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五)逻辑电路与自动控制鲁科版选修3_1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五)逻辑电路与自动控制鲁科版选修3_1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五)逻辑电路与自动控制鲁科版选修3_1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逻辑电路与自动控制

1.逻辑电路的信号有两种状态:一是高电位状态,用“1”表示;另一种是低电位状态,用“0”表示。关于这里的“1”和“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表示电压为1 V,“0”表示电压为0 V

B.“1”表示电压为大于或等于1 V,“0”表示电压一定为0 V

C.“1”和“0”是逻辑关系的两种可能取值,不表示具体的数字

D.“1”表示该点与电源正极相连,“0”表示该点与电源负极相连

解析:选C 门电路是用来控制信号的“通过”或“截断”的一种开关电路。根据指定条件,门电路对输入、输出的因果关系作出判断。门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都以电位的高低来表示。若把高电位看做有信号,表示某个条件存在或信号能通过,且以符号“1”表示;把低电位看做无信号,表示某个条件不存在或信号不能通过,以符号“0”表示。这种逻辑关系称为正逻辑,反之则称为负逻辑。在通常情况下,不加说明的都指正逻辑,所以“1”和“0”只是两个符号,是两种变量的可能的取值。故C选项正确。

2.关于图1所示门电路的符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

A.甲为“非”门、乙为“与”门、丙为“或”门

B.甲为“与”门、乙为“或”门、丙为“非”门

C.甲为“非”门、乙为“或”门、丙为“与”门

D.甲为“或”门、乙为“与”门、丙为“非”门

解析:选C 根据“与”门、“或”门和“非”门的符号判断,可知C正确。

3.在基本逻辑电路中,何种逻辑门电路当所有输入均为0时,输出是1( )

A.“与”门电路B.“或”门电路

C.“非”门电路D.都不可能

解析:选C 根据“与”门、“或”门、“非”门的真值表可知,C正确,A、B、D错误。

4.走廊里有一盏电灯,在走廊两端各有一个开关,我们希望不论哪一个开关接通都能使电灯点亮,那么设计的电路为( )

A.“与”门电路B.“非”门电路

C.“或”门电路D.上述答案都有可能

解析:选C 走廊两端的开关,只要满足其中1个为“1”,则输出端就为“1”,即体现了“或”逻辑,故C正确。

5.(多选)两个人负责安装一个炸药包,然后起爆,两个人分别控制两个相串联的开关。只有当两个人都撤出危险区,在安全区把开关接通时,炸药包才能爆炸。如果有一人未撤出危险区,开关没有接通,炸药包就不能起爆,这就是“与”的概念。如果用“0”表示不起爆,“1”表示起爆,用“×”表示“与”的运算符号,则下列运算式正确的是( ) A.0×0=0,表示二人都不起爆,炸药包不爆炸

B.0×1=1,表示一人不起爆,另一人起爆,炸药包爆炸

C.1×0=1,表示一人起爆,另一人不起爆,炸药包爆炸

D.1×1=1,表示二人都起爆,炸药包爆炸

解析:选AD 只有两人都接通开关时,炸药包才能爆炸,这是“与”逻辑关系,对于“与”逻辑关系,只有输入都为“1”时输出才是“1”,只要输入有一个是“0”,则输出为0,故A、D正确,B、C错误。

6.(多选)下列是逻辑门真值表中的一些数值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在“与”门中,当A=0、B=1时,Z=0

B.在“或”门中,当A=0、B=1时,Z=0

C.在“或”门中,当A=1、B=0时,Z=1

D.在“非”门中,当输入为“0”时,输出必为“1”

解析:选ACD 根据逻辑门电路的特点可知,对“与”门,两事件都满足后才能成立,故A对,“或”门电路,有一个满足则成立,故C对,“非”门中两种关系相反,故D对。

7.下列逻辑电路中能让灯亮起来的是( )

解析:选B 选项A中的门电路为“与”门电路,高电势与低电势经过“与”门电路之后输出为低电势,灯泡不会亮,选项A错误;选项C中的门电路为“非”门电路,高电势经过门电路之后为低电势,灯泡不亮,选项C错误;选项D中的门电路为“或”门电路,高电势与低电势经过或门之后输出高电势,但灯泡两端电势差为零,灯泡不亮,选项D错误;同理判断选项B正确。

8. (多选)如图2所示为温度报警器的示意图,R T为一热敏电阻,下列对此电路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图2

A.当R T的温度升高时,R T减小,A端电势降低,Z端的电势升高,蜂鸣器就会发出报警声

B.当R T的温度升高时,R T减小,A端电势升高,Z端的电势降低,蜂鸣器就会发出报警声

C.当增大R1时,A端电势升高,Z端的电势降低,蜂鸣器就会发出报警声

D.当增大R1时,A端电势降低,Z端的电势升高,蜂鸣器就会发出报警声

解析:选BC 当R T的温度升高时阻值会减小,其两端电势差减小,A端电势升高,Z端电势降低,蜂鸣器报警。当R1增大时,R T上消耗的电压减小,A端电势升高,Z端电势降低,蜂鸣器报警。

9.如图3为包含某逻辑电路的一个简单电路图,L为小灯泡。光照射电阻R′时,其阻值将变得远小于R,小灯泡L发光。则该逻辑门是( )

图3

A.“与”门

B.“或”门

C.“非”门

D.“与非”门

解析:选C 当电阻R′受到光照时,其阻值将变得远小于R。则R两端的电势差大,R′两端的电势差小,则输入端为低电势,因为小灯泡发光,则输出端为高电势,可知输入状态与输出状态相反,该逻辑门为“非”门。故选C。

10.请根据下面所列的真值表,从下列的四幅图中选出与之相对应的一个门电路( )

解析:选D 从真值表可看出不是单一的“与”、“或”关系,更不是单一的“非”关系,一定对应一个复合门电路,从真值表分析可得应为“与非”复合门电路,D选项正确。

11.如图4所示为包含某逻辑电路的一个简单电路图,L为小灯泡。光照射电阻R′时,其阻值将变得远小于R,该逻辑电路是______(填“与”“或”或“非”)门电路。当电阻R′受到光照时,小灯泡L将________(填“发光”或“不发光”)。

图4

解析:由图示符号可知本题为“非”门电路,当电阻R′受到光照时,其阻值要远小于R的阻值。由电路特点知R′两端电压很小,由“非”门特点知,其输出电压大,故灯泡L 将发光。

答案:非发光

12.图5所示是一个应用某逻辑电路制作的简单车门报警电路。图中的两个按钮开关处S1、S2分别装在汽车的两道门上,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开关处于开路状态,发光二极管(报警灯)就发光。请你根据报警装置的要求,列表分析开关状态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并指出是何种门电路,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这种门电路的符号。

图5

解析:车主离开汽车后,两个车门均处于关闭状态,跟两个车门对应的开关S1和S2均闭合,这时发光二极管不会发光报警。这是因为S1和S2闭合后,电流不通过发光二极管。当有人打开了某一个车门或两个车门时,S1或S2或都处于断开状态,这时就有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使其发光报警。可见,这一装置实际上是一个“或”门电路。

开关闭合及二极管不发光状态记为“0”,开关断开及二极管发光状态记为“1”,则开

关状态及发光二极管发光状态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虚线框中的门电路符号如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六十七)-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课时跟踪检测(六十七)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分A 、B 卷,共2页) A 卷:夯基保分 一、选择题 1.设某项试验的成功率是失败率的2倍,用随机变量X 去描述1次试验的成功次数,则P (X =0)等于( ) A .0 2.(2015·长沙模拟)一只袋内装有m 个白球,n -m 个黑球,连续不放回地从袋中取球,直到取出黑球为止,设此时取出了X 个白球,下列概率等于?n -m ?A 2 m A 3 n 的是( ) A .P (X =3) B .P (X ≥2) C .P (X ≤3) D .P (X =2) 3.设X 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其分布列为: 则q 的值为( ) A .1 ± 336 -336 + 336 4.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规律为P (X =n )=a n ?n +1? (n =1,2,3,4),其中a 是常数, 则P ? ????1 2 <X <52的值为( ) 5.(2015·厦门质检)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P (X =k )=m ? ?? ??23k (k =1,2,3),则m 的值 为( ) 6.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则当P(X<a)=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2] B.[1,2] C.(1,2] D.(1,2) 二、填空题 7.若P(X≤x2)=1-β,P(X≥x1)=1-α,其中x1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选择题 (2013·崇雅模拟)下表为“美国1965~1983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单位:千人)”。读表回答1~2题。 1.与此时期美国人口迁移特点不符的是( ) A .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B .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 C .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D .80年代以后,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2.导致此时期美国地区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环境质量的变化 B .地区间气候差异 C .经济收入的变化 D .经济结构的调整 (2013·济南调研)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 A .人口老龄化 B .婚姻家庭 C .政治因素 D .经济因素 4.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乙、丁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

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的“重男轻女指数表”。读表回答5~6题。 A .韩国、泰国、菲律宾 B .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 .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 .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6.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B .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的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C .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没有性别偏好 D .“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下图是“根据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B .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 .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 .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 8.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 .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 .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2018年高考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生成沉淀的速率和沉淀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解析:沉淀溶解平衡符合一般平衡的特点,反应开始时,各离子的浓度没有必然的关系,A项错误;平衡时,沉淀的生成速率与溶解速率相等,B项正确;平衡时,离子浓度不再变化,但不一定相等,C项错误;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故平衡不移动,D 项错误。 答案:B 2.(2017届保定市高阳中学月考)对饱和AgCl溶液(有AgCl固体存在)进行下列操作后c(Ag+)减小而K sp(AgCl)均保持不变的是( ) A.加热B.加水稀释 C.滴加少量1 mol/L盐酸D.滴加少量1 mol/L AgNO3溶液 解析:含AgCl饱和溶液中,存在+(aq)+Cl-(aq) ΔH>0,加热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c(Ag+)增大,K sp(AgCl)也增大,A项不符合题意;加水稀释,由于饱和AgCl溶液中有AgCl固体存在,加水AgCl固体溶解,该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Ag+)不变,B项不符合题意;滴加少量1 mol/L盐酸,c(Cl -)增大,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由于温度不变,K sp(AgCl)保持不变,C项符合题意;滴加少量1 mol/L AgNO3,溶液c(Ag+)增大,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3.(2017届玉溪第一中学月考)物质间的反应有时存在竞争反应,几种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Na2CO3 主要:Cu2++CO2-3+H2O―→Cu(OH)2↓+CO2↑ 次要:Cu2++CO2-3―→CuCO3↓ (2)CuSO4+Na2S 主要:Cu2++S2-―→CuS↓ 次要:Cu2++S2-+2H2O―→Cu(OH)2↓+H2S↑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Cu(OH)2>CuCO3>CuS B.CuS>Cu(OH)2>CuCO3 C.CuS

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六) 物质的检验

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六)物质的检验 1.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的是() A.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 B.用湿润KI-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 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 D.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 解析:选C SO2、SO3(g)均能与KOH溶液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A项错误。Br2(g)、NO2都是红棕色气体且有强氧化性,都能氧化KI而生成I2,使淀粉显蓝色,B项错误。 偏铝酸的酸性弱于碳酸,CO2通入NaAlO2溶液中生成Al(OH)3沉淀,醋酸酸性强于碳酸,CO2通入CH3COONa溶液无现象,C项正确。BaCl2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 沉淀,BaCl2溶液和K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D项错误。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将木炭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气体一定是CO2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一定是SO2 C.某红棕色气体溶于水形成溶液,该气体一定是NO2 D.某物质燃烧后的产物既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可能是碳氢化合物 解析:选D木炭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O2和SO2,而SO2和C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项错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是SO2,还可能为具有漂白性的其他气体,如Cl2等,B项错误;NO2、溴蒸气均为红棕色气体且溶于水均能形成溶液,C项错误;D项中的现象只能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则该物质既可能为碳氢化合物,也可能为含有碳、氢、氧元素的化合物,正确。 3.(2020·奉新模拟)已知:SO2-3+I2+H2O===SO2-4+2I-+2H+。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K+、I-、SO2-3、SO2-4,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不含I-B.肯定含有SO2-4 C.肯定含有SO2-3D.肯定含有NH+4 解析:选C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原溶液中一定有SO2-3;由方程式可知SO2-3的还原性比I-强,可能是SO2-3过量,溴水全部和SO2-3反应,说明溶液中可能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修六Unit17SectionⅢ课时跟踪检测

Section ⅢCommunication Workshop Ⅰ.完成句子 1.她在没有多少帮助的情况下设法把工作完成了。 She the work done with very little help. 答案:managed to get 2.使她惊奇的是她发现来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 To her surprise, she . 答案:found herself in a different world 3.由于他的努力,获得了比我们预期的更大的成功。, it is more successful than we have expected. 答案:Thanks to his efforts 4.这种茶叶质量上乘,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This kind of tea and it has a special taste. 答案:is of top quality 5.难怪“食在广州”家喻户晓。 that “eating in Guangzhou” is widely known. 答案:No wonder Ⅱ.单项填空 1.To our ________,China has overcome all the difficulties caused by the disasters these years and successfully hosted the 29th Olympic Games and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A.wonder B.doubt C.credit D.point 解析:选A。考查名词词义。句意:令我们惊奇的是,中国这些年来克服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所有困难,并且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wonder作名词时是“惊奇,奇迹”的意思,符合该句语境。 2.He finally________ to find the reference book that he had been looking for. A.tried B.attempted C.run D.managed 解析:选D。句意:他最终找到了他一直在找的那本参考书。manage指设法成功做到;try to do指尽力去做,不涉及结果;attempt指努力去做,但肯定没有或不能取得成功;run 作“经营,管理”讲可与manage互换。

2020创新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只要给感受器一个刺激,就会引起感受器的兴奋 B.将灵敏电流计的电极均接在一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在某处给予一有效刺激,电流计一定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将一离体神经纤维置于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对测定的静息电位影响不大 D.在反射弧某一部位给以适当刺激,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说明发生了反射 解析:选C给感受器一个适宜刺激、且达到一定的刺激量,才会引起感受器的兴奋,A错误;将灵敏电流计的电极均接在一离体神经纤维膜内,若给予的一有效刺激部位位于灵敏电流计的两电极之间、且距离两电极相等,则产生的兴奋同时到达电流计的两极,灵敏电流计不会发生偏转,B错误;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K+外流,因此将一离体神经纤维置于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对测定的静息电位影响不大,C正确;在反射弧某一部位给以适当刺激,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若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则没有发生反射,D错误。 2.(2019·潍坊期末)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是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机体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与胞外Na+内流有关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一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神经系统可支配某些内分泌腺的分泌,故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不受激素的影响解析:选B反射弧是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A错误;胞外Na+内流产生了动作电位,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受激素的影响,D错误。 3.(2019·济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 B.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 C.反射过程中,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解析:选C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反射过程中,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只有反射弧完整,反射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一)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一部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基本概念辨析 1.质点的概念---------实际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我们的研究而言属于无关的或者次要的因素时。 例题1: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做质点处理的是: A.自转中的地球 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C.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 D.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2.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形式可能不同。 例题2:某校高一部分学生分别乘甲、乙两辆汽车去参加社区劳动实践,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甲车内的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问参考系,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乙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行驶 D.甲车、乙车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行驶 3.位移与路程-------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出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是标量。 例题3从5m高处落下一个小球,它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2m高处被接住,则在全段过程中: 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小球的位移为2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小球的位移为4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等于物体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对应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的是一个时刻。 例题4: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位公认的“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打破两项世界记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六)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苏教版必修1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的冶炼,就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B .冶炼金属时,必须加入一种物质作为还原剂 C .金属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都是被还原 D .金属单质被发现和应用得越早,其活动性一般越弱 解析:选B 由金属冶炼的方法可知,金属冶炼时,除用高温还原法外,还可用电解法、热分解法,后两种方法不用加入还原剂,B 不正确。 2.下列化学反应在金属冶炼工业中还没有得到应用的是( ) A .2NaCl(熔融)=====电解 2Na +Cl 2↑ B .Al 2O 3+3 C =====2 125 ℃ 2Al +3CO↑ C .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 D .2Ag 2O=====△ 4Ag +O 2↑ 解析:选B 目前金属铝的制备方法是电解氧化铝,其他选项中所涉及的内容均符合理论和生产实际。 3.铝能用于冶炼金属铁、钒、铬、锰等,其原因是铝具有( ) A .两性 B .导电性好 C .熔点低 D .还原性强,且反应放出大量热 解析:选D 铝能用于冶炼金属铁、钒、铬、锰等,其原因一是铝比铁、钒、铬、锰等活泼,铝能把其置换出来;二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反应得以进行,D 正确。 4.下列反应原理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 A .MgCl 2(熔融)=====电解 Mg +Cl 2↑ B .TiCl 4+4Na =====700~800℃ Ti +4NaCl C .Al 2O 3+3H 2=====△ 2Al +3H 2O

D .Fe 3O 4+4CO=====高温 3Fe +4CO 2 解析:选C 工业上用电解Al 2O 3的方法制取单质Al 。 5.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下图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 ) A .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B .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C .金属的化合价高低 D .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解析:选D 人类对材料的使用经历了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所以金属活动性较差、容易冶炼的金属最先被人发现和利用。 6.用H 2、C 、CO 分别与等质量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使氧化铁中的铁全部还原出来,消耗H 2、C 、CO 的质量比为( ) A .1∶1∶1 B .1∶3∶14 C .1∶6∶14 D .2∶1∶2 解析:选B 由3H 2~Fe 2O 3,32 C ~Fe 2O 3,3CO ~Fe 2O 3可知,相同的质量的氧化铁需要的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3×2)∶? ?? ??32×12∶(3×28)=1∶3∶14。 7.工业上,常用Mg 还原法制取金属Ti ,反应原理如下:2Mg +TiCl 4=====高温 2MgCl 2+Ti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②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该反应表明Mg 比Ti 活泼;④Ti 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在航天工业上有广泛用途。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③④ C .只有①②③ D .全部 解析:选D 由单质Mg 从化合物TiCl 4中置换出金属Ti ,化合价发生变化,故①②正确;在反应中Mg 作还原剂,Ti 是还原产物,故Mg 的还原性比Ti 强,③正确;④Ti 为性能优良的金属,广泛应用于航天工业,④正确。 8.用足量的CO 还原32.0 g 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

课时跟踪检测(六) 粒子的波动性

课时跟踪检测(六)粒子的波动性 1.[多选]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C.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D.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解析:选ABC干涉是波具有的特性,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A正确;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微观结构,说明中子可以产生衍射现象,具有波动性,B正确;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说明电子可以产生衍射现象,具有波动性,C正确;光电效应现象体现的是光的粒子性,D错误。 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长 C.光的波长越长,光子的能量越大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 m/s 解析:选AD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A正确。由v=λν知B错。由爱因斯坦光子理论ε=hν,v=λν,知波长越长,光频率越小,光子能量越小,C错。任何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均为3.0×108 m/s,D正确。 3.(2017·北京高考)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 nm(1 nm=10-9 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取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真空光速c=3×108 m/s)() A.10-21 J B.10-18 J C.10-15 J D.10-12 J 解析:选B光子的能量E=hν,c=λν,联立解得E≈2×10-18 J,B项正确。 4.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而康普顿效应从动量方面进一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B.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而且粒子的能量和动量跟它所对应的波的

2018-2019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乙 醇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乙醇 1.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酒精作燃料可降低碳的排放 B.通常状况下,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C.在加热和有铜存在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 D.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产生H+,呈现弱酸性 解析:选C A项,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燃烧会产生CO2,错误;B项,乙醇中含有羟基,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错误;C项,在加热和有铜或银存在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正确;D项,乙醇属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产生H+,错误。 2.下列有关乙醇的表述正确的是() A.乙醇分子中含有甲基,甲基的电子式为 B.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6O C.乙醇分子中羟基的电子式为[·×O·×H]- D.乙醇分子的填充模型为 解析:选D甲基的电子式中碳原子的周围有7个电子,A项错误;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B项错误;羟基呈电中性,C项错误。 3.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金属钠,不能产生氢气的是() A.苯B.蒸馏水 C.无水酒精D.75%的酒精 解析:选A乙醇、H2O都能与Na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75%的酒精是水和乙醇组成的混合物,也能与Na反应生成H2;苯不能与Na反应生成H2。 4.下列物质不能氧化乙醇的是() A.氧气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酸性重铬酸钾溶液D.稀硫酸 解析:选D乙醇可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或乙醛;也可被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成乙酸,但不能被稀硫酸氧化。 5.下列乙醇的化学性质中不是由羟基所决定的是() A.跟活泼金属Na等发生反应 B.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 C.当Cu或Ag存在时跟O2发生反应生成乙醛和H2O D.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乙酸 解析:选B乙醇和金属Na反应是钠置换羟基上的氢;乙醇的催化氧化是羟基上的氧 氢键以及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碳氢键断裂,形成;而燃烧时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全部断裂,不是由羟基所决定的。 6.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化学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金属钠反应时①断裂 B.在加热和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③ C.在加热和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⑤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C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羟基中的O—H键断裂,A正确;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时,断裂①和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氢键即③,B正确,C错误;乙醇完全燃烧时,化学键①②③④⑤全部断裂,D正确。 7.酒驾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醉驾要入刑。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①乙醇沸点低②乙醇密度比水小③乙醇有还原性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A.②④B.②③ C.①③D.①④ 解析:选C酒精用于对驾驶员酒驾的检测,是因为酒精沸点较低,易挥发,且具有还原性,酒精蒸气可使橙色的酸性K2Cr2O7溶液变为蓝绿色。 8.分子式为C4H10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

【拔高教育】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课时跟踪检测六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跟踪检测(六)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在水平路面上转弯的汽车,提供向心力的是( ) A.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 B.静摩擦力 C.滑动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和牵引力的合力 解析:选B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转弯时,与线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的静摩擦力提供汽车转弯所需的向心力。 2.关于铁轨转弯处内、外轨间的高度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外轨一样高,以防列车倾倒造成翻车事故 B.因为列车转弯处有向内倾倒的可能,故一般使内轨高于外轨,以防列车翻倒 C.外轨比内轨略高,这样可以使列车顺利转弯,减少车轮对铁轨的挤压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解析:选C 外轨略高于内轨,这样轨道对火车的支持力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它与火车的重力的合力沿水平方向指向圆心,消除或减小车轮和轨道间的侧向挤压,有效地保护了轨道和车轮。 3.如图1所示,在盛满水的试管中装有一个小蜡块,小蜡块所受浮力略大于重力,当用手握住A端让试管在竖直平面内左右快速摆动时,关于蜡块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与试管保持相对静止 B.向B端运动,可以到达B端 C.向A端运动,可以到达A端 D.无法确定 解析:选C 试管快速摆动,试管中的水和浸在水中的蜡块都有做离心运动的趋势(尽管试管不是做完整的圆周运动,且运动的方向也不断变化,但并不影响问题的实质),但因为蜡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蜡块被水挤压向下运动。只要摆动速度足够大且时间足够长,蜡块就能一直运动到手握的A端,故C正确。

4.一汽车通过拱形桥顶点时速度为10 m/s ,车对桥顶的压力为车重的3 4,如果要使汽 车在桥顶对桥面没有压力,车速至少为( ) A .15 m/s B .20 m/s C .25 m/s D .30 m/s 解析:选B 当F N =34G 时,因为G -F N =m v 2 r ,所以14G =m v 2 r ,当F N =0时,G =m v ′ 2 r ,所 以v ′=2v =20 m/s 。 5.在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飞行的宇宙飞船实验舱内,下列实验可以正常进行的是( ) A .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B .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C .平抛运动实验 D .用电子手表记录时间 解析:选D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及船内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物体对天平的压力为零,因而测不出其质量,故A 项无法正常进行。准确地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与重力相关的物理实验都将失败,故B 、C 项均无法正常进行。电子表记录时间与重力无关,故D 项可以正常进行。 6.(多选)如图2所示,A 、B 两物体放在旋转的圆台上,两物体与圆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两物体的质量相等,A 物体离转轴的距离是B 物体离转轴距离的2倍,当圆台旋转时,A 、B 均未滑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 .A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小 B .A 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 C .当圆台的转速增加时,A 先滑动 D .当圆台的转速增加时,B 先滑动 解析:选BC 当A 、B 两物体在圆台上随圆台一起旋转时,它们所需的向心力均由来自圆台的静摩擦力提供,所以F A =F f A =m A r A ω2 ;F B =F f B =m B r B ω2 ,由题意可知:r A >r B ,所以F f A >F f B ,A 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a ,a =r ω2 ,所以a A >a B ,B 正确;当圆台的转速增大时,角速度ω也随之增大,由于r A >r B ,所以A 物体所需向心力增大得快,所以A 物体先出现合力(即摩擦力)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的情况,A 先滑动,C 正确,D 错误。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 A 级——学考合格性考试达标练 1.函数f (x )=2x 2-3x +1的零点是( ) A .-1 2,-1 B .12,1 C .1 2 ,-1 D .-12 ,1 解析:选B 方程2x 2-3x +1=0的两根分别为x 1=1,x 2=1 2,所以函数f (x )=2x 2-3x +1的零点是1 2 ,1. 2.函数y =x 2-bx +1有一个零点,则b 的值为( ) A .2 B .-2 C .±2 D .3 解析:选C 因为函数有一个零点,所以Δ=b 2-4=0,所以b =±2. 3.若函数f (x )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f (0)>0,f (1)>0,f (2)<0,则y =f (x )有唯一零点需满足的条件是( ) A .f (3)<0 B .函数f (x )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C .f (3)>0 D .函数f (x )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 解析:选D 因为f (1)>0,f (2)<0,所以函数f (x )在区间(1,2)上一定有零点.若要保证只有一个零点,则函数f (x )在定义域内必须是减函数. 4.在下列区间中,函数f (x )=e x +4x -3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 A .(-2,-1) B .(-1,0) C .??? ?0,1 2 D .???? 12,1 解析:选C 因为f (0)=e 0-3<0,f ????12=e 1 2 +2-3>0,所以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 ?0,12,故选C. 5.若函数f (x )=ax +1在区间(-1,1)上存在一个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 B .a <1 C .a <-1或a >1 D .-11,故选C. 6.函数f (x )=(x -1)(x 2+3x -10)的零点有______个. 解析:∵f (x )=(x -1)(x 2+3x -10) =(x -1)(x +5)(x -2), ∴由f (x )=0得x =-5或x =1或x =2. 答案:3 7.若f (x )=? ????x 2-x -1,x ≥2或x ≤-1,1,-1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含模块综合测试题,共6套 阶段验收评估(一)运动的描述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8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选错不得分) 1.2015年11月18日,俄罗斯历史上首次在实战中使用了最新的X-101巡航导弹对叙利亚进行了轰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该导弹的形状时,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B.研究该导弹的飞行时间时,不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C.研究该导弹滑行过程中经过某标示物的时间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D.分析该导弹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解析:选C分析该导弹的形状时,其大小和形状不能被忽略,A错误;研究该导弹的飞行时间时,导弹的大小远小于飞行距离,可以把它看成质点,B错误;研究该导弹滑行过程中经过某标示物的时间时,导弹的长度即为位移的大小,不能忽略,故不能把它看成质点,C正确;分析该导弹在空中的轨迹时,导弹的大小可以忽略,可以把它看成质点,D错误。 2.一个人从北京到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1所示,则在这几种情况下,该人的() 图1 A.运动轨迹一样B.路程相同 C.位置变化不同D.位移相同 解析:选D在题中所述的三种情况中,人的运动轨迹不同,路程也不同,但人的始末位臵相同,故位移相同,即位臵变化相同,选项D正确。 3.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 Δt可知() A.加速度a与速度的变化Δv成正比B.加速度a与时间Δt成反比

C .加速度a 的方向与速度v 的方向相同 D.Δv Δt 叫速度的变化率,它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解析:选D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知,加速度a 等于Δv 与Δt 的比值,当Δv 一定时,加速度 a 与时间的变化量Δt 成反比,当Δt 一定时,加速度a 与速度的变化量Δv 成正比,故选项A 、B 均错;加速度a 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 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选项C 错误;Δv Δt 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变 化量的比值,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选项D 正确。 4.如图2所示,F1赛车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F1赛车不仅加速快,而且有很强的制动特性,可以在1.9 s 内从200 km/h 减速到0,则其制动加速度大小约为( ) 图2 A .10 m/s 2 B .20 m/s 2 C .30 m/s 2 D .40 m/s 2 解析:选C 其制动加速度a =Δv t =0-200× 1 3.61.9 m/s 2≈-29.2 m/s 2,即制动加速度的大小约为30 m/s 2, C 正确。 5.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为v 1,下山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v 1+v 22 v 1+v 22 B.v 1-v 22 v 1-v 22 C .0 v 1-v 2 v 1+v 2 D .0 2v 1v 2 v 1+v 2 解析:选D 由于此人爬山往返一次,位移s =0,平均速度v -=s t =0,由于此人往返一次的路程为山脚到山顶距离的2倍,设单程为s ,则平均速率v - ′=s +s t 1+t 2=2s s v 1+s v 2 =2v 1v 2v 1+v 2 ,所以D 项正确。 6.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可知( )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 .这里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解析:选ACD 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动能和动能定理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动能概念及公式W =E k2-E k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物体速度在变化,则动能一定在变化 B .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C .W =E k2-E k1表示功可以变成能 D .动能的变化可以用合力做的功来量度 2.一人用力踢质量为1 kg 的皮球,使球由静止以10 m/s 的速度飞出,假定人踢球瞬间对球平均作用力是200 N ,球在水平方向运动了20 m 停止,那么人对球所做的功为( ) A .50 J B .500 J C .4 000 J D .无法确定 3.一质量为2 kg 的滑块,以4 m /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为4 m/s ,在这段时间水平力所做的功为( ) A .0 B .8 J C .16 J D .32 J 4.速度为v 的子弹,恰可穿透一块固定的木板。如果子弹速度为2v ,子弹穿透木板时所受阻力视为不变,则可穿透同样的固定木板( ) A .2块 B .3块 C .4块 D .8块 5.如图1所示,长为2L 的轻杆上端及其正中央固定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杆的下端有光滑铰链与水平面相连接,杆原来竖直静止,现让其自由倒下,则A 着地时的速度为( ) 图1 A.1 515gL B.2 515gL C.1 5 30gL D.2 5 30gL 二、多项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

2018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六文

课时跟踪检测(六) A 组——12+4提速练 一、选择题 1.(2017·成都模拟)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3=6,a 3+a 5+a 7=78,则a 5=( ) A .12 B .18 C .24 D .30 解析:选B ∵a 3+a 5+a 7=a 3(1+q 2 +q 4 )=6(1+q 2 +q 4 )=78,解得q 2 =3,∴a 5=a 3q 2 =6×3=18.故选B. 2.(2017·兰州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2,a 8+a 10=28,则S 9=( ) A .36 B .72 C .144 D .288 解析:选B ∵a 8+a 10=2a 9=28,∴a 9=14,∴S 9= 9a 1+a 9 2 =72. 3.(2017·全国卷Ⅰ)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4+a 5=24,S 6=48,则{a n }的公差为( ) A .1 B .2 C .4 D .8 解析:选C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则由??? ?? a 4+a 5=24,S 6=48,得? ??? ? a 1+3d +a 1+4d =24,6a 1+6×5 2d =48, 即? ?? ?? 2a 1+7d =24,2a 1+5d =16,解得d =4. 4.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1=13a 2-13,S 2=13a 3-1 3,则公比q =( ) A .1 B .4 C .4或0 D .8 解析:选B ∵S 1=13a 2-13,S 2=13a 3-1 3, ∴????? a 1 =13a 1 q -1 3,a 1 +a 1 q =13a 1 q 2 -1 3 ,

课时跟踪检测 (二十) 指 数

课时跟踪检测 (二十) 指 数 层级(一) “四基”落实练 1.计算: -x 3=( ) A .x -x B .-x x C .-x -x D .x x 解析:选C 由已知,得-x 3≥0,所以x ≤0,所以-x 3= (-x )·x 2= -x ·x 2= -x ·|x |=-x -x ,选C. 2.设2a =5b =m ,且1a +1 b =2,则m 等于( ) A.10 B .10 C .20 D .100 解析:选A ∵2a =m,5b =m ,∴2=m 1a ,5=m 1b ,∵2×5=m 1a ·m 1b =m 1a +1b ,∴m 2=10,∴m =10.故选A. 3.已知a >0,将 a 2a ·3 a 2 表示成分数指数幂,其结果是( ) A .a 12 B .a 56 C .a 7 6 D .a 3 2 解析:选C a 2 a ·3 a 2 =a 2÷23·a a ?? ???1 2=a 526 -=a 76,故选C. 4.计算(2n +1)2·??? ?122n +14n ·8 -2 (n ∈N *)的结果为( ) A.1 6 4 B .22n + 5 C .2n 2-2n +6 D .????122n - 7 解析:选D 原式=22n +2·2-2n -1(22)n ·(23)-2=21 22n -6=27-2n =????122n -7. 5.(多选)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27a 3) 1 3 ÷0.3a - 1=10a 2

B.2233a b ?? ???-÷1133a b ?? ??? +=a 13 -b 1 3 C.[]()22+32(22-3)2 1 2 =-1 D.4 a 3 a 2a =24 a 11 解析:选ABD 对于 A ,原式=3a ÷0.3a -1= 3a 2 0.3 =10a 2,A 正确;对于B ,原式=1111 3333113 3 a b a b a b ???? ???????-++=a 13-b 13,B 正确;对于C ,原式=[(3+22)2(3-22)2] 12=(3+ 22)(3-22)=1.这里注意3>22,a 12 (a ≥0)是正数,C 错误;对于D ,原式= = a 1124 = 24 a 11,D 正确. 6.使等式 (x -2)(x 2-4)=(x -2)x +2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若要等式成立.需满足x ≥2. 答案:[2,+∞) 7.计算:(0.008 1) 14 --????3×????560×130.2527818? ????? ????? ?? --+1 2 - -10×(0.027) 13 = ________. 解析:原式=103-3×????13+231 2--3=-83. 答案:-8 3 8.若a =2,b >0,则 12 2 12 a b a a b ++(a 12 -b 13 - )(a +a 12 b 13 - +b 23 -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原式=a 3 2 +b -1+12a ?? ???3-13b ?? ??? -3=a 32+b -1+a 32-b -1=2a 32=2×232=4 2. 答案:4 2 9.计算下列各式: (1)(-x 13 y 13 -)(3x 12 - y 23)(-2x 16y 2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