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栽培技术浅析

合集下载

蒲公英大棚栽培技术

蒲公英大棚栽培技术

蒲公英大棚栽培技术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草,生长在田野和路边,有着良好的药用价值。

因为它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始有人在大棚内进行蒲公英的种植。

下面介绍蒲公英大棚栽培技术。

一、选址蒲公英属于耐阴植物,适合在阳光较弱的地方生长。

因此,建议选择地势较低,日照时间较短的地方,以便控制温度和湿度。

同时,要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作为栽培场地。

二、土壤准备蒲公英的根系较为发达,要求土壤深厚、疏松,并含有足够的有机质。

在开始栽培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

首先,清除杂草和其它残留物,确保土地干净和整洁。

然后,进行翻耕和松土,加入足够的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堆肥或鸡粪等。

最后,进行平整和浇水,让土地充分吸水。

三、选种有机种植中,蒲公英一般采用无公害种子,确保种植的品质和安全。

种子的选择要看包装上的信息,以及对种子来源的调查,以确保质量。

在选种的时候,要注意不可采用外来品种,以免带入病虫害。

四、播种一般情况下,蒲公英的播种时间以十月份为宜。

在播种之前,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可以采用泡种或蒸种方法。

泡种的方法是将种子用温水泡5~8分钟。

蒸种的方法是将种子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放入沸水中蒸10~15分钟。

然后在晾干后即可。

在栽培前,先将种子放置在温水中浸泡6~8小时,然后放入育苗盘中。

在育苗盘中,加入少量腐熟的堆肥和水,保持适当的湿度。

适当的温度为18~23℃,一般会在5~7天后发芽。

发芽后再进行移栽。

五、分栽分栽是将育苗盘中的幼苗移植到大棚中的一个过程。

当幼苗长到5~8厘米高时,将其移植到大棚中,株距为5~15厘米。

在移植之前,需要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度。

同时,在移植之后也需要对蒲公英进行浇水,保持土壤的湿度。

六、管理蒲公英在生长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

温度要控制在15~25℃之间,湿度要保持在60~80%之间。

同时,要注意定期修剪和除虫,保持作物的健康生长。

在喷药时,要选用无公害农药,以保证作物的品质和安全。

蒲公英栽培技术

蒲公英栽培技术

蒲公英的生态环境
生长温度
蒲公英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耐热、耐寒。
水分需求
蒲公英对水分需求较高,不耐旱 也不耐涝,适宜生长的土壤湿度 为60%-70%。
光照需求
蒲公英需要充足的阳光,光照不足 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蒲公英的用途和价值
药用价值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 、淋巴腺炎、急性结膜炎、胆囊炎等疾病。
施肥时间
春季和秋季是蒲公英的生 长高峰期,应在这两个时 期每两周施肥一次。
施肥方法
将肥料均匀撒在土壤表面 ,然后浇水溶化,切勿施 肥过多,以免烧伤植株。
蒲公英的修剪与整理
修剪
定期修剪蒲公英的枯叶和残花,以保持植株的形态美观和健康生长。
整理
在蒲公英的生长过程中,应定期清除周围的杂草,整理土壤,以确保蒲公英 的营养吸收和正常生长。
根据蒲公英的需水特性和生长阶段确定浇水频率,一般情况 下,春秋两季可每天浇水一次,夏季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 冬季则应适当减少浇水次数,保持土壤干燥。
浇水方法
采用喷洒或浇灌的方式进行浇水,注意避免积水在叶面或根 部,以免引起病虫害。
蒲公英的施肥技巧
肥料选择
蒲公英生长需要充足的氮 、磷、钾肥,可选用腐熟 的有机肥或复合肥。
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温度
光照
蒲公英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过高或 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生长。
蒲公英需要充足的阳光,但避免烈日暴晒。
水分
病虫害
在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同时也要注意排水 ,避免积水烂根。
注意防治病虫害,如遇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 施防治。
03
蒲公英的养护技术
蒲公英的浇水方法

蒲公英大棚栽培技术

蒲公英大棚栽培技术

蒲公英大棚栽培技术蒲公英大棚栽培技术的推广是近年来农业领域的热点之一,因为这种栽培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蒲公英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保护环境,提高农民的收入。

以下是蒲公英大棚栽培技术的简要介绍。

1.提高产量和质量:蒲公英大棚内环境温度、湿度、光照、CO2含量等均可自行调节,避免了外界不利因素对蒲公英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还可以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使蒲公英根系更加发达,从而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2.延长采摘期和丰富花期:在大棚内种植的蒲公英不受季节和气候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延长采摘期,同时在大棚内还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延长蒲公英的花期,使其在不同的季节均可开花。

3.提高经济效益:蒲公英大棚栽培技术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还可以提供市场上缺乏的时令鲜花和蔬菜,增加城市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保护环境:蒲公英大棚内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减少土地污染,同时还可以节约水资源和化肥,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从而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选址:选择在空气流通、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势平坦的地区建造大棚。

一般选择耕地或林地,尽量避免在城市附近建造。

2.大棚建设:大棚建设应根据需求及地形地貌选择不同建筑形式,通风换气、遮阳、保温隔热等设施必不可少,要选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以便供充足的阳光照射。

3.育苗:蒲公英每年三月开始生长,一般在二月底至三月初进行播种,育苗应在温度15℃-20℃,湿度70%-80%的环境下进行,播种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米20-30颗苗子,播种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以便苗子能够顺利生长。

4.移栽:移栽时间一般在四月初至四月中旬,当苗株高达15-20cm时可进行移栽,一般将株间距调整在30-40cm左右,将幼嫩的蒲公英移植到大棚中。

5.采收:采收时间一般为花开盛放期,采摘时要注意摘取花序完整、表面无损伤的蒲公英,防止蒲公英带入泥沙和杂质。

采摘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以便保证产品的安全。

蒲公英栽培技术和采收

蒲公英栽培技术和采收

蒲公英栽培技术和采收一、品种选择及采种国外有一些蒲公英优良品种,如法国的厚叶品种,叶片大而肥厚。

我国主要采集野生的蒲公英种子。

采种时选择叶片肥大、叶多色绿、锯齿较深、根茎粗壮的植株作为采种栽培,在夏季,待花托由绿变黄时,于每天上午八九点钟将花剪下,放室内后熟1天,待花序全部散开,再阴干1—2天,用手搓掉冠毛,晒干备用。

蒲公英的留种采集应有固定的种子圃地。

二、蒲公英肉质直根的培育用作生产体芽菜的肉质直根可以到野外直接采集。

这样虽然比较经济,但肉直根不肥大,不能生产优质的体芽菜,建议人工培育。

1.播前准备:选择疏松肥活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为种植地。

秋收后净园并结合耕翻整地。

每1亩施4000—5000公斤腐熟的优质农家肥。

翌年土壤化冻后按1.2米宽做畦,待播。

2.播种:在土温达到I5℃以上时开始播种。

在畦内开浅沟2—3厘米,沟距10厘米、宽10厘米,踏实浇透水,将种子掺细沙,拌均匀,撒播于沟内。

覆土2—3厘米,最后在畦的两边插上竹弓片,盖上塑料薄膜以保持蒲公英萌发的最适温湿度。

3.苗期管理:播种后约9—12天出苗。

幼苗出齐后,去掉薄膜并及时中耕除草、追肥浇水,促使苗子生长旺盛。

当蒲公英幼苗进入2—3片、5—6片和7—9片真叶期时,应结合中耕除草分别进行3次间苗(间下的苗可上市),最后一次按株距5厘米、行距10厘米选壮苗定苗,间苗定苗后一般均需及时浇水,定苗后,每平方米追施尿素15—20克,磷酸二氢钾6—8克,结合追肥再浇一次水。

此期应防止徒长与倒伏,并结合中耕,及时除掉田间杂草。

4.蹲苗与田间管理:蒲公英定苗后很快进入莲座期,此期是为肉质根膨大打基础的关键阶段。

此后一段时间不浇水,直到肉质根进入迅速膨大期。

蒲公英抗逆性和抗病较强,田间管理的重点是清除杂草和肥水管理。

要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和土壤墒情及时浇水追肥。

也可采取叶面施肥的方式延缓叶片衰老。

播种当年不采收,以促其繁茂生长、肉质根粗大,以利来年早春生产出优质的体芽菜。

盐碱地蒲公英种植技术的研究

盐碱地蒲公英种植技术的研究

盐碱地蒲公英种植技术的研究一、盐碱地蒲公英简介盐碱地蒲公英是一种原生于欧、亚和非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特点是生长速度较快,花期长,根系发达,适应力强,能够很好的在盐碱地环境中生长并繁殖。

盐碱地蒲公英的主要优点如下:1. 生长迅速:盐碱地蒲公英生长迅速,一般情况下可在一个月内完成生长周期。

2. 耐盐碱性强:盐碱地蒲公英能够在高盐、高碱性环境中正常生长,其对盐碱地植被恢复和土地生态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土地修复能力强:盐碱地蒲公英的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层,为土壤中的养分提供保障,并促进土壤的通气透水性。

1. 土壤改良盐碱地蒲公英种植的首要任务是土壤改良,有效的土壤改良能够为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根生境,同时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发育。

根据盐碱地的实际情况,纯砂土的盐碱地土壤表层需要深挖20-30厘米,更换现有土壤。

在更换土壤后,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加入适量的有机肥和石灰等物质,提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

2. 种植方式种植盐碱地蒲公英最好选择无根苗插秧或撒播种子的方式。

种植前,需要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24小时,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足的施肥,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种植后,需要对土壤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 栽培管理盐碱地蒲公英是一种变态日照性植物,其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度。

在正常气温下,其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不宜过低。

同时,盐碱地蒲公英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肥料,适量的施肥和浇水有利于植株生长。

在保证充足的水分和肥料的前提下,还需要及时进行除草、松土等栽培管理,以保证植株的生长。

4. 收获及利用三、结论盐碱地蒲公英的种植技术对于盐碱地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和合理选择种植方式、土壤改良和栽培管理方法,以提高盐碱地蒲公英的生产效益和经济价值。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盐碱地蒲公英的栽培技术和培育优良品种,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提供支持和保障。

蒲公英怎么种 蒲公英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

蒲公英怎么种 蒲公英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

蒲公英怎么种蒲公英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蒲公英属于菊料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有圆锥形主根,并有少量侧根,它的生命力很强大,现在是可以人工种植的。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蒲公英怎么种,掌握蒲公英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

1、蒲公英的整地施肥要求选土质肥沃,平坦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或沙壤土。

深翻土壤25-30cm,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3000kg左右,三元复合肥20千克。

将士耙细、搂平,做成宽1.2米的畦,以待栽培。

2、蒲公英的育苗方法采种直播栽培法:在春季蒲公英种子成熟后,大约5-6月份,于每天上午8-9点露水没干之前采收好种子,晒干,弄掉冠毛,稍微风选一下,放置阴凉通风地方存放。

催芽: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小时后,捞出,在15-20℃条件下保湿催芽(催芽温度不可超过25℃).否则发芽困难,甚至不发芽,经5-8天发芽率可达95%以上,此时可播种,也可不催芽进行直播。

播种:条播;撤播均匀,播种量每平方米2-4g,上覆0.3-0.5cm 细土,一般7天左右出苗。

3、蒲公英的定植方法出苗后松土促进生根,在2-3叶期定苗,或分苗.株距5-8cm,行距10-15cm,一穴双株。

也可不分苗直接于畦床上疏苗、株距5-8cm,行距10-15cm,当蒲公英长到6-7叶期,进入莲座团棵期。

因下部叶片平铺地面生长.所以要适当控水,更不可积水,以防烂叶,如果追肥,可随水追施腐熟农家肥。

4、蒲公英的定植后管理(1)温度控制进入冬季前,覆上塑料布,当室内温度增高后,一般当地温达5-7℃,气温达6-8℃时,幼苗渐渐开始生长。

室温保持10℃以上即可正常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10-20℃,温度不能太高,太高不利于蒲公英生长,品质下降,容易老化,降低嗜口性。

(2)施肥控水蒲公英移栽结束后不要浇太多的水,防止徒长和倒伏。

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在生长过程中,适当追施1-2次叶面肥,一般每平方米追施尿素15克,磷酸二氯钾10克。

在每次采收完后,在畦面上施1-2cm充分腐熟的厩肥,同时覆上一层旧熟料布,搞好保湿遮阴。

蒲公英种子和种植方法

蒲公英种子和种植方法

蒲公英种子和种植方法简介蒲公英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分布的野生植物,其花序中的种子成为人们常用的风信子。

这种植物呈现出独特的生长和传播方式,使得它们在草地和花园中得到广泛种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蒲公英种子和种植的方法。

蒲公英种子蒲公英种子是一种硬壳植物种子,具有长而细小的种子绒毛。

这些绒毛起初是白色的,但随着种子成熟,它们会变为浅灰色。

种子绒毛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蒲公英种子通过风力传播。

当绒毛上的种子受到风吹时,它们会被扬起,随着风的方向漂浮在空中。

蒲公英种植方法蒲公英是一种非常适合种植的植物,因为它们不仅易于栽培,而且在各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都能生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蒲公英种植方法。

1. 购买种子在种植蒲公英之前,您可以向当地花店或园艺中心购买蒲公英种子。

确保您选择高质量的种子,这将有助于您获得健康的蒲公英植物。

2. 准备土壤蒲公英适合在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在种植之前,确保土壤被松散耕种并清除杂草和大型石块。

这将为蒲公英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播种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位置来种植蒲公英。

将种子放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拍打或覆盖一小层土壤。

蒲公英种子通常不需要深埋,因为它们需要阳光和空气才能发芽。

4. 浇水和养护一旦种子播种完毕,确保每天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蒲公英的种子通常在7到14天内开始发芽。

一旦幼苗出现,您可以减少浇水量,但确保土壤保持湿润。

5. 防止杂草在蒲公英苗期间,务必定期除去周围的杂草,以确保蒲公英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和光线。

可以使用小型除草工具或手工除草。

6. 注意病虫害蒲公英通常较耐病虫害,但仍有可能受到某些病虫害的侵害。

如果您发现蒲公英受到感染或受到其他病虫害的侵害,可以向专业园艺师咨询适当的控制方法。

7. 收割和传播当蒲公英植物长大并开花时,您可以选择将其收割或保留。

如果您决定收割,可以将花朵修剪并把它们放在一个可以容纳种子的容器中。

在蒲公英被风吹散之前,您可以选择把种子从容器中撒播到其他地方。

蒲公英栽培种植技术

蒲公英栽培种植技术

蒲公英栽培种植技术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根、叶和花都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由于其生长容易,适应性广泛,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蒲公英的栽培种植技术。

下面将介绍一些蒲公英的基本情况和种植技术。

一、蒲公英的基本情况蒲公英,又名蒲英草、吹风草、蓬蒿草、鹅黄花等,是菊科植物,原产于欧洲,现已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蒲公英长得很快,一般在春季生长,夏季开花,秋季结果,冬季生长停止。

蒲公英的根、叶和花都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其根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玄参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等功效;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降血糖等功效;花含有挥发油、黄酮类、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促进消化、美容养颜等作用。

二、蒲公英的栽培方法1. 繁殖方式蒲公英主要通过种子繁殖,也可以通过根繁殖。

种子一般在春季播种或秋季播种。

春季播种可以在3-5月份进行,把种子撒在土壤表面,轻轻压实,然后喷上适量的水,并覆盖上薄薄的土壤。

秋季播种一般在9月份进行,与春季播种相同,只要注意防止雨水淋溶种子。

2. 土质要求蒲公英生长要求土质松软,肥沃、排水好的壤土或稍稍带酸性的土壤。

最好不要种在高温干旱的地方,以防土壤水分不足。

3. 光照要求蒲公英对光照的要求不太严格,适宜生长在光照和阴凉交替的场所,不过宜选在光线较为充足、透气性好且温度适宜的位置。

4. 管理要点蒲公英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只要注意及时除草、锄土,并定期施以适量的有机肥料即可。

另外,由于蒲公英具有扩散性,故在室外种植时要注意防范其扩散。

5. 收获和处理蒲公英根在秋季或春季采挖块根或鲜根,洗净、晒干或风干后保存。

叶子在春季、夏季采摘鲜嫩叶,清洗干净晾干或晒干。

花在开花时采收,清洗干净晾干或晒干。

三、蒲公英栽培的优缺点优点:蒲公英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营养丰富等特点,易栽培,无需大量管理,适宜在庭院、阳台等家居环境下种植,也可以作为商业种植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徐建堂 
蔬菜园地
450083127@
文/ 兰成云 吕晓惠 丁尔乔 刘绪涛 段曦 王俊峰 
蒲公英栽培技术浅析
第9月 上半月刊
露地栽培
1.整地。

尽管蒲公英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人工栽培模式下应选择公英应注意及时间苗,一般待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及时将生长过于弱小或者局部过于拥挤者拔除,保持株距
编辑:徐建堂 
450083127@ 蔬菜园地
市场需求,且经济效益显著,为广大种植户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设施栽培蒲公英一般在秋季进行,其基本的种植模式与露地栽培一致,借助设施内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可实现全年的蒲公英市场供应。

随着种植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基于设施栽培为基础的一些新的蒲公英种植模式开始得到推广应用,主要以蒲公英的反季节、立体栽培技术为代表。

蒲公英立体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养根。

其相较传统的设施栽培模式种植提前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在
沙培法(又称囤沙法)是在植株萌发后在植株上续培1 厘米厚的细沙,待叶子长出沙层后再行续培,前后共4~5次,直至叶子长出沙面5厘米以上时采挖植株上市,但沙培法易造成植株根部腐烂,其推广应用尚需改进;黄化绿化交替栽培法一般在蒲公英栽培后的第二年进行,待蒲公英第一茬采割完成后加盖拱棚避光培植,直至叶片长至20~30厘米时再行采割上市,此时蒲公英为黄化叶片,然后去掉拱棚正常见光培植,待植株叶片长至适宜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