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第二章--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第二章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学时)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进度计划课堂教学计划(1学时)第二章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根据一小部分样品的结构对整批食品作出判断的。
本单元讲述了无菌取样操作,在讨论无菌取样的原因和采集方法之前,必须要理解“无菌的”的这一术语,“无菌”一般用于取样中,意味着取样过程中,避免操作引起污染。
一个无菌样品的采集,应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即:在收集过程中,本身应避免污染,然后放入消毒容器中。
无菌样品的采集基本是为了支持、针对工厂的卫生条件状况的检查结果。
第一节食品检验样品采集的原则一、检验前的准备工作:1.包装无菌取样的工具:拥有正确的采取产品或加工过程的无菌取样器械工具是至关重要的的。
除非使用合适的采集工具,否则样品的完整性会被怀疑,甚至样品毫无意义。
为了避免没有合适的取样工具,建议建立一个无菌取样的分析清单,来收集取样工具。
如果可能盛样品的容器在最初进入加工区之前应当被预先标识,象样品号、取样日期、取样人等。
这样可以使在不同的工厂条件下的样品取样更为方便一些。
附加样品号码一般在样品采集中被正式确定下来,因此不用预先标明。
人员的工具设施,象工作服、发网或消毒处理过的清洁的鞋靴必须具备有助于证明采集者没有污染到食物产品或样品。
2.生产线样品In-Line Samples:生产线样品一般是指原材料,原料生产用水、包装材料或其他任何使用在生产线的材料。
生产线样品的采集一般用来确定细菌污染源是否来自于原材料或加工序中的某些地方。
3.环境样品:环境样品用细菌拭子,(注:细菌拭子样品不能给出/测出微生物的定时结果,因为样品非常小,显著微生物会经常丢失),棉拭子的取样部位一般来自于食品接触面,地板喷溅物。
墙壁、顶部管道和检验中考察的其他潜在污染源程序,并且记录可能的联系,在环境样品来源和食物产品的污染方面,可以使样品具有意义,并且是提倡这样做的,例如:地面喷溅水:工人从有地面污水的地方走过后又回到加工区域吗?墙壁:墙壁上面和在制品上面有昆害虫吗?天花板:冷凝物或喷漆有无掉落到产品上或被发现与产品相接触?4.某些准备干冰:(有的称为gel backs)如果使样品在贮运过程中保持冷却,一些种类的制冷剂是必需的。
食品分析知识点

食品中糖类物质的测定方法:①物理法②化学法③色谱法
④酶法⑤发酵法⑥重量法
一般生产过程中进行监控,采用物理法较为方便。
物理法:相对密度法
折光法
旋光法
发酵法——测不可发酵糖
重量法——测果胶、纤维素、膳食纤维素
滴定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其原因一是可以加快还原糖与Cu2+的反应速度;二是次甲基蓝变色反应是可逆的,还原型次甲基蓝遇空气中氧时又会被氧化为氧化型。此外,氧化亚铜也极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所氧化。保持反应液沸腾可防止空气进入,避免次甲基蓝和氧化亚铜被氧化而增加耗糖量。
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即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至可忽略不计;
③使被测组分浓缩,以便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选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应简便。
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验法
1、感官检验的特点:可靠、直接、快速、灵敏度高、直观准确,往往是食品各项检验内容的第一项,不能被其它方法代替
2、感官检验的种类: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触觉检验和听觉检验五种。
水分的测定方法
①直接法——利用水分本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测定水分:重量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化学方法。
②间接法——利用食品的物理常数通过函数关系确定水分含量。
如测相对密度、折射率、电导、旋光率等。
干燥法的前提条件
①水分是唯一的挥发的物质,不含或含其它挥发性成分极微。
②水分的排除情况很完全,即含胶态物质、含结合水量少。因为常压很难把结合水除去,只好用真空干燥除去结合水。
8样品保留一个月;
9感官不合格不必进行理化检验
10结合索取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及检
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等。(食品回溯制度)
7、预处理的目的: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6
一、样品的采集
(五)采样的一般方法 采样通常有两种方法: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
随机抽样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分析的整批物料中抽取出 一部分样品,随机抽样时,要求使整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都有被
抽到的机会。
代表性取样则是用系统抽样法进行采样,即已经掌握了样 品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采取样品,
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 等过程。
因为采样得到的样品数量不能全用于检验,必须再在样 品中取少量样品进行检验。
检验样品的制备可使用四分法。用做检验的样品必须制 成平均样品,其目的在于保证样品均匀,取任何部分都
能较好地代表全部待鉴定食品的特征。
30
二、检验样品的制备
检验样品的制备方法 应根据待鉴定食品的性质和检测要求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
一、样品的采集
二、检验样品的制备
三、样品的保存
四、样品的预处理
3
一、样品的采集
(一)样品的采集(采样)
由于食品数量较大,而且目前的检测方法大多
数具有破坏作用,故不能对全部食品进行检验,
必须从整批食品中采取一定比例的样品进行检验。
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
品作为分析化验样品,这项工作即称为样品的采
19
一、样品的采集
(五)采样的一般方法
双效回转取样管
20
一、样品的采集
(五)采样的一般方法
四分法
混合 缩分
弃去
混合 缩分
弃去
混合
缩分 混合
21
弃去
一、样品的采集
(五)采样的一般方法
/spxy/foodanalysis/swf/mnsy 01.swf /spxy/foodanalysis/swf/mnsy 02.swf /spxy/foodanalysis/swf/mnsy 03.swf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制备处理及保存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图2-2 萃取操作示意 1-三角瓶;2-导管;3-冷 凝器;4-欲萃取相
图2-3 常压蒸馏装置
3、盐析法:溶液中加入某种盐类,降低了 某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使 之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4、超临界萃取法(SF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超临界流体及其性质 a.流体是非液非气的,具有气体较强的穿透 能力和液体较大的密度及溶解度,有较大 的吸附能力,流动性好. b.萃取速度快
什么物质适合于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的优点
a. 接近常温, 对物质没有变解作用. b. 易达到Pc和Tc c. 化学稳定性好, 无毒, 无色, 无味, 无污染 d. 萃取时间短 e. 费用低 f. 适用热敏感样品 g. 有防氧化和抑菌作用
然后层从的样四品角堆和放中
的不心同点部用位双,套按回
采样转件取数样确器定各具取
体采少样量袋样(品桶,、得
箱)检,样再,用再双按套上回
转取法样处管理采得样平。均
将取样样品管。插入包
装中,回转180。
取出样品,每一
包装须由上、中、
下三层取出三份
检样;把许多检
样综合起来成为
原始样品:用
“四分法”
这类物料不易充 分混匀,可先 按 总件数/ 2 确 定采样件(桶、 罐)数。启开 包装,用采样 器从各桶(罐) 中分层(一般 分上、中、
特点:简便快速,破坏彻底,减少 金属挥发。酸气刺激性大, 腐蚀性大。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硫酸-硝酸法 如图2-1所示。
(2)高氯酸-硝酸-硫酸法
(3)高氯酸(过氧化氢)-硫 酸法
(4)硝酸-高氯酸法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LOGO
标准筛的筛号与孔径大小
LOGO
4. 罐头水果类罐头
在捣碎前要先清除果核;鱼类罐头、 在捣碎前要先清除果核;鱼类罐头、肉禽罐头 应先剔除骨头、鱼刺及调味品( 应先剔除骨头、鱼刺及调味品(葱、姜、辣椒 骨头 等)后再捣碎、混匀。 后再捣碎、混匀。 制备过程中,还应注意防止易挥发性成分的逸 制备过程中,还应注意防止易挥发性成分的逸 易挥发性成分 散和避免样品组成及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散和避免样品组成及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LOGO
五、化学分离法
(一)皂化法和磺化法是处理油脂或含脂食品常用的分
离方法。 离方法。 油脂被强碱皂化或被硫酸磺化后, 憎水性转变为亲水性。 油脂被强碱皂化或被硫酸磺化后,由憎水性转变为亲水性。 这样,油脂中那些要测定的非极性物质就能被适当的溶剂提 这样,油脂中那些要测定的非极性物质就能被适当的溶剂提 取出来。 出来。 磺化和皂化的反应式如下: 磺化和皂化的反应式如下:
LOGO
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 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 加热消煮,使 强氧化剂 加热消煮 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 出,待测组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 中。 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LOGO
常用几种强酸的混合物作为溶剂与试样一 同加热煮解。 同加热煮解。 如硝酸-硫酸、硝酸 高氯酸 硝酸-高氯酸 高氯酸、 高氯酸如硝酸 硫酸、硝酸-高氯酸、硝酸 高氯酸 硫酸 硫酸、高氯酸(或过氧化氢) 硫酸等 硫酸等。 硫酸、高氯酸(或过氧化氢)-硫酸等。
LOGO
容易腐败变质的样品可用以下方法保存: 容易腐败变质的样品可用以下方法保存: 短期保存温度一般以 ~ 为宜。 1. 冷藏 短期保存温度一般以0~5 0C为宜。 为宜 2. 干藏 可根据样品的种类和要求采用风干、烘干、升 可根据样品的种类和要求采用风干 烘干、 风干、 华干燥等方法。其中升华干燥又称为冷冻干燥,它是 华干燥等方法。其中升华干燥又称为冷冻干燥, 等方法 在低温及高真空度的情况下对样品进行干燥(温度: 在低温及高真空度的情况下对样品进行干燥(温度: ~-10 ,压强: ~ ),所以食品的 -30~- 0C,压强:10~40Pa),所以食品的 ~- ), 变化可以减至最小程度,保存时间也较长。 变化可以减至最小程度,保存时间也较长。
食品分析考点整理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样品的采集定义:分析检验的第一步就是样品的采集,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为分析材料(分析样品),这项工作称为样品的采集,简称采样。
原则:第一,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第二,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目的保持一致;第三,采样及样品制备过程中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避免预测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或丢失;第四,要防止和避免预测组分的玷污;第五,样品的处理过程尽可能简单易行,所用样品处理装置尺寸应当与处理的样品量相适应。
样品预处理的目的与要求目的:使被测组分同其他组分分离,或者使干扰物质除去。
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组分浓缩。
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验法食品的感官检验:通过人的感觉——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对食品的质量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
感官特征:(1)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主要特征)(2)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3)只有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4)连续刺激时,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5)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影响;(6)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感官检验种类(及次序):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和触觉检验。
基本要求:评价前的准备工作、感官实验室的外部环境、鉴评人员的基本条件和素质即(一)感官检验实验室要求(二)检验人员的选择与培训对评价员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是:(1)身体健康,不能有任何感觉方面的缺陷;(2)各评价员之间及评价员本人要有一致的和正常的敏感性;(3)具有从事感官分析的兴趣;(4)个人卫生条件较好,无明显个人气味;(5)具有所检验产品的专业知识并对所检验的产品无偏见;(6)保证有80%以上的出勤率。
(三)样品的制备和分发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折光法:通过测量物质的折射率来鉴别物质的组成,确定物质的纯度、浓度及判断物质的品质的分析方法称为折光法。
溶液的折射率与相对密度一样,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递增。
第二章食品样品采集和预处理办法

按不同的分离原理分:
吸附层析 分配层析
了解一下
离子交换层析
凝胶层析
化学分离法
磺化法和皂化法
用来除去样品中脂肪或处理油脂中其它成分,使本来憎水性油脂变 成亲水性化合物,从样品中分离出去。
沉淀分离法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 沉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或离心把沉淀和母液分开。
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反映测定结 果的可靠性。
灵敏度——指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掩蔽法
向样品中加入一种掩蔽剂使干扰成分仍在溶液中,而失去了干扰作 用,多用于络合滴定中。
第三节 分析方法的选择
一、选择分析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1.要根据分析要求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来选。 2.要考虑分析方法的繁简和速度。 3.考虑样品的特性。 4.现有条件。
二、分析方法的评价
精密度——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它 代表测定方法的稳 定性和重现性。
原则:① 消除干扰因素; ②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③ 使被测组分浓缩;
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
有机物破坏法
溶剂提取法
蒸馏法
色层分离法
化学分离法
(1)浸提法 (从固体中萃取有效成分)
提取剂的选择 提取方法
振荡浸渍法
捣碎法
索氏提取法
(2)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 优点: 操作迅速、分离效果 好、应用广泛。
四、不同样品的采样方法
散粒状或固体样品
液 体 、 半 流 体 样 品
肉 、 鱼 ①肉、禽类, 、 取其可食部 果 分,放入铰 蔬 肉机铰匀。 、 ②果蔬,取 禽 食部分,放 类 入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1、 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 2 、对样品进行浓缩。
第二节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8p

三层五点法
三层五点法采样
7
4.采样数量
▪ (1) 数量 ▪ 食品数量较多时按0.5-2%比例取样。 ▪ 食品数量较少时按1/10比例取样。 ▪ 分取后保留500~1000克样。 ▪ (2)份数 ▪ 样品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使
用。每份样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公斤
8
第二节 食品样品的采集
食品理化检验 楼明
本章教学要求
2h
要求掌握采样的一般方法、样品预处理的方法; 熟悉样品的采集要求与注意事项;了解样品的 采集、样品预处理的目的与要求。 重点内容:采样的一般方法、样品预处理的方法。 难点内容:样品的采集要求与注意事项。
2
第二节 样品的采集
▪ 一、样品的采集
▪ (一)概念 ▪ 1.采样—在大量产品(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
5
二、采样的一般方法
➢ (一)抽样 ➢ 1.随机抽样:均衡地、不加选择地从全部产品的各个部分取 样。 ➢ (1)掷骰子一简便易行,适于生产现场用。 ➢ (2)用随机表。见P323附表。 ➢ (3)用计算器、计算机。 ➢ (4)用抽奖机。 ➢ (5)三层五点法:分上、中、下三层,每层在对角线的四角 ,中央五点采样。 ➢ 注意点: ➢ 2.代表性抽样:代表性抽样:是用系统抽样法进行采样,根据 样品随空间(位置)、时间的变化的规律,采集能代表其相应部 分的组成和质量的样品,如分层取样、随生产过程流动定时取 样、按组批取样、定期抽取货架商品取样。 ➢ 3.其他抽样方法
4
(四)正确采样方法
▪ (1)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 A.索取查阅有关这批食品的资料。 ▪ B.根据标准文件中规定的采样方式,选择不同
的采样工具,盛放样品的容器,以保证采样的 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如消化中采用硫酸(比色分析时),应加水脱 残存硝酸,以免生成的亚硝酰硫酸能破坏有机显色剂, 对测定产生严重的干扰。 (5)如消化中采用高氯酸,应先用浓硝酸分解有机 物,然后加入高氯酸。消化过程中应有足够的硝酸存在, 因此应不断补充硝酸,并且应在常温下才能将高氯酸加 入样品中,高氯酸的用量需严格控制,一般在5mL以下。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 部 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 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使用。
❖ 每份样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公斤。
平均样品经混合分样,根据需要从中称取一部分
用于分析测定的样品叫做试验样品。
采样的过程便是由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试样的过程。
三、采样的一般方法
逸散的损失。 ❖缺点: (1)产生有害气体。
(2)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 (3)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
❖ 按采用的氧化剂分,湿法消化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硝酸消化法 2.硝酸-硫酸消化法 3. 硝酸-高氯酸消化法 4.硝酸、高氯酸和硫酸消化法 5.硝酸、硫酸-过氧化氢消化法 6.硫酸-高锰酸钾的消化法
(一)有机物破坏法
❖ 分析样品中无机成分的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营养评价, 二是卫生检验。
❖ 在样品前处理时,通常需要作两方面的工作: ❖ 一方面是除去大量有机物,可用灰化、消化的方法; ❖ 另一方面是除去对分析有干扰的其它无机元素。可用螯合
萃取、分离等方法。
❖对无机成分分析的样品前处理及分析通常接以下步 骤进行:
取1/4,切碎,混匀。 肉类:除去皮骨,肥瘦混合取样,绞碎。 鱼类:对于小鱼小虾,可多取样,切碎后混匀,缩分至所需要量。 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
样件数,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 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
两相物质: 固定相 流动相
❖色层分析按固定相材料及使用形式分类 柱色谱——固定相装在色谱柱中 纸色谱——层析滤纸为支持剂, 滤纸上结合水为固 定相 。 薄层色谱(TLC)——将固定相粉末制成薄层。 气相色谱(GC)——流动相为气体。 液相色谱(HPLC)——流动相为液体。 样品要制备成液体或气体
❖ 按不同的分离原理分: 吸附层析 分配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凝胶层析
(5)采用瓷坩埚灰化时,不宜使用新的,以免新瓷 坩埚吸附金属元素,造成实验误差。
(6)如样品较难灰化,可将坩埚取出,冷却后,加 入少量硝酸或水湿润残渣,加热处理,干燥后再 移入高温炉内灰化。
(7)湿润或溶解残渣时,需待坩埚冷却至室温方可 进行,不能将溶剂直接滴加在残渣上。
(8)从高温炉中取出坩埚时,避免高温灼伤。 (9)坩埚从炉内取出前,先放置于炉口冷却,并在
(一)吸附色谱——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 组分的物理吸附性能的差 异进行分离。吸附力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固定相——固体吸附剂 流动相——气体或液体
(二)分配色谱——
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中的不同分配系数来进行分 离。(溶解度的不同) 固定相——固体支持剂(担体)+固定液 流动相——气体或液体(与固定相不相溶) 纸层析: 纸是支持剂,结合水为固定相,溶剂作为流动 相。
随机抽样 样品采集
代表性取样
❖ 随机抽样即均衡地、不加选择地从全部产品的各个部分取 样。但随机≠随意,要保证所有物料各个部分被抽到的可 能性均等。
❖ 代表性取样即根据样品随空间(位置)、时间变化的规律 ,采集能代表其相应部分的组成和质量的样品。
代表性取样
❖ 可按不同生产日期 ❖ 也可在流水线上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抽样 ❖ 按分析的目的取样 ➢ 例:粘稠不好混匀的液体,从包装内上、中、下
耐火板上冷却至室温。 切忌直接置于木制台面、有机合成台面上以免烫
坏台面,也不宜直接置于导热系数较高的台面上, 以免陡然遇冷引起坩埚破裂。
❖ 提高回收率的措施 ➢ 适宜的灰化温度、采用石英坩埚 ➢ 为了弥补干法灰化的缺点,防止易挥发成分的损
失,发展了温氧等离子体氧化法、氧瓶法、氧 烧瓶法等方法。
2 湿法消化法
分别取样。
➢ 蔬菜的营养成分(全菜)要从茎、枝、叶分别取 ,粉碎后,混匀。
➢ 测鱼头部分的成分就只取鱼头。 ❖ 总之要根据测定的目的而定采样方法。
四、采样要求与注意事项 1、采样容器要灭菌; 2、液体、半流体食品要混匀后再采样; 3、粮食及固体食品按四分法得到代表性样品; 4、肉类、水产等食品按分析目的进行采样; 5、罐头、瓶装食品根据批次随机取样; 6、采样必须注意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各种原材料、农副产品、半 成品、各种添加剂、辅料及产品。种类繁多,成 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的目的,项目和要求也 不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对象,都要按一个共同程 序进行一般为:
样品的采集
制备和保存
样品的预
处理
成分分析 数据记录,整理
分析报告的撰写。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
3. 紫外光分解法
高压汞灯提供紫外光。85±5 ℃下进行光解 ,通常加双氧水。
4. 微波消解法
利用微波为能量对样品进行消解
食品样品最多只要10分钟(2.5 MPa);
❖ 微波消解也称为“微波辅助化学消解” 使用程序化的微波湿法消化器,系统可以程序升温, 先脱水,然后湿法灰化,同时可控制真空度和温度, 与马福炉相比缩短了灰化时间,如面粉的微波湿法 灰化只需10~20min。对于植物样品(除铜的测定外), 用微波系统灰化20min就足够了,而要得到类似的结 果,用马福炉则需要40min~4h。
有时萃取相整体就是产品。
(三)超临界萃取(SFE)
❖ 利用超临界流体SCF作为溶剂,用来有选择 性地溶解液体或固体混合物中的溶质。对溶质 的溶解度大大增加。
超临界流体——流体的温度、压力处于临界 状态以上。常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临界温 度为31.05℃,临界压力7.37 Mpa), 不可燃、 无毒、廉价易得、化学稳定性好。
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防止糖、蛋白质、淀粉等易发泡
(1膨时)胀碳灰的粒化物易前质被样在包品高住温,应下使进发灰行泡化预膨不炭胀完化而全。溢。出坩埚;防止直接灼烧 (2)样品炭化、加硝酸溶解残渣等操作应在通风橱内
进行。
(3)高温炉内各区的温度有较大的差别,
(4)应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采用适宜的灰化温度。
一、样品的采集
采样——在大量产品(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 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
❖正确采样的意义 尽管一系列检验工作非常精密、准确,但如果
采取的样品不足以代表全部物料的组成成分,则其 检验结果也将毫无价值,甚至得出错误结论,造成 重大经济损失以至误伤人命,酿成大祸。
正确采样的原则
(二)蒸馏法
❖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挥发度的不同而将
其分离。
常压蒸馏
蒸
减压蒸馏
馏
水蒸气蒸馏
方
共沸蒸馏
法
分馏法
食品分析中常用前3种。
三、溶剂抽提法
❖ 利用混合物中各种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 同而将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浸提法
溶剂抽提法
加速溶剂萃取(ASE)
超临界萃取(SFE)
固相萃取(SPE)
1.干法灰化
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 水、炭化、分解、氧化,再置高温炉中灼烧(500600 ℃ )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得 残渣即为无机成分。
❖炭化是指将有机物中的氢、氧等元素去除,只留下碳。一 般都是与少量氧气反应而得。 ❖灰化是将物质中可燃性成分氧化去除,只留下不可然的成 分(灰分)
(1)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 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2)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 (3)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
成分逸散(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等)。 (4)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5)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二、样品的分类
按照样品采集的过程,依次得到检样、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或试验样品(试样)三类。 检样——由组批或货批中所抽取的样品, 称为 检样。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的规定执行。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 样品。
❖ 新溶剂——萃取剂 ❖ (新溶剂 + 被溶解组分)——萃取相 比重 ❖ (原溶液 + 被溶解组分)——萃余相 不同
2.方法: 工业上用萃取塔 实验室用分液漏斗
3.关于萃取剂的选择: (1)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且比重不同。 (2)萃取剂与被测组分的溶解度要大于组分在原
溶剂中的溶解度。对其它组分溶解度很小。 (3)萃取相经蒸馏可使萃取剂与被测组分分开,
❖ 按消化措施分: 1. 敞口消化法 2. 回流消化法 3. 密封罐消化法 4. 微波消解法
消化操作注意事项:
(1)加入硝酸、硫酸后,应小火缓缓加热,待反应平 稳后方可大火加热,以免泡沫外溢,造成试样损失 。 (2)及时沿瓶壁补加硝酸。避免炭化现象出现。如发 生了炭化现象,必须立即添加发烟硝酸。 (3)补加硝酸等消化液时,最好将消化瓶从电炉上取 下,待冷却后再补加。
; 高,不易提纯,浓缩,溶剂与提取物不好 分离; ❖ 选稳定性好的溶剂; ❖ 毒性 ❖ 性格
(二)溶剂萃取法
(溶剂分层、液液萃取、抽提)
1. 原理:用一种溶剂把样品溶液中的一种组分萃取出 来,这种组分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新溶剂中 的溶解度,即分配系数不同。
应用:用于原溶液中各组分沸点非常相近或形成了共 沸物,无法用一般蒸馏法分离的物质。
干法灰化方法特点
优点: ①此法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 ②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 缺点: ①所需时间长。 ②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例
As,Hg,Pb)。 ③坩埚对被测组分有吸留作用,使测定结果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