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合集下载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LOGO
•采样的注意事项
1. 采样工具应该清洁,不应将任何有害物质带 人样品中。 2. 样品在检测前,不得受到污染、发生变化。 3. 样品抽取后,应迅速送检测室进行分析。 4. 在感官性质上差别很大的食品不允许混在一 起,要分开包装,并注明其性质。
5. 盛样容器可根据要求选用硬质玻璃或聚乙烯 制品,容器上要贴上标签,并做好标记。
LOGO
(4)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
根据批号连同包装一起采样。同一批号
取样数量, 250g以上包装不得少于3个, 250g以下包装不得少于6个。
LOGO
第二种采集方法是代表性抽样: 可按不同生产日期 也可在流水线上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抽样 按分析的目的取样
LOGO
如:粘稠不好混匀的液体,从包装内上、 中、下分别取样。 蔬菜的营养成分(全菜)要从茎、枝、 叶分别取,粉碎后,混匀。 测鱼头部分的成分就只取鱼头。 总之要根据测定的目的而定采样方法。
④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⑤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LOGO
采样时的记录 样品名称
采 样 地 点
时 数 间 量
采样方法以及采样人
签 封
LOGO
(2) 采样的步骤
样品一般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三种。检样—
—由整批待测食品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 称为平均样品。 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使用。 每份样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公斤。
LOGO
4. 蛋类去壳后全部混匀。
5. 禽类去毛及内脏,洗净并除去表面附着水, 纵剖后将半只去骨的禽肉绞成肉泥状。检测农
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食品样品的预处理

有机物破坏法
定义:在高温或强烈氧化条件下,使食品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并在加热过程中呈气态而逸散,无机物
质或金属元素残留下来。
Hale Waihona Puke 适用范围:此方法用于食品中无机物或金属元素的测定。
主要方法:
干法灰 化法
湿法消 化法
预处理方法
干法灰化法
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 炭化、分解、氧化,再置高温炉中(500-550℃)灼烧 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 机成分。
预处理方法
色层分离法
定义:是一种在载体上进行物质分离的系列方法的总称。
特点:分离效果好,而且分离过程往往就是鉴定的过程。
分类:
按 分 离 原 理 分 类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吸附能力差异而分离。 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来进行分离。 利用各组分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的不同来分离。
预处理方法
干法灰化优点 空白值低 可处理较多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 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
预处理方法
干法灰化缺点 所需时间长 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 坩埚有吸留作用,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预处理方法
湿法消化
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 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组分 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的不饱和健发生加成反应,形成能溶于水和酸的化合 物,而不再被弱极性的有机溶剂溶解。 • 主要用于有机氯农 药提取液的净化。 皂化法 • 飞原理:酯+碱中酸或脂肪酸盐+醇 • 马主要用于维生素A、维生素D提取液的净化。
预处理方法
沉淀分离法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或干扰组分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7、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取样
当怀疑某一动物产品可能带来人畜共患病 病原体时,应结合畜禽传染病学的基础知识, 采取病原体最集中、最易检出的组织或体液 送检验室检验。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三)采样的标签
标签内容主要: 编号、样品名称、生产单位、生产日期、产 品批号、产品数量、存放条件、采样时间、 采样人姓名、现场情况。
1、液体样品的处理
液体样品,指粘度不超过牛乳的非粘性食 品,可直接由灭菌吸管准确吸取25mL蒸馏水 或生理盐水及有关检验的增菌液中,制成1 ︰10稀释液。
用点燃的酒精棉球灼烧瓶口灭菌,用石炭 酸或来苏尔消毒后的纱布盖好,再用灭菌开 瓶器将盖启开。含有二氧化碳的样品可倒入 灭菌的小瓶内,覆盖灭菌纱布,轻轻摇荡, 待气体全部逸出后,再取样检验。
制备稀释好的检样,按不同的检验项目及 时进行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按国标检验方 法规定。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主要检验项目:
v ①菌落总数的检验 v ②大肠杆菌的检验 v ③致病菌的检验(包括肠道致病菌检验
和致病性球菌检验等)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二)报 告
按检样项目完成各类检验后,检验人员应及 时填写检验报告单,签名后送主管人员签字, 加盖单位印章,以示生效,立即交食品卫生 监督人员处理。
(四)样品的送检要求
1、要快速运送,不要超过3小时。 2、若路途遥远,不需冷冻的样品可1~5℃低
温下运送;如需保持冷冻状态在泡沫塑料 隔热箱内。 3、要注意防污染、防散漏、防变质。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五)样品的处理方法
1、液体样品的处理 2、固体样品或粘性液体食品的处理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干法灰化
样品→ 炭化(脱水,分解,氧化→ 灰化(500 ~550℃灼烧) →白(灰) 色(无机成分)
(1)灰化温度
视样品和待测成分而异,一般为500~550º C 左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则会因温度过高 而造成某些成分的散失,或因温度太低而灰化不 完全,导致分析结果误差。
(2)灰化时间 对于一般样品,并不规定时间,以灰化完全 为度,要求灼烧至灰分为白色或浅灰色并达到恒 量为度,一般为4~6h。
凯氏烧瓶示意图
注意事项
a.在消化过程中要避免发生炭化现象,溶液颜色变 深就说明硝酸不够,需添加硝酸。添加的量一次不 要过多,以免溶液中残留过多的氧化氮,不易除尽, 影响以后的检验。 b.因汞具有挥发性,测汞时为防止汞的挥发损失, 样品消化最好使用具有回流冷凝装置的烧瓶。
c.含碳水化合物多的样品需放置过夜。因为开始的 反映相当剧烈,故加入硝酸后到开始加热的时间必 须足够。 d.对于产生泡沫多的样品,开始时加2~3滴癸醇或 辛醇效果较好。
消化样品时,仅加入浓硫酸一种氧化剂,加热 时,依靠硫酸强烈的脱水炭化作用使有机物破坏。
硫酸的氧化能力较其它酸弱,沸点又高,因此 需要较高的加热温度。消化过程中消化液炭化变黑 后,可保持较长的炭化阶段,延长消化过程。为了 缩短消化时间,经常要加入一些催化剂如CuSO4等, 或加入硫酸盐如K2SO4或Na2SO4 等以提高沸点。
②高氯酸—硝酸法
高氯酸和硝酸对有机质的氧化能力比硫酸强,
而所需消化温度都比硫酸低,是一种破坏有机质的
常用方法。 优点:氧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炭化过程不 明显,消化温度低,挥发损失小。但对于某些还原 性较强的样品,如含有酒精、甘油、油脂和大量磷 酸盐的样品,容易引起爆炸,不易采用。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
李巨秀 食品学院食品化学教研室
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各种原材料、农副产品、 半成品、各种添加剂、辅料及产品。种类繁多,成 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的目的,项目和要求也不 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对象,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 行一般为:
样品的采集
制备和保存
样品的预
处理
成分分析 数据记录,整理
(2)蛋类样品采样
一般随机选取1Kg新鲜蛋类,正常新鲜蛋外 壳完整、洁净,内壳全白、无斑点或污浊, 卵白透明、卵黄不裂、卵白卵黄分明、无血 丝、无异臭味等。
(3)奶类样品的采集
从选定的养殖场(或专业养殖户)选取4-5 头畜禽采全脂奶,采样时应充分混匀、无奶 油形成后采集。如有奶油形成,应把奶油从 容器壁完全刮下搅拌至液体均匀乳化为止。
一般平均样品的数量不少于全部检验项目的
四倍;检验样品、复验样品和保留样品一
般每份数量不少于0.5Kg。检验掺伪物的
样品,与一般的成分分析的样品不同,分析 项目事先不明确,属于捕捉性分析,因此, 相对来讲,取样数量要多一些。
采样量一般为待测样量的3-5倍,每分点 采集量则随样点的多少而变化。一般规定 样品的采样量:谷物、油料、干果类为 500g(干重样),水果、蔬菜类为1Kg(鲜 重样)。
500t以下:不少于1.5kg; 501-1000t:不少于2.0kg; 1001t以上:不少于4.0kg。
(4)组成不均匀的固体食品(如肉、鱼、 果品、蔬菜等)
这类食品各部位组成极不均匀,个体大小及 成熟程度差异很大,取样更应注意代表性, 可按下述方法采样。
① 肉类 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不同而定。 有时从不同部位取得检样,混合后形成原始 样品,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代表该只 动物的平均样品;有时从一只或很多只动物 的同一部位采取检样,混合后形成原始样品, 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代表该动物某一 部位情况的平均样品。(Biblioteka )液体物料包装体积 不太大的
李巨秀 食品学院食品化学教研室
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各种原材料、农副产品、 半成品、各种添加剂、辅料及产品。种类繁多,成 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的目的,项目和要求也不 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对象,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 行一般为:
样品的采集
制备和保存
样品的预
处理
成分分析 数据记录,整理
(2)蛋类样品采样
一般随机选取1Kg新鲜蛋类,正常新鲜蛋外 壳完整、洁净,内壳全白、无斑点或污浊, 卵白透明、卵黄不裂、卵白卵黄分明、无血 丝、无异臭味等。
(3)奶类样品的采集
从选定的养殖场(或专业养殖户)选取4-5 头畜禽采全脂奶,采样时应充分混匀、无奶 油形成后采集。如有奶油形成,应把奶油从 容器壁完全刮下搅拌至液体均匀乳化为止。
一般平均样品的数量不少于全部检验项目的
四倍;检验样品、复验样品和保留样品一
般每份数量不少于0.5Kg。检验掺伪物的
样品,与一般的成分分析的样品不同,分析 项目事先不明确,属于捕捉性分析,因此, 相对来讲,取样数量要多一些。
采样量一般为待测样量的3-5倍,每分点 采集量则随样点的多少而变化。一般规定 样品的采样量:谷物、油料、干果类为 500g(干重样),水果、蔬菜类为1Kg(鲜 重样)。
500t以下:不少于1.5kg; 501-1000t:不少于2.0kg; 1001t以上:不少于4.0kg。
(4)组成不均匀的固体食品(如肉、鱼、 果品、蔬菜等)
这类食品各部位组成极不均匀,个体大小及 成熟程度差异很大,取样更应注意代表性, 可按下述方法采样。
① 肉类 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不同而定。 有时从不同部位取得检样,混合后形成原始 样品,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代表该只 动物的平均样品;有时从一只或很多只动物 的同一部位采取检样,混合后形成原始样品, 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代表该动物某一 部位情况的平均样品。(Biblioteka )液体物料包装体积 不太大的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PPT课件

如稀奶油、动物油 脂、果酱等
采样件数 采样
. 从每个包装中分层(上、 中、下)分别取出检样, 混合分取缩减到所需数 量的平均样品.
第30页/共81页
2 具体样品的取样
(3)液体物料
(如植物油、鲜 乳等)
包装体积 不太大的
大桶装的或散 装的
确定采样件数, 开启包装充分 混合后取样
虹吸法分层取样,每层 500ml左右,充分混合后, 分取缩减到所需数量
第15页/共81页
固体样品取样法
第16页/共81页
第17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18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19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20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21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22页/共81页
四分法
第62页/共81页
2 湿法消化(消解法)
原理
HNO3浓、 HSO4浓 KMnO4、高氯酸
有机物质 无机物质
强氧化剂
样品
加热消煮
气态 待测无机物
第63页/共81页
2 湿法消化(消解法)
优点
①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 需时间短。
②加热温度较干法低,可 减少金属元素挥发逸散的 损失。
第64页/共81页
2 湿法消化(消解法)
• 感官不合格的产品不必进行理化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产品。
第54页/共81页
采样的注意事项
• 采样后应认真填写采样记录单,盛装样品的器具 上要贴牢标签,注明样品名称、采样地点、采样 日期、样品批号、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分析项 目及采样人。
• 样品采集完后,应在4h之内迅速送往检测室进行 分析检测,以免发生变化。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第九章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 说明糖类物质的分类、结构、性质与测定方法的关系。 • 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为什么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 滴定,且不能随意摇动三角瓶? • 高锰酸钾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原理是什么,在测定过程中 应注意那些问题? • 用铁氰化钾法测定食品中的还原糖时,向样品中加入铁氰化 钾溶液后再加热,是否会引起还原糖水解,为什么? • 测定食品中的蔗糖时、为什么要严格控制水解条件? • 食品中淀粉测定时,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 点是什么?现需测定糙米、木薯片、面包和面粉中淀粉含量, 试说明样品处理过程及应采用的水解方法。 • 为什么称量法测定的纤维素要以粗纤维表示结果? • 咔唑比色法测定食品中果胶物质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提高测 定结果的准确度?
第四章 水分测定
• 根据学习本章所掌握的测定水分的知识,指出下列各类食 品水分测定的操作方法及要点:乳粉、淀粉、香料、谷类、 干酪、肉类、果酱、糖果、笋、南瓜、面包和油脂。 • 在下列情况下,水分测定的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 • 1.烘箱干燥法:样品粉碎不充分;样品中含有较多挥发性 成分;脂肪的氧化;样品的吸湿性较强;美拉德反应;样 品表面结了硬皮;装有样品的干燥器未密封好;干燥器中 的硅胶已受潮。 • 2.蒸馏法:样品中的水分和溶剂间形成的乳浊液没有分离; 冷凝器中残留有水滴;馏出了水溶性成分。 • 3.卡尔-费休法:玻璃器皿不够干燥;样品颗粒较大;样品 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样品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 在水分测定过程中,干燥器有什么作用?怎样正确地使用 和维护干燥器?
• 当选择蛋白质测定方法时,那些因素是必须考虑的? • 为什么凯氏定氮法测定出的食品中蛋白质含量为粗蛋白含 量? • 在消化过程中加入硫酸铜试剂有那些作用? • 样品消化过程中加入的硫酸铜试剂有那些作用? • 样品经消化蒸馏之前为什么要加入氢氧化钠?这时溶液的 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如果没有变化,说明了什 么问题? • 蛋白质蒸馏装置的水蒸气发生器中的水为何要用硫酸调成 酸性? • 简述染料结合法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的原理? • 蛋白质的结果计算为什么要乘上蛋白质换算系数?6.25的 系数是怎么得到的? • 说明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态氮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 用什么方法可对谷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快速的质量分析?、食品酸度的测 • 3、食品总酸度测定 时,应该注意一些 定有何意义?
第五章食品理化检验PPT课件

• 分析食品工业产品,包括进出口食品、新食品、食品 新资源,提出该食品的营养要求,制定食品标准,控 制产品质量,制定价格政策。
47
4、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
48
(1)酸性食品:凡食物中含S、P、Cl 等元素 的总量较高,在体内经代谢最终产生的灰质呈 酸性,称酸性食品。通常含蛋白质、脂肪和碳 水物的食物,成酸元素较多。
49
(2)碱性食品:凡食物中K、Na、Ca、Mg 等元素含量较多,体内经代谢,最后产生的灰 质呈碱性,称碱性食物。
42
(二)常见的食物的分类
43
1、按照其性质和来源可分为三类 (1)动物性食品; (2)植物性食品; (3)各类食品的制品。
44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分类
(1)谷类及薯类; (2)动物性食物; (3)豆类及其制品; (4)蔬菜水果类; (5)纯热能食物。
45
3、“平衡膳食宝塔”分类 在平衡膳食宝塔中包括了9类食物:谷类、
? 维持现有体重所需热量是多少呢
1千卡=1大卡=1卡路里=4.182千焦
11
10-17岁 (两式分别为男女) (17.5×体重+651)×活动系数 (12.2×体重+746)×活动系数 18-29岁 (15.3×体重+679)×活动系数 (14.7×体重+496)×活动系数 30-59岁 (11.6×体重+879)×活动系数 (8.7×体重+829)×活动系数 60岁(13.5×体重+487)×活动系数 (10.5×体重+596)×活动系数
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油脂、豆类、 肉、鱼、蛋。
46
反映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比重。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 每人每天应该吃300-500克; 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 每天应吃400-500克和100-200克; 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居第三层 每天应该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 奶类和豆类食物占第四层 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 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 第五层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47
4、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
48
(1)酸性食品:凡食物中含S、P、Cl 等元素 的总量较高,在体内经代谢最终产生的灰质呈 酸性,称酸性食品。通常含蛋白质、脂肪和碳 水物的食物,成酸元素较多。
49
(2)碱性食品:凡食物中K、Na、Ca、Mg 等元素含量较多,体内经代谢,最后产生的灰 质呈碱性,称碱性食物。
42
(二)常见的食物的分类
43
1、按照其性质和来源可分为三类 (1)动物性食品; (2)植物性食品; (3)各类食品的制品。
44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分类
(1)谷类及薯类; (2)动物性食物; (3)豆类及其制品; (4)蔬菜水果类; (5)纯热能食物。
45
3、“平衡膳食宝塔”分类 在平衡膳食宝塔中包括了9类食物:谷类、
? 维持现有体重所需热量是多少呢
1千卡=1大卡=1卡路里=4.182千焦
11
10-17岁 (两式分别为男女) (17.5×体重+651)×活动系数 (12.2×体重+746)×活动系数 18-29岁 (15.3×体重+679)×活动系数 (14.7×体重+496)×活动系数 30-59岁 (11.6×体重+879)×活动系数 (8.7×体重+829)×活动系数 60岁(13.5×体重+487)×活动系数 (10.5×体重+596)×活动系数
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油脂、豆类、 肉、鱼、蛋。
46
反映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比重。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 每人每天应该吃300-500克; 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 每天应吃400-500克和100-200克; 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居第三层 每天应该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 奶类和豆类食物占第四层 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 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 第五层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微波溶样技术
1.微波溶样原理 2.微波溶样装置:微波炉、消化容器、防腐蚀容器 3.微波溶样技术的应用:食品和生物样品的分解等
三、干扰成分的分离除去
(一)透析法:水溶性物质常用透析法来提取,方法是 取捣碎的样品或匀浆置于半透膜内,浸泡在纯水中,因 膜内含有大小不同的分子和离子而具有较高的渗透压, 膜外的水分子能不段通过半透膜进入膜内,由于高分子 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或离子能通过半透膜进 入膜外水中,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二)挥发法:挥发性物质常用挥发法进行分离。 (三)顶空法:顶空法是将成分复杂的样品置于密闭系 统中,经恒温一定时间达到平衡后,测定蒸气相中被测 成分的含量,便可间接得到组分在样品中的含量。
(二)干灰化法
1.干灰化法分类
高温灰化
低温灰化 常压高温分解法 高压干灰化法 氧瓶燃烧法
2.灰化法的优缺点
优点:有较低的空白值 缺点: 能处理看较多的样品 易造成被测组分的挥发损失 可提高检出率 回收率低 适应范围广 操作简单、需要设备少
3.提高回收率的措施 (1)采用是适宜的灰化温度:通常选用500—550℃灰 化2h,或在600 ℃灰化0.5h,一般不要超过600 ℃。 (2)加入助灰化剂:如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氧 化镁、硝化镁。 (3)促进灰化和防止损失的措施:样品灰化后如不 变白,可加入适量酸或水搅动,帮助灰分溶解,解除 低熔点灰分对碳粒的包裹,在继续灰化,这样可缩短 灰化时间,但必须让坩埚稍冷后才加酸或加水。
2. 典型性 争对污染或怀疑污染的,掺伪或怀疑掺伪的和中毒或怀 疑中毒的食品,应采用典型的认为可疑的食品,然后送 交化验室检验。 3.适时性 所谓适时性就是让我们工作中有一个强烈的概念。因为 我们要监测的食品总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在发生不断的变 化,为了得到正确结论就不能坐失良机。
(三)食品样品的采集方法
(四)液—液萃取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它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 同而达到分离。 (五)固相萃取法:它利用SEP—PAK柱对样 品提取液中待测成分的截留作用,与其他不易 被截留的成分进行分离,然后用少量洗脱液将 被测成分冲洗下来,而与此条件下不易被洗脱 的成分相分离。
完
二、食品样品的无机化处理
• 测定食品中的无机成分时,共存的或与无机物结合的大 量有机物质将干扰测定,故预先必须将所有的有机物进 行破坏除去,使待测的金属或非金属转变成无机物的形 式,然后进行测定。 • 破坏有机物质的操作,称为样品的无机化处理,主要可 分为湿消化和干灰化两类。 (一)湿消化法 • 湿消化法简称消化法,是常用的样品无机化方法之一。 • 通常是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 等氧化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
1.采集步骤 分三步:依次获得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
2.采集方法 (1)包装固体样品 对包装的固体样品(件、袋、桶、包、箱、盒、瓶)可 按不同批号分别进行,对同一批号的样品采样数可按理 论公式S= 进行,其中S代表采样次数(分数),n 为样品总数。 (2)非包装固体样品 散装粮食、水产品、肉类、水果、蔬菜等非包装样品, 采集时应针对待测项目的要求和样品的性状具体对待, 必须充分注意代表性。 (3)液体物料(如植物油、鲜乳) 包装体积不大的:可按 总件数 / 2确定采样件数 大桶装的或散(池)装的:用虹吸分层取样
1.常用的氧化性强酸在消化中的特点 2.常用的消化方法 单独使用硫酸的消化法 硝酸—高氯酸消化法 硝酸—硫酸消化法 3.消化的操作技术 敞口消化法 回流消化法 冷消化法 密封罐消化法
4.消化操作的注意事项
(1)消化所用的试剂,应采用纯净的酸及氧化剂, 所含杂质要少,并同时按与样品相同的操作,做空白 试验,以扣除消化试剂对测定数据的影响。 (2)消化瓶内可加玻璃珠或瓷片,以防止暴沸,凯 氏烧瓶的瓶口应倾斜,不应对着自己会他人。 (3)在消化过程中需要补加酸或氧化剂时,首先要 停止加热,待消化液稍冷后才沿瓶壁缓缓加入,以免 发生剧烈反应,引起喷溅,造成对操作者的危害和样 品的损失。
二、食品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一)样品运输 生鲜样品:冰冻运送 易挥发样品:密封运送 水分较多的样品:装在几层塑料食品袋内密封 干燥的样品:牛皮纸盛装 (二)样品保存
(三)样品保存注意问题 1.包装容器
玻璃容器:最好是硬质玻璃 塑料容器 纸袋:不适宜盛装挥发成分的样品及油脂的样品 铝制、不锈钢制容器:不宜用于醋、盐渍菜等样品 布袋
2.贮存时间 各种样品保存时间不宜过长 3.贮存场所 一般不能及时分析的样品应放在专用房间来自冰箱或冷 库中保存,不能随意乱放
三、食品样品的制备
1. 除去非食用部分 2.除去机械杂质 3.均匀化处理
第二节 食品样品的前处理
一、样品前处理的意义
(一)样品处理的目的 1.浓缩被测成分,提高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2.消除共存组分对测定的干扰 3.通过生成衍生物等前处理方法,使一些通常难以获 得检测信号的待测组分转化为具有较高响应值的化合 物。 4.经过前处理后的样品更易保存和运输 5.除去样品中对分析仪器哟有害的组分,延长仪器的 使用寿命。
(二)样品前处理的地位
一个完整的食品分析过程,应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 分析测定、数据处理和报告结果五大步骤。其中样品处理 所需时间占整个分析时间的60%以上。 (三)样品取出来的评价依据
评价前处理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一般应遵循以下准则: 1.所选方法应能最有效地除去测定的干扰成分 2.待测组分的回收率要足够高 3.操作简便、省时 4.尽量避免使用昂贵的试剂和仪器,以保持成本低廉 5.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不产生影响
第五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第一节 食品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制备
一、食品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的重要性和分类
采样就是从原料或产品的总体中抽取样品的过程。 采样是分析中最基础的工作。 (二)食品样品的采集原则 1.代表性 • 所采样品应该是具有高度代表性的平均样品,否则 分析结果再准确也毫无意义。
• 作为所代表的样品既不是含待测组分最高的也不是含 量最低的,而应取其中等含量。 如:蒸馏酒在生产上的“去头弃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