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合集下载

碳捕获和封存(CCS)和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的技术经济和部分环境分析——以榆林市为例

碳捕获和封存(CCS)和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的技术经济和部分环境分析——以榆林市为例

碳捕获和封存(CCS)和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的技术经济和部分环境分析——以榆林市为例摘要:碳中和是目前工业发展的焦点。

毫无疑问,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减少技术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是温室气体),还需要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人为地转移到岩石圈、技术圈、水圈和生物圈的“陷阱”中。

本文中的案例研究侧重榆林市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U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正在进行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US工程技术研究,构建全市统一碳减排技术研究服务平台,并积极将技术进行引进推广、应用示范区用,打造榆林市碳减排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载体平台。

本文从技术经济和环境角度,将CCS与CCU进行了比较。

除其他外,对比分析表明,混合方法——CCS和CCU的组合,即CCU/S——值得投资。

作者认为,环境意愿和鼓励、补贴和退税的支持对于激励对此类开创性技术的投资,以及摆脱支付碳税或购买排放权的更容易的途径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碳捕获和封存,碳捕获、利用和封存,碳中和,经济和环境一、研究背景[1]2015年,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达成了一项协议,其中成员国承诺致力于实现共同目标,即将全球气温相对于前工业时代的上升幅度限制在2℃(在最乐观的情况下,1.5℃)。

虽然实现各国为自己制定的气候目标需要减少技术领域的温室气体[1],但这是必要的,但还不够。

到2050年,工业化国家必须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的水平减少85-95%。

有或没有能量回收的焚烧厂是CO2排放的主要点源。

当释放速率远大于吸收速率时,CO2确实会再循环回地球(生物圈和水圈),但大气中的浓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

这将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烟囱的CO2排放量与工厂产生的能量以及所用燃料混合物的排放强度成正比[2]。

因此,必须投资于CO2的捕获和储存,从而将温室气体永久封存在地下地质汇中[3],这是工业和火力发电厂可以采用的有效方法,以应对当前的气候变化挑战[4]。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源汇匹配方法及其应用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源汇匹配方法及其应用

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清洗
去除无效、错误和异常的数据,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数据转换
将不同来源、格式的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标准格式,方便后续处理 和分析。
数据聚合
将小尺度、琐碎的数据进行聚合,形成大尺度、综合的数据集。
数据分析技术
统计分析
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 分析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 和规律性。
机器学习
分析排放源和汇的物质组成,确保能够进行有效的物质交换和转移。
能量匹配原则
分析排放源和汇的能量平衡关系,确保在进行物质交换和转移的同时,能量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平衡。
匹配方法选择与优化
要点一
匹配方法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匹配方法,如基于排放源识 别与计量、基于时空匹配、基于物质能量匹配等。
要点二
匹配优化
02
03
市场发展潜力
未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市场将呈现 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 潜力。
06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源 汇匹配案例分析
企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源汇匹配案例
企业概况
例如,某能源企业计划实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以减 少二氧化碳排放并探索减排技术。
源汇匹配情况
该企业捕集的二氧化碳来自其燃煤电厂的排放,利用和封 存这些二氧化碳并将其注入地下岩层中。
技术应用潜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பைடு நூலகம்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 ,例如在工业过程、能源转换等领域的应用。
政策支持与展望
政策推动
01
全球各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发展,
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
政策优惠
02
未来政策支持将更加倾向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包括财

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路线选择

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路线选择

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路线选择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源之一,燃煤电厂的碳排放控制和减排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一种有效降低碳排放的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不同路线,分析其技术特点、经济性、环境影响等方面,以期为我国燃煤电厂碳减排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本文首先介绍了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环节,包括碳捕集技术、碳运输技术、碳利用技术和碳封存技术。

本文详细分析了各种碳捕集技术路线的优缺点,如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膜分离法等,并对比了各种技术的适用范围、成熟度和经济性。

本文还探讨了碳捕集后二氧化碳的利用途径,如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化工合成、生物固定等,并分析了各种利用途径的经济性和环境影响。

在分析碳捕集、利用技术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碳封存技术路线的选择,包括地质封存、海洋封存和矿物碳化封存等。

本文分析了各种封存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环境影响,并探讨了碳封存项目的风险管理。

本文结合我国燃煤电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路线选择建议,以期为我国燃煤电厂碳减排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我国燃煤电厂低碳发展、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燃煤电厂碳排放现状及影响燃煤电厂作为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排放也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据统计,全球约40的CO2排放来自燃煤电厂。

在我国,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燃煤电厂的碳排放量占据了全国碳排放总量的近一半。

这一现状不仅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危机,也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

燃煤电厂排放的CO2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内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开展及相关政策发展_彭斯震

国内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开展及相关政策发展_彭斯震

国内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开展及相关政策发展_彭斯震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了全球社会关注的焦点。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对国内外CCUS项目的开展情况及相关政策发展进行综述。

首先,国内CCUS项目的开展情况。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了积极的态度,CCUS技术也成为了国内相关研究和项目开展的重点。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建设了一批CCUS示范项目,涵盖了不同领域,如电力、石化、钢铁等。

例如,山东平煤神马集团成功开展了CCUS技术在煤化工领域的应用,实现了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利用。

此外,国内还有一些大型综合能源与化工示范项目也引入了CCUS技术,以期在减排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国际CCUS项目的开展情况。

全球范围内,CCUS项目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例如,欧洲联盟(EU)已经启动了一系列的CCUS示范项目,其中包括CO2CARE项目、DEMONO2CO2项目等。

挪威作为全球领先的CCUS技术应用国家,已经成功开展了多个示范项目,如Kårstø CCUS项目、Mongstad CCUS项目等。

此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在CCUS技术研究和项目开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与CCUS项目的开展相关,国内外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其发展。

在国内,中国政府鼓励创新技术应用,推动CCUS技术的研发与示范项目建设。

2024年,国家发展委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方案》,推动了碳市场建设,并为CCUS项目提供了经济支持。

同时,各地政府也发布了一系列的地方政策,如山东省政府发布的《山东省“十三五”节能减排行动计划》,对CCUS技术在当地的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

在国际上,欧盟通过了一系列法规和指令,推动了CCUS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2024年,欧洲联盟委员会发布了一项决议,旨在建立一个具有明确法律地位的欧洲CCUS联合技术创新项目(ETIP)平台,以促进CCUS技术的研发和部署。

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魏义杭;佟博恒【摘要】目前我国对环境保护与限制碳排放量愈加重视.利用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降低碳排放量是目前我国工业发展的技术趋向.文中总结了CCS技术的种类和原理,并对我国CCS技术的发展前景做出评估.分别论述了三大捕集技术: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和燃烧后捕集,指出了制约IGCC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介绍了两种封存CO2气体的方法并比较了两种储存方式的优缺点,对我国CO2地质封存潜力进行初步分析.最后文中指出我国CCS技术发展的阻碍和未来研究方向,对今后的研究做出指导意见.【期刊名称】《应用能源技术》【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CCS;捕集技术;封存技术【作者】魏义杭;佟博恒【作者单位】西安中学,西安710032;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热能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2.7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种灾害逐渐增加,尽管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但这些新能源仍没有占到主体地位。

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仍将在21世纪人类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体地位[1],这就意味着本世纪直接消耗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持续增加,这样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状况将会持续加剧。

为了减缓环境恶化的速度,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

关键问题就是要减少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施行CCS技术是最有效的途径。

CCS技术,全称为“CO2大量捕集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最可行的办法。

文中对多种CCS技术的方法、原理进行了介绍,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

CO2捕集的方式有三种,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和燃烧后捕集。

1.1 燃烧前捕集燃烧前捕集主要应用于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中,主要操作是将煤高压富氧气化变成煤气。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展望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展望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展望
阳平坚;彭栓;王静;王强;任妮;宋维宁
【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科学》
【年(卷),期】2024(44)1
【摘要】梳理了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各关键环节的发展概况,阐述了全球和我国现阶段CCUS技术应用进展和挑战.结果表明,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CCUS项目难以实现成本效益的平衡,因此必须转变思路,将CO_(2)视为一种基础工业原料,加快CO_(2)资源化利用布局.基于此,提出CO_(2)转化利用金字塔模型,通过优化组合高附加值碳基材料、化工利用、生物合成等CO_(2)转化利用路径,形成兼具减排和商业价值的新型碳经济.最后,根据我国未来在能源领域的领先性和电网的灵活度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加快我国CCUS技术布局和应用的政策建议,以期助力CCUS技术产业化落地与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13页(P404-416)
【作者】阳平坚;彭栓;王静;王强;任妮;宋维宁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管理研究中心;天津大学环境学院;上海伊世特科技管理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辽宁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山西清洁碳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1
【相关文献】
1.IPCC AR6报告解读:全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评估
2.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与展望
3.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的几点研判
4.国
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战略与技术布局分析5.中国碳捕集利用与
封存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报告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报告

1- 12- 42.1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引导CCUS 技术发展 (6)2.2 CCUS 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9)2.3初步建成一批CCUS 试点示范 (12)2.4 CCUS 成为国际技术合作重点领域之一 (15)3- 163.1-已投运全流程项目试点与示范 (17)3.1.1神华集团10万吨/年CCS 示范工程 (17)3.1.2中石化胜利油田电厂4万吨/年CO 2捕集与EOR 示范 (19)3.2 CO 2捕集技术研发与试点示范 (21)3.2.1中国华能集团3000吨/年捕集试验和12万吨/年捕集示范 (21)3.2.2重庆双槐电厂1万吨/年碳捕集工业示范 (23)3.2.3华中科技大学富氧燃烧技术研发与35MWt 小型示范 (24)3.2.4 中国华能绿色煤电天津400MW IGCC 电站示范 (26)3.2.5国电集团2万吨/年CO 2捕集和利用示范 (28)目 录3.2.6连云港清洁能源科技示范项目 (29)3.2.7 CO2化学吸收剂研究与开发 (30)3.3 CO2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与试点 (31)3.3.1中石油吉林油田CO2 EOR研究与示范 (32)3.3.2中联煤利用CO2强化煤层气开采项目 (34)3.3.3新奥集团微藻固碳生物能源示范项目 (35)3.3.4中科金龙CO2制备化工新材料项目 (36)3.4 CO2封存技术研发与试点 (37)3.4.1 中国CO2封存潜力评价 (37)3.4.2 CO2封存有关研究 (39)404.1 碳收集领导人论坛(CSLF) (41)4.2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项目情况 (42)4.3 中美清洁能源中心(CERC) (43)4.4中欧/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合作项目(NZEC) (44)4.5中澳CO2地质封存合作项目(CAGS) (45)4.6 中意CCS技术合作项目(SICCS) (46)1.中国发展CCUS 技术的基本原则气候变化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之一。

二氧化碳捕集 封存与利用技术应用状况

二氧化碳捕集 封存与利用技术应用状况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 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全球气候变 化的风险。然而,这些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优化,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 行业的实际情况。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 推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我们也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将二氧化碳 转化为更具有价值的产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五、结论
燃煤电厂作为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对其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与封存 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虽然这项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在实际应 用中仍需要结合具体工程情况进行设计和优化。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本的 降低,相信未来这项技术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保护地球环境做 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内容二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升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 (CO2)的排放,成为迫切的需求。燃煤电厂作为主要二氧化碳排放源之一,对 其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探讨燃煤 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二氧化碳捕集技术
二、二氧化碳利用技术
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主要指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的过程。例 如,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燃料乙醇、燃料电池燃料等能源产品;还可以转化为尿 素、碳酸钠等化工品;此外,二氧化碳还可用于塑料、纤维等材料的生产。这些 转化过程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创造了经济效益。
三、二氧化碳封存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受到设备投资、运行成本、捕集效率等因 素的影响。目前,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大型火力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排放 量大的企业。此外,也在某些能源密集型行业,如制氢、合成气生产等进行了示 范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王虎齐 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市安德里北街15号 100011 The Status of Carbon Capture & Storage and development analysis WANG Hu-qi No.15 Andelibei Street Beijing,China

ABSTRACT: Global warming has been more and more serious,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technology in future years will be to solve the greenhouse effect of the main means. Although CCS technology has made good progress, CO2 capture, transportation, storage three link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is very rapid, but still face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high cost, CO2 leaks problems, lack of awareness. At present CCS technology is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whether can be expected as CCS to cope with climate change in the important transitional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and be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will depend on various factors. KEY WORD: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High Cost;CO2 Leaks Program;Lack of Awareness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在未来的若干年后将成为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手段之一。虽然CCS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CO2捕集、运输、封存三大环节的各种技术发展都很迅猛,但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如成本高昂、CO2泄露问题、认识不足等。目前CCS 技术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CCS 是否能如预期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中重要的过渡性减排技术并被大规模应用,将取决于多种因素。

关键词:碳捕集与封存;成本高昂;CO2泄露;认识不足

1 前言

1896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S.Arrhenius)提出气候变化的科学假设,认为“化石燃料燃烧将会增加大气中的CO2 浓度,从而导致全球变暖”。 2007 年,联

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归因于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可能性超过了90%。2009年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 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落幕,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作为全球共识写入《哥本哈根协定》(Copenhagen Accord),至此,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于如何快速推广应对气候变化新技术的讨论也趋于白热化。 提高能效、发展替代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和CCS 技术是最为重要的三种减排手段。根据国际能源署(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的研究,在2℃温升情景下,2020 年、2030 年和2050 年由提高能效带来的减排量将分别占当年能源相关减排量的65%、57% 和54%。但随着提高能效技术的“天花板效应”逐渐显现、替代能源资源由易开发逐渐转为难开发等原因,CCS 的减排贡献将从2020 年占总减排量的3% 上升至2030年的10%,并在2050 年将达到19%,详见表1。 表1 各技术减排量占当年能源相关减排量的百分比 年份 技术 2020 2030 2050

提高能效 65 57 54 替代能源 19 23 21 核电 13 10 6 CCS 3 10 19

不仅如此,IEA 在综合分析了各类减排技术的长期减排成本后认为,CCS 技术的使用可降低总减排成本——如果在不采用CCS技术的情况下实现温度控制目标,那么到2050 年总减排成本将比使用CCS 技术增加70%。 2 世界各国CCS项目情况 世界著名工程咨询公司WorleyParsons在一份全球CCS项目现状的分析报告中提到:从世界范围499个CCS相关项目中遴选出275个符合评定标准的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中已完成项目34个,计划实施或正在实施的项目213个,取消或推迟项目26个,当地各种原因阻碍未进行的项目2个。这些项目分布在世界各国,其中美国最多,占37%(104个项目),其次是欧盟24%(66个项目),之后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CCS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情况

不同研究机构和企业对CCS的类型的定义不同,在这份报告里,WorleyParsons根据捕集CO2的规模将CCS项目类型划分为

四种,分别是实验室研究项目、试点项目、示范项目、商业运行项目,详见表2。表3指出了213个计划实施或正在实施的CCS项目的情况,其中商业类项目达到了101个,示范类项目63个,试点类项目35个,研究类项目12个,未分类项目2个。 表2 CCS项目类型划分 项目分类 最小规模 备 注 商业 100% 产品完全商业应用

示范 10%~100%(含10%) 产品部分商业应用或出售

试点 5%~10%(含5%) 产品没有商业应用,在小型工厂进行实际烟气处理流程研究

研究 <5% 产品没有商业应用,进行系统设计并模拟烟气处理流程研究

表3 CCS项目分类 未分类 研究 项目 试点 项目 示范 项目 商业 项目 计划中 2 7 24 29 73 正在实施 0 5 11 34 28

由于进行CCS整个技术链的研究在技术

上存在着很大难度,而且投资巨大,因此大多数项目都选择捕集、运输和封存三个环节中的部分技术进行研究,其中59个项目进行了CCS整个技术链的研究,约占28%,而只进行CO2捕集的项目占比最大,约39%(83个项目)。详细情况见图2。 图2 计划或正在实施的CCS项目技术分类情况 目前,国际社会对CCS都显示出了巨大的兴趣,正在开展的CCS项目也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 (1)美国未来发电计划(FutureGen) 项目原打算在一个260MW的IGCC电厂测试碳捕集技术和CCS系统,目标是将电厂废气减少到近零排放的水平。2008年6月30日美国能源局宣布将重新整合未来煤电计划。美国能源局将只赞助CCS系统,而不再向IGCC电厂投资。 (2)挪威 Sleipner 项目 Sleipner 项目开始于1996 年,是世界上首个将CO2封存在地下咸水深层的商业实例,由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运营。该项目每年可封存100万吨CO2。

(3)加拿大Weyburn项目 Weyburn项目始于2000年,位于加拿大Saskatchewan省东南部的Weyburn油田。封存的CO2是从约200英里之外的北达科

他州Beulah的大型煤气化装置中捕集并输送过来的,用于提高油田采收率,目前每年注入的CO2约150万吨。

(4)德国黑泵电厂项目 这是世界上首个能捕集和封存自身所产生的CO2的燃煤电厂,于2008年9月9日由

瑞典瀑布电力公司在德国东北部的施普伦贝格动工建设,电厂装机容量为30MW。 (5)华能-CSIRO燃烧后捕集示范项目 该示范项目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以及西安热工研究院(TPRI)联合建设。该项目是对华能北京高碑店热电厂进行碳捕集改造,设计CO2回收率大于85%,年回收CO2能力为3000吨。该示范项目已于2008年7月16日正式投产。 (6)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 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碳捕集项目是在其二期新建的两台66万千瓦的超超临界机组上安装碳捕集装置,该装置总投资约1亿元,由西安热工研究院设计制造,处理烟气量为66000Nm3/h,约占单台机组额定工况总烟气量的4%,设计年运行时间为8000小时,年生产食品级CO2 10万吨。该项目已于2009年12月30日投入运营。 (7)中电投重庆合川双槐电厂 中电投重庆合川双槐电厂是在一期两台30 万千瓦的机组上建造碳捕集装置,总投资约1235万元,由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年处理烟气量为5000万标准立方米,年生产工业级CO2 1万吨。该碳捕集项目于2010年1 月20日投入运营。 (8)中英碳捕集与封存合作项目(NZEC) 中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合作项目(Near Zero Emissions Coal)旨在应对中国日益增加的燃煤能源生产和二氧化碳(CO2)

排放。英国计划通过三个阶段实现NZEC示范的目标。第一阶段,研究在中国示范和发展CCS技术的可行性方案;第二阶段,进一步开展CCS技术的开发工作;第三阶段,在2014 年之前建成CCS技术示范电厂。 (9)中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COACH) 中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Cooperation Action within CCS China-EU)旨在促进中欧碳捕集与封存(CCS)领域的合作。目前中国计划在2010 年之前建造一座具备CO2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燃煤电厂,COACH 项目将为这一计划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10)绿色煤电计划(Greengen) 绿色煤电计划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于2004 年提出的,计划的总体目标是研究开发、示范推广以煤气化制氢、氢气轮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