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的知识点

医学影像学的知识点

医学影像学的知识点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利用各种影像技术对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它通过采集、处理和解释医学影像来提供医学信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影像学的分类、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常见的疾病诊断。

一、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医学影像学可以分为放射学和超声学两大类。

放射学主要利用X射线、CT、MRI、核医学等技术进行诊断,而超声学则是利用超声波进行诊断。

1. 放射学放射学是应用X射线和其他高能量辐射进行诊断的学科。

常见的放射学检查方法包括:(1)X射线检查:通过投射X射线到人体,利用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来获得影像信息。

常见的X射线检查包括胸部X射线、骨骼X射线等。

(2)CT扫描:CT扫描是通过旋转的X射线束扫描人体,然后利用计算机将扫描结果转化为横断面影像。

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常用于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检查。

(3)MRI检查:MRI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得人体内部的详细结构信息。

相比于X射线,MRI对软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常用于脑部、骨关节等部位的检查。

(4)核医学检查:核医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诊断疾病。

常见的核医学检查包括骨扫描、心脏核素显像等。

2. 超声学超声学是利用超声波进行诊断的学科。

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可以穿透人体组织,并通过回波来获得影像信息。

常见的超声学检查方法包括:(1)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常用于妇科、产科、心脏等领域,可以检查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方法,常用于心脏病的诊断和评估。

二、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它可以用于检查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病变。

在X射线检查中,患者需要站立或躺下,将被检查的部位暴露在X射线束下,然后医生会拍摄一张或多张X射线片。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旋转的X射线束扫描人体来获取影像信息的方法。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医学影像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运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结构、功能和病理变化。

在临床医学中,医学影像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将对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X射线片(Radiographs)X射线片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见和最早的成像技术之一。

X射线片可以呈现骨骼、软组织和腔隙等结构。

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软组织可见性:X射线片能够显示骨骼结构,但在显示软组织方面有局限性。

肺部、胸腹部脏器和血管等对X射线有较高的吸收,因此在X射线片上呈现为阴影。

2. 骨折检查:X射线片对骨折的检查十分有效。

骨折通常呈现为断裂的骨头、畸形的关节和周围软组织肿胀。

3. 密度差异:X射线片能够显示不同组织的密度差异。

例如,钙盐沉积物会在X射线片上呈现亮白色,而其他软组织则呈现中等至深灰色。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源围绕患者旋转,通过不同角度的扫描来获取多层次的断层图像的技术。

CT扫描可以用于检查各种组织和器官,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1. 学习解剖结构:CT扫描可以提供骨骼和器官的高分辨率图像,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解剖结构。

2. 病灶检测:CT扫描能够发现和识别肿瘤、感染、结石和其他异常病灶。

通过对比剂的使用,CT扫描还可以增强病变的可见性。

3. 导航手术:CT扫描可以为手术提供重要的信息。

通过重建图像和三维重建技术,医生可以在手术前虚拟进行手术计划,并在手术中进行导航。

三、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基于水和脂肪的不同信号特性来生成图像的技术。

MRI在医学影像学中有以下特点和应用:1. 解剖结构对比:MRI提供了解剖结构的高对比度图像。

医学影像信息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影像信息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影像信息学知识点总结一、医学影像的获取技术医学影像的获取技术主要包括X射线、CT、核磁共振(MRI)、超声等,它们通过不同的物理原理和技术手段得到相应的医学影像。

X射线是使用X射线穿透物体而产生的图像,主要用于骨骼和胸部的检查。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横截面影像,它能够快速获取全身各部位的高分辨率影像。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利用磁场和无损伤的无线频信号获取人体各部位的高对比度图像,适用于软组织的检查。

超声是利用高频声波对人体组织进行成像,其无辐射、无损伤,适用于胎儿、心脏等的检查。

这些技术的不同特点和适用范围为医学影像的获取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选择。

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医学影像的获取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了医学影像信息学的重要课题。

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是医学影像信息学的重要技术之一,它主要包括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分割、图像配准、特征提取等内容。

图像增强是利用数字技术改善图像质量和视觉效果,如去噪声、增强对比度等。

图像复原是根据已知的成像原理对受损图像进行修复,如去伪影、去伪像等。

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分成若干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区域,如将影像中的组织器官进行分割。

图像配准是将多幅或多模态医学影像进行对齐以便于比较和分析。

特征提取是从医学影像中提取出有用的特征信息,如血管、肿瘤等,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这些数字图像处理方法为医学影像的分析和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技术支持。

三、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是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可靠性和便捷性等问题。

医学影像的大容量和复杂性要求其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能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采用专门的存储设备和传输协议来支持。

常见的医学影像存储设备包括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DICOM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光盘等,它们能够实现影像的存储、检索和传输。

动物影像知识点总结

动物影像知识点总结

动物影像知识点总结动物影像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动物影像学主要用于医学诊断和研究动物生理病理的工具。

本文将从动物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影像学方法和技术以及常见动物影像学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动物影像学的基本原理1. X光成像原理X光成像原理是动物影像学中最基本的成像原理之一。

X射线是通过对高速电子束进行加速产生的高能电照射到物质上,通过物质的不同厚度和密度来阻挡X射线,形成不同程度的阴影图像。

2. CT成像原理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动物影像学方法,它通过X射线扫描仪对动物身体进行扫描,并生成横截面的图像。

CT成像原理是通过对动物体进行多次X射线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重建,形成动物体内部的3D图像。

3. MRI成像原理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成像的方法,它能够对动物组织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

MRI成像原理是通过对动物体施加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动物体内的核自旋产生共振,然后通过接收这些共振信号,形成动物体内部的图像。

4. PET成像原理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正电子发射同位素进行成像的方法。

PET成像原理是通过向动物体内注射标记有正电子发射同位素的药物,然后通过探测器检测这些正电子的发射位置,形成动物体内部的图像。

二、动物影像学的方法和技术1. X射线成像X射线成像是动物影像学中最常见的成像方法,它可以用于对动物骨骼、关节和内脏器官进行成像。

X射线成像通常用于检测动物骨折、肿瘤以及其他骨骼和内脏疾病。

2. CT成像CT成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成像方法,它可以用于对动物全身以及特定部位进行高分辨率的扫描和成像。

CT成像通常用于对动物脑部、胸部和腹部等部位进行成像。

3. MRI成像MRI成像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成像方法,它可以用于对动物软组织、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等进行成像。

MRI成像通常用于对动物腹部、胸部和脑部等部位进行成像。

影像专业入门知识点总结

影像专业入门知识点总结

影像专业入门知识点总结影像专业是一门充满挑战和创意的学科,它涉及摄影、摄像、视频制作、后期处理等多个方面的技术和艺术知识。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这个领域的基本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从摄影基础、摄像基础、视频制作基础和后期处理基础这几个方面来总结影像专业的入门知识点。

一、摄影基础1.相机的构造和原理相机是摄影的基本设备,了解相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对于摄影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

相机主要由镜头、快门、曝光计和取景器等部件组成,它们共同完成了拍摄照片的基本功能。

此外,了解相机的不同类型和功能也是摄影入门的基础知识点之一。

2.光影与曝光光影和曝光是摄影创作中的重要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照片的质量和效果。

了解光线的强度、颜色和方向对于正确控制曝光以及创作出令人满意的影像作品至关重要。

3.构图与画面语言构图和画面语言是摄影艺术的基础,它涉及到影像中元素的排列、组合和呈现方式。

初学者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构图原则,如黄金比例、对称与不对称、主体与背景等,以及了解不同的画面语言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4.镜头与焦距镜头是相机中至关重要的部件,其不同的焦距和光圈大小会直接影响拍摄效果。

初学者需要了解不同焦距的镜头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景深效果,可以拍摄不同尺寸的场景,从而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镜头进行拍摄。

5.基础摄影技巧基础摄影技巧是摄影入门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如快门速度、光圈、ISO感光度等参数的搭配运用,以及一些基本的拍摄技巧和手持/三脚架使用的技巧。

二、摄像基础1.摄像机的构造和原理摄像机是摄影的延伸,它是一种专门用来记录移动画面并保存成视频文件的设备。

摄像机和相机在原理和构造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初学者需要了解摄像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镜头、传感器、录像媒体和录音设备等。

2.摄像机操作技巧摄像机的操作技巧是摄像基础知识中的重要部分,它包括焦距变换、摄像机位移、快慢摄影、镜头调焦、曝光控制、白平衡调整等方面的技巧。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第一章X线成像一、X线得产生与特性X线得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得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得。

TX线得特性: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二、X线成像得三个基本条件1 X线得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2人体组织密度与厚度得差异3显像过程三、X线图象特点X线就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得一图像组成得,就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得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得差别,就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得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得组织器官,可以认为得引入一定量得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得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就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与软组织,使血管清晰得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第2章骨与软骨第一节检查技术特点:1有良好得自然对比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3检查方法发展快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2包括周围软组织与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二造影检查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三CT检查(优点)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得病变;2限时复杂得骨关节创伤;3 X线病可疑病变;4骨膜增生;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小儿骨得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

主要特点就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得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与关节束。

软骨与束为软骨组织不显示,关节间隙为半透明影。

滑膜关节得解剖结构:关节结骨端、关节囊、关节腔。

X线上得关节间隙包括:关节软骨、解剖关节间隙与少量滑液。

盘二骨骼得基本病变表现:“三低三高”(掌握)第2 页共24 页1 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得骨组织减少。

医学影像学中的常见疾病诊断知识点

医学影像学中的常见疾病诊断知识点

医学影像学中的常见疾病诊断知识点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通过各种影像设备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学科,是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在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疾病的诊断知识点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医学影像学中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知识点。

肺部疾病1. 肺气肿:影像学表现为肺气肿性肺大泡,空气过度充满而破坏性肺实质减少。

2. 肺炎:急性肺炎多数为感染性疾病,X线胸片表现为肺实质密度增高,支气管充气征和肺泡渗出改变。

3. 肺结核:胸片表现为肺内病灶呈斑点状、条索状、球形状,伴有肺纹理增粗、空洞形成等改变。

胃肠道疾病1. 胃溃疡:胃溃疡主要表现为胃壁局限性溃疡,影像学检查可见局部粘膜破坏、溃疡形成。

2. 胆囊结石:腹部B超检查可见胆囊内回声增强区域,有时可并发胆囊壁炎症或胆囊积液。

3. 肠梗阻: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肠腔狭窄、扭曲,肠腔积液不畅等。

脑部疾病1. 脑梗死:脑CT或MRI检查可见脑组织缺血坏死灶形成,密度异常、信号改变。

2. 脑瘤:脑肿瘤影像学表现为肿瘤占位效应,CT或MRI检查可见脑内局部占位性病变。

3. 脑出血: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瘤等因素导致,影像学检查可见脑内出血灶及瘀血征象。

骨科疾病1. 关节炎: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硬化、骨赘形成等关节炎表现。

2. 骨折:X线检查可见骨折断端不连续、断端错位,根据骨折类型和程度判断治疗方案。

3. 骨肿瘤:放射学检查可见肿瘤继发性骨质破坏,CT、MRI检查可明确肿瘤范围、侵犯程度。

以上是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疾病的诊断知识点,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全面分析病情,制定科学治疗方案,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希望以上知识点能帮助医生更好地应对各种疾病,为患者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影像学常考知识点:关节检查技术及四肢关节正常X线表现

影像学常考知识点:关节检查技术及四肢关节正常X线表现

影像学常考知识点:关节检查技术及四肢关节
正常X线表现
全国卫生人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医学专业知识每日一练
中公医疗卫生人才网致力于为医疗卫生应聘考生提供最重点的考试信息及考试资料,其中医学影像学也为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常考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医学影像学相关知识点。

关节检查技术
1.X线平片:正侧位。

不能显示关节囊、关节软骨。

2.CT:薄层扫描、CT关节造影。

3.MRI:薄层扫描,表面线圈,多平面扫描,MRI关节造影。

四肢关节正常X线表现
1.骨端:两个或以上。

2.关节软骨:透明软骨。

3.关节囊:外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内层为滑膜。

4.关节间隙:包括关节软骨及其间真正的微小间隙和少量滑液。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医疗卫生人才网!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IVR(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监视下,利用较小的创伤技术达到诊断或治疗为目的的手段的总称。

1.TAE(经导管血管栓塞术)指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某种物质通过导管注入血管内而使之阻塞以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2.PTA(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是指经皮穿刺置入球囊等器材,对狭窄段血管进行扩张成形的一系列技术。

3.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同时通过造影管行胆道引流。

4.栓塞后综合症;是指介入栓塞治疗后3-5天中,病人出现局部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表现,称栓塞后综合症,是由于栓塞后局部缺血,代谢产物或物质吸收所致。

5.首过效应(TAE):指某些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在尚未吸收进入血循环之前,在肠黏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的现象,也称第一关卡效应。

6.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利用金属支撑器机械扩张血管壁的血管介入放射技术,也用于血管狭窄和血管急性闭塞。

7.经导管栓塞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导管向靶血管(A、V)注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治疗技术。

8.seldinger穿刺法:是指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慢向外拔针,直至血液从针尾喷出,迅速插入导丝,拔出针,通过导丝引入导管,将导管放至主动脉,即seldinger穿刺法。

二、填空题。

1.常用栓塞物按栓塞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期)、(中期)、(长期)。

2.X线的防护措施包括时间防护,(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

3.人体中唯一的一根通过静脉窦的结构是(海绵窦)。

4.直肠癌X线钡灌肠表现包括:(肠腔内出现充盈缺损)、(肠管不规则狭窄)、(充盈缺损内可见大而扁龛影)、(病变区肠壁僵硬而蠕动消失)。

三、简述题。

1.叙述DSA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①颅内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狭窄、闭塞性疾病、动脉病、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

②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脓肿、囊肿、血肿等。

③颅脑外伤所致各种脑外血肿。

④手术后观察脑血管循环状态。

禁忌证:①对造影剂过敏者。

②严重高血压,舒张压大于110mmHg(14.66kPa)者。

③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④近期有心肌梗塞和严重心肌疾患、心力衰竭及心律不齐者。

⑤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未控制者。

2.肝癌的分型
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
3.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适应证: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肝脏血管性病变。

如动脉瘤或静脉瘘;肝外伤出血或肝癌致肝破裂。

禁忌证;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黄疸;门静脉主干癌拴或主干被侵犯;大量腹水;全身广泛转移;肿瘤已经超过肝脏的4/5;凝血功能严重减退且无法纠正。

4.介入栓塞术中,对栓塞物质有什么基本要求?
能通过导管注入血管内,起到相应栓塞作用;
无毒或低毒;
无抗原性;
人体组织相容性良好;
无致畸致癌性。

5.介入放射学主要有哪些技术。

经皮穿刺引流术;
经导管血管栓塞与灌注术;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非血管管腔成形术;
其它:经皮异物取除术、下腔静脉滤器的置放。

6.简述经皮血管腔内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手术流程。

经皮血管腔内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是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置管,导管直达冠状动脉,沿导管注入造影剂,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将带球囊的导管送入狭窄段,加压扩张,使狭窄管腔扩大,血流通畅。

球囊长度和直径依据导丝测得的狭窄段长度选择,如测得冠脉狭窄长2mm,应选择2mm球囊,甚至1mm球囊。

球囊扩张仅能短时间内改善供血,去掉球囊后血管回缩,血管内膜增生,可再次出现狭窄。

四、选择题。

1.介入放射学的定义()
A.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用较小的创伤手段,达到治疗和诊断的目的
B.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血管病变检查学
C.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外科学
D.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内科学
E.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非血管病变检查学
2.TIPS手术主要适用( )
A.原发性肝癌
B.阻塞性黄疸
C.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D.下消化道出血
E.脾功能亢进
3.属中期栓塞物的是( )
A.明胶海绵
B.自体血块
C.聚乙烯醇
D.螺圈
E.可脱球囊。

4.下列溶栓药物中最常用的是()
A.止血芳酸
B.尿激酶
C.链激酶
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E.肝素
5.介入放射学根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C.诊断性和治疗性
D.神经性和非神经性
E.有创性和无创性
6.下列栓塞剂中,最容易造成靶器官组织缺血坏死的是()
A.可脱落球囊
B.自体血凝块
C.明胶海绵
D.碘化油化疗药物乳剂
E.无水乙醇
7.PTA的全称是()
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B.腔内支架术
C.经皮引流术
D.血管内化疗术
E.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
8.下列器械中,不在血管系统介入中常用的()
A.内涵管
B.球囊导管
C.导丝
D.支架
E.导管鞘
9.下列造影剂中,属于离子型造影剂的是()
A.优维显
B.欧乃派克
C.泛影葡胺
D.碘化油
E.硫酸钡
10.下列哪种不是理想静脉滤器的特征()
A.能够阻止较大的血栓通过
B.不影响正常的血流
C.置入后滤器稳定,不移位
D.滤器网越密越好
E.通过导管置放容易
11.动脉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
A.假性动脉瘤
B.暂时性动脉痉挛
C.插管器械折断
D.血管断裂
E.皮下血肿
12.避免反复出入组织造成血管壁损伤的器材是()
A.导丝
B.导管鞘
C.支架
D.球囊导管
E.穿刺针
13.穿刺插管,局部出现血肿,最恰当的治疗措施为 ( )
A.静脉内注射右旋糖酐
B.静脉内注射盐酸罂粟碱
C.局部热敷、静脉内注射肝素
D.手术
E.以上都不对
14.不符合介入放射学中栓塞物质要求的是()
A.能顺利通过导管注入
B.无毒或低毒
C.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
D.能短时间内被人体吸收
E.无致癌性
15.男性患者,17岁,突然昏迷、失语,脑血管造影示右顶叶有一鹅蛋大小动静脉畸形。

应选择的最佳治疗是()
A.X 刀治疗
B.化学治疗
C.手术治疗
D.介入栓塞治疗
E.内科姑息治疗
16.动脉瘤常用的栓塞剂:()
A.PVA
B.弹簧钢圈
C.明胶海绵
D.碘油
E.脱落球囊
17. 介入治疗术中最常用的抗凝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小分子肝素
C.肝素钠
D.鱼精蛋白
E.华法林
18.下列操作不是TIPS手术的必须步骤()
A.经颈内静脉穿刺
B.经股静脉穿刺
C.肝静脉造影后经肝静脉向门
静脉穿刺 D.门静脉造影后,引入球囊导管扩张分流道 E.分流道扩张后,留置支架,支架置放成功后,再次做门静脉造影
19.属短期栓塞物的是 ( )
A.自体血块
B.明胶海绵
C.碘油
D.螺圈
E.聚乙烯醇
20.患者女性,48岁,右肝区疼痛2年,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示肝右后叶8×10cm
富血供肝癌。

应选择的最佳治疗是()
A.化学治疗
B.介入灌注化疗
C.介入栓塞治疗
D.外科手术治疗
E.介入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