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最新7篇)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最新7篇)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背诵全文。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预习,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课前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
苇叶纷下,芜杆迁黄。
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
离人频顾,羁客成伤。
中夜不寐,林下彷徨。
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
.。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今天,我们的任务一是背诵这篇千古名篇;二要学写一段文言。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新奇的任务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读懂、会背,进行文言文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似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
)二、解题1、关于本文的写作《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
已宿构矣。
《滕王阁序》课堂教学实录

《滕王阁序》课堂教学实录(两课时)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好!大家说说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是指哪些?生:(七嘴八舌地说)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蓬莱阁师:那么有关这些名楼的诗文,我们知道的有哪些?大家能背背吗!生甲: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乙:唐代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师:很好!这里补充两首: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宋代骆宾王的《蓬莱镇》旅客春心断,边城夜望高。
野楼疑海气,白鹭似江涛。
结绶疲三入,承冠泣二毛。
将飞怜弱羽,欲济乏轻舡。
赖有阳春曲,穷愁且代劳。
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滕王阁”的千载名篇——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谈一谈在“预习学案”中学到的知识,要求发言的同学只说一个方面,后面的同学尽量不重复前面的同学讲到的内容。
生:(同学们很感兴趣地说到了----题目、作者、写作背景、名楼滕王阁、有关历史传说、相关文体知识等等)师:看来大家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看得比较仔细,说得较全面。
下面我们来孙道临老先生朗诵的《滕王阁序》,总体感悟一下全文,同时请大家给难字注音、给难句断句。
(老师打开朗诵视频,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听,并不停地做笔记。
)师:听后大家有什么感想?生丙:老专家朗诵抑扬顿挫,有美感。
生丁:孙老师声音有磁性,文章读出了空旷感。
生戊:文章语句对称优美,平仄声韵和谐,辞藻华丽,王勃太有才情啦!师:大家还是能品味欣赏,那么如此美的文章,我们也来读一读。
不过,在读之前我们来感知一下文体的句式特点。
(课件展示骈文读法指导。
)师:明确了骈文的读法,下面让我们放开声音齐读课文,要读出音韵美、节奏感。
滕王阁序 教学实录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教材2014-08-05 09:06滕王阁序教学实录一导语设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学大师梁启超曾以这段意思中包含哲理的话勉励清华学子,是说以大勇气,大坚韧来面对困境,以大胸怀大品德来感召世人。
尤其是“厚德载物”包含着学校对一切有上进心有抱负的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
下面我们全体同学大声朗读这句有着特殊生命体验的话语。
师:对,厚德载物,听了同学们充满激情的声音,我前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图景:二千多年前,正因为一位名叫曹娥的女子的纵身一跃,滔滔的江水因弱小的身躯而有了一个女性温柔的名字曹娥江,静静伫立的江畔的江南第一庙曹娥庙.(东汉汉安二年(143年)五月端午在曹娥江(时称舜江)上举行迎潮神(伍子胥)仪式中不幸溺水而死,尸体亦被浪涛卷走。
年仅14岁的曹娥痛失慈父,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
到十七天时,她脱下外衣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
言毕,衣服旋即沉没,她即于此处投江寻父。
五日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尸浮出了水面。
此事迅速传扬开去,轰动朝野。
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县令度尚上报朝廷将其封为孝女,并将原葬江东的坟墓迁移到江西南首的官道旁边(即曹娥镇今址),并为曹娥立碑建庙,以彰扬她的一片孝心。
后来人们把流经该地的一段江名改称为曹娥江。
)一千多年前,正因为一位少年天才的完美演出,让西边的落霞与孤鹜见证了天才王勃的诞生,一座原本普通的阁楼从此成为世人朝拜的圣地。
今天,一位叫潘碧秀的女性作家登临名楼滕王阁(“中国古代四大名楼”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之一),用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再次祭奠心中的天才,细腻敏感到何等地步,朗读就知道?流泪的滕王阁〇潘碧秀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脆脆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
《滕王阁序》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
2024-01-03
目
CONTENCT
录
• 课堂导入 • 课文解析 • 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 • 教师总结
01
课堂导入
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
《滕王阁序》是唐朝诗人王勃的一篇著名骈文,创作于唐高宗年 间。滕王阁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子滕王李元婴的宫殿,后因年久失 修而毁,仅留下这篇文章传世。
文学地位
《滕王阁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骈文 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文学地位和基本内 容。
能力目标
能够理解并赏析《滕王阁序》的文笔之美和思想内 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增强 文化自信。
课后作业
背诵全文
总结词:巩固记忆
详细描述:背诵全文是《滕王阁序》课后作业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巩固学生对文 章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仿写练习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仿写练习要求学生模仿《滕王阁序》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创作一篇类似的文言文短文。通过仿写,学生能够更好 地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提升文言文写作能力。
句式多变
文章中既有长句,又有短句;既有对偶句,又有排比句;既 有陈述句,又有感叹句。句式灵活多变,读来抑扬顿挫,极 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对比
文章中通过对滕王阁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自然永恒的感慨, 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怀才不遇的感慨
通过对宴会盛况的描绘,作者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 批判和反思。
滕王阁序教案(自己修改)

滕王阁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全文;(2)了解王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滕王阁序》;(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故乡的真挚情感;(2)领略古代文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滕王阁序》;(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3)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王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对《滕王阁序》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滕王阁序》,理解文意;(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解决生僻词语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感悟。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2)剖析文中精彩语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2)运用文言文语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滕王阁序》;2. 总结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3. 写一篇关于《滕王阁序》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3. 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滕王阁序的优质课课堂实录

滕王阁序的优质课课堂实录滕王阁序这篇古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同学们需要掌握哪些重点知识?教师应该做好教案引导学生学习好。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滕王阁序的优质课课堂实录,教师们不妨参考一下。
滕王阁序的优质课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课前老师曾安排同学们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网络来了解王勃的生平经历和《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自己查到的资料。
老师有一个要求:不许读资料,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介绍,哪一位同学先来?生:王勃字子安,山西河津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同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诗圣杜甫非常崇拜他们,曾盛赞他们“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但是他一生仕途坎坷,去世时年仅28岁。
生:王勃聪明过人,少年时就被誉为“神童”,15岁就因文章写得好被举荐到朝廷,还做了沛王府的修撰。
少年得志的王勃被荣誉冲昏了头脑,没有多久就惹祸了,他写了个什么《戏为檄英王鸡文》,这文章不过是篇写着好玩的搞笑文字罢了,但触怒了皇帝,被逐出了京城。
后来又出了件王勃擅杀自己窝藏的一个罪犯的事情,也有人说此事是别人陷害王勃,但王勃因此事倒了大霉,被关进死牢,好在后来皇帝改年号大赦天下,才保全了性命,不过却连累父亲被贬到今天越南的交趾做县令。
《滕王阁序》就是王勃去探望父亲的途中路过南昌时写下的。
师:两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了王勃的生平经历,谁来介绍一下本文的创作背景呢?生:据说当年南昌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大宴宾朋,请了许多上流社会的人物和文人墨客,王勃正好路过,也被邀请参加了这次宴会。
阎伯屿事前安排好他的女婿孟学士准备好了一篇《滕王阁序》,想在宴会显露一手,夸耀于人。
所以,当阎伯屿提出让宾客们写一篇记载今日盛会的序文时,大家都有意推辞,年轻的王勃却当仁不让,挥毫泼墨写下了这篇千古名文。
王勃刚开始写时,阎伯屿因为生气拂袖而去,只是让人把王勃的文章读给他听,当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他大为惊叹,称王勃为“奇才”,重新出来接见他。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精选5篇)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滕王阁序教案,山草香整理分享了5篇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要求学生理解和积累掌握“故、尽、即、胜、幸、且、矣”等多义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骈文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通过教师诵读指导使学生熟读成诵,通过学生研读和讨论,疏通文字,把握文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调动认知、情趣导入在江南,有中国古代的三大名楼,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请同学们说说下面三首诗描写的分别是哪座名楼?出示诗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今天,我们就来一睹王勃笔下的滕王阁的风采二、指导诵读,初步感受朗读是学习感悟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语感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节奏教师提示:1、疑难字音轸zhěn瓯ōu隍huáng棨qǐ戟jǐ懿yì襜chān潦lǎo俨yán骖cān 騑fēi凫fú闼tà甍méng舸gě舳zhú鹜wù蠡lǐ遄chuán睢suī睇dì眄miǎn阍hūn舛chuǎn赊shē悫què簪zān笏hù叨tāo2、节奏划分示例: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如,豫章/古郡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阎公/之雅望三、自主探究,积累理解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研读探讨归纳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教师边巡视边解答疑难字句1、词类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带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动用法,使……放下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涌起,像流星一样飞驰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飞阁翔丹,下临无地: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使动用法,使……腾空、使……飞起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四美具,二难并:美、难,形容词作名词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使动用法,使……委屈、使……逃匿2、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3、多义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故、尽、即、胜、数、幸、且、矣等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第一段:写地理风貌,引宴会人物第二、三段:摹万千气象,状周围景观第四、五段:绘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第六、七段:述身世际遇,叹盛宴难再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课后让学生翻译全文并写在作业本上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明确目标二、重点研读、深入理解示例:兴州城形胜宾主之美山川之美登楼之喜主要手法:记叙(铺陈)、描写示例: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时)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玄想宇宙广袤,衬托人生渺小,引发感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直抒胸臆,坦言心怀,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主要手法:抒情、议论冯唐、李广、贾谊、梁鸿句,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古已有之,今又何伤?)老当益壮四句,勉励自己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表现了崇高的人生观贪泉、涸辙句,表明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表现了乐观开朗的情怀北海、东隅、桑榆句,表现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孟尝、阮籍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班超、宗悫句,表示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三、整体归纳、把握特色示例: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板书设计】《滕王阁序》州城形胜人生无常,宾主之美盛衰有时,兴记叙(铺陈)、描写悲抒情、议论、用典山川之美怀才不遇登楼之喜济世无门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教学说明:二、学习过程当以整体,部分,整体为宜,本教学设计在整体诵读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积累文言字句,理解内容、把握情感,而后归纳总结写作特色三、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本文第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诵读,培养语感,整体认知;同时,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掌握文言字句、文言现象从而感知文章思想内容五、课后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习得的能力得到迁延与提升滕王阁序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常见句式分析2、文章分析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常见句式分析教学难点:文章分析教学方法:讲析、讨论板书设计:滕王阁序王勃一述宾主之美二绘山川之美三写宴会盛况四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练习二、三作业检查二、学习新课,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滕王阁序》教学实录(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园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作文大全、励志故事、演讲致辞、诗词诗句、口号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kindergarten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essays, inspirational stories, speeches, poems, sloga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滕王阁序》教学实录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滕王阁序》教学实录本篇是参加上虞市优质课比赛的教学实录,部分是根据本人课后回忆整理而成,有不成熟之处,望批评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滕王阁序》教学实录师:读完了《滕王阁序》,喜欢这篇文章吗?喜欢的请举手。
(寥寥六人举手)师:喜欢的理由往往都是相似的,而不喜欢的理由却未必一样。
我想听听不喜欢的理由。
生1:不知道写的什么。
师:你觉得他写了什么?生1:写了游玩滕王阁的过程。
(生笑)生1:(改口)不是一篇“游记”,而是“序”。
师:“游记”与“序”有什么区别呢?生1:游记主要是记叙、描写为主,而“序”主要以议论、抒情为主。
《滕王阁序》还是由眼前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抒情、议论的成分很重,就跟《兰亭集序》一样。
师:其实你还是基本读懂了文章。
我还想听一听其他原因。
生2:生字词太多。
生3:典故太多,理解起来太费力。
生4:句式太整齐,一口气读不下来。
师:你举一段文字试试看。
(生4读“嗟乎!时运不齐……岂效穷途之哭!”,读得气势恢弘,抑扬顿挫,饱含感情。
大家鼓掌。
)师:读得很好啊。
页 1 第生4:我很喜欢这段文字。
读了很多很多遍。
师:你可以尝试把它背下来。
下一位。
生5:我觉得王勃写得太矫情了。
到一个地方去玩儿,就写了一篇文章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而且这么“悲”,我们不会这样来思考的。
师:我们不这样想,就不允许王勃这样想了?(生笑)师:五位同学说了自己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归纳起来,大概三点:一是难以读懂;二是难以理解;三是难以共鸣。
既然因为难而不喜欢,那我们就从“难”字入手。
且让我们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看看《滕王阁序》是怎么成为文学经典的。
这篇文章其实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思路:“事一景一情”。
请大家说说:写了什么事?描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生6:写了王勃的父亲被贬官到偏僻的交趾,他前去探望,途经洪洲,参加了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上的盛会,看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描写了滕王阁盛会上的人的俊雅,景的美丽,感到非常高兴,而后乐极生悲,又来感慨自己的身世。
师:很好!请看我这里有一则材料:(投影)“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
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页2 第笔。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是亦老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公闻之,沉吟不言。
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唐摭言》卷五)这是一段评注,我们借此能更深地切入文章。
比照它来寻找一个角度,谈一谈你所理解的《滕王阁序》的“事—景—情”。
生7:我抓住都督阎公态度的变化。
师:是什么样的变化?生8:先是大怒;后来看到文章第一句,是不屑一顾;到第二句是“沉吟不言”,陷入思考;等看到那句名句时,便“矍然而起”,已经深深地被文章折服了。
师:请大家把“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三句话划出来。
为什么都督阎公会说“老生常谈”呢?生8:因为八个字就只讲了地点。
阎公本来是想给自己女婿出风头的,却不想被王勃抢了风头。
心中本来有气呢。
师:你倒是很注意抓住人的心理来推测。
那为什么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却又“沉吟不言”呢?生9:这是一种宏阔气象。
在天上是连接两个星宿,在页3 第地上是连接两座山。
写地上时,连用六个动词(分、接、襟、带、控、引),拟人化,把一种登临高阁的恢弘胸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师:这里面的“襟”“带”是什么用法?生:(杂)意动用法,以……为衣领,以……为衣带。
生10:如果说第一句没有什么新意的话,这两句一下子令老生常谈的陈词滥调体现出一种恢宏大气。
师:举例说明。
生10: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师:这里面“雾”“星”是什么用法?生:名词做状语,像雾,像星星(一样多)。
师:写人时,写这些“俊采星驰”分别写了哪些人?有什么特点?生11:都督阎公、刺史宇文、孟学士、王将军,还有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师:那从“沉吟不语”到“矍然而起”这种态度的变化,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变的?生12:从“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开始变化,前面都是写别人好,从这儿开始写自己不好。
生13:不是,这是自谦,是一种说话的技巧。
应该是从“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开始变化的,因为前面是写人,这儿开始写景。
页 4 第生14:也不是,应该是从“披秀闼,俯雕甍”开始变化的,推开小门,由室内到室外,景物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感受。
师:大家看,这三种答案,哪一个最好?生:(杂)三。
师:请大家把“披秀闼,俯雕甍”划上着重号,自己读一读,用“自己的腔调”读一读,看前后景物、表达等方面究竟有哪些变化?生15:主要有三点变化:一是由静而动,二是由暗到明,三是由远到近。
生16:由散到满,前面的景色都是粗线条的,后面的景色都是“满眼的”。
“旷其盈视”“纡其骇瞩”“扑地”“迷津”都是满眼的景色。
生17:胸襟由局促到开阔。
生18:心理上的变化,如果说坐在那里看窗外的风景,是“欣赏”的话,那么打开窗门之后,则是被一种崇高美所震惊。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18:从三个字可以看出,一个是“骇”,使自己的眼睛受惊(教师补充“骇”是使动用法);一个是“穷”,渔歌既然优美,就不能。
响穷”,“穷”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教师补充:“穷”即“尽”);一个是“惊”,把雁群在寒风里页 5 第发出的呼唤写得富于人格。
从这三个细节中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是被一种崇高的美折服。
师:谈得非常到位,还有没有变化了?生19:文章的节奏发生了变化。
前面先是四句长句,非常舒缓;再用四个短句,非常急促;再“四六字”,顿挫抑扬;而推开窗之后,以非常短促的三个字“披秀闼,俯雕甍”,再以错落有致的“四六字”,抑扬顿挫,节奏富于变化,却又很稳定,感情变得开阔而飘逸。
师:文以气为主。
任何优秀的文字都能够琅琅上口,便于诵读。
文章的节奏、速度、语气的变化都是情感变化的表现。
请大家自由的、用自己的腔调来诵读这段文字,来体会这种感情的变化。
(学生诵读)我们来请一位诵读一下看看。
(一生读,其节奏快慢、语气高低、停顿长短等基本上能够读出“文气”来。
师随即点评朗读中处理得不好的句子。
例如,以轻快的语速读“落霞……一色”,以重音读“唱”“穷”“惊”“短”四字,以拖音读“之滨”“之浦”。
) 师:胸襟开阔之后,感情有什么变化?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字来表明作者感情的变化。
生:(七嘴八舌)“兴”“悲”。
师:“逸兴遄飞”,飘逸的兴致很快地飞扬,他联想到什么? 页 6 第生20:“睢园绿竹”“彭泽之樽”“邺水朱华”“临川之笔”。
师: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典故?这些典故都有什么共同特点?生21:这些典故都是文人墨客、宾客之间饮酒赋诗、极尽欢娱的人与事,跟眼前滕王阁盛会异曲同工。
生22:他更关注的可能是宾客之间的那种和谐信任。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生22:因为要抓住“气凌”“光照”这两个词,是说“超过”“胜过”陶渊明、谢灵运的隐逸之乐。
可以推断,这个时候的王勃还是少年气盛,有拯世之心。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壮志难酬,不仅如此,还为此丢了官,牵连了家人。
这样,才有了底下的“乐极生悲”。
师:我赞同你说的。
然而,兴尽悲来,又悲什么?还请大家分层次、分要点来说。
生23:我觉得有四悲:一悲命运,也就是“成败在天”;二悲皇帝不召,空有满腹才华,却无法实现志向;三悲孤独无知己;四悲韶华易去,时运不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师:这就是乐到极点,也悲到极点。
让我们顺着这个思路朗读课文第三、四、五段。
(学生读书,声音洪亮,充满悲慨之气。
)师:“乐极生悲”确实是全文的重要线索。
但是,这种页 7 第悲是不是始终一致?有没有发展?生24:我觉得王勃从四个方面来坚定自己的志向,超脱了前面的“兴尽悲来”的“悲”。
师:我很喜欢同学们一开口就是“我对这个问题有三点看法”“从四方面来说”,这是我们思维的层次性。
说说看,哪四方面?生24:第一从“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来直抒自己的志向;第二从“酌贪泉”“处涸辙”的生存环境上来说,要“觉爽”“相欢”,表明自己在厄境中也要坚持自己纯洁的思想;第三是从时空迁移上表明自己要坚持自己远大的志向,不能因为受遏而改变;第四,以孟尝君、阮籍为反例,提醒自己不能学习他们隐居、颓废、自暴自弃。
师:我也是倾向于“乐极生悲”,“悲极”之后却不是“更悲”,而是一种“豁达”,一种坚持。
就好像苏东坡《赤壁赋》中一样,“悲”极之后是“释然”是“豁达”。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身处困境坚持不改变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世道人心”,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
我想:中国知识分子都有“登山临水”的习惯,都有“兴尽悲来”的感慨,“兴尽悲来”的感情变化在中国古典诗文中屡见不鲜,譬如我们学过的《登高》《兰亭集序》《赤壁赋》等等。
请收集这方面的例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作文。
页 8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