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分析与内置物保留治疗
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化脓性感染的临床分析

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化脓性感染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化脓性感染的临床效果,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
方法:2006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脊柱化脓性感染25例。
住院期间全部行血液及相关影像学检查,都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
结果:本组植骨融合时间12-24周,平均20周;依据Malawski 评定标准评价均为优或良,无差评和死亡病例,优良率为100%。
随访示全部病例自觉症状消失,骨性融合或纤维性融合并均无感染病灶复发。
结论: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化脓性感染疗效好,植骨融合快,基本无感染复发情况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化脓性感染;植骨融合时间脊柱化脓性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化脓性脊椎炎、化脓性椎间盘炎硬膜外脓肿和化脓性小关节病[1]。
由于该病的病原菌多样,病理改变复杂且临床表现各异,导致治疗效果一直不太好[2]。
很多研究报道脊柱内固定手术的术后感染率在O%到10.0%之间,植骨移位或内植物固定失败的发生率为3.8%左右。
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化脓性感染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6年2月-2010年11月共收治脊柱化脓性感染染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34-87岁,平均年龄68.5岁,多为老年人。
全部患者入院后完善血常规、生化常规等检查。
住院期间监测体温变化全部患者入院即行脊柱正侧位片、CT平扫及核磁共振检查。
对于病变部位表浅易于穿刺的患者行CT 引导下穿刺活检加细菌培养。
1.2 手术方法本组所有患者都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术10例,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加自体骨植骨术5例,10例患者行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同时加用内固定植骨术。
手术后1周复查脊柱正侧位片了解术后脊柱愈合情况。
患者随访半年-1年,每半年复查一次脊柱正侧位片,必要时增加MRI检查。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的处理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的处理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的处理JournalofPracticalOrthopaedicsVo1.12.No.4,Aug.2006Gamma髓内钉强度明显优于滑动鹅头钉,因此Gamma钉比滑动鹅头钉更具力学优势,是治疗股骨上端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但是Gamma髓内钉也有其不足之处.从生物力学讲,它的负重力线内移,固定坚固,可早期负重,但穿钉准确性要求高.手术操作不当,如大转子处开髓点选择不当,扩髓过大及主钉用手无法插入而锤击可导致股骨骨折,塌陷,断钉等并发症.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使用Gamma型髓内钉要慎重.由于股质疏松,股骨头的加压螺纹不能发挥加压作用,又容易切割股骨头及穿出股骨头外.另外Gamma髓内钉外翻角度过大形成了三点固定从而使应力集中,髓内钉体太短使载荷不能合理的由内固定物传递至骨,导致主钉远端及锁钉处应力集中,是术后股骨干骨折及锁钉断裂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提高手术技术,骨折端解剖复位,断端的加压,远端锁钉固定以及选择合适的患者,可减少Gamma钉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不稳定性骨折应采用加长的髓内钉固定更可靠.参考文献:[1]刘明忱.股骨颈和转子间骨折[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15O,151..收稿日期:2005—08—31作者简介:乔生飞(1954一),男,主任医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骨科,017000.文章编号:1008--5572(2006)04—0338--02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的处理丁文元,赵晔,韩建军,李华,阎锁洲(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的治疗措施.方法对5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对早期感染伤口进行彻底清刨,双氧水及新洁尔灭溶液反复冲洗,局部应用抗生素以及术后全身联合应用抗生素,使5例早期感染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未见复发.结论该方法可 1,3年以有效控制感染,避免取出内固定物,是处理早期伤口感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关键词:脊柱;后路内固定;感染;早期中图分类号:R63文献标志码:B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内固定物的大量应用,脊柱外科手术治疗水平发展迅速.但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却是一直困扰着脊柱外科医生的难题,严重感染可以导致内固定手术失败,必要时需取出内固定,所以术后感染不可忽视.伤口感染严重影响了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功能恢复,同时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伤口早期感染及时有效的处理至关重要,本文就我科近4年来处理的5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0~2004年共行脊柱手术3112 例,其中内固定手术1033例,发生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者均系脊柱后路内固定患者,共5例.其中男3例,女2例; 年龄18,53岁,平均45.3岁.胸腰椎骨折1例,腰椎滑脱 2例,腰椎管狭窄2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深部感染指感染至深部肌层或椎管内外,不包括伤口浅层感染或脂肪液化者.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与术后4,8d发现伤El红肿, 疼痛,而且腰疼较术前加重.伤口裂开,渗出较多,挤压有脓性液体流出.切口两侧压痛明显,椎旁肌肉紧张.其中1例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下肢放射痛.所有患者体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1例超过39C.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20~74mm/h,平均47.3mm/h).伤El穿刺为脓性分泌物.1.3处理方法5例患者均行伤口清创,一期闭合,未行对口置管引流及抗生素水冲洗.具体方法为:严格按照手术室无菌操作原则,打开伤口,彻底清创,剪除炎性坏死组织,用双氧水,新洁尔灭溶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冲洗干净后伤口内局部应用抗生素,严密缝合伤口,常规留置单根引流管负压引流,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伤口加压包扎, 每日或隔日常规换药.术后将伤口内分泌物及炎性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联合应用两组广谱抗生素(头孢类+喹喏酮类或大环内酯类),使用时间为9,12d,平均 11d.期间监测体温变化,多次复查血常规及血沉,均逐渐降实用骨科杂志第12卷,第4期,2006年8月至正常,感染得到控制.2结果所有患者伤El均二期愈合,术后12,15d拆线.随访r ,3年,平均2.5年.无感染复发病例,拍片未发现骨质破坏及内固定松动,腰腿疼及其他神经症状明显减轻,腰背部活动基本正常.3讨论3.1术后伤El感染的早期诊断脊柱手术多为无菌手术, 术后感染率一般较低,但是一旦感染,可能会导致手术治疗前功尽弃,甚至需要取出内固定物,这会给患者造成重大创伤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尽早的对感染伤El做出诊断,进行有效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感染进一步加剧,挽救手术效果.关于术后早期感染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有许多争议. Wimmer等[1将术后20周以内发生的感染称为早期感染. 北医三院田耘等[2将术后30d以内的感染定义为早期感染,30d以后的感染称为迟发感染.我们认为田耘的这种定义方法在临床上相对更为确切.术后早期感染的原因多与医源性因素相关,包括:术中无菌操作不规范,电刀使用过度,术后引流不畅,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逆行感染等.另外,椎旁软组织条件相对较差,抗感染能力下降也是感染的原因之一L3].术后感染早期能够较容易发现.根据患者局部症状及体征,以及检查检验指标(体温,血象,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 穿刺液性状观察,培养等能够及时做出诊断.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感染多为椎旁软组织感染,并未累及骨组织,因而影像学检查意义不大[4].3.2感染伤El的处理在手术室无菌条件下按照无菌原则对伤El进行常规消毒铺单,打开伤El,逐层分离探查,清理浓性分泌物,留取标本.术中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并用双氧水,新洁尔灭溶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伤El表面露出新鲜肉芽组织,伤El内局部应用广谱抗生素,常规负压引流,严密缝合,加压包扎.我们的经验是伤El处理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 清创彻底,反复冲洗配合局部应用抗生素,一期闭合伤El.众多文献报道术后对El置管冲洗引流能够加速伤El的愈合[2"].伤El局部冲洗可降低局部细菌浓度和毒素浓度,减少细菌和毒素对机体的影响.但是,该方法一方面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影响病情恢复;另一方面可能会增加伤El再次感染的机会.所以,我们在早期发现,彻底清创的前提下, 一期闭合伤El,未行对El置管引流,5例患者均恢复良好. 3.3抗生素的应用术后感染应用抗生素至关重要,一旦发现即可应用广谱抗生素.早期感染可调整抗生素用量或类别,待药敏结果回报后再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本组5 例患者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于清创术后采取全身联合应用抗生素,感染得到控制.早期联合应用抗生素可以缩短抗生素应用时间,减少抗生素用量,降低治疗费用.3.4全身支持治疗和理疗感染可以引起患者体温升高, 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水电解质紊乱,蛋白质丢失,重者出现贫血乃至神经功能损害表现.因此,对于感染患者应给予高营养支持,鼓励其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增加机体抵抗力.另外,配合局部理疗可以改善伤El区血供,抑制炎症反应,加速伤El愈合.3.5伤El感染后内固定的处理关于脊柱内固定术后发生切El感染,内固定物是否取出目前尚存在争议[3].多数学者认为通过清创,伤El引流,结合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生素,感染得到控制,内固定物可以不取.内固定取出不是必要条件[2]. 对于早期感染,发现时间短,内固定周围的蛋白多糖包膜尚不成熟,手术区域椎体尚未融合.虽然感染深及内固定,但经过彻底清创,特别是内固定周围的炎性肉芽组织清除,加上局部抗生素应用以及术后联合应用抗生素,细菌生长繁殖得到控制,伤El 二期愈合,随访1,3年未见感染复发.保留内固定物一方面可以使脊柱稳定性得以维持,避免再次手术, 另一方面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应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彻底清创,双氧水,新洁尔灭溶液反复冲洗,配合术中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全身联合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的进展,避免了取出内固定物,是处理早期伤El感染行之有效的方法.参考文献:[1]WimmerC,GluchH.Managementofpostoperative woundinfectioninposteriorspinalfusionwithin—strumentationl,J].JSpinalDisord,1996,9:505—508.[2]田耘,陈仲强,周方,等.脊柱术后伤口深部感染的处理I-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29—231.[3]明江华,钟俊,王纲,等.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I-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366—367.[4]RandallW,HowardA,SarahM.Delayedinfection afterelectivespinalinstrumentationandfusion[J]. Spine,1997,22:2244-2451.[5]AydinliU,KaraeminogullariO,TiskayaK.Postoper—ativedeepwoundinfectionininstrumentedspinalsurgeryl,J].ActaOrthopBelg,1999,65:182—187.收稿日期:2005—08—02,'作者简介:丁文元(1964--),男,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050051.。
一例脊柱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护理专题报告

一例脊柱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护理专题报告发布时间:2022-10-18T05:49:18.38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3期作者:谭春蓉[导读] 现阶段脊柱外科常见及严重并发症为脊柱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感染,据统计[1],此项并发症在脊柱外科中的患病率为9%-12%谭春蓉彭州市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930前言现阶段脊柱外科常见及严重并发症为脊柱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感染,据统计[1],此项并发症在脊柱外科中的患病率为9%-12%,分析引起感染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未遵守无菌操作、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若发生感染现象,则增加内固定失败、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及慢性疼痛等发生风险,甚至引起脓毒血症,危及患者生命[2]。
目前治疗此病以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术、抗感染疗法为主,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切口有红肿、渗出及压痛等现象,减缓患者不适程度,但治疗时受其生理、心理等因素,部分人群因疼痛等不适,影响治疗依从性,导致最终疗效欠佳,故积极配合护理干预有积极作用[3]。
基于上述背景,本次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1例脊柱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提供综合护理对策,并同期选择5例患者总结其护理经验,为其护理工作提供指导作用,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 1例脊柱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护理计划一、病史摘要患者赵某,女,65岁,诊断为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腰5椎体滑脱。
于2019年3月20日08:00在全麻下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程顺利,术中出血500毫升,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保留导尿管通畅,切口处引流管一根根接负压球,通畅,引流出血性液体。
手术后第二天拔出引流管,术后52小时引流出血性液体约500毫升。
术后第7天,腰背部切口敷料见少许淡红色渗出,切口处及周围皮肤无红肿、无压痛,体温37.5℃,查血常规9.38* 109/L,血沉40 mm/L,CRP8.47 mg/L,并取渗出液送细菌培养+药敏检查。
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早期感染的治疗

洛阳,4 7 1 0 0 0 ) 中图分类号 :R6 8 1 来自 5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8 6 0( 2 01 4 )2 7 — 0 0 7 3 — 0 2 证型 :I GB A
【 摘
要 】目的:探 讨脊柱 内固定术后感染 的治疗方 法和疗效 。方法:选取我 院 2 0 0 0 年1 月 ~2 O 1 3 年 1月之 间收治 的行脊柱
内固定手术并 出 现 术后 感染的患者 1 5 例, 对其术后感 染及 治疗情况进行 回顾 性分析 , 所有感 染均发生在 术后 一周 内, 采取清创并 保 留内植物 ,术后 病人 卧床 制动 ,伤 1 3 冲洗引流,应用抗生素等 处理 。结 果:1 5 例患者 经过相应 的治疗,感 染痊愈 ,伤 口均一期 愈合 ,均未 出现复发 。结论 :脊柱 内固定手术后感 染,进行彻底清创 、冲洗引流和抗感 染用药,能够有效抑制感染 ,需尽旱发现 ,
尽早治疗 。
【 关键词 】脊柱 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分析
【 A b s t r a c t 】 0 b j 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t r e a t me n t f o r e a r l y i n f e c t i o n a t f e r s p i n a l i n t e r n a l i f x a t i o n s u r g e r y a n d i t s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 Me t h o d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保留内置物治疗骨科术后早期感染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保留内置物治疗骨科术后早期感染张健;尚保华;蔡平;王玉;史克明【摘要】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的在骨科内置物植入术后早期感染的治疗体会。
方法对23例骨科内置物植入术后早期感染患者采用VSD技术救治,总结治疗体会。
结果23例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伤口均行二期缝合,局部转移皮瓣关闭或中厚皮片植皮关闭。
无1例内置物取出,无1例出现慢性骨髓炎,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内置物术后早期感染,能尽早控制感染,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慢性骨髓炎发生率和降低致残率。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000)030【总页数】2页(P121-122)【关键词】内置物;术后;早期感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作者】张健;尚保华;蔡平;王玉;史克明【作者单位】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骨科,吉林辽源136201;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骨科,吉林辽源136201;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骨科,吉林辽源136201;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骨科,吉林辽源136201;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骨科,吉林辽源136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随着骨科材料学及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骨科创伤及关节、脊柱疾病需要通过手术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疗效理想。
但由于四肢局部解剖学上的特点及致病菌毒性增强,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感染,尤其内置物周围深部感染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可导致内置物外露、骨外露及骨髓炎等并发症。
感染问题一直困扰着骨科医师,如何去预防感染?如何控制感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我院于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科内置物术后早期感染患者23例,效果较为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23例患者中男15例,女8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41.25岁。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防治

术中彻底止血,放置引流管,以减 少术后血肿和感染的可能。
术后护理与管理
定期换药
手术后定期对手术部位进行换药,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疼 痛,防止因疼痛引起的免疫力下降。
功能锻炼
根据手术类型和恢复情况,指导患者 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和伤口愈合。
皮肤准备
手术前一天进行皮肤清洁 ,去除手术区域的毛发和 污垢,以减少术后感染的 风险。
抗生素预防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 ,在手术前适当使用抗生 素,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 险。
术中操作与控制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手术室 空气消毒,手术人员的手部消毒
等。
控制手术时间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手术部 位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从而降低 感染风险。
计算机辅助技术、3D打印技术等的应 用,使得内固定手术更加精准和个性 化。
发展期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钛合金、不锈 钢等材料逐渐取代传统金属,提高了 内固定物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
02
CATALOGUE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影响
感染原因分析
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未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导致细菌进
入伤口。
免疫调节与抗感染治疗
03
研究免疫调节剂和新型抗感染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为
临床提供更多选择。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问题
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搭建
组织国际性的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各国专家学者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
跨国合作研究项目
鼓励各国学者共同开展针对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跨国合作研究项 目,共享研究成果。
05
CATALOGUE
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处理

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处理【摘要】探讨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深部感染的特点与治疗方法。
[方法]对36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和细菌学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
根据发生感染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感染12例,迟发性感染24例。
[结果]早期感染一般伴有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脓液培养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力强的细菌,迟发性感染一般无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不升高,ESR升高,脓液培养主要为类白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力较弱的皮肤正常菌群。
早期感染患者予以清创、持续冲洗引流。
除3例反复清创无效,将内固定取出以外,其余内固定均予保留。
迟发性感染者予以内固定取出、清创、持续冲洗引流。
经上述治疗后仅1例患者早期深部感染迁延不愈致椎体骨髓炎,术后3个月伤口再次出现流脓,其余均愈合。
[结论]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早期感染及迟发性感染的发生机理可能存在差异。
早期感染由致病力强的细菌引起,累及范围广。
而迟发性感染由致病力弱的细菌引起,发展慢且较局限。
对早期深部感染可以保留内固定行病灶清除,持续冲洗引流,多次清创无效,感染控制不佳则需要早日将内固定取出,以免炎症扩散。
而迟发性感染则需取出内固定,否则难以消除炎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99年10月~xx年10月,作者共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AF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28例,腰椎滑脱RF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8例。
男28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34岁。
窦道发生的时间距第1次手术的时间为10~36个月,平均14个月;窦道出现后距第2次手术的时间为20d~2个月,平均1个月。
1.2治疗方法36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均无发热,原手术切口和窦道处无红、肿、热、痛,有较稠的灰白色脓性物不断由窦道排出,未见内固定物顶压磨破皮肤。
血常规白细胞在4~8×109/L,中性粒细胞为50%~75%,血沉为15~30mm/h。
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作者李宏伟马远征鲍达刘海容【关键词】脊柱手术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
[方法]对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1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541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98%,手术时间60 min以内、60~120 min、大于120 min术后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00%,304%,590%;术中失血量<400 ml,400~800 ml,>800 ml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2%,315%,1116%;术后使用抗生素,术中术后使用抗生素,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抗生素,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0%,432%,1025%。
15例取出内固定者及1例未取出者,切口均甲级愈合。
16例患者二次手术后随访11~23个月,均无复发征象。
[结论]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有关,手术失血量越多,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越易发生感染,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确诊后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脊柱手术;内固定;感染Clinical analysis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spine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risk factor,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spine[Method]A total of 541 cases of internal fixation of spine were reviewed and 16 cases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were studiedOperation time,blood lost,antibiotics administration,clinical symptoms,1aboratory tests and culture reports were studiedThe internal fixations in all 16 patients were removed and the patients underwent debridement and lavageThe specimen obtained in the operation was sent to bacteria cultureOne case of acute infection underwent debridement and lavage after post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of antibiotics[Result]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of 541 patients was 298%The infection rates related to different operation time of less than 60 min,more than 60 min to 120 min,more than 120 min were 000%,304%,590 respectively;the infection rates related to different blood lost of 100 to 400ml,400 to 800ml,more than 800 ml were 212%,315%,1116% respectively;the infection rates related to different antibiotic administration in operation,both in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and in preoperation,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 were 110%,432%, 1025% respectively All patients experienced wound healingAll these 16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1~23months and no complication reoccurred[Conclusion]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fter internal spinal fixation was related to operationtime,blood lostAntibiotics may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prevention of infectionThe surgical procedures should include debridement,internal fixation removal,lavage and antibiotics administrationKey words:Spinal surgery; Internal fixation; Infection 随着脊柱内固定器在脊柱外科的广泛应用,术后感染发生率逐渐增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分析与内置物保留治疗
发表时间:
2017-08-25T14:01:28.6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 作者: 姜铧财 李森 龙雳
[导读] 分析脊柱内固定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观察内置物保留治疗的临床效果。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内固定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观察内置物保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
30例作为观察
组,选取行脊柱内固定术但未感染的患者
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引起感染的原因及内置物保留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
察组的年龄较大,手术时间明显较长,且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
P<0.05)。金葡菌13例,克雷伯菌9例,大肠埃希菌8例。内置物保留治疗
后,感染患者的
CRP、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引起患者发生术
后感染的常见原因。内置物保留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脊柱内固定术;感染;内置物保留治疗
脊柱手术后容易发生伤口感染,据相关报道显示,该并发症的发生率>7.5%[1]。随着脊柱内固定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脊柱内固
定术后的感染称为脊柱外科医师不容忽视的并发症,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容易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本研究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
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 月-2016年9月收治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6岁,平均
(56.4 ± 4.5)
岁;腰椎骨折15例,胸椎骨折12例,腰椎管狭窄2例,颈椎骨折1例。选取同期行脊柱内固定术但未感染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
组,其中男
20 例,女10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50.1±2.7) 岁; 腰椎骨折14例,胸椎骨折13例, 腰椎管狭窄2例,颈椎骨折1例。
1.2
研究方法
指派专业医务人员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观察引起患者发生
术后感染的原因。对
30例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采集切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引起患者发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治疗方法:清创手术前,对患者的体温、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进行检验。采用清创手术彻底清创,根据细菌
检验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使用
2~3 周。每天检查患者的体温、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待
上述指标基本正常且最后
3 次冲洗液经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时,将冲洗管拔除,患者给予利福平胶囊持续治疗2 个月。在治疗期间,加强对
患者的看护,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并加强营
养供应。
1.3
观察指标
观察引起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术后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情况及内置物保留治疗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年龄较大,手术时间明显较长,且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P<0.05)。见表1。
注:
*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金葡菌13例,克雷伯菌9例,大肠埃希菌8例。
2.3
感染患者内置物保留治疗的效果分析
内置物保留治疗后,感染患者的CRP、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见表2。
注:
*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后发现,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显著较大,手术时间明显较长,且术中出血量显著增
加。表明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具有一定关系,为术后发生感染的原因。对患者感染标本进行病原菌分析后
发现,主要以金葡菌感染为主,其次为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
30例感染患者进行内置物保留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及血常
规、
CRP 水平,结果显示,治疗后感染患者的C 反应蛋白、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笔者根据临床实践提出预防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一些对策:①术前做好手术消毒工作,保证患者手术部位清洁无菌;术前对手术室
进行严格灭菌消毒处理,确保环境清洁无菌;术前做好手术器械消毒工作。②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手术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时刻注意无菌操作,手术可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手术尽量迅速完成,避免长时间造成空气中悬浮的病原微生物定植与手术部位。
③术后,医护人员对患者加强巡视,检查手术部位是否出现感染,医护人员及时对手术切口进行清洁处理,并及时更换敷贴;根据患者的
情况,医护人员对其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
[2]。
【参考文献】
[1]
崔璀,朱悦,屠冠军,等.脊柱内固定术后翻修原因及其治疗对策[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11):975-978.
[2]
苏新磊,尚显文,张皓,等.脊柱内固定手术前后CRP、ESR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颈腰痛杂志,2015,36(4):278-28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