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生长曲线的原理 -回复

合集下载

病毒 一步生长曲线

病毒  一步生长曲线

病毒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微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特征:1、形体十分微小,滤过,电镜可见;2、无细胞结构,分子生物,由核酸和蛋白组成,且一种病毒仅含一种类型核酸;3、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宿主专一性,无独立代谢酶系,依赖宿主自身复制;4、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1、大小:20~200nm, 多在100nm左右。

2、病毒粒子(病毒颗粒)构造成分:核酸--核心、蛋白--衣壳核衣壳衣壳粒包膜(类脂或脂蛋白)病毒粒子对称体制:螺旋对称(TMV)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功能:核酸:遗传物质基础蛋白:构成外壳,保护病毒免受核酸酶及其它因子破坏;决定感染特异性;决定抗原性。

形态:球状(动物病毒);杆状(植物病毒);蝌蚪状(微生物病毒)群体形态:病毒包涵体、噬菌斑。

噬菌体:多为蝌蚪状,结构模式图。

头部为二十面体对称,尾部为螺旋对称。

病毒的分类:植物病毒:多含DNA,少数含RNA动物病毒:DNA或RNA微生物病毒:多含DNA,少数含RNA4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一.噬菌体繁殖(烈性噬菌体为例)1、吸附2、侵入:头部DNA通过尾管注入至细胞中,外壳留在胞外。

自外裂解3、增殖: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双链DNA噬菌体三阶段转录,遗传信息转移。

4、成熟(装配):潜伏期5、裂解(释放):裂解期上述烈性噬菌体的生长方式,称为一步生长。

一步生长曲线:(潜伏期(隐晦期,胞内累积期)、裂解期、平稳期)裂解量: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

二.植物病毒:大多数为ssRNA病毒,基本形态为杆状、丝状和球状(二十面体),一般无包膜。

植物病毒的增值过程与噬菌体相似,但在细节上有所差别。

因它们一般无特殊吸附结构,故只能以被动方式侵入。

在植物组织中,则可借细胞间连丝而实现病毒粒的扩散和传播。

与噬菌体不同的是,植物病毒必须在侵入宿主细胞后才脱去衣壳即脱壳。

微生物解答

微生物解答

第一章1.试述革兰氏染色机制: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文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细胞退成无色。

复染: 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2.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的耐热机制的?芽孢的耐热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渗透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欣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3.何为“栓菌”试验?即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离端用相应抗体牢固地“栓”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镜下观察该菌细胞的行为,结果发现,该菌只能在载玻片上不断打转而未作伸缩“挥动”,因而肯定了“旋转论”的正确性4.对细菌细胞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设计表解。

一般构造: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拟核、细胞质。

特殊构造:糖被、鞭毛芽孢第二章2.试对酵母菌的方式作一表解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一)无性:①芽殖②裂殖③产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后垣孢子)(二)有性(产子囊孢子)3.试图示酿酒酵母的生活史,并对其中各主要过程作一简述1.子囊孢子在合适的条件下发芽产生的单倍体营养细胞2.单倍体营养细胞,不断地进行出芽繁殖3.两个性别不同的营养细胞彼此接合,在质配后即发生核配,形成二倍体营养细胞4.二倍体营养细胞不进行核分裂,而是不断进行出芽繁殖5在以醋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碳源,同时又缺乏氮源等特定条件下6子囊经自然或人为破壁后,可释放出其中的子囊孢子4.试以表解法介绍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可分化成哪些特化构造,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吸取养料假根吸器附着:附着胞、附着枝菌核特化的营养菌丝休眠(或休眠及蔓延)菌索延伸:匍匐枝菌环捕食线虫菌网菌丝体无性分生孢子头孢子囊简单有性:担子特化的气生菌丝(子实体)无性: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复杂有性(子囊果):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简述功能:假根: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等功能吸器:吸取宿主细胞内的养料附着胞:用以牢固的黏附在宿主表面附着枝:将菌丝附着于宿主体上菌核:休眠菌丝组织菌索:促进菌体蔓延和抵御不良环境菌环或菌网:捕捉线虫或其他微小动物5.试列表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提出制备相应原生质体的酶或试剂细胞壁成分的异同:细菌分为G+和G-,G+肽聚糖含量高,G-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而G-不含磷壁酸;G+类脂质一般无,而G-含量较高;G+不含蛋白质,G-含量较高。

微生物思考题

微生物思考题

第一章1.设计一张表格,比较一下6个大类原核生物的主要特性。

2.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3.试述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不含脂类,故经过乙醇脱色后仍保持紫色;G-细菌则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遇到乙醇脱色后细胞褪色;再经红色染料复染后,G-细菌呈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重要性:此法证明了 G+和 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把原核生物分为G+和G-两大类,并揭示其在结构、功能、生理、遗传、生态等特性上的不同,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相关性:因不同形态、生理类型的细菌,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许多明显的反映,故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现象,如,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尤其是球菌通常都形成较小、较厚、边缘圆整的半球状菌落;长有鞭毛、运动能力强的细菌一般形成而平坦、边缘多缺刻、不规则的菌落;有糖被的细菌,会长出大型、透明、蛋清状的菌落;有芽孢的细菌往往长出外观粗糙、“干燥”、不透明且表面多褶的菌落等等。

名词解释菌落:菌落即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菌苔:如果把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菌密集的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面积上,结果长出的大量“菌落”已相互连成一片即称菌苔。

伴孢晶体:是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基内菌丝:是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壮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菌丝。

一步生长规律曲线

一步生长规律曲线

一步生长规律曲线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 该种曲线反映出三个重要特征参数:潜伏期、裂解期、裂解量。

一步生长曲线的实验方法如下:先把在对数期生长的敏感细菌悬浮液与适量的噬菌体混合,通常噬菌体和细菌的混合比例为10:1,避免几个噬菌体同时侵染一个细菌细胞.经数分钟吸附后,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该噬菌体的抗血清,以中和尚未吸附的噬菌体.然后再用培养液进行高倍稀释,以免发生第二次吸附和感染.培养后定时取样,将含噬菌体的样品与敏感细菌混合,在平板上培养,计算噬菌斑数.结果可见,在吸附后的开始一段时间内(5~10min),噬菌斑数不见增加,说明噬菌体尚未完成复制和组装,这段时间称为噬菌体的潜伏期.紧接着在潜伏期后的一段时间(感染后20~30min),平板中的噬菌斑数突然直线上升,表示噬菌体已从寄主细胞中裂解释放出来,这段时间称为裂解期.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称为裂解量.当宿主全部裂解,溶液中的噬菌体的效价达到最高点时称为平稳期。

(完整版)生长曲线的测定

(完整版)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日期:2017.11.1 实验班级:生物技术指导教师:张建丽姓名:高熹学号:1120152430测定细菌生长曲线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了解细菌生长的特点,综合训练微生物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

2.巩固培养基的配制、灭菌、仪器的包扎、倒平板。

3.掌握用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

二.实验原理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适合的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一定时间测定培养液中的菌量,以菌量的数量作纵坐标,生长时间作横坐标,绘制的曲线叫生长曲线。

它反映了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

依据其生长速率的不同,一般可把生长曲线分为延缓期、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将每一种一定量的细菌转入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细胞要经历延迟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

延迟期:又叫调整期。

细菌接种至培养基后,对新环境有一个短暂适应过程(不适应者可因转种而死亡)。

此期曲线平坦稳定,因为细菌繁殖极少延迟期长短因素种、接种菌量、菌龄以及营养物质等不同而异,一般为1~4小时。

此期中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增殖合成、储备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生长期:又称指数期。

此期生长曲线上活菌数直线上升。

细菌以稳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视培养条件及细菌代时而异)。

此期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细菌性状以此期细菌最好。

抗生素作用,对该时期的细菌效果最佳。

稳定期:该期的生长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但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细菌浓度达到最大即环境最大容纳量。

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有机酸、过氧化物等)积累PH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细菌繁殖速度渐趋下降,相对细菌死亡数开始逐渐增加,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渐趋平衡。

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以及芽孢等。

微生物学简答题总汇

微生物学简答题总汇

微生物学简答题总汇1.简述如何防止菌种衰退。

①控制传代次数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移种和传代,并将必要传代降到最低限度,以减少细胞分裂过程中所产生的自发突变概率。

②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在实践中,有人发现如创造一个适合原种的生长条件,就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衰退。

③利用不易衰退的细胞传代如放线菌和霉菌中,由于其菌丝细胞常含几个细胞核,甚至是由异核体组成的,因此若用菌丝接种就易出现离异或者衰退,而孢子一般是单核的,用于接种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④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如冷冻干燥保藏法或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2.简述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所包含四个时期主要特点。

⑴延滞期:指少量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液中后,在开始培养的一段时间内,因代谢系统适应新环境的需要,细胞指数没有增加的一段时期。

①生长速率常数为零②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③细胞内的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④合成代谢十分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的合成加速,易产生各种诱导酶⑤对外界不良条件如NaCl溶液浓度、温度和抗生素等理化因素反应敏感。

⑵指数期:紧接着延滞期的一段细胞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时期①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细胞分裂一次所需时间最短②细胞进行平衡生长,故菌体各部分的成分十分均匀③酶系活跃,代谢旺盛⑶稳定期①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零,即处于新繁殖的细胞数与衰亡的细胞数相等,或正生长和负生长相等的动态平衡之中。

这时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点②细胞内开始聚集糖原、异染粒和脂肪等内含物③芽孢杆菌一般在此时形成芽孢④有的微生物开始合成各种次生代谢物。

⑷衰亡期①微生物个体死亡速度超过新生速度,整个群体呈现负增长状态②有的微生物会释放对人类有益的抗生素等次生代谢物③芽孢杆菌往往在此期释放芽孢。

3.局限转导的分类和区别局限转导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局限转导子现象。

⑴低频转导指通过一般溶源菌释放的噬菌体所进行的转导,因其只能形成极少数转导子,故称低频转导。

微生物生长曲线知识讲解

微生物生长曲线知识讲解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汤俊华
一 微生物生长曲线 二 生长曲线的四个时期 三 生长曲线各个时期的特点 四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四 生产应用
微生物生长曲线是以微生物数量(活 细菌个数或细菌重量)为纵坐标,培 养时间为横坐标画得的曲线。一般说, 微生物(细菌)重量的变化比个数的 变化更能在本质上反应出生长的过程。 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生长率上升阶 段(对数生长阶段)、生长率下降阶 段及内源呼吸阶段。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
实验仪器:取液器(5000ul, 1000ul 各一支); 培养箱, 摇床,722s分光光度计;
实验用具:无菌1000ul吸头80个;无菌 5000ul吸头2个;比色皿9个+共用参比杯 一个.
实验步骤
准备菌种:将细菌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三角瓶培养基中, 37℃振荡培养18h,另外准备单菌落平板各1块 分为三个小组:
微生物生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以明确微生物的 生长规律,对生产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故根据对数期的生长规律可以得到培养菌种 时缩短工期的方法:接种对数期的菌种,采用 最适菌龄,加大接种量,用与培养菌种相同 组成的培养基。有如,根据稳定期的生长规 律,可知稳定期是产物的最佳收获期,也是 最佳测定期,通过对稳定期到来原因的研究 还促进了连续培养原理的提出和工艺技术的 创建。
成因 微生物刚刚接种到培养基之上,其代谢系 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同时要合成酶、辅酶、其他 代谢中间代谢产物等,所以此时期的细胞数目没有 增加。
对数期:
(1)菌体以几何数增加,增长速度快; (2)细胞代谢能力最强; (3)细菌很少死亡或不死亡。 成因 经过调整期的准备,为此时期的微生物生 长提供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同时外界环境也是最佳 状态。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思考题1.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答:因为微生物既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可以破坏生态环境,影响身体健康。

比如,很多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对人类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如绿色丝状菌产生的青霉素,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

由于微生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迅速等特点,被用于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有些微生物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

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

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

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

所以,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2.为什么微生物能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答:因为微生物的个体较小,体内结构单一,易于筛选,可以轻松滴完成对它的功能和结构的改造,生命活动的规律,大都是在研究微生物的过程中首先被阐明的,微生物学为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创立、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依据,而且是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工具,微生物的多样性为人类了解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提供了依据,微生物学是基因工程乃至生物工程的主角。

所以,它必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

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答:巴斯德:(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2)免疫学——预防接种。

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巨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步生长曲线的原理
一步生长曲线是通过研究噬菌体的生活周期,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的噬菌体的生长曲线。

具体操作是将适量病毒接种于高浓度敏感细胞培养物,或高倍稀释病毒细胞培养物,或以抗病毒血清处理病毒细胞培养物以建立同步感染。

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效价为纵坐标,用来测定噬菌体侵染和成熟病毒体释放的时间间隔,并用以估计每个被侵染的细胞释放出来的新的噬菌体粒子数量的生长曲线,即为一步生长曲线。

一步生长曲线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

在潜伏期,病毒粒子进入宿主细胞后进行复制,但宿主细胞还未受到感染;在裂解期,宿主细胞被完全感染,并释放出新的病毒粒子;在平稳期,每个宿主细胞释放出的平均噬菌体粒子数量达到最大值。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人为地用氯仿裂解解宿主细胞,此裂解液仍无侵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