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文化

合集下载

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

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

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日本的企业文化有其自身的文化特色。

是日本文化长期影响的产物。

我们在研究日本经济的时候,不能不从企业的内部去剖析。

日本的企业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

宗教又影响了企业的决策和一些制度。

标签:日本企业文化宗教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一词是由美国人最先提出来的,最早进行实践的是日本人。

二战失败之后,日本经济曾一度崩溃。

但是日本的产品却似乎在一夜之间敲开了各国的大门,那么与各国企业相比,日本企业为什么能如此快的发展起来呢?90年代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经济处于低迷状态。

日本企业又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呢?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我国企业应该如何学习和借鉴呢?让我们从影响企业发展的企业内部的文化说起。

一、企业文化的宗教色彩在日本宗教发展史上,儒教,佛教和神道教对日本的影响最大。

最终,中国的儒教“仁、义、礼、智、信、忠、孝、和、爱”等的伦理思想和本土的“忠于天皇”的神道思想成为日本企业文化的主导思想。

日本企业现代化从明治维新开始,明治维新废除了武士制度,那么大量武士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管理阶层,武士的各种传统习惯随之带入企业之中,于是当时以“论语加算盘”、“士魂商财”的企业文化著称。

某些企业家把宗教思想融入到他们的经营哲学中。

公司的日常事务也常常带有宗教色彩。

早会,晚训和社歌是日本企业管理上的一大特征,如僧侣念佛一样。

每天上班后和下班前20分钟,社员一起高唱社歌。

松下公司竟然在公司设置佛坛,公司的上层每周都要来此拜祭,以此净化自己的心灵。

丰田汽车公司的社训是“尊重神佛,常怀有感激,活着是为了报恩”。

二、宗教思想影响下企业决策1.儒家文化——有效率的组织文化。

探索日本企业成长之谜,大多数人都会为其独特的组织文化所吸引。

日本的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特征。

“仁”和“义”:消除员工的被解雇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在本企业工作是必要的,因而终身雇佣制就成为一种最优的选择。

与此相呼应,日本各大企业在工资体制上实行了年功序列制,即按学历、年龄和在本公司连续工作的工龄来确定员工工资的主要部分(70%)的方法。

日本的企业文化

日本的企业文化

看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如何发展的企业文化一词,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但它最早的实践者却是日本人。

二战中日本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人都以为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但不久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当日本产品相继敲开世界各国国门,特别是电视、汽车等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市场时,美国研究起日本发展的奥秘。

最后得出结论:日本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经济腾飞,迅速崛起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

西方学者做过一个比喻: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管理组织、制度、技术、手段和方法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无形管理。

如果说传统管理理论更多的着眼于占1/3比重的有形管理的话,企业文化理论则着眼于占2/3比重的无形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企业之所以成功,经济迅速腾飞,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更重视管理的软性因素,更重视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更重视培植企业自身的“社风”、“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等。

公元一世纪,中国儒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接受了儒家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等,逐渐形成了“稳定性强”的具有大和民族色彩的文化,它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管理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文化的特征从历史上看,日本的周边一直存在着一些强大的国家,这种地缘特点要求日本人必须发奋图强,才能赢得民族独立,并受到周边国家的尊重,这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民族自尊意识。

在此基础上,日本人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和感情——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

日本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上长期盛行单一的种植经济,这种劳作方式需要整个家庭及邻人的相互协作,因而倾向于发挥集体的智慧。

加之日本是民族单一的国家,因而这种重视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的思想就更浓厚。

这种国民团结一致的精神表现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就是政府和企业密切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力量。

日本企业文化集团主义

日本企业文化集团主义

日本企业文化集团主义篇一:日本企业文化集团主义考试题在当今世界的商业竞争中,日本企业风头甚劲。

对世界大多数企业来说, 竞争“劲敌”中总有日本企业身影。

日本企业之所以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 是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中一条就是他们奉行“集团主义”的经营管理思想。

1、“集团主义”经营管理思想介绍所谓企业集团主义就是指以所在的企业为中心、将自己的人际关系(社会性内容)和个人奋斗、自我实现(个体性内容)全部限定在企业内,像看待自己的东西一样对企业的名誉和发展承担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之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

日本是一个单民族的国家,单一民族导致单一文化的形成,使社会成员在心理特征、感情表达、情绪好恶以及行为特点等方面表现出惊人地相似。

在日本社会,团队精神和家族意识牢牢扎根于人们心中。

集体观念造就了个体归属集体,并遵从集体意志,努力促进集体和谐统一的行为准则。

受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日本形成了独特的“集团主义”的经营管理模式。

“集团主义”经营管理思想在日本企业中有这么一些具体表现:(1)日本公司往往把企业的发展壮大视为最重要的指标,而并不注重企业的短期利润和股东的利益。

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大多数日本企业把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增长速度列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重视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等成长性指标,注重新产品比例和产品质量等有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问题。

(2)日本企业一般采用集体决策。

领导人在做重要决定时,总是设法统一所有成员的意见。

采用的方法是先下后上,上下结合,同时进行横向交流和协调,经过充分酝酿、协商、研究,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逐渐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以此来保证决策的合理、科学性和可行性。

日本企业决策实行集体负责的态度,对决策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决策,一般不追究个人责任,而是强调其动机是否端正,是否忠于企业。

(3)日本企业的工资制度是年功序列工资制,即根据员工的年龄、工龄、经历和学历确定工资,根据年限逐步提升员工。

日本经济的基本特征

日本经济的基本特征
土面积的61%,却集中了人口的80%,是城市 最集中的岛屿。它也是日本经济活动最活跃的 地方,集中了全国工厂、就业人口和工业产值 的90%,农产值的70%,和批发商业营业额的 90%,同时也是全国人均收入和生活消费水平 最高的岛屿。

以东京、大阪和神户、名古屋等城市为中心的 东京湾、大阪湾、伊势湾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即“三湾一海”地区,经济最发达,是日本政 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带。而日本海沿岸及 国土的南北两端则是日本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 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化工业增长迅速:20世 纪80年代,第三产业急剧发展,产业结构明显 地向服务化、信息化、软件化和国际化方向发 展。在国际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日本为 了促进经济增长,开始由过去出口主导型向内 需主导型转变,加大政府对公共工程的投资, 大力发展民用建筑、教育等产业。

(4)日本经济地域差异显著,人们可居住的 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21%,是世界上生产密度 最高的国家。本州岛是日本最大的岛屿,占国

(5)资本的集中与垄断不断加剧。三菱、
住友、三井、富士、三和、第一劝业银 行六大财团,控制了全国总资本的70% 以上。此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有很 大发展。
2、主要产业部门及其分布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占GDP的40%。农产品自给率低, 农业经营规模在发达国家中是最小的。 日本战后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1946——1954 年:“复兴自主”,以钢铁、煤炭 为重点,带动电力和化肥工业的发展;以纺织、食品、 木材加工和印刷为主的轻工业发展较快。 (2)1955-1969年:产业结构转向重化工业。钢铁、 机械、汽车、造船、电机等重工业成为发展的重点。 (3)1970至今: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化,大力提 倡“技术立国”,电子、仪表、新能源、新材料、生 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很快。重化工业比重有所下降, 但在发达国家中仍然是最高的。

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文化探源

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文化探源
发挥 自身的文化底蕴 , 运用岛国细民的文化意识 , 团结合作的群体精神和超越 意识 , 以及 吸收 异质文化的优秀
戚 果 而 取 得 的。 同 时 , 战后 日本 文化 具 有 特 殊 性 , 文化 机 制与 政治 经 济 文 化 的 特 性 在 很 大程 度 上 促 进 了 日 其 本的经济现代化。, 随时把自己置于紧迫的环境中, 辛

岛 国细 民的 文 化 心 理
勤劳动, 把消极的抑制作用转化为促进作用, 把忧患意识变
为民族凝聚力, 同舟共济、 团结奋斗。在长期的岁月中, 这

个民族的心理素质是一种无形的, 又是强有力的, 些心理特征逐渐内化成了日 存 本人自觉意识中的一部分, 形
史学家都为这个“ 弹丸” 小国所剖造的经济奇迹而啧啧称 只能算是一个 保儒” 。而且, 由于日本坐落在环太平洋的
奇。连呵护她成长的美国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昔 日的 断裂带上, 这使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平均每天有四次
“ 侏爝 。人们开始探索 日 本经济崛起的奥妙, 认为这与当 地震; 还有, 日本境 内有 10多处 随时可爆炸 的。 0 火药 时特殊的客观环境, 以及 日 自身所采取的一些经济发展 库” 本 ——活火山, 这些火山一旦爆炸所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
完成规模宏大的工程, 但在寄深意于微小, 出色完成任务的 日 本人的行 为准则 训练方面有出类拔萃的一面。今日的日 本电子工业技术的 作为西太平洋上的岛国, 资源贫乏, 面积狭小. 灾害频 大家都意识到‘ 同乘一叶小舟’ 而漂泊在惊涛驻浪之 成功, 也许就是科学与 日本人的传统美感相结合的产物 繁。“
收 捕 日期 :0 1 0 一l 20— 4 6
作者筒 舟 : 李鹏军 (9 8 , . 17 一) 男 陕西渭南人 . 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 游学 院 , 硬士研究 生 I 吴建华 ( 97 1 5 一) 男, 安徽戟县人 , 西南师 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教授 , 主要研究 日本近现代史。

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文化是指在日本国内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系列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管理方式。

它是日本经济发展和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本企业文化以其独特的特征和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价值观和行为准则1. 敬业精神:日本企业文化强调员工对工作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员工通常会以工作为重,愿意加班和为企业付出更多的努力。

2. 团队合作:日本企业文化非常重视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

员工被鼓励与同事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实现企业的目标。

3. 顾客至上:日本企业文化强调对顾客的尊重和关注。

企业会不断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4. 尊重传统:日本企业文化注重尊重传统和长期积累的经验。

企业通常会继承和发扬企业的历史和文化,以保持稳定和延续企业的价值观。

5. 精益求精:日本企业文化追求卓越和不断提高。

企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创新,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

二、管理方式1. 长期雇佣制度:日本企业文化普遍采用长期雇佣制度,即员工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

这种制度有助于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归属感。

2. 等级制度:日本企业文化中存在着明确的等级制度。

员工在企业中的职位和地位往往与其年资和工作表现相关。

3. 决策过程:日本企业文化通常采用共识决策的方式。

重要决策通常需要通过与相关方面的讨论和商议达成共识,以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充分考虑。

4. 培训和发展:日本企业文化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企业会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计划,以匡助员工提升技能和能力。

5. 垂直管理:日本企业文化中存在着强烈的垂直管理观念。

上级对下级有较大的权威和决策权,员工通常会遵循上级的指示和要求。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1. 提高员工忠诚度和士气:日本企业文化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士气,增强企业的凝结力和稳定性。

2. 促进团队合作和协作:日本企业文化重视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有助于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日本文化之企业文化

日本文化之企业文化

日本文化之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日本企业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本企业文化注重团队合作、忠诚和奉献精神,强调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

本文将介绍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分析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1. 高度重视团队合作:日本企业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鼓励员工之间的密切合作和相互支持。

企业通常以团队为单位,强调团队的协作和共同努力,而不是个人的成就。

2. 崇尚忠诚和奉献精神:日本企业文化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

员工被期望将企业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并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做出努力。

3. 注重终身雇佣制:日本企业文化通常采用终身雇佣制,即企业与员工建立长期的雇佣关系。

企业为员工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员工则对企业表现出长期忠诚和奉献。

4. 倡导谦虚和谨慎:日本企业文化强调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员工被要求保持低调、谦虚的形象,不夸大个人成就,注重集体利益。

二、日本企业文化的价值观1. 以客户为中心:日本企业文化注重满足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

企业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度。

2. 追求卓越品质:日本企业文化强调追求卓越品质。

企业致力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改进和创新。

3. 尊重员工:日本企业文化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尊重。

企业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培训和发展机会来激励员工,使他们感到受到重视和关心。

4. 强调社会责任:日本企业文化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问题,并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

三、日本企业文化的行为准则1. 严谨的工作态度:日本企业文化要求员工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注重细节和精确性。

员工被期望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2. 高度的自我约束:日本企业文化强调员工的自我约束和自律。

日本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前景

日本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前景

日本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前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了各国的发展的重点内容。

虽然日本的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但是其文化资源却非常丰富。

尽管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在近些年逐渐放缓,而日本文化产业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并成为世界第二大文化产业大国。

日本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对优秀人才的培养以及注重对文化市场的开发等,使得日本的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关键词】: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前景国际竞争力指的是在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下,国与国之间竞争力的对比,以及创造增加值以及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国际竞争力的体现。

随着生产力中文化要素的不断增加,经济与文化的融合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济与文化的融合,深深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同时也对人们幸福指数的提升也有着很大作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提出了文化立国的理念,促进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日本软实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文化产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上世纪五十年代伊始,全球文化产业都得到很大发展,尤其在九十年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文化产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主要是:第一,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要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要快很多,文化产业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支柱。

在金融危机经济发展迟缓后,文化产业呈现普遍快速发展的趋势,逐渐成为恢复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

第二,文化产业主要以创意为主,逐渐与现代高科技有很大关联。

而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产业模式成为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趨势,创意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第三,文化产业利润比较大,且风险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高很多,这是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

与其他产业相比,利润要高很多,因此风险也要高于其他产业。

二、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日本的发展战略,从过去的军事立国与经济立国,逐渐转变为现在的文化立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