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5G软件仿真实验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5G软件仿真实验

(1)实验名称

5G软件仿真实验

(2)实验目的

通过5G软件仿真实验,将通信系统仿真平台进行可视化操作,应用于教学场景,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通信过程,深化对通信具体实现的是何功能的理解。

(3)实验器材

信雅达5G仿真实训操作平台

(4)实验原理

5G仿真通过对Maassive MIMO的波束赋形进行建模,导入波束的方向图,计算相关的路损,计算出最小路径的波束,模拟5G的波束,所以5G的仿真相对4G 对地图和运算精度要求更高,仿真运算量更大。

5G终端分为NSA终端和SA终端,其中NSA终端一般为1T4R,SA终端为2T4R,单端口的发射功率为23dBm另外;5G在3.1.5GH2频段是TDD制式,需要配置上下行时隙。

(5)实验内容

一、网络规划环节

1、该环节完成容量规划计算工作,一共有4个必填项目,频谱效率,每个扇

区的下行容量,扇区数量和站点数量。

2、网络规划步骤完成之后需要选择“保存”按钮,不选择保存结果将无法进

行后续的任务操作,保存数据后无法进行修改。

二、工勘测量环节

1、该阶段两部分步骤工勘测量和拓扑配置,工勘测量部分根据任务的要求选

择对应的4K高清视频场景、无人车场景和智能电网场景。

2、选择正确的站点才能跳转到工勘报表的页面;根据勘察完成工勘报表的内

容。

三、设备安装环节

安装环节三个部分

1、安装前准备,选择安装所涉及的工具,并保存结果,需要选择最少8个工

具。

2、安装前开箱,选择正确的箱子完成开箱操作,丢弃破损、变形的箱子,完

成货物清点。

3、设备安装,分为机房安装部分和铁塔安装部分,铁塔安装部分完成AAU 设备的安装和设备连接线安装,机房安装部分完成BBU设备的安装和设备连接线安装。

机房安装环节

1、选择机柜安装BBU和电源模块,选择BBU机柜,安装机柜板卡和接地线。

2、选择交换板,完成传输光纤连接和GPS连接。

3、选择电源板,完成电源线连接,电源线连接到电源板卡和机柜的电源分配

模块对应的位置上。

4、机房部分安装完成后,需要进入铁塔安装,需要先保存机房安装结果,再

返回到铁塔界面后完成AAU的安装。

5、点击安装完成的AAU设备,完成电源线、接地线和光纤的连接,其中电源

线的连接会跳转到电源模块的接口连接,光纤的连接会跳转到BBU基带板的

光纤连接。

6、此时选择保存铁塔安装的任务之后,返回机房安装界面,选择机房的电脑

选择其中的参数配置,完成网元IP和OMC地址,填写好对应的IP地址,保存后完成了设备安装环节的操作。

三、业务配置环节

5G基站配置分为四个部分,全局参数、站点、线缆配置、传输网络和5G小区配置窗口全局参数部分,各个部分按照任务说明的规划数据填写。

四、业务验证环节

完成网络规划、工勘测量、设备安装和业务配置环节后就可以对前三个环节的结果进行验证操作,4K场景是通过手机开机后点击手机桌面上的4K图标,如果之前环节配置未有影响业务的错误则会提示顺利播放4K视频,如果是工勘环节的错误,业务验证环节会提示覆盖弱,如果是业务配置环节的错误,业务验证环节会提示无信号。

五、任务交卷环节

在完成所有任务操作,并完成各个环节检查之后,确认无误,点击“交卷”按钮,系统会给出提示确认勾选提交试卷,才能选择确认交卷,交卷完成后会看到本次任务的成绩。

(6)实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最终结论及感受。

实验结果是通过手机开机后点击手机桌面上的4K图标,顺利播放4K视频。通过本实验,通过5G软件仿真实验,将通信系统仿真平台进行可视化操作,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通信过程,同时也深化了对通信专业知识的理解。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TD-LTE硬件配置 (1)实验名称 TD-LTE硬件配置 (2)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在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中认识和了解通信网络和设备。 2、使用模拟现网的TD-LTE硬件平台和维护操作网络管理平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无线网络设备之中各个网元设备的工作配置原理,熟练掌握无线网络信令流程,理解无线网络对接数据的含义特征,提高学生对现网设备的安装、维护能力,提高学生对无线网络的开局能力。 (3)实验器材 客户端、服务端、CCS2000U用户端程序、ZXSDR B8200 TL200设备物 理接口、协议接口。 (4)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图: ZXSDR B8200 TL200是一款支持多频段、多制式的基带单元,可同时支 持GSM、UMTS及LTE等多种制式。仅需进行软件配置和少量的硬件改动,

即可将ZXSDR B8200 TL200配置为GERAN基站、UTRAN基站、LTE基站或者GUL多模基站。 ZXSDR B8200 TL200的软件结构分为SDR平台软件层、LTE适应软件层和LTE应用层。SDR平台软件层:主要实现BSP、OSS和BRS的功能。 LTE 适应软件层:主要实现OAM和DBS的功能。LTE应用层:实现LTE协议功能,包括控制面子系统、用户面子系统、调度器子系统、基带处理子系统等功能模块。通过数据配置完成对两个E-UTRAN TDD小区的建立互通。 (5)实验方法 1、进入WIN 2008操作系统。数据配置前,首先打开网管服务器; 2、创建子网,填写相关信息; 3、创建网元,填写相关信息; 4、运营商配置,填写相关运营商信息; 5、填写PLMN信息,添加BBU侧设备(说明:各单板放置的位置要和实验室机柜中所用的BBU一致); 6、配置RRU,在机架图上点击图标添加RRU机架和单板,右键设备,点击添加RRU,会弹出RRU类型选择框,选中类型即可。由于有2个RRU故需要增加2次(说明:RRU的类型必须与实际的硬件设备保持一致); 7.、时钟配置(默认配置即可); 8、光纤配置,是配置光接口板和RRU的拓扑关系(说明:2个RRU需要增加2条光纤); 9、物理层端口配置(说明:以太网方式配置参数直接手动改成1000); 10、以太网链路层配置;

移动通信仿真实验-MATLAB仿真

2012级移动通信仿真实验 ——1234567 通信S班一、实验目的: (1)通过利用matlab语言编程学会解决移动通信中基本理论知识的实验分析和验证方法;(2)巩固和加深对移动通信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查阅资料、创新等各方面能力。 二、实验要求: (1)熟练掌握本实验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相关概念,做到原理清晰,明了; (2)仿真程序设计合理、能够正确运行; (3)按照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基本原理、仿真设计、仿真代码(m文件)、仿真图形、结果分析和实验心得) 三、实验内容: 1、分集技术在Rayleigh衰落信道下的误码率分析 内容要求: 1)给出不同调制方式(BPSK/MPSK/QPSK/MQAM任选3种,M=4/8/16)在AWGN和Rayleigh衰落环境下的误码率性能比较,分析这些调制方式的优缺点; 2)给出Rayleigh衰落信道下BPSK在不同合并方式(MRC/SC/EGC)和不同路径(1/2/3)时的性能比较,分析合并方式的优缺点; 3)给出BPSK在AWGN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下1条径和2条径MRC合并时理论值和蒙特卡洛仿真的比较。 3、直接扩频技术在Rayleigh衰落信道下的误码率分析 内容要求: 1)m-序列、Gold序列和正交Gold序列在AWGN信道下的QPSK误码率分析; 2)m-序列、Gold序列和正交Gold序列在Rayleigh信道下的QPSK误码率分析; 3)m-序列在AWGN和Rayleigh信道下的QPSK误码率分析; 4)m-序列Rayleigh信道下不同调制方式MQAM(M=4/8/16)时的误码率分析。 四、实验数据 1、基于MATLAB中的BPSK误码性能研究 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即双相频移键控,是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据值的转换方式之一。利用偏离相位的复数波浪组合来表现信息键控移相方式的一种。本实验将简要介绍BPSK调制方式的特点,调制解调方法,以及在Matlab中在AWGN信道中的误码性能。 (1)BPSK调制原理 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是利用载波的相位的变换来传递信息,而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BPSK 的时域表达式为: ) 2 cos( )( )(Φ + =t f t g A t u c T m π = Φ n0(发送“0”时)或1(发送“1”时) 改写之后为 t f t g A t u c T m π2 cos )( )(= 或 t f t g A c T π2 cos )( - 另外BPSK信号一般用双极性(bipolarity)全占空矩形脉冲序列与一个正弦载波相乘表征。PSK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实验报告_

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内容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BPSK/QPSK通信链路搭建与误码性能分析; SIMO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课程教师胡苏 成员姓名成员学号成员分工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二题,参与选做题SIMO仿 真中的最大比值合并模型设计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等增益合并模型设计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一题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选择合并模型设计

1,必做题目 1.1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1.1.1实验目的 1)了解无线信道各种衰落特性; 2)掌握各种描述无线信道特性参数的物理意义; 3)利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模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1.1.2实验内容 1)基于simulink搭建一个QPSK发送链路,QPSK调制信号经过了瑞利衰落 信道,观察信号经过衰落前后的星座图,观察信道特性。仿真参数:信源比特速率为500kbps,多径相对时延为[0 4e-06 8e-06 1.2e-05]秒,相对平均功率为[0 -3 -6 -9]dB,最大多普勒频移为200Hz。例如信道设置如下图所示:

1.1.3实验仿真 (1)实验框图(2)图表及说明

图一:Before Rayleigh Fading1 #上图为QPSK相位图,由图可以看出2比特码元有四种。 图二:After Rayleigh Fading

#从上图可以看出,信号通过瑞利信道后,满足瑞利分布,相位和幅度发生随机变化,所以图三中的相位不是集中在四点,而是在四个点附近随机分布。 图三:Impulse Response #从冲激响应的图可以看出相位在时间上发生了偏移。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1. 简介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移动通信系统的实验平台,探索移动通信技术原理和实际应用。移动通信是指在不受空间限制的情况下,通过移动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方式、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SIM卡、方式和电脑组成实验平台,通过调试和实验,深入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 实验目的 -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 掌握移动通信实验平台的搭建; - 学习使用SIM卡进行移动通信。 3. 实验内容 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 - SIM卡 - 方式

- 电脑 实验步骤: 1. 将SIM卡插入方式; 2. 打开方式的设置菜单,找到移动网络设置,并将方式连接到移动网络; 3. 在电脑上安装移动通信调试软件; 4. 连接方式和电脑,确保二者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5. 打开移动通信调试软件,选择方式SIM卡,并进行一系列测试和调试。 4.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移动通信实验平台,并使用SIM卡进行通信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方式的移动网络信号强度、数据传输速度等指标,并将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表明,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正常工作,方式可以成功连接到移动网络,并且数据传输速度较快、信号强度较高。 5. 实验分析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移动通信系统在现实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式能够稳定连接到移动网络,并且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数据传输。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移动网络信号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下降。这是由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决定的,信号的传输和接收都会受到距离的限制。 6.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成功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测试和调试。实验结果表明,移动通信系统在现实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开展更多的研究和应用。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5G软件仿真实验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5G软件仿真实验 (1)实验名称 5G软件仿真实验 (2)实验目的 通过5G软件仿真实验,将通信系统仿真平台进行可视化操作,应用于教学场景,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通信过程,深化对通信具体实现的是何功能的理解。 (3)实验器材 信雅达5G仿真实训操作平台 (4)实验原理 5G仿真通过对Maassive MIMO的波束赋形进行建模,导入波束的方向图,计算相关的路损,计算出最小路径的波束,模拟5G的波束,所以5G的仿真相对4G 对地图和运算精度要求更高,仿真运算量更大。 5G终端分为NSA终端和SA终端,其中NSA终端一般为1T4R,SA终端为2T4R,单端口的发射功率为23dBm另外;5G在3.1.5GH2频段是TDD制式,需要配置上下行时隙。 (5)实验内容 一、网络规划环节 1、该环节完成容量规划计算工作,一共有4个必填项目,频谱效率,每个扇 区的下行容量,扇区数量和站点数量。 2、网络规划步骤完成之后需要选择“保存”按钮,不选择保存结果将无法进 行后续的任务操作,保存数据后无法进行修改。

二、工勘测量环节 1、该阶段两部分步骤工勘测量和拓扑配置,工勘测量部分根据任务的要求选 择对应的4K高清视频场景、无人车场景和智能电网场景。 2、选择正确的站点才能跳转到工勘报表的页面;根据勘察完成工勘报表的内 容。 三、设备安装环节 安装环节三个部分 1、安装前准备,选择安装所涉及的工具,并保存结果,需要选择最少8个工 具。 2、安装前开箱,选择正确的箱子完成开箱操作,丢弃破损、变形的箱子,完 成货物清点。 3、设备安装,分为机房安装部分和铁塔安装部分,铁塔安装部分完成AAU 设备的安装和设备连接线安装,机房安装部分完成BBU设备的安装和设备连接线安装。 机房安装环节 1、选择机柜安装BBU和电源模块,选择BBU机柜,安装机柜板卡和接地线。 2、选择交换板,完成传输光纤连接和GPS连接。 3、选择电源板,完成电源线连接,电源线连接到电源板卡和机柜的电源分配 模块对应的位置上。 4、机房部分安装完成后,需要进入铁塔安装,需要先保存机房安装结果,再 返回到铁塔界面后完成AAU的安装。 5、点击安装完成的AAU设备,完成电源线、接地线和光纤的连接,其中电源 线的连接会跳转到电源模块的接口连接,光纤的连接会跳转到BBU基带板的

移动通信实验

移动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移动通信系统的了解和实践,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实现通信设备的调试和功能测试。 二、实验器材与软件环境 ⒈实验器材: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方式、平板等) ●基站设备(基站控制器、基站天线等) ●电脑及配套设备 ⒉软件环境: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基站设备的配置和管理软件 ●数据管理和分析软件 三、实验内容 ⒈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⑴ GSM/GPRS/EDGE技术原理 ⑵ UMTS/3G技术原理

⑶ LTE/4G技术原理 ⑷ 5G技术原理 ⒉实验准备 ⑴搭建实验环境 ⑵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软件 ⒊实验步骤 ⑴启动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⑵连接到基站设备 ⑶进行通信测试 ⑷分析测试结果 ⒋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⑴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⑵结果讨论与总结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通过实践掌握了通信设备的调试和功能测试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实现可靠的通信连接。

附件: ⒈实验数据记录表 ⒉实验结果图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英文缩写,是一种数字移动通信标准。 ⒉ 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英文缩写,是一种通过分组交换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移动通信服务。 ⒊ EDGE:增强型数据速率演进(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的英文缩写,是GSM技术的扩展,用于提高数据传 输速率。 ⒋ 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的英文缩写,是一种第三代移动通信 技术。 ⒌ 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的英文缩写,是第 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⒍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移动通信原理系统及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

移动通信原理系统及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概述 移动通信原理系统及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涉及移动通信系统 的基础和应用知识。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深入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设计内容 2.1 课程设计题目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为基于LTE的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及性能仿真分析。通过构 建基于LTE的移动通信系统,并对其进行性能仿真和分析,深入理解和掌握LTE技术的核心原理和重要应用。 2.2 设计目标和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结构; •掌握LTE技术的核心原理和重要应用; •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基于LTE的移动通信系统; •能够使用仿真软件对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2.3 设计步骤 课程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系统需求分析: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分析要求,明确技术和性能指标。 •系统架构设计:设计基于LTE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框架和系统架构。

•系统功能实现:根据系统架构和需求,依次实现移动通信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如物理层信号生成和接收、MAC层协议实现、核心网和接入网协议实现等。 •系统性能仿真分析:使用仿真软件对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性能仿真和分析,包括信号质量、速率、干扰、系统容量等指标。 •系统性能评估和优化:根据仿真结果和实际性能需求,对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包括参数调整、算法改进、信道优化等。 3. 课程设计成果 3.1 实验报告 每位同学需要根据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和背景:介绍课程设计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系统需求分析:分析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和性能指标,并确定实验设计的要求; •系统架构设计:介绍基于LTE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设计和技术实现方案; •系统功能实现:介绍各模块功能实现的方法和关键技术; •系统性能仿真分析:介绍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的性能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 •系统性能优化:介绍根据仿真结果进行的系统性能优化和改进; •总结和展望:总结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5g软件仿真无人驾驶实验报告

5g软件仿真无人驾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软件仿真的方式,模拟5G技术在无人驾驶领 域中的应用,并实现无人驾驶车辆的远程控制和智能驾驶功能,并评估其可行性和性能。 二、实验方案 1.实验环境 1) 软件仿真平台:MATLAB 2) 无人驾驶模型:CarMaker 3) 5G通信模型:OPNET 2.实验步骤 1) 建立无人驾驶车辆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参数进行 调整和优化。 2) 建立5G通信模型,模拟车辆与云端之间的通信过程。 3) 在MATLAB环境中编写程序,根据车辆模型和5G通信模型,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驾驶的功能。 4) 进行实验仿真,记录并分析无人驾驶车辆的性能指标,如 控制精度、响应时间、变道稳定性等。 三、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将无人驾驶车辆进行了5G远程控制和智能驾 驶的仿真模拟,并得到了以下结果: 1.远程控制 通过5G通信技术,我们成功实现了对无人驾驶车辆的远程操控,控制精度高,响应时间快,实现了真正的智能驾驶。 2.智能驾驶 通过在MATLAB环境中编写程序,实现了对无人驾驶车辆的 智能驾驶。该程序能够根据车速、道路状况自主控制车辆行驶方向以及车速。实验结果表明,该程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能够保证无人驾驶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模拟了5G技术在无人驾驶领域中的 应用,并实现了5G远程控制和智能驾驶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性能,可以在未来的智能交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 5G软件仿真无人驾驶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5G软件仿真无人驾驶 实验时间:2021年6月10日 实验地点:虚拟仿真实验室

通信工程师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

通信工程师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移动通信作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分支,在促进信息交流、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通信工程师,了解移动 通信原理与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重点介绍移动通信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其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一、移动通信原理 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态势下进行的无线通信方式。它基于电磁波传播,通过无线电信号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传递信息。移动通信原理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号传输: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频谱进行信号传输,通过调制、 解调等过程将信息从源头传送至目的地。调制技术有AM、FM、PM 等模拟调制方式,以及QPSK、QAM等数字调制方式。 2. 信道复用:为了提高频段的利用率,移动通信使用信道复用技术。时分多址(TDMA)和频分多址(FDMA)是常见的复用技术,它们将频段或时间分割成多个子信道,同时向多个用户传输数据。 3. 天线设计: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天线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天线的 选择与定向性、增益、频率响应等要素有关。合理的天线设计能够提 高系统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 二、移动通信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日新月异。下面介绍几种主流的移动通信技术: 1. 2G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以数字信号为基础,实现了语音和短信的传输。它具有容量大、语音质量好、通话稳定等特点。 2. 3G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基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支持视频通话和互联网接入。3G技术的代表是WCDMA和CDMA2000。 3. 4G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在3G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传输速度和网络容量。它采用LTE技术,实现了更高质量、更稳定的数据传输。 4. 5G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是当前移动通信领域的热点和前沿技术。5G技术具有超高速传输、低延迟、大容量等特点,将极大地推动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应用的发展。 三、移动通信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作为通信工程师,熟悉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是必备的能力。以下是几个应用实例: 1. 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通信工程师参与移动通信基站的选址、设计和建设工作。他们负责确定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天线设置、频段分配等关键参数,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移动通信》实验

《移动通信》实验 移动通信实验 概述 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本实验旨在 了解移动通信的原理与应用,以及掌握移动通信相关设备的使用和 调试方法。 实验设备 移动通信仪 移动通信基站模拟器 移动方式 实验步骤 1. 搭建实验环境:将移动通信仪连接到移动通信基站模拟器上,并将移动方式连接到移动通信仪上。 2. 配置移动通信仪:根据实验需求,设置移动通信仪的参数, 如频率、功率等。 3. 进行通信:通过移动方式对移动通信基站模拟器发起呼叫或 短信,并观察仪的响应。

4. 分析结果:根据仪的反馈结果,分析通信链路的质量,如信号强度、信噪比等。 5. 调试移动通信设备:根据分析结果,对移动通信设备进行调试和优化,以提升通信质量。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可以加深对移动通信原理和设备的理解,掌握移动通信调试方法,进一步提升通信链路的质量和可靠性。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需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的操作规程。 2. 在进行通信时,确保仪和设备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 3. 注意保护移动通信设备,避免损坏和误操作。 4. 调试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参数配置,找到最佳的设置。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和目的,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实验结果: 1. 移动通信仪的配置参数:根据实验需求,我们可以得到所用频率、功率等参数的配置结果。 2. 移动通信仪的响应结果:通过观察仪的反馈信息,我们可以得知通信链路的质量和性能情况。

3. 移动通信设备的调试优化结果:通过调试移动通信设备,可 以找到最佳的配置,提升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结论 本实验通过搭建实验环境,配置移动通信仪,进行通信,分析 结果,通过调试移动通信设备,达到了加深对移动通信原理和设备 的理解,提升通信链路质量的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实践操作,对移 动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相关设备的使用和调试方法也更 加熟悉。 参考资料 1. 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出版社,2020年。 2.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大学通信工程系,2021年。

移动通信实训报告

移动通信实训报告 移动通信实训报告 1-引言 1-1 背景 在移动通信领域,实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知识的重要环节。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们在移动通信实训中所完成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果。 1-2 目的 本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移动通信技术,并掌握相关的实施技能。在本报告中,我们将详细描述我们所进行的实验和实践过程,并对实训的成效进行评估和总结。 2-实训过程 2-1 实训项目选择 在实训开始之前,我们根据移动通信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实训项目。我们选择了基于5G技术的移动网络优化方案作为我们的实训项目。 2-2 实训目标 我们明确了以下几个实训目标:

●理解5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架构 ●掌握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网络优化和性能分析的方法 ●进行实际的网络优化实验并评估效果 ●分析并总结实训结果,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2-3 实训步骤 2-3-1 系统搭建和网络配置 我们首先搭建了一个基于5G技术的仿真系统,并对网络进行了 配置。我们使用了软件工具来模拟和配置不同的网络设备和节点, 以构建一个真实的移动通信环境。 2-3-2 数据收集和分析 我们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网络运行中的数据,来评估网络的性 能和效果。我们使用了各种指标和工具来分析数据,并提出相应的 优化建议。 2-3-3 优化实验和结果评估 基于前期的数据分析结果,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网络优化实验。我们通过调整网络参数和配置来改善网络性能,并评估优化结果。 2-4 实训成果 在本次实训中,我们成功完成了以下工作:

●搭建了一个基于5G技术的仿真系统,并进行了网络配置 ●收集和分析了实际网络数据,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进行了一系列的网络优化实验,并评估了优化结果 ●总结和分析了实训成果,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3-实训评估和总结 3-1 实训评估 我们对本次实训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我们考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技术知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并得出了以下评估结果:(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具体评估内容) 3-2 实训总结 通过本次移动通信实训,我们深入了解了5G技术和移动网络优化的方法。我们掌握了相关的实施技能,并学会了使用各种工具和指标来评估和优化网络性能。通过团队合作和努力,我们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4-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实训数据收集和分析报告 ●实训结果和优化方案总结报告

5g通信基础实验指导书

5g通信基础实验指导书 5G通信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对4G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和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5G通信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网络容量。本文将从实验的角度介绍5G通信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5G通信基础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5G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5G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1. 5G通信模块:使用5G通信模块作为实验的核心设备,用于进行 5G通信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2. 5G通信天线:用于接收和发射5G通信信号。 3. 5G通信设备:包括5G基站和5G终端设备。 4. 实验计算机:用于控制和监测5G通信系统。 三、实验步骤 1. 搭建实验环境:将5G通信模块与计算机连接,并连接5G通信天线。 2. 配置实验参数:在计算机上配置实验参数,包括频段、频率、功率等。 3. 发射信号:通过计算机控制5G通信模块,发送5G通信信号。

4. 接收信号:使用5G终端设备接收5G通信信号,并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 5. 数据分析:将接收到的信号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信号质量指标,如信噪比、误码率等。 6. 故障排查: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和解决,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7. 结果评估:根据实验结果评估5G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伤害。 2. 实验中涉及到的参数设置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设备,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五、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可以获取到5G通信系统的性能数据和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可以评估5G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同时,实验结果也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六、实验拓展 在完成基础实验后,可以进一步拓展实验内容,如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5G通信信号的影响、比较不同品牌或型号的5G通信设备的性能差异等。这些拓展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5G通信技术,

5G通信技术研究实验报告

5G通信技术研究实验报告 一、引言 在当今信息时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5G通信技术作为下 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可靠的连接, 被视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旨在通过对5G通信技术进 行深入研究实验,分析其性能与应用,为未来的通信技术发展提供有 益的参考。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5G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掌握5G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 3. 分析5G通信技术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和挑战。 三、实验方法 本次实验主要采用模拟仿真和实际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 通过软件对5G通信技术进行模拟,了解其系统架构和工作原理;其次,利用实验设备进行实测,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过程 1. 对5G通信技术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包括毫米波通信、Massive MIMO、波束赋形等关键技术; 2. 利用仿真软件搭建5G通信系统模型,进行信道建模和性能分析;

3. 搭建实际测试场景,进行5G通信设备的测试和性能评估; 4. 对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检验5G通信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通过仿真发现,5G通信技术在毫米波频段下的传输速率较高,且波束赋形技术可显著提升信号覆盖范围; 2. 实际测试结果表明,5G通信设备在高速移动场景下仍能保持稳定连接,并且具备较低的时延和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3.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5G通信技术在未来移动通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同时也面临信号穿透能力和网络覆盖等挑战。 六、结论与展望 本次实验深入研究了5G通信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通过仿真与实测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其在高速移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5G通信技术作为未来移动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将会在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5G通信技术,不断优化其性能并推动其广泛应用,为数字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七、参考文献 1. 《5G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XXX; 2. 《5G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与前景》,XXX; 3. 《毫米波通信技术研究》,XXX。

5G通信技术的原理与实践研究

5G通信技术的原理与实践研究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5G通信技术正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探讨5G通信技术的原理与实践研究,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让我们从5G通信技术的原理开始。5G通信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其核心原理是基于更高的频谱效率、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系统容量。与前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通信技术具有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好的网络连接稳定性。 在5G通信技术中,主要采用了两种关键技术来实现其原理。一种是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又称为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通过使用大量天线来传输和接收信号,MIMO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和容量。另一种是基于毫米波的通信技术,也称为mmWave技术。该技术利用高频率波段的通信特性,可以实现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除了以上两种关键技术,5G通信技术还使用了更高级别的调制和多址技术,以进一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容

量。其中,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在5G通信中被广泛采用。OFDM技术将信号分成多个子载波,并利用频率和时间的正交性进行传输,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为了实现5G通信技术的原理,需要特定的基础设施支持。其中,核心网的升级和改造是至关重要的一步。5G 核心网采用了分布式和虚拟化的架构,能够更好地支持大规模的用户连接和网络流量。此外,5G通信技术还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和天线来覆盖更广阔的区域。 在5G通信技术的实践研究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场景和应用。5G通信技术在智能手机、物联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智能手机领域,5G通信技术能够提供更稳定和高速的网络连接,使用户可以更快地下载和上传数据。在物联网领域,5G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海量设备的连接和管理,促进了智能家居、智能工厂等应用的发展。 此外,5G通信技术还在医疗保健、教育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潜力。例如,在医疗保健领域,5G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医疗和高精度手术,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护理

5g仿真软件实训总结

5g仿真软件实训总结 很荣幸有机会参加5G培训班。短暂的一周学习,让我感到无比充实,对于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这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很是宝贵。 与在校的理论学习不同,这里有切合实际的案例分析,有多因素皆综合考虑的头脑风暴,有最前沿的5G模型,有宏观的部署思维以及最切合实操的组网技能,这些无不让我望洋兴叹,驻足学习。 专业技术方面的授课,对我这位新人来说是有难度的;自己原有的理论知识,很是片面,凭着仅有的通信原理及移动通信等初级知识的储备,去消化这次的5G培训课程,虽不能完全掌握,但也颇有心得。 5G课程的学习,从其应用场景开始。这便引出了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我认为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思维模式的转变!3G、4G的应用客户为终端设备,而5G面向的将不局限于此。简单的数据通信业务只是5G的标配,大带宽、高网速、低延时仅仅是新业务场景的前提保障;5G的魅力在于其与垂直行业的结合,夸张的讲,是与所有行业的合作型发展。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技术的成熟将推动生态链的变革,业务场景的划分,也将5G的发展进行了三步走的规划。eMBB,要求大带宽,可实现VR/AR应用的突破,可支持4k/8k的高清视频,其速率可达到10Gbps;业务场景之二为uRLLC,要求网络提供高可靠、低时延的性能,其旨在满足自动驾驶、无人机、远程医疗等对延时敏感的业务需求;随着5G的不断演变,现有构想是最终部署

完成现网改造后将会实现mMTC的大连接要求,实现连接数密度的突破,可达到每平方公里100万个连接点,即物联网。 了解应用场景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知识令我收获颇丰。讲真的,我对4G的了解仅停留在LTE(移动)制式上,并不了解其网络 架构等细节。5G采用F-OFDM,网络架构也全面云化,采用下沉的思 维方式满足低时延等需求。与4G的网络架构相比,5G中无论是独立组网还是非独立组网,在核心网中都改动的比较大。 在信道编码方面,华为与3GPP组织达成一致,部署eMBB场景业务,使用对小包业务编码性能突出的polar码来进行控制信道的编码,而使用性能好、复杂度低、并行计算的LDPC码实现业务信道的编码。 5G的总体频谱资源可以分为两个频段:sub6G频段,即低频段,包括C-band,是5G的主要频段;另外一个频段则是毫米波,即高频频段。电磁波显著的特点,频率越高其波长越短。而频率越高,在传播介质中的衰减就越大,移动通信中使用了高频段传输,其基站覆盖范围也将大幅减小。因此与之对应的便是天线阵列Massive MIMO的 应用,其特点在于多进多出,可以呈并行工作,进而提供大带宽,满足高速率。讲到了天线接收,不得不提的便是5G-NR新空口的学习,空口,可理解为无线网辐射中的空中接口。5G-NR新空口的关键技术包括多址技术、灵活的帧格式等;5G空口延续了4G的正交频分多址技术,同时引入了更好的滤波技术,减少了保护带宽的要求,提升了频率利用率(与子载波数有关)。 调制解调方面,5G采用更高阶的调制技术,进一步提升频谱利

基于MATLAB的MIMO-OFDM通信系统的仿真

基于MATLAB的MIMO-OFDM通信系统的仿真 0 引言 5G技术的逐步普及,使得我们对海量数据的存储交换,以及数据传输速率、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号的准确传播显得越发重要,随之而来的是对信道模型稳定性、抗噪声性能以及低误码率的要求。本次研究通过构建结合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技术的MIMO信道,引入OFDM 技术搭建MIMO-OFDM 系统,在添加保护间隔的基础上探究其在降低误码率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异性能。 1 概述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通过将信道分成数个互相正交的子信道,再将高速传输的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进行传输。该技术充分利用信道的宽度从而大幅度提升频谱效率达到节省频谱资源的目的。作为多载波调制技术之一的OFDM 技术目前已经在4G 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G 技术作为新一代的无线通信技术,对其提出了更高的信道分布和抗干扰要求。多输入多输出(Multi Input Multi Output,MIMO)技术通过在发射端口的发射机和接收端口的接收机处设计不同数量的天线在不增加频谱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并行传输提升信道容量和传输空间。常见的单天线发射和接收信号传输系统容量小、效率低且若出现任意码间干扰,整条链路都会被舍弃。为了改善和提高系统性能,有学者提出了天线分集以及大规模集成天线的想法。 IEEE 806 16 系列是以MIMO-OFDM 为核心,其目前在欧洲的数字音频广播,北美洲的高速无线局域网系统等快速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和数据是现代通信的主要业务,所以快速化、智能化、准确化是市场向我们提出的高要求。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5G 技术的快速发展,MIM-OFDM 技术已经开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的MIMO-OFDM 系统模型是5G的关键技术,所以对其深入分析和学习,对于当下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目的 研究显示:MIMO 模型无法很好的对抗频率的选择性衰落,因此为了在抑制多径衰落的基础上达到理想期望,常见的方法为结合OFDM 建立MIMOOFDM 模型。本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后,探究相较于传统OFDM信道模型,MIMO-OFDM技术建立的信道模型在传输稳定性、降低误码率等方面的优越性。 3 方法 3.1 MIMO信道模型建立 MIMO系统本质上是通过在发射端口的发射机处和接收端口的接收机处设 计不同数量的天线达到期望要求。模型如图1 所示:Sn是输入端口对应的天线的发送信号,yn是输出端口对应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第一个Nr是具体输入天线标号,第二个Nr是具体接收天线标号,表示信道增益。即多天线系统的核心思想是在收发两端形成并行的多个空间传输信道使用增加分集提高传输质量,然后使用空分复用技术提高传输速率[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