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化妆品消费数据统计
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趋势分析

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趋势分析提示:参考发布《2019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参考发布《2019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根据2007年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本土化妆品企业从产品功能和用途上来看,化妆品行业细分为护肤品、护发品、彩妆、香水、口腔用品等几大类,其中护肤品、护发品、彩妆的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近年来,护肤品的需求量更是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领先于化妆品行业整体水平。
从国际一线品牌如欧莱雅集团、LVMH 集团、资生堂集团,到国内新兴品牌上海家化、伽蓝集团等,旗下均拥有众多护肤品系列。
护肤品早成为化妆品市场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带。
目前,我国的化妆品行业绝大份额被外资企业所占据,其次为中外合资品牌,国内的主要的化妆品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数量较少,主要以参股形式存在。
2017年我国化妆品行业领先企业的结构分析数据来源:数据中心整理一、发展历程被称为“美丽经济”的中国化妆品产业,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现今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化妆品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化妆品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
中国化妆品发展到现在共经历了四个时代:最早的护肤品是直接从动植物或者矿物油里提取成分,比如以前的雪花膏、孢子油,含油脂保湿的护肤品;改革开放后到九十年代前后,进入一个叫“危险化学护肤”时代,流行快速美白、祛斑,但危“肌”四伏;后来进入了天然“草本护肤”。
然而许多打着草本旗号的护肤品仍添加了大量的活性剂、防腐剂等成分。
化妆品行业的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分析

化妆品行业的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分析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美的追求,化妆品行业已成为一个日渐壮大的市场。
目前,全球化妆品市场价值已经超过500亿美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市场之一,据统计,2017年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总销售额已经达到2562亿人民币。
可以预见,未来化妆品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将探讨当前化妆品市场的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分析。
一、市场趋势1.绿色化妆品将成为市场的新热点如今,随着对环保意识的增加,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选购绿色、环保的化妆品。
绿色化妆品强调按照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理特点开发和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化学成分的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据市场预测,到2023年,绿色化妆品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0%以上。
2.新零售加速化妆品行业的转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零售模式的出现助力化妆品行业实现了转型升级。
消费者现在可以直接在线上购物,也可以在线下实体店购物,甚至还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选购自己喜欢的产品。
这种多渠道的购物方式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
与此同时,新零售模式也让化妆品企业走进了更多的消费者视野,继而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口碑。
3.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加化妆品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随着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具有特定功能的个性化化妆品成为消费者选购的新择。
而具备个性化定制功能的化妆品品牌也在市场竞争中增加了优势。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和忠诚度会随着消费心态的转变而产生变化,因此化妆品品牌的个性化玩法也备受关注。
二、消费者需求分析1.年轻消费群体是化妆品市场的主力军在化妆品市场中,年轻群体是一支重要力量。
这一群体年轻、时尚、追求个性,同时也对环保和无公害的化妆品趋之若鹜。
化妆品品牌在面向年轻人推广时,应该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消费心态等方面入手,尽可能贴近年轻消费者的内心需求,从而打造出让消费者喜爱和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2.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增加如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越来越高。
中国化妆品电商发展现状

中国化妆品电商发展现状在利好政策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全球化妆品行业高速发展,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其中,化妆品电商更是成为一块各厂家争先抢食的蛋糕。
215年,由于欧元区需求持续不振,以及全球主要化妆品市场之一——巴西出现大幅经济衰退,导致全球化妆品规模同比下滑,降幅达7.3%。
近年来,全球经济有所回暖,带动化妆品消费反弹。
2018年,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达4655.0亿美元,同比增速为0.1%。
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消费市场,占全球同期总量的36.2%,北美、西欧、拉美地区分别以24.0%、20.2%和8.5%位居其后。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化妆品消费也迅速崛起。
《2020-2026年中国化妆品零售行业市场经营风险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2017年中国化妆品的市场规模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1.5%,仅次于美国的18.5%。
随着中国网络科技高速发展,以及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线上购物成为中国网民不可或缺的消费渠道之一,而网购用户对于线上购物所花费的金额也越来越多。
2013年至2018年,中国网购交易金额从2679亿元增长至57370亿元,复合增长率84.6%;预计2019年,网购交易金额将达到66610亿元。
超过半数没有网购经历的人表示未来会尝试网购,其中表示会偶尔网购额人占了45.45%,仍有18.18%的人表示未来不会网购。
网购这一购物方式已渗入到全国大部分地区了,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会进行网络购物。
另一方面,由于网购与互联网、电脑、手机、移动支付等先进技术紧密相连,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弱的人来说,要进行网购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具体而言,在中国网民网购的商品类别中,洗护用品(40.8%)的比例最高,其次美容彩妆(33.1%)、食品饮料(32.2%)和家居用品(31.7%),此外依次为数码家电、服饰箱包、水果生鲜、母婴用品和营养保健产品。
2017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3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2.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9397.8亿元,增长3. 2%;第三产业增加值12362.1亿元,增长5.0%。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745元,比上年增长4.3%。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27.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2千公顷。
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81.7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179.7千公顷。
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57.0千公顷,比上年减少75.7千公顷。
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78.3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54.7千公顷。
全年果园面积366.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4.2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136.7万吨,比上年增加36.1万吨。
其中,水稻产量498. 4万吨,玉米产量1448.9万吨。
全年油料产量81.2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 048.0万吨。
全年水果产量809.2万吨,比上年增加6.9万吨。
全年造林作业面积144.2千公顷,森林抚育面积94.0千公顷,育苗面积27. 5千公顷,义务植树0.6亿株。
全年林木采伐蓄积量276.7万立方米。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20.3万吨。
其中,猪肉产量220.9万吨,牛肉产量25.1万吨,羊肉产量9.5万吨,禽肉产量164.8万吨。
全年禽蛋产量289. 9万吨。
全年生牛奶产量140.1万吨。
全年生猪出栏2627.2万头,年末生猪存栏1308.0万头。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捕捞)520.9万吨,比上年下降0.1%。
其中,淡水捕捞5.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淡水养殖99.6万吨,增长1.9%;海洋捕捞1 00.0万吨,下降7.5%;海水养殖315.9万吨,增长1.8%。
全年机耕面积3839.1千公顷,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4052.8千公顷。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5.5万吨。
2017年中国零售业发展情况报告(精简版)

2017年中国零售业发展情况报告(精简版)第一部分零售业整体情况一、宏观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2017年全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6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10.2%,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连续第四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继续发挥着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具体到零售业,2017年,商务部重点监测的2700家典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个百分点,典型企业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8.0%和7.1%,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5和11个百分点,特别是实体零售逐步回暖,分业态数据显示,2017年,专卖店、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销售额增速分别为8.3%、6.2%、3.8%和2.4%,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6.6、3.3、1.9和2.7个百分点。
二、政策环境影响(一)十九大报告指明零售业发展前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美好生活需求中,必然包括更好的消费和体验,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也必然蕴含着零售行业迭代升级的市场机遇。
(二)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扩大内需从2017年12月1日起,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这是2015年以来第三次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
本次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涵盖食品、保健品、药品、日化用品、衣着鞋帽、家用设备、文化娱乐、日杂百货等类别,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下降9.6个百分点。
三、零售业总体发展(一)行业转型初现成效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在电商倒逼的压力下,零售企业凭借自身多年积淀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加快转型变革,加速业态升级,加力市场深耕,面对消费市场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从顶层设计,区域布局,新老业态融合,商业模式重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战略性调整,大力进行门店改造,深度整合供应链,全面升级渠道能力,积极布局新零售,在行业回暖背景下出现明显的业绩改善。
2024年口红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口红市场需求分析简介口红作为化妆品中的一种,一直以来都是女性们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
随着时尚和美容观念的不断演进,口红市场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口红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口红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持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据统计,2017年全球口红市场的销售额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可以看出,口红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消费者分析年龄层次口红市场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年龄在18岁至40岁之间的女性群体。
这一年龄段的消费者更加注重自身形象和美容,对于口红的需求量也相对较高。
地域分布在地域分布上,口红市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
这些地区的消费者收入相对较高,消费观念较为先进,对于美容产品的需求也较为旺盛。
消费习惯口红市场的消费者通常会选择根据自身肤色、场合等因素来购买口红产品。
他们对于品牌和产品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注重口红的外观包装和口感。
影响因素分析时尚潮流时尚潮流是影响口红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时尚观念的改变,消费者对于口红的颜色和款式也有所不同。
一些时尚品牌的推出和一些知名人士的影响往往会带动整个口红市场的变化。
媒体宣传媒体宣传是推动口红市场需求增长的重要手段。
各种时尚杂志、电视广告、网络推广等媒体途径都可以有效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口红销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品牌影响力口红市场中的一些知名品牌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消费者在购买口红时通常会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这些品牌的口碑和品质可以有效地提升口红产品的销售额。
发展趋势天然有机口红的崛起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天然有机口红正在逐渐崛起。
这种口红采用天然成分制成,对于口红市场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定制化口红的兴起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趋势也在影响口红市场的需求。
定制化口红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进行调配和定制,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产品的追求。
化妆品行业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本报告针对我国化妆品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行业整体发展趋势、企业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偿债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对化妆品行业财务数据的梳理和分析,为投资者、企业及相关利益方提供决策依据。
二、行业概况化妆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
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
三、行业财务分析1.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分析(1)行业营业收入分析从营业收入来看,我国化妆品行业整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近年来,行业营业收入逐年上升,其中,线上渠道增长迅速,线下渠道保持稳定。
以下是近年来我国化妆品行业营业收入情况:2015年:4456亿元2016年:4975亿元2017年:5446亿元2018年:5840亿元2019年:6320亿元(2)行业毛利率分析化妆品行业毛利率较高,近年来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以下为近年来我国化妆品行业毛利率情况:2015年:约45%2016年:约43%2017年:约42%2018年:约41%2019年:约40%2.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企业营业收入分析化妆品企业营业收入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线上渠道成为企业增长新动力。
以下是近年来我国部分化妆品企业营业收入情况:企业A:2015年10亿元,2019年20亿元企业B:2015年15亿元,2019年25亿元企业C:2015年8亿元,2019年12亿元(2)企业毛利率分析化妆品企业毛利率整体较高,但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
以下是近年来我国部分化妆品企业毛利率情况:企业A:2015年50%,2019年45%企业B:2015年48%,2019年43%企业C:2015年55%,2019年50%3. 运营效率分析(1)存货周转率分析化妆品企业存货周转率较高,表明企业存货管理较为高效。
以下是近年来我国部分化妆品企业存货周转率情况:企业A:2015年3次,2019年4次企业B:2015年2.5次,2019年3次企业C:2015年3.5次,2019年4次(2)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化妆品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高,表明企业信用风险较低。
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规模、行业消费现状、经济运行情况及化妆品企业三大发展趋势

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规模、行业消费现状、经济运行情况及化妆品企业三大发展趋势一、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规模分析《2020-2026年中国化妆品零售行业市场经营风险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3-2020年中国化妆品产量及市场规模数据可以看到,在2013年至2016年之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产量处于稳定状态,每年产量维持90万吨左右。
在2016年开始,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上涨,与此同时,化妆品的产量也在这几年明显增加,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产量达124万吨。
从护肤品行业来看:护肤品是是化妆品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子行业,主要具有清洁皮肤及补充皮肤养分等功能,如洗面奶、面霜、面膜等。
目前市场规模呈高速发展态势,行业仍处于成长期。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787亿元。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护肤品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的提高以及消费升级的需要,化妆品行业的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长,行业产量也会进一步增长,而由需求端拉动供给端发展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化妆品行业的产销率上涨。
2019年中国化妆品常规品类品牌榜:女性香水类目从2019年香水消费品牌榜上榜的品牌信息来看,综合实力前10的品牌均来自欧美国家,这说明海外大牌香水仍中国市场的消费主流。
二、化妆品行业消费及经济运行情况分析1、需求偏刚性,行业零售表现居可选消费中最优受国内疫情影响,可选消费承压。
但美妆品类延续了此前的韧性,Q1行业零售下滑幅度仅为13%。
原因有三:1、直播及内容营销兴起激发购买欲望;2、高电商占比能够对冲线下无差别关店造成的负面冲击;3、消费观念升级,美妆(特别是护肤品)已经具备一定的必选属性。
2、20Q1龙头公司利润端受疫情影响有限从利润表的角度看,化妆品品牌公司所受疫情影响有限。
重点公司2因电商占比高,且线下多以经销为主,收入端合计下降 3.67%;同时注重控制货品折扣率并对费用支出严格管控,毛利率(61.91%)及净利润率(17.67%)保持相对稳定,净利润增速合计增长2.9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化妆品消费数据统计2017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4%。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7409亿元,增长6.7%。
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0613亿元,增长8.1%。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754亿元,同比增长9.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981亿元,增长10.1%。
2017年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4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972亿元,增长11.8%。
其中12月份化妆品消费收入261亿元,与去年同期增长13.8%。
2017年1-12月化妆品累计消费收入达2514亿元,同比增加13.5%
2017年1-12月中国化妆品消费收入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在商品零售中,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6417亿元,同比增长6.8%。
2017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50861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其中化妆品12月增长速度达到13.8%,在各类消费品中消费收入增速最快。
而中西药品类12月增速较快达到13.5%,当月收入973亿元。
另外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速也较快,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4%和12.7%;通讯器材12月收入429亿元,文化办公用品收入434亿元;家具类收入310亿元,同比增长12.5%。
从化妆品消费收入来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消费数据显示,2017年1-12月化妆品累计消费收入达2514亿元,同比增加13.5%,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0.2%。
2017年1-12月中国化妆品收入与社会消费品累计零售总额增速比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
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
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
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
中商行业研究方法
中商拥有10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利用中商Askci数据库立了多种数据分析模型,在产业研究咨询领域利用行业生命周期理论、SCP分析模型、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竞争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产业评估体系。
在市场预测分析方面,模型涵盖对新产品需求预测、快速消费品销售预测、市场份额预测等多种指标,实现针对性的进行市场预测分析。
中商研究报告数据及资料来源
中商利用多种一手及二手资料来源核实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
一手资料来源于中商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中商通过行业访谈、电话访问等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时,调研人员会将多名受访者的资料及意见、多种来源的数据或资料进行比对核查,公司内部也会预先探讨该数据源的合法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及合法合规。
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中国海关、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社会
中商的影响力
国家政府部门及权威媒体广泛报道与引用中商产业研究院专业研究结论
国内外主流财经媒体及国家政府部门大量引用中商数据及研究结论,如央视财经、凤凰财经新浪财经、中国经济信息网、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