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三国鼎立》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上课课件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上课课件

政治才能
曹操重视人才,礼贤下士 ,通过改革政治和选拔官 员,稳定了政局,发展了 经济。
地位崇高
曹操在当时社会地位崇高 ,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 将领,受到人们的敬仰和 崇拜。
曹操掌握曹魏政权的基础
招揽人才
曹操通过招揽天下人才,不断壮 大自己的力量。他注重发掘有潜 力的人才,并重用他们,使他们
为曹魏政权效力。
发展经济
曹操注重发展经济,通过实行屯 田政策、兴修水利等措施,提高 了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了经济发
展。
巩固统治
曹操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自己 的统治地位,例如颁布《求贤令 》、《置士令》等政策,提高了 官员和民众对曹魏政权的认同感
和忠诚度。
02
官渡之战概况
官渡之战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
公元200年
地点
官渡,今河南省境内
交战双方和经过
交战双方
曹操、袁绍
经过
曹操率军击败袁绍,袁绍逃回北方
官渡之战的作用
曹操的胜利
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 战役,通过这一战役,曹操成功 地击败了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 了基础。
对历史的影响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 一,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序 幕。
03
与团队成员协商讨论
在制定计划时,应与团队成员进行协商讨论,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 议。通过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制定出更加完善和合理的计划。
03
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计划。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决策和调整,确保计划的执行效果和效益最大化。
06
曹操的人物形象
材料一中的曹操形象
政治腐败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赤 壁赤
曹操 20多万大军
刘备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之壁

前之 的 形战
曹 操 刘备
刘备 孙刘联军
幻灯片
Hale Waihona Puke 5万军队势刘备
孙 权 孙权
赤壁 之 战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翦伯赞
袁绍

渡官
袁绍
白马
之渡

延津
前之
的战

曹操

曹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
3-4

万 军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 2.赤壁之战
• (1)播放《赤壁之战》录象;(2)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 (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3)学生表演自编小剧本“三顾茅庐”和 “隆中对”;(4)学生分组讨论教材105页“动脑筋”,分析回答孙 刘胜利而曹操失败的原因,然后由老师来完善;(5)教师展示戏曲 舞台上的曹操扮相,让学生试着评价曹操,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 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四、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 进行导学,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等教学方法,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 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 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 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七年级历史_第18课_三国鼎立_课件_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_第18课_三国鼎立_课件_人教版

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 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7、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 到达 夷洲
8、识图: A的建立者是
曹丕
B的都城在 A B C
成都
C的国号是

胜 利 就 在 前 方 !
二、快速抢答(第二关)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攻打曹操,曹 操率军迎战。这句话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1.曹魏重视农耕 广屯田 修水利 造翻车 2.诸葛亮治蜀 重农耕 织蜀锦
3.孙吴开发江南
垦荒田 制青瓷 通夷州
①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 ③三分天下: 魏 蜀 赤壁之战 吴
④四个人物: 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一、 选择题(第一关)


军东 阀汉 混末 战年
孙权
刘备
赤壁之战 (208年)
努力发展 联合攻曹

如果你是三国鼎 立时期的其中一 国君主,为了壮 大自己的势力, 你会怎样做呢?
曹魏重视农耕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 一直重视屯田,发 展农业生产,大力 兴修水利。
翻 车
230年,孙权派卫 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 系的最早记录。同 时也说明了台湾自 古以来就是中国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pī)
都城(今名)
魏 蜀
220年 221年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课件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课件

人口迁移。
社会背景
社会动荡
长期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人 们对于和平稳定的渴望。
文化繁荣
虽然社会动荡,但是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出现 了很多文化名人和经典著作。
民族融合
由于战争和人口流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也得到了促进。
02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官渡之战
1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曹操以弱胜强,击败 袁绍,奠定了北方统一的基础。
教育意义
三国鼎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因此,对 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可以为学生提供生 动有趣的教材,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通过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 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06
三国鼎立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及启示
强化道德教育
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道德考验的时期,对于当代教育来 说,应该注重强化道德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
THANK YOU.
2
官渡之战中,曹操采用奇袭战术,打败了强大 的袁绍。
3
官渡之战后,曹操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 一了北方。
赤壁之战
01
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意图统一全国,但在赤壁被孙权 和刘备联军击败。
02
孙权和刘备联军采用了火攻战术,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
的基础。
赤壁之战后,曹操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机会,三国的鼎立局面逐
群雄并起
各地豪强地主势力崛起,形成了众多割据势力 。
3
诸侯混战
各割据势力之间相互攻伐,形成了诸侯混战的 局面。
经济背景
生产破坏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精讲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精讲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
——曹操《蒿里行》
这形势图及诗 句说明了什么?
东汉末年, 政局混乱, 军阀割据。
知识讲解
结合材料,说说军阀割据对当时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
年,全国民户人口达5 300万, 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
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新课导入
黄巾起 义的沉 重打击
黄巾起义
东汉王朝 名存实亡
地方豪强 并起
学习目标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争双发胜败的原因
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经典战役是( B )
统帅 兵力 结果
周瑜VS曹操 约5万VS20余万 曹操兵败北撤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涿鹿之战 D.牧野之战
4、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兵多粮足 实力强大
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百家讲坛 ——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
三四 万人
袁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
粮草
以少 胜多
一、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公元200年 官渡(今河南中牟县境内)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A)
活动与探究(一) 活动与探究 一
京剧舞台上 的曹操是个 白脸奸臣,历 白脸奸臣 历 史上真实的 曹操又是什 么样的呢?谈 么样的呢 谈 谈你的认识! 谈你的认识
京剧脸谱 曹操
“我们讲到曹操, 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演义》 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 曹操的真正方法。 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 其实曹操是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 鲁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赤 壁 之 战
骄 曹操 骄傲轻敌 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人和战术地利
三.三国鼎立
1.形成原因: 1.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赤壁之战后曹操不敢轻 易南下,孙权在江东的势 易南下 孙权在江东的势 力得到巩固,刘备有了新 力得到巩固 刘备有了新 的地盘站稳了脚,三方形 的地盘站稳了脚 三方形 成了一种平衡局面. 成了一种平衡局面
5.结果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结果: 结果 6: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影响: 影响
古人说孙刘联军能在赤壁大 败曹军,是老天安排的 是老天安排的.因为 败曹军 是老天安排的 因为 那时曹军中疾疫流行,那天晚 那时曹军中疾疫流行 那天晚 上恰好又刮东风,这都是老天 上恰好又刮东风 这都是老天 的意思呀! 的意思呀 你怎么看呢?那晚恰好又刮 你怎么看呢 那晚恰好又刮 东风是怎么回事? 东风是怎么回事
比一比: 比一比 你能从 史书中 这些数 据里看 出什么 呢?还 还 能想到 什么? 什么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蜀 吴
103万 28万 52.3万 443万 94万 230万 60万 10.2万 23万
魏实力最强,蜀实力最弱 魏实力最强 蜀实力最弱. 蜀实力最弱 三国鼎立局面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 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课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课件

魏 吴
222年,孙 权称王, 国号吴, 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创建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定都
洛阳 成都 建业
魏 蜀 吴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赤壁之战
时间:208年 交战双方:孙刘联军——曹操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曹 刘 刘 刘


赤壁
大战 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遗址 (今湖北蒲圻县西北约八十里处的赤壁山 )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220年, 曹丕称帝, 国号魏, 定都洛阳 221年,刘 备称皇,国 号汉,史称 蜀汉、定都 成都
袁绍(10万人)
公元200年
官 渡
官渡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之 战
曹操(3、4万人)
以少胜多
曹 操
袁 绍
思维延伸
在民间传说和戏曲舞台上,曹操一直被塑造成奸 臣形象而遭贬斥。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 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 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的长期混战,他的 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进步,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 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善诗歌, 写有《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今尚存有乐 府诗二十余篇。他用诗抒发自己政治统一全国的 抱负,对当时的军阀割据混战,加以揭露和批判, 反映了东汉末年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 慨悲凉。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背景:东汉末年,军阀长期混战 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曹操与袁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作用: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16课《三国鼎立》教学课件共37页含三个视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16课《三国鼎立》教学课件共37页含三个视频

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材料三 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 兵士耕田。
招募流亡的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
为了消灭对方和统一北方,曹操和袁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官渡之战随之爆发

K
袁绍
曹操
袁 200年

袁 绍 袁绍占据兵力优势, 但是为什么最后胜利的 却是曹操呢?
历史剧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粮 草

K
学习活动二:赤壁之战
(一)自主探究:结合导学提纲,速读课文P103—104三 段文字,标识相关要点,汇总疑难问题。 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1. 背景: 想要统一南北。 2. 时间 208年 3. 交战双方 曹操-孙刘联军 4. 结果 孙刘联军胜 5. 特点 以少胜多 6.影响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快速 释疑解惑。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 战役。这两次战役的主角都有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 结局,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为什么赤壁之战中曹 操却以多败少?
孙、刘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 操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水 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 轻敌;战术失误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假如你是生活在东汉末 年的百姓,生活在这种环境 中的你会有怎样的愿望?
谁?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战乱较少人口粮食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创设情境一:
“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的河南一带,出现了一位割 据一方、实力不断增强的军阀,在当时占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他就是曹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课《三国鼎立》
知识目标
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情感目标
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分析,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基础自探(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两个表格)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
2、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处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3、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怎样的经验教训?
4、请你绘制一个三国鼎立的示意图。

三、课堂梳理(自己整理本课的知识点)
四、史海拾贝
1、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成语典故“火烧连营”“草船借箭”都出自哪一次战役()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4、下列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5、公元207年,曹操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献帝
D、统一北方
6、学以致用,史实辨析:
在一本连环画上有这样一个场面,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敌。

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相诸葛”;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

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在班级内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