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A面设计的一些原则范文

关于汽车A面设计的一些原则范文
关于汽车A面设计的一些原则范文

关于汽车A面设计的一些原则

2009-09-12 21:17

1.所有特征都必须具有可扩展性和可编辑性。

2.所有特征都必须分解成单凸或单凹特征。

3.所有特征面的光顺保证2阶导数以上连续。

4.所有特征线(面)函数必须小于6阶。

5.所有特征间的连接要2阶导数以上连续(曲率连续)

6.所有特征间的连接偏差小于0.0001。

7.一块大面上多特征拼接的,建模默认误差小于0.0001,角度误差小于0.01度。

8.单一特征面的建模默认误差小于0.00001,角度误差小于0.001度

9.造型决定的不同特征形状可不要求曲率连续或相切连续。

10.在不能保证大特征面如上质量情况下,宁可牺牲边界线或缝线或特征连接,特征的连续保证相切连续(角度误差小于0.1度)。

11.不明显的局部特征过渡区(如A柱下端与翼子板过渡区),允许曲率不连续,但要保证相切连续。

12.外观特征筋线倒角R2~R5 仪表板边界相交倒角 R5~R10

13.顶盖、发动机盖、行李箱盖,与侧围做大面相交,然后以交线为中心,依据点云特征,进行曲率或相切连续。

14.大于R10的倒角,要考虑搭桥,保证曲率连续。

15.为获得A级曲面、允许与点云误差±5mm。

16.零件边界线必须光顺。

17.一块大面如果在两头曲率变化太大(相差2倍以上)必须分开特征,然后与主曲面拼接,拼接精度偏差小于0.0001,角度偏差小于0.01度)。

18.不可以用多个特征断面,用扫面(sweep)的方法,但可用单特征面(曲率变化不超过2倍)多个断面扫面。

19.不可用多个边界约束的小面拼接零件。

A级面介绍:

我们对A级曲面是这样理解的

1.轮廓曲面--通常都是A级曲面,这样的曲面通常都要求曲率连续,沿着曲面和相邻的曲面有几乎相同的曲率半径(相差0.05或更小,位置偏差0.001mm或角度相差0.016度。)

2、A级曲面用高光等高线检测时显亮的曲线--这些曲线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曲率特征,等高线连续且过度均匀、逐渐的发散或收缩,而不是一下子汇集消失到一点

3、A级曲面上的控制点也应该按一定的规律分布,一行控制点与另一行相邻的控制点的角度变化应该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是画高质量的曲线所必需的

4、A级曲面模型的曲面的边界线又该可以被编辑、移动以生成另外一个曲线,同时这个新生成的曲线可以重新加入曲面来控制区面。

6、贝塞尔曲面的阶次和控制点数目一般应该是六,有时候可能会更高

7、是说关于拔模角度、对称性、间歇以及同相关曲面德关系等都要考虑。这个要求我们在造型是对相关的工程问题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8、这是专门就曲率的变化来说的,光是曲率连续是不足以做出class a的曲面

的。还要求曲率的变化本身也是光顺的,实际上就是引出了G3的概念。当然并不是说class a要求G3,但是比较接近G3的品质对曲面的品质肯定是有好处的关于A-class surfaces,涉及曲面的类型的二个基本观点是位置和质量。

位置——所有消费者可见的表面按A-Surface考虑。汽车的console(副仪表台)属于A-surf,内部结构件则是B-surf。

质量——涉及曲面拓扑关系、位置、切线、曲面边界处的曲率和曲面内部的patch 结构。

有一些意见认为“位置续”是C类,切线连续是B类,曲率连续是A类。而我想更加适当地定义为G0、G1和G2,对应于B样条曲线方程和它的1阶导数(相切=G1)和它2阶导数(曲率=G2)。

因此一个A-surf有可能是曲率不连续的,如果那是设计的意图,甚至有可能切线不连续,如果设计意图是一处折痕或锐边,(而通常注塑或冲压不能有锐边,因此A-suuf一定是切线连续(G1)的)。

第二种思想以汽车公司和白车身制造方面的经验为基础,做出对A-surf更深刻的理解。他们按独立分类做出了同样的定义。

物理定义:A-surf是那些在各自的边界上保持曲率连续的曲面。

曲率连续意味着在任何曲面上的任一"点"中沿着边界有同样的曲率半径。

曲面是挺难做到这一点的

切向连续仅是方向的连续而没有半径连续,比如说倒角。

点连续仅仅保证没有缝隙,完全接触。

事实上,切连续的点连续能满足大部分基础工业(航空和航天、造船业、BIW等)。基于这些应用,通常并无曲率连续的需要。

A-surf首先用于汽车,并在消费类产品中渐增(牙刷,Palm,手机,洗机机、卫生设备等)。

它也是美学的需要。

*点连续(也称为G0连续)在每个表面上生产一次反射,反射线成间断分布。*切线连续(也称为G1连续)将生产一次完整的表面反射,反射线连续但呈扭曲状。

*曲率连续(也称为G2连续的,Alias可以做到G3!)将生产横过所有边界的完整的和光滑的反射线。

在老的汽车业有这样一种分类法:A面,车身外表面,白车身;B面,不重要表面,比如内饰表面;C面,不可见表面。这其实就是A级曲面的基础。

但是现在随着美学和舒适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对汽车内饰件也提到了A-Class

的要求。因而分类随之简化,A面,可见(甚至是可触摸)表面;B面,不可见表面。

曲面相接,视边界连接将会有以下G0、G1、G2三种情况:

1.G0:曲线(面)上存在尖点(折断点),在它的两边的斜率和曲率都有跳跃,这种曲线(曲面)只是共同相接于同一边界;

2.G1:曲线(面)上存在切点,在它的两边的斜率是相同的,但曲率有跳跃。这种曲线(曲面)光滑!也就是一阶导数相同,这种曲面共同相切于同一边界,斜率为连续(曲率不一定连续);

3.G2:曲线(面)上的各个点的曲率都是连续变化的,在共同相接的边界曲率相同,也就是二阶导数相同;

标注尺寸是为了传递设计意图,用通行的手段和表现方法(网格线基准是方便之一),以简单,准确,完备,条理来标注.知道设计意图,知道手段和方法,知道结果评价准则,就可以标注任何复杂的"钣金件"--无非尺寸多些而记.表现手段多用几次吧.用这个思路看国标,是否一致?任何高标,理不过如此(同理有理可行天下嘛).具体则需要设计者耐心辛苦点罢.

见解相同,手段不一.故设计风格各异,花样百出.

经验可借鉴,主要靠自己耶

逆向工程在汽车覆盖件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迅利科技有限公司

刘文龙、卢金火

摘要:本文介绍了汽车覆盖件产品逆向建模的开发流程,并对汽车覆盖件产品逆向建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最后以某车型的发动机罩外板为实例介绍逆向工程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覆盖件逆向工程曲面重构曲面品质评价

目前,我国的汽车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各汽车公司为了迅速占领汽车市场,不断地推出性能良好、价格适中、乘座舒适的汽车产品,以满足汽车用户的要求。车身是汽车产品的外衣,它不仅影响着汽车的外观质量,而且也影响到汽车的乘座舒适性能。因此,它是汽车产品的换型重点总成之一。

逆向建模是指利用测量设备测取实物模型的表面数据,在汽车车身产品开发过程中,许多时候汽车覆盖件并非由CAD模型描述,设计者面对的是实物样件。为了适应先进技术的发展,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这些实物转化为CAD模型,使得能利用CAD/CAM、PDM等先进技术对其进行处理或管理。这种从实物样件获取产品CAD模型的技术就是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广义的产品逆向工程包括形状 (几何 )反求、工艺反求和材料反求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汽车覆盖件逆向建模开发流程

当前,我国汽车覆盖件常用开发流程如下图所示本贴包含图片附件:

首先,利用测量设备采集汽车覆盖件物理模型外表面的数据,生成三维点云数据;然后对点云进行处理,例如过滤处理,特征提取,三角化等;最后根据获得的点云,通过分析原模型的设计思想和曲面组成,利用CAD软件进行曲面重构,生成汽车覆盖件的CAD模型。在生成CAD模型之后,就可以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对其进行各种处理和管理,例如,利用CAE技术对其进行各种分析;利用CAE技术对其进行虚拟制造或生成加工代码等,利用PDM技术对其进行数据管理及配置管理等。

汽车覆盖件,尤其是外覆盖件要求曲面质量高,建模误差小。这就对测量点云的质量和重构曲面的品质和误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测量点云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测量设备的精度,而重构曲面的品质客观上取决于所选用的造型软件的功能。

针对汽车覆盖件逆向开发的需求,我们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并在我们进行工程服务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和检验。该解决方案选用德国Steinbichler公司的COMET 光学测量系统作为测量设备,选用CATIA中的Digital Shape Editor和FreeStyle模块作为CAD软件。下面将详细介绍在该解决方案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并以发动机罩外板为例说明了利用该解决方案进行汽车覆盖件逆向开发的方法和流程

二关键技术

在汽车覆盖件的逆向开发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

1. 测量

利用测量方法从汽车覆盖件的外表面上提取数据是逆向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提取点云数据的精度和噪声直接影响后续的曲面重构。

当前有两种测量方法,一种是接触式测量,即用三坐标测量机在物理模型上打点,从而提取所打点的三维坐标信息。利用这种方法提取的点云数据精度高,但效率低,所提取的点云点数少,不能反应自由曲面的特征,还有伤害物理模型外表面的危险,所以在汽车覆盖件逆向开发过程中很少取用。

第二种方法是非接触式测量,即用光学测量机或激光测量机从物理模型上提取表面数据。利用这种方法提取的点数多,密度大,效率高,而且精度可以得到保证,所以在汽车覆盖件逆向开发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我们选用的是德国Steinbichler公司的COMET光学测量机。它的测量原理是基于局部三角形测量法。通过白光源将一束光栅投影到被测物体表面上,由一CCD 镜头从所拍照片中获取投影光栅的信息,通过机械地连续改变光栅的形状,从而将被测物体表面划分成一个个很小的像素点,进而可以从目标镜头K1与K2之间的距离b及角α和β通过三角形法求得每个像素点的三维坐标值。(如图2

所示)。本贴包含图片附件:

我们之所以选择COMET作为该解决方案的测量设备,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λ它采用一个镜头,消除了由于一般光学测量机采用两个镜头所造成的阴影效应,从而提高了测量质量。

λ标定简单。该测量系统一次标定,可长期使用,只有在更换镜头或长途运输之后,才需要重新标定。

λ它提供了特征拼合功能。对于特征多的小尺寸对象,可以利用该功能提高测量效率,另外对于小尺寸对象,如果特征少,可以通过人为制造一些特征来利用该功能,从而减少测量过程中获取整体测量坐标这一环节,提高了测量效率。λ测量精度高。因为该测量机采用了光栅转换的专利技术,使像素点的分布即不同于平行网格,也不同于旋转网格,而是两者优点的综合,所以提高了测量精度。采用C50 / C100 VZ,测量精度可以达到+/-20纳米。

具有变焦功能。COMET测量系统提供了三种测量模式:高分辨模式、λ标准分辨模式和Zoom模式。所谓Zoom模式就是指在焦点附近区域采用高分辨模式同,焦点区域之外的区域采用标准分辨模式。对于被测量表面上重要的局部细节用高分辨模式进行测量,对于被测表面上大部分同类曲面可以采用标准分辨模式进行测量。用户可以方便地在这三种测量模式间进行切换。

λ点云密度大。在高分辨率模式下,一次可以测量130万个点。

λ测量方便。利用该公司提供的专业支架可以自由地改变镜头的角度和位置。从而保证测量的最佳位置。

在用COMET测量机进行测量之前,要先根据被测对象表面特征,确定整体测量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λ确定拼合方法。

COMET测量系统提供了三种拼合方法:参考点拼合、联系点拼合和特征点拼合。如果被测量对象表面特征多,可以直接采用特征拼合以提高测量效率,如果表面光滑,可以在表面贴标记点,采用参考点拼合或联系点拼合。如果被测量对象尺寸很大,可以在整体采用参考点或联系点拼合,局部采用特征点拼合。

λ确定测量步聚。

因为光学测量机在提取点云数据时,最佳测量角度和位置是确保测量点云品质的关键,所以在测量前确定测量的步聚是减少测量重复区域,提高测量效率的保证。点云处理技术

直接由COMET测量的点云是个海量数据(几十甚至上百兆个点),而且还存在重复测量数据,系统测量误差和随机误差等,必须对点云进行处理。

点云处理技术包括以下内容:

λ点云过滤

点云过滤在点云处理中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降低点云密度,一是过滤点云中的噪声点。

常用的点云过滤方法有以下几种:

?曲率过滤法。也叫自适应过滤法,即根据曲面曲率变化确定点的取舍,在曲率变化平缓区域保留较少的点来描述曲面形状,在曲率变化急剧的区域保留较多的点。常用的算法是根据弦偏差(Chordal Deviation)过滤点云。用这种方法过滤点云能很好地保持曲面的形状。

?高斯过滤法。即按照高斯算法进行点云过滤,这种方法的过滤功能很强,但其缺点是较难保持曲面特征。

?球过滤法,是指过点云上一点生成一个指定半径的球,过滤掉球内的所有点,再通过下一个保留点生成指定半径球,过滤掉球内所有点,如此循环至到最后。

λ点云三角化

点云三角化就是指将杂乱无序的点云转化成一组有序的三角化面片。在生成三角化面片的过程中,COMET Plus软件提供了三角化面片的过滤功能,即过滤掉形状不合理的三角化面片,例如夹角过小的三角化面片,从而保证了所生成三角化面片的质量。

三角化后的点云可直接用于生成加工代码或快速成型。

λ特征提取

即从点云中提取规则曲面,如平面、球面、柱面、锥面等,以及提取曲面之间的理论交线等。这样就可以提高后续曲面重构的速度。

λ点云分块

在后续的曲面重构中,经常要用到曲面拟合功能,而一个点云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只由一个曲面来拟合,这就需要根据曲面的构成,将点云进行分块。利用CATIA 的DSE(Digital Shape Editor)模块可以方便地将点云进行分块

曲面重构技术

曲面重构是逆向工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不仅是要再现造型人员或原有产品的设计思想,还要修复或克服原有模型上存在的缺陷。因此在进行曲面重构之前,应该对零件进行仔细分析,主要考虑以下要点:

确定设计的整体思路。面对点云数据,首先要周全地考虑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主要是将模型划分为几个特征区,得出设计的整体思路。λ

确定模型的基本构成形状的曲面类型,这关系到在曲面重构中所采用曲面重构方法和λ工具的选用。

我们在汽车覆盖件逆向设计的曲面重构中,选用的是CATIA软件中的FreeStyle 模块。之所以选择该模块,是因为它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

λ采用了NURBS方法描述曲面。从而解决了自由曲线曲面与初等解析曲线曲面描述的不相容问题。另外,由于采用了NURBS方法,在该模块中,曲面由一组控制点来控制形状,这样就可以通过编辑控制点灵活地改变曲面形状,实现任意复杂形状的曲面,提高了造型能力。

λ提供了曲面到点云的拟合功能。这样就可以先利用此功能根据点云拟合出一个基础曲面,再利用曲面编辑功能对该基础曲面进行局部编辑和光顺,从而提高了曲面重构的效率。

λ提供了曲面间的匹配功能。在FreeStyle中,不仅可以实现一个曲面到另一曲面之间的匹配,还能实现一个曲面到多个曲面之间的匹配。并能达到匹配后的曲面之间实现曲率连续,从而保证了A级曲面的要求。

λ提供了多曲面的整体编辑功能,即一次编辑多个曲面,在编辑过程中保持曲面之间的连续条件。

λ它提供了网格面及风格扫描面的构造方法。这样就可以按曲面形状或原有产品的设计思想快速实现曲面重构。

4. 曲面评价方法

曲面评价在车身覆盖件逆向设计中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评价曲面的品质,即曲面是否达到A级曲面的要求,另一个含义是所重构的曲面与点云之间的误差是否满足要求。

常用的曲面品质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λ反射线法(Reflection Lines)本贴包含图片附件:

反射线的构成原理如上图3所示,在光源Lc和视点Ep确定的条件下,反射线由曲面上的一组点P组成,点P在曲面上的法线方向N分别与点P到光源的矢量a 和与视点Ep所成角度相等。

反射线的连续次数比曲面连续次数小1次。如果两相邻曲面上的反射线断开,则该两曲面最多点连续;如反射线有尖点,则曲面切矢连续;如反射线光滑过渡,则两曲面曲率连续。

等照度线法(Isophote)

等照度线的构成原理如上图4所示,在光照方向一定的条件下,等照度线由这样一组点构成,这些点在曲面上的法向N与光照方向L所成角度一致,即L?N=c,c为常量。常量c的取值从-1过渡到1,就生成一组等照度线。

等照度线的连续次数比曲面连续次数小1次,即如果相邻曲面上的等照度线是光滑过渡的,则这些曲面之间满足曲率连续。另外,等照度线的形状也反映了曲面

形状的变化,如在球面上,等照度线为圆形。本贴包含图片附件:

高光线法(Highlight Lines)

高光线法是在反射线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它的构建原理与反射线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在高光线构建过程中光源与视点重合。在数学描述中,高光线由这样一组点Xi组成,光线L0与点Xi在曲面上的法线N相交(如图5所示)。

在CATIA的FreeStyle模块中,除提供了以上三种曲面品质评价方法外,还提供了截面线法来分析曲面品质。所谓截面线法,就是生成一组平面与被分析曲面的截面线,通过分析这些截面线的曲率变化和截面线之间的形状变化来分析曲面品质。作为A级曲面,截面线的曲率变化应均匀,没有多余拐点,截面线之间的形状变化也应均匀。

针对逆向工程中误差控制的需求,CATIA提供了距离分析工具(Distance Analysis),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重构曲面与点云之间的距离。利用该工具,在进行曲面编辑时,可以使设计人员精确控制建模误差。本贴包含图片附件:

应用实例

下面以某车型的发动机罩外板(如图6所示)为实例说明用该解决方案进行逆向设计的步聚和方法。本贴包含图片附件:

用COMET系统测量

1) 确定测量时所用的拼合方法和测量的次序。

发动机罩外板表面特征较少,不能采用特征拼合,所以选用参考点拼合方法。采用先中间后两边的测量顺序以减少测量的累积误差。

2) 获得发动机罩外板的整体测量坐标。

首先在发动机罩外板上放置标记点,比例尺和十字尺;再用数码相机按一定的角度依次拍照;然后将所拍照片导入处理软件AICON 3D Studio中进行处理;最后生成位于车身坐标系下的参考点列表文件

3) 开始用COMET测量系统进行测量。

在每次测量时,测量区域内应包含三个以上的参考点,这样系统会自动完成拼合。按先中间后两边的测量次序依次测量,至到测得所有的表面信息。

2. 进行点云处理

1) 整体匹配(Global Matching)

整体匹配的目的是进一步减少匹配误差。

2) 后处理(Post Processing)

在点云的后处理过程中,可以过滤点云,优化点云,添补标记点区域,三角化点云等操作。

3) 特征提取

提取三角化点云的边界线和中间的倒角曲面之间的理论交线。

4) 输出三角化点云的STL文件和所提取特征的Scan线的ASCII

文件

3. 进入CATIA软件,进行曲面重构

1) 进入DSE模块,生成X、Y、Z方向上的截平面Scan线,如下图

7所示。本贴包含图片附件:

进入FreeStyle模块,按曲面分块进行曲面重构。

先重构中间大面,再重构侧面,最后重构中间过渡面,按发动机罩外板在X方向上曲率的变化程度的不同,在X方向上将其分成两部分曲面。

在曲面重构过程中,利用曲面到点云的距离分析工具,通过编辑曲面控制点,使曲面与点云之间的最大距离不超过指定的建模误差。

3) 分析曲面品质。

利用CATIA的FreeStyle模块提供的分析工具分析所重构曲面的品质,要求曲面之间曲率连续,曲率变化均匀,没有多余拐点。分析结果如下图8所示本贴包含图片附件:

结束语

逆向工程应用于车身产品尤其是车身覆盖件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保证产品质量。逆向工程不仅仅是仿形设计和制造技术,而是在原型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设计和加工,是更高层次的设计技术。这一技术使产品模型得到精确的表达和再现,为产品的进一步分析、优化和制造确立了统一的对象,在产品快速设计开发和复杂型面数控加工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CATIA是由法国Dassault公司开发的大型CAD/CAM应用软件,后被美国的IBM 公司收购。该软件运行于IBM的工作站上,驱动系统为VM/CMS。与UG、EUCLID 相比,该软件在曲面造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等行业的复杂曲面造型设计中。

汽车产品设计中很大部分零部件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空间曲面构成的,这些曲面是由不同曲率的空间曲面相互连接而成,这种连接既要满足零件功能、结构的要求,又要光滑过渡,达到平顺、和谐的效果。CATIA软件的曲面造型技术为这类零部件的设计提供了先进、方便、快捷的手段,使汽车的设计更趋完美,设计周期越来越短,极大地提高了汽车开发效率。

2 CATIA曲面造型原理与方法

2.1 曲面造型原理

任意空间曲面可以看作是无数点的集合。如图1所示,在V方向任意截面上选择M+1个点为特征顶点,用最小二乘积逼近方法可生成一条曲线,该曲线即为B样条曲线。同样,在V方向的不同截面上可生成一组(N+1)条B样条曲线。用同样的方法在U方向的不同截面也生成一组(M+1)条B样条曲线。两组B样条曲线的直积可求得B样条曲面。该曲面即为我们要描述的任意复杂空间曲面。其数学表达式为:

图1 B样条曲面

P(U,V)=PijNik(u)Nj1(V)[1]

B样条曲线特征顶点越多、样条曲线数量越多,B样条曲面与实际曲面越接近,但同时计算量也越大[2]。CATIA曲面造型的原理就是基于上述曲面数学

模型来描述任意空间曲面。在汽车产品设计中,一般采用B样条曲面为双三次B 样条曲面。

2.2 CATIA主要曲面造型方法

CATIA曲面造型技术主要有规则曲面造型和复杂曲面造型两种。规则曲面造型,如柱面、球面、管面由旋转、拉伸等方式生成,相对简单,此处不作介绍;复杂曲面的造型设计是产品设计中的难点和重点。CATIA软件中复杂曲面造型即SURF2、FREE FORM DESIGN、PATCH、NET等功能提供了十几种曲面造型方法,根据其曲面构造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类:

1)扫描曲面:发生线沿“脊线”运动扫过形成的曲面;

2)截面驱动曲面:控制各截面形状/面积,按“脊线”运动形成的曲面;

3)连接曲面:以确定的控制线对两个曲面倒圆形成的曲面;

4)填充曲面:在已有的曲面围成的区域的空白处填充形成的曲面;

5)网格曲面: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曲线逼近形成的曲面;

6)规律描述曲面:对构成曲面的某一特征量如角度、半径、面积等按定义的规律变化形成的曲面;

7)布尔运算曲面:对几个曲面的布尔运算形成的曲面。

复杂曲面造型是以不同曲线、曲面及各种边界为约束条件,由一组曲线按一定的规律运动和变化产生的[3]。曲面的质量即曲面的光顺性取决于曲线的光顺性,因此构造高质量的曲面,必须先构造高质量的曲线。CATIA提供了REFLECT、COMBINE,PROP等生成光顺曲线的强大功能。通过光顺处理的曲线构造出的光顺曲面还可进一步借助于曲面上光着色等方法进行检验、修正,使之达到更满意的效果。

3 曲面造型设计流程

CATIA曲面造型设计流程框图:

下面结合汽车排气歧管的设计,讨论CATIA复杂曲面造型的过程和各步骤要点。

图2为要求完成的排气歧管。具体设计时,应结合排气歧管的功能和结构要求进行,步骤如下:

图2 排气歧管外型图

(1)零件分析、曲面分解

按零部件的功能和结构要求对零件进行分析,将构成零部件整体的曲面分解为基本曲面和过渡曲面。基本曲面为形成零部件主要轮廓的曲面,过渡曲面为配合面或结合面。排气歧管整体曲面划分为4个基本曲面1~4和一个过渡曲面5,如图2所示。在曲面分解时,应使分解的曲面数量尽可能少。

(2)曲面的设计

首先,根据功能的要求及结构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曲面设计方法。其次,按曲面造型方法的要求,构造“脊线”和其他约束曲线。“脊线”为曲面造型的方向约束线,其他约束线指形状约束线和边界条件。确定约束条件时应注意:①“脊

线”应比要生成的曲面长些,以保证生成的曲面足够大;②“脊线”尽量与其他约束线平行,生成曲面的质量较好;③通过“脊线”上任何位置的法线与其他约束曲线的交点不应多于2个。对这类封闭型管状零件,可选其分模面与断面的交点来生成约束线。对生成的各种约束曲线进行评价,满意后,用SURF2、NURBS 等功能即可构建曲面。曲面2的“脊线”和约束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曲面约束曲线

(3)曲面质量评价

对生成的单个曲面进行简单的上光着色检查,确认生成的曲面平滑、无扭曲变形。

(4)曲面组合,构造零部件整体曲面

将前述生成的曲面两两连接为一个整体。曲面连接时利用生成的曲面的边界,用SURF2+FILLET功能作变半径倒圆,实现曲面3与曲面4的光滑连接,见图4所示。

图4 曲面连接

(5)曲面整体的评价

光顺的独立曲面连接并不能保证一定能生成光顺的整体曲面,因而对整体曲面的评价是保证设计零件光顺的重要一步。

CATIA曲面造型技术应用于汽车零件复杂曲面造型设计中,使设计过程简化、快捷、精确,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汽车设计试题库

名词解释 轴荷分配——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载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汽车前外转向轮轮辙中心在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的直径。 汽车整车整备质量——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商用车——指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且可以牵引挂车。 乘用车——指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它也可以牵引一辆挂车; 汽车的装载质量——指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允许的额定装载量。 离合器的后备系数β——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与发动机最大转矩之比。 CVT——速比可实现无级变化的变速器,即无级变速器。 准等速万向节——在设计角度下以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而在其他角度下以近似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的万向节。 不等速万向节——万向节连接的两轴夹角大于零时,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以变化的瞬时角速度比传递运动,但平均角速度相等; 等速万向节——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以始终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的万向节;

静挠度——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Fw与此时悬架刚度c之比,即f c=Fw/c。 轴转向——前、后悬架均采用纵置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的汽车转向行驶时,内侧悬架处于减载而外侧悬架处于加载状态,于是内侧悬架受拉抻,外侧悬架受压缩,结果与悬架固定连接的车轴(桥)的轴线相对汽车纵向中心线偏转一角度。 动挠度——指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通常指缓冲块压缩到其自由高度的1/2或2/3)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或车身)的垂直位移。 独立悬架——左、右车轮通过各自的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 悬架的线性弹性特性——当悬架变形f与所受垂直外力F之间成固定的比例变化时,弹性特性为一直线,称为线性弹性特性,此时悬架刚度为常数。 非独立悬架——左、右车轮用一根整体轴连接,再经过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 悬架的非线性弹性特性——当悬架变形f与所受垂直外力F之间不成固定的比例变化时,弹性特性不是直线,称为非线性弹性特性,此时悬架刚度是变化的。悬架的弹性特性——悬架受到的垂直外力F与由此所引起的车轮中心相对于车身位移f的关系曲线,称为悬架的弹性特性。 转向系的力传动比ip——从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轮上的合力2FW与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Fh之比,ip=2FW/Fh。 转向器的正效率η+——功率P1从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η+=(P1-P2)/P1 P2为转向器中的摩擦功率;

汽车设计试卷A答案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汽车设计考试时间120分钟 专业年级班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传动轴的临界转速: 当传动轴的工作转速接近于其弯曲固有振动频率时,即出现共振现象,以致振幅急剧增加而引起传动轴折断时的转速。 2、悬架动挠度: 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通常指缓冲快压缩到其自由高度的1/2或2/3)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或车身)的垂直位移。 3、偏频: 汽车前、后部分车身的固有频率。 4、轮胎负荷系数: 轮胎承受的最大静负荷∕轮胎额定负荷。 5、制动器效能: 制动器在单位输入压力或力作用下所输出的力或力矩。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国标规定:机动车的最小转弯直径不得大于( C ) A、20m B、22m C、24m D、26m 2、汽车行驶平顺性常用垂直振动参数评估,包括频率和振动加速度等,此外悬架 静挠度也用来作为评价参数之一,请问乘用车悬架的静挠度fc的范围是(A) A、100~300mm B、200~400mm C、300~500mm D、400~600mm 3、国标规定,离合器摩擦片外径D(mm)的选取应使最大圆周速度V D不超过( C ),以免摩擦片发生飞离。 A、55 ~ 60 m/s B、60 ~ 65 m/s C、65 ~ 70 m/s D、70 ~ 75 m/s 4、发动机排量大于1.0且小于等于1.6升的乘用车,轴距一般为:(B)mm。 A、2000 - 2200 B、2100 - 2540 C、 2500 - 2860 D、2850 - 3400 5、单级主减速器具有结构简单、质量小、尺寸紧凑、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主传动比(C)的汽车上。 A、i o≤ 5 B、i o≤ 6 C、i o≤ 7 D、i o≤ 8 6、钢板弹簧多数情况下采用( C )钢制造。 A、18CrMnTi B、45Si2Mn C、55SiMnVB D、40CrNiMo 7、普通锥齿轮差速器的锁紧系数k一般为( A )。 A、0.05 ~ 0.15 B、0.10 ~ 0.20 C、0.15 ~ 0.25 D、0.20 ~ 0.30 8、空载与满载时簧上质量变化大的货车,应当选用( D )。 A、弹性悬架 B、线弹性悬架 C、非线形弹性悬架 D、刚度可变的非线形悬架 9、乘用车转向盘从中间位置转到每一端的圈数不得超过( B )圈。 A、1 B、2 C、3 D、4 10、自动变速器与机械式变速器相比,哪个传动效率高?答:(C ) A、前者高 B、一样高 C、后者高 D、不一定,视车型而定 三、比较题(每空1分,共8分)

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

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低压线束设计的一般步骤、方法和所参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了图样所包含的内容及标准化要求;规范所选用的材料规格和型号的一般要求;规范线束分支、长度的表示方法;规定图样所需标定的尺寸、技术要求;规定图样幅面、视图;规定比例、线型和块的处理;选型的计算方法、低压插接件选型原则及要求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690 技术制图比例 GB/T 14691 技术制图字体 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 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QC/T 417.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一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 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

求 QCn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及QC/T 417.1中的定义。 3.1 干线: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如图1所示)。 3.2 支线: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如图1所示)。 3.3 分支点: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如图l所示)。 3.4 接点: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如图1所示)。 3.5 端子:插接件的统称。 3.6 干区:安装在车箱内部或密闭舱体等无涉水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7 湿区:除干区以外,电线束易受水浸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8 插头(插片):插入插座(插簧)可以完成电气连接的插接件(如图2所示)。 3.9 插座(插簧):接受插头(插片)形成电气连接的插接件(如图2所示)。

汽车设计试题(A)及答案

汽车设计试题(A) 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Ⅹ)15 1、汽车的型式是指汽车的轴数、驱动型式、布置型式、以及车身(或驾驶室)型式而言。() 2、动力系是满足汽车具有最佳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3、离合器压紧弹簧有圆柱弹簧、矩形弹簧、圆锥弹簧和膜片弹簧。 () 4、同步器的种类有常压式、惯性式、惯性增力式三种型式。() 5、变速器高档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是按等弯曲强度分配变位系数。 ()6、用于变速箱和后桥之间的万向节的两万向节交角始终是相等的。 () 7、衡量后桥承载能力的大小是后桥的主减速比。() 8、9.00R20表示轮胎断面高度9in,轮辋直径20in ,R表示子午线胎。() 9、悬架对汽车的行使平顺性、稳定性、通过性、燃油经济性等多种性能有影响。()10、横梁的作用在于连接左右纵梁还可以为安装某些总成提供装置点。()11、车身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有车架式、非承载式、无车架式。() 12、某一整体式前桥用在2m轴距车上,现又用在3m轴距的车上。 ()13、双轴汽车双回路制动系统的制动方式可分为II型、X型、HH型、LL型、HI型。()14、汽车动力性参数是指D0max、D II max、比功率、比转矩、加速时间、最高车速、转向特性等。() 15、驻车制动器应能使汽车满载时可靠20%的坡道上。() 二、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的写在括号内)25 1、一般载货汽车的后悬与轴距的关系是()。 A ≤60% B 一般在55—60%之间 C ≤55% D ≤50% 2、汽车最小转弯半径是指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从转向中心到()接地的中心距离。 A、前外轮 B、前内轮 C、后外轮 D、后内轮 3、在离合器中装设扭转减振器()。 A、降低传动系峰值载荷 B 降低传动系固有频率 C 消除传动系振动 D 消除传动系噪音 4、选择变速器主要参数时,常以()为根据。 A、发动机最大功率 B 发动机最高转速 C 发动机最大扭矩 D 传 动系总传动比要求

QCT417.3-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内容

QC/T417.1~417.5-2001(2001-08-21发布,2001-12-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参照ISO 8092.1~.4系列标准制定。本标准在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的总标题下分为五部分: ——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 ——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摩托车部分) ——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 ——第4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 ——第5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的圆柱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 随着我国汽车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器插接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参照ISO 8092.2:1996制定车用电线束插接器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标准过程中,汽车整车厂普遍认为ISO 8092中对插接器性能要求较低,希望提高性能要求,而这些提高的性能要求,对于摩托车用插接器显得过高,因此,经协商将插接器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分汽车和摩托车两部分制定,即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在采用ISO 8092.2:1996容基础上,将部分性能要求提高并相应增加了一些性能要求及相应的试验方法,试验方法除有些直接采用国际标准的容,其余均采用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摩托车部分),技术容等同采用ISO 8092.1996。 QC/T 417.3~QC/T 417.5分别等同采用ISO 8092.1、.3、.4:1996的容。 本系列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 417-1999,QC/T 418-1999,QCn 29012-1991。 本系列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系列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系列标准第1部分起草单位:天海汽车电气;主要起草人:王来生、王荣喜。 本系列标准第2部分起草单位:高邮电器厂;主要起草人:何玉光、吴长红、俊。 本系列标准第3、4、5部分起草单位:天海汽车电气、高邮电器厂。 中华人民国汽车行业标准 车用电线束插接 器 QC/T 1417.3-2001 代替QC/T 417-1999 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 求 QC/T 418-1999 QCn 29012-1991

汽车线束设计之一:整车电路设计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汽车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且汽车线束制造厂家不再单纯地搞线束后期设计和制造,和汽车主机厂家联合进行前期开发成为必然的趋势。根据几年来从事线束设计和制造的经验,谈谈线束的一般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 一、整车电路设计 (一)电源分配设计 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世界各国的汽车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或30电)。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这些件即使汽车发动不起来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到站点维修等。如:发动机ECU及发动机传感器的工作电源、燃油泵的工作电源、ABS控制器的电源、诊断接口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或巧电)。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发动机工作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发电机的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如:仪表电源、制动灯电源、安全气囊电源等。 发动机起动时卸掉负载的电源(一般称为ACC电源)。这部分电器件一般所带的负载较大,且在汽车起动时不必工作。一般有点烟器电源、空调电源、收放机电源、刮水器电源等。(二)线路保护设计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断路顺和易熔线。 1.熔断器的选取原则 发动机ECU、ABS等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大,另外,易受其他用电设备千扰的电器件必须单设熔断器。 发动机传感器、各类报警信号灯和外部照明灯、喇叭等电器件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也较大,但该类电负荷对相互间的干扰并不敏感。因此,这类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 对于为增加舒适性而设置的普通电器件类的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 熔断器分快熔式和慢熔式。快熔式熔断器的主要部件是细锡线,其中片式熔断器结构简单、可靠性和耐振好、易检测,所以被广泛采用;慢熔式熔断器实际上是锡合金片,这种结构的熔断器一般串接到感性负载的电路中,如电机电路。 电阻型的负载与电感型的负载尽量避开使用同一个熔断器。 一般根据电器件的最大连续工作电流计算并确定熔断器容量,可按经验公式:熔断器额定容量=电路最大工作电流÷80%(或70%)。 2.断路器 断路器最大的特点是可恢复性,但其成本较高,使用较少。断路器一般都是热敏机械装置,它利用两种金属的不同热变形,使触点开闭或自行接通。新型的断路器,使用PTC固体材料作为过流保护元件,它是一种正温度系数的电阻,根据电流或温度的高低断开或接通。这种保护元件的最大优势是当故障排除后能自动接通,不需人工调节和拆换。 3.易熔线 易熔线的特点是当线路通过极大的过载电流时,易熔线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5s)熔断,从而切断电源,防止产生恶性事故。易熔线也是由导体和绝缘层构成,绝缘层一般为氯磺化聚乙烯材料,因为绝缘层较厚,所以看。起来比同规格的导线粗。 易熔线一般接在蓄电池直接引出的电路中。易熔线的常用的公称截面有0.3mm2、0.5mm2、0.75mm2、1.0mm2、1.5mm2,甚至还有8mm2等更大截面的易熔线。易熔线的导线线段长度分为(50±5)mm、(100±10)mm、(150±15)mm3种。 易熔线应有明显的标志,当其熔断后,其标志仍应存在以便于更换。易熔线的熔断特性如表1所示。

汽车设计期末考试试卷

汽车设计期末考试试卷(开卷)【附答案】 一、(本题8分)欲设计一辆用于长途运输的20t重型载货汽车,相关参数如下: 整车尺寸(长×宽×高)11976mm×2065mm×3390mm 额定载质量20000kg 整备质量12000kg 公路行驶最高车速90km/h (1)若取传动效率为0.849,滚动阻力系数为0.012,空气阻力系数为0.9,现有三种发动机,额定功率分别为150kw、200kw、250kw,选择哪种发动机较为合适? (2)该汽车采用怎样的布置形式较为合理? 二、(本题18分)欲为一辆乘用车设计一膜片弹簧离合器,相关参数如下: 驱动形式4×2前轮 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对应转速150N·m/4000rpm 发动机的最大转速6000rpm 整备质量1060kg 最高车速180km/h 膜片弹簧的工作压力6000N (1)已知部分摩擦片的面片尺寸如下表所示,选用哪种较为合适?

(2)试校核所选用摩擦片的后备系数(取摩擦系数为0.27)、单位压力(摩擦片的材料为粉末冶金,取许用压力为0.5MPa )和最大圆周速度是否满足要求? (3)绘制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弹性特性曲线,指出实现该弹性特性曲线的尺寸要求,并简述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破坏形式? 三、(本题13分)如下图所示为一变速器的结构简图: (1)试分析该变速器的结构特点,并给出各档位的传动路线? (2)该变速器所采用的锁环同步器的相关参数为:摩擦锥面的平均半径为30mm ,锁止面平均半径为35mm ,摩擦锥面半锥角为7°,试确定锁止锥面锁止角的取值范围? 四、(本题12分)某货车,采用多万向节传动如下图,其中:1α =1.5° ,2α=3.5°,3α=4.5°,传动轴的最高转速为3000r/min (1)一般设计时应使当量夹角不大于3°,另外,对多万向节传动输出轴的角加速度幅值2 12ωαe 大小加以限制,对于轿车,212ωαe ≤350rad /s 2;对于货车,212ωαe ≤600rad /s 2,试校核图示的万向节布置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如何在不改变各轴夹角的情况下改动使其满足要求?

《汽车设计》课后题及答案

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 1.汽车的主要参数分几类各类又含有哪些参数各质量参数是如何定义的 答:汽车的主要参数有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性能参数。尺寸参数包括外廓尺寸、轴距、轮距、前悬、后悬、货车车头长度和车厢尺寸。质量参数包括整车整备质量m、载质量、质量参数、汽车总质量和轴荷分配。性能参数包括动力性参数、燃油经济性参数、最小转弯直径、通过性几何参数、稳定操作性参数、舒适性。 参数的确定:①整车整备质量m: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的整车质量。?②汽车的载客量:乘用车的载客量包括驾驶员在内不超过9座。?③汽车的载质量: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允许的额定载质量。?④质量系数: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⑤汽车总质量:装备齐全,且按规定满客、满载时的质量。?⑥轴荷分配: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时,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负荷,也可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表示。 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如今在乘用车上得到广泛采用,其原因究竟是什么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在客车上得到广泛采用,其原因又是什么 答:前置前驱优点:前桥轴荷大,有明显不足转向性能,越过障碍能力高,乘坐舒适性高,提高机动性,散热好,足够大行李箱空间,供暖效率高,操纵机构简单,整车m 小,低制造难度后置后驱优点:隔离发动机气味热量,前部不受发动机噪声震动影响,检修发动机方便,轴荷分配合理,改善后部乘坐舒适性,大行李箱或低地板高度,传动轴长度短。 3.何为轮胎的负荷系数,其确定原则是什么 答:汽车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值与轮胎额定负荷值之比称为轮胎负荷系数。确定原则:对乘用车,可控制在这个范围的上下限;对商用车,为了充分利用轮胎的负荷能力,轮胎负荷系数可控制在接近上限处。前轮的轮胎负荷系数一般应低于后轮的负荷系数。 4.在绘总布置图时,首先要确定画图的基准线,问为什么要有五条基准线缺一不可各基准线是如何确定的如果设计时没有统一的基准线,结果会怎样 答:在绘制整车总布置图的过程中,要随时配合、调整和确认各总成的外形尺寸、结构、布置形式、连接方式、各总成之间的相互关系、操纵机构的布置要求,悬置的结构与布置要求、管线路的布置与固定、装调的方便性等。因此要有五条基准线才能绘制总布置图。 绘图前要确定画图的基准线(面)。确定整车的零线(三维坐标面的交线)、正负方向及标注方式,均应在汽车满载状态下进行,并且绘图时应将汽车前部绘在左侧。确定整车的零线、正负方向及标注方式,均应在汽车满载状态下进行,并且绘图时应将汽车前部绘在左侧。 1.车架上平面线;2.前轮中心线;3.汽车中心线;4.地面线;5.前轮垂直线。 5.将结构与布置均适合右侧通行的汽车,改为适合左侧通行的汽车,问此时汽车上有哪些总成部件需重新设计或布置 答:①发动机位置(驾驶员视野)②传动系③转向系④悬架⑤制动系⑥踏板位置⑦车身内部布置 6.总布置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运动校核,运动校核的内容与意义是什么 答:内容:从整车角度出发进行运动学正确性的检查;对于相对运动的部

最新版线束标准

1) Q/SQR

前言 本标准参考QC/T29106标准,在满足奇瑞汽车的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作为产品质量抽查检验的依据。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标准主要区别如下: 1.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更改如下: 增加(新的引用标准): 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 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 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 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试用) 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 替换: 将QC/T 417.1~QC/T417.5改为引用Q/SQR.04.935标准。 2.术语和定义的更改 更改端子、护套的定义,删除插接件的定义。 新增插接器、插头、插座的定义。 3.要求中做的更改如下: 在4.2.4中增加绝缘套管与孔中心的距离。 在4.2.5中对紧固件、主干、分支的公差进行分类规定。 在4.4.5、4.4.7、4.6.2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35标准的检测方法。 在4.12中对电线束的工作温度及贮存温度等级进行更改。 新增4.2.6 护套末端与保护材料之间的尺寸要求。 新增4.2.7 线束双绞线要求。 新增4.3.9、4.3.10、4.3.11、4.3.12对电线束的附件材料要求。 4.试验方法中更改如下: 在5.5中将测试速度由25mm/min~l00mm/min改为50±10mm/min。 在5.7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35标准的测试方法。 在5.16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23标准的测试方法。 5.检验规则中更改如下: 在6.3中增加对4.2.6、4.2.7的检验。 6.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更改如下 在7.12中a)产品名称要求为中英文,b)改为产品图号,增加f)项图纸版本号。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一院提出。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管理科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一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定华、赵松岭、徐海良、杨宁、陈明业 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Q/SQR.04.030-2003、Q/SQR.04.030-2005、Q/SQR.04.030-2006

汽车设计试题c)及答案

函谷汽车设计试题(C)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打“√”和“×”每题1分,共15分) 1、对于经常在山区多弯道行驶的汽车,在前后轴制动力分配设计时,后轴制动力应该设计的 大些为宜。() 2、为了保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转向器传动副的间隙在转向盘处于中间位置时应该最小。 () 3、载重汽车悬架设置主、付簧是为了使空载和满载运行时的振动频率接近相等。() 4、设计板簧时,在确定装配前各片的曲率半径时,是根据最小势能原理确定的。() 5、汽车排污的主要成分是CO、HC、NO X,其它还有SO2、铅化物、炭烟等。() 6、带传动中,最大有效拉力与初始拉力成正比。() 7、汽车起步时,变速器中档位愈高,则离合器的滑磨功就愈大。() 8、装置横向稳定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9、两轴式变速器低档传动比一般中间轴式变速器低档传动比大。() 10、汽车为了保证良好的操纵稳定性,汽车应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足转向性。() 11、汽车质量系数ηm0数值越大,说明该车型的材料利用率和设计制造水平越低。() 12、对简单十字轴万向节,主动轴转速ψ1一定,被动轴转速ψ2的变化的周期为2π。() 13、齿轮轮齿的点蚀是因为磨损引起的。() 14、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经常要使用冷却润滑液,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15。降低零件上的应力集中,可以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在确定主减速器锥齿轮的螺旋方向时,应使小齿轮的轴向力()锥顶。 A、指向 B、离开 C、偏向 2.当要求对轴的支撑位置特别精确时,应采用:() A、滑动轴承 B、滚动轴承 3.齿轮的标准压力角是指()上的压力角。 A、节圆 B、分度圆 C、齿顶圆 4.对轴上零件与轴采用键连接时要求对中性高,应采用() A、平键 B、半圆键 C、花键 5.零件在工作中发生断裂或塑性变形是因为:() A、强度不足 B、刚度不足 6.汽车最小转弯半径是指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从转向中心到()接地的中心距离。 A、前外轮 B、前内轮 C、后外轮 D、后内轮 7.当汽车在()情况下,离合器的滑磨功最大。 A、爬坡 B、起步 C、换档 D、高速行驶 8.若传动轴()时,其临界转速可以提高。 A、采用实心轴 B、采用空心轴 C、增加长度 D、采用橡胶支承 9.采用变刚度特性曲线的悬架,对于载荷变化较大的货车而言,是会明显地改善() A、行驶平顺性 B、操纵稳定性 C、动力性 10.制动蹄领蹄的效能因素()从蹄效能因素。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11.当钢板弹簧的垂直刚度不变时,增加主片长度对于弹簧纵向角刚度值大小影响是()。 A、无法确定 B、保持不变 C、变小 D、变大 12.在离合器压盘的驱动方式中,()是一种无间隙无摩擦传动。 A、凸块—窗孔式 B、销钉式 C、钢带式 D、键块式 三、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1分) 1、下列万向节中,属于不等速万向节的是(),属于准等速万向节的是(),属等速万向节的是() A、双联式万向节 B、球叉式万向节 C、三销式万向节 D、常用十字轴式万向节 E、球笼式万向节 2、汽油机燃烧室一般可分为() A、楔形燃烧室 B、ω型燃烧室 C、盆形燃烧室 D、半球形燃烧室 3、汽车型号中阿拉伯数字代表着不同车型,一般用()代表自卸车,用()代表牵连引车,用()代表专用汽车 A、1 B、2 C、3 D、4 E、5 F、6 G、7 H、8 I、9 J、0 4、下列制动器中,()属于平衡式制动器 A、双向自增力式 B、双领蹄式 C、领从蹄式 D、双从蹄式 E、双向双领蹄式 5、主减速器按齿轮副结构形式分,可以分为() A、圆锥齿轮式 B、伞形齿轮式 C、准双曲线齿轮式 D、圆柱齿轮式 6、下列属前轮主销定位的参数有() A、主销后倾角 B、主销内倾角 C、前轮外倾角 D、前轮前束 7、转向轮定位参数的主要参数有() A、主销后倾角 B、主销内倾角 C、前轮外倾角 D、前轮前束 8、按驾驶室与发动机相对位置的不同,货车可分为()形式。 A、长头式 B、短头式 C、平头式 D、偏置式 9、为保证变速箱换档工作可靠,一般采用()等锁定装置。 A、自锁装置 B、联锁装置 C、倒档锁装置 D、互锁装置 E、选档锁装置 F、开关锁装置

QCT29106-2004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 29106-2004 (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29106-1992 前 言 本标准是QC/T 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 2910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引用标准GB/T 13527.2、HG 2196、QB/T 2423和QC/T 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的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的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的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的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的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的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的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11121 汽油机油 GB 17930 车用无铅汽油 GB/T 13527.2 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 HG/T 2196 机动车辆用橡胶材料 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 一般规定 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 斜纹编织线 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 直纹编织线 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JJG 4 钢卷尺 QB/T 2423 聚氯乙烯(PVC)电气绝缘压敏胶粘带 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QC/T 417.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 QC/T 417.3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7.4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4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7.5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5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圆柱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 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QCn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 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汽车线束设计

汽车线束设计 及线束用原材料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汽车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且汽车线束制造厂家不再单纯地搞线束后期设计和制造,和汽车主机厂家联合进行前期开发成为必然的趋势。根据几年来从事线束设计和制造的经验,谈谈线束的一般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一、整车电路设计电源分配设计 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世界各国的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3个部分组成。 1、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 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这些件即使汽车发动不起来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到站点维修等。如:发动机ECU及发动机传感器的工作电源、燃油泵的工作电源、ABS控制器的电源、诊断接口电源等。 2、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

是在发动机工作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发电 机的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如:仪表电源、制动灯电源、安全气囊电源等。 3、发动机起动时卸掉负载的电源。这部分电器件一般所带的负载较大,且在汽车起动时不必工作。一般有点烟器电源、空调电源、收放机电源、刮水器电源等。线路保护设计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断路顺和易熔线。 1.熔断器的选取原则 发动机ECU、ABS等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大,另外,易受其他用电设备千扰的电器件必须单设熔断器。发动机传感器、各类报警信号灯和外部照明灯、喇叭等电器件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也较大,但该类电负荷对相互间的干扰并不敏感。因此,这类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对于为增加舒适性而设置的普通电器件类的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熔断器分快熔式和慢熔式。快熔式熔断器的主要部件是细锡线,其中片式熔断器结构简单、可靠性和耐振好、易检测,所以被广泛采用;慢熔式熔断器实际上是锡合金片,这种结构的熔断器一般串接到感性负载的电路中,如电机电路。电阻型的负载与电感型的负载尽量避开使用同一个熔断器。一般根据

汽车设计试题(A)及答案

函谷 汽车设计试题(A) 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Ⅹ)15 1、汽车的型式是指汽车的轴数、驱动型式、布置型式、以及车身(或驾驶室)型式而言。() 2、动力系是满足汽车具有最佳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3、离合器压紧弹簧有圆柱弹簧、矩形弹簧、圆锥弹簧和膜片弹簧。 () 4、同步器的种类有常压式、惯性式、惯性增力式三种型式。() 5、变速器高档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是按等弯曲强度分配变位系数。 ()6、用于变速箱和后桥之间的万向节的两万向节交角始终是相等的。 () 7、衡量后桥承载能力的大小是后桥的主减速比。() 8、9.00R20表示轮胎断面高度9in,轮辋直径20in ,R表示子午线胎。() 9、悬架对汽车的行使平顺性、稳定性、通过性、燃油经济性等多种性能有影响。()10、横梁的作用在于连接左右纵梁还可以为安装某些总成提供装置点。()11、车身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有车架式、非承载式、无车架式。() 12、某一整体式前桥用在2m轴距车上,现又用在3m轴距的车上。 ()13、双轴汽车双回路制动系统的制动方式可分为II型、X型、HH型、LL型、HI型。()14、汽车动力性参数是指D0max、D II max、比功率、比转矩、加速时间、最高车速、转向特性等。() 15、驻车制动器应能使汽车满载时可靠20%的坡道上。() 二、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的写在括号内)25 1、一般载货汽车的后悬与轴距的关系是()。 A ≤60% B 一般在55—60%之间 C ≤55% D ≤50% 2、汽车最小转弯半径是指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从转向中心到()接地的中心距离。 A、前外轮 B、前内轮 C、后外轮 D、后内轮 3、在离合器中装设扭转减振器()。 A、降低传动系峰值载荷 B 降低传动系固有频率 C 消除传动系振动 D 消除传动系噪音 4、选择变速器主要参数时,常以()为根据。 A、发动机最大功率 B 发动机最高转速 C 发动机最大扭矩 D 传 动系总传动比要求

汽车线束行业标准汽海马VOC标准

汽车线束行业标准汽海马V O C标准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袋子法对车内零部件总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采样和测试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车厢(含行李箱)内部的非金属零部件及与车厢内有空气交换的零部件。 本标准所检测的目标化合物包括:TVOC、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 2 参考标准 GB/T 27630-201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挥发性有机物(VOC) 在常压条件下沸点或初馏点低于或等于250℃,且在常温常压下能自发挥发的有机液体或固体。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利用Tenax等吸附剂采集,并用极性指数小于10的气相色谱柱分离,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到正十六烷之间的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的总称。

4 测试原理 将待测零部件放入密封的采样袋,充入适量氮气后,将采样袋在65℃条件下加热2小时,使零部件或材料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散发到采样袋内气体中。加热结束后,用Tenax管采集苯类物质,用热脱附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D-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用DNPH管采集醛类物质,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 实验设备 表一

6 样件要求 样件的包装 样件在生产出来后应立即进行包装,并在七天内寄达检测实验室,在此期间,样件应放在无污染,通风阴凉处。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接触高温环境。 样件封装采用无破损的铝箔或保鲜膜包裹后,再用聚乙烯袋密封,装入纸箱内。 零部件生产商应提供生产日期和样品批号。 检测实验室收到样品后应对样品的包装进行检查,并核对样品信息,保证其准确完整。样品进入实验室应在15个工作日完成测试,如不能及时进行测试,样品应保留包装,并放置在通风,阴凉干燥处。 样件的取样要求 被测零部件是以整个零部件总成进行实验,采用暴露面朝上和尽量摊开的原则。统一采用2000L大小的袋子。具体被测车内零部件总成及取样要求见表1。 表二

汽车设计期末试卷A1答案

汽车设计试题B 答案 一、填空 1、圆形、管形、片形、单杆式、组合式 2、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操纵机构 3、直齿滑动齿轮、啮合套、同步器、同步器 4、长头式、短头式、平头式、偏置式 二、判断对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 1、①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max e P =T η1(max 3600a r a V gf m +3max 76140 a D V A C ) (2) 其中T η为传动系效率,a m 为汽车总质量,r f 为滚动阻力系数,max a V 为最高车速,D C 为空气阻力系数,A 为迎风面积。 (2) 带入数值得 max e P =90.01(200360002.0*8.9*2500+320076140 2*3.0)=100.1 (KW ) (2) n P =4000—7000 r/min 均可 (1) T max e =9550P e n P max α α=1.1—1.3之间选取 (1) T P n n =1.4—2.0 之间选取 (1) ②发动机形式的选择:汽、柴油机均可,优先选择汽油机; (1) 因功率较大,故选择V 列发动机; (1) 冷却方式选择水冷。 (1) ③汽车布置:选择发动机前置前驱动形式。 (1) 2、①按发动机最大转矩和最低档传动比确定从动锥齿轮的计算转矩ce T (1) ce T =n i i ki T k f e d η 01max (2) ②按驱动轮打滑转矩确定从动锥齿轮的计算转矩cs T (1) cs T =m m r i r m G η?‘22 (2) ③按汽车日常行使平均转矩确定从动锥齿轮的计算转矩cF T (1)

汽车设计期末考试试题A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本科课程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1分) 1.汽车整备质量; 2.汽车质量系数; 3.悬架动挠度; 4.侧倾中心; 5.转向器传动间隙特性; 6.转向系力传动比; 7.制动器效能因数。 二、简述下列问题(共32分) 1、为了保证变速器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设计变速器时应当提出哪些要求?(8分) 2、汽车悬架设计过程中,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8分) 3、主减速器设计过程中,主、从动齿轮的齿数应当如何选择才能保证具有合理的传动特性和满足结构布置的要求?(5分) 4、简述钢板弹簧各片长度的确定过程。(6分) 5、何谓螺旋锥齿轮和双曲面齿轮的螺旋角?对于螺旋锥齿轮和双曲面齿轮而言,其主动和从动齿轮的螺旋角是否相等,为什么?(5分) 三、结构方案分析(共18分) 1、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布置形式,现今在经济型轿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在客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又是什么?(10分) 四、设计参数选择(共14分) 1、试说明汽车总体设计时,哪些因素对轴荷分配的选取产生影响?(6分) 2、何谓离合器后备系数?影响其取值大小的因素有哪些?(8分) 五、综合分析(共15分) 1、汽车驱动工况下,试分析钢板弹簧的受力状态并对其进行强度验算,指出危险段面在何处?(8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1分) 1.汽车整备质量: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2. 汽车质量系数:汽车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η =me/m0。 m0 3. 悬架动挠度: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车身)的垂直位移fd。 4. 侧倾中心:在侧向力的作用下,车身在通过左、右车轮中心的横向平面内发生侧倾时,相对于地面的瞬时摆动中心。 5. 转向器传动间隙:是指各种转向器中传动副(如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齿轮与齿条传动副;循环球式转向器的齿扇与齿条传动副)之间的间隙。该间隙随转向盘转角的大小不同而改变,这种变化关系称为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 6. 转向系力传动比:从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论上的合力2Fw与作用在转向盘手力Fh 。 之比,称为转向系力传动比i p 7. 制动器效能因数:在制动毂或制动盘的作用半径R上所得到的摩擦力(Mμ/R)与输入力F0之比。 二、简述下列问题 1、为保证变速器很好地工作,设计变速器时应当满足哪些主要要求?(8分) (1)保证汽车有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1分) (2)设置空档,用来切断动力。(1分) (3)设置倒档。(1分) (4)设置动力输出装置。(1分) (5)换档迅速、省力、方便。(1分) (6)工作可靠,无跳档、乱档、换档冲击现象。(1分)

2015届汽车设计复习题参考答案..

2015届汽车设计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概念设计:根据领导决策所确定的开发目标以及针对开发目标制定的工作方针、设计原则等主导思想提出整车设想。 技术设计:绘制汽车总布置图,它是在总布置图和各总成、部件设计的基础上用1:1或者1:2的比例精确地绘出的,用于精确控制各部件尺寸和位置,为各总成和部件分配精确的布置空间,因此又称为尺寸控制图。 整车整备质量: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质量系数:指汽车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质量系数反映了汽车的设计水平和工艺水平。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汽车在平直良好的路面上,从原地起步开始以最大的加速度加速到一定车速所用去的时间。 汽车比功率: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标定最大功率与汽车最大总质量之比。即Pb=Pemax/m a。汽车比转矩: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最大转矩Temax与汽车总质量m a之比。能反应汽车牵引能力。 汽车燃油经济性:指汽车在保证动力性的基础上,以尽可能少的燃油消耗行驶的能力。 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时间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 离合器后备系数:为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Tc与发动机最大转矩Temax之比。汽车轴荷分配: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载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扭转减震器的角刚度:是指离合器从动片相对于其从动盘毂转1rad所需的转矩值。 传动轴的临界转速:临界转速是当传动轴的工作转速接近于其弯曲固有振动频率时,即出现共振现象,以致振幅急剧增加引起的传动轴折断时的转速。 锥齿轮螺旋角:指在锥齿轮节锥表面展开图上的任意一点的切线与该点和节锥顶点连线之间的夹角。 锁紧系数k:差速器的内摩擦力矩Tr与差速器壳接受的转矩T0之比 . 悬架动挠度:指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时,车轮中心相对车身的垂直位移。 悬架静挠度: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Fw与此时悬架刚度c之比,即fc=Fw/c。 转向器角传动比iw:向盘角速度ωw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ωp之比。 转向器逆效率:功率P1从摇臂轴输入,经转向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 转向器正效率:功率P1从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 汽车转向中心:汽车转弯时所在的曲线轨迹处的曲率半径的圆心 汽车侧倾中心:汽车相对地面转动时的瞬时轴线称为汽车的侧倾轴线,该轴线通过汽车左、右车轮垂直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这两个瞬时中心称为侧倾中心。 动力转向器的静特性:指输入转矩与输出转矩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是用来评价动力转向器的主要特性指标。 制动器效能因数:在制动鼓或制动盘的作用半径R上所得到摩擦力(Mμ/R)与输入力F0之比 制动器效能:制动器在单位输入压力或力的作用下所输出的力或力矩。 比能量耗散率:即单位时间内衬片(衬块)单位摩擦面积耗散的能量,通常所用的计量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