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锦资料
广西壮锦调研报告

广西壮锦调研报告广西壮锦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技艺和美丽的图案设计而闻名。
为了更好地了解壮锦的制作工艺和市场前景,我对广西壮锦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广西壮锦的制作工艺和传承情况,以及市场对壮锦的需求和市场前景,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了解广西壮锦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特点等信息。
2. 实地考察:前往广西壮锦生产基地,实地观察壮锦的制作过程,与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交流。
3. 市场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市场对广西壮锦的需求和认知程度。
三、调研结果1. 壮锦的制作工艺:广西壮锦采用纯手工制作,主要包括蚕丝的炼制、编织设计、上色和刺绣等工序。
其中,蚕丝的炼制是壮锦制作的重要环节,需要耐心和技巧。
2. 壮锦的传承情况:尽管现代工艺的不断进步,但广西壮锦的传承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许多具有壮锦技巧的老师傅逐渐老去,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兴趣不高。
3. 市场需求和前景:通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购买广西壮锦。
壮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品,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
此外,壮锦还可以应用于家居装饰、服饰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调研结论1. 广西壮锦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丽的图案设计,代表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水平和魅力。
2. 壮锦的传承需要引起重视,加强技术培训和青年人员的传承意识,以保护和发展这一传统手工艺。
3. 市场对广西壮锦的需求逐渐增加,壮锦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产品和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以满足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广西壮锦作为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市场需求,加强市场营销和创新,为广西壮锦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壮族织锦——兼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

Y B 2 0 1 0 0 2 2 ) ; 2 0 1 2年年度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 究中心开发项 目“ 广西 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再生产 与重 构研究 ” ( 项 目编 号 :K F 2 0 1 2 0 0 5 ) 阶段 性 成 果 。
分类号: G 1 2 2 ; J 5 2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 9 8 3 8 ( 2 0 1 3 ) 0 1 - 0 0 4 7 - 0 6
“ 唧唧复 唧 唧 , 木 兰 当户 织 , 不 闻机杼 声 , 唯 闻 物质文化遗 产后 的壮 锦进行论 述 , 并 进一 步对 非物 女 叹息 。 ” 一如诗 歌 中描绘 木兰织 布 的场景 , 多年前 质文化遗 产的 申报与保 护工作进行 了反思 。
—
2 0 1 3 —
年 ( 第 十 卷 ) 第 一 期 ( 总 第 三 十 五 期 )
—
鬻 馨 ; f
成为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壮族织锦
兼 论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申报 与 保 护
吕 屏 口 +
( 桂 林 电子 科 技 大 学 艺 术 与 设 计 学 院 , 广西 桂林 5 4 5 0 0 4 )
统 工艺 的重 构与振兴 成为新 的研 究课 题 。那 么 , 曾
欲, 白质方纹 , 广幅大缕 , 似中都之纹罗 , 而佳丽厚 重, 诚南 方 之 上 服 也 。 ” 所 指 白族 即 后 来 的 壮 锦 。 南宋范大成的《 桂海 虞衡志》 中有记 : “ 壮锦 当时
出产 于广 西 左 、 右 江, 称为 “ 锬布” , 其质 “ 如 中 国 线罗, 上 有遍 地 小方 胜 纹 。 ”L 2 黯 ’ 而靖 西 旧志 《 归
百色优秀传统民俗文化

馈赠亲友之礼品,企事业单位则将其作 为对外宣传,开展公关之赠品。
靖西绣球讲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 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 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
吉祥物,除中间四瓣选材不拘外, 其余则要求"上四瓣必挑飞禽,下四 瓣须为走兽"。在"绣球之乡"靖西旧
州镇,由于该地的绣球结构独特、
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 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 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 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布洛陀》是壮族的一部 古老而又内容丰富的创世 史诗。它于2006年5月20
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田阳布洛陀口传史诗 《布洛陀口传史诗》是布洛陀文化的
右江区:山歌 田阳县:布洛陀文化 田东县:山歌 平果县:嘹歌 德保县:红枫文化 靖西县:绣球文化 那坡县:黑衣壮文化 凌云县:巫调音乐 乐业县:唱灯戏 田林县:北路壮剧 隆林县:跳坡节
西林县:句町文化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 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 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
入夜,全村寨的群众又举着火把, 在自家的田头地边转,驱逐害虫, 以保农作物丰产。尔后,男女老少 即在村头的草坪上燃烧起熊熊的篝 火,人们都围着火堆欢歌载舞,通 霄挞旦,尽情地歌唱丰收和新生活。
三月三歌圩 壮族歌圩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歌节。歌 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多的三、五 天,地点多数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 以未婚男女为主体,但各族群众都来 参加助兴,人山人海,热热闹闹。
北路壮剧 北路壮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集中
广西忻城壮锦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研究

广西忻城壮锦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研究作者:卢一鸣曾益晓覃莉娅来源:《中国市场》2024年第09期摘要:壮锦既是壮族传统的工艺美术织品,也是中国的四大名锦之一。
文章通过深度了解广西忻城壮锦的织锦手工艺,发现忻城壮锦当前存续和发展所面临的难题,研究忻城壮锦的传承与保护的新对策。
在以人为主的非遗传承过程中,将非遗手工艺与企业、地方、文化、经济相融合,借助线上网络、实体商超、物流等渠道,向社会大众展示壮族独具特色的非遗手工艺。
通过与地方企业合作,拉动“产、学”融合,在保护和传承忻城壮锦的同时,促进地方的文化与经济的赓续发展。
关键词:忻城县;壮锦;非遗传承中图分类号:J5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9-0066-04DOI:10.13939/ki.zgsc.2024.09.0161引言壮锦起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清末民初开始衰落,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曲折发展。
致力于忻城壮锦的民族非遗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对于助推忻城县和手工艺匠人脱贫致富,提高壮锦技艺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广西传统手工艺与区域文化以及经济跨越式进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忻城县,隶属于广西来宾市,位于广西中部地区,红水河下游地带,是一座绿茵盎然、郁郁苍苍的绿色生态园林城市。
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市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城市就业高收入的大环境影响下,忻城县内的年轻人逐渐流入异地开始就业创业,致使忻城壮锦手工艺缺乏传承接续的中坚力量,面临着停滞甚至是失传的困境。
[2]新兴科技崛起和经济急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在稳步发展、传承和保护忻城壮锦手工艺的同时,带动地方文化、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2忻城壮锦的产业化价值忻城壮锦,“细者宜暑,柔熟者御寒”,是壮族人民最为精彩的文化创造成就之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瑰宝。
忻城壮锦有别于其他名锦,其架以手工织机,以棉纱为经,以彩绒为纬,运用通经断纬之法,巧妙交织。
壮族的资料

简介1990年人口1548万。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壮族人口数为16178811。
2005年,壮族人口超1700万人。
现在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壮族大多居住在广西,主要集中在柳州、来宾、河池、南宁、百色、崇左等地区。
其中云南有100余万人,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
广东的连山、贵州的从江和湖南江华也分布有壮族。
在1965年统一称壮族以前,壮族的自称和他称较多,广西最常见的自称和他称主要有“布(僮)壮”“布土”“布僚”“布雅依(瑞)”“布侬”等20多种,云南主要有“侬人”、“沙人”、“土僚”等壮族艺术壮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壮戏。
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礼仪介绍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
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
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
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
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
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阿婆”或“婆婆”;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浅议新形势下广西壮锦的开发式保护

浅议新形势下广西壮锦的开发式保护作者:熊君玉阮高宗赵翔来源:《文化产业》2016年第03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巨大。
本文以广西壮锦为例,通过分析广西壮锦的保护工作概况,并结合壮锦产业宏观环境分析,针对其开发式保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壮锦;开发式保护一、壮锦的发展历史及其开发价值作为壮族民族文化符号的壮锦,与蜀锦、云锦、宋锦齐名中国古代四大名锦。
壮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班固在《后汉书.南蛮记》记载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汉代便能织出五彩斑斓的“斑步”,据此可推广西少数民族的织锦技艺出现至少不晚于汉代。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随着中原汉民族织锦技艺和桑蚕养殖技术向西南地区的传播,广西少数民族织锦技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到宋元时期,广西织锦技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形成现如今的壮锦。
在明清时期,壮锦进入繁荣时期,不仅成为普通百姓婚嫁丧喜不可或缺的厚礼,还凭其优良品质和艳丽图案成为皇室进贡品,达官贵人莫不购之。
而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洋布”、“纺纱”充斥市场,壮锦大大锐减。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实行民族政策,大力扶持民间手工艺,壮锦产业得以重振发展。
广西忻城、宾阳、靖西等地在政府领导下成立了壮锦手工合作社、壮锦厂等,壮锦由分散的家庭生产向集中的工厂生产转变。
80年代,在政府的扶持下,壮锦产业出现了短暂的辉煌。
在9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手工壮锦产业也逐渐没落、衰败。
传统壮锦手工业,如同千千万万传统手工业一样存在着生产效率低、利润少、并且其原有的实用价值和图案花色已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
但有几样东西是现代工业无法取而代之。
第一,是与人类智慧凝结成的织锦技艺;二是沉淀千年的民族文化;三是创造者的情感表达。
可见,壮锦的内在价值远远大于原有的实用价值。
关于壮锦传统文化的作文

关于壮锦传统文化的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我眼中的壮锦》。
嘿,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超级厉害的东西,它就是我们广西的壮锦!壮锦可是我们壮族的宝贝哦!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听说已经有好多年好多年啦!壮锦是用线织出来的,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可漂亮啦!上面还有很多好看的图案,有花呀、鸟呀、人呀、动物呀,每一个都特别有意思。
广西壮锦教案

广西壮锦教案教案标题:广西壮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广西壮锦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广西壮锦的传统艺术形式。
3. 提高学生对广西壮锦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与资源:1. 广西壮锦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2. 广西壮锦的相关书籍和材料。
3. 电脑、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教学活动:活动1:介绍广西壮锦的文化背景(课堂时间:20分钟)1. 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广西壮锦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和主要民族等基本信息。
2. 引导学生了解壮锦的历史渊源、文化特点和艺术形式。
活动2:学习广西壮锦的传统艺术形式(课堂时间:30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种广西壮锦的传统艺术形式,如锦绣、刺绣、剪纸等。
2.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材料,了解选定艺术形式的历史、技巧和特点。
3. 学生展示他们所选择的艺术形式,并分享相关知识。
活动3:体验广西壮锦的艺术创作(课堂时间:40分钟)1. 学生使用纸、颜料、剪刀等工具,尝试制作广西壮锦的艺术品。
2. 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运用所学到的技巧和元素,体验广西壮锦的艺术魅力。
3.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并互相欣赏。
活动4:展示和欣赏广西壮锦的艺术品(课堂时间:30分钟)1.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艺术品展示在教室中,以供全班欣赏。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展示的艺术品,讨论其中的特点和美感。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广西壮锦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方式:1.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态度。
2. 学生对广西壮锦文化背景和艺术形式的理解。
3. 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或文化活动,进一步了解广西壮锦的艺术发展和创新。
2. 邀请当地的壮锦艺术家或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与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技巧。
3. 组织学生参与广西壮锦相关的比赛或展览,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和艺术成果。
以上是一份针对广西壮锦教案的建议和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锦起源的故事
壮锦起源于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明代壮锦就成为朝廷贡品。
清末民初,壮锦开始衰落。
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和80多种图案,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
相传宋朝初年,壮家妇女出了一个织布能手——达尼妹。
达尼妹织布有个特点,喜欢不断创新。
有一次,她为了想出一个新纹样来,坐在大门坎上,眼盯着屋檐下的一个大蜘蛛网,苦思冥想,从月出想到月落,又从月落想到日出,整整一夜还是没想出来。
她正要起身离开时,突然看早晨太阳的光芒照射到沾满水珠的蜘蛛网上,这时整个蜘蛛网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绚丽色彩,好看极了。
达尼妹灵机一动,立即奔到堂屋把织布机搬到屋檐下,对着美丽的蜘蛛网图案和色彩,用五彩丝线,织呀织呀织了起来。
她两手上下翻飞,一刻不停,不到半天就织出一小块锦缎来。
消息传开,各地壮家织女纷纷前来向达尼妹学习。
壮锦的工艺技术就这样在壮族地区流传开来。
一幅壮锦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的壮族老妈妈。
老妈妈是织壮锦的能手,有一天她织出了一幅连神仙看了都会赞叹的壮锦,上面有山水、房屋、花园、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
还有鸡鸭牛羊……忽然有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了东方的天边,原来是东边太阳山的红衣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
老妈妈很着急,先后派大儿子、二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
后来,老妈妈的三儿子,在白发老人的指引下,借助大石马的力量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拿了自家壮锦回到老妈妈身边。
老妈妈高兴的打开壮锦,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
让老三没想到的是,壮锦里还走出一位红衣仙女。
原来是红衣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妈妈的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画像,被老三带回家中。
后来,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壮锦简介
壮锦是广西壮族的传统纺织工艺品,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龙州等县。
壮锦起源于宋代,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
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锦以棉纱为经,以彩色丝线为纬,以通经断纬的方式手工精制而成,图案生动,结构严谨,佳丽厚重,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是壮人居家生活必备之物。
壮锦15道工序
牵经线→整经→穿筘→梳纱卷经→上机→分小综纱→分大综纱/穿提花综→穿筘→打芋子装梭→织布边→挑花结本→送经开纬口→
挑花(配色)→走梭→打纬
一张宽50cm,长180cm,难度一般的传统彩色壮锦需160个小时左右完成,中等难度的壮锦织造时长翻倍,多种颜色所配出的绚烂壮锦耗时更长。
壮锦工具
1、竹笼织锦机
壮锦织机结构简单轻便,以竹木制成,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其特色在于按机上的「花笼」提织花纹图案,预设图案先以「挑花尺」挑出,再用「编花竹」把图案组织的起综顺序编排于竹笼上。
2、龙州织锦机
流行于崇左龙州一带的壮族织锦机,是在竹笼机的基础上把「花笼」简化,调整了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壮族织锦机的机架结构、织造原理与竹笼机基本一致。
龙州织锦机的体积与织造面积相对较小,因此装卸及织造效率相对高于竹笼机。
3、靖西织锦机
流行于靖西地区的壮族织锦机,机身由机台和机架两部分组成,机架是在普通织布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提花综丝。
其特点是先用分经棍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两层,再把图案组织的起综顺序编排好悬挂在机架上。
壮锦纹样
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纹样,一是以几何装饰图案为主的连续纹样,二是以花卉为主题的复合纹样,三是以吉祥瑞兽为主题的纹样。
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蟒龙纹、万寿纹、福田纹、万字菊纹、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
蟒龙纹:蟒龙纹是古代专供皇室的壮锦纹样之一,图案的形成来自壮族人对蟒蛇的观察与想象,在蟒蛇皮原有的变幻色彩的基础上装饰有图腾寓意的凤鸟纹、雷纹和太阳花等图案,风格华丽神秘。
蟒龙纹象征龙鳞,是高贵与尊荣的象征,更是生活美好,天下安宁的象征。
万寿纹:万寿纹是古代专供皇室的壮锦纹样之一,菱形纹为底以万寿花与寿字图案为主,四方纵横延伸,互相衔接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
纹样格调开朗,意蕴坚固永久、绵长不断、万福万寿。
福田纹:福田纹是龙州地区传统的壮锦纹样之一,以菱形、蝙蝠、八角、田地、鸟头、种子等图案元素组成一格一物的连续纹样,描绘的是阳光明媚、有山有水、有田有闲、祥和宁静的生活景象,寓意福寿康宁。
方胜纹:方胜纹是壮族地区流传最广的古老纹样之一,以各种大小不一的菱形元素组成传统的四方连续纹样。
其特点是以线条的不断变化、延续来呈现并列对称的和谐感,寓意永结同心、美满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