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曲线测定

合集下载

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

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

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一、引言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芽孢杆菌,它具有很高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是研究该菌种生长特性和代谢途径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培养基成分、生长条件、生长曲线、代谢产物等方面对枯草芽孢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进行探讨。

二、培养基成分1. 碳源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进行生长,如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

其中,葡萄糖是最常用的碳源之一,因为它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碳源满足细胞代谢需求。

2. 氮源氮源对细胞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物质具有重要作用。

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利用多种氮源进行生长,如氨基酸、尿素等。

在液体培养基中,通常使用的氮源是酵母提取物、蛋白胨等。

3. 矿物质矿物质对于细胞代谢和生长发育也具有重要作用。

在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中,通常添加一定量的钠盐、钙盐、镁盐等矿物质。

4. 其他添加剂为了促进细胞生长和代谢,液体培养基中还可以添加一些其他的添加剂,如维生素、胆碱等。

三、生长条件1. 温度枯草芽孢杆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8-37℃。

在液体培养基中,通常选择适宜温度进行培养。

2. pH值枯草芽孢杆菌对pH值的适应范围比较广泛,一般在6.5-8.5之间。

在液体培养基中,通常调节pH值到适宜范围进行培养。

3. 氧气供应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好氧菌,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正常生长。

因此,在液体培养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通气。

4. 摇床转速摇床转速对于液体培养基中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有很大影响。

在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中,通常选择适宜的摇床转速进行培养。

四、生长曲线枯草芽孢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指数增殖期、平台期和衰退期。

1. 潜伏期潜伏期是指细胞在刚开始培养时,由于适应环境和准备合成新细胞所需物质等原因,细胞处于一个相对静止状态。

在这个阶段内,菌落数量并没有显著增加。

2. 指数增殖期当细胞逐渐适应环境并开始合成新的细胞时,就进入了指数增殖期。

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

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

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概述在微生物学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它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中,并且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农业和制药工业等领域。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现象,在实验室中培养其液体培养基成为常见的研究手段。

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成分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的制备需要以下基本成分: 1. 水 2. 碳源:常见的碳源包括葡萄糖、麦芽糖等。

3. 氮源:常见的氮源包括酵母提取物、氨基酸等。

4. 矿盐:如硫酸镁、氯化钠等。

5. 培养基调节剂:如pH调节剂、酒石酸等。

制备步骤1.将适量的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冷却至室温。

2.在冷却后的水中逐一加入碳源、氮源和矿盐,并搅拌均匀。

3.检查溶液的pH值,并使用pH调节剂进行调整,使其接近中性。

4.在完成以上步骤后,培养基溶液已制备好,可装入适当的容器中。

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的生长现象枯草芽孢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可呈现出多种特征。

生长曲线枯草芽孢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指数增长期、平稳期和死亡期。

潜伏期潜伏期是细菌在培养基中适应环境的过程,此时细菌数量增长较慢,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指数增长期指数增长期是细菌数量迅速增加的阶段,细菌以指数倍增长。

平稳期在平稳期,细菌数量达到一定水平,净增长率趋于零。

此时,生长速率与死亡速率之间达到平衡。

死亡期当细菌数量超过一定阈值时,资源的枯竭和毒性物质的积累可能导致细菌数量开始减少,进入死亡期。

形态特征枯草芽孢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现出以下形态特征: 1. 长杆状细胞:在培养基中,枯草芽孢杆菌通常呈现出长杆状的形态。

2. 枯草芽孢的形成:在适宜的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形成孢子,这些孢子在液体培养基中可观察到。

影响因素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的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1. 温度:枯草芽孢杆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速率存在差异,适宜的温度有助于细菌的生长。

实验六1 生长曲线

实验六1 生长曲线
实验六 E.coli生长曲线的制作
1 实验目的
1.1 掌握用分光光度法测量细菌数量的方法。 1.2 通过绘制细菌生长曲线,掌握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1.3 掌握细菌的摇瓶培养方法。
2 实验原理(通过了解下列问题来掌握实验原理)
2.1 在分批培养条件下,细菌生长经历哪几个时期? 2.2 分光光度测定细菌数量的依据是什么?
实验报告
1 用文字描述实验项目、实验目的、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设计表格,将测定的OD值填入表中。并用 Excel软件绘制生长曲线。
3
实验分析。分析生长曲线各个时期的特点?实验操作中 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改进?
3.2.2 接种。用5 mL无菌吸管取2.5mL E.coli 培养液, 按无菌操作接入盛有70 mL 的容量为250 mL的三角瓶中。 混匀后分别混合液取5 mL放入上述标记的11根试管中。 3.2.3 培养。37℃,150 rpm/min,分别培养0,1,2,3,…12h, 将标有相应时间的试管取出,立即放入冰箱中贮存。 3.2.3 比浊测定。用LB培养基作空白对照,选用600 nm波长进行 光电比浊测定。要求将培养液稀释至光密度值在0.1-0.65 之间。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器材Βιβλιοθήκη 3.1.1 药品:LB培养基,。
3.1.2 仪器:756PC 型分光光度计,摇床,取移器。
3.1.3 菌种: E.coli 。 3.1.4 其它物品:试管,擦镜纸,无菌吸管。
3.2 方法
3.2.1 标记。取11支无菌试卷,用记号笔标记培养时间, 即0、1.5、3、4、6、8、10、12、14、16和20 h

蜡样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蜡样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蜡样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规律,科学家们通常会使用生长曲线来进行测定。

本文将介绍蜡样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方法和结果。

一、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特点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它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营养物质。

在适宜的条件下,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细胞。

同时,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蜡样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通常采用光密度法。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培养基:将适量的蜡样芽孢杆菌接种到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使其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

2.测定光密度: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培养液的光密度。

光密度的值反映了细胞数量的变化,因此可以用来绘制生长曲线。

3.绘制生长曲线:将测定到的光密度值绘制成时间的函数图像,即可得到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

三、蜡样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的结果分析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指数期、平稳期和衰退期。

1.潜伏期:在培养开始的早期,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速度较慢,此时的生长曲线呈现出一个平缓的上升趋势。

2.指数期:当蜡样芽孢杆菌适应了培养条件后,它的生长速度会迅速加快,此时的生长曲线呈现出一个急剧上升的趋势。

3.平稳期:当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速度达到最大值后,它的生长速度会逐渐趋于稳定,此时的生长曲线呈现出一个平缓的上升趋势。

4.衰退期:当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环境变得不适宜时,它的生长速度会逐渐减缓,此时的生长曲线呈现出一个下降的趋势。

通过对蜡样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规律,为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蜡样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规律,为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菌株耐盐实验报告(3篇)

菌株耐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评估不同菌株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从而筛选出具有耐盐特性的菌株。

通过对比分析,为后续的耐盐微生物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菌株:从土壤、水体等环境中分离得到10株疑似耐盐微生物菌株。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含不同盐浓度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3. 仪器与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电子天平、移液器、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菌株活化:将10株疑似耐盐微生物菌株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 盐浓度梯度设置:根据实验要求,配制不同盐浓度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别为0、0.5%、1%、2%、3%、4%、5%、6%、7%、8%、9%、10%的NaCl溶液。

3. 菌株接种:将活化后的菌株分别接种于不同盐浓度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每个菌株重复3次。

4. 培养与观察: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隔24小时观察菌株的生长状况,记录菌落形态、生长速度等指标。

5.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菌株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的生长差异。

四、实验结果1. 菌株生长状况通过观察不同盐浓度条件下菌株的生长状况,发现以下结果:(1)在0%盐浓度下,所有菌株均能正常生长,菌落形态良好。

(2)随着盐浓度的增加,部分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菌落形态逐渐变小,生长速度减慢。

(3)在9%和10%盐浓度下,大部分菌株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菌落形态发生变形,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2. 菌株耐盐性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菌株的耐盐性进行比较,结果如下:(1)菌株A:在0.5%和1%盐浓度下生长良好,2%盐浓度下生长受到抑制,3%盐浓度下生长缓慢,4%盐浓度下生长严重受抑制。

(2)菌株B:在0.5%和1%盐浓度下生长良好,2%盐浓度下生长受到抑制,3%盐浓度下生长缓慢,4%盐浓度下生长严重受抑制。

(3)菌株C:在0.5%和1%盐浓度下生长良好,2%盐浓度下生长受到抑制,3%盐浓度下生长缓慢,4%盐浓度下生长严重受抑制。

实验6-2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6-2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1 目的要求(1)了解酵母菌、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特点及测定原理;(2)学习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和比浊法分别测定酵母和细菌的生长曲线。

2 基本原理生长曲线是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

测定时一般将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纯菌种接种到一定体积的已灭菌的适宜的新鲜培养液中,在适温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培养液中菌的数量,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生长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得到生长曲线。

不同的微生物其生长曲线不同,同一微生物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亦不同。

但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规律基本相同,生长曲线一般分为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时期。

测定一定培养条件下的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科研和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测定生长曲线时需要对生长的单细胞微生物定时取样计数,对于酵母细胞和比较大的细菌细胞可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计数,亦可采用比浊法计数,但对于小的细菌细胞一般采用比浊法。

比浊法是根据培养液中菌细胞数与混浊度成正比,与透光度成反比的关系,利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值(OD值),以OD值来代表培养液中的浊度即微生物量,然后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悬液的OD值为纵坐标绘出生长曲线。

此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迅速。

血球计数板法是利用一块血球计数板来进行计数的。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玻璃片,中央平台比两边平台低0.1mm,上有两个被精细刻化为400个小方格的格网,面积为1mm2,加盖盖玻片后即构成0.1 mm3体积的计数室。

血球计数板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将1 mm2面积的网格划分为25个大格,每个大格再分成16个小格,既25´16;另一种为16´25。

计数时只需无菌操作将稀释到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一滴从盖玻片一侧渗入到计数室,待静置平衡后于显微镜高倍镜下计数,用下面公式算出菌液中细胞数。

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数/mL=5个中格内细胞数¸5´25(或16)´104´菌液稀释倍数3 实验材料3.1 菌种酵母菌和大肠杆菌。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二、间接法:与微生物生长量平行的生理指标很多,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适当选用。

如测含氮量(一般霉菌的含氮量为其干重的6.5%,含氮量乘以6.25为粗蛋白含量),还有如测含碳量以及测磷、DNA、RNA、ATP、DAP、几丁质或N-乙酰胞壁酸等含量等。

具体测定时你还要得查点相关资料。

请问各位大侠放线菌生长曲线改怎么测呢?谢谢!
三角瓶摇床生长发酵,加入足量的玻璃珠不让菌体长成团状,使菌体均匀分布在液体培养基中!然后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分析。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即可。

如果菌体浓度过大可先稀释后在测OD值!波长大概在600nm左右!
一般情况下,形成菌丝的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是取培养液离心收集沉淀(工业上通常3000~4000rpm,10min),测沉淀占总体积的百分比,也有称量菌丝体干重的。

楼上的说的方法不能符合发酵过程的真实情况。

另外不同的菌测定OD使用的波长不同。

大肠杆菌是600nm。

使用波长的选择应该跟菌的大小及形态有关。

这方面有一篇文献,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查询一下。

其实放线菌要看哪些属了,有些属容易产生菌丝,而有些属不产生菌丝球。

本人在做课题的时候就筛选得到一株放线菌,属于北里孢菌属,在摇瓶发酵和发酵罐中发酵时,就没有菌丝球的产生,所以我在实验时就采用测量OD660的方法来测定生长情况的。

但我也做过链霉菌菌的发酵,链霉菌很容易产生菌丝球,我所采用的是称干重法做的。

所以我觉得楼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确定你的实验应该采用哪种测量方法了。

[精品]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精品]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精品]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是细菌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菌的生长繁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细菌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本次实验将介绍如何通过外观观察、菌落计数及测定细菌生物量的方法,获得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

实验步骤:一、准备实验材料和试剂1、选取一种细菌菌株,本次实验选择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2、配置好液体培养基,一般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等;3、消毒好实验室的工作台面及实验仪器;4、准备好移液管、试管、比色管和加热消毒的线圈镊子等实验用具。

二、制备不同浓度的菌液1、挑选一根菌棒,从培养基上接入一些带有细菌的菌落,将菌落均匀涂抹于培养基表面;2、将含有细菌的培养基放置在恒温摇床中,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3、当细菌生长至一定程度(一般在对数生长期)时,用无菌的移液管,在培养基中取出一定量的菌液;4、分别将不同体积的菌液加入到含有培养基的试管中,制备成不同浓度的菌液。

三、测定不同浓度菌液对应的OD600值1、将制备好的不同浓度菌液放入洗涤过的比色管中;2、由于细菌太小,肉眼观察不能得出其数量的增多或减少,因此需要使用分光光度计在600nm处测量各个浓度的菌液的吸光度(OD)值;3、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OD600;4、根据OD600值和菌液中细胞数量的线性关系,可通过OD600值推算出细胞数。

2、每隔2-3个小时,取出一定量的菌液,测量其OD600值,记录下菌液对应时间的值;3、采用计数培养法,每隔一定时间取出一定体积的菌液,进行菌落数的计数;4、利用OD600值曲线和菌落数曲线绘制出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期间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防止细菌的外界感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者需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及实验服,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3、制备好菌液后需要及时放置在摇床中,防止菌落外的细菌感染进去;4、测量OD600值时比色管必须清洗干净,用甲醇或无菌去离子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种时间安排:
管号
生长时间(h)
生长时间段
冷藏时间
1
0
-
14:00
2
2
18:00-20:00
14:00 20:00
3
4
18:00-22:00
14:00 22:00
4
6
14:00-20:00
20:00
5
8
14:00-22:00
22:00
6
16
22:00-次日14:00
14:00 次日14:00
7
18
20:00-次日14:00
3、反复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4、了解不同细菌,不同接种方法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不同;
5、掌握利用细菌悬液混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
6、学习光电比浊法测量细菌数量的方法;
7、学习平板涂布技术。
实验原理
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适合的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一定时间测定培养液中的菌量,以菌量的对数作纵坐标,生长时间作横坐标,绘制的曲线叫生长曲线。它反映了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依据其生长速率的不同,一般可把生长曲线分为延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这4个时期的长短因菌种的遗传性、接种量和培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了解个菌的生长规律,对于科研和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管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OD值
0.102
0.
培养时间
0
2
4
6
8
16
18
20
24
8
14:00 次日14:00
8
20
18:00-次日14:00
14:00 次日14:00
9
24
14:00-次日14:00
次日14:00
10
重复试管5(8h)
14:00-22:00
22:00
4.比浊:将培养不同时间、形成不同细胞浓度的细菌培养液,以蒸馏水作空白对照,选用540—560nm波长进行光电比浊测定。从最稀浓度的菌悬液开始依次进行测定,对浓度大的菌悬液用未接种的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适当稀释后测定,使其光密度值在0.1—0.65以内,记录OD值。
(2)培养基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10支(每支试管培养基量相同)
(3)器材:1mL无菌移液枪、恒温培养箱、冰箱、光电比色计、标签等。
实验方法
1. LB液体培养基的配制:500ml
①称取:酵母膏 蛋白胨 氯化钠
②混合后加去离子水(或注射用水)水400ml,待加热充分溶解后加去离子水定容至500ml
③将其分装至三个锥形瓶内,在分装至小试管内,高压灭菌。
2.接种:取10支装有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的试管,贴上标签(注明菌名、培养处理、培养时间、组号)。按无菌操作法用吸管向每管准确加入0.2mL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接种后,轻轻摇荡,使菌体混匀。
3.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管置于摇床上,在37℃下振荡培养。其中9支培养管分别于培养的0、2、4、6、8、16、18、20和24h后取出,放冰箱中贮存,待测定。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开课时间室:A区文科楼5102012年11月22日
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班
10级生工01班
姓名
吕亚慧
成绩
课程
名称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名称
枯草芽孢杆菌生长
曲线测定实验
指导
教师
李苹




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测定细菌繁殖的代代;
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置以及接种方法;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根据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选用。本实验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光密度(OD值)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并将所测的OD值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1)活材料:枯草芽孢杆菌(E.col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