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种
水稻育种 注意事项

水稻育种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可太重要啦!就像你找对象,得找个合适的呀!比如有的品种适合这个地方,有的就不适合,那能瞎选嘛!像在容易干旱的地方,就得选抗旱的品种。
所以,可得瞪大眼挑对品种哦!
2. 育种的土壤也不能马虎呀!你想想,要是把水稻种在很差的土里面,它能长得好么?就好比让你睡在又脏又臭的地方,你能舒服嘛!所以要确保土壤肥沃、疏松,给水稻一个舒适的“家”。
3. 播种时间可得把握好哇!这可不像你想什么时候出门就什么时候出门。
太早太晚都不行,太早了可能太冷,太晚了又赶不上好时候,这不就糟糕啦!就像赶火车,你得卡着点去呀!
4. 施肥也要合理呀,不能乱施一通!你不能一下子给水稻吃撑了,也不能让它饿着呀!就像你自己吃饭,适量才健康呀,对不对?多了少了都可能长不好呢。
5. 浇水也有讲究哟!不是想浇就浇的。
水多了会淹死,水少了会干死。
这就跟你喝水一样,喝多了肚子胀,喝少了口渴,得恰到好处才行呢!该浇水的时候就得浇透。
6. 注意病虫害防治呀!这就像你生病得赶紧治一样。
要是不在意病虫害,那水稻可能一下子就全完啦!咱可得时刻留意着,一有不对劲赶紧采取措施。
7. 日常管理可不能偷懒哟!你总不能种下去就不管啦。
就跟养孩子似的,得经常照顾着呀。
看看长得好不好,有没有问题,及时处理呀!
8. 收获的时机也很关键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太早了没成熟,太晚了可能就掉粒了。
你想想,要是你准备去收果子,去早了没熟,去晚了都烂了,那多可惜呀!所以一定要瞅准时机再收获。
总之呀,水稻育种可真是个细致活,每个环节都要用心,不然就白忙活啦!。
水稻的稻种选育方法

水稻的稻种选育方法水稻(学名: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人类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稻种选育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介绍水稻的稻种选育方法,包括自交系法、杂交法和基因编辑法。
一、自交系法自交系法是通过连续自交和选择,形成纯合系的育种方法,适用于遗传背景单纯的基因型。
具体步骤如下:1. 选择合适的亲本:选择出具有优异形态和性状的优良个体作为种源,如产量高、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等。
2. 连续自交:将选出的亲本连续自交6-8代,使基因型固定。
3. 选择优良自交系:根据目标性状,通过田间鉴定和实验室分析,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自交系。
4. 品种区试:将优良自交系进行品种区试,评定其适应性和稳定性。
5. 品种审定:根据品种区试结果,经国家审定机构审定,确定为新品种。
二、杂交法杂交法是将两个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具体步骤如下:1. 选择优良亲本:选择具有亲和力的两个亲本,一般分为母本和父本。
2. 杂交:将母本和父本进行人工授粉,使其杂交。
3. 抗性评估:对杂交种进行抗病、抗虫和逆境等方面的评估,筛选出具有较高抗性的杂种。
4. 育种价值评估:对杂交种的产量、品质和其他经济性状进行评估,确定其育种价值。
5. 选育新品种:根据评估结果,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害的优良杂交种进行推广和选育新品种。
三、基因编辑法基因编辑法是一种新兴的遗传改良技术,可以直接对水稻基因进行精准的编辑。
其主要步骤如下:1. 目标基因筛选:根据水稻所需的特定性状,筛选出可编辑的目标基因。
2. 基因编辑工具设计:根据目标基因设计适当的基因编辑工具,如CRISPR-Cas9系统。
3. 基因编辑:利用基因编辑工具对目标基因进行精确的编辑,如删除、插入或修复等。
4. 基因编辑后的筛选:对编辑后的水稻进行筛选和验证,选择出具有目标性状的编辑突变体。
5. 杂交与选育:将编辑突变体与其他优良品种杂交,进行后代筛选和选育,最终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初探水稻种植中的育种方法

初探水稻种植中的育种方法水稻(学名:Oryza sativa)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食物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水稻的育种是指通过人工选择和繁殖,利用基因的变异和组合,提高水稻品种的产量、抗病性、耐逆性和食味品质等特征。
下面将初探水稻种植中的育种方法。
一、传统育种方法1. 杂交育种:通过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父本和母本,在掌握花器官的发育规律和花粉的传粉途径的基础上,进行人为引授,配制杂交种子。
是一种相对较为简单的育种方法,可产生优良的杂交后代。
2. 自交育种:通过连续进行自交,逐代选择,提取自交系的种子进行种植,采用自交后代选优法则筛选出优良纯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明显的合优效应和突变效应的遗传材料。
3. 品种改良:通过对现有品种的选择、杂交和自交等方法,建立新的品种和优良的品系。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逐步优化已有的品种。
二、分子育种方法1. 标记辅助选择:利用DNA标记与目标基因的遗传连锁及分离进行筛选,来加速育种过程。
可以通过PCR扩增、PCR-RFLP、SSR、SNP等技术来分析和利用标记。
2. 基因工程育种: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或者改造内源基因,来使水稻具有抗虫、抗病、抗逆等特性,提高生产力和抗性。
主要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添加、基因改变和基因间转移等技术。
三、离体培养育种方法1. 细胞培养:将水稻组织或细胞分离培养,通过添加激素和营养物质,在细胞层面上实现遗传变异和选择。
可用于获得快速繁殖的纯系材料和产生突变株系。
2. 离体培养诱导多倍体:通过培养水稻花药、幼胚或愈伤组织,并添加适当激素,使其发育成植株,获得多倍体,提高品种的育种效果。
以上介绍了水稻种植中的一些育种方法,传统育种方法是主要手段,通过选择、杂交和自交等方法来筛选出优良的品种。
分子育种方法则是优化育种过程的一种手段,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目标特性的品种。
离体培养育种方法则是常用于获取优良材料和进行基因组改良的一种手段。
不同育种方法相互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抗性,适应不同环境下的需求。
(完整word版)水稻育种

作物育种学各论第一章水稻育种第一节国内外水稻育种概况一、水稻生产的重要地位1、稻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小麦.•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栽培面积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水稻总栽培面积的90%以上.•我国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水稻产量高而稳,适应性强.•稻米食味和营养价值好,品质优于其它粮食。
2、我国水稻生产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总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29.1%,稻谷产量则占粮食总产的47.3%,不足1/3的面积生产2/5以上的粮食,可见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3、我国水稻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1)我国是稻谷生产大国我国年均生产稻谷1。
66亿吨,占世界稻谷总产的36。
9%,为世界第一;水稻播种面积年均4。
9亿亩,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22.8%,仅次于印度;稻谷平均亩产338。
5公斤,比世界平均高38。
3%,在主要产稻国中名列前茅。
(2)我国是稻作历史古国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水稻栽培历史极为悠久,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稻谷、米粒、稻秆等遗物出土者达73处,最早的是浙江桐乡罗家角(7040±150BC)和余姚河姆渡(6950±130BC)。
古籍上有关水稻的记载非常丰富。
(3)我国是稻种资源富国●我国水稻分布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气候带;世界上种稻最北点在我国(黑龙江漠河,53°27′N).生态环境极为多样,稻种资源异常丰富。
●到1990年底为止,我国已编入国家稻种资源目录的国内品种达54972份,其中古老的地方品种达46887份。
(4)我国是水稻科技强国•水稻矮化育种源于我国,被誉为水稻的第一次“绿色革命”。
水稻育种计划

水稻育种计划
一、计划概述
-目标:明确育种计划的主要目标,如提高产量、改良品质、增强抗病性等。
-时长:计划实施的时间周期。
二、背景研究
-品种分析:分析当前种植的水稻品种的特点和不足。
-市场需求:研究市场对水稻品种的需求,如口感、营养成分等。
三、育种策略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育种目标的亲本品种。
2. 杂交策略:确定杂交的方法和流程,如人工杂交、分子辅助选择等。
3. 基因编辑:如有条件,可考虑应用基因编辑技术。
四、实验设计
1. 杂交实验:详细规划杂交实验的步骤和条件。
2. 田间试验:设计田间试验,包括布局、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3. 数据收集:制定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如产量测定、品质评估等。
五、资源需求
-列出实施育种计划所需的资源,包括种子、试验田、实验设备等。
六、风险管理
-评估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并制定应对措施。
七、进度安排
-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包括杂交、田间试验、数据分析等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
八、预期成果
-预期通过育种计划达成的具体成果,如新品种的培育、产量提高等。
九、总结与评估
-定期总结工作进展,评估实验结果,调整育种策略。
制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稻的育种方法

水稻的育种方法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人们一直在进行育种研究。
下面将从传统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育种三个方面介绍水稻的育种方法。
一、传统育种传统育种是指通过人工选择和培育,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
这种方法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筛选,耗时耗力,但是可以保留水稻的遗传多样性,不会对水稻基因造成破坏。
传统育种的主要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自交系育种。
选择育种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植株进行繁殖。
这种方法可以保留水稻的遗传多样性,但是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筛选。
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产生新的杂交种。
这种方法可以利用不同品种的优点,产生更好的水稻品种。
但是需要进行大量的杂交试验,耗时耗力。
自交系育种是指将同一品种的不同植株进行自交,产生自交系。
这种方法可以保留水稻的遗传多样性,但是需要进行多代自交,耗时耗力。
二、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产生新的杂交种。
这种方法可以利用不同品种的优点,产生更好的水稻品种。
杂交育种的主要方法包括单交、复交和三系杂交。
单交是指将一个优良品种的花粉授粉到另一个品种的柱头上,产生新的杂交种。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
复交是指将一个杂交种的花粉授粉到另一个品种的柱头上,产生新的杂交种。
这种方法可以利用不同品种的优点,产生更好的水稻品种。
三系杂交是指将一个不育系的花粉授粉到一个恢复系的柱头上,产生新的杂交种。
这种方法可以利用不育系的优点,产生更好的水稻品种。
三、基因编辑育种基因编辑育种是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水稻的基因进行编辑,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
这种方法可以精准地编辑水稻的基因,产生更好的水稻品种。
基因编辑育种的主要方法包括CRISPR/Cas9技术和TALEN技术。
CRISPR/Cas9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编辑水稻的基因,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
高产杂交水稻的育种历史与技术

高产杂交水稻的育种历史与技术《高产杂交水稻的育种历史与技术》杂交水稻的出现,是农业领域的一场伟大革命,它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对解决全球粮食问题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杂交水稻育种的早期探索在杂交水稻育种的早期,科学家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水稻种植,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产量一直受限于水稻的自然生长特性。
当时人们就开始思考,能否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培育出产量更高的水稻品种。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水稻的雄性不育问题。
雄性不育是杂交水稻育种的关键因素之一。
科学家们在稻田里不断寻找天然的雄性不育株,这就像是大海捞针一样困难。
他们需要仔细观察每一株水稻的生长特性,判断其是否具有雄性不育的特征。
这一过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科学家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年复一年地进行筛选和研究。
而且,在早期对于水稻遗传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科学家们只能凭借经验和不断的试验来探索。
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观察杂交后代的表现。
这一时期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但却为后来杂交水稻的成功育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袁隆平的开创性贡献提到高产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名字是不得不提的。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贡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
他不畏艰苦,在稻田里长时间工作,像一个执着的探索者。
他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野败”,这一发现成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袁隆平深知这一发现的重要性,于是他带领团队开始围绕“野败”进行深入研究。
他们通过不断的杂交、回交等育种手段,试图将雄性不育的特性稳定下来,并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杂交水稻。
在这个过程中,袁隆平团队遇到了无数的困难。
例如,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的杂交亲和性问题,有的品种之间很难进行杂交,这就需要寻找合适的中间桥梁品种。
还有在培育过程中,如何保证杂交后代既具有高产的特性,又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袁隆平凭借着他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科研能力,一步步克服了这些困难。
水稻育种程序的八个步骤

水稻育种程序的八个步骤
水稻育种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八个主要步骤:
1.目标设定:确定育种的具体目标,比如改良产量、抗病虫害、适
应不同环境等。
这个阶段还包括对目标品种的特性进行分析和确定。
2.亲本选择:选择作为育种材料的亲本,通常包括母本和父本。
这
些亲本需要具备目标特性,并且要有不同的遗传背景,以便在后续的杂交中产生多样性。
3.杂交:将选定的母本和父本进行人工授粉,产生杂交种子。
这个
步骤旨在结合两个亲本的优良特性,产生具有优势遗传特性的后代。
4.选择与筛选:通过田间观察、实验室分析等手段,对杂交后代进
行评估和筛选,以确定哪些个体具有理想的遗传特性,比如产量高、抗病性强等。
5.后代选育:从筛选出的材料中选择优良的个体作为后代,进行连
续的选育和繁殖。
这个阶段旨在固定理想的遗传特性。
6.田间试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评估育种材料的
表现,以确定其适应性和稳定性。
7.品种审定:通过多地多年的试验,确定具备优良表现的品种,进
行审定,以确保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8.推广与应用:将通过育种获得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和应用,推动
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改善农业生产和促进粮食生产。
这些步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稻育种程序,其中每个步骤都需要系统的计划和精细的操作,以确保育种目标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子育种包括(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2、简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概念、优点和主要步骤。
通过检测与分子标记紧密连锁的目标基因,从而选择目标性状的基因型,以培育符合育种目标的技术,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3、比较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的不同(1)常规育种表现型选择,受时空因素影响、基因来源有限、基因交流限于种内、少数亚种间目标性状功能有一定的不明确性、选择时间长,根据细胞学及测交鉴定基因型,需2-3年(2)分子育种基因型选择,不受时空因素影响基因来源广、基因资源丰富基因交流不受物种限制目标基因功能已知、目标性强选择时间短,可准确快速跟踪后代群体中目标性状的传递基因可分离、可调控4、所谓分子育种,指的是在经典遗传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理论指导下,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整合于经典遗传育种方法中,结合表现型和基因型筛选,培育优良新品种。
5、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具有很大优势:a.可以利用的基因资源大大拓宽。
b.为培育优良品种提供了崭新的育种途径。
c.可以对植物的目标性状进行定向变异和定向选择(如点突变和RNAi技术)。
d.可以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速育种进程6、细胞的全能性:因为细胞核内有保持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所以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具有发育成一个生物体的能力全能性的高低:①受精卵>配子(如卵细胞)>体细胞②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③植物细胞>动物细胞7、外植体是指用来进行培养的植物体某一部分组织的统称。
选择外植体要考虑:①基因型;②植物的合适部位;③考虑它的合适年龄步骤:取外植体、消毒、接种于培养基上、置于一定条件下培养8、培养基及其组成:基本培养基:MS,N6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能量物质:蔗糖等其他添加物酵母粉、椰子汁、水解乳蛋白、酪蛋白水解物等9、无性系变异:将遗传上的变异称为无性系变异;变异体:不加任何选择压力而筛选出的变异个体;突变体:经过施加某种选择压力所筛选出的无性系变异。
10、原生质体:指用特殊方法脱去细胞壁的、裸露的、有生活力的原生质团。
就单个细胞而言,除了没有细胞壁外,它具有活细胞的一切特征11、原生质体培养的利用途径:♦①通过原生质体培养可以制造单细胞无性系。
♦②原生质体可以作为基因转化的受体,使之接受外源遗传物质(如细胞器、染色体或DNA片段等)产生新的变异类型。
♦③利用原生质体进行许多基础性研究,如细胞生理、基因调控、分化和发育等。
♦④细胞融合即体细胞杂交。
12、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融合,是指两种原生质体间的杂交。
胞质杂种:是指体细胞杂交过程中有意识地去除(或杀死)某一亲本的细胞核,得到的将是一个亲本细胞核和两个亲本细胞质的杂种细胞。
13、体细胞杂交的特点最大特点是:有可能使有性杂交不亲和的双亲之间杂交成功,也就是说在体细胞水平上的杂交,其双亲间的亲和性或相容性似乎有所提高,因而有可能扩大杂交亲本和植物资源的利用范围。
14、体细胞杂交的环节①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②原生质体间的融合;③融合后杂种细胞的选择;④诱导杂种细胞产生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15、融合方式:原生质体融合有两种融合方式即对称融合和非对称融合。
这两种融合方式都能产生三种类型的杂种:综合了双亲全部遗传物质的对称杂种;部分遗传物质发生丢失的非对称杂种;只具有融合双亲一方核遗传物质的胞质杂种。
16、对称融合:即双亲的核质组装在一起的融合。
非对称融合:指在融合前对一方亲本原生质体施加一定的处理,钝化其细胞质,再和另一方原生质体融合,从而得到非对称杂种或胞质杂种。
17、原生质体培养与作物遗传改良:(1). 克服生殖障碍,创新新种质原生质体融合是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植物多胚特性等生殖障碍的有效手段,并且能转移多基因控制的性状(2).转移有利性状,改善作物品质(3)、转移部分染色体,获得非对称杂种(4)、转移细胞质基因组,得到胞质杂种18、体细胞杂交面临的困难:1、融合特性的高效性2、杂种细胞的培养和选择3、杂种的遗传稳定性控制19、花药培养是由单个花粉粒在合成培养基上经培养获得完整植株的技术。
也是获得单倍体的一种技术,20、花药培养的特点及在水稻品种改良上的应用•(1)后代的快速纯合;•(2)排除显隐性的干扰,使配子类型在植株水平上充分体现,提高选择效率;•(3)结合诱变处理提高诱变效果。
•(4)推广品种通过花药培养可达到提纯选优的作用。
•(5)利于突变体的筛选,是遗传研究的良好实验材料体系;21、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1、受基因型限制•2、绿苗分化率还不够高•3、不能短期内成批产生较多的H1植株,分化绿苗时间长。
•4、耗费比较大22、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包括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
23、诱变育种的特点(1)、突变频率高、范围广,是新基因的重要来源。
(2)、改变个别简单遗传的性状较为有效。
(3)、突变性状易于稳定,育种年限短。
(4)、变异议程难以控制,有利变异少,不利变异多,对数量性状改良效果不好。
24、处理的材料:休眠种子、萌动种子、绿色植物、无性繁殖体(包括各种愈伤组织)、配子体、胚25、诱变后代的特点及育种程序M1代大量生理损伤,多嵌合体。
M2代开始大量分离,隐性突变表现出来,是选择最重要的世代。
M3代多数突变性状可以稳定,成为整齐一致的株系,可选出优良株系。
同源多倍体可在F3代以后分离出突变性状诱变后代的选育(1).M1代按诱变材料种植,增大密度,只收主穗,每个材料至少有500-1000株。
(2).M2代种植成穗行或混合法种植,进行单株选择后,剩下的混合留种(可每株留1粒或几粒)。
(3).M3及以后世代按株系种植进行鉴定,直至成为新品种。
26、太空育种的特点:太空的环境1、高真空2、微重力3、强宇宙射线地球上的模拟:高真空和微重力都好模拟,宇宙射线难模拟太空育种的特点有利变异比较多。
27、诱变育种的效果(1)、生育期的改良(2)、株高的改良(3)、稻米品质的改良(4)、抗性的改良28、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系或自交系,其遗传组成为S(rr)保持系:其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代仍能保持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系或自交系,遗传组成为N(rr)。
恢复系:其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代育性恢复为正常的品系或自交系,遗传组成为为N(RR)或S(RR)。
29、一个优良不育系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不育性稳定,不育率99.5%以上。
(2)可恢复性好。
(3)开花习性好,柱头发达,外露率高,小花开颖角度大而持续时间长,包颈轻或不包颈,异交结实率高。
(4)配合力好,容易组配出强优势组合。
(5)米质好、抗性强。
30、三系法杂交水稻组合选育的基本过程是:第一步:确定计划用于组合测配的不育系和恢复系。
第二步:不育系分期播种,以便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育系开花。
第三步:在开花期进行大量的杂交,每个组合杂交种子量50粒左右;第四步:进行杂交组合的优势鉴定;第五步:对初选组合进行复测,复测的种子量要达到500粒以上;第六步:对复测的组合进行小区比产试验;第七步:对复测中选的组合进行小面积隔离制种;第八步: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决选株型好、生育期适宜、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组合;第九步:申报区域试验;第十步:在区域试验中表现优良,申报审定。
31、优良恢复系标准:(1)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抗性。
(2)恢复力强而稳定,所配组合杂种F1结实率大于75%。
(3)开花习性好,花期长,开花早,且集中,花药发达,花粉量充足。
(4)一般配合力好,杂种优势明显(超亲,超标)。
32、光温敏核不育系,恢复系。
由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培育成的杂交水稻称作两系法杂交水稻。
33、1973年石明松在晚粳稻农垦58大田中发现3株自然雄性不育株,其育性主要由光照长度控制,1985年10月正式定名为“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
从而开始了中国的两系杂交水稻研究。
温敏核不育现象的发现丰富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的不育系资源,如安农S和衡农S等,其育性主要由温度控制。
1988年,国内第一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应用于生产。
1995年两系杂交水稻正式全面地投入商品化生产。
到2004年,两系杂交稻累计推广2亿亩34、光温核不育系的选育标准:遗传性稳定、群体不育株率100%、同一地区的年际间育性转换期相对稳定、可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低、开花习性好,制种产量高35、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有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1)安全制种原则(2)可繁殖原则(3)高配合力原则(4)易制种原则36、广亲和性是指一些中间类型水稻材料与籼粳品种杂交,F1代能正常结实的现象。
37、我国杂交水稻研究起始于(1964 )年。
野败不育系是(1971)年,由(李必湖)在海南三亚南红农场发现的。
(1972)冬季我国第一批野败细胞质不育系和保持系宣告育成。
(1974)年宣布我国实现了水稻的籼型野败三系的配套,标志杂种优势利用取得了重大突破。
(1975)年(10)月,宣布我国三系杂交水稻选育成功并应用于生产。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在(1973)年,由(石明松)发现的。
袁隆平院士总结了近四十年的育种实践,提出了,育种家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迄今为止,通过育种提高作物产量,有两条途径:一是(形态改良),二是(杂种优势利用)。
38、两系法的特点:两系法水稻相对于三系法来说,既是技术上的进步,又可扩大亲本利用范围,特别是两系法更有利于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来进一步提高产量,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39、在中国最为流行的水稻病害是(稻瘟病)和(白叶枯病)40、白叶枯病:全生育期抗性:特点是在苗期就得到表达直至成株阶段,并有明显的小种专化现象。
成株抗性:特点是仅在成株阶段表现出抗性。
41、在水稻生产危害最重害虫主要是:螟虫: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黑尾叶蝉42、抗虫机制:,即拒虫性、抗生性和耐害性拒虫性:寄主的某些性状使害虫不以它为食料或作为产卵、栖息的场所抗生性是寄主在生物学上对害虫不利的特性。
耐害性:寄主可以忍受能使害虫群体的危害而仍获丰产的特性43、选育抗虫品种的方法:(1)系统选育抗虫品种(2)通过杂交导入抗虫基因或性状(3 )、运用遗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抗虫基因44、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基因型亲本间的杂交进行基因重组,通过多代定向选择和鉴定,育成新品种的方法45、杂交亲本的选配原则:(1)、双亲优点多,缺点少,目标性状突出,优缺点互补。
(2)有一个亲本能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
(3)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强度,以及亲本配合力要高。
(4)亲本间生态类型、亲缘关系或地理位置差异较大。
46、单交:是指二个品种(品系)之间的杂交复式杂交又称复合杂交,即用二个以上的不同亲本进行多次杂交的组配方式。
三交:先用二个亲本单交,然后用单交后代再与另一个亲本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