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一政治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docx

合集下载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3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3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3温故知新1、为什么要解决就业问题?2、怎样解决就业问题?3、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4、如何看待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连年迅速增长的现象?5、比较存款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的异同?立足基础:课文导读活动一:还是象牙山,旧貌换新颜自从王大拿、王木生父子俩投资象牙山村以后,才几年工夫,这里就成了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集体固定资产人均100万元的富裕村。

该村为从收入分配制度上防止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富贵病”,他们实行了工资制,以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年老的村民享受退休金,村民享受公费医疗,学生和儿童公费入学入托,全村都住上了别墅式楼房。

讨论探究:1、象牙山村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收入分配方式?2、这种收入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掌握按劳分配的范围、基本内容和要求,理解什么是按劳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性质:2、基本内容(1)适用范围:(2)分配内容:(3)分配尺度:(4)分配标准:3、要求活动二:同工不同酬,村民有争议今天又到了村民领工资的日子了,刘能和谢广坤早早地就来到了村委会。

刘能(一激动,话更说不清楚了):我说广……广坤呢,咱俩一……一样干活,凭啥我……我领2000,你拿2500?这不是欺……欺负人吗?谢广坤(边笑边得意地说):凭啥?凭咱的本事呗。

我干的是技术活,你只会出点儿笨力气,咱俩能力上有差别,当然不能同工同酬了!刘能(不服气地说):同工不……不同酬,这还叫社……社会主义?!叫……叫我说,咱村都这么富了,就该来个按……按需分配,谁想要啥就拿啥,需……需要多少拿多少!要不,就按人头平均分配,这才叫公平。

谢广坤(嘲笑的口气):呵,按需分配那恐怕用不了两年咱村这点家底就得败坏光。

平均分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那傻子才干活呢!咱村不变成个“懒汉村”才怪!刘能,别整天异想天开了,还是多学点技术吧!(本环节可先由学生分角色表演,再引导学生探讨问题。

高一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

高一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班级:__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识我国分配制度的必然性,理解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机制体制重要性,坚定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阐释不同分配方式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和价值。

·法治意识:通过国家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强法治意识。

【话题导入】由“幸福”说起【必备知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一、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按劳分配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请写出2~3个关键词)2.原因:(1)必要性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_______________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 (2)重要性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提高_________,有利于促进__________。

3.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______地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要素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分配2.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积极意义:(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_________的尊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尊重。

(2)有利于完善___________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为什么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是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精品教案精品文档5页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精品教案精品文档5页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精品教案●教学目标内容分析【课标要求】阐述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及所有制基础。

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懂得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意义和作用。

理解我国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

能力目标:准确的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和地位。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

通过调查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们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提高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难点】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原因。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了解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有些内容可以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掌握。

高一新生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但是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这就导致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很强,但是由于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一知半解,又难以做到准确领会,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事实、活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观念,然后自觉转化成为自己的正确思想,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

对于一些理论观点教师必须做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自学教材,进行社会调查、搜集数据资料,完成表格。

教师:挑选、整合学生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整体思路】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布置学生预习本框题内容,并向家长及亲友了解家庭收入的主要构成,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家庭收入构成分析表家庭收入构成属于何种分配方式1、2、3、4、5、课上:按照“创设情境——观察经济生活;分析情境——领悟经济生活;感悟情境——解析经济生活”的思路进行教学。

高一政治:3.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导学案(人教版必修1)

高一政治:3.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导学案(人教版必修1)

政治:3.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人教版必修1)知识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情景诱思某国有企业改革前实行大锅饭体制,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曾经出现过某科研成果奖全厂人均15.7元的笑话。

由于机制不灵,造成人浮于事,产品老化,企业濒临破产。

新领导班子上任后,以打破铁饭碗,破除平均主义为突破口,实行分配制度改革,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工厂面貌焕然一新。

后来,企业通过改制变成国有独资的公司,公司领导层实行年薪制,各种工资、补贴加起来,收入是一线工人的几十倍,而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的工资并未增加多少,收入差距的拉大,造成了人心失衡,企业的效益出现下滑。

思考(1)想一想,该企业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2)上述材料中的收入状况,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知识归纳1.关于“按劳分配”的误区(1)按劳分配是对社会总产品的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必要的扣除后进行的。

之所以对社会总产品作一定的扣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积累,要扣除生产成本、企业利润留成和上缴国家的税收利润等。

(2)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

①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其重要的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表面看来,似乎只要劳动者付出了等量的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其实不然。

按劳分配并不承诺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同其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可能完全一样,盈利状况也不相同,可分配的消费品也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企业里付出了同等劳动的劳动者,其分配所得也不可能相同。

等量劳动获得等量的报酬的情形只存在于同等经营状况的企业里,这并不违背按劳分配的本意。

2.平均分配、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1)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是谋生的手段。

(人教版)高中政治 3.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 3.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 3.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考点能级及要求】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A)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A)【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2、懂得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了解我国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4、了解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高效预习】1、按劳分配是________ 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进行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_____,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____决定的。

(1)_____________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_;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____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_____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4、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_、、、________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即按生产要素分配)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____________的尊重,对、、和的尊重。

【重难点剖析】按劳分配的含义、原因和意义:【问题探讨】小明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会计师,月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做工程师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姑姑是农民,除了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外,兼营蔬菜收购和运输;收入也有所增长;二叔开了一家个体包子店,虽然忙些累些,可收入不错;三叔与他人合办了一家服装厂,自己直接经营,去年的税后收入比小明的爸爸妈妈的收入总和还高出一倍。

说一说,小明家人是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的?对你有什么启示?【课堂训练】一、判断题:1、我国的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

()2、我国劳动者的一切收入,都受国家保护()二、单项选择题3、按劳分配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创新教案】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创新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情境探究型教案(建议配套“《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情境探究型课件”使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

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

了解按劳分配的内容和要求,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

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准确把握按劳分配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能力。

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和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心理特征和思维品质:高一年学生的特点是由形象思维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思想活跃,关心时事,关注生活,具有较强烈的成就意识、表现欲望和自主获取知识的渴望。

但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薄弱,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有待加强。

学习需求:要求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能拓宽知识面,培养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情境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方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由于本框题的内容和社会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还将采取案例分析法、榜样示范法、课前调查法等,让学生对本框题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教师准备:教师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和整合其他资源,制成多媒体课件。

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案

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案

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情境引入:朝三暮四马戏团即将开演,饲养员拿着7个桃子对即将登场的猴子说:今天好好干,早上给吃三个,下午吃四个,猴子听见后,撇撇嘴一动不动。

饲养员想后又说:早上给吃四个,下午给吃三个,怎么样?猴子听后,活蹦乱跳,直奔表演场地。

探究:这则成语故事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基础知识梳理(识记)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分配形式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2、我国的分配制度是()3、我国公有制经济中实行的分配方式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是什么?(1)我国公有制经济实行的分配方式是();(2)该种分配方式的基本内容是:*分析:①公有制经济中,实行的是否全是按劳分配呢?②在农村,承包土地、鱼塘、森林所获得收入属于按()分配;出租、转让土地所获得的收入是否属于按劳分配?4、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1)(2)(3)5、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1)(2)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采用的分配方式是()和()。

2、个体经济的分配方式是()。

其特点:()3、私营经济的分配方式是();生产要素包括: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是:★知识体系的归纳:★巩固练习(5—10分钟)选择题:1、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有()A.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C.三资企业工人的工资 D.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2、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是()A 按劳分配B 按管理要素分配C 按劳动成果分配D 按劳动要素分配3、按劳分配适用的范围是()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公有制经济4、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最终原因是()A.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5、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有()①它只是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②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形式③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④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A. ③④B. ②④C. ①②D. ①④6.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 新人教版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理解按劳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的意义;2.明确按劳分配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及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3.理解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4.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学习重难点】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2.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课前预习】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相信你一定行!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基本内容及要求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地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中之后,以为尺度分配,。

2、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

(2)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3)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4)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1)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从而促进。

(2)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分配的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剥削制度的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级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的社会地位。

4、按劳分配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和。

2、个体劳动者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和除成本和税款后,构成他们的个人劳动者的,受国家保护。

3、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

【课堂探究】探究一情景模拟:《老赵说事》俺们村的基本情况: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耕地基本靠牛,照明基本靠油,生活那就一个字“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
1、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

(2)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

(3)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4)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5)掌握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

(2)通过市场经济来分析我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按劳分配的内涵、必然性及其意义,对按劳分配“主体”的理解。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2)教学难点: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

3、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联系实际法。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某村是个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集体固定资产人均100万元的富裕村。

该村从分配制度上防止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富贵病”;鼓励富裕起来的村民以劳动为荣、在劳动中享受健康人生,陶冶情操,升华人格。

在收人分配上,该村实行工资制,年老农民享受退休金,村民享受公费医疗,学生和儿童公费入学入园。

该村致富不忘贫困地区落后地区的人们。

十多年来,用于扶持贫困地区、希望工程的款项总计达数千万。

[学生思考]:该村在收人分配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该村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并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既注重提高效率,又注重促进公平。

进入新课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知识原理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一)按劳分配的含义、基本内容和要求
1、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同学们重点掌握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分配尺度(标准)——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探究材料一:目前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劳动产品
也没有极大地丰富。

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中,应该实行哪种分配方式?
材料二: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

在平均分配和按劳分配两种方式中,哪一种更合理,更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学生回答: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和平均主义,这是由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决定的,还有生产力水平不高及劳动的性质和特征等主要因素决定的。

老师:回答的非常正确,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下按劳分配的原因。

3、按劳分配的原因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按劳分配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个人
(2)有利于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技,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个人
(3)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社会
5、按劳分配所处的地位。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这是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材料小明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月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财务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姑姑是农民,除了承包集体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