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作文:北京的历史文化_作文

五年级作文:北京的历史文化_作文
五年级作文:北京的历史文化_作文

五年级作文:北京的历史文化

1、走进北京的胡同

北京的胡同,星罗棋布,早就听说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六千,无名的胡同似毛牛。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北京的胡同宽狭不一,宽的敞亮,狭的幽深。听导游介绍,最狭的胡同数前市胡同,最狭处仅有40厘米,仅能容一个苗条的人通过。北京的胡同大来都只来知去,但也有弯曲迂徊的,导游说有个叫九道湾的胡同,共有二十多个湾呢。我想,若到那儿去拜访朋友,九拐十八湾的,等找到门了,恐怕人也要拐晕了。我们参观的胡同,整个儿透出一股幽静、古朴的气息,为繁华的都市平添了许多古色香而又温馨、安静的韵味。有些胡同的地面用锓青砖或石块铺就,方方正正,像一块被削平的豆腐块,赤脚踩在上面冰冰凉凉的,让人心旷神怡。路边有的石板上布满了青苔,显得格外陈旧,这对于我们这些南方游客就更显其魅力了。

傍晚的胡同则更有一番滋味。夕阳西下,天边的最后一抹霞光,照在各家各户的四合院里。人们纷纷搬出藤椅,拿着蒲扇到胡同里来纳凉,老人们闲谈着,儿童们嬉闹着,还真有些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

北京胡同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是当我们走出胡同时,许多北京人还是不由地感叹到,北京的美都在胡同里了。

2、故宫——北京历史变迁的见证

历史的兴亡荣辱,都似永恒的文字,若影若现地在不起眼的地方如古尸的指甲,依然锋利,向我们透露着真情。而故宫,元、

明、清三代帝王的皇宫,雕刻着最真实的历史……

走近宏伟博大的故宫,就是盲人也能感受到它的气魄。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往下眺望,数不清这红墙黄瓦的房子,再配上那湛蓝色的天空,让人不禁飘飘然起来。思绪如柳絮般飞向过去,飞向那太平的时代和那战火纷飞的时代,想象那盛景。进入故宫了,不禁被其之势所迷倒入其中,唯有张大嘴。那一道道门槛和一座座宫殿,使我们目不暇接,留连忘返。屋顶上兼有精美的壁画,虽有的设计成休息的场所,但均是古色古香的大门、厅殿。多数宫殿门口围着栏杆,有里三层外三层的游客争着拍照,我费之九牛二虎之力,才“三生有幸”:看上一眼。那以前,可都是皇帝才用的啊!

但转念一想,却为皇帝感到悲哀起来:这么硕大的皇宫,皇帝一生能出去几次呀!走到哪儿都是红墙黄瓦,精美壁画,古色古香的门厅,那专用的桌椅床……纵是神仙,也会厌倦的呀!而皇帝一生,就只能呆在这儿“坐牢”,这也是多痛苦的事呀!

那皇宫的雕梁画栋,红墙黄瓦,都是历史的见证,是那个帝王时代的见证,是三个朝代的见证!

3、北京的历史故事

北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因此北京以千年古都闻名于世。悠久的历史赋予北京珍贵的文化遗产。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在北京地区绵延数百里,它是从太空中唯一能看到的人类建筑;如诗如画的颐和园是古代皇家园林的经典作品;故宫是世界最宏大的

皇家宫殿群;天坛是中国皇帝祭天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建

筑艺术的结晶。而“京味”最浓的则是逐渐减少的老北京胡同和四合院,它们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是北京人生活的历史象征。今天天安门广场依然雄伟壮丽,而北京的立交桥纵横交错、摩天大楼云集,古朴典雅的传统风格与先进的现代文化融为一体,使这座古老的城市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北京已经成功地获得20XX年奥运会的举办权。“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宗旨,必将给北京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中国体育运动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好交流。

4、历史的奇迹—北京故宫

北京有着许多名胜古迹,而最令人神往、敬畏的地方应该是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悠久,自从1420年以来,经历了580多年,至今还矗立在这里,让人为之惊叹!

走进天安门,就是北京故宫了,现在矗立在眼前的就是午门了,它的城墙高约十米,那上面矗立着檐崇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让人眩目。

走进午门,太和门近在眼前,它是外朝三大殿的正门,也是北京故宫内等级最高的门。广场玉带河上,五座内金水桥雕栏玉砌,与太和门交相辉映。

迈出太和门,遥望太和殿,只见汉白玉洁白无瑕,配上代表皇家的红墙、黄瓦,让人觉醒其中。走近了看,三层汉白玉台阶上雕龙刻凤,主殿金碧辉煌,中央放置纯金宝座,宝座上方挂着一块牌匾,上书:“正大光明”四字。宝座两旁放置轩辕镜,殿内

以“金砖”铺地,檐角安置十个走兽……使人眼花缭乱。

北京故宫的雄伟壮丽是古代中国经济实力的完美展现,更是祖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我要自主保护它,不让它受到一丝破坏。

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洛阳师范学院 期末作业(论文) 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年级: 2011级 学号:110544126 姓名: 孟凡飞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指导老师: 王静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第1章引言 (3) 第2章北京的地理环境 (3) 2.1地理位置 (3) 2.2气候环境 (3) 3古近北京 (3) 3.1古代北京 (3) 3.2近代北京 (4) 4.北京的符号 (4) 4.1天安门 (4) 4.2故宫 (4) 4.3天坛 (5) 4.4长城 (5) 4.5圆明园 (5) 4.6四合院、胡同 (5)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6)

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摘要:北京在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代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称大都。由于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国的大汗,蒙古文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元大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明朝时期北京成为第一个汉族王朝的首都。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当之无愧!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北京;都城;首都 1.引言 我国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是历史的记录与再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资源。 2北京的地理环境 2.1地理位置 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2.2气候环境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2007年为例,全年平均气温14.0℃(北京市气象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3古今北京 3.1古代北京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尧之后人(一说黄帝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高祖五年,本市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

读北京历史文化有感

读《北京历史文化》有感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文化名城,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北京以其悠远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存闻名中外,在被推出的中国七大古都中,名列前茅。 北京历史悠久,它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等。 北京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也有更多具有北京特色的东西,如:京剧,四合院,京味的小吃,还有我们不能不说的京腔。 北京的主要景点有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天坛、北海、颐和园、圆明园、长城等等。 北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类型的演出、国际性的展会等一应俱全。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华丽的戏服、动听的唱腔、百变的脸谱,令人印象深刻。著名的长安大戏院、湖广会馆、老舍茶馆、中国京剧院、梅兰芳大剧院和中国国家大剧院等都常有传统的京剧演出。 四合院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一座座青瓦灰砖的四合院之间形成的窄巷,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穿过蜿蜒曲折的胡同,走进迷人的四合院,会让人真正领略到老北京的风韵。 世界上许多历史文化古城所以能经久不衰地延续并发展下来,一个内在的核心要素是这些城市始终代表着它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把其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留传给后代。不研究古代文化,不懂得和不悉习珍惜、保护历史遗产,就不可能创造出真正新的、现代的城市文化。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我相信,北京会以她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和昂扬的姿态走向未来。让我们期待更加美好的北京!

(整理)北京旅游文化与历史.

北京旅游文化与历史 一·北京历史 公元前1040年,在今天的宣武区广安门一带北京正式建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北京有850余年的建都史,元、明、清三代均定都于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旧石器时代(70万年前-1万年前) 回到50万至70万年前的北京。那时的北京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在北京西南郊的山洞里生活着北京猿人,他们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火的原始人类之一。有了火,文明就开始了。 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 2200多年前的秦朝统一了中国后,这时北京是个闻名的大城。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不断向四面八方扩展。大约在1700年前北京有了第一座佛寺,即潭柘寺。 隋代(581-618年)和唐代(618-907年) 隋朝统一中国后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运河的北部终点就是北京,此时北京被称为涿郡,拥有13万人口。公元645年,唐太宗集大军于北京,自水陆两路攻打辽东高丽。却久攻不下,后被迫退回北京。回到北京城,唐太宗为追念阵亡冻死的士兵,下令修建了悯忠寺(即法源寺)。此时的北京被称作幽州,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贸易中心。 宋、辽金时期(960-1234年) 唐朝以后,政治陷入混乱,北方少数民族日益壮大。公元907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朝,北京作为陪都城被称为南京,城址在今天的白云观一带。公元1153年(金),东北少数民族首邻海陵王定都北京,名为金中都。如今的牛街礼拜寺和卢沟桥都是这个时代遗留下来的。 元代(1271-1368年)

公元1215年(元),崛起的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统领下攻占北京。他的继承者忽必烈建立“大元”,在北京建元大都,北京第一次成为统一国家的首都。 明代(1368-1644年) 公元1399年,北平的燕王朱棣举兵南进,夺取了建文帝朱允的帝位。朱棣认为北平乃“龙兴之地”,可北控大漠,南扼中原,于是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朱棣在元朝皇城基础上改建扩建。如今北京的绝大多数古典建筑如故宫(紫禁城)等,都是明代的遗物。 清代(1644-1911年) 满族人进北京后,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公元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烧毁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公园-圆明园,并将东交民巷改名“使馆街”。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北京城中心的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首都定为北京。从此,这座历经3000年坎坷的不朽城市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全新时期。 二·“老北京”特色 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最早起源于元朝,“胡同”一词在蒙古语中是“小街巷”的意思。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 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庙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公里;最短的胡同是一尺大街(今杨梅竹斜街西段),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米。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要体验老北京的味道,胡同游是必不可少的。 北京是一座千年古都,其建筑布局保留着最典型的中国古代城市特征:方正的、围绕一

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和影响是多方面的精品文档19页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和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只选择其中影响较直接的几个要素加以介 绍。 一、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气候:温度的变化,湿度的变化,人口增长、民族文化融合,治世乱世,经济开发。 2、地形、地貌:地势西高东低,湖泊、河流、沙漠水系的变化。 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地形、地貌及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地形、地貌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的风格主要有一是雄伟,如泰山、喜马拉雅山。二是险峻,如华山。三是幽深,如四川青城山。四是奇特,如黄山、峰奇、石奇、松奇、云奇。五是秀丽,如四川峨眉山。中国历代的山水画,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征就是天人合一,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拜。中国文化里较少人对大自然的征服,而是更多地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和西方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高低相差很大,自西向东构成“三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为最高的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以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

第二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陵是最低的第三阶梯。沿海地区多处于第三阶梯。 以上三个阶梯的地形、地貌是在漫长的地壳运动中逐渐变化的,这些变化属于“人化自然”的过程,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比如有些湖泊消亡了,有些河海岸变成了陆地;沙漠面积扩大。 我们仅从水系和古代水利工程建设上,就能发现“人化自然”的过程,发现地形地貌的变化,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出现了最初的水利事业,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导水入海,治服了洪灾。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规划修建了第一个见于历史记载的水库芍陂(今安徽寿县南)。自东汉至唐,芍陂变成人工湖,宋元此湖逐渐消失。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至今都江堰仍灌溉着成都平原上的800万亩土地,秦统一后,派史禄主持开凿了灵渠(今广西兴安县境内),沟通了湘水、漓水,第一次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联结起来。秦汉以后,中原地区与岭南交通多取道于此,近代成为以灌溉为主的河渠、白渠(开凿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由于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故而得名白渠)、漕渠等。公元605—610年,隋朝开通了北起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这些古代水利工程的兴建,给原来的地形地貌带来了变化,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创造为人类改造自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水利工程本身也是“人化自然”的实体文化,总结说来,中国特有的地形地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游览、文学、和绘画等

北京历史文化题目[精品文档]

北京历史文化知识 试题 一、单选题(请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或最佳的答案;不选、多选或选错不给分) 201.目前考古发掘显示,至少在( A )多万年前北京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类劳动、生息、繁衍的身影。 A.50万 B.30万 C.20万 D.10万 202.( A )的出现揭开了北京地区人类历史的序幕。 A.“北京人” B.“新洞人” C.“山顶洞人” D.“田园洞人” 203.考古工作者在王府井南口东方广场工地( C )年发现了一处古人类活动遗址。 A.1929年 B.1958年 C.1996年 D.1998年 204.考古工作者在平谷盆地发现了主要代表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遗址,统称( B )文化。 A.东胡林 B.上宅 C.雪山 D.夏家店下层

205.在夏、商王朝统治时期,北京及以北地区同时有几个部族存在其中孤竹、( B )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成为商王朝北方的附属国。 A.匈奴 B.燕亳 C.鲜卑 D.东胡 206.考古工作者在房山区琉璃河镇(B )村发现了北京地区迄今最早的古城址。 A.周口店 B.董家林 C.东胡林 D.上宅 207.西周的( B )是召公奭的封国,实际到此地就封的是他的长子克。 A.蓟 B.燕 C.幽州 D.涿郡 208.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D )次出巡,曾到过蓟城,以后经无终,到达碣石。 A.一 B.二 C.三 D.四 209.西汉时期,原依附匈奴的乌桓、鲜卑各族转而归附汉朝,朝廷在( D )设乌桓校尉府加强管理。 A.上谷 B.渔阳 C.幽州 D.蓟城 210.东汉时期,渔阳太守( B )在今顺义东北兴修水利,

历史地理

一、中国历史地理学概念:中国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 系的科学。 二、中国历史地理发展时期的著作 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尚书·禹贡》,最早的自然地理著作《管子·地员篇》,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穆天子传》 地理志:《汉书地理志》、《吴越春秋》、《华阳国志》、《水经注》 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舆地胜记》等 边疆地理著述:《大唐西域记》、《蛮书》、《岭表录异》等 地方志:《徐霞客游记》、《五岳游草》、《海国图志》等 三、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文献逻辑推证法。 2、统计计量法。 3、数理模型法。 四、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意义 (一)在社会发展与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现代历史地貌、水文地理学研究可为现实江河湖泊治理、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地震预测和滑坡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历史时期黄河、长江、湖泊、地震、海岸变迁、沙漠、滑坡提供借鉴。 (二)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1.历史气候地理和历史生物地理研究为经济建设中气候中长期预报、现代生物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制定、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历史经济区域类型和区域重心演变、交通路线的择定、城市分布的变迁、历史地名研究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借鉴十分具体和直接。 (三)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历史地理学中的文化地理研究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文化现象在历史上的环境起始因素研究,一个是复原过去的文化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这对现代文化建设有较大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五、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核心是人地互动和尽全时空,这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思维、方法上的两大特点。 六、四个温暖期:1、考古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2、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的春秋、战国、秦、西汉时期3、从600年到1000年的隋唐至北宋初期4、从1200年到1300年的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 七、四个寒冷期:1、从公元前1100年到前850年的西周时期2、从公元初到600年的东汉、三国至六朝时代3、从1000年到1200年的两宋时期4、方志时期:从1400年到1900年 八、方志时期:从1400年到1900年的寒冷时期 1、第一冷期:这次冷期从明成化六年(1470)起,到正德十五年(1520)止,大约持续了50年左右的时间。 2、第二冷期:从明泰昌元年(1620),至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止,约100年之久。 3、第三冷期:从道光二十年至光绪十六年(1840——1890)止的50年间,为第三冷期。 九、亚洲象的分布状况: 一)黄河流域的亚洲象。 亚洲象历史时期在中国境内分布十分广泛,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渭水上游、山东南部、河北地区都有亚洲象的分布,秦汉以后黄河流域的亚洲象分布开始大量减少。魏晋以后文献记载缺少关于黄河流域亚洲象的生存状况。 (二)长江流域的亚洲象生存分布远比黄河流域广泛。春秋时期以秦岭黄河为界,秦巴山地、贵州和四川盆地是大象的集中分布区,从秦汉一直到北宋时期,亚洲象分布的范围一直在长江中游流域的南北波动,北界曾到南阳一带。长江的下游从石器时代、汉晋、南北朝时候江浙一带都有大象的足迹。据研究表明到11世纪中叶的时候,长江流域的亚洲象已经绝迹。 (三)岭南地区亚洲象的分布 岭南地区因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适于亚洲象的生存,历史时期从石器时代一直到明代都有亚洲象的踪迹和文献记载。但是到了19世纪30年代变趋于灭绝。 目前云南地区是我国唯一的野生大象残存地区。

2018高考北京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高考北京历史 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13.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17.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18.图8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中国历史地理之北京

贵州师范大学 校级公选课考查作业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中国历史地理之北京 课程名称:中国历史地理 任课教师姓名:周承 学生姓名:张宝 学号: 130401010021 年级: 2013级 专业:经济学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评分: 2015年 10 月 10 日 中国历史地理之北京

摘要:主要从北京的历史发展开始叙述,按照时间顺序。从先秦到明清讲述北京城的大致发展变化,将其连成一条线。再通过对北京的地理进行分析。通过查找资料,资源整合,并做删改。 关键词:蓟燕北京历史发展地理位置区位条件社会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是我国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贸易和金融中心,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5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充满了东方神韵与现代风采的国际大都市。 北京的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交通、电力、通讯、能源设施完备,是全国铁路和航空的枢纽。北京处于中国经济发展较快并且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城市群的中心,具有独特的市场优势。高端的电子科技产品和良好的商品信誉对全国具有强大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起领导、示范作用,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北京是智力资源聚集地,具有极其丰富的科研资源。以驰名国内外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等学校共80余所,在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占全部院士总数的二分之一,北京市的专利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北京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北京的历史 一、先秦时期 商朝时期,如今的北京地区存在着两个自然生长的古国。蓟城建在永定河北岸一块地势高燥的黄土台地上,又称“蓟丘”。

北京历史文化

《北京历史文化》复习用大纲 第一讲北京概况 教学内容: 一、地理形胜 1.苦海幽州水,八臂哪吒城 2.“燕山运动” 3.北京湾 二、生态与环境 1.北京的山与水 2.北京的自然保护区 3.北京的物产 三、经济与建设 1.GDP与第三产业 2.北京的建设 四、市政与交通 1.北京市行政区属 2.北京市交通 教学重点:北京的经济、市政。 教学难点: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征对北京的生态、环境、物产等的影响。 教学要求: 1、知道北京的位置、气候、人口、民族、语言。

2、了解北京的生态、环境、科技文化、对外交流。 3、理解北京的经济、建设、市政、交通。 第二讲从周口店的古人类到五朝帝都 教学内容: 一、掀开北京历史第一页的先民们 1.周口店的古人类 2.王府井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3.新石器时代的三座遗址 二、北京湾里诞生的早期国家和城市 1.古帝传说与早期的青铜文化 2.燕国和蓟国 3.西周燕国都城——董家林古城址 4.燕都蓟城 三、屏障中原的军事重镇 1.蓟城——中原的北方门户 2.中原王朝对北方民族的经略 3.安史之乱 4.藩镇割据与幽云十六州的割让 5.从蓟城到幽州城 四、迈上五朝帝都的丹墀 1.辽朝的陪都——南京(燕京)

2.金朝的中都 3.元朝的大都 4.明朝的北京 5.清朝的京师 6.五朝都城的变迁 教学重点: 1、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和新时期时代的“东胡林人”、“上宅文化”、“雪山文化”遗址。 2、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历史与文化,以及西周燕国的始封都城——董家林古城址和燕都蓟城的兴废。 3、秦、汉、魏、晋、隋、唐历代政权对北京地区的治理,以及十六国北朝8个少数民族政权对北京地区的控制。其中352年至357年前燕定都蓟城、755年至763年爆发的安史之乱、936年石敬塘割让幽云十六州等,是这个时期发生的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 4、辽、金、元、明、清政权对北京地区的治理,以及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对全国政局的影响。其中938年辽改幽州为南京,升为陪都;959年、979年和986年中原政权三次进攻南京;1153年完颜亮迁都;1271年忽必烈迁都;1267年至1293年大都城的兴建;1421年永乐迁都;1449年土木堡之变及京师保卫战;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灭明及清军入关;1813年天理教起义等,是这个时期发生的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 教学难点:

我爱北京湾北京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大赛征文

我爱北京湾北京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大赛征文 我爱北京湾北京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大赛征文 我爱我的故乡,我爱它的一山一水,我爱它给予我的一切!它就是中国的首都——北京。 我爱老北京的胡同,虽然它小而窄,蜿蜒而曲折,但是它四通八达,仿佛没有尽头;走在夏日的胡同里,不时地会送来缕缕清风,把夏日的炎热赶到一旁;在这里,没有大街上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宁静和安详。在胡同里,你会发现有大院小院在胡同旁,这就是老北京著名的四合院。四合院里可以种各式各样的植物,养各种各样的动物。若是在这里住上一年,就会感到这里比高楼大厦好得多,即使不开空调,屋子里也会冬暖夏凉。现在胡同、四合院越来越少了,在有的地方几乎都没有了,变成了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原来马路两侧经营的商业也变了:从原来的茶馆到水吧,从水吧到茶艺馆,从茶艺馆到星巴克……人们的品味也提高了:从喝茶到品茶。我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许多。 我爱北京的名胜古迹,她数不胜数,生活在这充满浓郁历史气息和厚重文化氛围的城市中,你一定会沉醉其中的。北京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故宫博物院,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古老的天坛、神奇的祈年殿,山水相映成趣的北海,皇家夏季避暑胜地颐和园……,也有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还有充满神秘宗教色彩的雍和宫等。因我生于斯长于斯,我为这闻名古都——北京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也深感荣幸。 我更爱我那美丽的校园——北京小学,唯一一所与首都同名的小学。校园内国旗广场绿油油的草坪上,点缀着几朵明媚的小花;滴水亭、七彩泉构成了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别具风格的风景;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那五颗耀眼的金色五角星照耀着我们每个人。大操场、小操场、教学楼、科体楼、公寓式学生宿舍……在美好、舒适的环境里,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想,为了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的举办,我们会一起加倍努力学好英语,加强与外国朋友的'沟通;我们会一起提高文明素养,不会让外国朋友瞧不起我们;我们会一起爱护环境,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多植一些树;我们会一起努力让北京的天更兰、水更清、人更美、环境更优美!我们会共同努力为北京增光添彩! 老北京的点点滴滴,犹如一壶浓郁而清香的茉莉花茶,令人回味无穷;新北京的日新月异则如川剧中的“变脸”,总是令人耳目一新。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曲径通幽”;在这里可以看到王者的大气;在这里更能聆听到现代化的节奏。 北京,一个拥有千年文明底蕴的古都,一座古老与现代合璧的国际大都市,她永远是我的最爱,也是我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港湾”。我爱美丽、富饶的北京!我爱可爱的家乡——“北京湾”!!!

北京历史与文化-教学大纲

《北京历史与文化》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112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实验(上机)学时: 学分:2 适用对象:(专业名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中国文化概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较深入地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体验北京的独特文化魅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该课程主要从建筑、文学、艺术、人物等方面介绍了古都北京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流传,并深入日常生活的肌理,把握城与人的关系及其特质,全面展现了北京文化的非凡魅力,为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流工作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本课程主要采取专题讲授方式,配以影像资料与精美图片,形象生动展现北京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引领学生实地去体验北京文化的魅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讲北京历史发展沿革 一、掀开北京历史第一页的先民 二、燕、蓟时期的北京 三、辽、金、元时期的北京 四、明、清时期的北京 教学重点:元明清北京城的变迁 第二讲传统生活空间(上)——皇城、皇宫与王府 一、昔日城中城 二、风流王府宅 三、皇宫王府今安在 教学难点:皇城建筑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第三讲传统生活空间(下)——胡同与四合院 一、穿越时空的经脉 二、中国的“盒子” 教学重点:四合院的伦理文化特征 第四讲传统信仰空间(上)——坛庙建筑与祭祀仪式 一、北京坛庙概说 二、天坛祭天 三、地坛祀地 四、其他坛庙

教学重点:国家祭祀典礼的意义 第五讲传统信仰空间(下)——寺观、教堂与宗教信仰 一、概说 二、白云观(道教) 三、雍和宫(佛教) 四、妙峰山(民间信仰) 五、牛街清真寺 教学重点:传统信仰空间的文化意义 第六讲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 一、北京的多民族文化融合 二、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重点:北京作为多民族聚居的特殊性 第七讲传统节日与节庆仪式 一、春节、元宵节 二、清明节、端午节 三、中秋节 教学难点:传统节日的传承 第八讲京味文学 一、元以前的北京文学 二、清代京味文学 三、老舍 四、当代京味文学 教学重点:京味文学的独特性 第九讲京味艺术 一、八旗子弟书 二、老天桥八大怪 三、智化寺京音乐 四、新北京曲剧 教学重点:天桥文化 第十讲老北京服饰 一、剃发易服令 二、清代服饰 三、民国服饰 四、50年代后的北京服饰 教学重点:剃发令与清代服饰的变化

北京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概论》结课作业 北京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调研报 告 姓名:康一林 班级:规132 学号:201301020223 成绩:————

北京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北京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位于华北平原北端,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早在周朝时期,就是燕国和蓟国所在地,北京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北京拥有的名胜古迹有: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是中国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该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爱,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故宫东西款750

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城墙上开有四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四座角楼,角楼有三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是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他利用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天安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或首都北京市区中心,面临长安街,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里举行了开国大典并被设计入国徽,墩台上的城楼大殿东西宽9间,南北深5间,用95之数,是取帝王为“9”,“5”至尊,至高无上的含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我国名胜古迹的破损, 它们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八达岭长城是中国长城的杰出代表,明代长城的精华地段。虽经受几百年来风霜雨雪的侵蚀,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而今仍显雄风,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多年来,八达岭长城景区的历任管理者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使八达岭长城焕发出其独有的魅力。 一:八达岭长城 1.维修长城保护长城 1952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郭沫若提议“保护文物,修复长城,向游人开放”,从此,长城的保护和利用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罗哲文等专家多次到八达岭长城实地考证、勘测,提出了科学严谨的修复方案,开始了解放后长城的保护维修工作。1984年在邓小平“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下,掀开了长城保护修缮新的一页。特别是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后,特区投巨资对长城进行抢修和对关城进行复建。按照《威尼斯宪章》的要求,本着“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持文物的真实性,使之完整地传给后代,从1953年至今,他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八达岭长城进行多次修复。到目前为止八达岭长城对外开放的长度为3741米,游览面积由原来618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9348平方米。附墙台及空心敌楼21座,垛口1252座。修 复后的八达岭长城及关城 再现了历史的原貌,从而 也使长城得到了科学的保 护。 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在遗产的宣传上,八达 岭特区办事处专门设立宣 传科和对外联络中心,通 过媒体,以大旅行社、大 学校、大企业工会为重点 对象,以公路和城市公交 车辆为重点流动广告载 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八

谈北京的历史与文化

谈北京的历史与文化 摘要:北京是一个拥有数不胜数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方之都。它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占有十分独特而重要的历史地位。 关键字:历史文化景观民俗活动胡同四合院小吃 正文:古老而常新的中华文明像一条河,一条曲折发展的历史长河,如果我想要选择集中映现中华文明的一面镜子,一个缩影,一个典型的话,那么首当其冲,无可争辩的,应当说是北京。在我们眼中,北京就能当做是中华文明的万年结晶,世界文化东方之都。 在我看来北京文化虽然是一种中国地方文化,但却不是一种普通的地方特色文化,它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十分独特而重要的历史地位,从来没有一个城市,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北京景观中的北京文化均体现着和谐多元的精神面貌,有许多景观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如故宫,颐和园,北海,圆明园,香山等。 我最喜欢的就数故宫了,金瓦金銮殿的辉煌里,一个又一个故事在上演。一个又一个朝代虽已故去(正因为是已故的宫殿,才叫故宫)却留下了这让无数后人叹为观止的紫禁城,屹立至今。最让我震撼的是圆明园,这座历经六朝帝王修缮的庞大并且华丽无比的林园,先后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火烧,在三天大火五天小火之后,所有的木制传统建筑都被烧毁了,只留下了石质的西洋建筑,虽然那只是占地约5200亩的圆明园的一个小角,联军也不愿放过,残忍的用炮把它们

都轰毁了。我们现今看见的残垣断壁,就是那些西洋建筑倒下的残骸。即使只是一些残垣断壁,它们昔日的辉煌依然依稀可见,精致的雕花,举世无双的气势,依然另人感叹。如果这座皇家园林当初未遭厄运的话,我想我们现今的北京游玩至少要花两天流连在那里面。 我第一次去颐和园时,此起彼伏的园林,高大雄伟的城墙给我一种宏伟梦幻的感觉,走在颐和园里的我一直在遐想百年前的历史,人,物,那的确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据记载颐和园是北京皇家体系中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座园林,原名为清漪园,后来改名为“颐和园”。作为北京皇家文化体系典型代表的颐和园,集中体现了多个民族,多元文化的大融合:山下的长廊就是典型的多元文化;山前宫廷融入了不少满族文化影响;主体建筑佛香阁体现了汉传佛教文化;山后四大部洲则体现了藏传佛教文化。 在奇异的北京,除了有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景观外,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也别有一番情趣,而我对北京的胡同也十分偏爱。冰心说:“唯有北京小胡同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也许,在生活和梦境中,北京的小胡同就是冰心的精神家园,朝思暮想的“家”。同样对我们来说,北京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走街串巷,做胡同游,我想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闲暇时经常会和同学转转胡同,进进四合院,像什刹海和南锣鼓巷是我们十分喜欢的地方,它的气味和魅力吸引着我,让我穿梭其中如同进了一座大迷宫,走来走去,没有尽头,于是我贪婪而快乐的享受其中的迷失与神秘感,陌生和熟悉的双重矛盾感,似乎有无穷乐趣。

北京历史文化

一、填空题 1、“北京人”生活的时代,从人类发展史上讲,属于原始人类初期。 2、1153年,完颜亮下诏将金朝国都自会宁府迁至燕京,初名圣都,不久改称中都。 3、1900年进犯北京的是由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 4、故宫前朝三殿是指太和、中和、保和殿。 5、明清时期分布在北方各地的四合院类型民居房屋基本都具有相离式布局特征,而南方各地民居的房屋布局均表现出四水归堂布局特征。 6、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故事来源于班固《汉书·于定国传》、晋干宝《搜神记》中的“东海孝妇”的传说。 7、中国土地上第一条铁路是1865年一名英国商人在宣武门外修的一条一里多长的观赏铁路。 8、蒙古军队占领中都城是在1215年。 9、元代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南起浙江的杭州,北方终点是在大都城里的海子,即今天的积水潭。 10、颐和园中西堤了六桥是依据杭州西湖中的苏堤修建的。 11、王实甫《西厢记》的直接蓝本是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人称《董西厢》。 12、大藏经市所有佛教经典的总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巴利语、藏语、汉语三大体系的大藏经。 13、1961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长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北京市政府将长城北京段整体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4、北京西部山地属太行山余脉,俗称为北京西山;北部和东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与西山相环接的一段较军都山。 15、公元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下诏改国号为大辽,以幽州为南京,从此北京成为辽朝的陪都,北京由地域性城市开始向全国政治中心城市转变。 16、秦灭燕国之后,为加强对旧燕地的控制,在其地设置广阳郡。 17、“澶渊之盟”订立的时间是在公元1004年。 18、我国现在保存下来的帝王宫殿有两处,一处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一处是沈阳的清故宫。 19、云居寺的石经刻造工程,是由隋代隋静法师开创的。 20、1929年12月2日,在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的主持下,在周口店猿人洞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 21、雍和宫的跳布扎,是老北京过春节的最后一项活动。 22、1929年10月22日,北平发生了轰动全国的人力车夫捣毁电车的风潮。 23、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平谷盆地发现了代表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统称“上宅文化”。 24、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这是近代以来,外国军事力量第三次侵占北京。 25、中国佛教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三大体系。 26、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门头沟区清水河畔的“东胡林”墓葬。 27、明朝政府从1406年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到1420年城建工程基本完工。1421年正月初一,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废“行在”之称,该北京为“京师”,北京再次成为全国的首都。 28、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 29、老北京的城门有“内久外七皇城四”之说。内城九门民间依据各门实际功能增加了专称,其中“水门”是指西直门,“粮食门”指朝阳门。 30、元代初年,为了彻底解决漕运的水源问题,由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主持,重新开凿了一条

论北京地区远古文化的发展

结合北京远古历史,论北京地区远古文化的发展 一.北京的地理位臵: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北端,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山地属太行山余脉,俗称北京西山;北部和东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与西山相连的一段叫军都山;中部和南部为平原,向东南开扩,面向渤海。山地丘陵自西、北和东北三面怀抱北京城所在的小平原,故称“北京湾”,又称北京小平原。地理位臵位于中原与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接地带,自古为南北交通枢纽。 二.北京的远古历史及文化发展: 北京远古的历史,可追溯到50多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时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在世界同一阶段的古人类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是公认的人类发祥地之一。周口店位于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20世纪20年代,在龙骨山发现元史人类的牙齿和骸骨化石,这就是著名的“北京猿人”在人类学上正式名称叫“北京直立人”俗称“北京人”。 1929年12月2日,在周口店遗址,在猿人洞发现了第一个完整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掀开了北京历史第一页,北京的先民终于露出了神秘的面容。 据科学测定“北京人”化石距今57.8万年。在“北京人”遗址出土了约近十万件石器材料,说明“北京人”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已经学会简单打制石器,“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初期,

他的出现揭开了北京地区人类历史的序幕,使北京成为世界上最早进入人类社会的地区之一。 周口店地区的洞穴中还居住过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人类,被称为“新洞人”生活年代距今20~10万年,是介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之间的原始人类。从社会发展阶段上讲,这个时期属于原始群的晚期,处于原始群向母系氏族过度时期。 周口店古代人类还有著名的“山顶洞人”,其遗址位于龙骨山的山顶,正处于“北京人”居住的“猿人洞”的顶部之上,故名。“山顶洞人”距今约2.7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人类。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已经使用骨质工具。证明已经开始使用兽皮缝制衣物,告别了赤身裸体的时代。从这一时代起,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甚至可能存在“灵魂不死”的观念。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这一时期的社会组织已经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在周口店田园林场内发现与“山顶洞人”同一时期的还有“田园洞人”,1996年在王府井南口东方广场工地还发现了一处古人类活动遗址,据测定遗址文化大约距今2万4千年,与“山顶洞人”、“田园洞人”同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 距今1万年到4千年以前,人类社会处于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人类已经开始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还进行制陶、织麻等原始手工业生产,并且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门头沟区清水河畔的“东胡林人”墓葬。这是一座三人合葬墓。“东胡林人”生活的时代距今1万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3.北京历史文化知识(62)

北京历史文化知识 1.目前考古发掘显示,至少在50万多年前北京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类劳动、生 息、繁衍的身影。 2.“北京人”的出现揭开了北京地区人类历史的序幕。 3.考古工作者在王府井南口东方广场工地1996年年发现了一处古人类活动遗 址。 4.考古工作者在平谷盆地发现了主要代表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遗址,统称上宅 文化。 5.在夏、商王朝统治时期,北京及以北地区同时有几个部族存在其中孤竹、燕亳 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成为商王朝北方的附属国。 6.考古工作者在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发现了北京地区迄今最早的古城址。 7.西周的燕是召公奭的封国,实际到此地就封的是他的长子克。 8.东汉时期,渔阳太守张堪在今顺义东北兴修水利,开辟稻田八千余项。 9.公园752年诗人李白到幽州城时,写下了“十月到幽州,戈延若罗星。”的诗 句 10.公园938年辽太宗下诏大契丹改国号为大辽,以幽州为南京。 11.南京作为陪都,辽中央政府在这里设有行使中央权力的军政机构。 12.杨继业是北宋名将,他的气节深为宋、辽人民敬仰,辽国在辽国境内古北口修 建“杨令公祠”以示纪念。 13.1153年,完颜亮下诏将金朝国都自黑龙江迁至燕京,初名圣都,不久改成中 都。 14.1264年,忽必烈下诏将燕京改称中都,府名仍为大兴,燕就之名从此废用。 15.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国号“大元”,改中都为大都,元大都工程由刘秉忠主持 16.元政府通过大运河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南北五大水系。 17.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改大都路为北平府。 18.1421年农历正月初一,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废“行左”之称,改北京为京师。

中国历史地理读书报告--精绝国历史地理文化初探

精绝国历史地理文化初探 摘要: 通过《中国历史地理》的课程学习,我对中国文化和历史地理变迁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提升了对我国厚重文化历史的兴趣,同时对身边历史地理的敏感度也渐显敏锐。本文我就最近播出火热的电视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的内容,结合历史史实和地理考古,概述精绝国的发现,精绝国的社会,生态及土地制度等历史地理文化,以及精绝国的变迁和消亡,试图探访和再现那个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的精绝国。 关键词:历史地理;精绝国;文化;考证;消亡 1.精绝国的发现 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精绝”相关见于东汉史籍《汉书·西域传》,其上载道:“精绝国,国王驻精绝城。距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人口四百八十户,三千三百六十人,其中胜兵五百人。设置有精绝都尉,左右将军,译长各一人。北距西域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距戎卢国四日的行程。地形闭塞,交通不便。向西通扜弥国四百六十里。”[1]《水经注》中亦有相关记载:“南河又东北,迳扜弥国北,治扜弥城,西去于阗三百九十里。南河又东迳精绝国北,西去扜弥四百六十里。”[2]另有《新唐书·西域传》和《通志》等相关古籍文献都有对精绝国的相关描述,可见中国历史上精绝国确实作为西域三十六国而存在并曾一度繁盛。而精绝国的近代考古发现却要从尼雅遗址说起。 尼雅遗址或称尼雅古城,是由臭名昭著的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于1901年1月首先发现的,此后,其一生先后四次对此进行发掘盗取,导致我国大量的珍贵的尼雅遗址考古文物的流失,

但他的很多的中亚考察所发现文物仍是现在国际研究的重要资料。因为斯坦因当时发现的古代废墟位于新疆民丰县北境约120公里的沙漠中,为古代尼雅河尾闾地带,古尼雅河发源于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中部自南向北流入卡巴克?阿尔斯汉村附近的大沙漠,长约210千米。在出山口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盘旋,形成了一片冲积绿洲,叫做“尼雅绿洲”。因此在这片地区所发现的古废墟被命名为“尼雅遗址”[3]。尼雅遗址被誉为“东方之庞贝”,民丰尼雅一号墓地曾被评为199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该项考古发掘的科学资料和文物所反映的真实历史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古代文献对边疆地区记录的阙如[4]。 法国探险家戈厄纳曾企图在尼雅河流域的尽头寻找一个叫做精绝国的西域古国,但没有找到。斯坦因发现尼雅遗址后,推测尼雅遗址就是戈厄纳苦苦寻找的精绝国的遗迹。他把自己掠夺来的古文书记录并发表出来,其中的汉文简牍很快被中国国学大师王国维看到。凭借丰富的学识,王国维一眼看出一枚简牍上有“泰始五年”的字样,这是公元269年中国西晋王朝武帝的年号。参照中国历史记载中的蛛丝马迹以及从古至今的阗(今和田)与各国的相距路程,认真考证梳理后,王国维断定:尼雅就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4]。 斯坦因第四次尼雅之行所获得的资料包括掘获的26枚汉文木简,其中之一用工整隶书写“汉精绝王承书从……”[5]七字,这件文书直接地证明了王国维关于尼雅遗址即汉代精绝国故址的观点。而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等汉锦,恰好与公元前1世纪中叶,西汉宣帝为平定甘青之乱,派遣赵充国、辛武贤征调“蜡、月氏兵四千人”伐羌成功后,诏云:“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这一历史事件及文献记载互为印证。2.古精绝国历史地理文化 根据尼雅遗址的考古发掘来看,完整的活动遗迹和众多保存良好的文物说明了中国历史上的精绝古国曾相当繁盛,同时先进的生态文化和土地制度无不彰显着精绝人民创造了相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