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普通地质学—矿物1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矿物的薄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若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则具有弹性;不能恢复 原状则具有挠性。 8、矿物分类 矿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当前常用的是: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化学性质分为 5 大类:
如:橄榄石是(Mg,Fe)2[SiO4], 黑钨矿是(Fe,Mn)[WO4],
有时也可不加括号,写成一般化学式。 6、矿物的光学性质: (1)颜色是某一波长的电磁波作用于人眼的视觉反应。
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反射的效应。 矿物色分类:
自色 矿物本身的颜色 他色 矿物中混入物引起的颜色 假色 光的干涉引起的颜色
-4-
6、火山构造 :
Physical Geology 知识点总结
火山通道:岩浆由地下上升的通道;
火山锥:火山喷出物在喷出口周围堆积而形成的山丘;
火山口:位于火山锥顶部或其旁侧的漏斗形喷口。
7、火山喷发物的性质、内容和过程,因不同火山或虽同一
火山而喷发时间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不可一概而论。火山喷
发物概述如下:
自然元素矿物
•自然金(Au)自然铜(Cu)自然硫(S)金刚石与石 墨(C)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
•黄铁矿(FeS2) 毒砂(FeAsS)
卤化物矿物
•包含氟化物类与氯化物类矿物 •萤石(CaF2) 食盐(NaCl)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
•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镁石(Mg(OH)2)
含氧盐矿物
化合物自然界的矿物绝大多数都是化合物,但化合物是多种多样的 5、类质同像——是指在结晶格架中,晶体中某些质点(原子、离子、络阴离子或分子等)被 性质相近的其他质点相互置换而不改变晶格构造的现象。 互相顶替的条件是:离子半径相差不大,离子电荷符号相同、电价相同。 书写方法:具有类质同像的矿物分子式,一般将类质同像互相置换的元素用括号括在一起, 中间用逗号分开,把含量高的放在前边。络阴离子团用方括号括起来。
地质学基础03第三章 矿物PPT课件

1 单质矿物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矿物为单质矿物。如结构分类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矿物内部进行观察发现,有些矿 物的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重 复排列,即作有序排列;而有些矿物则无序。
菱锰矿呈菱面体; 黄铁矿呈立方体。
辰砂呈鲜红色;自然硫为鲜黄色;兰晶石呈兰色;
硬度:金刚石 > 石英 > 方解石 > 滑石
闪锌矿的分子式是ZnS,其晶格构造中锌离子 与硫离子的排列方式与金刚石的形式相同,因 此,闪锌矿晶体也呈四面体等轴粒状外形。
由于闪锌矿是由两种性质 不同的离子组成,离子间 的间距比金刚石大,质点 间的结合力比金刚石小, 因此,闪锌矿的比重比金 刚石小(3.9~4.1),闪锌 矿的硬度也比金刚石 小 (3.5~4)。
凡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有序排列的固体矿物 称为晶体或晶质矿物;反之,内部质点排列无 序者称非晶体或非晶质矿物。 1,晶质矿物 矿物在其形成时,若有足够的时间、空间、温 度、压力、浓度等条件,容许其自由生长,其 内部质点都可按一定规律排列成晶体。例如:含 过饱和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盐水中可形成立方体形的 石盐晶体,观察石盐晶体的内部,可见Na+与Cl-在三 维空间呈立方体状周期性重复排列。
3.1.1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
地壳元素丰度(克拉克值):美国人克 拉克最早估算出地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 鉴于他在这项工作中的贡献,国标上决 定把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含量,称 为克拉克值(地壳元素丰度)。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特点
3·1·2 矿物的分类
矿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 从而也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但由于地质 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矿物的成分、内部结 构和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并非绝对均一。 矿物可按化学成分或内部构造进行分类。 3·1·2·1 矿物的成分分类
普通地质学-题库

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科学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均变说灾变说将今论古二、填空题1。
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2.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及()等若干方面。
3.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及( )等方面。
4。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这句话的意思是(“ ”)。
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 ”)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所提出,并由()发展和确立.5.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各种()。
第1章绪论答案二、填空题1。
地壳及与地壳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层年代与地质发展历史;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3。
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综合解释.4.今天是过去的钥匙;将今论古;郝屯;莱伊尔。
第2章矿物二、是非题1。
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2。
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3.矿物都具有解理. ()4。
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5。
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6。
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7。
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8。
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 9.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10。
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11.某火成岩含50%的SiO2 ,即其含50%的石英. ()12。
橄榄石具橄榄绿色的条痕. ()13。
克拉克值高的元素易富集成矿. ()14。
岩石无例外地都是矿物的集合体。
()15.出露在地表的火成岩都是喷出岩。
()16。
地下深处正在结晶的岩浆其温度比同源喷出地表的熔浆低。
()17。
火成岩根据石英含量多少,可进一步分成超基性、基性、中性与酸性四类。
()18。
大学课件-矿物学(完整)

• 注意:
• 某些矿物,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 相对地容许存在大量空位。如FeS
化合物,可以高温下通过暴露在真空
或高硫蒸气压下,极易改变其化学 计量性,而变为磁黄铁矿的成分( Fe1-xS),高温下x = 0~0.125, 其阳离子空位随机分布(Putnis, A.,
1992)。
• 2.研究意义
• 矿物总是以成分非化学计量性 显示其标型特征。如含金硫化物的
工业、农业及材料工业等发展的动力。
• 当前,对矿物材料或原料的应用 日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自然界矿物 资源有限且日渐枯竭,矿产资源危机 已成为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问题。 故当务之急:不断挖掘资源潜力, 开拓矿物应用新领域,开发矿物应用 新品种,加速提高采、选、冶工艺技术 及矿物的人工合成和改性技术等。
胶体微粒的性质:
• ① 分散相与分散媒的量比不固定; • ② 具极大的比表面积和很高的
表面能;
• ③ 表面的电荷未达到饱和,故具 极强的吸附性。 (能吸附与其电荷相反的其他离子)
2.胶体矿物
• 由以水为分散媒、以固相为分散相 的水胶凝体而形成的非晶质或超显微 的隐晶质矿物。严格地说,它只是 含吸附水的准矿物。如蛋白石( SiO2·nH2O)、大多数粘土矿物。
偏离化学计量的元素比即具标型性。
• 二、矿物化学成分变化的原因
• 1.主要原因
• 1)类质同像替代 • 2)非化学计量性
• 2.其他因素
• 1)阳离子的可交换性 • 2)胶体的吸附作用 • 3)矿物中含水量的变化(含
沸石水或层间水) 4)以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的
机械混入物等
§3 胶体矿物及其化学成分特点
的开发和应用。
• 现代矿物学的发展,不断与相关 科学相互渗透,从而产生了一些 新兴的边缘学科和新分支。
地质学第二章矿物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1)金属光泽
3.光泽
第二章 矿物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2)半金属光泽
3.光泽
第二章 矿物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3)金刚光泽
3.光泽
第二章 矿物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4)玻璃光泽
3.光泽
第二章 矿物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5)丝状光泽
3.光泽
第二章 矿物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6)油脂光泽
第二章 矿物
一、矿物的分类和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 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及步骤如下: 1.观察矿物的外部形态 2.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 3.观察矿物的力学性质 4.熟悉常见矿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矿物
二、主要矿物 (一)自然元素矿物
1.石墨C
第二章 矿物
(一)自然元素矿物 2.金刚石C
第二章 矿物
二、硫化物类矿物 3.辉铜矿Cu2S
第二章 矿物
第二章 矿物 地球的物质组成中,地壳由岩石组成, 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由各种元素组 成。
第二章 矿物
第一节 矿物的概念 一、地壳元素与克拉克值
元素 克拉克值
第二章 矿物
第一节 矿物的概念
二、矿物的定义
石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
英
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
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
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
思考题:
1、地壳元素的丰度与地壳中矿物的组成有 何关系?
2、云母的解理与组成它的原子的结构有关 吗?
第二章 矿物
3、野外如何鉴定矿物的硬度? 4、在某些花岗岩岩体中,可以看到巨大的晶体,
直径可达1米,但是晶体晶面很少,你能据此推断 它们的发育条件吗? 5、什么物理性质使方解石不能成为宝石? 6、文石密度为2.9g/cm3,方解石密度为 2.7g/cm3,两者化学组分一样,其它特征也相 同。那么,在高压下更倾向于形成那一种矿物? 7、滑石的什么特性使其适合作为面部和身体化装 品的原料? 8、根据你所学的矿物化学和矿物结构的知识,解 释为什么石盐在水中容易溶解,而石英却不?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球,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
内容:1.地球的物质组成2.地球的结构和构造3.地球的动力地质作用4.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5.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程技术方法;研究特点:时间漫长,空间广阔,现象复杂,无法再现。
研究方法: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归纳分析,实验模拟验证,总结推导提出假说,反复验证和修正假说,最终形成规律性和理论性的认识第二章地球1、球粒陨石:由1-2mm直径的玻璃质小球粒所组成。
放射性同位素方法获得其形成时代为45亿年。
重力异常:把地球作为一个均匀球体,以海平面为基准计算出来的各地重力值,称理论值,当实测重力值与理论计算的重力值不一致时,称重力异常。
地温梯度:单位深度里温度的变化量。
每深度增100m,增加的地温值,一般地区为3℃/100m。
磁偏角:地磁北极与地理北极之间的夹角。
磁倾角:磁针的空间位置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叫磁倾角。
磁场强度:使磁针偏和倾的磁力大小的绝对值叫磁异常:当实测磁场与正常磁场不一致时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均为固态物质,具有较强的刚性2、陨石的概念及其分类:天外星体的残骸称陨石,即流星超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后未被烧尽,到达地表的残骸。
可分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等。
3、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砀强度4、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5、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及其分界面:莫霍面以上的部分称为地壳,以下为地幔。
古登堡面是具有高密度的固体地幔与具有液体性质的外核之间的界面(核幔界面)。
康拉德面(此界面将地壳划分为上、下两个不同密度的层圈,上部为花岗质上地壳,下部为玄武质下地壳。
上下地幔界面此界面将地幔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称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壳——康拉德面——下地壳——莫霍面——地幔——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软流圈上地幔——上下地幔分界面——下地幔——古登堡面——地核外核——内外核过渡带——内核——6371km(地心)6、地球表面形态特征:陆地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海底地形(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第三章地壳的物质组成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相对平均重量的百分含量。
地质学基础 第四章 矿物

第四章矿物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具有一定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岩石和矿石基本组成单位)2、类质同象:矿物在一定条件下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某一元素的部分构造位置被其他化学性质类似的元素所替代,而且晶体结构类型和化学键类型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2、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环境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生成不同矿物的一种现象。
4、非晶质矿物:内部质点呈无规律排列,杂乱无章故没有一定的几何外形。
5、晶质矿物:其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重复排列,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具有三维空间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规律是晶体结构中最基本的特征,晶体是有明确衍射图案的固体。
6、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7、空间格子具有以下几种要素:结点、行列、面网、平行六面体。
8、晶体的基本性质有:自限性、均一性、异向性、对称性、最小内能、稳定性。
自限性:晶体在适当条件下自发形成规则几何多面体形态均一性:同一晶体任一部位都具有相同物理化学性质异向性:晶体某些性质随方向不同而有所差异对称性:晶体相同部分有规律重复的性质最小内能:在相同热力学条件下,与同种物质的非晶质体.液体气体相比较其内能最小稳定性:由于晶体具有最小内能,因而结晶状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双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种晶体按一定的对称规律形成的规则连生.根据双晶个体连生方式分为穿插双晶和接触双晶理想晶体:内部结构严格服从空间格子规律.外形呈面平.棱直,同一单形的晶面同形等大的规则几何多面体。
晶簇:生长在岩石孔隙或孔壁上.发育完整的单晶或簇状集合而成石钟乳:附着空穴顶部向下垂直者石笋:溶液下滴至洞穴底部而凝结.逐渐向上生长者摩氏硬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一滑二石三方解,四莹五磷六正方,七英八黄九刚玉。
9、晶体的对称要素有:对称面,将晶体平分为互为镜像反映的两个相等部分的假想平面;对称轴,通过晶体中心的假想直线,当晶体绕该直线旋转一定角度后晶体的相同部分重复出现;对称中心,与晶体中心重合的假想点,通过此点使晶体的相同部分反向重复。
[VIP专享]地质地貌:矿物岩石
![[VIP专享]地质地貌:矿物岩石](https://img.taocdn.com/s3/m/84dfbe23fd0a79563c1e72b1.png)
矿物一、矿物概述
固体地球的最外圈是地壳,它是地质学最直接的研究对象。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 矿物由各种元素组成,所以研究地质学首先要从元素与矿物入手。矿物的基本组成是各种元素。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目前已知元素108种,自然界存在92种。矿物的概念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矿物在地球上非常普遍,随处可见:盐、石膏、朱砂、水晶、雄黄等。早期人们对矿物崇敬、神秘:如朱砂、水晶、雄黄、红宝石、蓝宝石等(宋朝孙宗鉴认为水晶乃千年老冰也)在早期的概念中,把采矿过程中采掘出来的天然有用物体称为矿物。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在逐步深化,矿物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现在认为:1、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对矿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矿物是天然产出的,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人造矿物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如方解石:矿物具有一定的形态及理化性质。如电气石矿物的生成及存在要有特定的条件。
大多数矿物以固态产出(如石英、长石、岩盐),但也可以呈液态(如水、石油、水银)或气态(如火山蒸气中的CO2、水蒸气和天然气等)形态产出或胶态产出(蛋白质)。冰也是矿物。矿物多为无机物,但也有若干有机物,如甲烷等。本章着重讨论各种地质作用产出的固态无机物矿物。在地质学中以矿物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分支学科叫做矿物学。自然界目前已发现3000多种矿物,被利用的只有200来种。“人造矿物”百余种。最常见的只有五六十种,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只不过二三十种。造岩矿物: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称造岩矿物,共占地壳重量的99%。 造矿矿物:形成有用矿产的矿物(矿石中有用组分)。
二、晶质体和非晶质体绝大部分矿物具有晶体结构,晶体大小不一,(如马达加斯加发现的绿柱石的单晶体长达18米,重达380吨,而高岭土的晶体只有几十微米(10-6米)),晶体往往具有规则稳定的外形(如图),但在它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受范而不完整(如图)。有一小部分矿物不具有晶体结构,也不具备规则的外形。这主要是构成矿物的化学元素的质点的排列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1、晶质体晶质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分子或离子团)在三维空间有规律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物质。(图片 )晶体结构:由于质点呈有序排列,晶体内部就具有格子状结构,称为晶体结构。(图片)不同晶体,其质点的种类不同,质点的排列方式和间距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图片)晶面:由于内部质点排列规则,故在生长条件良好(速度缓慢且有足够生长空间)的情况下,它们能长成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外形。 包围晶体的平面称晶面。(图片)矿物的晶面,都不是理想的平面,常常出现花纹(晶面条纹或晶面花纹)晶体:具有良好几何外形的晶质体。 (图片)晶形(矿物质在良好的结晶环境里所生成的晶体形态):晶面同形等大——单形;多种形状的晶面——聚形。双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晶体有规律地连生在一起接触双晶——以一平面相联结穿插双晶——相互穿插聚片双晶——多晶体平行相连卡氏双晶——两晶体以一平面按一角度对称生长。在断面上出现反光强弱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