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诊断

合集下载

中囯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

中囯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

筛查(方法)
内镜及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金标准。 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加指示性活检的组合操作技术已成为我国现阶段
最实用有效的筛查方法。 电子染色内镜等内镜新技术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尚处评估阶
段,既往使用的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和上消化道钡餐等筛查方法因诊断 效能及接受度等问题,已基本被淘汰,不做推荐。
定义与术语
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相当于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和高 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一项随访13.5 年的队列研究提示食管鳞状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癌变率分别为 25% 和50% 左右,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约为75%,所以部分中国病理学家仍主张 使用三级分类方法,将食管鳞癌的癌前病变分为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建议病 理报告中同时列出两种分级标准的诊断结论。
流行病学现状(我国) 我国是食管癌最高发的国家之一,据 2009 年数据显示,其发病率为22.14/10 万,同期死亡率 为16.77/10 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 位。 高发省份为河北、河南、山西、福建,其次为新疆、江苏、甘肃和安徽等。男女比例接近2∶1, 农村发病率与死亡率比城市高约1.7 倍。 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比例超过90% (共识正文如未特殊说明, 食管癌均指食管鳞癌)。 早期食管癌所占比例低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按伤残调整寿命年计算,我国食管癌负担沉重,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 倍。
筛查(对象)
符合第1 条和2~6 条中任一条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1)年龄超过40 岁; 2)来自食管癌高发区; 3 )有上消化道症状; 4 )有食管癌家族史; 5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 6 )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 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采用内镜下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分析与研究

采用内镜下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分析与研究

采用内镜下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分析与研究摘要:目的:评估采用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简称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传统手术,观察组内镜下ESD手术观察。

结果:观察组切除率高、失血少、愈合快于对照组(P<0.05);患者VAS低,治后生活质量高,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内镜下ESD治早食管癌,创伤小、疗效确,适用治疗指南患者。

关键词:内镜下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研究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是指肿瘤仅限于黏膜层或浸润黏膜下层,具有较好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传统的手术切除是EE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且常伴发合并症[1]。

近年来,内镜下食管黏膜下剥离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应运而生。

ESD是一种低创伤、微创技术,通过内镜下直接将肿瘤组织进行局部切除,保留了食管的解剖结构和功能[2]。

与传统手术相比,ESD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为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选择。

对于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还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3]。

ESD技术在早期食管癌治疗中具备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操作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术,包括丰富的内镜操作经验和出色的手眼协调能力。

此外,ESD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出血和穿孔等,这是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密切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只有在严格符合治疗指南的患者中,ESD技术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为其提供确切的疗效和最小的创伤。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2男13女,平均年龄64.7岁)和对照组(11男14女,平均年龄64.5岁),各25例。

超声内镜相关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内镜相关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176 .国际肿瘤学杂志2021年3月第48卷第3期J Int Oncol,March 2021,Vol. 48,No. 3•综述•超声内镜相关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郑臻1朱兆峰2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泰山医院肿瘤内二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泰安271000; 2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肿瘤内二科271000通信作者:朱兆峰,Email:zhuzfl8206386133@163 •com【摘要】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分期是其综合治疗及预后评估的主要依据。

准确的分期对于适当的诊断、个体化治疗和良好的预后至关重要。

超声内镜相关技术可以明确肿瘤浸润深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使食管癌的诊断更为精确,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食管肿瘤;超声内镜;诊断;治疗DOI :10. 3760/cma. j. cn371439-20200630-00035Application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Zheng Zhen, Zhu Zhaofeng^'Second. Department o f Oncology, Ta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Shandong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 Shandong Academy o f Medical Sciences, Tai'an 271000, China;2Second Departmento f Oncology, Taian Central Hospital o f Shandong Province, Tai'an 271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u Zhaofeng,Email: zhuzfl8206386]**********【Abstract】Esophageal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clinic,and its morbidityand mortality are always high. Staging is the main basis f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Accurate staging is essential for proper diagnosis,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and good prognosis. Relatedtechnologies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can determine the depth of tumor invasion and local lymph nodemetastasis, which makes the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cancer more accurate, and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Key words】Esophageal neoplasms;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Diagnosis;TreatmentDOI :10. 3760/cma. j. cn371439-20200630-00035食管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致命性的恶性肿瘤,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通常无症 状,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1],整体预后较 差,5年生存率为45.7% [2]。

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检查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检查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标准 : 4 > 5岁有 烟酒 嗜好 的男性 ; 食 管癌 或 其 它 有 肿 瘤家族 史 ; 有反 酸 、 心 、 咽 困难 、 骨 后 不 适 烧 吞 胸
或异物 感 ; 头 颈 部 癌病 史 ; 管 癌 术 后 ( 括 内 有 食 包 镜 下黏 膜切 除 ) 放 、 疗 后 复 查 ; 或 化 内镜 下 有 食 管 黏膜 粗糙 、 烂 、 块 、 结 节 、 色 异 常 ( 红 或 糜 斑 小 颜 发
s v r y p a i . e e e d s l sa
【 yw r s E ds p Lglo tn s hg l acr tn g y l i Ke o d 】 no oe uo suo Eo ae ne a i Ds a a c li p a c S in p s
食 管 癌 有 明 显 地 理 区域 性 , 中 国的 一 些 特 在 定 地 区有 非 常 高 的 发 病 率 … , 县是 高 发 病 区之 我
统计学 意义 ( 0 0 ) P< . 5’ 。结论 内镜下卢戈碘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及中 一 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检 出率 。
【 关键词 】 内 镜 卢戈碘 早期癌 不典型增生
【 src 】 O jcv T vl tt lo Lgl a i i ns g ay s hga cne Me os no oi Abta t be i t e o a a e o uoSsin id go n r o ae acr t d eds p e u eh r e f tn g n a i e le p l . h c c
浙江l 临床医学 2 1 3月第 1 0 2年 4卷第 3期
内镜 下 食 管碘 染 色检 查对
早期 食 管癌 的诊 断 价 值

最新:染色内镜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最新:染色内镜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2024染色内镜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目前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食管癌为全球发病率第7位、病死率第6位的恶性肿瘤。

早期食管癌患者症状不典型,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至中晚期,5年生存率低,对于后期出现食管恶性狭窄且无法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发现早期肿瘤性病变,对于食管癌的早诊早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早期病变面积较小、与周围黏膜色差不明显,白光内镜(WLI)下容易漏诊。

随着染色内镜的出现,食管早癌检出率显著提高。

染色内镜包括化学染色内镜及电子染色内镜,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病变黏膜的可视性,帮助内镜操作者识别早期微小病变。

本文就不同染色内镜的镜下特点及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一、化学染色内镜化学染色内镜,指检查时通过对消化道黏膜上皮染色,进而提高对病变的识别、诊断能力。

目前Lugol′s液染色内镜(LCE)在食管早癌的诊断及术前评估方面应用甚广。

1. LCE镜下特点:肿瘤细胞由于过度消耗糖原,碘染色后镜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淡染、拒染表现,黏膜着色程度可反映其内含糖原细胞层的厚度,并且染色后的病变边缘锐度可以预测含糖细胞层向不含糖细胞层的转化是突变还是逐渐过渡。

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癌变黏膜可出现“粉色征”(PCS)。

2. LCE的临床应用:LCE可显著提高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PCS 的出现与HGIN及食管癌密切相关,其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尤其是染色1 min内出现的PCS对于诊断HGIN及食管癌的准确率高达88.6%。

鉴于LCE的高灵敏度,目前指南及共识均推荐白光联合LCE用于食管癌的筛查。

但由于食管黏膜在炎症背景下也可出现淡染表现,LCE 特异度仅有52%~94%。

LCE在食管癌病灶边界判断方面具有优势,但Lugol′s染液可破坏黏膜上皮细胞,对于短时间内拟行ESD手术的患者可能会影响病变边界判定。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相关试题及答案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相关试题及答案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相关试题及答案
1、小AVA的直径是()
A、直径≤0.5mm
B、直径≤5mm
C、直径≤0.3mm
D、直径≤3mm
2、异时性多原发食管癌的定义()
A、内镜治疗后12个月以内在原切除部位1cm以外发现的新食管癌病灶
B、内镜治疗后12个月以内在原切除部位1cm以内发现的新食管癌病灶
C、内镜治疗后超过12个月在原切除部位1cm以内发现的新食管癌病灶
D、内镜治疗后超过12个月在原切除部位1cm以外发现的新食管癌病灶
3、食管碘染色时常用的碘液浓度是()
A、1.0%~3.0%
B、1.2%~1.5%
C、1.5%~2.5%
D、1.5%~2.5%
4、早期食管癌的定义()
A、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不伴淋巴结转移
B、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有或无淋巴结转移
C、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有或无淋巴结转移
D、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不伴淋巴结转移
5、食管癌变时碘染后相应部位呈不染区,其原理是()
A、细胞内糖原含量正常或减少
B、细胞内糖原含量正常或增加
C、细胞内糖原含量正常
D、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
答案:ADBAD。

食道癌检查首选胃镜

食道癌检查首选胃镜

说起胃镜检查,我们一般认为是胃部出现了什么疾病才需要做这类检查,但其实如果食道出现病变,也是可以做胃镜检查的。

而且早期发现食管癌应该首选胃镜检查,甚至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凡年龄在50岁以上,出现进食后停滞感或咽下困难者要及时做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微小病变,同时可以方便地钳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目前食管癌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

一般来说胃镜检查食管癌很少漏诊,如果胃镜照片清楚,即使是在小医院做的胃镜,检查报告说食管没病变,一般就不会有事,并不需要去大医院反复做胃镜。

但如果在小医院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有病变而又不能证明是否是食管癌或癌前病变,则要找有经验的医生会诊。

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微小病变,同时可以方便地钳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目前食管癌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

但是一般不容易判断其是早期癌,抑或是晚期癌,因为癌肿的早晚期并不是看肿瘤的大小,并不是通常人所理解的那样肿瘤大就是晚期,而是看肿瘤在食管壁的浸润深度而定。

肿瘤浸润超过了食管壁的一半时就是进展期了,如果做超声内镜应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的浸润深度,因此,为了确定治疗方案,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再做次超声内镜检查。

而且如果检查发现食管有肿块或溃烂,并不能说明就是恶性肿瘤,因为一些良性病变也可能会出现相似的症状。

治疗上,临床上多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中药含量超过16%的人参皂苷Rh2辅助西医治疗,增效减毒,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顺利完成整个治疗。

但如果肿瘤较大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适合做胃镜检查话,还可以采取其他检查方式,比如钡餐造影、CT等。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

癌症早期食管癌筛查与内镜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1、本文概述癌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早期食管癌症通常无症状,难以及时发现。

一旦出现症状,通常处于中晚期,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我国食管癌症早期筛查及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本文首先综述了癌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及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接下来,详细介绍了内镜检查在食管癌症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内镜检查的适应症、操作技巧、诊断标准和并发症的处理。

本文还探讨了食管癌症的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并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本文总结了癌症早期筛查和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并就筛查策略、内镜检查流程、治疗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这些共识对于提高我国早期食管癌症的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有助于推进食管癌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癌症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癌症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癌症食管癌是全球第八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六大原因。

在中国,食管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

特别是在河南、山西等地区,食管癌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癌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多发于中老年人。

癌症食管癌的发生与地理、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地理分布来看,癌症高发区多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河南、山西、河北等省。

这可能与当地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有关。

吸烟和饮酒: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和饮酒是食管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刺激食管黏膜,增加患食管癌症的风险。

酒精可能会破坏食道黏膜屏障,从而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

不良饮食习惯:高热量、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以及过量摄入腌制、烟熏、烧烤等加工食品,都与食管癌症的发生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图1 早期食管癌 1A:普通内镜图像;1B:窄带成像内镜图像 (Ⅰ级);1C:碘染色内镜图像(Ⅰ级);1D:病理组织学诊断 为高分化鳞癌 图2 早期食管癌 2A:普通内镜图像;2B:窄带成像内镜图像 (Ⅱ级);2C:碘染色内镜图像(Ⅰ级);2D:病理组织学诊 断为中分化鳞癌(M3)
• 图3 食管癌前病变 3A:普通内镜图像;3B:窄带成像内镜图 像(Ⅱ级);3C:碘染色内镜图像(Ⅱ级,病变外周为氩离子凝固 术标记);3D: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 图4 食管癌前病变 4A:普通内镜图像;4B:窄带成像内镜图 像(Ⅲ级);4C:碘染色内镜图像(Ⅰ级,病变外周为氩离子凝固 术标记);4D: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井上分型
• 中、重度异型增生多表现为Ⅲ型、Ⅳ型,Ⅴ型则 提示癌变。Ⅴ1、Ⅴ2 型病变一般未浸润黏膜肌层, 是内镜下切除的良好适应证;Ⅴ3 型多浸润至M3 和SM1,是内镜下切除的相对适应证;而ⅤN型 病变不适合内镜下切除,推荐行外科手术治疗。
IPCL
• IPCL即为上皮内乳头的毛细血管攀,由树枝状血 管垂直向上分支而成。正常情况下,常规白光观 察几乎看不到。放大内镜观察,正常黏膜的IPCL 为小红点。ME-NBI下观察为茶褐色的小点。而食 道的树枝状血管网呈绿色。 • 固有层突入上皮,形成乳头,IPCL位于乳头内 • 在食管癌黏膜中IPCL变化要素有:扩张、迂曲、 管径粗细不均或形态不规则、血管延长,新生肿 瘤血管等
病变内镜下形态与侵润深度的关系:
• 黏膜内癌通常表现为0-Ⅱb 型、0-Ⅱa 型和 0-Ⅱc 型,病灶表面光滑或呈规则的小颗粒 状; • 黏膜下癌通常为0-Ⅰ型和0-Ⅲ型,病灶表面 呈不规则粗颗粒状或凹凸不平小结节状 [73]。 • 应用上述标准,可初步预测病变所达深度
食管癌高危人群
• 符合下列①和② ~ ⑥中任一项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 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 ①年龄>40 岁;②来自食管癌高发区;③有上消化道症状; ④有食管癌家族史;⑤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⑥ 具有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 吸道鳞癌等,40%咽喉癌合并食管癌)。 • 对高危人群需要内镜精查
早期食管癌:目前国内公认定义是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 黏膜下层,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
• 食管癌前病变。一项随访13. 5 年的队列研究[11]提示, 食管鳞状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癌变率分别为25%和50% 左右,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约为75%。 • 食管癌前疾病(precancerous diseases)指与食管癌相 关并有一定癌变率的良性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 Barrett 食管、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 反流性食管炎、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管良性狭窄等。
正常黏膜内血管网分布示意图
• IPCL: 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固有层乳头内) • SECN:上皮下微血管网(固有层接近上皮区域) • BV:分枝血管网(固有层靠近黏膜肌层区域)
异型增生时黏膜表层血管的变化
• 细箭头处:正常的 ipcl与secn • 粗箭头处:异常的 ipcl与secn
井上分型: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诊断治疗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 专家共识意见(2014 年,北京)
我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食管癌居恶性肿瘤 死亡率的第4 位,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8位。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进展期食管癌术后 5年生存率>95%。 5年生存率 8-30%,10年生存率5-24%。
相关论文结论
NBI 及碘染色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均有较好 的诊断价值,对于癌前病变中的高级别上 皮内瘤变两者诊断价值相近,但对于低级 别上皮内瘤变NBI 诊断价值不及碘染色。 NBl可清晰显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明显 优于普通内镜。
相关论文结论
• 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 NBI,而普通内镜最低。 • 由于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黏膜微小改变, 普通内镜下观察食管黏膜颜色呈淡红色,与周边正常组织 对比度差而极易漏诊。 • 虽然NBI 的检出率低于碘染色,但是NBI 操作方便, 可实现一键式转换操控,且可对食管上段病变进行仔细观 察,还可对不适用碘染色的患者进行仔细观察,因此仍要 重视NBI 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检查过程中的应 用。
内镜精查
• 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是目前诊断早期食管 癌的金标准。 • 白光、染色、电子染色、放大、共聚焦、 超声内镜等内镜检查。
内镜筛查技术——普通白光内镜
红区:边界清楚的红色病灶,底部平坦 糜烂灶:多为边界清楚、稍凹陷的红色糜烂状病灶 斑块:多为类白色、边界清楚,稍隆起的斑块状病灶; 结节:直径在1cm以内,隆起的表面黏膜粗糙或糜烂状的结节病灶 黏膜粗糙:局部黏膜粗糙不规则、无明确边界的状态 局部黏膜上皮增厚的病灶:常常遮盖其下的 血管纹理,显示黏膜血管网紊 乱、缺失或截断等特 点。
窄带成像技术(NBI) 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 蓝激光成像(BLI)
相关论文
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明月,贺舜,郝长青,等.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年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09年 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对比 研究 张惠晶 周环 矫太伟 冯明亮 刘梦园 孙明军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6 年 1 月第33 卷第1 期
碘染色
• 王国清等 应用卢戈氏液染色法在高发现场对3022 例40~69岁人群进行内镜检查,发现食管癌131 例,其中浅表食管癌111例,检出率为4.33%。认 为内镜检查加碘染色和在不着色区活检,成为食 管癌高发区的高危人群普查的最佳技术组合,若 正确使用这组技术,敏感率可高达95%~100%, 大大降低漏诊率。 • Miyamoto等 还有研究表明,食管癌放疗、化疗 后,色素内镜对正常组织与癌组织的分辨能力显 著降低,故色素内镜不宜用于放、化疗后病变的 检测。
食管碘染色的方法和分级
• • • • 先纵观食管粘膜的全貌。 清除食管腔内粘液。 喷洒复方碘溶液。 吸净残液。
• 碘染色级别判定及其内镜诊断标准 :根据碘染色后组织 的着色情况及边界是否清楚来判定染色级别: • Ⅰ级,不着色区域明显,边界清楚,病变有隆起或凹陷感; • Ⅱ级,不着色区域颜色淡,但边界清楚; • Ⅲ级,不着色区域颜色较淡且边界不清。 • 正常染色(棕色)为阴性。
• 食管碘染色呈不染或淡染,不仅表现在早期食管癌, 在慢性食管炎中更多见,所以此种方法不能鉴别食 管黏膜病变的良恶性。--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 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慢性病学杂志2010)
• 碘染色前后发现食管癌分别为2例和9例,中度和 重度异性增生分别为12例和42例,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内镜杂志2007)
• 病变内镜下分型:依照2002 年巴黎分型标准和2005 年巴黎分型标准 更新版[72-73] • 表浅型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 Type 0)分为隆起型病变(0-Ⅰ)、 • 平坦型病变(0-Ⅱ)和凹陷型病变(0-Ⅲ). • 0-Ⅰ型又分为有蒂型(0-Ⅰp)和无蒂型(0-Ⅰs)。 • 0-Ⅱ型根据病灶轻微隆起、平坦、轻微凹陷分为0-Ⅱa、0-Ⅱb 和0Ⅱc 三个亚型。 • 0-Ⅰ型与0-Ⅱa 型病变的界限为隆起高度达到1. 0 mm(与张开活检 钳单个钳片厚度1. 2 mm 比较)。 • 0-Ⅲ型与0-Ⅱc 型界限为凹陷深度达到0. 5 mm( 与张开活检钳单个 钳片厚度的一半0. 6 mm 比较)。 • 同时具有轻微隆起和轻微凹陷的病灶根据隆起/ 凹陷比例分为0-Ⅱc + Ⅱa 和0-Ⅱa+Ⅱc 型;凹陷和轻微凹陷结合的病灶根据凹陷/ 轻微凹 陷比例分为0-Ⅱc +Ⅲ和0-Ⅲ +Ⅱc 型。
我国食管癌病理学类型以鳞癌为主,比例超过90%。
早期食管癌大体分型
• 充血型 • 糜烂型 • 斑块型 • 乳头型 (国内分类)
• 0- Ⅰ型:隆起型 • 0- Ⅱ型:表面平坦型 Ⅱa型:轻度隆起型 Ⅱb型:平坦型 Ⅱc型:轻度凹陷型 • 0-Ⅲ型:凹陷型 (巴黎分类)
病变内镜下分型
病变内镜下分型
A.早期食管癌,结节样隆起区 域(Ⅰ型);B.卢戈液染色后,病 变不染,边界清晰
电子染色
内镜筛查技术——电子染色:通过特殊光学处理实现对食 管粘膜的电子染色,时间短便于反复切换观察。
较白光内镜能更清楚地显示黏膜表面结构、微血管形态和病变范围. 又可弥补色素内镜的染色剂不良反应、染色耗时长等不足。 电子染色内镜与普通白光内镜之间可实现反复切换对比观察,操作更为简便。
黏膜色泽偏红、分枝血管网消失
分枝血管网消失
分枝血管网消失
黏膜粗糙、色泽偏红、分枝血管网 消失
内镜筛查技术——色素内镜:利用各种染料散布或喷洒在食管黏膜表面,
使病灶与正常黏膜在颜色上形成鲜明对比,可清楚显示病灶范围 常用染色方法:
碘染色:正常鳞状上皮内富含糖原,遇碘成深棕色 甲苯胺胺蓝染色:肿瘤细胞增殖活跃,富含核酸类物质易着色(国内不常用)
内镜筛查技术——放大内镜:
可将食管黏膜放大几十甚至上百倍,有利于观察组 织表面显微结构和黏膜微血管网形态特征的细微变化, 尤其是在与电子染色内镜相结合时,对黏膜特征的显 示更为清楚,可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的准确性,指导 治疗方式的选择[62]
IPCL
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 血管袢(IPCL)和黏膜微细结构有助于更 好地区分病变于正常黏膜以及评估病变侵 润深度,已成为早期食管癌内镜精查的重 要手段。
我国发布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肿瘤5 年生存随访数据,17 个 肿瘤登记地区超过1. 6 万例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标化5 年相对生存 率仅为20.9%,早期食管癌所占比例低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 因[27]。
• 发现一例早癌,
• 拯救一个病人, • 挽救一个家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