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纺织服装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威海市发改委

威海市纺织服装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威海市发改委
威海市纺织服装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威海市发改委

威海市纺织服装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快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巩固提升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竞争优势,实现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市是纺织服装大市,拥有棉纺织、染整、针织品、服装制造、服饰制造及毛皮、皮革、皮草生产与加工等门类齐全、产业链较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截至201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有228家,资产总额367亿元,从业人员7.1万人。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8亿元、利税4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3.6%,实现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2%。出口创汇30.5亿美元。

(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通过加大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的投入,企业的规模和势力不断增强,产品和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全市纺织服装行业建有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三)标杆企业示范作用突出。经过持续发展,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各领域涌现出一批标杆式企业,示范作用显著,如金猴

集团、迪尚集团、魏桥纺织、山花集团、森鹿制革、艺达集团、汇泉服装等。其中,金猴集团综合实力位居中国皮革制品行业前三强,是中国民营制造企业500强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海马地毯、山花地毯两大龙头企业,是国内著名的机织及手工地毯的生产基地,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地毯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4000万平方米,地毯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30%,在省内的市场占有率达50%,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迪尚集团是一个集工贸一体、产研结合、市场多元的跨国型服装集团,也是全国最大的服装出口集团之一。

(四)品牌建设初现成效。纺织服装产业链进一步完善,行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全行业拥有“山花牌”地毯、“海马牌”地毯、“华羽牌”羽绒服、“艺达牌”化纤被等10 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9个山东名牌产品,有“金猴”、“云龙”、“山花”等8件中国驰名商标和10件山东省著名商标。“山花”商标为国内同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山花”、“海马”牌地毯被授予“中国名牌”、“中国地毯市场最具竞争力领先品牌”、“中国地毯行业第一品牌”。山花地毯2012年成功入围“全国重点跟踪培育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品牌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主要产品远销欧洲、美国、韩国、日本、东南亚、西北亚及香港、台湾、澳门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仅迪尚集团的服装产品年进出口额

逾11亿美元。纺织服装产品销售领域涵盖民用、军用、医用、产业用等领域。内销市场通过线上线下销售遍及全国各地。

“十二五”期间,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初加工比例较高。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以棉纺织初加工产品为主,与纺织服装先进省市相比,多数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精、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程度较低,最终产品比例不高,高附加值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有定价权的产品较少,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占比较低。二是过于依赖国外市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能力不强。我市纺织服装85%以上的企业产品出口海外,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随着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市纺织服装产品海外市场不断萎缩,营销渠道不畅,导致纺织服装企业产品过剩,库存积压严重,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三是创新能力与创意设计能力不足。纺织服装产品仍以中低档为主,行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乏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产品销售以贴牌加工为主,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数量少,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异性的产品,竞争力不强。虽然培育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但受营销模式、产品定位等因素影响,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普遍不高,与新郎、罗蒙、雅戈尔、报喜鸟、红领等国内知名品牌相比,我市的代表性品牌,还没有能够真正叫响,没有发挥出我市纺织服装区域品牌应有的效应。四是生产要素成本增加,传统竞争优势受到挑战。

国家对进口棉花实行配额管理,国内用棉与国际市场不接轨,国内市场棉花价格高,棉纺企业出口产品在价格上缺少竞争力,导致原材料成本持续升高。招工难问题突出,纺织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多,随着工人工资的不断上调,企业用工成本持续增加,企业负担加重。

二、“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趋势

(一)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空间向好。一是从国内看,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升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激发内需潜力;“互联网+”时代带来纺织服装产业模式发生深刻转变。二是随着“一带一路”、中韩(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等战略的推进,促进我市纺织服装工业开创国际国内新格局。三是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必将为服装产品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为我市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市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重要机遇。随着我市东部滨海新城建设、新农村建设及生态城市的建设,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阔,将由工业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到农业生产、园艺培植、公路交通、城市建设、物流配送等领域,必将成为我市纺织服装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新材料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强。我市纺织工业主要原料中,棉花、羊毛等多数原材料需要进口,合成纤维生产面临压力。因此,向海洋生物要纤维,开发利用各类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的生物质资源,将成为纺织服装原料的重要来源。随着海藻纤维、功能性医用纺织面料、高端符合太空服面料、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与生产,将推动纺织原料多元化发展,让我市在纺织新材料研发领域得到良好的发展机遇。

(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深度更大。随着劳动力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服装产业必须加快提升两化融合水平,ERP信息管理系统、机器人,以自动穿梭机为代表的前织设备,以无梭织机为代表的织造设备等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广泛使用,将加快纺织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五)电子商务的发展使销售手段更加多样化。以网络购销等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的营销方式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改变了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格局,利用网络手段实施“线上”营销,以淘宝等为代表的B2C销售模式、以“团宝网”为代表的“网络团购”模式,已成为年轻消费者的主流消费方式,“网购”已成为国内外消费市场不容忽视的重要销售方式。新的消费方式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格局带来了新的改变。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全市服装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行业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为路径,以国际化资源整合为手段,以产业链完善协调发展为依托,以科技、文化和人才为支撑,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按照“构建科学发展、循环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使服装行业获得跨越式发展和根本性提升。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拓展市场空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促进优势资源合理流动。实现优胜劣汰。大力开拓国内外新兴市场,拓展市场空间。

2.加快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升产业整体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突出发展重点,带动整体振兴。扶持重点产业、优势企业、品牌产品加快发展,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建立完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应对风险能力,促进产业全面振兴。

4.坚持绿色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积极开发应用绿色纤维和纺织品;正确

处理企业与国家、社会、员工之间的关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各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发展。

(三)发展目标

1.集群规模明显扩张。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年均增长7.8%;利税达到65亿元,利润达到3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纺织服装企业争取达到7家以上,其中,过50亿元企业3家,过100亿元企业2家。

2.创意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围绕纺织服装的创意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培养、引进高端创意创新人才,搭建一批创意创新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攻克一批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到2020年,建立省级以上研究、技术和设计等各类中心25家。建成服装创意设计和定制服务创新平台、家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皮革制品工艺创新平台、地毯研发设计创新平台四大平台。

3.品牌优势明显提升。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引进品牌资产、收购入股海内外知名品牌,发展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到2020年,中国驰名商标超过12件,新培育5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企业,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例。建设服装、地毯、家纺、

皮革加工四大产品聚集区,到2020年,四大产品聚集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将我市打造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纺织服装品牌高地、精品制造基地。

4.节能环保明显改善。到2020年,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水平持续下降,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企业普遍实施清洁生产,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建立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发展重点

(一)发展重点产品

1.纺织面料。发展海藻纤维纱线、休闲面料、棉混纺纱等产品。重点发展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粗放呢绒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织物等产品。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技术和产品研发,鼓励发展一批应用于医疗卫生、汽车内饰、高铁交通等领域的复合无纺布等产业用纺织品。

2.服装产品。支持发展西服、高档衬衫、职业装、皮草和皮衣等产品,重点发展高档时装、羽绒服装、针织服装等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装自主品牌,加快发展抗菌医护服、抗蚊虫叮咬野外作业服、消防服、防弹服等功能性产品,带动面料、辅料、设计、品牌等产业链上诸多环节的整合与配套发展。

3.地毯产品。攻克生物基尼龙地毯纱线纺织技术和地毯矩阵智能送纱技术,支持发展阿克斯明斯特地毯、威尔顿地毯、簇绒地毯、方块地毯、彩印地毯、手工地毯、挂毯、汽车地毯及毛纱、

长丝、PP纬纱等地毯配套产品,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精品高档地毯、挂毯、生物基地毯、可完全降解地毯、纯植物材质地毯等产品。

4.家用纺织品。加大各种超仿真、功能性和生物质纤维等高科技材料在家纺产品的应用力度,增强配套缝制加工能力,重点发展樱桃核保健枕、高档鲁绣家纺真丝被、高档抽纱刺绣工艺纺织品等家用床上用品、窗上用品、台上用品、装饰用品以及染色印花纺织面料等系列化、功能化、时尚化产品。

5.皮革制品。支持企业在扩大牛皮革、猪皮革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时尚化裘皮服装和多功能鞋面革、服装革、汽车坐垫革以及功能性和舒适性较强的鞋类、箱包等产品,重点发展军用作战靴、军用便携包等产品。

(二)壮大骨干企业

1.金猴集团。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为依托,提升鞋、包、服装等产品的创意设计水平,发展名优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巩固民用市场,拓展军品应用领域。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2.迪尚集团。通过提升创意设计水平、自主品牌建设、供应链建设,以及电子商务和实体店铺的互补发展,实现品牌和规模的双扩张,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3.魏桥纺织。开展海藻纤维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性研究,扩大高档精梳、功能化纤维混纺和可降解功能性纱线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0亿元。

4.芸祥绣品。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智能绣花工艺技术改造,实现贴布绣、亮片绣、扣锁绣等传统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亿元。

5.汇泉集团。开展私人服饰定制和立体裁剪服务,重点发展麻系列休闲裤。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亿元。

6.皓菲集团。开展银离子高效广谱抗菌和防渗透医用纺织品研发,为拓展医疗、军工、特职等家纺产品应用新领域打下材料基础。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

(三)打造行业隐形冠军

1.海马地毯。通过尼龙地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扩大尼龙地毯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亿元。

2.山花地毯。以品牌优势为切入点,巩固传统商业地毯市场,拓展特殊行业(铁路、民航、海运等)和民用地毯市场。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亿元。

3.森鹿制革。开发新产品,扩大鞋面革和箱包革等产品的生产规模。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亿元。

(四)培育行业“小巨人”

1.艺达集团。依托园区建设,形成纺纱、织布、染整、加工、包装、店售的链条式家纺产品生产体系,提高大众化棉制品生产能力。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

2.博优纺织品。扩大农用、建筑用、工业用无纺布产品生产应用能力,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亿元。

(五)建设四大创意创新平台

1.服装创意设计和定制服务创新平台。支持迪尚集团整合已有的20多个部门级设计研发机构,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创意设计团队,打造我市首家中国(威海)服装设计创意平台,加快实现由代工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生产的产业转型,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鼓励汇泉集团建设以个性化定制服装为核心的综合性服务创新平台,在发挥企业自身的设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引进日本、韩国和台湾的高端设计人才,开展个性化定制服装业务,为我市及周边地区中小服装企业提供设计、技术、后整、检测及人员培训服务,同时也为高端消费群体提供私人服饰定制服务。

2.家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依托艺达集团、芸祥绣品、云龙绣品等企业现有的省级技术中心,建设家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对高端复合纺织材料和环保型功能性纺织面料的研发,突破嵌入式纺纱、高档工艺家用纺织品智能化生产等技术难关,把高档家纺产品做得更精、更细、更专。

3.地毯研发设计创新平台。支持山花地毯与美国的研发机构进行合作,搭建地毯研发设计创新平台。开展地毯新材料、工艺、图案、色彩等方面的设计研发。加大节能环保材料、生物质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重点发展能够替代石化资源的可再生资源生物基地毯材料。

4.皮革制品工艺创新平台。在金猴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建设集皮革制品工艺研究、新材料研发、检验测试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重点攻克鞋靴腔囊结构减震技术、双密度一次性注射成型、皮革疏水、耐黄变和抗老化技术,解决鞋类微观环境净化、换气减震、保健按摩以及防滑、防水等关键难题,带动皮革制品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产业优化升级。

(六)打造四大产品聚集区

1.服装、皮具产品聚集区。以金猴、迪尚集团为龙头,以汇泉集团、华羽服装、皓菲集团等企业为骨干,以环翠区、高技术开发区为发展基地,打造国内重要的高端服装、皮具产品集聚区。通过服装创意设计中心建设、皮具产品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立体裁剪和个性化定制服装的开展,提高服装产品创意设计能力,提升生产工艺水平,丰富服务内容,拓展销售渠道,发展名牌产品。鼓励迪尚集团、汇泉集团等企业开展3D技术量体定制服装的研究和应用,实施高端服装制造。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

2.家纺产品聚集区。依托文登区良好的家纺产业基础,加快推进家纺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抓好芸祥绣品智能自动化绣花技术、万得集团高效短流程绿色生态印染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持高档鲁绣产品电脑绣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建设;鼓励企业改进技术、工艺,采用新材料,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发展科技含量高、功能性强的产品,培育全国品牌和国际品牌,把文登区打造成中国工艺家纺名优产品聚集区。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

3.地毯产品聚集区。以山花地毯、海马地毯为龙头,开展防火地毯背胶技术、生物基尼龙56地毯纱线纺织技术和贝尔明斯特地毯研究,支持山花地毯加快高档商用地毯扩产改造项目和海马地毯高档印花地毯升级项目建设。鼓励企业招揽高端创意设计人才,提升品牌创意水平,形成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成品组装、产品销售到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地毯行业中小企业及配套企业的协同发展。重点发展一批具备抗菌、抗尘、抗污等特殊功能的环保型地毯、生物质材料地毯等产品,把环翠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地毯产品聚集区。到2020年,聚集区形成年产各类地毯产品60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4.皮革毛皮产品聚集区。以森鹿制革、山海皮业、普利姆皮草为依托,发展特种毛皮动物养殖业,以荣成、文登为重点建设皮草产业园区,为皮草加工企业聚集发展搭建平台,逐步形成集

饲料加工—种貂繁育—规模养殖—毛皮加工—皮草销售于一体、具有强大科研和技术推广能力的皮草产业链。到2020年,聚集区存栏特种毛皮动物达到3000万只,年出产毛皮1500万张,生产皮革1500万张平方米,销售裘皮服装、服饰40000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亿元。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

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生产原料及资源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环保、安全生产投入增加,员工流动速度加快,运输成本增加等现状,积极落实设备进口、项目建设、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二)创新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品牌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支持行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培育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公共服务创意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积极整合国际资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内外合作性研发设计中心。

(三)合理布局,实现协调发展。

强化我市纺织服装产业与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区位优势互补,形成威海本地服装,印染,纺织等产业相互配套的发展格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建设,加大各行业的纵向链条建设,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

(四)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增强竞争优势。

选择纺织服装企业中有竞争优势、有市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企业重点培育,力争形成大众品牌、区域强势品牌和国内知名品牌兼有的格局,带动自主品牌健康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开展商标注册、品牌收购;争取在我市举办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展示会,组织协调企业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展览活动,全面提升我市自主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五)完善机制,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重点加强创意设计、创新管理、市场营销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育及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流动保障机制、人才评价使用机制、优秀创意设计人才奖励机制等,提升行业整体人才素质,特别是培养和引进既精通前沿技术,又了解纺织服装行业的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结合实际开展定向专业培训,为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应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大对传统生产设备、工艺的改造力度,实现生产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

决策管理和商务活动的网络化、科学化、智能化,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七)内外兼顾,开拓两大市场。

鼓励企业依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策略,定位产品结构,实现由外销为主向内外销并重的转变,既要重视外销市场,也要开辟内销市场。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开发新产品,拓展多元化出口渠道,开辟国外新市场;引导外销为主的纺织服装企业紧抓内需增长的机遇,培育和开拓国内市场。

威海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文本

PART2 规划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第二章 住第三章 住第四章 住第五章 住第六章 规第七章 附附表―――则―――――――――――――――――――――――――――――――――――――――――――――――1 房现状和需求――――――――――――――――――――――――――――――――――――――――――3 房建设目标及计划――――――――――――――――――――――――――――――――――――――――3 房建设用地供应与布局――――――――――――――――――――――――――――――――――――――6 房建设政策与策略――――――――――――――――――――――――――――――――――――――――8 划实施保障措施―――――――――――――――――――――――――――――――――――――――――12 则―――――――――――――――――――――――――――――――――――――――――――――――13 ――――――――――――――――――――――――――――――――――――――――――――――――14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规划背景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化住房保障的相关要求,加强对威海市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和近期城市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统筹,使威 海市住房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促 进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威海市居住环境质量, 促进威海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威海市 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研究范围为威海市区行政辖区。 第3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与《威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0)》、《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 年规划》基本一致。 第4条·规划目标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通知要求,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 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政府组织、市场运作,统筹考 虑、突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优化住房结构,稳定房价,满足威海市区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发 展需求,实现房地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将人居品牌进一步做 大做强,建设世界级精品城市。 房地产业的发展应与人口增长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相适应,对房地产业进行合理调控,将促进威海房地 产业率先进入成熟理性发展的新阶段,实现城市居民居住水平的 提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达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第5条·规划原则 1.总量供需平衡原则:总量要适度控制,增幅要合理增长,要 科学制定供给的总量标准,保持总量供求平衡,保持房地产市场 的稳定持续发展。 2.体系结构合理原则:住房建设规划要促使房地产市场的供应 结构基本合理,尤其是住宅增量市场的结构合理,形成商品住房、 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相配套的住房供应体系, 满足各收入阶层的住房消费要求,把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 题放在重要的突出位置。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充分认识新材料产业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高度重视新材料开发应用。标准是新材料开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的重要支撑,是规范新材料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维护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对于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促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黄金、稀土等原材料工业规模巨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截至2012年,原材料工业现行有效标准11814项,占工业和通信业现行有效标准的20%。各行业日益重视新材料标准化工作,新材料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2010年以来发布了碳纤维、光学功能薄膜、功能陶瓷等100余项新材料标准,推动了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但总体上看,我国材料标准体系仍以传统材料标准为主,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健立,关键标准前期研究、技术攻关相对不足,标准制定所需的工艺参数、材料性能等基础数据缺乏。以我国技术和标准为基础的新材料国际标准未取得突破,被动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新材料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需求。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产品涉及近千项标准,大多数需要新制定。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充分推动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品更新换代,迫切需要加快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为核心,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重点新材料标准研制步伐,加强新材料标准化工作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参与新材料国际标准化活动,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标准质量,推动新材料标准有效实施,形成覆盖面广、创新性强、重点突出、开放协调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保税区发展现状_绩效和转型分析_以宁波保税区为例_俞顺洪

一、我国保税区发展现状 保税区具有自由贸易、出口加工和保税仓储等功能,能集聚国内外资源和连接国内外市场,是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自从1990年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后,经过22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有12个保税区,14个保税港区,18个综合保税区,5个保税物流园区;①保税区的各项功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2011年全国保税区进出口总值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分别为 1,558.50亿美元和1,950.65亿美元。其中增速在40%以上的保税区达到4家,宁波保税区增幅达 到68.3%。2011年宁波保税区进出口中总值为 7,640,156美元;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较为严重的 仓储转口贸易进出口2010年开始回升迅速,实现进出口额1,024.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3%,占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5.7%,比重较2009年提升2.3个百分点。宁波2011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447,551万美元,同比增长8%。②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由于自身的功能特点和政策优势,保税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投资落户。2010年共新批企业4,569家,比2009年增 长12.8%;吸引投资额208.31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1.4%。投资主要集中在天津港和大连保税区,占全国保税区总量76.2%。③其中宁波保税区 2011年新注册企业545个,同比增长7%。投资 总额24,523万美元;同比增长150%。④ 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现。这表现在出口加工业、货物贸易和物流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国保税区完成商品销售额15,325.2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060.33亿元,实现物流企业营业收入 3,731.61亿元。⑤其中,2010年宁波保税区完成电 子信息产业产值453.95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 31.3%,占全国保税区总量39.3%;2011年实现 物流企业营业收入576,951亿元。④各保税区形成的各种主导产业通过聚集经济和乘数效应,带动毗邻区域的其他产业发展,并且由于其技术外溢提升了本区域的劳动生产率。 由上可知,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保税区对于外贸的增长以及地区经济的拉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保税区拥有的政策优势逐步弱化:①关税大幅下降。入世10年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5.3%降到了9.8%,并且还有很大下调空间。②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实施。③入世后,必须满足WTO 的国民待遇和非歧视性原则。 ④出口加工区的迅速发展。 保税区发展现状、绩效和转型分析 ———以宁波保税区为例 笪俞顺洪 (浙江行政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眼摘要演入世后,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弱化、优势缩减,保税区面临发展方向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保税区发展的现状,结合宁波保税区发展的绩效和发展障碍分析,指出保税区的未来在于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其转型目标模式是综合型自由贸易园区。 眼关键词演保税区;自由贸易园区;绩效眼中图分类号演F752 [文献标识码]A 眼文章编号演1673-0461(2013)02-0051-06 收稿日期:2012-09-13网络出版网址: 网络出版时间: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海洋经济背景下的浙江自由贸易区建设》 (2011N079)。 作者简介:俞顺洪(1975-),男,浙江永康人,经济学博士,浙江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2013年2月第35卷第2期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Y &MANAGEMENT Feb.2013Vol.35No.2 2013-01-22 10:46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712030495.html,/kcms/detail/13.1356.F.20130122.1046.201302.51_009.html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精神,按照《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为加快我市中药产业发展,依据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全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按照“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市场运作、项目支撑、突出优势、循环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和推进两大体系建设,我市中药产业总体实现增规模、调结构,促进中药产业产值稳步增长的规划目标。 . 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结构稳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药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产业链逐步壮大,调结构成效显著。我市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标准化工程建设居全省首位,汉中天麻、汉中猪苓规范化种植技术全国领先,天麻、元胡、附子个单品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以上,“强力定眩片”实现单品药品销售过亿元。年,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我市中药产业优势与特色更加凸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中药材种植业稳步发展,推动农业倍增贡献明显

“十二五”末,我市中药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较“十一五”增加个百分点;中药材种植业收入亿元,较年增长;中药材种植户超过万户,药农户均收入万元,比“十一五”增加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万亩,其中天麻、附子、元胡、猪苓等草本菌类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山茱萸、杜仲、银杏、厚朴等木本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采收面积万亩。建成山茱萸、天麻、西洋参、杜仲、猪苓、元胡、附子等优势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个,规范化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企业达家。中药种植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增收途径之一。 . 中药加工工业进一步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年,我市中药加工企业个,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其中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家,个剂型、条生产线通过认证;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个,中药保护品种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家。“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医药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约亿元,已有汉王药业等余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生产药品剂型种、品种个。年实现销售额约亿元,利税亿元。中药加工工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汉王药业生产的“天麻片”获全国银奖,“强力定眩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汉王”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汉江药业合作研发二类新药“肾炎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丙酰奋”通过了认证。城固振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开发皂素中间体产品种,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甾体激素医药中间体生产和供货商,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突破能源瓶颈约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相关部委已推出或计划推出一系列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基于此,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政策引导,对集聚国内外要素资源,实现杭州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对新能源产业的界定参照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及新型电池等。 本规划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杭州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0)》、《杭州市域城镇总体规划》、《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2009-2013)》等相衔接。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背景和基础条件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 新能源广阔应用前景已经打开。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世界各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普遍战略选择。进入21世纪,市场和政府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技术实用性进展显著,最关键的是新能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即将突破新产业和新技术广泛应用的障碍。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晶体硅电池仍是市场主流,伴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生产成本的逐步降低,欧美国家应用量稳步增长。薄膜电池发展迅速,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在Q3太阳能电池产能资料与趋势季报中指出,2009年度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3.58GW,产能增速将超过300%,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能的比重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在风电设备领域,大型化、变速运行、变浆距及无齿轮箱成为新的趋势;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锂电池作为当前最佳电池类型将受益高速增长;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无污染能源大规模利用在即。 我国参与国际新能源产业竞争的态势相对有利。当前新能源产业还处于技术积累突破的阶段,相比于其他多数产业,我 - 2 -

威海市桥头镇总体综合规划样本

威海市桥头镇总体综合规划

威海市桥头镇总体规划 桥头镇人民政府 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

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1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镇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镇区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绿地系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基础设施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环境卫生设施、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防灾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8章近期建设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9章远景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0章总体规划实施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 要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本、欧盟、韩国等也制订了促进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计划。我国新材料产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规划概况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概况 2010-08-31 (一)基本概况 2008年5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这是继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之后的全国第六个保税港区,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保税港区。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是我国西部沿海唯一的保税港区,是中国距东盟最近的保税港区,地处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和西南地区出海的最前沿,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平台和强力引擎。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由码头作业区、保税物流区、出口加工区和综合服务区组成,一期2.5平方公里已建成;2010年1月至5月份的集装箱吞吐量相当于2009年钦州港全年集装箱的吞吐量的一半,跃居环北部湾各港口前茅;钦州原有储备库项目全部完工;目前已开通每周5班至香港的航线、中海集团5000TEU南北直航航线,即将开通至台湾、东盟的航线;中海运、中外运等12家航运、物流公司已经进驻;一期只剩7个地块500多亩土地,众多企业提出项目申请,保税港已成为投资的热土,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鸟瞰图、分期建设规划图、功能分区图

(二)六大优势 1.一、区位优势: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地处中国西南经济区、华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 的结合部,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 2.二、交通优势:地处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最前沿,周边 拥有铁路、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构成的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距香港仅456海里、新加坡1485海里,到昆明仅940公里、重庆仅1320公里。 3.三、政策优势:全国唯一列为整车进口口岸的保税港区,享受保税港区保税、退税、 免税等特殊优惠政策、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优惠政策,成为政策的高地。4.四、成本优势:广西保税港区土地、水电、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低,企业利用 保税港区开展经营活动可以降低综合成本。 5.五、管理优势:按照一线开放、二线管住、区内自由、进区退税和集中申报的原则, 对全区域内进行封闭化、信息化、集约化的监管,为企业简化手续、节约时间。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等口岸监管单位,以及外汇、工商、税务、公安等行政部门都在保税港区设立分支机构,为保税港区的监管、区内企业的运作提供服务。 6.六、联动优势:毗邻地区拥有18平方公里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138平方公里 的钦州港工业区,政策功能互补,产业联动发展,经济腹地广阔。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 发展规划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安阳新能源产业 写作背景: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 传统能源的枯竭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根据英国石油(BP)发表的全球能源统计报告显示,按当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还能生产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还能够供应67年和164年。可预见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将日益枯竭,将远远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残酷的现实已经逼迫人类不得不发展新能源。同时,限制各国工业废气排放、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促进了全球节能减排力度,为发展新能源提供了契机。国家相关政策也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根据国家出台的《“十一五”新能源规划》要求,在用地、财税、电价等方面向新能源企业倾斜,建立灵活配套的地方支持措施,推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做大做强。《安阳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未来6年内,安阳市将构建一个基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安阳产业基地)、三个园区(林州市、滑县、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光伏产业园区)、四大产业(晶硅电池产业、薄膜电池产业、光伏应用产业、光伏装备制备业等光伏产业)的光伏产业发展战略布局。 因此,无论从国家政策、节能减排、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看,

还是从传统能源储量日益枯竭的形势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都是大势所趋,发展潜力巨大。 新能源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安阳市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势头迅猛,产值15亿元,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3%,成为拉动安阳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被列入安阳市重点发展行业之列。新能源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对未来安阳市经济结构布局影响深远。 一、安阳市新能源产业现状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起步于上世纪末,近年来,安阳市经过自主创新和引进项目等措施,在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重点在太阳能转化利用、生物质能、地热等领域取得了积极突破。安阳市新能源发展现状能够归纳为“王牌名片、初具规模、起点较高、增势强劲”。 ――王牌名片。 今年6月,中国光伏产业(安阳)高层论坛在安阳市举办期间,安阳市被授予“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安阳市成为了全国第二家、全省唯一的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拥有了一张“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王牌名片,为招商引资和引进新能源企业入驻安阳树起了一面大旗。 ――初具规模。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df

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三章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 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 第五章文化设施布局规划 第六章体育运动设施布局规划 第七章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 第八章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第九章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 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一致,对威海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未来公共设施谋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控制和引导区域内的各项建设,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6、《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 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9、《山东省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 10、《威海市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 11、《威海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12、《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

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 16、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第25号); 1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 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 19、十一部委转发关于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决议; 20、《威海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计划》; 21、《威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讨论稿); 22、《威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2003年12月); 23、《威海市体育事业战略发展规划》; 24、《威海市群众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25、《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2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27、国家、省、市有关公共体育设施法规、文件、规范; 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29、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3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3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 32、《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安阳新能源产业 写作背景: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通常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 传统能源的枯竭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根据英国石油(BP)发表的2008年度全球能源统计报告显示,按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还能生产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还可以供应67年和164年。可预见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将日益枯竭,将远远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残酷的现实已经逼迫人类不得不发展新能源。同时,限制各国工业废气排放、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促进了全球节能减排力度,为发展新能源提供了契机。国家相关政策也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根据国家出台的《“十一五”新能源规划》要求,在用地、财税、电价等方面向新能源企业倾斜,建立灵活配套的地方支持措施,推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做大做强。《安阳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未来6年内,安阳市将构建一个基地(中国可再生能源

学会安阳产业基地)、三个园区(林州市、滑县、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光伏产业园区)、四大产业(晶硅电池产业、薄膜电池产业、光伏应用产业、光伏装备制备业等光伏产业)的光伏产业发展战略布局。 因此,无论从国家政策、节能减排、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看,还是从传统能源储量日益枯竭的形势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都是大势所趋,发展潜力巨大。 新能源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安阳市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势头迅猛,2009年产值15亿元,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3%,成为拉动安阳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被列入安阳市重点发展行业之列。新能源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对未来安阳市经济结构布局影响深远。 一、安阳市新能源产业现状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起步于上世纪末,近年来,安阳市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项目等措施,在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重点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经典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经典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规划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规划(摘要) 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物流是指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而进行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物流功能性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理等。把这些环节的功能要素集合成系统,进行一体化管理,是现代物流的根本所在。 物流产业是指以物流活动为共同点的行业群体。现代物流产业的构成包括四个主要行业:一是物流基础行业。这个行业由各种不同的运输线路以及运输线路的交汇与节点所构成的系统,是作为基础的一个“平台”。二是第三方物流业。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三是物流信息系统行业。这个行业提供物流系统软硬件,提供系统管理,是计算机系统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独特的组合。四是货主物流。货主物流是自营物流,有可能部分从事第三方物流的活动。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依托航空港与深水港建设,加快临空、临海产业带和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建设”。上海市政府决定将外高桥地区建设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基地。外高桥保税区地处长江与东南海岸线的交汇点,紧靠外高桥港区,临近浦东空港,拥有政策优势、功能优势和先发效应优势,在建设外高桥地区物流产业基地中作用重大,地位突出。 一.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现状及进一步发展的优势 物流仓储是外高桥保税区的三大功能之一。几年来,外高桥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和浦东国际机场同步发展,在外高桥地区形成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集散点,集装箱进出口快速集并、中转、分检、分送基地,从而在保税区内初步形成了海运与空运结合、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结合、区内物流与区外物流结合自营物流与外协物流结合的物流产业。从物流量上看,作为上海的国际贸易基地,2001年外高桥保税区进出口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外高桥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300万TEU。从物流企业数量上看,截至到今年9月,区内物流仓储型企业己达到518家,其中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物流信息平台和业务管理系统,并实现了网上通关。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 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 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 **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 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 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 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 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 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 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一、基础和形势 (一)基础条件 新能源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开发利用新能源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新能源产业已从单纯的开发利用,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面迈进,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推进力度,相关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推广取得了较大突破,确定了一定的市场优势,新能源产业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1.产业基础 我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起步较早,其中生物质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应用技术已趋于成熟,相关企业现已初具规模。其中,长春市荣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太阳能的应用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的12KW同步太阳能跟踪系统,面积达1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跟踪系统,技术国内领先,并拥有多项专利。 2.资源基础 一是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中,每年产生的大量玉米秸秆,至少有一半以上可用于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二是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我市靠近全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发展风电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及资源优势。三是我市属于太阳能资源条件普通地带,天气的特点是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为1400—3000小时,全年辐射总量在4200—5400MJ/㎡。但是冬季严寒,气温低,辐射强度较弱。 3.技术基础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其中,在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确定了7个重大科技专项,集聚了新能源产业研发的专业人才队伍。

威海市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威海市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燃气管理,维护燃气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燃气生产、供应和使用安全,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从事燃气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燃气生产、经营、使用的管理工作;市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燃气的安全监察工作;市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城市燃气的消防监督工作;市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城市燃气和燃气器具的质量、计量监督及燃气管道、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管理检验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燃气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四条城市燃气工程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燃气专业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在同一种气源管道燃气规划区域内禁止两种管道燃气交叉运行。 第五条建立管道燃气工程建设报建制度。凡新建、改建、扩建燃气工程(含管道液化气,下同),建设单位应将燃气工程站点、供气范围等有关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技术监督、公安消防、规划、环保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按有关规定,办理立项等建设手续。 第六条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并严格执行国家技术规范和标准化管理规定。严禁无证或超越资质等级承担设计、施工任务。 外地有资质证书的设计、施工单位进入本市承揽燃气工程,应先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第七条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建设单位应按燃气工程建设专业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要求,配套建设燃气设施或预留燃气设施建设位置。预留的燃气设施建设位置,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占用。 应配套而未配套燃气设施的,规划部门不予规划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综合验收,不得交付使用。 第八条燃气工程建设所用设备和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正当理由,不得阻挠燃气工程公共管道(含室内主管道)的施工安装。 第十条燃气管道施工安装应经技术监督部门监督检验合格。 燃气工程竣工后,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监督、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燃气工程完工后竣工资料应及时交市城建档案馆存档。 第三章燃气生产、储存和输配 第十一条城市管道燃气的压力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两段炉煤气须按规定向燃气中加入定量的加臭剂。 第十二条城市燃气生产、储存和输配所采用的各类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气瓶设施,必须符合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按要求办理使用登记和建立档案,并定期检验。 第十三条城市燃气管道和燃气容器投入运行前,应进行气密试验和置换,在置换过程中,应定期巡查,加强监护和检漏,确保安全无泄漏。对各类防爆设施及安全装置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检修,确保灵活可靠。 第十四条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系统动火作业应建立分级审批制度,取得动火证后方可实施。 第十五条城市燃气生产、储存和输配单位应按设备负荷能力组织生产、储存和输配,特殊情况需强化生产时,必须进行科学分析和技术论证,并经企业总工程师或技术主管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调整设备的工艺参数和生产能力。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新材料 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0〕37号? 2010年4月6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

烟台保税港区产业发展规划

烟台保税港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初稿) (2010-2020) 烟台保税港区规划及产业发展组 2010年5月

目录 序言 (i) 一、基础与条件 (1) (一)发展现状 (1) (二)发展机遇和优势 (7) (三)主要制约因素(该部分待定) (9) 二、总体战略 (12) (一)战略定位 (12) (二)实施步骤 (13) 三、重点任务 (14) (一)产业引领计划 (14) (二)创新监管模式 (17) (三)合理布局空间 (19) 四、产业发展重点 (21) (一)发展临港工业 (21) (二)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业 (21) (三)发展港口现代服务业 (22) (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22) 五、保障措施 (23) (一)创新保税港区管理体制 (23) (二)加强规划引导 (23) (三)完善政策体系 (24) (四)实施品牌战略 (24) (五)实施人才战略 (24) (六)集约利用土地,改造传统工业园区 (25)

序言 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开放层次最高、功能最齐全、政策最优惠、运作最宽松的区域。 保税港区的具体功能包括仓储物流,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经海关批准的其他业务等功能。 烟台地处环渤海经济圈门户位臵,与大连隔海相望,互成犄角之势,是中国大陆面向东北亚重要的桥头堡,也是连接东北地区和我国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贯穿我国南北走向的同三高速,与连接东西走向的威乌高速在烟台交汇;2006年底开始运营的烟大铁路轮渡,已经形成了环渤海地区海上运输的黄金走廊;正在修建的德龙烟铁路是环渤海的山东北部沿海铁路大通道,将会成为山东省的干线铁路。加之保税港区的利好政策,将有力吸引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在烟台港的高速集聚,增强烟台港与环渤海湾以及日、韩国际性港口的竞争力,推动烟台港发展成为东北亚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加快建设烟台保税港区,对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速推动烟台建设成为富庶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加快构建全省乃至环渤海及沿黄流域高层次、宽领域、多元化的对外开放大格局,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烟台保税港区的批复》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烟台保税港区规划建设有关事宜的通知》及国家有关规定,立足烟台保税港区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建设国际一流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编制《烟台保税港区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2020年,其中近期到20l0年末,中期2010—2015年,远期到202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