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成都(互通立交)山区公路路线总体设计思路2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摘要:设计高速公路中的路线属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的关键环节,需要综合性地考虑到多种因素,还要结合所选建设的环境和具体要求,再选用科学合理的高速公路路线总体设计方案,以此充分保证整体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应用效果,文章将针对如何科学合理设计高速公路路线所选用的基本思路和选线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以此为相关工程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线设计;选线方法高速公路设计标准随着地形以及地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地形地质情况越复杂,公路设计相关要求越高[1]。
针对高速公路设计,不管是公路安全部门,还是公路环保部门,都相应地制定了新的要求,促进高速公路设计思路可以不断创新。
在进行高速公路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转变旧观念,应用新技术,确保高速公路建设可以和谐发展。
1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高速公路是铺设在自然环境中的三维带状构造物,不仅要满足交通运输功能,还应与外界自然环境相协调。
高速公路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思路[2]。
(1)技术指标和地形相协调路线方案在设计时如果选择技术指标较低,不利于行车安全性和舒适度。
反之,盲目追求高指标则会大幅增加公路填挖、边坡防护等工程量,破坏沿线自然环境,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在选择技术指标时,应根据地形条件合理选择绕避或穿越方案,使路线与地形相协调。
(2)按地质选线高速公路建设里程长,少则几十公里,多则数百公里,地质情况不易查明,且地质灾害成因复杂。
地质灾害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建设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甚至诱发连锁式不良反应。
如果在勘察阶段及选线阶段不能清楚地识别地质灾害,可能造成后期路线方案大变更,特殊路基处治费用提升。
因此,高速公路在选线时必须深入研究路线走廊带范围内的地质条件[3]。
(3)尽量土石方平衡、减少土石方量高速公路建设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土石方工程量过大,比如在山地丘陵地区挖方往往大于填方,导致大量废方无处利用。
挖方会直接破坏山体植被,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地水土流失;再比如在平原地区,路基基本以填方为主,由于耕地限制寻找取土场十分困难。
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路线设计的探讨

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路线设计的探讨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城市的规模和人口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因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这一状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采用互通式立交系统,以期达到减少交通拥堵的目的。
互通式立交的出现大大减少了道路拥堵,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为例,深入探讨了互通式立交匝道的路线设计。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匝道路线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互通式立交桥已成为当今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车辆的数量,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改善交通状况。
通过将道路与其它道路相交,互通式立交可以有效地减少车流量,提高出行效率。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管理和调节车流,并为城市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一、工程概况这篇文章以一条公路的互通式立交桥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中的问题。
这条公路宽为25.5米,其中的交叉道路宽为12米,G、H两匝道桥采用单箱双室截面,桥顶宽10.5米,底宽6.5米,梁高1.3米。
G与公路有12.18度的夹角,H与公路有42.54度的夹角。
二、互通式立交建设的条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立体交叉路线的建设与运用,不仅有助于促进城市的交通便利性,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图1为四种匝道类型。
因此,在设计这些路线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量城市总体规划、连霍高速公路的功能、标准,并充分认识到它们对于当地路网的重要性,从而确保它们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技术选择因素,在构建立体交叉道路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交叉口几期道路的交通情况,以便有效减轻当地交通压力,并有效防止交通拥堵的出现。
因此,在进行互通式立交的技术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
当铁路干线给城市带来不便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建设多层次的立体交叉道路。
但是,在规划和施工的同时,也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充分考虑到它们的实用价值,使其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
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方案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方案研究摘要:中国的交通业发展越来越迅速,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山区高速路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越来越被关注与重视。
影响山区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山区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所以山区互通式立交在设计时应时刻注意与环境适应的一致性。
山区高速互通式立交设计的细微和复杂,也对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本文中,主要结合山区高速互通设计项目实例的设计内容与细节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给与山区高速互通设计人员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方案研究山区高速互通式立交,旨在为山区高速路及连接道路提供较高服务水平的快速交通转换。
立交设计是一个相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互通式立交的型式选择技术指标的应用和其他专业的配合等多个方面。
立交总体设计应在实现立交设计功能性的同时符合当前建设标准和当地的实际情况。
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与总结,以此对未来的设计提供借鉴经验。
1 互通立交的选型1.1路网规划互通式立交的位置是由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交通需求,技术标准和交叉道路类别的详细分析所决定,而项目设计内容则主要考虑道路位置,功能和交叉点形式等具体问题。
设计者需熟知交通管理组织,设计长期交通量,交通结构等相关要求,对分配该道路段路网规划进行合理分析,使互通式立交选择能够对该道路路段的交通量发展满足互通式立交的技术标准。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之外,还应视情况提高对技术指标的应用,以确保科学改进的机会。
还应加强城市规划和乡镇区域道路网研究规划,促进立交服务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地理环境山区互通式立交通常面临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互通区面积大,影响大。
多因素的限制导致山区设置互通式立交相对来说较困难,这也给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提出了很多挑战。
如果想做到与地理环境位置想协调,那么就要做好相对的地理位置环境勘察工作和分析考虑环境对该建设的限制因素,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如位置,作用,交叉口道路级别,长期规划,技术指标等方面的内容,制定出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然后依据当地的情况,对环境保护,成本,施工技术等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山区旅游景点公路设计思路探讨

CnNwrh 唾  ̄ U I. . ha e r n i c o e 'PN3 U U● d I
山区旅游景点公路设 计思路探讨
陈 祥 瑞
( 州省黔 东南州交通工程勘察设计所 , 贵 贵州 黔 东南 州 5 6 0 ) 5 0 0
摘 要 : 来, 着旅游景 点 的开发 迅速 , 而, 开发过 程 中, 与景 点 、 点 与景 点, 风景 区 内部 等连 接道 路, 然存 在 着严 近年 随 然 在 公路 景 以及 依 重 不足 和利 用原有 公路行 驶务 件很 差 的问题 。因此, 们认 为, 游公路 必须根 据 当地 国民 经济发 展 的 需求, 划设 计要上 档 次, 我 旅 规 建设
1 . 1结 构的选 型设 计要 具有 多样 化 和 .1 3. 多变性 , 分与 自 地形条件 相匹配 , 不能 矫 充 然 但 揉造作 。 1 .2桥 梁布 置 、结 构 总体 布局 和细 部 .1 3. 的处 理 以及桥 梁主体 的色 彩要 与周 围 环境 相 协调 。 】 .3桥梁上 、 .1 3. 下部结构 、 行天桥 、 线 人 跨 桥 以及 过水渡槽 的设 计要充 分考 虑美学 效果 , 下部结构 要给人 以力量感 , 不笨重 ; 部结构 但 上 的轮廓线 条要 明快 , 能融入 地方 民族特 色的应 尽量 考虑 , 型简 捷 大方 , 轻 巧 不烦 闷, 桥 结构 不 压抑, 与周围景观 成 比例 。 并 1. .2隧道 洞门设计 3 以往 隧道洞 门一般 都设 计 为 高大 的建 筑 作 为醒 目 志, 标 随着近 年来环保 意识 的增 强, 鉴 于保护洞 口周 围坡 面植物和 减少洞 口开 挖量 , 于排水 。 1. .4诱导 标志 的设 计 3
1. . 1平面线形设计 2
公路设计优化的思路探讨

公路设计优化的思路探讨摘要:现阶段,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公路设计水平的直接影响,因此,公路工程设计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为公路工程设计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满足设计标准。
下面本文就公路设计优化的思路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公路设计;技术;优化;现阶段,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路线长、桥隧占比高,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复杂,地质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相对频繁,断裂带、断层、裂隙、滑坡、泥石流、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发育,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着沿线土地资源匮乏、基本农田补偿难度大等问题;而且沿线自然环境好,还面临着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多、环保要求高的问题。
设计优化应在充分理解和吸收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各阶段咨询意见、评审意见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安全、项目用地、环境敏感点、工程规模和造价、施工难易、建设运营成本等深入研究。
1公路设计优化的原则1.1合理优化方案,降低工程造价目前,基于勘察设计周期和成本的限制,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工程技术方案比选深度不足,专业设计过于粗放,照搬照抄的现象较多。
例如:桥梁设计中桩长越来越长;互通指标把握不够灵活导致规模过大。
另外,部分设计单位偏重于工程安全考虑,构造物结构尺寸选用过于保守。
设计优化过程中应结合地勘成果和现场实际,认真研究,多次比选论证,在满足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规模,有效减少项目建设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1.2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山区土地资源紧缺,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用地对项目稳定推进具有重大意义。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项目建设中土地被大量占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所以应节约和利用好土地资源,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不片面追求高指标、高标准,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优化过程中应将用地指标作为设计优化的一项重要控制因素。
山区高等级公路总体设计总结

采 用 不 同 尺 寸 的 边 沟 ,考 虑 到 山 区公 路 在 暴 雨 季 节 汇 水 聚 集 快 的特 点 ,边 沟 不 宜 加 盖板 ;在 边 沟 外 侧 考 虑 绿化 及 视 觉 的 需 要 ,设 置 了 1 m 宽 的 碎 落 台 ,增 强 路 容 效 果 ;填 方 边 坡 一 般 路 段 自然 放 坡 , 临 河路 段 由于 河 床 狭 窄 ,一 般 考 虑 设 置 路 肩 挡墙 ,少 占河 道 。 2 )合 理 确 定 路 基 设 计 标 高 : 对 于 越 岭 路 段 ,以路 线 控 制 路 基 设 计 标 高 ;对 于 非 越 岭 的沿 河 路 段 ,以 河 床 行 洪 要 求 来
标 较为 合适 。
2 . 路 线 设 计
二级 公路 ,起于 城 口县城 ,止于 达州 一陕西 高速公路石塘 互
通 ,全长 6 6 . 3 k m ,设 计 速 度 为 6 0 k m/ h,路 基 宽 度 1 2 m, 采 用 沥 青 砼 路 面 , 桥 梁
为 4 8 . 4 % ,造 价 2 7 . 6 6亿 元 。
的 建 设 、 运 营 带 来 巨大 的 经 济 损 失 和 安 全 隐 患 ,造 成 了 不 良
重视 交通 安 全设计 ,对 典型 工程 方案 加强 综合 比选 ,合理
利 用 路 线 走 廊 资 源 ,正 确 处 理 公 路 建 设 与 自然 景 观 、 人 文 景 观 、 占地 与 拆 迁 的 关 系 , 充 分 考 虑 土 石 方 平 衡 ,减 少 土
充 分 认 识 到 该 项 目地 处 大 巴 山 的 腹 心 地 带 ,地 形 地 质
坏 ,布线 时多以短隧道 或桥梁 的形式适用恶劣 的地形 ,避 开
不 良地 质 的影 响 。 2 )以 线 路 走 廊 优 选 为 重 点 ,从 技 术 指 标 、地 质 条 件 、工 程 造 价 、 自然 环 境 、 施 工 条 件 等 方 面 加 强 方 案 比选 ,不 遗 漏 任 何 有 价 值 的 方案 。
道路桥梁工程中互通立交的设计思考

道路桥梁工程中互通立交的设计思考发布时间:2023-03-02T01:22:44.573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0月20期作者:漆凌[导读] 互通立交在解决慢行交通、桥梁交叉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漆凌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518000摘要:互通立交在解决慢行交通、桥梁交叉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在设计该交通系统时,要结合工程案例,分析常见的位置、视距、出口指标问题,结合项目所处的公路、交通等条件,做到总体设计和模块设计相结合。
合理选取总路线,优化匝道平面断面、变速道路结构,提高容错率,全面提升互通立交设计质量。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互通立交;设计城市快速发展使交通压力不断增加,机动车通行效率、质量以及人员通行情况方面都有了更高要求。
在地面平行交通体系基础之上,开始出现地面第二、第三层的互通立交,以完美衔接的方式解决地面交通拥堵问题。
所以需要在重视互通立交设计基础上,依托原有数据、成熟方案做全面思考,体现设计的具体性和科学性。
一、分析常见的道路桥梁工程中互通立交设计问题(一)位置问题作为工程项目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在选择互通立交位置方面常会出现互通间距较小,或匝道道桥跨度较大的问题,在一定区域内既容易增加施工难度,又超出工程成本、使用等方面的预期,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比如没有考虑到起点、终点间的距离,忽视了互通前后1公里范围的隧道情况,忽略了新工程是否需要在已修建完成高速公路上进行指标性设计添加的需求。
(二)视距问题视距是影响行车安全,尤其是互通立交运营安全的主要因素。
在设计时,工作人员常会由于验算精度不足,导致数据包络图不合理、平面纵面计算不正确等问题。
或者没有关注主线的曲线指标,导致指标过低,影响驾乘人员对出口、障碍物等的识别。
在部分山区立交设计时,也会由于工作人员没有过多关注主线入口处的方断挖掘情况,致使绿化或挖方设计不合理不规范,难以满足匝道、主线的临时停车需求。
山区公路选线思路

山区公路选线思路发表时间:2019-07-23T15:49:39.5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刘方毅[导读] 摘要:公路选线是一项制约条件多、政策指导强、涉及因素广的工作。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设计院上海 200070摘要:公路选线是一项制约条件多、政策指导强、涉及因素广的工作。
山岭地区复杂的自然条件给如何科学选线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公路选线基本原则。
关键词:公路;选线;山区 1研究背景公路选线是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一项制约条件多、政策指导强、涉及因素广的工作。
涉及到了桥梁、隧道、水文、气象、造价等诸多方面。
线形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了工程的设计修建运营和造价。
路线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和使用年限。
山岭区自然特征具有如下特点:1)山高谷深,地面起伏大、高差大、地形复杂。
2)石多、土薄、地质复杂,不良地质现象多。
3)水文条件复杂,山区河流曲折迂回,河岸坡陡,水流比降大,水位涨落变化大,流速快,流量集中,冲刷及破坏力较大。
4)气候条件多变,昼夜温差大。
山岭区复杂的自然条件给如何科学选线又兼顾当前利益及长远利益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2山岭地区公路选线的主要制约因素 2.1经济因素山岭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横坡陡峻、沟谷纵横,路线跨谷绕梁,高填深挖难以避免,桥隧相接十分常见。
相应的工程造价会高出平原地区公路很多。
因此在山岭地区进行路线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在减少施工成本的同时确保道路使用者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2.2生态因素山区内往往保留有较好的原始生态环境,动植物多样性多。
因而造成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点多。
修建道路工程时会不可避免的对当地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原有的森林植被、自然景观、地形地貌必然会被不可复原的改变。
因而在道路选线设计时要尽可能利用原有路基和山区的地形地貌巧妙的布设线形,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