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金融史
大理白族自治州红色金融发展史

大理白族自治州红色金融发展史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以红色金融为核心,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
红色金融是指以党的红色资源为基础,以金融手段支持红色产业和红色项目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金融模式。
下面将从大理白族自治州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发展历程大理白族自治州红色金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
当时,全国农村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大理白族自治州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开始探索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金融机构逐渐崛起,为当地农民提供了融资便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理白族自治州红色金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94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了第一家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融资、储蓄、理财等服务。
此后,合作社逐渐增多,金融服务逐步完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特点大理白族自治州红色金融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政策支持: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高度重视红色金融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红色金融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府鼓励金融机构与农民合作社合作,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创新模式:大理白族自治州红色金融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了农村居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例如,推出了农村小额贷款、农村信用互助保险等产品,为贫困户提供了低息贷款和风险保障,帮助他们创业致富。
3.风险防控:大理白族自治州红色金融注重风险防控,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通过加强对借款人的审核和监督,严格控制贷款风险;通过建立互联网金融平台,提高信息透明度,防范金融诈骗等风险。
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大理白族自治州红色金融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1.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大理白族自治州红色金融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金融创新,解决了农村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农村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摘要:一、前言二、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1.成立背景2.发展阶段三、中国银行的重要事件1.国内战争时期的红色金融2.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金融3.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金融四、中国银行的贡献1.对国家经济的贡献2.对国家金融体系的贡献五、结语正文:【前言】中国银行,作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红色金融传统。
从成立之初,中国银行就肩负着振兴民族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重任,不断为我国金融事业作出贡献。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成立背景】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 年,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第一家国家银行。
成立之初,中国银行主要承担着国家财政收支、货币发行等任务,为民族工商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发展阶段】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创立和初期发展阶段(1912 年-1949 年)2.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阶段(1949 年-1978 年)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阶段(1978 年至今)【中国银行的重要事件】【国内战争时期的红色金融】在国内战争时期,中国银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与红色金融事业,为革命根据地提供金融支持。
通过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发行红色货币等措施,保障了革命根据地的经济稳定。
【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金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银行积极开展抗币发行、外汇管理、国际汇兑等业务,为抗日战争提供财政支持。
同时,中国银行还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为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
【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金融】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银行继续发挥红色金融事业的重要作用,为解放区提供财政支持。
通过发行解放区货币、筹措军费等措施,有力地支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行动。
【中国银行的贡献】【对国家经济的贡献】中国银行在各个时期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中国银行始终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为我国工农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对国家金融体系的贡献】中国银行在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红色金融史的书评

中国红色金融史的书评
《中国红色金融史》是一本详细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金融发展的重要著作。
作者通过对中国红色金融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金融体制的演变和发展。
本书以一种客观、中立的视角,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历程。
作者深入研究了从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制度建设、银行业发展、货币政策调整等重要阶段。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政策背景的详细分析,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国红色金融的发展轨迹。
本书独特的贡献之一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改革和创新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
作者系统地讲述了中国金融领域的重要政策和金融产品的引入,如信托、债券市场等。
他还探讨了中国金融发展的一些典型问题,如金融体系风险、金融监管等。
这些内容不仅能够让读者了解金融领域的相关知识,更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并审视中国金融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此外,本书还对中国红色金融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金融互动与合作。
通过对中国对外投资、债务问题以及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等方面的研究,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地位与挑战。
《中国红色金融史》是一本权威性和深度的学术著作,对于研究中国金融发展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
同时,从普通读者的角度,本书也能够对中国金融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提供深入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金融现状和未来趋势。
无论是金融领域工作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启发。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中国银行的创建背景与历史1.创建背景2.发展历程三、中国银行的红色金融史1.红色金融的定义与特点2.中国银行的红色金融实践3.红色金融对中国银行的影响四、总结正文【引言】中国银行,作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金融实践。
在其发展过程中,红色金融为其留下了独特的历史印记。
本文将探讨中国银行的红色金融史,以期对该银行的历史与现状有更深入的理解。
【中国银行的创建背景与历史】【创建背景】中国银行成立于 1912 年,是辛亥革命后,民主革命政府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实现金融自主而创建的第一家国有银行。
自创立之初,中国银行就肩负着民族金融事业的重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发展历程】从创立至今,中国银行经历了多次改制和发展。
在民国时期,中国银行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银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不断创新发展,逐步实现了国际化、综合化的战略目标。
【中国银行的红色金融史】【红色金融的定义与特点】红色金融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的金融事业。
其主要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人民、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以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等。
【中国银行的红色金融实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银行积极参与红色金融事业,通过发行红色货币、支持根据地经济建设等方式,为党的金融事业做出了贡献。
此外,中国银行还为我国解放战争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红色金融对中国银行的影响】红色金融的实践使中国银行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政治立场的金融机构。
红色金融的传统和精神,对中国银行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始终坚守服务人民、支持国家建设的初心和使命。
【总结】中国银行的红色金融史是其发展历程中宝贵的历史遗产。
红色金融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红色金融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个银行是?A. 中国人民银行B. 苏维埃银行C. 农民银行D. 工农银行答案:B2.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时,其中央银行的名称是什么?A. 苏维埃银行B. 中央银行C. 人民银行D. 农民银行答案:A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发行的货币是什么?A. 法币B. 银元C. 抗日币D. 人民券答案:D4. 下列哪项不是红色金融的特点?A. 支持革命战争B. 促进经济发展C. 完全市场化运作D. 服务工农群众答案:C5. 红色金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哪些作用?A. 稳定物价B. 促进工商业发展C. 支持国家建设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红色金融在革命时期主要承担了哪些任务?A. 支持革命战争B. 稳定根据地经济C. 促进农业发展D. 发展工业生产答案:AB7. 新中国成立初期,红色金融在以下哪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A. 稳定物价B. 支持农业集体化C. 促进工业现代化D. 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答案:ABCD8. 红色金融在历史上具有哪些重要意义?A. 支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B. 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稳定与发展C. 为新中国的金融体系奠定了基础D. 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红色金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它始于土地革命时期。
()答案:正确10. 红色金融在抗日战争时期主要发行的是银元。
()答案:错误11. 新中国成立后,红色金融的主要任务是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正确12. 红色金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答案:错误13. 红色金融在历史上的意义仅限于支持革命战争。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4. 简述红色金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作用。
中国红色金融史读后感

中国红色金融史读后感读了中国红色金融史,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热血又神秘过去的大门,那些金戈铁马背后的“钱袋子”故事,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以前我就知道打仗要靠枪杆子,但没想到,钱袋子也起着这么关键的作用。
红色金融在革命年代那可是像魔法棒一样的存在。
你想啊,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咱们的革命队伍要吃要穿,要武器弹药,哪一样不得花钱?红色金融就像是一个智慧的魔法师,在看似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变出钱来。
从苏区的货币发行开始,那时候的人们真的是创造力爆棚。
印出来的货币不仅仅是一张纸,那可是老百姓对革命信任的体现。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拿着苏区货币去交换生活用品的老百姓,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希望,因为他们相信跟着党走,这货币就有价值。
而且咱们的红色金融家们,在面对敌人的经济封锁时,那简直就是在玩一场高难度的“金融杂技”。
一边要让自己的货币稳定,一边还要防止敌人的破坏。
比如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各个抗日根据地的金融建设也是各有各的妙招。
就像在敌后根据地,既要和敌人斗智斗勇,又要解决自己内部的经济发展问题。
我看到那些金融工作者们深入到乡村,给农民们讲金融知识,告诉他们怎么储蓄,怎么让自己的小钱变成大钱,为抗战出份力。
这感觉就像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种下了金融的种子,慢慢发芽长大。
再看解放战争时期,红色金融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金融稳定就像是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解放军一路向前。
当时金融政策的调整,货币的合理发行和管理,都像是一场精密的棋局。
咱们共产党下得那叫一个漂亮,每一步都让敌人防不胜防。
这些红色金融的故事,也让我对现在的金融有了新的认识。
现在我们的金融体系那么发达,有银行、证券、保险等等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其实都是从红色金融的那棵大树上慢慢发展起来的。
这就像是一棵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那些红色金融时期的奋斗和创新精神,就像大树的根,深深地扎在土里,一直滋养着现在的金融发展。
而且读了这段历史,我也更加明白,金融从来不是什么高高在上、只属于少数人的东西。
红色金融 讲解词

红色金融讲解词摘要:一、红色金融的概述二、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三、红色金融的重要事件与人物四、红色金融的当代价值五、总结正文:红色金融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金融事业的发展与金融体系的构建。
它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讲解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与人物以及当代价值。
一、红色金融的概述红色金融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金融机构、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等多种手段,为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经济支持的一种金融形态。
它主要包括红色政权下的金融机构、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等。
二、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1.革命根据地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红色金融开始萌芽。
党领导下的金融机构逐步建立,如中央苏区银行、湘鄂西苏维埃银行等。
2.抗日战争时期:红色金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各根据地银行逐步壮大,金融政策更加完善,为抗日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持。
3.解放战争时期:红色金融体系日臻完善。
解放区银行逐步统一,金融政策更加成熟,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4.新中国成立后:红色金融延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金融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红色金融的重要事件与人物1.重要事件:土地革命时期的“金融风波”、抗日战争时期的“抗币”发行、解放战争时期的“金圆券”改革等。
2.重要人物:陈云、邓小平、董必武等。
他们在红色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的金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红色金融的当代价值1.弘扬红色金融精神,增强党性教育。
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党的坚强领导和金融事业的发展成果。
2.借鉴红色金融经验,推动当代金融事业发展。
红色金融的成功经验为当代金融事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3.发挥金融作用,服务国家战略。
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柱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持。
五、总结红色金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金融事业的发展成果,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经济支持。
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

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红色金融是指以政府为主导、发挥金融工具作用的一种金融模式。
在红色金融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变革,下面就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描述。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刚刚经历了解放战争和土地,全国金融资源严重不足,金融机构在经济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有限。
为了满足国家建设资金需求,中国政府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并开始建立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在这个阶段,国家对金融设施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农村合作社逐渐成为金融服务的主渠道。
农村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贷款和储蓄等金融服务,缓解了经济困难。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实践,经济体制得到重大调整。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开始注重发展农村经济,并面临增加农村投资的急需。
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正式开展工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化交易,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生产和获利机会。
为了满足农村资金需求,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探索建立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贷款和储蓄等金融服务。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进一步推进开放,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1984年,国家决定发展与国际贸易挂钩的经济特区,为吸引外资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制。
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始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体系。
同时,中国政府还开始进行金融体制,实行分业经营,推动市场主体发展。
此时,国家政府开始发挥重大作用,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发展和引导金融机构的发展。
21世纪初,中国逐步实行金融市场化和全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金融领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各种金融创新开始崭露头角。
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逐渐减弱,金融市场的自主性和竞争性增加。
红色金融逐渐由国家垄断转变为市场化的金融模式。
此时,红色金融已经逐渐融入到中国金融的大环境中,成为一种特色金融模式。
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政府主导、农村金融、引入外资和金融市场化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红色金融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和社会民生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党主张 极为公正 平卖平卖 苛捐杂税 扫除干净
取消苛捐杂税 保护商人贸易 欢迎知识分子参加工农革命 发挥才干。 ------《告商人与知识分子书》
陈嘉庚
2、建立金库和金库管理制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金库。
1932年8月的一天,毛泽东与毛泽民 率警卫连的战士来到石城南部视察地 形。在察看了龙岗水庙、绿水与横江 张坑、珠玑之后,经比较,觉得横江 张坑烂泥坑更具隐蔽性,进退更方便。 站在此山顶上,可看到瑞金的叶坪、 长汀的古城,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地方。 毛泽东当场拍板,确定横江张坑村烂 泥坑为国家银行秘密金库所在地。
东固铜圆票正面
1930年10月江西工农银行就应运而生。江西工农银行成立于吉安城,行长颜达,有 职员、印刷工人10余人,石印机七八台。
曾山
暂借发行券 铜元票
1930年 11月7日,闽西工农银行正式成立。阮山任行长 。 营业范围:存款、放款、汇兑、买期票、买卖金银、发行纸币、铸造铜币,兼营储蓄。
坐落在龙岩市区街心花园旁的闽西工农银行旧址
瑞金叶坪的国家银行金库旧址
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瑞金成立,行址就设在叶坪村 一幢三室二厅的普通农家小屋,包括行长在内只有5名工作人员,启动资金仅20万大洋, 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
这个国家银行麻雀虽小,却肝胆齐全,它的分支机构遍地开花,业务范围包罗万 象。当年它一柱擎天,为发展苏区经济,改善、保障民生,支援革命战争,提供了强 有力的金融支撑。
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
二是:中央苏区政权时期
1、1931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2、1933年8月,中央苏区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四个省级苏维埃政
权,拥有60个行政县。
三是:中共中央分局与中央政府办事处时期
1、1934年春,中央苏区已经缩小到原先的基本区域, 第五次反“围剿”军事失败后,中央苏区沦陷。
中央苏区红色金融史
汇报内容
中央苏区大致慨况 苏区金融三奇葩 “袖珍银行”担大任
中央苏区大致慨况
中文名称 中央苏区
组成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
地组成
全盛时 设有4个省级苏维埃、 60个行政县
存在时间 1929年1月-1934年 10月
中心
瑞金
别 名 中央革命根据地
全盛时人口 453万多 主要苏区县 兴国、于都、长
汀等
最高机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 时中央政府
全盛时面积 8.4万多平方公里
三个历史时期
一是:奠基开创阶段
1、1927年赣南和闽西先后举行了十次比较大的暴动。 2、1929年先后建立了长汀、永定、上杭、于都、兴国等红色政权。 3、1930年初,以曾山为主席的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以邓子恢为主席的闽西
: 业务科科长 赖祖烈
: 总务科科长 莫均涛
会
: 计 钱希均
毛泽民
曹菊如
赖祖烈
莫均涛
钱希均
设立办公地点
启动资金20万银元
毛泽民办公室兼卧室
毛泽东
项英
博古
中央苏区银行初期主要筹款来源
从战争缴获物资中拨给,收缴 国民党军队的金银和各种货币。
土豪、军阀、劣绅的家产充公 劝说民族资本家、普通的商人捐款
1930年11月
长汀县城的水东街,商品经济红 红火火,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东固苏区包括了江西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5县交界的广大地区,全盛 时期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人口达15万。 1928年10月,由农民协会出面集资、 红二团资助银洋4000元作为基金、以原消费合作社为基础的东固平民银行正式 成立。 黄启绶任行长 。
1937年1月,再迁至延安。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同年 10月,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简称 “边区银行”),总行设在延安。至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 家银行在名义上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它不仅为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立和金融事业的发展提供 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培养了大批干部力量,为新中国金融事 业培养了优秀人才,而且把艰苦奋斗、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传 递给了后来的金融工作者。
三、袖珍银行担大任
1、成立国家银行
“一苏大会”通过的《关于经济政策的
决议案》明确要求:“为着实行统一币制并帮助全体劳苦群众起见,
苏维埃应开办工农银行并在苏维埃区域内设立分行,这个银行有发行
货币之特权。工农银行对于各农民、家庭工业者、手工业者、合作社、
小商人等实行借贷,以发展苏维埃经济,这个银行应实行兑换货币,
“一苏大会”通过的《关于经济政策的决议案》明 确要求:“为着实行统一币制并帮助全体劳苦群
众起见,苏维埃应开办工农银行并在苏维埃区域
内设立分行,这个银行有发行货币之特权。工农
银行对于各农民、家庭工业者、手工业者、合作
社、小商人等实行借贷,以发展苏维埃经济,这
个银行应实行兑换货币,其分行并带征税收。” 根据这个决议,1932年2月1日,新生红色政权下 第一个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正式成立。它像一座丰碑, 屹立于跌宕而光辉的共和国金融史上。
其分行并带征税收。”根据这个决议,1932年2月1日,新生红色政 权下第一个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在瑞金正式成立。它像一座丰碑,屹立于跌宕而光辉的共和国金融史
上。
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叶坪)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5位创始人
: 行 长 毛泽民
: 会计科科长 曹菊如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领导机关撤离中央苏区, 进行战略转移。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编入中革军委 第二纵队第四梯队,监护国家总金库的资金,参加突围转移。
次年10月到达陕北,与原陕甘晋银行合并,改称为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行址初设瓦窑堡。
1936年7月,随中共中央迁至保安。
2、1937年10月下旬,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万安暴动、大埠暴动、平和暴动 后田暴动、、永定暴动、蛟洋暴动
苏区金融三奇葩
名称 东固平民银行
江西工农银行
闽西工农银行
行 长 建行时间 事 件 黄启绶 1928年10月 1930年10月改称为赣西南工
农银行
颜达 阮山
1930年10月 经历了第一、二、三次反“围 剿”,迎来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国家银行的成立
3、建立统一货币制度
设计和绘制纸币的图案
黄亚光,福建长汀人,早年留学日本,写得一手 好字,会画画、绘图。
黄亚光
货币的发行和防伪
石臼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 银行钞票印刷机。
建立货币发行制度
法律规定
100元纸币
30% ……30元银币准备金
实际情况
65万元纸币 超60% ……39万银币准备金
袖珍银行担大任
成立国家银行 建立金融体系
4、几点启示
独立自主,掌握货币发行权 取信于民
全国土地分配
占人口10%左右的地主富农 占地53% 占人90%左右的贫苦农民 占地47%左右
375减租计划:交37.5% 留15%作为种粮 47.5%归农民支配
陈诚
4、以金融活动支持贸易
成立中华钨矿公司
钨矿分布图
钨矿
中华钨矿公司旧址
苏区中央银行世界级的金融创新
挤兑潮
物资本位(Materials Standard)是以实际 物质财富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货币发 行及回收以物资按一定比率参照。这种本 位是相对金银本位而言的。随着金银日益 加速消耗,以及分布日益不均匀,并且为 国际操纵者幕后操作价格,以物资为本位 的货币制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