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布儒斯特角及其光学应用
三棱镜折射率

三棱镜折射率测定的不同方法比较姓名:YUE摘要:折射率为一光学常数,它表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对光的一种特征。
折射率是反映透明介质材料光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
测量三棱镜的折射率,常用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小偏向角法和布儒斯特角法是大学物理中运用到的两个重要实验,此外还可以利用临界角法(全反射法)来测量三棱镜的折射率。
根据对这三种方法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得出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关键词:最小偏向角;布儒斯特角;临界角;折射率引言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往往需要测定一些固体和液体的折射率。
三棱镜的折射率可以用很多方法和仪器来测量,方法和仪器的选择取决于对测量结果精度的要求。
在分光计上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棱镜的折射率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所测折射率的大小不受限制。
同时最小偏向角法还可以用来测定光栅常数。
因此,学习和掌握三棱镜最小偏向角的测量原理和方法,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布儒斯特角法测量三棱镜折射率原理简单,过程复杂。
一般对布儒斯特角的测量,利用高校物理实验室都有的测量液体折射率实验装置,可以既简单又较精确地测量布儒斯特角,并验证布儒斯特定律。
但是一般实验中常利用目测消光的方法来测量,由于目测的不精确性就给结果造成了较大的误差。
所以在实验中我们利用功率功率激光探头来测量光强,减小实验误差。
临界法(全反射法)属于比较测量,利用光学中的全发射,光从三棱镜射入空气中,入射角为某一数值时,会发生全反射,而且这种方法的实验步骤与最小偏向角法相似,操作过程简单。
一、实验原理1.1 分光计简介分光计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仪器,实际上就是一种精密的测角仪。
在几何光学实验中,主要用来测定棱镜角,光束偏向角等,而在物理光学实验中,加上分光元件(棱镜、光栅)即可作为分光仪器,用来观察光谱,测量光谱线的波长等。
分光计的测量原理: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准直管后变成平行光,平行光经载物台上的光学元件折射、反射或衍射后改变了传播方向,绕中心转轴转动的望远镜先后接收到方向没有改变和改变后的平行光,然后由读数圆盘读出望远镜前后两个位置所处的角度,即可由相关公式计算出望远镜的转动角度。
布儒斯特角实验报告数据

布儒斯特角实验报告数据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介质表面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状态,确定布儒斯特角,并验证布儒斯特角定律。
二、实验原理当自然光在两种各向同性介质的分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一般都是部分偏振光。
当入射角等于某一特定角度时,反射光将成为完全偏振光,其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这个特定的入射角称为布儒斯特角,用$\theta_B$表示。
布儒斯特角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以下关系:\\tan\theta_B =\frac{n_2}{n_1}\其中,$n_1$和$n_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且$n_1$为入射介质的折射率,$n_2$为折射介质的折射率。
三、实验仪器1、激光光源2、光学平台3、起偏器4、检偏器5、旋转台6、玻璃片(已知折射率)四、实验步骤1、将激光光源固定在光学平台上,调整其高度和方向,使其水平射出激光束。
2、在激光束的路径上放置起偏器,使激光束成为线偏振光。
3、将玻璃片放置在旋转台上,使其表面与激光束垂直。
4、旋转旋转台,同时观察反射光的强度变化,当反射光强度最弱时,记录此时旋转台的角度,即为布儒斯特角的测量值。
5、重复测量多次,以减小误差。
五、实验数据记录|测量次数|旋转台角度(°)||::|::|| 1 | 565 || 2 | 570 || 3 | 568 || 4 | 567 || 5 | 571 |六、数据处理1、计算测量值的平均值:\\overline{\theta} =\frac{565 + 570 + 568 + 567 + 571}{5} = 5682°\2、已知玻璃片的折射率$n_2 = 15$,入射介质为空气,折射率$n_1 = 1$,根据布儒斯特角定律计算理论值:\\theta_{B,理论} =\arctan\frac{15}{1} \approx 5631°\3、计算相对误差:\\delta =\frac{\vert \overline{\theta} \theta_{B,理论}\vert}{\theta_{B,理论}}\times 100\%=\frac{\vert 5682 5631\vert}{5631} \times 100\%\approx 091\%\七、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测量得到的布儒斯特角平均值为$5682°$,与理论值$5631°$相比,相对误差约为$091\%$,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
反射光的偏振特性—布儒斯特角的测量实验word精品文档9页

反射光的偏振特性—布儒斯特角的测量实验实验科目:光的反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测量,光的偏振、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1/4波片、反射光的偏振态,布儒斯特角。
反射光的偏振特性与布儒斯特角实验目的:1)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2)测量通过起偏器、1/4波片后的光的偏振特性,了解线偏振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特点。
3)通过观察从棱镜材料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的偏振特性,了解反射光的偏振特性,测量出布儒斯特角。
4)用测量值验证布儒斯特角公式的正确性。
实验原理:一、棱镜材料的折射率的测量当一束光斜入射于棱镜表面时,其光路如下图。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其偏转角γ为: sinγ=sini/nn 为材料的折射率。
同理出射角γ/ 为sinγ/= sini//n (1)根据几何关系可以证明入射光与出射光之间的夹角为:δ=i+γ/-A,而且δ有一个极小值,δmin可以证明:当光束偏转角为δ时,有i=γ/γ= i/,min此时δ=2i-A 即i=(δ+A)/2而A=γ+i/=2γγ=A/2由(1)式可得:n=sin[(A+δmin)/2]/sin(A/2)因此,只要我们测量出δmin ,就可得到材料相对于该测量光的折射率n 。
二、偏振光光是一种横波,它的振动方向是与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
偏振是指光波的振动方向在空间上的一种相对取向的现象。
当这个振动方向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可取所有可能的方向,并且没有一个方向占优势时,我们称之为自然光或非偏振光。
而如果有某一个方向上的振动占优势时,则称之为部分偏振光。
只有一个单一的振动方向的光叫线偏振光,而在一个振动周期内其振动矢量的端点的轨迹为一个圆或椭圆时,我们称之为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太阳光、照明用光一般多为自然光。
而自然光经过一些材料的反射和透射后可能变成部分偏振光。
自然光经过一些特殊材料,如偏振片或双折射晶体材料制作的棱镜后,就会变成线偏振光,一些激光器也可产生很好的线偏振光。
临界角和布鲁斯特角的关系

临界角(Critical Angle)和布鲁斯特角(Brewster Angle)是光在不同介质之间发生折射或反射时涉及的两个角度概念,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数学或物理关系,但都与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有关。
临界角(Critical Angle):临界角是指光从一种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射入到折射率较小的介质时,在某个特定的入射角下,光不再折射而是全部反射的现象发生的角度。
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将会在界面上发生全内反射。
布鲁斯特角(Brewster Angle):布鲁斯特角是指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介质中,在特定的入射角下,反射光的偏振方向与折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即反射光为完全偏振光的角度。
在布鲁斯特角下,垂直方向的分量将被完全折射,而平行方向的分量将被完全反射。
尽管临界角和布鲁斯特角没有直接的数学关系,但它们都与光的折射和反射性质有关。
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有直接关系,而布鲁斯特角与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则涉及到光的偏振性质。
两者都在光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光纤通信、镜片设计和材料表面处理等领域中。
光学薄膜基础理论

n0 cos1 N1 cos0 n0 cos1 N1 cos0
可见rs、rp都是复数,rs rs eis 和rp rp ei p的
辐角是反射的位相变化,反射率由模的平方确定
波长为 546nm的 光入射到金 属Ag和Cu 上的情形
第二种介质为吸收时的情况
不管入射角如何,反射光的位相变化不 再是00或1800而是它们中间的某一角度, 同时s—分量和P—分量之间有一个不为0的 相对位相差, 因而当入射光为线偏振光在吸 收介质上反射后通常成为椭圆偏振光, 正 是基于这种认识,利用反射光的椭圆偏振 测量就可确定吸收介质的光学常数。
η2/Y。由于λ/2和λ/4的光学厚度的膜层组成的膜系比较简
单,所以膜系设计常常用指定波长1/4的倍数来表示,一般
只用两种或三种不同的膜料构造膜系, λ/4光学厚度的常用
缩写符号是H、M、L分别表示高、中、低折射率。
λ/2和λ/4的光学厚度
当膜层的光学厚度为λ/2时
cos
i sin
i
sin cos
sin0
ik1
可 见1为 复 数, 除0 1 0时 ,1不 再 为折 射 角 ;
当0
1
0时 ,rp
rs
n0 n1 ik1 n0 n1 ik
第二种介质为吸收时的情况
当0 0时情况要复杂的多
rs
rs
eis
n0 cos0 n0 cos0
N1 cos1 N1 cos1
rp
rp
ei p
负向行进的波位相因子应乘以ei
单层膜的反射
在膜层内E和H在边界a上的值为:
E1a
E1bei ,即k
E1a
1 2
Hb
1
物理实验:测量光的折射率的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测量光的折射率的实验方法引言物理学涉及许多令人着迷的实验,为我们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
其中之一是测量光的折射率的实验。
折射率是材料对光的传播速度的衡量,它能够影响光线在不同介质间的弯曲和偏折。
测量光的折射率对于研究光学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测量光的折射率的几种常见实验方法,并探讨它们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H2:实验方法1:布儒斯特角法布儒斯特角法是一种经典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透明物质的折射率。
它基于当光线通过两种介质界面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时光线不发生折射的原理。
1.实验材料和设备:•光源:激光器或白光源•透明介质样品:例如玻璃、水或透明塑料•三棱镜或折射计•能够测量角度的仪器:例如量角器或旋转光学台2.实验步骤:3.选取一块透明介质样品,如玻璃片。
4.将光源对准样品,使光线垂直于样品表面入射。
5.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光线通过玻璃片。
6.将三棱镜或折射计放在光线路径上,并调整其位置,使光线经过样品后通过三棱镜或折射计。
7.旋转三棱镜或折射计,同时记录角度。
8.当光线在样品中发生不折射时,记录此角度,该角度即为布儒斯特角。
9.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并计算折射率的近似值。
10.原理解释:布儒斯特角法基于光线折射发生的界面条件,即入射角等于折射角时光线不发生折射。
通过调整角度,当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时,测量到的角度即为折射角度。
根据折射定律,可以使用布儒斯特角的正切值与折射率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折射率的近似值。
H2:实验方法2:光程差法光程差法是另一种测量光的折射率的方法。
它利用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的相位差。
1.实验材料和设备:•光源:例如白光源或单色激光器•介质样品:例如透明均质玻璃片•平行板:可调节厚度以改变光程差•干涉仪:例如迈克耳孙干涉仪或薄膜干涉仪2.实验步骤:3.准备一个透明均质玻璃样品和一对平行板。
4.将光源对准样品,并通过一个平行板使光线通过样品。
5.调整平行板的位置,改变光程差,观察干涉图案。
利用布儒斯特角测量折射率

1.510835
6
334.8
301.5
56.7
1.522355
平均值
/
/
57.28333
1.557339
������������������
=
√∑6������=1(������������������ 5
−
���̅���̅���̅��� )2
=
0.702614166°
������������
=
√(������������������������������
利用布儒斯特角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林涵容 (华东师范大学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上海,201100) [摘要]偏振是光作为横波区别于纵波最明显的特征,但光接收器只能测量光的 强度无法测量光的偏振度。实验中常将光接收器与偏振片和波片等光学器件相结 合,来测量光的偏振度。根据光的偏振性原理和布儒斯特定律,通过测量光的偏 振度,来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探究新的折射率测量方式的同时,对布儒斯特角有 更直观的认识。 [关键词]布儒斯特角;折射率;偏振;光强
图 1[5] 菲涅尔公式的示意图
因此,欲使反射光为线偏振光,只要使������1
+
������2
=
������,���������′���1
2 ������������1
=
0。电矢量的平行分
量就完全不能反射,反射光中只剩下垂直于入射面的分量。即入射角和折射角之
和等于������,反射光电矢量的平行分量为 0,反射光为线偏振光,记此时的入射角为
2.1 布儒斯特角
马吕斯在 1809 年通过一块方解石晶体去看巴黎勒克森堡窗户反射的太阳光 时,无意中发现光在反射时可以产生偏振。当一束自然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反 射和折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的传播方向虽由折射和反射定律决定,但这两束光 的偏振态,要根据光的电磁理论,由磁场的边界条件决定。[3]
透明介质布儒斯特角的测定

物理与能源学院光学实验报告专业物理学姓名学号报告成绩实验题目透明介质布儒斯特角的测定【实验目的】1、掌握布儒斯特角测量原理及实验设计思路;2、利用PASCO数字实验教学系统测量布儒斯特角;3、了解布儒斯特角在测量介质折射率中的应用;【实验仪器】(名称、规格或型号)PASCO数字系统、HE-NE激光器、转动传感器、计算机、光学导轨、度盘台、偏振器(两个),准直缝、D形棱镜【实验原理】一.PASCO数字系统简介物理量计算机采集实验过程示意图⑵Science Workshop简介Science Workshop由三部分组成:传感器—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可实时采集物理实验中各物理量的数据;计算机接口—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信号输入计算机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显示、分析功能⑶Science Workshop接口PASCO计算机接口有500型、750型两种,如下图所示500型接口的主要性能有:①数据采集:Science Workshop接口可以直接把采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也可以只用接口和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即在无计算机情况下,用500型接口在户外采集数据,然后再接上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
其界面上有A、B、C三个模拟信号通道和1、2两个数字信号通道,可以同步记录模拟和数字信号,采样频率在10Hz 和2000Hz之间可调。
②50KB缓存:用于存储运行的数据和实验设置的信息。
可记录多达17000个模拟数据点或者7000个运动传感器的数据点③便携式:带有一个可装4节五号电池的电池室,Science Workshop500型接口可在实验室以外的任何地方进行数据采集。
750型接口的主要性能有:①数据采集:与500型接口相比,其界面上除了有A、B、C三个模拟信号通道外,数字信号通道有4个通道,采样频率最高可达250000Hz.②内置式1.5W信号发生器:可得到0~50Hz、1.5W(30mA)的信号输出,输出的电流和电压可以通过750接口进行内部监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科技论文题目:布儒斯特角及其光学应用专业:应用物理学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日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今除了利用布儒斯特角获得线偏振光外与布儒斯特角相关的实验概念,如其计算和测量等等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高校教学等方面均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和非常突出的实用价值。
因此,深入研究布儒斯特角,进一步拓展布儒斯特定律的实际应用,是现代光学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本文首先对布儒斯特角的来源向读者做了简单介绍,指出布儒斯特做了大量实验,终于在1815年,他发现当反射光与折射光垂直时,反射光完全偏振。
然后对布儒斯特角、布儒斯特定律、布儒斯特窗、布儒斯特条纹、布儒斯特体视镜等相关概念做了叙述。
紧接着为了读者更能清楚的理解布儒斯特定律,我简单对光的偏振现象为大家做了阐述。
最后,因为布儒斯特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所以我们在了解研究布儒斯特角时,要对其应用进行合理的分类,本文中,我们将其应用分为四大类,即布儒斯特角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其他应用。
对于每类应用,我们会举出相应的实例,并为大家解释其中的原理。
关键词:布儒斯特角;布儒斯特定律;布儒斯特窗;光的偏振1前言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质。
而光的偏振现象(波的震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叫做偏振,它是横波区别于纵波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表明光是横波而不是纵波,即其电矢量E和磁矢量H的振动方向都与传播速度v垂直。
对于光偏振现象的解释在光学发展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光的偏振性使人们对光是如何进行传播的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目前,偏振光在各个领域,如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现实生活的现象解释、国防科技的研发、高校教学的科研项目等等,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对光的偏振现象的研究实验与解释与对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的解释一样都属于波动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光学这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的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如何简单、高效的获取偏振光,一直以来都是物理学家潜心研究的一个大的项目方向。
通过对光学简史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1815年,英国物理学家D.布儒斯特发现当当自然光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将成为部分偏振光(自然光在传播过程中,如果受到外界的作用,造成各个振动方向上的强度不等,使某一方向的振动比其他方向占优势,所造成的这种光叫做部分偏振光);在特定的情况下,即入射光的入射角为某特定角度时反射光才是线偏振光(在光波中,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在传播过程中保持不变,只是它的大小随位相改变的光),其振动方向与入射面垂直,此特定角称为布儒斯特角或起偏振角,用θb表示。
上述规律后被称作是布儒斯特定律。
对于此定律的正确性,后来的实验和麦克斯韦定律均有验证。
除了获得线偏振光外,与布儒斯特角相关的实验概念,如其计算和测量等等在光学实验中和实际生活中均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和非常突出的实用价值。
因此,深入研究布儒斯特角,进一步拓展布儒斯特定律的实际应用,是现代光学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1.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光学工程、通信工程、光电科学技术与工程、量子力学、微电子技术、生化工程等领域对于布儒斯特角的应用越发的广泛和成熟。
生产生活中,布儒斯特角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利用布儒斯特定律可以获取线偏振光从而可以使人观看立体电影,利用布儒斯特角制作偏振滤光膜并镀在汽车前玻璃上可以防强光照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偏光镜也应用了布儒斯特定律,利用布儒斯特角来进行滤光,现在我们常见的液晶技术中的核心原理也是布儒斯特定律,液晶显示器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液晶显示器具有低压微功耗、平板显示结构、被动显示形式、高清晰度、大信息量、易于彩色化、无电磁辐射以及长寿命等显著优点,在电子手表、计算器、仪器仪表、电视以及大屏幕广告等方面被广泛运用在科学研究领域,上世纪九十年代,首台布儒斯特角显微镜(BAM)就已经问世并一步步在研究薄膜的单层相微区和有序现象、LB膜均匀性等方面被科学家们广泛应用。
利用布儒斯特角显微镜观测生物酸(如花生酸、大豆酸)单分子膜成膜过程中表面形貌的动态变化,分析生物酸单分子膜的形成机理已成为科学家门研究生物工程领域问题的主要手段。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就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来为同学演示如何通过利用玻璃片堆来获得透射为纯洁的平面偏振光。
在实验室中,老师和同学进行光学实验常用到激光作为光源,气体激光器中使用布儒斯特窗作为激光束的输出窗片。
气体激光器往往要求在输出光束的光路中不能有丝毫的损耗,而采用布儒斯特窗并在布氏角下入射可以使rp=0但tp=1,也就是p偏振分量照射到布儒斯特窗片上的透过率是100%而不产生损耗。
另外,在进行刑事侦查时,警察同志在案发现场对商场、博物馆等公共设施橱窗内陈列的物品进行拍照取证时,往往会因为玻璃反光,从而导致所拍摄的陈列品的细节显示不清楚,这是因为橱窗都是由透明度非常高的玻璃制成的。
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布儒斯特角照相来去掉橱窗表面的反光。
可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根据布儒斯特定律,利用布儒斯特角来达成许多难以达到的目的。
对于布儒斯特定律的研究以及对布儒斯特角的应用会不断得到大力的发展。
2内容2.1 布儒斯特角光学应用的广泛性及分类在许多光学设备中,都应用布儒斯特定律来制作偏振镜来做滤光设备。
比如偏振墨镜使用了布儒斯特角的原理来减少从水面或者路面反射的偏振光。
摄影师利用相同的原理来减少水面、玻璃或者其他非金属反射的太阳光。
实验室中,我们也有玻璃堆,布儒斯特镜等常见设备,利用其获得激光及我们实验所需的屏幕偏振光,可见其应用的广泛性。
布儒斯特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所以我们在了解研究布儒斯特角时,要对其应用进行合理的分类,本文中,我们将其应用分为四大类,即布儒斯特角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其他应用。
对于每类应用,我们会举出相应的实例,并为大家大略的解释其中的原理。
2.2 布儒斯特角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立体电影的拍摄是基于两个摄影机的。
在拍摄立体电影是,用两台同步摄影机,调整好他们之间的距离,使那两部摄影机的拍摄角度刚好与双眼观看物体的角度一致、这样获得的两部电影拷贝,记录的是同一个景物,而且从左右两个不同方位拍摄下来的“左拷贝”和“右拷贝”。
在放映室,也采用下图所示的两部同步放映机,荧幕上同时映出两个画面,但是在两台放映机镜头前各放置一枚根据布儒斯特定律利用布儒斯特角制成的人造偏振片,他们的透振方向相互正交。
例如在放映右拷贝的机器前,放置一块透振方向水平的偏振片,左拷贝放映机前的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则是竖直的。
显而易见,银幕上的两个画面是分别用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平面偏振光放映出来的。
而观察者为了形成立体视觉,必须使他们的双眼各自接受一个图像,即左眼接受左拷贝的画面,有眼接受右拷贝的画面,而且左右互不想干扰,要实现这一点,根据布儒斯特定律,运用布儒斯特角偏振片的检偏作用,即观察者戴上有人造偏振片制成的偏光眼镜,偏光眼镜的左镜片透振方向是竖直的,右镜片的透振方向是水平的,这样,观察者的双眼分别接收到来自左右拷贝的两个图像,这两个图像和直接观察立体景物的两个图像没有什么区别,由两眼感觉的合成效应,得到立体感的图像。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你卸下眼镜,银幕上并没有立体景物,看到的却是两幅左右稍许错开的、略微差异的平面图片。
上面介绍立体电影的原理时,提到的双机同步摄影、双机同步放映以及双拷贝却是是在早期的立体电影中采用过的。
现在,由于配用了必要的光学附件,使摄影机放映的器材有了较大的进展。
例如采用了单机、双镜头、单片摄影和单机、单镜头、单片放映。
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立体电影的银幕,需要简单的做一交代。
如果将平面偏振光透射的画面放映在普通银幕,观察者很难获得立体感觉的效果,这是由于银幕的退偏振作用的缘故,为了克服这一困难,立体电影的银幕是特制的,它在普通银幕上喷绘了一层俗称银化粉的材料,其实它的主要成分是铝粉和漆。
铝粉的粒度要求甚高,经金属粒子的散射以防止退偏振的产生,这种银幕称非退偏振的银幕。
3结语论文的写作是一个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从最初刚写论文时对论文题目问题的模糊认识到最后能够对该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我体会到广泛阅读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以前对问题只是模糊的印象,没有经过深刻具体了解,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明确,通过这次的论文,真正探究理解了布儒斯特定律的深刻内涵及布儒斯特角的广泛应用。
通过毕业论文的磨练,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一个完整的事情,需要有系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待要解决的问题,要耐心、要善于运用已有的资源来充实自己。
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在对待一个新事物时,一定要从整体考虑,完成一步之后再作下一步,这样才能更加有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布儒斯特定律及布儒斯特角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常常感到有困难,导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从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过程,导师的悉心指导,使我豁然开朗,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1] 姚启均. 光学教程[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48-251[2] 宣桂鑫.光学教程学习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8-181[3] 梁铨廷.物理光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330-335.[4] 刘翠红. 物理光学学习指导与题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51-158.[5] 程守珠江之永. 普通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9-191.[6] 胡盘新汤疏骏钟季康.普通物理学思考题分析与拓展[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46-152.[7] 周泓宇. 浅谈布儒斯特角及其光学应用 [J].科技资讯,2012,[8] 叶思泓. 浅谈偏振光的产生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J].东方企业文化·东方智慧, 2013,4[9] 滕维中. 布儒斯特角_Brewster_angle_反射显影技术简介 [J].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5,9:79-81.[10] 刘明贤. 布儒斯特角显微镜和单分子膜表面形貌研究技术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