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书院简介

石鼓书院简介
石鼓书院简介

石鼓书院简介

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原址在衡阳石鼓山,时衡州名士李宽【李宽(619年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在石鼓山寻真观【寻真观,旧为道士修炼之地。宽为山主,乃改道院为学舍,辟寻真观为读书之所”、“立学祠先圣及招诸生,弦诵其中”。唐贞观年间(627—650),衡州刺史齐映在石鼓山上建“合江亭”。唐永贞元年(805),韩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诗人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自郴州至衡州,游览石鼓山,写下《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

李宽原名李景俭,又名宽中,字裕卿,自幼饱读诗书,却无意仕途,唐元和元年(806)由巩昌(今甘肃陇西)来衡阳,游览石鼓山,仰慕韩愈【唐贞元二年(788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这是韩愈从政开始。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年)通过铨选。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之大气与“三江汇流”之景致,遂在此结庐读书,时称“李秀才书院”,亦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书院。元和五年(810),吕温谪刺衡州,以文学饰吏治,游宴觞咏,风雅称盛(此诗系吕温任衡州刺史的第二年(811)夏所作),对于后来石鼓书院的发展确有“提携”之功。至唐末,大批读书人来此读书学习。宋至道三年(997),李秀才的族人李士真请与郡守,重建石鼓书院。宋景佑三年(1035),宋仁宗钦赐《石鼓书院》扁额,石鼓书院正式命名,遂与河南的睢阳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并称为全国四大书院。此后,朱熹、张栻曾来石鼓书院讲学,周敦颐在衡阳作《爱莲说》,黄幹为石鼓书院筹集学田。明万历中(1587—1598),李宽与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幹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吕温“愿君此地攻文字”的美好祝福得以实现。】书院主要建筑有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七贤祠、敬业堂、合江亭。1944年7月,石鼓书院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军炮火。2008年当地政府仿照清代石鼓书院格局重建了石鼓书院

历史发展:作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石鼓书院曾鼎盛千年,名噪朝野,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正所谓“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阳岳震南天”!但不幸的是,1944年7月,石鼓书院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寇炮火。2006年6月,衡阳市政府重修石鼓书院。

北魏时期

石鼓之名一说,石鼓四面凭虚,其形如鼓,因而得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载:“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另一说,是因它三面环水,水浪花击石,其声如鼓。晋时谀仲初《观石鼓诗》云:“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从《水经注》来看,秦代以前,石鼓之名就载于史册。山北面有一石洞,名为“朱陵后洞”,《水经注》上说“有石鼓六尺,湘水所经,鼓鸣,则有兵革之事”,意思是说

如果在“朱陵后洞”内听到湘江水的鸣叫,就会发生战争;《潇湘听雨录》记载:此洞为“灵洞”、“真仙遗迹”,在此祈祷能求子、除病。

三国时期

建安20年(215年)武侯诸葛亮居住在石鼓山,督零陵【零陵县与今天的永州市区完全吻合。】、长沙、桂阳【今郴州市内】三郡军赋。因此,后人在石鼓山的南面建“武侯庙”(据《徐霞客游记》记载),后被迁移至石鼓山上李忠节祠旁,改名为“武侯祠”【祠内有张南轩书《武侯祠记》(楷书体书),此碑在抗日战争时期流失】。

唐贞观时期:(公元627-650年)衡州刺史宇文炫辟石鼓东岸西溪间为游览胜地,题“东崖”、“西溪”四字,刻于东西岸壁上;天宝年(742~755)间,著名道士董奉先在“朱陵后洞”栖息,修炼九华丹,杜甫《忆苦行》诗中有“更忆衡阳董炼师”之句;懒残和尚常来洞栖息,又名朱陵仙洞;“诗圣”杜甫大历4年(769)3月中旬和大历5年(770)夏两度到达衡州城,每次都在石鼓山下停泊上岸和离开,曾在此留诗数首。当杜甫第二次离开衡州城,便病故于耒水旁的方田驿(今耒阳市高炉乡龙王庙),时年59岁。德宗贞元3年(787),宰相齐映贬到衡州任刺史,在山之东面建一凉亭,取名为“合江亭”。顺宗永贞元年(805)大文豪韩愈由广东至湖北,途径衡州,齐映请韩愈为此亭写下著名的《合江亭序》“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后人建“绿净阁”以此为纪念韩愈。地以人传,石鼓名声大振,成为后世文人骚客“朝圣”之地。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有“唐代八大诗人之一”美誉的衡州刺史吕温,任期间又对合江亭进行扩建装修;衡阳秀才(唐朝,秀才为最高荣誉,相当于现在“院士”)李宽在合江亭旁建房,取名为“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在此悉心读书,为石鼓书院之雏型。刺史吕温曾访之,并作《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日记其事。

宋代:太平兴国2年(978),宋太宗赵匡义为赐“石鼓书院”匾额和学田(朱熹的《石鼓书院记》:“始唐元和年间,州人李宽之所为,至国初时尝赐敕额”。宋至道3年(997),衡州郡人李士真在石鼓书院内开堂讲学、广招弟子,使石鼓书院成为正式的书院。宋仁宗景祐2年(1035),曾担任集贤殿校理之职的刘沆,在衡州任知府。这时,他将石鼓书院的故事上报给皇帝,宋仁宗阅后,便赐额“石鼓书院”。由于石鼓书院“独享”两度被宋朝皇帝“赐额”的殊荣,而步入石鼓书院的“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与睢阳(又名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岳麓、白鹿洞(江西省九江市)齐名的全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首。当时全国许多名流都至此讲学;如文学家苏轼、理学鼻祖周敦颐等……。孝宗淳熙14年(1187)理学大师朱熹、张栻在此讲学,朱熹作《石鼓书院记》;张栻在亭中立碑,亲书韩愈《合江亭》诗和《石鼓书院记》,后人将此镌制成石碑,置于石鼓书院内,名曰“三绝碑”。

仁宗庆历4年(1044):石鼓书院成为衡州路的官办学府,有正式教授1人,主要“以经术教导”学生。度宗咸淳10年(1274年)正月,湖南提刑、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驻衡州时,作诗《合江亭》:“天上名鹑尾,人间说虎头。春风千万曲,合水两三洲。;谆照十二年(1185),部使者潘田青(一作畴)就原址建屋数间,榜以鼓额,“将以俟四方之士有志于学,而不屑于课试之业者居之”,未竟而去。提刑宋若水继成,奉先

圣先师之像,集国子监及本道诸州印书藏其中。请朱嘉作记,诫诸生勿为科举功名所乱,而要辨明义利,有志“为己之学”。时戴溪为山长,与诸生讲《论语》,有《石鼓论语问答》3卷。七年林田井学教授兼山长凡三年,“补葺经创”,鼎新书院,并刊大字本《尚书全解》40卷。南宋开庆元年(1259),书院毁于兵火。景定元年(1260)提刑俞琰(一作俞炎)命山长李访“扫地更新”,“尽复旧观”,增辟园圃,仰高楼,取明德新民文章,为诸生丕扬其义,绝响再闻,士风作振”。提刑黄斡又置田35亩,“以赡生徒”。宋末著名音乐家郭沔曾寄居住石鼓山上,他泛舟于湘江上,创作出“潇湘水云(雾)”这首著名的琴曲。

元朝:继续办学。然其田于至元十九年(1292)为灵岩寺僧强占,经邓大白、王复、康庄、程敬直等历任山长长达62年争讼,才得归还。元末又毁于兵火。

明清:明清时石鼓书院不断扩大,明永乐十一年(1413),知府史中重修书院以待旅游学者,设礼殿祭祀孔子,乾张祠祭祀韩愈、张拭。天顺、弘治年间均有修葺。正德四年(1509)叶钊为山长,讲圣贤身心之学、道德之首,剖晰疑义、阐发幽微“时学者翕然云从”。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湛若水至书院讲论“体认”之学,理学家、教育家王守仁的传人邹守益亦来大倡“良知”之说。二十八年,知府蔡汝楠以书院为朱熹、张栻、湛若水、邹守益“过氏之地”,乃重整书院,订立规约,以学文敦行、辨声慎习、等伦常、识仁体训士,刊《说经札记》、《衡汀间辨》、《太极问答》等,“忘倦”达4年(1549-1552)。又请赵大洲、皮鹿门等“海内名公”讲学其中,诸士环听,“宛然一邹鲁洙泗之夙也。”。著名地理学家徐弘祖在其《徐霞客游记》中对石鼓的景色有详细描述;万历四十的(1612)巡抚记事,观察邓云霄大修书院,以“铸士陶昆”、建有讲堂、敬义堂、回澜堂、大规模、仰高楼、砥柱中流坊、棂星门、风雩、沦浪、禹碑、合江诸亭、其他“殿祠号舍,罔不完葺”,规模极一时之盛,崇祯十五年(1642)提学高世泰修葺。青年时的王船山更是多次写诗词颂扬石鼓书院。明朝末年,书院再次毁于兵火。

清世祖顺治14年

(1657)经略大臣洪承畴,将石鼓书院作为军事指挥所。同年偏沅巡抚袁廓宇上奏清庭,申请重建石鼓书院,衡阳县知县余天溥具体负责修复工程。此时,山上建有合江亭、禹王碑、武侯祠、大观楼、会讲堂、忠节祠、七贤祠等建筑。石鼓书院为清政府允许恢复的第一家书院,这一时期,书院科举化,石鼓书院成为传授举业、培养科举人才的基地。康熙七年(1668),知府张奇勋扩建号舍20余间,“拔衡士之隽者肄业其中,每月两试之,士风称最盛”。二十八年,知府崔鸣捐俸“增其所未备”、“督率师徒援古证今,析疑问难”其中。时七贤祠、仰高、大观二楼,敬业堂、留待轩、浩然台、合江亭及东西斋房等、“日日髹、丹碧上耸、焕然巨观”。山长多一时之选,如陈士雅、余廷松、林学易、易廷彦、罗瑛、皆湖南名进士,然所援多为科举之业。

咸丰3年:(1853)9月~咸丰4年正月(1854),曾国藩、彭玉麟在衡州创建湘军水师,驻石鼓,石鼓书院附近的水面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石鼓书院改为衡阳官立中学堂,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为湖南南路师范学堂;民国时期,相继改为“衡郡女子职业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湖南三师),

后由于石鼓山无法满足新型学校要求,学校被迁移至金鳌山;此时,石鼓书院便成为供人游览、祈祀的风景文化名胜。

1944年7月:石鼓书院原有的楼、阁、亭、祠等建筑物,在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中被于日军焚毁。故址内还有唐、明、清碑刻多处。

1964年

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来衡阳视察时,要求恢复衡阳的名胜古迹,诸如石鼓书院、回雁峰等。当时的市委市政府限于历史条件,仅培植了树木花圃,建以亭榭,在废墟上建了一座石鼓公园,无法恢复当时的建筑和陈列。

1998年

国家邮政部发行“古代书院”即宋代四大书院邮票时,事先曾来石鼓书院实地考察,终因只见山石、不见书院而以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代之。

2006年6月,衡阳市人民政府重修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概貌:现在的石鼓书院主要是由禹碑亭、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合江亭、朱陵洞组成。

始入石鼓书院,穿过大门,走过长廊,映入眼帘的是禹碑亭。禹碑亭亭柱上题着一副对联:“蝌蚪成点通,天地衍大文”,此联为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史穆所题,在禹碑亭中央放置着一块禹碑,为蝌蚪文所做,禹碑为大禹治水功成在南岳衡山岣嵝峰所刻,最早见于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其后史乘屡有记载。衡阳石鼓山禹碑亭始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位于石鼓山南面。

明代杨慎为禹碑作释文亦置于此。

穿过禹碑亭,来到石鼓书院二门前,只见篆书对联“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于门上,石鼓山与道教文化有颇深渊源,后建立石鼓书院以“四书五经”作为正统教育教材,这幅对联是对石鼓书院的真实写照。

透过二门,看到眼前有两个祠堂,位居其右的为“武侯祠”,位于左的为“李忠节公祠”,武侯祠和李忠节公祠与石鼓书院都没有很多联系,但是由于这两位英雄的事迹都发生在石鼓山,遂将其移至石鼓书院。

武侯祠为纪念诸葛亮而建。武侯即诸葛亮(181—234),因其曾封武乡侯,故世称武侯。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刘备任荆州牧,诸葛亮以军师中郎将驻临然即今衡阳,督办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军赋,相传住在石鼓山上。后来人们在临然驿旁建武侯祠以供祀享。宋代重修石鼓书院时,将武侯祠移至石鼓山。南宋理学家张栻曾作《武侯祠记》,并亲笔勒石立碑。

祠堂门上范鹤年题有对联“心远地自偏,问草庐是耶非耶,此处想见当日;江流石不转,睹秋水来者逝者,伊人宛在中央”,上联武侯犹忆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贤才,下联武侯观以前实景,感慨万千。

李忠节公祠为纪念李忠节的高风亮节而建。李忠节公名李芾(Li Fu),字叔章,南宋衡州人。南宋德佑元年,元军将犯,李芾临危受命,任潭州(今长沙)知州兼湖南安抚使,率领军民抗击元军三月有余,城破,举家殉国。元代在衡州城南金鳌山李带故宅建李忠节公祠,配祀李芾部将沈忠和衡阳县令穆演祖,清代移建石鼓山。元代宋本和清代陈沆先后有记。清同治年间(1862—1864)重修石鼓书院时,彭玉麟(时任兵部右侍郎)为李忠节公祠题联,赞扬了李忠节铁骨铮铮,为民族大义的牺牲精神。

穿过两祠堂,大观楼跃入眼帘,在大观楼内,你一眼便可以望到“书院七贤”画像依次排列,这是他们这一群文人雅士的贡献才有今天的石鼓书院。大观楼内放置着各地名人为其做的诗词和书画。

参观完大观楼,便是合江亭。

合江亭始建于唐贞元三年(787)至七年(791)间,衡州刺史齐映(757—795)所建。贞元十七年(801)后,衡州刺史宇文炫又增其制,为楼阁式建筑。历朝各代,石鼓山上建筑屡经废兴,合江亭均在必建之列。唐永贞(805)中,韩愈途径衡州,尝游石鼓,登亭揽胜,留下千古绝句,历代步其韵而和者众。合江亭亦因诗中“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而称“绿净阁”。

韩愈的《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是韩愈遭贬途径衡阳,为石鼓山美景所迷,吟诗一首,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千而成。

合江亭门柱上一联“石鼓双江水;昌黎一首诗”,正是对合江亭命名由来的真实写照。祝澹溪也曾为石鼓书院合江亭题联“广厦构众材,报道蛟龙腾浪去;两水夹明镜,合信风月入亭来”。最后便是朱陵洞。南岳朱陵洞为道家第三洞天福地,相传为朱陵大帝所居。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玄宗派内侍率道众到朱陵洞投金龙告文祀典。这是《南岳志》有关记载。大乘亦有记载:石鼓山东北麓的朱陵后洞传与南岳朱陵洞相通而得名。石鼓山也僧道众多:《舆地纪胜》载:“董奉仙天宝中修九华丹法于衡阳,栖朱陵后洞。”由于唐王朝的推崇,道教在此进入鼎盛时期。朱陵洞也堪称为八景之一。

石鼓山、石鼓书院,当然不能少了石鼓。唐朝黄巢起义以前石鼓山上曾有一面石鼓,高六尺,叩之声闻数十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有记载。神奇的石鼓已为“庐龙推鼓入潭”,现存的石鼓为1965年陶铸首倡凿制。

石鼓书院文化深厚,非简单介绍就可以描述尽的,要真正的了解石鼓书院,还要翻阅大量史料记载、典籍,才能加深对石鼓书院的了解。

宋朝两位皇帝赐匾额

1、宋代太平兴国2年(978),宋太宗赵匡义为赐“石鼓书院”匾额和学田(朱熹的《石鼓书院记》:“始唐元和年间,州人李宽之所为,至国初时尝赐敕额”。《国朝石鼓志》卷一事迹篇:“案文献通考赐额在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与朱子记国初者合”)。

2、宋仁宗景祐2年(1035),曾担任集贤殿校理之职的刘沆,在衡州任知府。这时,他将石鼓书院的故事上报给皇帝,宋仁宗阅后,便赐额“石鼓书院”。由于石鼓书院“独享”两度被宋朝皇帝“赐额”的殊荣,而步入石鼓书院的“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与睢阳(又名应天府书院)、岳麓、白鹿洞齐名的全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首。

中国创建最早的书院之一

石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创建最早,并具有确切史志记载的书院。书院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自唐至清未存在了一千多年。唐时书院从《全唐诗》中考证有十一所,从地方史志中有记为十七所(以陈元晖《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和王镜第著《书院通证》及周书舲著《书院制度之研究》三文所列十七所为准)。两者都有载的仅三所:为衡阳李宽中秀书院〈石鼓书院〉、南溪的南溪书院、永济的费君书院。

石鼓书院七贤

创院始祖李宽、哲学与文学大家韩愈、李士真、理学鼻祖周敦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东南三贤”之一——张栻、黄斡。

石鼓书院八景

石鼓书院八景:“东岩晓日,西豀夜蟾,绿净蒸风,洼樽残雪,江阁书声,钓合晚唱,栈道枯藤,合江凝碧。”

一曰东岩晓白。石鼓山东西峭壁上,唐太守宇文炫分题“东岩”、“西谷”。东岩悬崖壁立,当太阳初升之时,削壁沐日光呈金黄色,远望尤甚,故描绘此景为“东岩晓白”。

二曰西豀夜蟾。西豀夜深人静之时,便有蟾出现,与“东岩晓白”形成鲜明对照。

三曰绿阁蒸风。合江亭位于石鼓山北端,亦称绿净阁。合江亭下,深潭之上,有一石坪,宽约丈余,相传为仙翁濯足处,石上仙迹依稀可辩。明朝时曾在石上修筑一亭,名为濯足亭。现今雨水激石,亭址俱废。

四曰洼尊藏雪。石鼓山下有怪石,外实中空,衡郡风雅之士在石上刻“洼尊”二字(“尊”同“樽”,古代盛酒器具)。冬日雪后,石鼓山上上下下,积雪皆消融无迹,唯独尊内积雪经冬不化,至春始融,为石鼓山第一奇景。

五曰江阁书声。石鼓乃为书院,读书声声声入耳,从阁楼当中传出,亦为一景也。

六月钓合晚唱。石鼓地处湘水和蒸水,夜幕之时,垂钓者倚坐船头,小船随波缓缓移动,渔歌想起,打破暮色宁静。

七曰栈道枯藤。山上韩愈吟咏“绿净不可唾”的合江亭右下,有一深潭,东可通汪洋大海,北可达南岳水濂洞。山上有古藤经数百年成长,沿江底爬行,由西岸牵至东岸。相传明万历年间,曾有渔人潜至水底还见过。岁月悠悠,孤藤不知存否,也许仍静卧江底,也许已化龙飞去。

八曰合江凝碧。石鼓山地处蒸水和湘水交合之后,清澈的江水缓缓流淌,放眼望去,如一块碧玉。

石鼓书院概述

名城衡阳人文荟萃,石鼓文脉绵延千年。石鼓书院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六朝的千年学府,书院屡经扩建修葺,苏轼、周敦颐、朱熹、张栻、程洵、郑向、湛若水、叶钊、邹守益、茅坤、陈士雅、旷敏本、赵大洲、林学易、王敬所、蔡汝南、胡东山、李同野、罗近隐、王闿运、曾熙等人在此执教,在衡阳培育了王居仁、夏汝弼、管嗣裘、邹统鲁、朱炳如、伍定相、曾朝节、陈宗契、王夫之、曾国藩、彭玉麟、彭述、杨度、齐白石等一大批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诸葛亮、罗含、郦道元、齐映、宇文炫、杜甫、吕温、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等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其状蔚为壮观。

2009年11月1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古代书院(二)》邮票一套四枚,其中第一枚为石鼓书院,面值1.2元。(其余三枚为:安定书院、鹅湖书院、东坡书院)。邮票由著名画家范曾设计。

四大书院、六大书院、八大书院说

1、宋末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学校考》宋初四大书院说:

石鼓书院,金山书院,岳麓书院,徂徕书院(cúlài 徂徕山,又称龙徕山,驮来山,是泰山的姊妹山。

2、北宋六大书院说:

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今江苏)。

中华民国时期盛朗西、陈登原《中国书院制度》

3、北宋八大书院说:

石鼓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龙门书院,徂徕书院

南宋诗人范成大推举,民国陈登原《国史旧闻》

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地点位于现在的江苏句容的茅山。)

楹联: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开百粤,看群贤事业名山

【左宗棠题湖南石鼓书院,岳麓书院亦有此联】

此真净绿唾不可;

我实薄才歌奈何。

【阮元题衡州石鼓书院联】

不许岳云封古洞;但愿江月认残碑。

【范研云题湖南石鼓书院合江亭】

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

【湖南石鼓书院二门宋至道年间重建】

愿分华山一半席;安得广厦千万间

【李镐题湖南石鼓书院留待轩】

广厦构众材,报道蛟龙腾浪去;两水夹明镜,合信风月入亭来。

【祝澹溪题湖南石鼓书院】

心远地自偏,问草庐是耶非耶,此处想见当日;江流石不转,睹秋水来者逝者,伊人宛在中央。

【范鹤年题湖南石鼓书院武侯祠】

是七二峰雄峻所钟,看砥柱中流,但莫赏青草烟痕,朱陵石迹;

溯卅六湾波涛而上,听鼓角午夜,应不减船山灯影,岳麓书声。

【周延俊题湖南石鼓书院大门】

历年株洲地区湖南文化常识考题汇总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历年考题演练 2012年 1.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它是在湖南哪个地方出土的( ) A.茶陵 B.醴陵 C.攸县 D.宁乡 2.株洲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在战国时期,株洲应该属于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的势力范围( ) A.秦国 B.齐国 C.燕国 D.楚国 3.有一位湖南湘潭籍着名画家,他的花鸟虫鱼写意画,活灵活现,极富生活情趣,被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他是以下哪一位画家( )A.齐白石B.吴道子C.张大千D.张择端 4.屈原是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下列习俗哪一项与他有关( )A.吃元宵B.吃粽子C.吃月饼D.吃荠菜煮蛋 5. 湖南和平解放过程中,在长沙起义的两位领导人是( ) A.李立三、陈明仁 B.程潜、陈明仁 C.程潜、左权 D.左权、李立三 2011年 6. 株洲有很多以“神农”命名的景观或建筑,如神农公园、神农阁,还有正在建设中的神农城,请问这是为了纪念()A. 炎帝B.黄帝C.禹D.尧 7. 明朝时,文坛出现了著名的茶陵诗派,它反对内容苍白、文风萎靡的文体,主张诗歌要抒发性情,其开创者是()A.周敦颐B.何绍基C.李东阳D.贾谊 8. 参观长沙望城某纪念馆后,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学习他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请问“他”是() A.刘少奇B.罗盛教C.欧阳海D.雷锋 9. 中国近代史上,三湘大地人才辈出,他们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A.黄兴B.蔡锷C.陈天华D.宋教仁 10. 张大爷是个戏迷,酷爱湖南地方戏剧。下列不属于湖南地方剧种的是() A.祁剧B.京剧C.花鼓戏D.辰河戏 2010年 11.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杰出贡献的是①程潜②左权③陈明仁④李立三(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2.“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揭示了哪一书院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 A.石鼓书院B.岳麓书院C.白鹿洞书院D.嵩山书院 13.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 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湖南的( ) A.蔡锷B.梁启超C.康有为D.谭嗣同 【展示世博株洲元素】在上海世博会这个世界瞩目的大舞台上,株洲元素也在散发着光芒。以双“魔比思环”为创意建设的世博湖南馆,灵动大气,其主创人员就是株洲人鲁晓波。 (1)7月25日,世博湖南馆将举办“株洲日”,请休推荐株洲的“入博”产品。(2分) 2009年 14. 2009年5月,中宣部等11部委联合发起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推选活动正式启动。假如要你推荐湖南的感动中国人物,你会推荐( ) A.雷锋、袁隆平B.姚明、“鱼片”刘朝华c.杨利伟、宋祖英D.徐特立、“铁人”王进喜15.明朝时,文坛出现了著名的茶陵诗派,它反对内容苍白、文风萎靡的文体,主张诗歌要抒写性情,其开创者是( ) A.马致远B.陆游C.李东阳D.吴承思

2019年高考天津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1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天暮.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___________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泄.下一片光华。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极光运动所造成的________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变换.莫测,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__________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瞭.(liáo)望天暮.(mù) 俯瞰.(kàn) B.黑魆.(xū)魆摇曳.(yè) 萦.(yíng)绕 C.皓.(hào)月倾泄.(xiè) 一模.(mó)一样 D.瑰.(guī)丽变换.(huàn)莫测苍穹.(qióng)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飘洒瞬息万变出神入化 B.散落瞬息万变鬼斧神工 C.散落浩如烟海出神入化 D.飘洒浩如烟海鬼斧神工 3.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游客文化体验、特色旅游活动需求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对外宣传、深 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扩大我市旅游业的吸引力与知名度。

全面解读全球海底光缆发展及我国海缆分布概况要点

全面解读全球海底光缆发展及我国海缆分布概况 讯石光通讯网发布时间:2015/6/30 11:48:08 编者:iccsz点击277次 摘要:其实所谓的全球互联网,就是世界各国的网络相互联接而组成的超大型局域网,其中实现洲际间的联接靠的是卫星通信和海底光缆。 ICCSZ讯让我们将时间回拨到上世纪50年代,那时候,不同计算机用户和通信网络之间进行常规通信的需求开始萌发,这也促使了分散网络、排队论和数据包交换等研究相继出现;随后,ARPAnet(阿帕网)于60年代问世,并于1973年扩展成为互联网;之后一年,ARPA的罗伯特·卡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提出了TCP/IP协议,终于定义了在电脑网络之间传送报文的方法...,互联网大发展的序幕由此拉开! 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那么我国又是何时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呢?对此,业界较为认可的时间点是1994年4月,中国与国际的64K Internet 信道开通(借助国际卫星信道接入),这也被认为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转折点。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这次我们与世界的沟通,还仅仅是“窄带”沟通,能做的也仅仅是让国内的几百名科学家“体验”收发电子邮件...。

那么今天我们所享受到的互联网“宽带”沟通又是如何实现的呢?答案就是海底光缆。其实所谓的全球互联网,就是世界各国的网络相互联接而组成的超大型局域网,其中实现洲际间的联接靠的是卫星通信和海底光缆。不过考虑到卫星通信带宽有限且价格不菲,因此全球90%以上的国际数据都是通过海底光缆进行传输的,也就是说,基本上是海底光缆构建了今天的全球“宽带”互联网! 比互联网早100年的海底通信两大发明引领两次变革 说起海底通信,其历史比互联网还要早100年,只不过当时的海底通信还是借助电缆来实现的——1850年盎格鲁-法国电报公司开始在英法之间铺设了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当时只能发送莫尔斯电报密码;而到了1866年,英国在美英两国之间铺设全成了跨大西洋海底电缆(The Atlantic Cable)的成功铺设,首次实现了欧美大陆之间跨大西洋的电报通讯。随后,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人们对于实现全球沟通的梦想越发强烈,这也加速了全球海底电缆的建设——1902年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 而说起我国的第一条海底电缆,则可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的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为实现两岸的电报通信,于1886年开始铺设通联台湾全岛以及大陆的水路电线,并于1888年建成,其中一条是福州川石岛与台湾沪尾(淡水)之间的水路电线(全场177海里),另外一条为台南安平通往澎湖的水路电线(全长53海里)。 当然,人类的梦想是永无止境的!进入20世纪50年代,随着互联网开始崭露头角,人们对于海底通信的通话质量、以及数据传输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就在这时,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了(1960年),人们开始尝试借助激光实现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数据信息。随后进入20世纪70、80年代,互联网已经开始在全球的发达国家中兴起,而海底电缆的不足(带宽有线、传输稳定性差等等)也开始逐步凸显,因此,具备传输距离长、容量大等特性的光纤(即海底光缆)被寄予了厚望! 1988年,美英法之间的首个越洋海底光缆(TAT-8)系统建成,该海底光缆全长6700公里,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高达280Mb/s,速度远超海底电缆,这也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正式到来。随后一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全长13200公里)也建设成功,从此,洲际间的海底通信全部由光缆取代了同轴电缆;同年,我国也开始步入海底光缆时代。 全球海底光缆及我国海底光缆分布 全球海底光缆概况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全球海淀光缆的建设也在不断提速,目前全球已投入使用的海底光缆超过230条,实现了除南极洲之外的六个大洲的联接;此外还有十余条正在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完整版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复习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国。2.尼尔斯(14)岁。 3.(小精灵)把尼尔斯变成了小人。 4.尼尔斯骑着雄鹅(莫顿)开始了空中旅行。 5.领头雁是(阿卡)。 6.阿卡来自(大雪山)。 7.莫顿给尼尔斯取名为(大拇指)。 8.(尼尔斯)救助松鼠。9.尼尔斯利用(魔哨)引走了(灰老鼠),保护了(黑老鼠)的领地。10.最好看的舞蹈是(鹤)。11.这座岛上有(3)只狐狸。12.黑旋风(死)了。 13.尼尔斯被乌鸦抓住时,被一只叫(迟钝)的乌鸦解救了,可这只乌鸦却被狐狸(斯密尔)吃掉了。 14.尼尔斯的鞋子被(奥萨姐弟)捡了。15.大拇指被(渔夫)抓起来了。 16.奥萨和小马茨靠(给别人放鹅)为生。17.尼尔斯从狐狸嘴里救出了(阿卡)。 18.尼尔斯做的好事是(帮小松鼠、救莫顿)。 19.尼尔斯是个(小男孩),不爱(学习),调皮捣蛋,好欺负小动物。、 20.尼尔斯在旅行中漂亮的新旅伴是(邓芬)。 21.这部童话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2.塞尔玛·拉格洛夫是(女)的。 23.作者是(塞尔玛·拉格洛夫)。24.这本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5.尼尔斯(会听懂)动物的话。26.尼尔斯通过(镜子)发现了小精灵。 27.阿卡(100多)岁。28.狐狸叫(斯密尔)。29.被斯密尔捉住的大雁最后(飞走了)。 30.(尼尔斯)救了被斯密尔捉住的大雁。31.维姆布湖有许多(松鼠)。 32.尼尔斯藏在(标本罐里)进了庄园。33.(尼尔斯)救了莫顿。 34.尼尔斯(决定)跟着雁群去旅行了。35.鹤舞表演是在(库拉山)举行的。 36.鹤舞表演的规矩是(任何动物不能攻击别人)。37.(斯密尔)破坏了鹤舞表演。 38.斯密尔第一次利用(紫貂)去对付大雁。39.斯密尔第二次利用(水獭)去对付大雁。 40.(莫顿)救了小灰雁。41.(尼尔斯)帮小灰雁骨头复位。42.雁群的新旅伴是(小雁群)。 43.(尼尔斯)为公羊除害。44.狐狸杀羊是为(取乐)。45.狐狸最后(死了)。 46.(白鹳)带尼尔斯来到了海滩上。47.这座富有的城市叫(威尼塔)。 48.威尼塔(100)年出现一次,每次出现(1)小时。 49.(尼尔斯)落在了乌鸦手里。50.老奶奶(死)了。51.幽灵园丁是(卡尔先生)。 52.(尼尔斯)差点被熊吃了。53.(尼尔斯)解救巴塔基。 54.巴塔基为了不让尼尔斯睡觉,想了一个办法是(讲故事)。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2012-11-19 20:07:06) 标签: 杂谈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文化中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学术传统。书院学子皆为有志于学的成年士子。其主持人称山长或堂长,由书院办院人聘请或自任,此人须是名重一时的学者。书院采取问难论辩式,师生各抒己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是书院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三十一年,下诏设丽正书院,到宋代书院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主要有河南嵩阳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书院坐落于历史名城长沙市湖南大学校园,该院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咸平二年(999),州守李允则扩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式。宋真宗时期,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周式,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学生增至数百人。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成高档学堂,绵延927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直到现在已越千载,真不愧为"千年学府"。培育了大批楚才。在南宋时,闻名理学巨匠张拭主持书院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处所并称。该院从南宋到清代,名人辈出,陶澍、贺长龄、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等更是岳麓高徒。在岳麓进入学堂时期,又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革命家,蔡和森、郑中下、谢觉哉、甘泗淇、周小舟等毕业于该校。毛泽东曾三次寓居岳麓,问学于恩师杨昌济。现有布局,系清同治七年(1868)湖南巡抚刘昆修建。书院大门横匾“岳麓书院”四个大字,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讲堂正中悬清乾隆御书“道南正脉”匾,左右壁有刻字石壁“忠、孝、廉、节”

中国古书院介绍

第一部分书院介绍 书院定义 中文名称:书院 英文名称:ancient college 定义:专指历史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臵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基本介绍 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於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开始于唐朝,为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所创设的丽正修书院。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後,在北宋盛极一时。这时

候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到了南宋更盛,各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 元朝时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明朝初年书院转衰,直到王阳明出,书院再度兴盛。随後书院因批评时政,遭当道之忌,明世宗、张居正皆曾毁书院,尤其是东林书院事件,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书院乃大没落。 满清入主中国,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犹有馀悸,继续抑制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监督,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 直到戊戌变法,中国的书院全部消失。 自民国年代起在香港、台湾均有不同学校称作「书院」,但已与古代的书院有所出入。 ①、中央官府设立,用于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 ②、民间设立,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从宋朝开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③、也有叫书屋的,如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 1. 唐代: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玄宗开元六年,乾元院改号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臵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搜求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卷六四,《新唐书〃艺文志一》、《百官志二》、《张说传》。) 2. 宋至清: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宋代书院以讲论经籍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应天、岳麓四大书院;元代书院遍及各路、州、府;明清书院更多,但多为习举业而设。清光绪二十七年后,改全国省、县书院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参阅宋〃王应麟《玉海〃宋朝四书院》、宋〃洪迈《容斋三笔〃州郡书院》、《元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第三章-期权的组合策略教学文案

第三章期权的组合策略 期权交易的精妙之处在于可以通过不同的期权品种构成众多具有不同盈亏分布特征的组合。投资者可以根据各自对未来标的资产现货价格概率分布的预期,以及各自的风险--收益偏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期权组合。在以下的分析中同组合中的期权标的资产均相同。 一、标的资产与期权组合 通过组建标的资产与各种期权头寸的组合,我们可以得到与各种期权头寸本身的盈亏图形状相似但位置不同的盈亏图,如图4.5表示①。 图4.5(a)反映了标的资产多头与看涨期权空头组合的盈亏图,该组合称为有担保的看涨期权(Covered Call)空头。标的资产空头与看涨期权多头组合的盈亏图,与有担保的看涨期权空头刚好相反。 图14.5(b)反映了标的资产多头与看跌期权多头组合的盈亏图,标的资产空头与看跌期权空头组合的盈亏图刚好相反。从图4.5可以看出, 组合的盈亏曲线可以直接由构成这个组合的各种资产的盈亏曲线叠加而来。 盈利盈利 X-p c+X-S t c 0 S T 0 S T X X-S t-p -p c-S t -S t -S t 亏损亏损 (a)标的资产多头与看涨期权空头的组合 (b)标的资产多头与看跌期权多头的组合 图4.5标的资产与期权组合的盈亏分布图 二、差价组合 差价(Spreads)组合是指持有相同期限、不同协议价格的两个或多个同种期权头寸组合(即同是看涨期权,或者同是看跌期权),其主要类型有牛市差价组合、熊市差价组合、蝶式差价组合等。 1.牛市差价(Bull Spreads)组合。 牛市差价组合是由一份看涨期权多头与一份同一期限较高协议价格的看涨期权空头组成。由于协议价格越高,期权价格越低,因此构建这个组合需要初始投资。 如果我们用X1 和X 2 分别表示组合中的两个协议价格,且X1 c2,那么牛市差价组合在不同情况下的盈亏可用表4.2表示。 ①在图4.5——图4.22中,为了便于对比,我们也画出组合中各构成期权或标的资产本身的盈亏分布图,用虚线表示。组合的盈亏分布图则用实线表示。在这些图中,c表示看涨期权的价格,p表示看跌期权的价格,X表示协议价格,S T表示标的资产到期现货价格,S t表示标的资产买进或卖出价格。

中国教育史42327

中国教育史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二、春秋时期的教育变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官学衰变 1、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 2、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 3、战争动乱打破旧的文化垄断 (二)、私学兴起 兴起的原因:1、政治经济的变革,社会的变动,官学的衰落 2、“士”作为一个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私学的创办者都已各种“治国治民”相标榜,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三、私学的历史特点 1、私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的个体经济基础上。 2、私学的社会阶级基础是以新心地主阶级为首,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反奴隶主贵族统 治的阶级联盟。 3、私学它是有四家根据社会或个人需要而设立的,它是分散的,学在四方。 4、私学是政教分设 5、私学以自由受教为原则,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6、私学是官师分离 7、私学思想自由 8、私学的教育内容突破传统的“六艺”教育 四、孔丘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作用 (1)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通过教育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风气传播开去,就会影响政治。(2)与经济的关系: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庶富教” (3)、与军事的关系:“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基本要求; (4)、与行政、法律的关系:“道之以政,齐之以行,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二)、论教育对象问题-----有教无类 (1)内涵: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 可以入学受教育。 (2)意义:打破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 打破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满足了平民入学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三)、论培养目标-“学而优则仕” (1)内涵:将学习与做官联系起来 (2)依据:《论语?子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学也,禄在其中矣” (3)意义: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 对后世的读书做官制度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论教育内容---六经

海上风电施工简介(经典)

海上风电施工简介 二○一三年十月

目录 1 海上风电场主要单项工程施工方案 (1) 1.1 风机基础施工方案 (1) 1.2 风机安装施工方案 (13) 1.3 海底电缆施工方案 (19) 1.4海上升压站施工方案 (23) 2 国内主要海上施工企业以及施工能力调研 (35) 2.1 中铁大桥局 (35) 2.2 中交系统下企业 (41) 2.3 中石(海)油工程公司 (46) 2.4 龙源振华工程公司 (48) 3 国内海洋开发建设领域施工业绩 (52) 3.1 跨海大桥工程 (52) 3.2 港口设施工程 (55) 3.3 海洋石油工程 (55) 3.4 海上风电场工程 (58) 4 结语 (59)

1 海上风电场主要单项工程施工方案 1.1 风机基础施工方案 国外海上风电起步较早,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开始研究和建设海上试验风电场,2000年以后,随着风力发电机组技术的发展,单机容量逐步加大,机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大型海上风电场开始逐步出现。国外海上风机基础一般有单桩、重力式、导管架、吸力式、漂浮式等基础型式,其中单桩、重力式和导管架基础这三种基础型式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应用经验,而吸力式和漂浮式基础尚处于试验阶段。舟山风电发展迅速。 目前国内海上风机基础尚处于探索阶段,已建成的四个海上风电项目,除渤海绥中一台机利用了原石油平台外,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和响水近海试验风电场均采用混凝土高桩承台基础,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场则采用了混凝土低桩承台、导管架及单桩三种基础型式。 图1.1-1 重力式基础型式 图1.1-2 多桩导管架基础型式

图1.1-3 四桩桁架式导管架基础型式图1.1-4单桩基础型式 图1.1-5 高桩混凝土承台基础型式图1.1-6低桩承台基础型式基于国内外海上、滩涂区域风电场的建设经验,结合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2区工程的特点及国内海洋工程、港口工程施工设备、施工能力,可研阶段重点考察桩式基础,并针对5.0MW风电机组拟定五桩导管架基础、高桩混凝土承台基础和四桩桁架式导管架基础作为代表方案进行设计、分析比较。 1.1.1 多桩导管架基础施工 图1.1-7 五桩导管架基础型式图1.1-8 四桩桁架式基础型式

中国古代书院的兴衰流变

浅析中国古代书院的兴衰流变 文传A1121班汉语言文学何星星12号 【正文】书院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对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书院不仅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学术的进步,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书院官学化倾向的日益严重,极盛一时的书院最终退出了历史发展的舞台。 【关键字】中国古代书院、兴盛、衰落 中国的古代书院历千年,为我国古代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逾越的贡献,为我国培养了无数个杰出的人才,理应成为中国历史上屹立不倒的丰碑。 一、中国古代书院的兴盛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它萌芽于汉代,产生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延续于元朝,在明清时普及。据《后汉书·包咸传》记载,包咸“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后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后汉书·儒林传论》载:“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这里说的“精舍”、“精庐”,意即聚集生徒、私家讲学的场所。不过,限于汉代的出版印刷水平,当时的“精舍”、“精庐”讲学方式皆是口耳相传,尚不具备藏书条件,将它们当作书院的前身未尝不可,但还不能算作真正的书院。由此可见早在汉朝就有了书院的雏形,而这一场所主要起着作为书院最为重要的功能--讲学的作用。 “书院”一词起源于唐代,袁牧在《随园随笔》卷十四中也言:“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集贤书院、丽正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肆业之所也。”因此很多人认为在唐玄宗时期的丽正书院是我国书院名称的开始。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唐朝贞观年间就有了书院,那时除了官方建立的书院外,还有不少民间私人创建的书院。《嘉庆四川通志》第79卷记载“张九宗书院”于“遂宁县,唐贞观九年建。” 宋朝书院发展迅速,无论是书院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书院制度也完全确立起来。理学大师朱熹就以白鹿洞书院为起点,使其所影响的范围甚广。这一时期的书院办学制度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主办学,讲会制度盛行,学生以自学为主,注重讨论和论辩等。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以王守仁、湛若水为代表,将书院作为阵地,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书院再度辉煌,成为鼎盛时期,数量上,超过了以往书院的总和。他们以书院为讲坛,抨击时政,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学术思想,发出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呼声。他们在朱熹《白鹿洞规条》的基础上,提出了“饬四要,破二惑,学五益,屏九损”的《东林会约》。这是对书院制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清朝的书院发展趋势已经势不可挡,清代书院形成了以县级为主体,以府、州级为骨干,以省级为鳌头,以乡镇级为辅助的一个极为庞大的教育体系。在数量上,据商衍鎏著《清代科举制度述录》估计全国书院接近“二三千之数”。 综上所述,汉代已经形成书院的雏形,书院一词起源于唐朝,也就是说书院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到宋朝得以兴盛,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据此分析中国古代书院之所以兴盛德原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50个姓氏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50个姓氏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50个姓氏 素材来源/网络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1.杀猪专用姓:屠门 《汉书·王莽传》记载中有杜陵郡人屠门少,《风俗通·琴到》记述中有秦国屠门高。 2.烟民专用姓:烟 《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天竺郡。 3.酒鬼专用姓:酒 这个姓见于《姓苑》。《路史》说:是楚国国君同宗的后代。《姓考》说:是晋静公俱酒的后代。《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江陵郡。 4.和尚专用姓:僧 这个姓见于《姓苑》。《晋书》记载中有僧涉,《南史》记载

中有宋国的僧真宝,《唐书》记载中有僧信诚。 5.牙医专用姓:牙(ya)《风俗通》说:是周朝大司徒君牙的后代。《姓考说:是齐国公子牙的后代。《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京兆郡。 6.养猫专用姓:猫 这个姓载于《姓氏急就篇》。大约是三苗部族的后人。 7.种瓜农户专用姓:瓜田《汉书·王莽传》记载中有盗贼瓜田仪。 8.当官专用姓:官 《姓源》说:周朝大夫刘定公任官师,因以职名为姓。《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东阳即郡。朱熹《石鼓书院记》中有宋代人官镒。 9.警察专用姓:条 据《左传》记载,商代七姓贵族之—姓条。《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安定郡。《魏书》记载中有武威太守条茂,《后赵录》记载中有司空条枚。 10.卖菜大嫂专用姓:斤 《姓解》说:古帝喾的儿子叫亡斤。后入人因以前人名为姓,《姓考》说:是少数民族人的姓。《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代郡。 11.渔民专用姓:船 这个姓载于《姓苑》。《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京兆郡。

12.厨师专用姓:厨 《姓源》说:宋国大夫的食邑在厨地,因以地名为姓,《左传注》“厨人濮”条说:厨,是宋的地名。《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河东郡。 13.没着落的姓:悬 《路史》说:悬是卫国一位大夫的食邑,后因以地名为姓。 14.奥运金牌得主专用姓:冠军 《姓考》说:是霍叔的后代。《晋书》记载中有大傅参军冠军夷燕。 15.最令热嫉妒的姓:成功 《姓源》说:大禹治水,大获成功,他的后代便以成功为姓。《汉书》记载个有营陵令成功恢。 16.直接带军衔的姓:将军 《世本》说:卫公子的儿子公孙弥牟姓将军,即《礼记》记载中的将军文子。 17.够惨的姓:爬 《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定襄郡。 18.最没尊严的姓:跪 《姓源》说:是周大夫原伯跪寻的后代 19.城府最深的姓:忍 古代少数民族的姓。《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西平郡。20.打架专用姓:刕(lí)

海底光缆工程

国际海底光缆工程 管理简介

主要内容 国际海底光缆系统建设的一般程序程建设阶段主作 工程建设阶段主要工作 建设与维护协议以及光缆运行维护 中国运营商参与的工程项目及亚太区光缆简介

国际光缆系统的建设投资方式 传统俱乐部光缆: 主要约束文件建设与维护协议和工程总承包合同 经营国际通信的运营者共同出资;按比例承担海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并以此比例拥有该海缆系统的所有权 维护费用,并以此比例拥有该海缆系统的所有权; 成立管理委员会与分委会的方式进行管理。每个发起方各派一名代表成对程筹划供货安装投营以及继续营方代表组成,对工程筹划、供货、安装、投入运营以及继续运营方 面的进程加以指导。管委会作为各方的代表,拥有唯一的投票决定权。 私营光缆: 由国际财团、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甚至海缆系统的供应商建立一个控股公司融资建设海缆系统 个控股公司,融资建设海缆系统。

国际海底光缆系统建设的一般程序 发起阶段(由概念至MOU签定) 招标及C&MA起草阶段(MOU签后至C&MA 及总包合同签定) 工程建设阶段(合同的执行) 系统开通转入运营和维护

发起阶段 对外部的工作 与主要发起方根据业务需求和网络长远规划,协商光缆的结构和主要条件,签署带有主要 条款和结构的MOU。 酝酿组织结构。 对内部的工作 报信息产业部申请签署MOU

招评标及C&MA起草阶段(MOU期) 对外部的工作 成立组织结构(如下图)并开展工作 根据MOU成立组织结构(如下图)并开展工作。 IMC:管理决策层 I&A:细化MOU条款,准备数据搜集会(搜集投资),细化条款准备数据搜集会(搜集投资)准备C&MA 。 IPG:准备标书(FCWG:商务条款,TOWG:技术 规范书;RSWG:桌面研究报告结果),发标,回标, 评标; 准备供货合同。 准备供货合同 签署建设维护协议(C&MA)和总承包合同。

古代书院的真实生活

古代书院的真实生活 自从唐代初年产生,到清末退出历史舞台,古老的书院体系在中国存在了1000多年。在各种文学作品和影视作 品中,我们曾无数次看到古代学子们的书院生活,似乎和现世的学校生活差不多。事实果真如此吗? 古代书院为何都安在深山老林里 书院在唐朝产生之初,常与僧院、道观为邻,选择的地址往往在深山老林里。例如年代最为久远的光石山书院,就建在攸县(今属湖南)麒麟山中,附近有朱阳观与惠光寺。 比光石山书院稍晚的李宽中秀才书院,则直接建在石鼓山的寻真观里。这里风景优美,如诗如画。读书人和道观中的道人,坐以论道,互相熏陶。 不光书院选址很讲究,创建人对书院内的小环境也很在意,常常栽花种树,移竹运石,打扮书院。例如,唐朝著名的诗人贾岛,在《田将军书院》一诗中,这样描写田将军书院内的美景:“满庭花木半新栽,石自平湖远岸来。笋迸邻 家还长竹,地经山雨几层苔。” 唐人为书院选址的习惯一直沿袭了下来。宋代一些著名的书院,也都坐落山间。例如,岳麓书院建在岳麓山下,白鹿洞书院建在庐山五老峰下,嵩阳书院建在嵩山的太室山脚,石鼓书院建在衡阳石鼓山回雁峰下。其他如象山书院、武夷

精舍、南岳书院,包括江宁的茅山书院,都选址在风景秀丽的山区。 书院选址,为何要在远离人烟的深山老林里呢?这与书院兴起的初衷有很大关系。古代的书院,往往是在官学废坏时出现。兴办书院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科举考试;另一方面,在一些大学者看来,官学一旦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就严重丧失了教书育人的能力,并日益腐败和衰落。因此,他们以个人的力量另建书院,就是为了研究学问,启迪民智,回归教育的本质。而在他们看来,一个空灵安静的地方,更有益于做学问。比如,曾经执掌白鹿洞书院的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就曾奉劝他的学生:“莫问无穷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盟。”“好去山头且坚坐,等闲莫要下山来。” 桀骜不驯的“校长”连皇帝都奈何不了 理学大家朱熹所在的南宋,是书院管理体制形成并得以确立的重要时期,理学家和书院结为一体,使书院承担起了研究学术、发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同一时期,书院的管理也借鉴官方的学校以及释道的清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度。 与今天的大学相比,古代的书院在制度上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书院的管理体系,有分工明确、便于操作的特点。它的核心是山长负责制为代表的管理体制及与之配套的组织 系统,它从组织上保证书院的管理有序有效地进行。山长最

牛市差价期权策略组合盈亏分析--牛市差价交易策略

牛市差价交易策略 期权组合交易策略除了基础的合成股票交易策略外,较为常见的就是差价交易策略。差价交易策略就是利用同类型的两个或者多个期权(同为认购期权或者同为认沽期权)组合在一起,不同的同类型期权具有相同的到期日,但是执行价格有所不同。差价交易策略包括两种基本的交易组合:牛市差价交易策略和熊市差价交易策略。 牛市差价交易策略有两种基本的操作方式:牛市认购差价策略和牛市认沽差价策略。牛市认购差价策略基本的操作方法就是买入一份行权价较低的认购期权,同时卖出一份行权价较高的认购期权,这两份期权的到期日是一样的。牛市认购差价交易策略的各项指标:构建成本=行权价较低的认购期权权利金-行权价较高的认购期权权利金;到期日最大损失=构建成本=行权价较低的认购期权权利金-行权价较高的认购期权权利金到期日最大收益=较高行权价*合约股数-较低行权价*合约股数-构建成本;盈亏的平衡点:标的股价=较低行权价+单位构建成本。 牛市认沽差价策略则是买入一份行权价较低的认沽期权,同时卖出一份行权价较高的认沽期权,两份期权的到期日是一样的。牛市认购差价交易策略的各项指标:构建收益=行权价较高的认沽期权权利金-行权价较低的认沽期权权利金;到期日最大损失=较高行权价*合约股数-较低行权价*合约股数-构建收益;到期日最大收益=构建收益=行权价较高的认沽期权权利金-行权价较低的认沽期权权利金;盈亏的平衡点:标的股价=较高行权价-构建收益。

牛市差价交易策略在标的股票行情适度上涨时有所收益,但最大收益和最大损失都有限。所以投资者预期标的股票会适度上涨而非大幅度上涨时,可以采取牛市差价交易策略,在保证损失和收益都在一定限度下获得适度收益。 小例子 牛市认购差价交易组合例如,2月14日某时刻上汽集团的股价是13.50元/股。你认为上汽集团的股价在3月期权到期之日能够上涨到14元/股以上,但不会上涨到15元/股。于是你就可以买入一张单位为5000、3月到期、行权价为14元的上汽集团认购期权合约,同时卖出一张单位为5000、3月到期、行权价为15元的上汽集团认购期权合约,构建出牛市认购差价组合。 当日,2014年3月到期、行权价为14元的上汽集团认购期权,卖价为0.739元;而同日,2014年3月到期、行权价为15元的上汽集团认购期权,买价为0.408元。在保证金充足的情况下,这两张合约的构建出来的组合成本为: 行权价较低的认购期权权利金-行权价较高的认购期权权利金,即5000*(0.739-0.408)=1655,在不考虑保证金的情况下,构建这个投资组合需要投入的构建成本是1655元 我们假设到期日上汽集团股价不超过14元/股,两份期权都不行权,我们的损失是1655元,而且无论标的股票跌到何种程度你的损失都是1655元(组合的最大损失);如果上汽集团估价超过了15元/股,两份期权都行权,这时候你的收益是(15-14)*5000-1655=3345,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测试模拟考试练习_0.doc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测试模拟考试练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其中,“既望”指的是A.月初 B.十五或十六 C.月末 D.十六或十七 本题答案: 2、问答题 我国最早的药典学著作是 本题答案: 3、问答题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本题答案: 4、判断题 飞机的轮胎可以导电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吴敬梓是( )一书的作者。A.《儒林外史》 B.《红楼梦》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C.《镜花缘》 D.《老残游记》 本题答案: 6、单项选择题 《南史》、《北史》是记载我国南北朝时期历史的两部史书,下列人物中谁不可能出现在这两部书中。( )A.侯景 B.宇文泰 C.萧统 D.王维 本题答案: 7、问答题 表示的是提升职位的 本题答案: 8、判断题 中国历代宫殿在形制演变上基本上呈现出规模逐渐缩小,而建筑密度逐步增大的趋势。 本题答案: 9、单项选择题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被誉为“六经之首”,对哺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涵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哪个句子出自《周易》?(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D.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君子存之,小人去之 本题答案: 10、判断题 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本题答案: 11、判断题 “扬州八怪”中影响较大的是郑燮,诗、文、词、曲都写得很好,书法也很有特色,但以画最为有名。

石鼓书院导游词2篇

石鼓书院导游词2篇Tour guide of Shigu Academy 编订:JinTai College

石鼓书院导游词2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湖南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石鼓书院导游词 2、篇章2:石鼓书院导游词 篇章1:石鼓书院导游词 亲爱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千年学府——石鼓书院参观游览。石鼓书院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它曾鼎盛数百年,名噪朝野,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正所谓“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岳震南天”。

在石鼓书院前是宽阔的石鼓书院广场,它于20xx年10月竣工开放,占地3.18公顷,总投资2380万元,是衡阳中心城区又一个标志性的广场。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本2.4米长, 1.8米宽的巨型石书,上面镌刻着宋孝宗淳熙20xx年(1187年)理学大师朱熹在此讲学所作的《石鼓书院记》的其中一段。后人曾将此记制成石碑,置于石鼓书院内。此碑解放后,被人在湘江中发现,转至岳屏公园衡阳市船山图书馆(今市书画院)右侧的护碑亭内,1967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毁于造反派之手,现衡阳市图书馆有该碑拓本。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生于1130年,卒于1220xx年,别号紫阳,世称考亭先生。 石书的对面是一棵“国宝级”的古银杏树,专家估计它已有450岁的高龄了。你看它是非常的粗壮,要4个人才能把它合围起来,当时园林工人为了栽种这棵树仅黄泥就运了10多车,挖的树坑直径达到了8米多。可以想像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壮观。 整个广场的建设是以显山、露水、见秀为总体规划设计原则,并以挖掘石鼓文化内涵为主题,以古、幽、曲、静、绿

海底光缆工程设计简介

海底光缆工程设计简介 摘要从海缆的设计内容和方法、海缆系统远端供电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海缆系统APS保护倒换方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海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的要点。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经济与世界一体化进程不断加 速,国内地区间和国际间大容量、宽带化、高速率的通信要求日益迫切。作为社会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现代社会信息流通主渠道的通信产业迅猛发展,各类跨海峡、跨大洋海底光缆(下称海缆)工程项目日益增多。本文将介绍海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的要点,供广大通信工程设计人员借鉴。 1海缆系统设计内容及方法 海缆系统的设计首先需综合考虑容量需求和海缆路由长度等方面因素,确定海缆的建设类型,即是有中继型还是无中继型海缆,二者在设计思路上有较大差别。 一般来说国内跨海峡地区间的海缆由于距离较短(站间距一般在400 km以下),往往采用更经济的无中继型海缆方式,而国际间跨洋海缆由于距离很长,往往采用中继型海缆方式。 海缆的建设类型确定之后,根据现有海缆技术水平和业务量需求预测,对海缆路由进行勘测、海缆芯数做出选择,确定出经济、合理的海缆建设方案。 1.1海缆路由设计 海缆登陆点和海缆路由的设计好坏直接决定了海缆的安全、可靠性,因此路由设计是海 缆设计的重点之一,其中路由方案是关键。 海缆路由调查是海缆系统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的基础,需先对岸滩地形、地貌、地物的 现场进行察看,走访海洋、航道、地质、水文、航运、渔业、海产养殖、建设规划、军事及通信等部门,收集与海缆工程有关的各方面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初步确定出海缆登陆点和 路由方案;然后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进行海缆路由勘测,以便选择安全、可靠的海缆 登陆点和路由,确定出经济合理的敷设海缆技术方案,确保海缆通信的安全稳定;最后根据 勘察确定出路由,并选用相应的光缆和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布放。 1.1.1海缆路由调查流程 海缆路由调查流程如图1所示。 禎逸啤境暑陆| 勘對權备?亀拈人:弊黑 点相路出方崟]'翳料*位器和谁备薄「°及餐團心斟测 觸定海境籍由并」握供楠测務料丼对L_勘测卩七祥 遊行工收论证箭[电亜可旦逍界的厂匕略曲助见;

2019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 ()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 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 不幸者的愧怍.()。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絮说顽皮烦琐念念不忘 B.镶嵌包裹皇恐风吹雨淋 C.宽敞耀眼尴尬微不足道 D.胸脯哀悼烦躁大庭广众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地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 B.这个扫街的老奶奶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 ....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 容师”。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 ....的效果。 D.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 ....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4.(2016·山东德州)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

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 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 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5.(2016·湖南衡阳)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 B.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 上。 D.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 6.单元整体感知。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呐喊》,文中深切怀念了“我”的保姆长妈妈。 B.杨绛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也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夫人。 C.《台阶》一文中描写了父亲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的过程,文字质朴但品味极佳。作者选题 独具匠心,值得一读。 D.《卖油翁》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7.(2016·宁夏)根据所给信息填空。(2分) 作家使用笔名,是文学史上常见的现象。老舍就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的笔名。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