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

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
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

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

无论是从心理健康的认识提高还是现实中心理问题的增多来看,心理咨询是正常缓解心理压力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办法。几乎每一个人一生中都需要心理咨询,但现实中还有不少人对心理咨询存在有一些认识误区:

一、心理咨询就是聊天

心理咨询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哲学、医学等方面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

二、精神病患者才需要心理咨询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虽有所了解,但仍有人认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已经到了精神病的程度再来看心理医生。其实,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者是存在心理问题的亚健康人群,而不是人们常误会的“病态人群”,病态人群例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等患者是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对象。

三、去做心理咨询丢人

有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惟恐被别人发现。

就如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保健,心理不适也同样要休息、锻炼和保健。就心理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相反,却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生活得更幸福,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寻求心理咨询并非有些人理解的所谓“有病”,而是一个人的心理天空暂时被阴蔽,而要求从这种阴蔽状态里走向晴天。一些发展性的心理咨询如自我规划、职场选择、潜力提升、等则更是和“有病,不正常”毫无关系。

四、心理咨询师具有透视人心的本事

有些来询者将心理咨询师神化,认为心理咨询师是搞心理学的,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询者的心理问题,否则就是不称职或者来询者羞于表达内心感受,不愿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吐露出来,认为咨询师能够猜得出。实际上,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只是利用心理学原理,以来访者提供的问题作基础才能对其有所帮助。正如有人感冒时医生先用体温表测出其体温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一样。

五、好的心理治疗,看一次就有效

心理治疗不同于一般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很少看一次就有效的。除非是非常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许多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而且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心理咨询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一个讨论、分析、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的过程,一般不能一次解决问题。

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心理学误区

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心理学误区 听到”心理学“这三个字,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露出惊讶的表情,有的人也会好奇的去探寻一下究竟。当然,也有一部分会担心:学心理学的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穿我?这个未知的领域被很多人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和基调,让人向往的同时有那么一丝恐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也慢慢地被人熟知,但是相对我们庞大的群体,了解她的人还是非常少的。因此,对心理学的认识的误解和偏差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但它真的是那么神奇,遥不可及吗? 其实,心理学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心理学通常研究的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有些正好是大家都熟悉,而且经常关心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人容易讨人喜欢?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人印象深刻?人为什么要自杀?男人为什么比女人更爱聊政治?等等......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心理学存在很多误解,我们也有必要针对一些误解做一些澄清。这样人们才能更好的去认识,学习并把心理学应用于生活中。 一、心理问题≠不正常 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它有一种神秘感。来访者通常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咨询室,在咨询师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绪暴露出来。因为在许多人眼里,咨询的人很可能有什么不正常或有精神病,要不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道德品质方

面有问题。很多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也不愿或不敢前来咨询。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对这些问题如能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解释,问题就能顺利地解决;若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则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这样看来,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就这些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透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 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我们所说的心理治疗是主要诊治神经症患者或者有人格障碍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病人”。心理咨询面向的主要是正常人群,称之为“来访者”,处理的问题多为生活、工作、学习、家庭、婚姻、育儿、疾病、康复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心理咨询指的是没有心理疾病症状的人或者健康的人,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更幸福”而进行的“未雨绸缪”式的咨询,而不仅仅是“治心病”。很多同学认为只有负面情绪累积到“病”的境地才要去咨询。这就是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混为一谈,这样经常导致错失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如何判断心理咨询的最佳时机?一般而言,如果目前出现的问题自己无力解决,明显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如果发展到严重干扰生活的疾病状态,那应该接受的是心理治疗。 三、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一些来访者把心理咨询神化,好像咨询员应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将心理医生视为“开锁匠”,期盼其能打开所有的心结,所以常常求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望的“豁然开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堆积

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

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他们以为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师直接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教他怎么做。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虽然心理咨询在某些程度上有一定的指导性,但它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但咨询师不帮助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此外,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很多,除了谈话还有其他的,但可能大多数来访者需要的主要还是谈话,咨询师通过倾听、分析和探讨,对来访者作出启发和指导。但很多来访者因为不了解往往产生误解,觉得这样的谈话根本没有给自己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对心理咨询不再信任。 依然有不少的来访者,他们以为做心理治疗就跟感冒头痛打针吃药一样,一次或者两次就马上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因此来之前对治疗抱着很大的信心,一次治疗之后可能就是大大的灰心失望。大多数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人,在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之前,心灵已经被伤害得一塌糊涂了。这样一种长期积累起来的心理伤害,问题的形成是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即使再厉害的心理咨询师,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心理治疗就能帮他们解决问题。所以心理治疗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因人而异。 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心理咨询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哲学、医学等方面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 认为“心理咨询应该一次解决问题”:许多初次心理咨询的人都幻想心理医生能一次把自己长期压抑与痛苦一扫而光,开拨心灵的迷雾,远离烦恼与困惑,然而心理医生并不是神仙,更不是有什么超出常人的功夫。“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咨询是帮助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提供一些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必须是求助者本人多次具体实践才能解决的。除非是非常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许多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有性格方面的问题。有些现实问题而且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心理咨询也不可能一次解决。心理咨询是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受现实从而超越自我。所以心理咨询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一个讨论、分析、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的过程,一般不能一次解决问题,并且心理咨询每次有时间的限制。心理咨询需要很长时间(几个月至几年)才能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 有精神病、不光彩、不体面

对心理咨询的六大误区

对心理咨询的六大误区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巧源自西方医学与心理学,心理治疗在我国并不是一项发展成熟的专业服务,心理治疗师对国人而言,仍是一个相当新鲜而陌生的专业人员。也因此,学生对心理咨询容易产生误解。 一、精神病患者才需要心理咨询 许多人会以为接受心理咨询的人,通常上一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由于能够受惠于心理咨询的人,其实本身的心理功能不能太差,包括他至少要具有相当程度的说话能力,理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因此,看心理咨询的人通常是一般没有心理疾病但是有不同程度心理困扰的人,或是患有轻微心理疾病的人,如精神官能症等。 二、心理咨询,一定要去精神科 有心理困扰或精神疾病的人,如果需要心理咨询,固然可以去看精神科门诊,但是,一般精神科门诊由于医师太忙,通常不会主动提供,因此个案主动提出要求。除了精神科门诊,提供心理咨询的地方外,还包括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学生辅导中心,以及私人开业的各种心理工作室。 三、心理咨询老师是替人解决问题的人 许多人认为心理咨询老师是专门替人解决心理问题的人,例如以为心理治疗师会帮助失业的人找到工作,帮助失恋的人重获爱情,帮助外遇的人回心转意,帮助父母寻回离家的孩子等。这样的期待恐怕

是要落空的,因为心理治疗师的主要工作是在帮助个案自我了解,进而发挥个人的潜能,去处理生活中的人际问题,去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四、心理治疗的谈话内容,会绝对保密 基于执业道德,心理治疗师通常会对于个案当事人的谈话内容加以保密,即心理治疗师未经当事人同意,不会将当事人的谈话内容告诉其他人。但是,心理治疗的专业保密其实是有限制的,心理治疗师在下列的情形之下,为了保护当事人及公众的安全,通常无法继续保密,而必须通知有关机构与人员。心理治疗专业保密的例外情况如下: 1 当个案企图要自杀或伤害自己时,心理治疗师为了保护个案的生命安全,只好通知家属或有关医疗急救人员。 2 当个案企图要伤害他人,或危害公共安全时,心理治疗师为了保护个案免于犯罪,以及保护其他无辜的第三者免于受害,只好通知有关机构与无辜第三者。 3 当个案的行为涉及家庭暴力或儿童虐待时,心理治疗师依法为保护受害人,以及预防家庭暴力的继续发生,只好通知社政单位进行处理。 五、心理治疗师具有透视人心的本事 心理治疗师既没有特异功能,也没有他心通,因此,心理治疗师并没有透视人心的本事。心理治疗师受过扎实的心理学与心理治疗训练,因此,对于人的内心世界特别关心,对于个案所述说,所表述的问题特别敏感。如果想要获得心理治疗最大的帮助,个案需要和心理

关于心理咨询的常见疑问解答

关于心理咨询的常见疑问解答 Q:心理咨询是针对“心理病人”的吗? A: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那些精神正常,但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或产生心理障碍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并请求帮助的人群,而不是“病态人群”。 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二是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三是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疾病患者。其中,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者是存在心理问题的亚健康人群,而不是人们常误会的“病态人群”,病态人群例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等患者是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对象。 Q:心理咨询的范围有哪些? A:心理咨询的范围非常广泛,凡成长、生活、工作、学习、家庭、疾病、康复、婚姻、育儿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属于咨询工作范围。如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等方面的分析与指导、诊断与治疗,各种不可控制的思维、意向、行为、动作的解释、诊断与治疗。 Q:心理咨询和朋友之间倾诉有什么区别? A:这是关于心理咨询的一个普遍问题,朋友之间的倾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是下次出现类似的情况时心理问题仍然会出现。心理咨询专业性强,是以帮助病人重塑完善人格为目标的。咨询也是是干涉性的谈话,并有系统的治疗方案、家庭作业、特殊训练等等。 Q:为什么心理咨询最好面谈? A:咨询师必须通过来访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诊断来访者真正的内心冲突,同时也需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化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另外很多心理治疗的过程都必须当面实施。 Q:为什么心理咨询不能在家进行? A:心理咨询非常讲究环境的设置。比如室内的亮度、沙发的位置、装饰品的摆设等等都能对咨询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效果。另外病人在其所熟悉的环境里往往很难跳出其原有的心理状态,融入咨询师所设定的内容中。 Q:为什么不能给熟人做心理咨询? A:如同法官不能审理亲朋好友的案件一样,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性质要求摆脱自己预设的价值观,站在一个超脱而又中立的立场来倾听、共情,这就决定了心理咨询师不能为熟人、亲友做心理咨询。 做心理咨询前的准备 如果你做个体咨询,下面的注意事项可能会有帮助哦: 1、想好开头说什么。事先想好“开场白”,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2、把咨询师看作朋友。心理问题大多要有情感上的倾诉,这是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共同愿望,且心理咨询师会给予保密。因此,面对心理咨询师,可以尽可能的敞开心扉。 3、倾诉要有所节制。人在激动时易失控,一肚子的烦恼和苦水恨不得全都倒出来,从时间上考虑,你的倾诉在10~30分钟即可。

心理咨询初诊可能遇到的问题

关于初诊可能遇到的问题 大多数来访者对心理治疗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误解和疑问。产生这些疑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对心理治疗的无知、害怕、迷信或缺少必要的信息等。因此,治疗者有责任向来访者提供有关的信息或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尽管有时来访者并不相信或者不愿接受,但更多的情况下,治疗者可以利用它改变对心理治疗的误解,澄清疑问。在答复来访者疑问前,治疗者首先要弄清来访者的疑问背后是什么,比如来访者问:“您认为心理治疗对我有用吗?”治疗者可以这样回答以澄清其真正的困惑: 1.你好象对此有些怀疑。 2.你能告诉我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吗? 3.你认为心理治疗会对你有帮助吗? 来访者对心理治疗不了解,对自己能不能康复也有怀疑,他的疑问显示出一种沮丧,这种情况下治疗者恰当的反应是:“你的问题并不特殊,你也不是唯一有这样问题的人,只要你愿意是可以接受治疗的。你的问题和你的经历有关,不完全是你的错误造成的。只要有适当的治疗和你的合作,你的问题不是不能治疗的。”当来访者表现出疑问时,治疗者可以提供恰当的回应以澄清疑问和误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回答供参考: 1.P(来访者/患者):心理治疗真能对我有帮助吗? T(心理师/治疗者):心理治疗是一种帮助人们克服心理困挠的方法,它能通过调整和完善人格的结构帮助人们更好的适应生活。如果你愿意寻求帮助,并且有一个好的治疗者提供这种帮助的话,心理治疗是会对你有助益的。 2. P:我能靠自己解决我的问题吗? T:即使你的问题不太严重,完全依靠自己解决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自己的问题离自己太近了,我们很难完全客观地看清它,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P:我的问题能不能通过换个环境来解决呢? T: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但机率太小了,而且,问题是这个人的一部分,无论换什么环境,问题都会跟着他。当然,不良的环境可能会使问题显得更突出些,好的环境则使问题相对较轻,但是问题还是会存在,假如想真正处理这些问题,就需要进行治疗。 4. P:为什么一个人自己会不知道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呢? T:因为这些原因和那些受伤的痛苦的情感、情绪联系在一起,人们为了避免体验到这些痛苦会自动地把它们连同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一起排除到意识之外,这个机制叫“压抑”。 5.P:引起心理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T:心理问题是不良经历的产物,这些经历使人的内心产生很多冲突,进而干扰着一个人与他人及生活各个方面的关系,这些冲突只有一小部分我们可以意识到而绝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因为“压抑”的机制把这些痛苦的冲突排挤到我们的意识之外。 6.P:我能靠自己找出心理问题的原因吗? T:有可能,但是绝大多数人不行,因为我们不仅很难看出自己的问题,而且往往容易扭曲它。由于我们不能完全客观的观察自己,所以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对于心理咨询,人们存在哪些误解

对于心理咨询,人们存在哪些误解? 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越来越多,在电影《史密斯夫妇》开篇一幕中,史密斯夫妇多年生活磨平当初的激情,而多些平淡与乏味,互生倦怠的夫妻一起去婚姻心理咨询师那里进行咨询——在美国,这就如同去医院配药一样的普遍行为。 在中国,却是另一番情形。许多遭遇婚恋困扰的情侣、夫妻,通常不会想到去找专业的婚姻心理咨询师,而多会向亲友、居委会、妇联乃至律师寻求帮助。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人们对婚姻问题、心理问题和心理咨询师缺乏相对程度的了解和认识,有了心理困扰自身无法解决,却仍然硬撑着,延误了最佳调整时期,最后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困境。那么,人们对心理咨询存在哪些误区呢? 广州心理咨询为您盘点。 一、“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人们对自己的心理世界还不太了解。许多人对心理咨询的惧怕等同于对“精神病”,以为进行心理咨询会被人认为“精神不正常”,被认为“心理病态”,即使轻微的心理问题,“捂着”、“瞒着”让心理问题任其发展,导致情况越发严重。 一部分来访者是因为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强迫症等过来,通过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 其实,寻求心理咨询的人绝大部分是心理健康的正常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成长问题、灾难性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工作问题、

恋爱问题、婚姻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职业选择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正常人生活的一部分,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是他们寻求心理咨询的主要动机。 另外,心理咨询具有许多功能,有一个功能往往被人忽视,即挖掘来访者的潜在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和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更快乐地工作和生活,积极促进人生的发展。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其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大都有自己的私人心理医生,当他们感到心绪不佳时,就会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免影响工作。 二、去心理咨询丢人 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碍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国内人出现婚姻问题时常向亲友等寻求帮助,对心理咨询师并不信任,倾诉时也会有所顾忌。 其实,心理咨询最基本的原则里有一项“保密原则”,来访者将内心世界坦诚展示,心理咨询师也会给予精心的维护保养,帮助来访者接纳、挑战自我。现代有进步思想的人已经毫无顾忌地走进心理咨询室,充满信心地走向成功的未来。 三、心理咨询就是简单的聊聊天 许多人以为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师和他们聊聊天,并直接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教他怎么做。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虽然心理咨询在某些程度上有一定的指导性,但它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但不帮助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此外,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很多,除了谈话还有其他的,比如催眠、意向对话、精神分析、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但每个来访者的情况不一样,咨询师会通过倾听、分析和探讨,运用针对性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从而帮助来访者对目前所面临的困扰进行客观的分析,梳理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对来访者做出启发和指导,让其能更快更好地走出困境。很多来访者因为不了解往往产生误解,觉得这样的谈话根本没有给自己实质性的帮助。 尽管心理咨询的主要方式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哲学、医学等方面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 四、心理问题都可以一次性解决 不少来访者以为心理咨询就像感冒头痛打针吃药一样,一次两次就可以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因此来之前对治疗抱着很大的信心,一次治疗之后觉得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灰心失望。

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教学内容

他们以为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师直接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教他怎么做。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虽然心理咨询在某些程度上有一定的指导性,但它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但咨询师不帮助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此外,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很多,除了谈话还有其他的,但可能大多数来访者需要的主要还是谈话,咨询师通过倾听、分析和探讨,对来访者作出启发和指导。但很多来访者因为不了解往往产生误解,觉得这样的谈话根本没有给自己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对心理咨询不再信任。 依然有不少的来访者,他们以为做心理治疗就跟感冒头痛打针吃药一样,一次或者两次就马上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因此来之前对治疗抱着很大的信心,一次治疗之后可能就是大大的灰心失望。大多数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人,在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之前,心灵已经被伤害得一塌糊涂了。这样一种长期积累起来的心理伤害,问题的形成是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即使再厉害的心理咨询师,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心理治疗就能帮他们解决问题。所以心理治疗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因人而异。 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心理咨询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哲学、医学等方面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 认为“心理咨询应该一次解决问题”:许多初次心理咨询的人都幻想心理医生能一次把自己长期压抑与痛苦一扫而光,开拨心灵的迷雾,远离烦恼与困惑,然而心理医生并不是神仙,更不是有什么超出常人的功夫。“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咨询是帮助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提供一些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必须是求助者本人多次具体实践才能解决的。除非是非常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许多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有性格方面的问题。有些现实问题而且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心理咨询也不可能一次解决。心理咨询是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受现实从而超越自我。所以心理咨询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一个讨论、分析、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的过程,一般不能一次解决问题,并且心理咨询每次有时间的限制。心理咨询需要很长时间(几个月至几年)才能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 有精神病、不光彩、不体面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虽有所了解,但仍有人认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已经到了精神病的程度再来看心理医生。曾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来心理咨询的有26.3%达到重性精神病诊断标准,还有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惟恐被别人发现。实际上在有些国家里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正好与我们相反,例如美国,小伙子在与女友约会前,安排会见一次他的心理医生,约会时他有可能在其女朋友面前炫耀一番他在这之前看过心理医生,他的女朋友则会为之感动,因为她会觉得男友一来对她很重视,二来认为他很注重生活质量。 心理医生≠ 万能算命者 有些来访者将心理医生神化,一种心态是认为心理医生是搞心理学的,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我的心理问题,否则就是不称职。另一种心态是来询者羞于表达内心感受,不愿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吐露出来,认为医生能够猜得出。实际上,心理医生也是人,只是利用医学心理学原理,以来访者提供的问题作基础 才能对其有所帮助。正如有人感冒发烧时医生先用体温表测出其体温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一样。 误区一:心理咨询是件很不体面的事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新兴学科,人们对它仍有一种神秘感。来询者都是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诊室,在咨询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

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误区(二)

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误区(二) 作者:心理咨询师代宝义不知不觉已经跟随美龄老师从事心理咨询几年了,在美龄心理咨询中心团队各位心理咨询师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配合美龄老师治疗好了上千例各种各样有心理困扰的求助者,自己也独立帮助很多求助者解决了心理困扰。高兴之余,众观接待的各种各样的求助者反映出的情况,以及不少严重咨客的求治经历,仍有很多无奈……关于心理治疗,有许多怪现象存在,这是对专业心理咨询的误解,在这里浅说一二: 误区六心理咨询师能看透我的想法,知道我的过去和未来 有人犯把心理咨询简单化的错误,也有的犯把心理咨询过分复杂化和神秘化的错误。个别人把心理学等同于神秘学说,如同算命先生、占卜、特异功能等,现在市场上有利用电子计算机打着心理测验的幌子进行骗人,有的人故意让心理咨询师去猜测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来衡量心理医生的水平高低等等。心理咨询师除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一般人不同外,并无其他特别之处。心理咨询师有经过训练的良好观察力,知道心理活动科学规律并有非常客观的逻辑分析能力,可以判断某些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但这一切都必须来自真实、客观、全面的资料。心理咨询师自己不能、也不能借助高科技的仪器了解到具体的想法。最先进的测谎仪也无法测出具体的思维细节,人们对大脑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对最最复杂电子计算机的认识,心理世界的复杂程度不是现代人所想象的。对待心理咨询必须有科学的思想。 误区七去做心理咨询很丢人(是精神病)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人们对自己的心理世界还不太了解,许多人还分不清“神经”与“精神”、“精神”与“心理”以及“思想”区别。对心理咨询的惧怕与怀疑可能源于对“精神病”的无知,去心理咨询怕被当成“精神不正常”看待,心理问题当成“心理病态”、“思想问题”。有时可能轻微的心理问题不加以科学解决,造成最后发展成重型精神病。“捂”着、“瞒”着的让心理问题任其发展,实在悲哀。心理咨询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是预防心理障碍有效方法,是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心理咨询的最基本原则里面包括“绝对保密”,你可以把内心世界坦诚给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会给予精心的维护保养。心理咨询将使你远离愚昧及封建迷信,接受现实、挑战自我。认为“看心理医生丢人”的人是软弱的人,是不敢接受自我与现实的人,其心理也不太健康。现代有进步思想的人已经毫无顾虑的走进心理咨询室,充满信心的走向成功的未来。 误区八心理咨询不应该收费或少收费 心理咨询是助人的事情,是为了帮助人们解除心灵的痛苦,是做善事,而且没有多大的成本,所以不少人认为应该是不收费的。现代人尽管理论上知道时间和知识是有价值的,但由于这些是无形的东西,加上内心深处传统思想影响,许多人需要心理咨询,但是却不愿付费。国外心理咨询是非常昂贵的消费,我国的收费却很低廉,以至许多心理咨询师不能以此为生,成为影响我国的心理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人们对心理咨询普遍存在的四个认识误区

人们对心理咨询普遍存在的四个认识误区 学文教育提示: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任何复习考试的心态都很重要,要对自己有信心。 一.“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 “有没有弄错!我又没有毛病,干嘛要去心理咨询?”,“要是让人知道我去做心理咨询,多丢人啊。”这是许多人听到心理咨询的第一反应,其实这种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是错误的,并不是“有病”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现代人的精神享受,而非见不得人的事情,不需要多复杂的理由,比如:当学习压力大,无力承受但又不能够自行调节时;当初涉世事,对新环境适应不良时;当经受挫折,精神一蹶不振时;当感到自卑,经常觉得心情压抑时;当感到人际关系不佳,但特别渴望得到指导时;甚至也许只是想找个人一吐为快,这些都可以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二.心理咨询就是做思想工作? 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学中的一门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程序,尽管二者都是为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学生服务的,但二者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识。而心理咨询时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我们咨询者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进行批评教育。 三.心理咨询会暴露我的隐私? 互相信任和尊重是咨询者和咨询对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咨询对象有义务提供各种情况,配合咨询工作;而心理咨询者有义务为咨询对象保密,这是起码的职业道德。因此,完全不必担心心理咨询会暴露自己的隐私。 四.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 精神病:指的是自己的意识不能辨别自己的行为。 心理疾病:自己的心理负担过重,也就是消极情绪过多,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比如抑郁症,就是心理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没有快乐。 一些人认为寻求心理帮助是精神病人才需要做的事情,而被提到有心理问题就表明这人“不正常”有“精神病”,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心理问题和“精神病”有着性质上的巨大差异。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心理困惑,比如:学业困惑、情感困惑等,这些困惑都是心理咨询所能够提供帮助的对象,而相反精神病则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因此,当我们面临心理困惑的时候一定不能“讳疾忌医”,爱护我们的心灵健康就是真正的珍爱我们自己!

心理咨询的误区

一、心理咨询的误区 误区一:心理咨询是很不体面的事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求助者都是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咨询室,在咨询师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因为来咨询的人往往怕被他人认为患了精神病或是被当作怪人,去咨询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表露出情感上的困苦是软弱无能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心理问题已经像伤风感冒一样常见,感冒了要吃药,发烧了要就医,而心理出现问题,接受心理咨询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误区二:把心理学当作“算命学” 有一则故事,两个久未谋面的老同学不期而遇,其中一个知道对方是心理咨询师,就让他算一算自己现在心中想些什么。其实许多求助者也有类似的心态。他们不愿或羞于把自己的内心活动吐露出来,在他们看来,反正你是心理咨询师,简单说几句,你应该能猜出我心中想些什么,要不你就没水平。可心理咨询师并不是算命先生,他也没有什么特异功能,能看穿人的内心世界,他只是应用心理学现象及规律,对求助者提供的足够信息资料进行合理分析,再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误区三:对心理咨询抱有过高期望 许多求助者把心理咨询神化,好像心理咨询师应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好似一个开锁匠,什么样的“心结”一下都能打开,常常来访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求的“晴空万里”的心境,便没了下文。 一种很艰辛、漫长的过程,心理问题常与求助者的个性有很大的关联,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愿望,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雪消融的,所以来咨询时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误区四:把完善自我的责任推给咨询师 一些求助者把心理咨询师当作“救世主”,把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咨询师,以为咨询师应该有能耐把它们一一解开,而自己不须思考、不须努力、不须承担责任。要知道,心理咨询师只起分析、引导、启发、支持、改变认知、助求助者人格成熟的作用;另外,求助者面临抉择,无从决断,希望咨询师帮拿主意时,应明白咨询师与求助者是不同的独立的人,有着与求助者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咨询师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好恶强加给求助者。“救世主”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再塑自己,最终才能超越自我。 误区五:阅读心理问题自助书籍可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正确诊断。求助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性质、类型和病因缺乏正确判断,往往导致求助者夸大或者错误诊断自己的心理问题,结果是自己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增加了新的烦恼。 其次,心理自助书籍往往对心理问题提出一般性的解决方案和策略,这种策略对读者缺乏针对性。每个人问题的形成原因、生活态度、认知风格、性格和能力、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方式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不可能照搬书上的解决方案。 误区六:搞心理咨询的人本身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 从事心理咨询职业的动机比较多样。有的人的确因为过去曾经患心理疾病,对心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深有体会,从而立志从事心理咨询;有的人因为给予他人帮助而感到快乐,喜欢助人的职业,选择作心理咨询师;也有的人因为喜欢心理学或者看到心理咨询行业有发展前途而从事心理咨询行业。 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人,不可能完全没有自己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他们有心理困惑或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者寻求更高水平的心理咨询督导的指导来解决。作为职业要求,心理咨询师不会因为自己的问题影响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

心理咨询五大误区

心理咨询五大误区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许多原来不把情感问题、抑郁情绪、自卑心理、社交恐惧问题、童年创伤、性生活问题当回事的人,已产生了主动求助于心理咨询师的愿望。但还有人的认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对心理咨询产生一些误解。 今天我们请来了,秀微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跟大家讲一讲心理咨询都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看心理咨询是很不体面的事?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新兴学科,人们对它仍有一种神秘感。来询者都是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诊室,在咨询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因为在许多人眼里,来咨询的人往往怕被他人认为患了精神病或是被当作怪人,去咨询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表露出情感上的困苦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因而不少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而不愿去就诊。 其实在人们眼里的心理障碍、“隐私”等,在心理咨询员看来往往就是大众较普遍的心理障碍和症结。心理咨询师不会取笑你,并为你保密。因而咨询者丢下包袱、充分信任心理咨询师是诊疗的关键所在。在心理学界常引用这样一则故事:一对西方男女青年约会,男方迟到了,当问及原因,说是去看心理医生耽搁了时间,女方不但不责怪,反而更欣赏他,因为一来表明他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二来他有向上的精神,有改变生命质量的强烈愿望,不愿混混沌沌虚度一生。在我国,同样的情形,女方则可能猜想男友是不是精神病人,会不会遗传,我还跟他谈下去吗等问题。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认知,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误区二:把心理学当作“算命学” 有一则故事,两个久未谋面的老同学不期而遇,其中一个知道对方是心理医生,就让他算一算自己现在心中想些什么。其实许多来询者也有类似的心态。他们不愿或羞于把自己的内心活动吐露出来,在他们看来,反正你是心理医生,简单说几句,你应该能猜出我心中想些什么,要不你就没水平。可心理医生并不是算命先生,他也没有什么特异功能,能看穿人的内心世界,他只是应用心理学现象及规律,对咨询者提供的足够信息(病史)进行合理分析,再进行认知和行为、心理治疗。详尽地提供病史,才能帮助医患双方共同找到疾病的症结,才能保证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否则治疗就会南辕北辙。 误区三:对心理咨询抱有过高期望 许多来询者把心理咨询神化,好像咨询员应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好似一个开锁匠,什么样的“心结”一下都能打开,常常来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求的“晴空万里”的心境,便没了下文。 其实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心理干预是一种很艰辛、漫长的治疗过程,心理疾病常与咨询者的个性有很大的关联,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愿望,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雪消融的,所以来咨询时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误区四:把完善自我的责任推给咨询员 一些来询者把心理咨询员当作“救世主”,把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咨

厘清概念内涵,走出心理咨询误区

厘清概念内涵,走出心理咨询误区 摘要:心理咨询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有其 自身的方法和技术。只有把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界定清楚,才能明确咨询的原 则和对象,走出误区,更好地做好咨询工作。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心理正常心理健康 近年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如雨后春笋。为了便 于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我认为有必要把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界定清楚,将某 些问题的关系梳理通顺,以排除交流时的异议和障碍。 一、心理咨询的原则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有相关的原则和规定,下面介绍与学校 心理咨询关系比较密切的三个重要原则。 1.保密原则。该原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离开了保密,就失去了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感和对咨询的安全感,咨询就难以 正常进行。咨询师收集到的所有求助者的资料,包括个人生活、思想状况、成长 经历、交友、恋爱、咨询内容、心理诊断、心理测验结果、甚至求助者来咨询这 件事,均在保密之列,未经求助者同意,绝不可将这些资料透露给别人,或作为 论文和报告的案例使用,否则,求助者有诉诸法律的权利。 下列情况属于保密例外: (1)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时; (2)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调查时。 2.限制原则。(1)内容限制。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关心,只能限制在求助者的 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方面,绝不能有意无意地涉及其它问题。(2)时间限制。 一次咨询时间一般为50分钟左右,两次咨询间隔一般为一周。(3)关系限制。 咨询结束,咨询关系随之终止,特别是异性之间,不能超越咨询关系以外的任何 形式的个人关系;如果一定要发展朋友或其它关系,至少应在咨询关系结束半年 以上。(4)地点限制。禁止在咨询室以外进行咨询活动,如饭店、茶馆、家里等;婉然谢绝求助者请吃饭一类的即便是好意的请求,否则可能会使咨询师失去 中立或无法实施咨询中的对质技术。 3.中立原则。在与求助者会谈时,咨询师只能持一种中立性态度即非评判性 态度。咨询师的面部表情、提问的语调、动作均不可表现出对哪类内容感兴趣, 不然可能会有暗示和诱导作用,使求助者的叙述产生偏离,丢失客观信息。中立 原则的另一个含义是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做决定。咨询师应努力协助求助者自我 成长,使他们有能力承担起各种责任,自主自立,不应包办替代、替他们思考和 选择,如是就业还是升学,需求助者自己拿主意。当然,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 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观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 二、心理咨询的对象 1.心理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如情绪适 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择业求学问题等,他们面对上述自我发展问题时,需要 作出理想的选择,以便顺利渡过人生的各个阶段,这时,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 学的角度,向他们提供心理学帮助。 2.心理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长期处在困惑、内心 冲突之中,或者遭到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失去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不同程 度的破坏,这时,心理咨询师可以利用咨询技术提供心理学的帮助。

婚姻情感心理咨询的常见心理误区

婚姻情感心理咨询的常见心理误区 在做婚姻情感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不外乎有一下几种,即: 概率问题,和对方还有多少可能;为什么要断联?断联多久?时间长了,对方会忘了自己?会有新的男/女朋友?不知道怎么去改变?或者知道问题,但是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和处理?担心自己的改变对方看不到等等。所以大家在婚恋心理咨询常见心理误区往往都是这些,下面让我来给大家具体详细地说说这几个问题: 概率:面对一段失败的感情,面对狠心离去,并且发誓再也不可能跟你在一起的爱人,我们的内心是痛苦的,也是很迷茫的。因为对方的一句分手,否定了两个人之前所有的一切,否定了曾经在一起所有美好的一切,也否定了彼此的未来,爱人一切的付出; 当爱人义无反顾的离去时,我们却留下原地,希望对方能够再给彼此一个机会,想起那些曾经的山盟海誓、曾经对方的温柔体贴,心中伤痛不已,不愿接受对方已经离开的现实。所以这个时候,客户找到我们,并且急切的想通过我们挽回爱情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个时候,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概率的问题。 断联:很多人不明白,断联的意义。由于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因为很多人失恋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拼命的去挽留对方,求对方给自己一个机会,自己已经知道错了等等。因为这个时候,比起对方离开的这个残酷的现实,似乎只要对方可以给彼此一个机会,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了,一切问题也都不是问题了。 但是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对方离你越来越远。两个人分手有很多原因。很多时候被分手的一方会觉得对方不会有痛苦,就想早点摆脱自己,根本不可能有痛苦。其实两个人在一起,不管是因为什么样的的原因而分开,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你们曾经彼此都是相爱的,因为相爱走到了一起,曾经你们也曾一起约定要白头到老,要一辈子不离不弃。 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才导致了你们不得不分手,尽管,不是你自己提出的分手,可是必

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

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 无论是从心理健康的认识提高还是现实中心理问题的增多来看,心理咨询是正常缓解心理压力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办法。几乎每一个人一生中都需要心理咨询,但现实中还有不少人对心理咨询存在有一些认识误区: 一、心理咨询就是聊天 心理咨询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哲学、医学等方面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 二、精神病患者才需要心理咨询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虽有所了解,但仍有人认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已经到了精神病的程度再来看心理医生。其实,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者是存在心理问题的亚健康人群,而不是人们常误会的“病态人群”,病态人群例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等患者是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对象。 三、去做心理咨询丢人 有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惟恐被别人发现。 就如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保健,心理不适也同样要休息、锻炼和保健。就心理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相反,却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生活得更幸福,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寻求心理咨询并非有些人理解的所谓“有病”,而是一个人的心理天空暂时被阴蔽,而要求从这种阴蔽状态里走向晴天。一些发展性的心理咨询如自我规划、职场选择、潜力提升、等则更是和“有病,不正常”毫无关系。 四、心理咨询师具有透视人心的本事 有些来询者将心理咨询师神化,认为心理咨询师是搞心理学的,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询者的心理问题,否则就是不称职或者来询者羞于表达内心感受,不愿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吐露出来,认为咨询师能够猜得出。实际上,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只是利用心理学原理,以来访者提供的问题作基础才能对其有所帮助。正如有人感冒时医生先用体温表测出其体温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一样。 五、好的心理治疗,看一次就有效 心理治疗不同于一般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很少看一次就有效的。除非是非常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许多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而且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心理咨询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一个讨论、分析、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的过程,一般不能一次解决问题。

关于心理咨询一般性问题的解答

关于心理咨询一般性问题的解答 一、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含义有二:一、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心理咨询中有普遍意义。二、帮助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有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除此以外,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二、分类: 按咨询方式可分为:面询、远程咨询、观摩咨询; 按性质可分为:个人咨询、家庭咨询、夫妻治疗、团体咨询 三、关于心理咨询的一般性问题的解答 1.哪些人需要看心理咨询师? 就象一个身体上很健康的人,也最好每年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一样,每一个正常人都应该每年花一点时间去看心理咨询师。看心理咨询师不仅仅是解决自己的心理疾患,而更应该是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健康,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在西方发达国家,上到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均把看心理咨询师视为一种高贵的精神消费。 2.哪些人必须看心理咨询师? ? 情绪低落或情绪不稳,时间超过三周未缓解; ? 长期躯体不适,经躯体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改变; ? 人际关系出现严重问题; ? 自觉工作压力过大; ? 长期失眠; ? 遭遇重大生活挫折; ? 长期家庭纠纷; ? 有可疑性神经症症状(如抑郁、焦虑、强迫、恐怖、恐惧等) ? 儿童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社交能力差、多动症等。

3. 心理咨询对什么样的人效果最好? ⑴来访者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希望自己在感受和行为上做出改变,而且希望从咨询中获得帮助。 ⑵来访者是一个能够充分表达和反思自己经历的人。 动机比较高的人在治疗中颇为合作,与咨询师坦诚交流,而且承担来访者角色的不同方面。在心理咨询中,这些人最可能获益,而且也确实获益最多。 4.心理咨询一般用什么形式来解决来访者的问题? 首先,是个别谈话,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心理咨询;其次,一些特殊的艺术疗法,如沙盘、绘画、音乐等手法的配合;第三,其它方法,如家庭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各类活动小组等等。 5. 心理咨询有哪些方法? 有人做过统计,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心理治疗的方法,但获得广泛认可的只有几种,即: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治疗方法。其它方法如认知治疗,系统式家庭治疗等也在蓬勃发展中。 6. 我怎么知道哪种方法最适合我? 您当然有权利知道咨询师主要用什么方法对您做咨询。但是您没有必要过多考虑哪种方法对您最有效。咨询师自会做出判断和决定。过多地注意方法的异同会被理解为下意识地拒绝治疗的行为。 7.瑞莱克思的咨询师主要使用哪些咨询方法? 以上提到的方法均使用,但各个咨询师之间稍有不同,不同咨询师也会有不同的治疗风格。8.系统的心理治疗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对质在心理咨询中的意义及应用

对质在心理咨询中的意义及应用 面质,也称对质,也有称为对峙或对立,是指咨询者指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情感、观念、行为的矛盾,促使其面对或正视这些矛盾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咨询者实施面质,并不在于向来访者说明他说错什么话,做错什么事,不是“指出错误”,而是“反射矛盾”。前者的重心落在纠正错误上,攻击当事人;后者的重心则落在讨论矛盾,帮助当事人。有些来访者处于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或失败,在谈及自己的问题时显得躲躲闪闪,不肯正视现实。面质的目的就在于协助来访者自我认识,鼓励他们消除过度的心理防御机制,正视自己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妥善地解决。 美国心理辅导专家伊根指出:面质已日益成为心理辅导的核心部分,它促使来访者发现其言行中的种种自我挫败表现,并努力加以克服。面质的意义不在于否定对方,贬低对方,教训对方;而在开启对方,激励对方,使对方学会辩证地看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因此,在心理咨询中运用面质是非常必要的,面质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面质的意义: 一、有利于澄清来访者情感、观念以及行为上的矛盾,使咨询者把握来访者真正的感受。 有些来访者存在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或者对自己的情感、观念比较模糊,因此,可能出现前后的言行或情感不一致;这时咨询者需要使用面质,使来访者明确自己的言行或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咨询。 访:我特别讨厌我班的一个男生,看到他,我上课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 咨:你是说你很讨厌他,他影响了你的学习。 访:对啊,你说他为什么这么讨厌? 咨:能具体的讲一下吗? 访:他也没有招我惹我,但我就是看着他不舒服。 咨:那你这种感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访:这学期开始吧,所以他一看我,我就用眼睛瞪他。 咨:那你对他以前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访:(脸红)我以前很喜欢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