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遭遇中国反垄断调查始末为何都恨高通?

合集下载

中国反垄断案例

中国反垄断案例

中国反垄断案例中国反垄断案例:高通反垄断案高通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技术开发商和芯片制造商,拥有许多核心专利。

然而,高通在中国市场上被指控垄断行为,并于2015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处以近10亿美元的罚款。

起因是高通被指控滥用其核心专利所带来的市场地位,进行垄断行为。

高通以其独占的无线通信技术在中国市场上收取过高的专利授权费用,并强迫中国手机制造商使用其芯片,违反了中国的反垄断法规。

NDRC调查发现,高通通过授权费用的高昂和未公开的许可方式,使许多中国手机制造商无法选择其他供应商的产品。

同时,高通的定价和许可管理方式对其他竞争对手形成了不公平竞争的条件。

这样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市场竞争,还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

作为反垄断调查的结果,NDRC决定对高通开出约10亿美元的罚款,并要求其停止相关垄断行为。

高通无异议地接受了这一决定,并表示将改善许可管理方式,减少授权费用,采取措施促进市场竞争。

这一案例显示了中国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

通过对高通的罚款,中国政府向所有市场参与者发出了反垄断法规的信号,表明任何滥用市场地位、垄断市场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批评和处罚。

此外,高通的反垄断案还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关注。

这表明中国对于全球企业的反垄断行为具有高度关注和监管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都正在关注和加强反垄断法规,以维护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

总结来说,高通反垄断案是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的重要案例之一。

通过这一案例,中国政府向市场参与者传递了反垄断法规的信号,并展示了对全球企业的监管能力。

同时,这一案例也强调了维护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性。

创新与公平竞争:高通为何遭遇反垄断调查?

创新与公平竞争:高通为何遭遇反垄断调查?

创新与公平竞争:高通为何遭遇反垄断调查?孙永杰【期刊名称】《通信世界》【年(卷),期】2013(000)032【总页数】1页(P14)【作者】孙永杰【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日前,中国发改委启动了对于美国芯片公司高通的反垄断调查。

此消息一出,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那么高通是否真的在中国市场存在垄断行为?如何看待反垄断的目的?而除高通之外,在通信领域,是否还有别的厂商涉嫌垄断呢?近日,有消息称,中国发改委已经启动对美国高通公司的反垄断调查。

所谓无风不起浪。

联想到此前中国移动4G终端招标中,采用高通芯片的终端比例超过60%,有国内媒体认为,高通在中国即将进入4G时代,在关系到4G成败的终端市场占有如此绝对的优势,势必会削弱国内相关厂商竞争力的言论,高通成为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对象,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那么高通是否在中国市场存在法律意义上的垄断呢?也许最终发改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调查会说明一切,我们在此也无需和无权妄加评论。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论垄断与否,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促进产业的创新与市场的公平竞争。

不可否认,高通目前不仅是中国,也是全球移动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芯片市场的老大。

尤其是在4G移动设备的芯片市场,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比如前面所说的,在中移动4G终端采购中,采用高通芯片的设备比例高达60%就是明显的例证。

其实岂止是在中国,在智能手机发展和普及最为迅速的韩国市场,由于4G时代的到来,确切地说是由于高通在4G芯片的领先优势,其市场格局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其中,三星由于跟上了LTEAdvanced的步伐,市场份额增加到61%,而泛泰的市场份额大量下滑,LG则份额不变,其余手机厂商份额继续下降。

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三星对于LTE-Advanced网络建设以及相关手机的推出主要得益于高通的支持,或者说三星率先采用了高通的4G芯片技术。

但业内知道,三星也具有自己的芯片技术(包括有可以自己制造芯片的工厂)。

中国反垄断案例

中国反垄断案例

中国反垄断案例
中国反垄断法自2008年实施以来,对于市场经济的规范和监管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反垄断法的实施对于保护市场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中国反垄断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对相关法律的执行和效果进行深入了解。

首先,中国反垄断案例中最著名的案件之一是针对高通公司的反垄断调查。

中国反垄断部门对高通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垄断行为展开了调查,认定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其采取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这一案例表明,中国反垄断法对于跨国公司的监管力度不容忽视,也向外界传递了中国政府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决心。

其次,中国反垄断案例中还涉及到一些国内企业之间的反垄断纠纷。

例如,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之间的价格垄断案件,以及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之间的市场分割案件等。

这些案例反映了中国市场在竞争中存在的一些不正当行为,也凸显了中国反垄断法对于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另外,中国反垄断案例中还包括了一些涉及知识产权的案件。

例如,中国反垄断部门曾对于一些知名企业滥用专利权进行调查,以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这些案例表明,中国反垄断法不仅仅局限于价格垄断和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还包括了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监管,为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总的来说,中国反垄断案例的分析表明,反垄断法的实施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中国反垄断法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监管市场竞争、规范企业行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希望中国反垄断法能够不断完善,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高通遭遇“围剿”

高通遭遇“围剿”

高通遭遇“围剿”作者:暂无来源:《企业观察家》 2019年第1期文/ 本刊记者一凡提到美国高通,很多人下意识就会联想到芯片,不错,作为智能手机芯片领域里的“王者”,曾让多少人为之眼红。

按理说,处于强势垄断地位的高通,应该会获得高额利润,毕竟市场上的绝大部分手机巨头们,大都成为高通的“俘虏”,离开高通的芯片,将是一种灾难,但是,自2017 年以来,高通遭遇到的挑战不断。

市场下滑不止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高通占据已久的“宝座”,有可能拱手让给其竞争对手。

然而,不管高通是否接受,竞争力下滑,早已成为一个事实。

据高通日前公开发布的2018 财年财报显示,2018 财年高通收入227.32 亿美元,同比2017财年的222.91 亿美元增长2%,但是在利润上,高通的亏损竟高达48.64 亿美元。

之前,作为龙头的高通,一直是行业的盈利冠军。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17 财年,高通利润为24.66 亿美元。

在2014 年的巅峰期,高通曾创造了接近80 亿美元的净利润。

“对2018 财年来说,这可是高通上市以来的首次巨亏。

同时,由于全球手机行业饱,和失去巨头苹果,使高通对2019 财年的业绩预估并不乐观。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除了近年第四季度以及2018 会计年度全年亏损以外,高通给出了令人失望的前景展望。

高通有关负责人对外公开表示,预估2018 年年底以及2019 年上半年的需求仍将保持低迷,同时,预计要等到2019 年下半年,随着新一代5G 手机服务以及网络建设展开之后,才有可能带动新一波的成长。

此外,更让业界吃惊的是,在最新一期《财富》世界500 强企业榜单中,高通并未上榜。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本来如日中天的高通,开始走上下坡路了呢?高通苹果分道扬镳高通之所以快速下滑,让竞争对手逼近,与苹果反目是重要因素之一。

一边是手机巨头,一边是芯片霸主,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

之前,高通与苹果的强强联袂合作,让苹果获得了高性能的芯片技术,手机大卖全球,赚得盆满钵满,同时也让高通因为苹果的大卖,躺着也能赚大钱,然而今后,高通的最大的生财伙伴,可能将永远失去了。

高通遭反垄断调查 国产芯片或“弯道超车”

高通遭反垄断调查 国产芯片或“弯道超车”

高通遭反垄断调查国产芯片或“弯道超车”中国发改委发起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或涉及4G领域。

分析人士指出,4G时代将以中低端为主,国产芯片商将是重要推动力量,国内芯片厂商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高通(Nasdaq:Qcom)周一表示,国家发改委已经启动对公司的反垄断调查,虽然高通方面表态不清楚存在任何垄断行为,但业内已多有猜测,反垄断调查或将主要针对即将商用的4G专利费用方面。

目前,高通在LTE产业链方面具有领先主导地位,在此前的中移动LTE终端集采中,高通芯片占比达六成以上,并且拥有较多的LTE专利权,中兴等国内手机厂商须向其缴纳一定的专利费用。

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政府有可能是为了在4G专利授权费谈判中寻求优势。

不过发改委尚未就此次发垄断调查发起理由作出公开表态。

华创证券分析师马军表示,目前相关细节还未出来,可能不是为了4G专利费谈判。

从反垄断调查的定义来看,是指一家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是会影响市场价格的,对市场的发展不利。

芯片国产化是去IOE化的底层,此次发改委对高通进行反垄断调查,将是国内芯片厂商在4G时代实现弯道超车的一次大机遇。

目前国内厂商动作频频,都在积极研发自主4G芯片。

马军曾表示,随着4G牌照的发放,必然催发对4G终端的需求,而芯片也必然受到拉动。

国内厂商将迎来发展机遇,必会加大研发力度。

4G芯片走向普及,需要从高端到低端市场的4G智能手机的全面覆盖,国内芯片商是推动1500元以下智能手机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预计2015年4G智能手机在中低端市场爆发,同时4G芯片步入普及阶段,国内芯片商成为。

反垄断案落幕:高通开启中国新征程

反垄断案落幕:高通开启中国新征程

反垄断案落幕:高通开启中国新征程作者:暂无来源:《上海信息化》 2015年第5期盘点近年来通信行业的标志性事件,历时1年有余的高通反垄断案无疑榜上有名。

中国发改委对这家移动芯片制造商开出了中国反垄断历史上金额最大的罚单60.88亿元,并责令其全面整改。

而面对天文数字罚单,高通公司的谦和姿态令人玩味——欣然认罚、股价大涨、巨资深耕中国、开启全新市场……然而,尘埃落定之后,人们不禁要问:这宗轰轰烈烈的反垄断大案,究竟对高通及相关电信业带来了哪些改变?文/马钰高通求变技术创新随着历时14个月的“反垄断案”落下帷幕,高通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依然充足。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移动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对于企业的全球业绩贡献率不容小觑。

尽管已经遭遇巨额处罚和各类整改,高通总裁德里克阿伯利仍对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高通公司在中国发展逾十年,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并计划与当地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向市场推出高速的4G无线网络。

阿伯利认为高通“有机会,并将努力争取”继续这种双赢合作。

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芯片制造商,高通正利用其在移动设备方面的丰富储备,转型为一个覆盖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汽车、医药技术等行业领域的科技巨人。

阿伯利表示:“我们利用相当小的增量投资,进入诺多新兴市场,以抓住大的发展机遇。

”2015年,高通聚焦“物联网”的两大主要领域是汽车和医疗。

在汽车领域,高通将建立联网汽车,建立类似通用“OnStar”的安全与导航系统,提供数字显示板和安全系统。

譬如,当摄像机发现司机脸上出现疲劳迹象时,便会在有必要时刻发出警告。

进军汽车行业,将令高通与图形芯片制造商nVidia发生直接竞争,后者亦在开发类似系统。

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曾在2015美国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表示:“未来人们的汽车,将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

”在医疗行业,高通公司与连锁药店Walgreens和制药商Novartis结为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反垄断第一大案:高通垄断案评析

中国反垄断第一大案:高通垄断案评析

中国反垄断第一大案:高通垄断案评析作者:靳雨露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年第12期[摘要]2015年2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对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并于3月2日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以下简称《决定书》,责令高通公司停止相关违法行为,处2013年度我国市场销售额8%的罚款,计60.88亿元。

该案因其涉及标的巨大等原因被评为“中国反垄断第一案”,一直受各界学者关注。

本文对高通垄断案的案情进行梳理,总结其被评为中国反垄断第一大案的几大原因,并对《处罚决定书》中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建议。

[关键词]基本案情;案件特色;滥用必要标准专利行为分类及建议;案件思考一、高通垄断案基本案情2013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根据两家美国公司的举报启动了对高通公司的反垄断调查。

对高通在北京和上海的两个办公地点调取了相关文件资料,并对数十家国内外手机生产企业和基带芯片制造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

获取了高通公司实施价格垄断等行为的相关证据,充分听取了高通公司的陈述和申辩意见,并就高通公司相关行为构成我国《反垄断法》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进行了研究论证。

经15个月的调查取证和分析论证,2015年3月2日,发改委在网站上发布的对高通垄断案的《决定书》中指出,高通公司在COMA、WCDMA、LTE无线专利许可市场和基带芯片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了以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1、收取不公平的高价专利许可费;2、没有正当理由搭售非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3、在基带芯片销售中附加不合理条件。

高通公司的上述行为,违反了我国《反垄断法》关于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没有正理由搭售商品和在交易时附加不合理条件的规定。

发改委在责令高通公司停止违法行为的同时,依法对高通公司处以2013年度在我国市场销售额8%的罚款,共计60.88亿人民币。

日媒揭秘中国反垄断为何指向高通

日媒揭秘中国反垄断为何指向高通

日媒揭秘中国反垄断为何指向高通美国高通依靠面向智能手机的半导体实现了快速增长。

除了借助移动电话的高速通信技术获得专利收入外,高通还在相当于智能手机大脑的MPU(微处理器)领域握有约50%市场份额。

然而,高通在新兴经济体的战略却出现动摇。

《日本经济新闻》2月26日报道称,中国发改委的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在2月19日的记者会上证实了对美国高通的反垄断调查。

部分媒体报道称,处罚金额可能会超过10亿美元。

在中国,中国移动等移动通信商刚刚开始推出第4代(4G)移动电话的商用服务。

今后预计将诞生基站和移动电话终端等巨大市场。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4G技术方面握有专利权的高通有信心让“中国自主研发的4G规格也对其支付专利使用费”。

在实施4G相关的巨额投资之前,对于看似针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各方存在很多猜测。

媒体研究者毛启盈在博客上指出,一部手机的毛利率才10%,而5%的利润就被高通拿走了。

中国手机企业目前对高通LTE芯片和专利授权价格普遍不满。

在此基础上他强调专利保护是必须的,但是高通过度苛刻保护,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全球科技进步和高科技的发展。

2009年韩国反垄断当局对高通处以约2亿美元的罚款。

其理由是高通对购买其竞争对手芯片的手机厂商征收较高的专利税。

中国的专栏记者信海光认为不必从阴谋论看高通遭调查。

他认为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很可能只是最近中国政府市场监管力度加强的一个表现,并非针对某一公司。

高通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

其在1月底公布2013年10-12月期财报时,首席运营官(COO)史蒂夫·莫伦科普夫(SteveMollenkopf)表示,“高通与在海外扩大销售的中国终端厂商就提供技术进行了广泛磋商”。

显示出预计面向4G手机的芯片需求将大幅增加。

不过中国媒体报道称,受反垄断调查影响,高通可能无法继续取得一直以来的高收益。

不过同时还有这样的观点。

熟悉IT相关领域的周彦武指出高通确实是垄断,高通也会乖乖交罚金,不过罚金会150%转移到中国手机企业和MTK(联发科)的脑袋上,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脑袋上,等于是发改委罚了中国手机消费者的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通公司董事长保罗•雅各布斯(Paul E. Jacobs)和他的整个高管团队今年都不得不频繁奔波于中美之间,中国反垄断调查灼烧着这家全球芯片巨头已达10个月。

美国高通公司高通的焦躁和不安在2014年9月份得到了体现。

9月举行的天津达沃斯论坛上,雅各布斯高调出席了关于互联网经济的三场讨论。

随后的9月12日,他的同事—高通公司总裁德里克·阿伯利(Derek Aberle)又赶往北京,与国家发改委会面,商讨高通垄断案的解决。

在这之前的一天,负责中国反垄断调查的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下称“发改委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在一场新闻吹风会上说,高通案很快会进入处罚程序。

这场博弈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一方是全球通信专利及芯片研发领域的绝对老大,另一方则是经历了5年蛰伏,进入自信执法期的中国反垄断当局。

在这个涉及到反垄断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交叉地带,如何既惩治垄断,又保护创新,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而在这个涉及跨国公司的案例中,如何不被指责为选择性执法,做到让被执法者心服口服,也考验着年轻的中国反垄断部门的执法能力。

谁举报了高通?高通案迄今历时10个月。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发改委于去年11月份,在同一时间对高通中国(北京)和上海公司两个办公的地方进行了黎明突袭调查(dawn raid),调取了相关的文件资料,之后同时对国内外很多家企业,包括手机制造企业、芯片制造企业,以及相关的其他企业都发出了协助调查的通知。

2013年11月25日,高通公司发表声明称,发改委已经启动了对公司的反垄断调查。

在今年2月,初步印证了举报反映的一些事实。

高通全球首席执行长(CEO)史蒂夫·莫伦科夫上任4个月三度来华(图片来自网络)4月3日~9月12日期间,高通的全球CEO率领七八个副总裁分别五次率团到国家发改委交换意见并接受询问,并且拜见了副总理兼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主任汪洋,及总理李克强。

不过,与华为实名向发改委举报IDC公司不同的是,此次涉及到高通的举报者却一直隐藏幕后。

究竟谁在举报,便成为调查伊始,全行业猜测的话题。

几乎所有下游的行业内人士,都集体对记者噤声。

发改委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在发布会上透露,2009年有两家美国企业来举报,当时《反垄断法》刚刚实施没有多久,就一边学习一边执法,其间进行了前期研究、调查。

直到去年,举报开始明显集中,加入了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还有国内的企业举报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存在收取不公平的高价许可费的问题。

经过外围调查掌握信息以后,进行了立案调查。

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盛杰民对第一财经客户端记者回忆说,早在2007~2008年,《反垄断法》刚刚通过,就有不少中外厂商带着各种举报的书面材料,以及研究报告找到他,指责高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但是由于恐惧,当时不论是企业还是执法机构,并没有人敢牵头。

一位经历此过程的律师对第一财经客户端记者说,由于执法部门也在摸索的过程中,当时对反垄断举报的要求是,要准备好所有证据。

但是如果证据齐全,就可以直接去法院上诉,也不用找举报这条路了。

在发改委调查高通公司之前,用高通一名员工的说法,美国总部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并不知道亚洲面临的危险;而现在,整个公司沉浸在一种忧心忡忡的气氛里。

“罚金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商业模式被否定。

”上述员工说。

其它的负面影响也验证了这种博弈的惨烈程度。

最近一年,随着发改委调查的进展,高通股票仅为纳斯达克大盘涨势的约1/3,并在最近的3个月,出现了股价下跌。

在几次公布案情进展的节点,它的股价几乎都经历了剧烈下跌的周期。

高通接受反垄断调查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

也已有多位美股分析师重点提示。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高通公司已动用包括美国财长雅克布•卢(Jacob Lew)和美国商务部长等美国高层官员,在中美多双边会谈场合游说。

美国财政部长卢甚至在德里克·阿伯利与中国发改委会谈之后,致函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称中国近期对外国企业的关注可能降低外国知识产权的价值,并警告说,中国针对外国企业的一系列“反垄断”调查可能给中美关系带来严重影响。

遭遇中国反垄断调查之前,高通曾分别在日本、欧盟和韩国分别接受调查,最终2009年分别有了结论。

其中欧盟终止调查,而日本和韩国则分别做出了行政处罚,日本公平贸易局仅仅要求其纠正垄断行为,韩国则对高通处以2.08亿美元的罚款。

中国的调查一出,便引发了全球关注。

其特别之处在于,中国反垄断当局对高通的调查范围,包含了欧、日、韩的调查范围总和,并触及了高通的核心商业模式。

鉴于之前发改委处罚的风格,了解案情进展的多位人士透露,外界一直最为关注的罚款金额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具杀伤力的地方,主要指向高通过去30年赖以成长、建立垄断地位的专利授权模式。

令人恐惧的高通数据显示,手机应用基带芯片(负责无线通信功能的核心芯片)一年的全球产值约在160亿美元至190亿美元之间,高通就占据了其中50%以上的份额。

但在数据以外,让第一财经客户端记者惊讶的是,越深入地去了解,越发现全产业链对高通的恐惧之深。

这种恐惧不仅包括它的竞争对手,甚至也包括它的下游企业,运营商等。

前述律师说,我从未见过一家类似高通这样的公司,让我所有客户都如此害怕。

而其下游的业内人士们则描述说,业界对高通都已经深恶痛绝了,对它的反垄断调查简直大快人心。

“我们都觉得它按照整机收专利费的方式太流氓了,整个产业界都有动力去起诉他。

但是人家强势,有核心专利。

”其中一位下游业内人士描述说。

高通的主要收益来自于两部分:专利授权和手机基带芯片(负责无线通信功能的核心芯片)出售。

手机制造商如果使用了高通芯片,要付芯片的钱及专利费;设备商建基站的芯片如果使用了高通专利,则得付专利费。

对于中国的三家运营商来说,一方面需要采购手机厂商的定制机(比如iPhone);另一方面,还需要采购设备商(包括华为、中兴、诺基亚等)生产的设备,得间接付出两份专利许可费用。

强势的供应商,带来了选择性供货的风险。

由于质量稳定,在手机行业内,中高端手机几乎都只使用高通的芯片。

比如,苹果和三星如果需要研发一款新的高端手机,必须要高通来生产这种芯片;一个新的技术产生,如果高通一直没有生产这款芯片,那么这个行业也不会被看好。

手机应用基带芯片是高通主要收益来源之一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3G时代,中国自主研发的TD-SCDMA牌照,交给了当时用户最多,信号最好的中国移动,但是高通对此并不看好,迟迟不生产支持该标准的手机芯片,导致移动定制版的iPhone直到去年末才生产出来。

“考虑到用户群覆盖,和移动高层的各种补贴让利的谈判,最终高通才同意生产芯片。

”一位中国移动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一位国内大型厂商的前手机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在中高端机型领域,目前,除了华为、中兴等企业生产的手机仅有部分自主研发的芯片,大部分的手机厂商比如苹果、三星、联想、酷派、小米,都直接购买高通芯片生产手机,其市场占有率有绝对优势。

这些生产商不得不接受高通价格或者专利费比例。

因为,“如果有谁敢挑战它,可能被停止供货,停止合作了,或者其它方式搞你,没有人能承受得起。

”此外,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可以和高通达到分庭抗礼的联发科,也有大量的基础专利来自高通公司。

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高通、联发科与展讯在手机芯片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6%、15%与5%,英特尔三年来首次跌出前三。

前述业内人士所描述的“流氓行为”,则主要表现在高通的核心商业模式,也即专利收费计基础,以及过高的专利许可费。

而高通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靠专利权收许可费来盈利的公司。

这也正是中国发改委与高通谈判的最难点,会造成全球连锁反应的重点所在。

前述业内人士描述说,一般收专利费的方式是,如果你用了我的专利,就按涉及专利的部分作为计算比例的基数。

比如你发明了一种电灯的照明方法,电灯的生产厂商如果用了这个专利,生产了电灯。

根据谈判结果,将营业额的3-5%作为专利费补偿给你。

如果你的专利是关于灯泡的,那么卖灯泡的时候才会给你付钱,也就是灯泡售价的3-5%。

但是,灯泡外面有很漂亮的底座,最终整个灯需要100元。

按照高通的方式,是按照100元的整灯基数来收取专利费。

具体来说,高通的方式是,只生产芯片,芯片如果只卖10美元,把芯片用在iPhone里面,最终手机卖出了600美元,那么需要支付整个iPhone的5%作为专利费。

即便苹果手机还包括屏幕、摄像头、内存、GPS等其它功能。

“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强,价格逐渐上涨,芯片还是那个芯片,但专利费也涨价了,就不合理了。

”前述业内人士说。

一个在业内广为流传的真实笑话是,某运营商高管在一个场合遇到高通全球CEO,对他提意见说,我觉得你们收专利费用的方式很不合理。

将来汽车里面都需要有通信模块实现车联网,如果宝马车里面也用你高通芯片的话,我是不是就得把整个宝马售价的5%作为专利费交给你?高通全球CEO略有所思,点了点头说,“理论上是这样的。

”高通公司于1985年成立时,还是一家比较小的创业型科技公司,这家公司研发了一套关键通信技术CDMA(码分多址),由于技术先进,成为了全球三大3G标准的基础。

这就像树的根和主干,任何一个只要生产手机基站、手机的公司,涉及到的技术,都犹如这个主干上生发出来的枝叶,都得给它交专利费。

在3G时代,三个标准都是CDMA的。

在中国,联通使用的WCDMA, 移动使用的TD-SCDMA, 以及电信使用的CDMA2000是CDMA的不同方式,都基于这个技术。

高通因此蓬勃发展起来。

由于手握核心专利,处于通信领域里面非常强势的地位。

一位运营商技术负责人对记者描述说,当4G时代来临,全世界终于意识到,3G时代养了一匹狼,这匹狼太贪婪了。

因此,到4G制定标准的时候,全球标准领域很快达成共识,坚决不继续使用CDMA,而换成另外一个技术OFDM。

但是高通羽翼已丰,即使不用CDMA,它还是储备了很多其他专利。

因此,在4G时代,虽然没有那么强势,还是拥有很多核心专利。

而且此时,其芯片产业也做大了。

高通只生产手机芯片,本来手机市场比较小,智能机的市场份额也小。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2012年年底,高通公司的市值首次超过了Intel。

智能手机取代电脑,也成为第一大电子应用行业的基础领域。

在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主导地位也愈发明显,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最新发布的《中国手机市场季度数据监测报告2014年第2季度》显示,第2季度中国手机市场(不含水货和山寨机)中,智能手机销量为10298万台,占比整体手机市场达到91.9%。

反垄断大势难违虽然高通在全行业都如何让人恐惧,但如何找到证据对其进行反垄断执法,却是一个大难题。

高通在韩国和欧盟都曾遭遇反垄断调查2006年开始,日本、韩国和欧盟相继对高通提起反垄断调查,都在2009年有了结论,但最终顺利走到处罚阶段的仅有韩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