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要点
中囯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

筛查(方法)
内镜及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金标准。 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加指示性活检的组合操作技术已成为我国现阶段
最实用有效的筛查方法。 电子染色内镜等内镜新技术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尚处评估阶
段,既往使用的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和上消化道钡餐等筛查方法因诊断 效能及接受度等问题,已基本被淘汰,不做推荐。
定义与术语
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相当于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和高 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一项随访13.5 年的队列研究提示食管鳞状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癌变率分别为 25% 和50% 左右,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约为75%,所以部分中国病理学家仍主张 使用三级分类方法,将食管鳞癌的癌前病变分为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建议病 理报告中同时列出两种分级标准的诊断结论。
流行病学现状(我国) 我国是食管癌最高发的国家之一,据 2009 年数据显示,其发病率为22.14/10 万,同期死亡率 为16.77/10 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 位。 高发省份为河北、河南、山西、福建,其次为新疆、江苏、甘肃和安徽等。男女比例接近2∶1, 农村发病率与死亡率比城市高约1.7 倍。 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比例超过90% (共识正文如未特殊说明, 食管癌均指食管鳞癌)。 早期食管癌所占比例低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按伤残调整寿命年计算,我国食管癌负担沉重,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 倍。
筛查(对象)
符合第1 条和2~6 条中任一条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1)年龄超过40 岁; 2)来自食管癌高发区; 3 )有上消化道症状; 4 )有食管癌家族史; 5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 6 )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 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食道癌的检查 食道癌确诊要做哪些检查

食道癌的检查食道癌确诊要做哪些检查病人在怀疑自己可能患上食道癌的时候,是应该马上到医院做检查,才能明确确诊的。
一般情况下,对于食道癌的诊断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检查,第一步是需要进行定性诊断,第二步就是要做一个分期检查。
在临床上常说的定性诊断,其实就是活检。
食道癌病人需要确诊的第一步需要进行活检,就是做胃镜,胃镜是目前检查食道癌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胃镜检查,其实就是一个镜子从嘴里伸入食管,观察食管是否发生病变,如果发现食管内长出肿物,即需取一块活检,就能通过病理学分析,进行初步的病理诊断。
通过定性检测确诊后,则需要进行第二步的分期检查。
因为对于食道癌的治疗,需要区分早中晚期,才能方便主治医生决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讲,食道癌的分期检查首选CT,也就是食管CT扫描检查。
因为人体食管与心脏、器官、血管、脊柱、肺部等多种脏器以及组织相连,健康情况下食管与邻近器官的分界清楚。
但是,一旦食管壁厚度增加,则会导致食管与邻近器官的分期模糊。
在这个时候,使用食管CT扫描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出食管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不过,病人刚开始就诊的时候,如果病人症状不明显,只是怀疑可能患有食道癌的话,可以先通过食管功能检查,来判断食管是否发生一些病变。
首先,可以做一下食管运动功能试验:1.食管压力测定:主要适用于怀疑有食管运动时常的病人;2.酸清除试验:主要是为了测定食管体部排除酸的蠕动效率。
还可以通过胃食管返流测定来判断食管功能:1.食管的酸灌注试验;2.24小时食管pH监测;3.食管下括约肌测压试验。
对于食道癌的检查,主治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相关症状,决定比较合适的检查方案,并不需要每一个检查都需要进行一次。
不过,如果病人确诊了食道癌之后,为了确定食道癌有没有发生转移,还需要进行B超检查以及造影,来确定食道癌是否已经发生了转移,以及转移不问的病变情况,才能更好的方便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四种常见癌的早期表现及筛查手段

文/ 梁健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
早发现、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共
识。
在临床中,早期能否准确识别肿瘤是
影响基层首诊率的重要指标。
迁延难愈的咳嗽与血痰:考虑肺癌
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
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
瘤之首。
肺癌高发于45~65岁之间,长时
间(一般为1月以上)的反复咳嗽为肺癌
结核病进行鉴别。
这些良性疾病虽有肿块,但是肿块多表面光滑,一般乳腺彩
颈部淋巴结肿大与涕血:注意鼻咽癌鼻咽癌高发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因广东为鼻咽癌最高发的地区,故又称为“广东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
涕血是鼻咽癌最多见的症状,约有70%的患者有此症状,其中23.2%的病例以此为首发症状来就诊。
涕血是用力向后吸鼻腔或鼻咽部分泌物时,由于软腭背面与肿瘤表面相摩擦,肿瘤表面血管破裂所致,轻者可引起涕血(即后吸鼻时“痰”。
食道癌的检查方法 食道癌可以活多久呢

食道癌的检查方法食道癌可以活多久呢食道癌是指发生在食道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主要发展超过了表皮基底膜并向其他组织和器官扩散。
食道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患者忽视,导致确诊时已经到了晚期,因此及早的检查和发现食道癌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食道癌检查方法。
1.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是诊断食道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将柔软的内窥镜插入到咽喉,再经食道、胃进入十二指肠,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并评估食道黏膜的异常变化。
在内窥镜检查中,医生可以采集组织样本进行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2.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检查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胃镜检查中,医生可以通过插入柔软的胃镜到食道、胃中,观察和评估食道和胃的内膜情况。
胃镜检查中,医生可以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3.钡餐检查:钡餐检查是一种通过口服含钡剂的方法来观察食道和胃的检查方法。
患者饮用含有钡的溶液,然后通过X射线观察钡剂在食道和胃的运动情况,从而评估食道的病变。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发现病变的位置和形状。
4.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通过采用超声波的原理,通过皮肤传导超声波到内脏上,再通过超声设备接收反射的声波,从而获得人体内脏的图像和信息。
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食道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并评估有无淋巴结转移。
5.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X线检查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横断面图像。
CT扫描可以显示食道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有无脉管和淋巴结转移。
6.MRI检查:MRI (磁共振成像)利用核磁共振原理,能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食道的肿瘤位置和扩散情况。
7.食管造影:食管造影是通过经口摄取含有碘剂的造影剂,然后进行X线检查,来观察食道和胃的形态和功能。
食管造影可以显示食道肿瘤的位置、形状和有无糜烂溃疡。
食道癌的预后与病变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密切相关。
早期发现的食道癌,治疗成功的机会较大,预后较好。
然而,如果食道癌被发现时已经进展到晚期,治疗效果会大大降低,生存期也会相应缩短。
2020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全文)

2020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全文)本文旨在介绍2020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
食管鳞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并合理干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是食管癌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
本次专家共识由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组织消化病、消化内镜、病理学等领域专家讨论,并参考国内外研究和专家共识,提出并规范了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和病变的定义、诊治和随访策略,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控发挥指导作用,进而实现对食管癌的早期阻断和干预。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中鳞癌和腺癌是两种常见的病理类型。
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7位,死亡率居第6位。
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相当高的国家之一,其中约90%的食管癌病例为鳞癌。
2018年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53.7%和55.7%。
食管癌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确诊时的临床分期,早期食管癌经微创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食管癌经手术、放疗和化疗后五年生存率仍不足30%。
食管癌存在长达5~10年的癌前状态、癌前病变及早期癌阶段,这为筛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窗口期。
针对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___、___和我国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均已制定了指南和共识意见。
但对于我国高发的食管鳞癌,其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的定义、诊断、随访和治疗等关键问题尚未达成共识。
因此,本次专家共识旨在规范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和病变的定义、诊治和随访策略,以便更好地指导食管癌的防控工作。
早期诊断并合理干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将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是食管癌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
0.45%[28]。
EP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见症状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反酸等。
食管癌实验室检查

食管癌实验室检查食管癌实验室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食管癌。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管癌实验室检查的标准格式,包括检查方法、检查过程、结果解读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检查方法食管癌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吞咽困难、胸痛、体重下降等,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表现。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触诊、听诊、视诊等,以寻找可能存在的异常体征。
3. 实验室检查: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二、检查过程食管癌实验室检查的具体过程如下:1. 预约检查:患者需要提前与医院预约检查时间,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相关准备,如空腹等。
2. 采集标本:医生会根据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等标本,用于后续的实验室检查。
3. 实验室检测:采集的标本会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细胞学检查等。
4. 结果解读:医生会根据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进行解读,判断是否存在食管癌的可能性,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三、结果解读食管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解读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果解读:1. 阳性结果:如果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异常,如肿瘤标志物升高、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细胞等,可能存在食管癌的可能性。
此时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以确诊。
2. 阴性结果:如果实验室检测结果正常,但患者仍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以排除食管癌的可能性。
3. 需要进一步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食管癌实验室检查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遵循医生的指导: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检查准备,如空腹等。
2. 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内镜诊断食道癌早中晚期

内镜诊断食道癌早中晚期引言食道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效果与早期诊断相关性极大。
内镜检查是目前常用的诊断食道癌的方法之一,通过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食道黏膜的变化,进而判断食道癌的早中晚期。
食道癌的发展过程食道癌是起源于食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展过程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食道癌在早期通常表现为食道黏膜上的轻度异型增生,形成的癌前病变称为食道上皮内瘤变(ESD)。
内镜下可以观察到粗糙不平、颗粒状的瘤体或黏膜增厚。
•中期:随着病变进展,食道癌可扩展进入黏膜肌层和浆膜肌层,形成食道肌层浸润型癌,这一阶段患者可能出现胸骨后烧灼感、吞咽困难等症状。
内镜下可见肿瘤呈现边缘隆起、溃疡形成、溃疡底凹陷等特征。
•晚期:食道癌进一步侵犯淋巴结、周围组织和器官,可能发生食管穿孔、食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
内镜下可见较大的肿块、浸润性溃疡、局部坏死等病变。
内镜诊断食道癌的方法内镜检查是诊断食道癌的重要方法,通过内镜下观察食道黏膜的变化,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常用的内镜检查方法包括白光内镜、荧光内镜和窄带成像内镜。
•白光内镜:白光内镜是最常用的内镜检查方法,通过光线的照射观察食道黏膜的表现。
早期食道癌表现为食道黏膜上的不规则黏膜增厚、颗粒状或结节状的病灶。
中晚期食道癌可见到肿块、溃疡、坏死等病变。
•荧光内镜:荧光内镜是在白光内镜的基础上加入了荧光染料,通过荧光染料的吸收与发光,观察食道黏膜的变化。
荧光内镜对于早期食道癌的诊断更加敏感,在黏膜上可观察到有无粗糙不平、颗粒状的瘤体或黏膜增厚等病变。
•窄带成像内镜:窄带成像内镜是通过使用特殊的光源和滤光片,突出某一特定波长的光线,增强食道黏膜表面和血管的对比度,从而更好地观察细微病变。
窄带成像内镜尤其适用于早期食道癌的诊断,能够清晰地显示黏膜上的细小病变。
食道癌早期内镜表现食道癌的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通过内镜检查能够帮助早期发现食道癌,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怀疑食管癌应做哪些检查

怀疑食管癌应做哪些检查在此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一下食管癌的特征及临床表现。
食管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每年因食管癌病死的患者高达15万人。
食管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最主要便是和患者饮食习惯有关,通常患有食管癌的患者普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多食烟、酒、热饮等情况。
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多为患者在吞咽粗硬食物时有一定的哽咽感,部分患者会出现胸骨后疼痛的情况,吞咽液体流质物时无明显痛感。
但在中后期时吞咽困难的情况会愈发严重,晚期连水或唾液都无法咽下,患者由于无法进食开始出现无力,脱水的情况,同时伴有持续性的胸痛和背痛。
同时由于食管处癌细胞活跃性较强,易在短时间内转移至患者其他器官,导致患者并发其他肿瘤疾病,危及其生命危险。
因此在平日工作生活中感觉自己吞咽食物时胸口疼痛并伴有阻塞感,则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检查。
为了防止部分读者前往医院后对食管癌的检查不知所措,本文在下面列举了目前各大医院常用的食管癌检查方式,为大家提供参考:第一,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
目前各大医院常用细胞脱落学检查来对食管癌进行诊断,检查方式为叮嘱患者吞服有线网气囊的塑料腔管,当气囊行至疑似病变区域时注入空气,使其和患者食道紧贴后轻轻拉出气囊,当气囊达食道上口时,将气囊中空气全部吸出,将细胞收集器由口腔取出,立刻做涂片、固定、染色行细胞学检查,观察气囊上有无癌细胞。
将该方法应用在病变区域其诊断率可达到90%以上,同时在所有的检查方法中该方法是对患者造成影响最小的方式,且费用合理,是目前诊断食管癌的常用方式之一。
第二,X线钡餐造影检查。
若部分读者不放心自己的情况,则可推荐该检查方式,主要的检查方式为,有专业的放射科医师调好钡剂(造影剂),要求受检者分多次小口吞咽,观察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患者的食管粘膜有无增粗,迂曲或虚线状中断,同时观察食管边缘有无缺损或是局限性管壁发僵、钡滞留等食管癌早期征兆,进而对受检者是否出现食管癌进行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要点
为提高我国食管癌早诊早治水平,改善我国食管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现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食管癌筛查策略,我国多个学会先后制定发布了3部共识意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研究。
为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国食管癌筛查策略,专家组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在之前共识意见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新乡)》。
本共识针对筛查人群、筛查目标、筛查流程、初筛方法和内镜筛查5个方面问题,提出了16项推荐意见。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癌、腺癌等,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国家,2018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13.9/100000)和死亡率(12.7/100000)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 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53.7%和55.7%。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大部分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达到根治效果,5年生存率可达95%。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低,预后差,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20%。
我国食管癌早诊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早期
食管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因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发生转移性症状后就诊而发现,此时肿瘤往往已达中晚期。
本共识针对筛查人群、筛查目标、筛查流程、初筛方法和内镜筛查5个方面问题,提出了16项推荐意见。
筛查人群
[推荐1]推荐40岁为食管癌筛查起始年龄,至75岁或预期寿命小于5年时终止筛查。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推荐2]对于符合筛查年龄人群,推荐合并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为筛查目标人群:(1)出生或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2)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3)本人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4)本人有头颈部肿瘤病史;(5)合并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热烫饮食、饮酒(≥15g/d)、吸烟、进食过快、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等。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筛查目标
[推荐3]推荐将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或异型增生)作为主要筛查目标。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筛查流程
[推荐4]对于食管癌极高发地区,对于筛查目标人群推荐每 5 年1 次内镜普查。
对于其他地区,推荐对目标人群进行食管癌风险分层初筛,对高危个体每5年进行1次内镜筛查。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推荐5]以群体普查与机会性筛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食管癌筛查。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极低质量)
[推荐6]对筛查发现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中度异型增生),病变直径大于1cm或合并多重食管癌危险因素者建议每1年进行1次内镜随访,其余患者可2~3年进行1次内镜随访。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推荐7]对筛查发现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度以上异型增生)、早期食管癌及进展期食管癌,应依据相应指南给予标准治疗。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高质量)
初筛方法
[推荐8]应基于遗传背景、人口学特征、环境暴露、食管细胞学等因素建立食管癌风险预测模型,对非极高发地区筛查目标人群进行初筛。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推荐9]不推荐传统食管拉网细胞学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用于食管癌筛查。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质量)
[推荐10]食管新型细胞收集器进行细胞学检查联合生物标志物检测可对巴雷特食管相关异型增生及早期食管腺癌进行有效初筛。
(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推荐11]食管新型细胞收集器进行细胞学检查联合生物标志物检测在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及早期鳞癌的初筛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但仍缺乏用于我国人群筛查的充分证据。
(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内镜筛查
[推荐12]推荐上消化道白光内镜检查联合1.2%~1.5%卢戈液染色内镜(LCE)或窄带光成像(NBI)作为食管癌内镜筛查首选方法,有条件者可联合使用放大内镜。
LCE 检查完成后喷洒3.2%~3.8%硫代硫酸钠溶液对卢戈液进行中和、清洗可降低碘液引起的刺激症状,亦推荐应用食管黏膜染色组合套装。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高质量)
[推荐13]对于不能耐受普通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者,超细经鼻胃镜联合LCE或NBI 可作为筛查备选方案。
(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推荐14]内镜筛查前应完善检查前准备:禁食>6h,禁水>2h,可应用黏液祛除剂(如链酶蛋白酶)和祛泡剂(如西甲硅油)口服改善内镜观察视野。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推荐15]推荐基于LCE 或NBI的指示性活检病理学作为诊断金标准。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高质量)
[推荐16]筛查食管癌的同时,应避免漏诊食管⁃贲门连接处癌和下咽癌。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