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三版答案 第3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遗传学刘祖洞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遗传学刘祖洞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遗传学刘祖洞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生物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
刘祖洞的遗传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工具。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习题和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书的习题涵盖了遗传学的各个方面,包括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遗传变异的机制和规律等。
通过习题的练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遗传学的知识点,提高解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
同时,书中的答案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答案的学习,读者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提高。
另外,通过对答案的分析,读者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遗传学的知识点,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总之,遗传学刘祖洞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是一本对于遗传学学习者来说非常有益的辅助教材。
通过对习题和答案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遗传学知识,提高解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
希望广大遗传学学习者能够认真学习和使用这本书,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之欧阳音创编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半保留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双分子链结构。
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
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叉中,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转录:由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RNA的转录有三步:①RNA链的起始;②RNA链的延长;③RNA链的终止及新链欧阳音创编 2021.03.11 欧阳音创编2021.03.11的释放。
翻译:以RNA为模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小核RNA: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的剪接体的主要成分,属于一种小分子RNA,可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酸剪接体。
不均一核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R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
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称为不均一核RNA。
遗传密码:是核酸中核苷酸序列指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一种方式,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
密码子不能重复利用,无逗号间隔,存在简并现象,具有有序性和通用性,还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多聚核糖体:一条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成为多聚核糖体。
中心法则:蛋白质合成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欧阳音创编 2021.03.11 欧阳音创编2021.03.11信息从DNA到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2.答: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每个物种不论其大小功能如何,其DNA含量是恒定的。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之欧阳语创编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半保留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双分子链结构。
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
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叉中,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转录:由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RNA 的转录有三步:①RNA链的起始;②RNA链的延长;③RNA链的终止及新链的释放。
翻译:以RNA为模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小核RNA: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的剪接体的主要成分,属于一种小分子RNA,可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酸剪接体。
不均一核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欧阳语创编R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
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称为不均一核RNA。
遗传密码:是核酸中核苷酸序列指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一种方式,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
密码子不能重复利用,无逗号间隔,存在简并现象,具有有序性和通用性,还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多聚核糖体:一条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成为多聚核糖体。
中心法则:蛋白质合成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到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2.答: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每个物种不论其大小功能如何,其DNA含量是恒定的。
(2)DNA在代谢上比较稳定。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刘祖洞(2020年7月整理).pdf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1、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答:因为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
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2、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现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RR×rr(2)Rr×rr(3)Rr×Rr(4)Rr×RR(5)rr×rr3、下面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和表型已写明。
问它们产生哪些配子?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1)Rr × RR(2)rr × Rr(3)Rr × Rr 粉红红色白色粉红粉红粉红4、在南瓜中,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WWDD×wwdd(2)XwDd×wwdd(3)Wwdd×wwDd(4)Wwdd×WwDd5.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
现在有下列两种杂交组合,问它们后代的表型如何?(1)TTGgRr×ttGgrr (2)TtGgrr×ttGgrr解: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1/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
杂交组合TtGgrr ×ttGgrr:即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矮茎绿豆荚皱种子3/8,矮茎黄豆荚皱种子1/8。
6.在番茄中,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C控制缺刻叶,基因型cc是马铃薯叶。
遗传学习题

《遗传学》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遗传与变异2、遗传变异3、遗传学二、填空题:1、1883年,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A.Weismann)提出。
2、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直到年,由三个植物学家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植物上,得出与孟德尔相同的遗传规律,这时遗传学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
3、1903年和首先发现了染色体的行为与遗传因子的行为很相似,提出了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的假设。
4、遗传学诞生后,遗传学名词是1906年由英国的教授提出来的。
5、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创造了一词来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并且还提出了和概念。
6、1910年,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做材料,研究性状的遗传方式,得出,确定基因直线排列在染色体上,创立了以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为核心的。
7、1940年以后,以红色面包霉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生化合成与基因的关系,于1941年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8、1944年,等用肺炎双球菌做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9、1951 发现跳跃基因或称转座因子。
10、1961年,法国分子遗传学家以E.coli为材料,研究乳糖代谢的调节机制,提出了。
11、分子遗传学时期以1953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和英国分子生物学家提出的为开始。
三、选择题:1、遗传学有很多分支,按(),可分为宏观与微观,前者包括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数量遗传学(Quantitative gentics);后者包括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核外遗传学(Extranuclear G.)、染色体遗传学(Chromosomal G.)、分子遗传学(Molecular genetics)。
A、按研究对象分B、按研究范畴分C、研究的层次分D、研究的门类2、遗传学名词是1906年由英国的贝特森William Bateson教授提出来的,并且他还提出了()等概念。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之欧阳数创编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半保留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双分子链结构。
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
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叉中,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转录:由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RNA 的转录有三步:①RNA链的起始;②RNA链的延长;③RNA链的终止及新链的释放。
翻译:以RNA为模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小核RNA: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的剪接体的主要成分,属于一种小分子RNA,可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酸剪接体。
不均一核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欧阳数创编R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
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称为不均一核RNA。
遗传密码:是核酸中核苷酸序列指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一种方式,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
密码子不能重复利用,无逗号间隔,存在简并现象,具有有序性和通用性,还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多聚核糖体:一条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成为多聚核糖体。
中心法则:蛋白质合成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到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2.答: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每个物种不论其大小功能如何,其DNA含量是恒定的。
(2)DNA在代谢上比较稳定。
第三章遗传染色BXJ

唾线染色体
第三章遗传染色BXJ
(三)特殊染色体
2.灯刷染色体 最先在鲨鱼中发现,后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以
及某些无脊椎动物的卵母细胞中发现。 是RNA合成的活跃场所。一个侧环是一个转录单位。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4.B染色体(副染色体;超数染色体;附加染色体):通常比正
第三章遗传染色BXJ
1.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2)次缢痕(副缢痕;核仁形成区):主缢痕外
着色较浅的染色体缢缩区,不能弯曲,与核仁形 成有关。常在短臂出现。位置相对稳定。 (3)核仁组织区(核仁组织者;NOR):位于染色 体次缢痕部位,是rRNA基因所在部位(5srRNA除 外),与核仁形成有关。 (4)随体:从次缢痕到臂末端有一种圆形或略呈 长形的染色体节段。第三章遗传染色BXJ
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细胞 细胞分裂 染色体周史 染色体的遗传学说
第三章遗传染色BXJ
第一节 细胞
第三章遗传染色BXJ
一、细胞结构(自学为主)
(一)细胞膜
第三章遗传染色BXJ
(二) 细胞质(cytoplasm)
• 细胞质的构成成分除了由蛋白分子、脂肪、游离氨基酸 和电解质组成的基质外,具有许多重要的结构,称为细 胞器
绝对长度:一般为1~25μm。最短的长度为0.25μm,
最长的长度是30μm。
相对长度:某一染色体绝对长度占该染色体组绝对长度
的百分数。
第三章遗传染色BXJ
染色体
第三章遗传染色BXJ
第三章遗传染色BXJ
(三)特殊染色体
1.多线染色体(唾线染色体) 存在于双翅目昆虫幼虫消化道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核 中的、一种可见的、巨大的染色体。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之欧阳术创编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半保留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双分子链结构。
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
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叉中,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转录:由DNA 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RNA的转录有三步:①RNA链的起始;②RNA链的延长;③RNA链的终止及新链的释放。
翻译:以RNA为模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小核RNA: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的剪接体的主要成分,属于一种小分子RNA,可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酸剪接体。
不均一核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R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欧阳术创编 2021.02.02 欧阳美创编 2021.02.02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
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称为不均一核RNA。
遗传密码:是核酸中核苷酸序列指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一种方式,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
密码子不能重复利用,无逗号间隔,存在简并现象,具有有序性和通用性,还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多聚核糖体:一条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成为多聚核糖体。
中心法则:蛋白质合成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到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2.答: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每个物种不论其大小功能如何,其DNA含量是恒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以说明。
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1)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而减数分裂一般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2)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数由2n-2n,减数分裂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由2n-n。
(3)有丝分裂在S期进行DNA合成,然后经过G2期进入有丝分裂期。
减数分裂前DNA合成时间较长,合成后立即进入减数分裂,G2期很短或没有。
(4)有丝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独立活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会发生配对、联会、交叉、交换等。
(5)有丝分裂进行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2小时,减数分裂进行时间长, 例如人的雄性配子减数分裂需24小时,雌配子甚至可长达数年。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通过有丝分裂维持了生物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组织及细胞间遗传组成的一致性);并且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单细胞生物及无性繁殖生物个体间及世代间的遗传组成的一致性)。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1)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交替(2n-n-2n),保证了物种世代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是随机的(染色体重组) ,加上同源染色体的交换(染色体片断重组) ,大大增加了配子的种类,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提高了生物的适应性,为生物的发展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生物体自身的分裂生殖或其体细胞生长发育形成个体过程一般没有和其他个体或结构发生基因交流,自身也不发生减数分裂,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分离,但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通过无性生殖方式产生的个体也有可能会发生变异。
2 水稻正常的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12对,问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
(1)胚乳;(2)花粉管的管核;(3)胚囊;(4)叶;(5)根端;(6)种子的胚;(7)颖片;
解析:(1)胚乳3n=36
(2)花粉管的管核n=12
(3)胚囊8n=96
(4)叶2n=24
(5)根端2n=24
(6)种子的胚2n=24
(7)颖片2n=24
3 用基因型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AaBb的玉米雌花授粉,你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因型是什么类型,比例如何?
解析:基因型Aabb的花粉产生的雄配子Ab,ab
基因型AaBb产生的极核为AB,Ab,aB和ab
胚乳基因型为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和aaabbb,比例相等。
4 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是中间着丝粒,另一端是端部着丝粒,以模式图方式画出:
(1)第一次减数分裂的中期图。
(2)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图
解答:(1)
(2)
5 蚕豆的体细胞是12个染色体,也就是6对同源染色体(6个来自父本,6个来自母本)。
一个学生说,在减数分裂时,只有1/4的配子,它们的6个染色体完全来自父本或母本,你认为他的回答对吗?
解析:不对。
因为在减数分裂时,来自父本或母本的某一条染色体进入某个配子的概率是1/2,因此6个完全来自父本或母本的染色体同时进入一个配子的概率应为(1/2)6=1/64。
6 在玉米中:
(1)5个小孢子母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2)5个大孢子母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3)5个花粉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4)5个胚囊能产生多少配子?
解析:
(1)1个小孢子母细胞产生4个配子,因此5个小孢子母细胞能产生20 个配子。
(2)5个大孢子母细胞能产生5个配子。
(3)5个花粉细胞能产生5个配子
(4)5个胚囊能产生5个配子
7 马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64,驴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62。
(1)马和驴的杂种染色体数是多少?
(2)如果马和驴之间在减数分裂时很少或没有配对,你是否能说明马-驴杂种是可育还是不育?
解答:(1)马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64,所以马的精细胞/卵细胞染色体数为n=32,驴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2n=62,所以驴的精细胞/卵细胞染色体数为n=
31,因此马和驴杂交不论哪一方做父本或母本,其杂种染色体数均为32+31=
63
(2)如果马和驴之间在减数分裂时很少或没有配对,说明二者的染色体之间在形态结构方面有很大差异,杂种的生殖细胞不能正常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因此马-驴杂种是不育的。
8 在玉米中,与湖粉层着色有关的基因很多,其中三对是A-a,I-i和Pr-Pr。
要糊粉层着色,除其他有关基因必须存在外,还必须有A基因存在,而且不能有I 基因存在。
如有Pr存在,湖粉层紫色。
如果基因型是PrPr,糊粉层是红色。
假使在一个隔离的玉米试验区中,基因型AaPrPrII的种子种在偶数行,基因型aaPrPrii的种子种在奇数行。
植株长起来时,允许天然授粉,问在偶数行生长的植株上的果穗的糊粉层颜色怎样?在奇数行上又怎样?(糊粉层是胚乳的一部分,所以是3n)。
解答:在偶数行生长的植株上的果穗的糊粉层颜色和奇数行上的均为无色。
9 兔子的卵没有受精,经过刺激,发育成兔子。
在这种孤雌生殖的兔子中,其中某些兔子对有些基因是杂合的。
你怎样解释?
提示:极体受精
解答:动物孤雌生殖的类型有一种是雌性二倍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卵和极体,卵和极体融合发育形成二倍体个体。
例如AaBb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A B、A b、a B、ab四种卵和极体。
当AB卵和AB极体来自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二者融合形成AABB卵,是纯合的,而当卵细胞和第二极体融合即卵细胞和极体基因型不同时发生融合时体细胞基因型就会是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