.航空快件传送 9.管道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最大的不同是(A) A.管道既是运输工具,又是运输通道 B.速度慢 C.不受时间限制 D.不受场地限制 10.为了解决鲜肉、鲜鱼在流通中保鲜及装卸搬运的问题,采取低温冻结方式的加工。这属于(A)。 A.生鲜食品的冷冻加工 B.分选加工 C.农副产品的精制加工 D.分装加工 11.在代码的几个功能中,(A)功能是最基本的,任何代码都必须具备此种功能。

浅论构建合适企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浅论构建合适企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 系

浅论构建合适企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企业发展一靠“管理科学”,二靠“技术进步”。中国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遵循的就是这两个原则,由此使得企业的统计指标、财务指标、产权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设计出新的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 统计在市场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销售管理、产品价格管理、财务管理及经济效益管理等诸多领域中的正确应用能起到预测、分析、决策、监控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统计内容既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需要,为此,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选择一套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所在公司建立了一套以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获利能力)、资金综合运营能力(营运能力)、偿付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发展能力)体现企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并经过这些能力的达到程度来综合评价本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这套体系摆脱了以资金利税率为核心的传统的考评企业模式的约束,而是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应具有的行为导向、基本素质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一、选择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若干个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

组成的一个反映总体现象的统计指标系统。一个企业如要全面反映其生产经营状况就需要设计和运用一整套统计指标体系,也就是说经过用一系列的企业统计指标才能得以反映其企业经营状况及其变化的整个过程。 在具体选择组成统计指标时我们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既满足国家宏观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微观的要求。 1、全面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而且尽量使指标按市场要求细化。 2、规范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数据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化。 3、及时性原则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业务的不断出现,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要对指标体系及时进行调整。统计指标的设置,应以满足整个企业特别是业务发展部门的需求为主,坚持适度超前,并不断扩大统计指标规模,力争以规模效应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支撑。 二、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1、客观、公正、全面评价企业经济效益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3.3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3.4.1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环境现象的数量特征是多方面的,各类环境现象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方面的。此外,一个地区的环境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整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城市建设、卫生等各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一整体中,这一现象往往是另一现象的结果,而另一现象往往又是这一现象的原因。例如,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是工业发展的结果,而工业发展则是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原因。一个环境统计指标只能从某一方面反映环境现象的某个特征,要全面反映环境现象的整体特征,就必须把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境统计指标结合使用。这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就构成统计指标体系。因此,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就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境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前面所述各项环境统计指标,除单项指标外,都是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起作用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实际上是环境统计指标之间存在的一种联系,它的形成和具体内容是由客观环境现象所决定的。环境统计正是运用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来研究和反映环境现象的整体特征,从而揭示环境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发挥它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统计工作涉及面广,不仅涉及到各行各业,而且涉及到许多科学,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确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国现行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和各项指标,是根据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从相关注、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出发,经过多次的调整和修改而确定的。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环境统计的范围和内容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需要对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3.4.2中国现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中国现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包括工业污染与防治、生活及其它污染与防治、农业污染与防治、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及环保系统自身建设等七个方面。 3.4.2.1工业污染与防治指标体系 (1)工业污染企业基本情况指标 企业基本属性:名称、登记注册类型、行业类别、隶属关系、规模、开业

2017年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题库

2017年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题库 1、下列关于物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0分) A 社会发展初期,商流与物流是统一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流与物流逐渐分离 B 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物流发生的同时,物品所有权也随之转让了 C 在一定条件下,商流与物流分离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D 采取赊销购物方式,会引起物流在前、商流在后的物流分离形式答案:answer 参考答案:B 2、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缩写是( )。 (1.0分) A EDI B POS C REID D GPS 答案:answer 参考答案:C 3、为完成特定物流活动所进行的具体操作叫做:( ) (1.0分) A 物流管理 B 物流外包 C 物流作业 D 供应链管理 答案:answer 参考答案:C 4、专门从事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对社会性用户的货物需要而进行的配送属于( )。其特点 是规模大、专业性强,与客户关系稳定而密切。 (1.0分) A 集中配送

B 分散配送 C 柔性配送 D 共同配送 答案:answer 参考答案:A 5、流通加工是生产领域内的继续,为满足客户及消费者的需要而进行的对商品外形变化的 处理过程。下列不属于流通加工的活动是( )。 (1.0分) A 分选加工 B 精制加工 C 合成加工 D 分装加工 答案:answer 参考答案:C 6、在企业中只作为一种顾问或参谋的角色,负责整体物流的规划、分析、协调,提供决策 性建议而不管理具体物流运作的物流组织结构属于( )的物流组织结构。 (1.0分) A 直线式 B 矩阵式 C 顾问直线式 D 顾问式 答案:answer 1 参考答案:D

指标体系建立

源师兄的意见 1.“指导教师情况”一栏中“研究方向”和“授课名称”是指余老师本人的研究方向和他教的课的名称。 2.立项依据应该先讲现状然后谈意义 3.其他基本没什么问题,不过你们应该抓紧时间把这申请表送到余老师处,让他提出更加具体化的实施步骤和意见 祝你们成功! 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丁朝蓬 一 课程编制是一袱期而复杂的过程,而课程评价在这一过程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评价沟通了课程编制者与课程实施者,使课程系统与外部世界(社会、教学环境、教学人员、学生等)的信息交换得以不断进行,从而为课程的编制与完善提供支持。课程专家以儿童发展、社会需要和知识逻辑系统者为依据,以教育教学和课程理论为指导进行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目标的设计和课程内容的设计。设计成型的课程在学校中实施,作用于教育对象——学生,学生不断学习内化课程内容,身心获得发展。 从课宠计到课程在学校实施,始终伴随着课程评价。作为课程编制者,要关注各个阶段各种形式的评价,从中获得课程评价的信息,以便不断提高课程质量。下面将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评价标示在图中。(图略) 评价1是依据已设计出的课程目标来评价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看课程内容是否与课程目标相符合,课程内容能否达成课程目标。评价1一般在课程编制过程中进行,属于形成性评价,评价的主体多为课程编制者或课程编制者邀请的各界专家。 评价2是跳出已定的课程目标,完全依据客观的社会需要、儿童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科本身的要求评价课程内容。评价2也是在课程编制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主体也是课程编制者及各类专家。 评价3是根据预定的课程目标,比较学生的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看学生学习了课程内容后是否的确能够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评价3是在课程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才进行的,多属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一般为学校和教师。

现代物流—储配作业设计方案

现代物流—储配作业设计方案 一、工作准备 1.人员安排 本队成员三个,分为主管、理货员1和理货员2。 2.工作安排 为实施储配方案的设计,我们从岗位职责和工作容进行了一个工作安排,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货物优化及制定入库方案 图1 入库上架流程 1.物动量ABC 分析 根据ABC 分类原则,以及货物周转量统计分析,将货物按ABC 分类如表2所示:

表2 物动量ABC 分析 2.货物组托示意图 根据托盘利用率最大,以及货品的稳定性强,我们采用纵横交错式和重叠式的组托方式,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1)休闲黑瓜子 595*395*375 最高码放两层,采用纵横交错式,入库10,需托盘两个。 奇数层俯视图 偶数层俯视图 主视图 图2 休闲黑瓜子组托图 (2)小师傅方便面595*325*330 最高码放两层,采用重叠式组组托,入库18,需托盘2个

奇数层俯视图偶数层俯视图 图3小师傅方便面组托图 (3)大王牌大豆酶解蛋白粉495*395*320 最高码放三层,采用重叠式组托,入库36,需托盘两个 奇数层俯视图偶数层俯视图 主视图 图4大王牌大豆酶解蛋白粉组托图 (4)蜂圣牌皇浆冻干粉片395*295*275 最高码放三层,采用纵横交错式,入库30,需托盘两个,

奇数层俯视图偶数层俯视图 主视图 图5蜂圣牌皇浆冻干粉片组托图 (5)诚诚油炸花生仁395*245*265 最高码放三层,采用纵横交错式,入库24,需托盘一个。

图6诚诚油炸花生仁组托图 (6)利鑫达板栗 330*235*140 最高码放三层,采用纵横交错式,入库60,需要托盘两个。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牛德雄1朱卫武2项望东2 (1XX大学信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XX XX 330029) (2XX长运集团XX XX XX 330003) 摘要:相对于传统物流运输,物流信息化在现代物流中是起决定性的作用。现代物流是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控制与优化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方式,从而提高物流过程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本文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总需求;提出了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总体规划与流程。最后还对该系统平台进行了总体设计,并对该设计中的主要子系统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物流管理 0 前言 0.1现代物流及其信息化 现代物流是通过对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各物流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在此服务过程中实现远高于单纯从事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整体效益,给物流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率。美日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与地区,他们的现代物流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在网络建设、信息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已经积累形成了相当的优势。目前中国现代物流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初步发展,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由于我国现代物流起步较晚,很多物流企业又是从传统的运输企业转变过来的,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物流不仅仅是指将货物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过程,而它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在物流企业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重要作用同时,其自身受到了其信息化程度的限制。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是其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决定性因素。发展物流特别是现代物流,不但是一个物流硬件网络的建设过程,同时是一个物流管理水平不断升级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网络的建设过程。 0.2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复杂性及主要内容为客户进行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综合各种物流资源,提高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是现代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必须要经历的趋势。 由于物流信息处理的特点,决定了物流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物流信息系统内外信息是具有依赖性的,物流信息系统对公共物流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网络等外部信息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其次,物流信息交换的复杂性,集成物流服务涉及客户在内的多个经营主体, 各主体经济关系、技术应用、企业文化及信息系统模块的共用性,又导致了物流信息交流的复杂性。物流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将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提高到非常高的认识高度。 企业级的物流信息系统主要为企业内部物流业务的信息处理服务,如物流业务受理、车辆调度、仓储管理、包装分拣、发送、结算与各项统计等。现代物流信息化还可以是超越了物流企业内部业务,建设能适应整个物流行业的现代综合物流服务信息平台,为包括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的各类物流企业、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综合物流服务信息平台除了处理单个企业内部的业务外,其功能还可包括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换(EDI),从而提供物流业务交易、国际物流报关、资金结算、税收等服务;最后可以为政府宏观经济数据的采集、分析并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等服务。 1信息化给现代物流带来的优势现代物流,通过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能充分发挥与体现现代综合物流的理念。较之传统的物流模式,现代物流的优势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物流可在不重复建设的基础上,利用现存条件,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将逻辑上相互关联的部分连接在一起。从而重复的工作和多余数据将被取消,工作流程将被优化,从而提高物流过程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其次,现代物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与通讯技术,融合现代物流技术、编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等先进技术,通过联合将供应商、分销商、客户按业务联系

物流信息系统复习题教学提纲

物流信息系统复习题: 详见物流信息系统习题集及答案。 重点复习下列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代物流是一门(D )的新型学科 A、理工学 B、管理学 C、经济学 D、多门学科相互交叉 2. 在我国,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是(C ) A、流程改造 B、运行优化 C、核算和控制 D、协同业务流程及建立供应链 3. 现代物流管理的首要目标是(C ) A、降低成本 B、提高作业效率 C、满足顾客需要 D、取得利润 4.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层次结构分明,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操作层(D ) A、运输管理 B、报关管理 C、采购管理 D、统计管理 5. 企业建摸的第一步是(B ) A、计算机建摸 B、业务建模 C、组织机构建模 D、管理建模6.ASP是一种(C )。 A. 语言 B. 开发工具 C. 技术框架 D .浏览器7.ASP中的命令脚本语句都是在__D__中解释执行,执行后的结果产生HTML 页面并送到浏览器。 A. 本地 B. 客户端 C. 编译器 D .服务器 8.ASP中A、S、P分别指的是______A_____。 A. Active、Server、Pages B. ActiveX、Server、Pages C. Active、Service、Pages D . ActiveX、Server、Paper 9.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是表示网页的一种(C )。 A. 标准 B. 编程语言 C. 解释 D .约束 10.GI是HTTP服务器与你的或其它机器上的程序进行“交谈”的一种工具,其程序须运行在(B)上。

A. 客户端 B. 网络服务器 C. 本地 D .IE 11.VBScript 使用(C )与宿主应用程序对话。 A. CGI B. ASP C. ActiveX? Script D. ISAPI 12.在VBScript语言中只有一种数据类型,即(C )。 A. int B. char C. Variant D. string 13.ASP程序必须在本地配置(B )才能运行。 A. IE B. IIS C. HTTP服务器 D. 数据库服务器 14.可以获取和修改Cookie值的服务器对象是(C )。 A. Application B. Session C. Response D. Request 15.ADO是ASP提供的访问WEB数据库的_______B______________。 A. 脚本语言 B. ActiveX服务器组件 C. 服务器对象 D. 开发工具 16.要在HTML标记之后调用Response. Redirect方法,则必须将(B )设置为True。 A. Response.Expires B. Response.Buffer C. Response.ContentType D. Response.ExpiresAbsolute 17. ( C )是指企业间利用通讯网络(VAN或互联网)和终端设备,以在线联结方式进行订货作业和订货信息交换的系统。 A、EOV B、ETC C、EOS D、EOD 18. 具有根据支持水平的高低划分为信息服务、科学计算、决策咨询和人工智能四个层次的是( A ) A、决策支持系统 B、信息管理系统 C、决策管理系统 D、信息支持系统 19. 现代物流活动中所说的“装卸”主要是指( C ) A、装卸 B、搬运 C、装卸和搬运 D、以上都不对 20.( A )是一类专门用于提供企业商务数据或运商数据的存储和备份管理的网络。 A、存储区域网络 B、备份区域网络 C、缓存区域网络 D、寄存区域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