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祸为史上最烈吗(1)

合集下载

明清史概论课件第二讲

明清史概论课件第二讲
1
明代内阁政治与宦官 专权
2
一、明代内阁制度的发展、 特点及其影响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因为胡 惟庸事件而废去有千多年历史的宰相制 度,由皇帝亲自处理全国政策。不过,由 于国事繁重,凭皇帝一人之力,根本不可 以完全妥善处理,故此有大学士的出现, 帮助皇帝理政务。
3
后来更发展内阁组织,为皇帝的 私人秘书,独立于已有的行政架构以 外。内阁制度随着后来的皇帝的重 用而不断发展,然而同时亦造成一定 程度的影响。现将内阁的发展概况 及其影响分述如下:
14
明朝皇帝以内阁佐理政务,而一切施 政皆由皇帝专权独断,大学士仅为皇帝的 私人秘书,内阁实属皇帝的附属机构,皇 帝往往借内阁以遂其私心,使明代之君主 专制比历代为甚。
15
其次,是助长君主荒政。内阁大学士 的职责是对奏章作出票拟,再呈皇帝批红, 原意在于使大学士能对政事作出提议,但 若皇帝无心理政,可以不加细阅,便作批 决,阁臣亦无可奈何。因此,内阁的意见 遂演变成为决策,无疑助长助了君主荒政。 明代皇帝多荒废朝政,与此不无关系。
6
英宗(1436-1449年)时,为内阁 制的第二阶段。英宗开「首辅」专 权之始,阁权已超过六部。后来,世 宗至神宗初期,为内阁的鼎盛期。威 权已超六部,无宰相之名,却有相权 之实,不过此时阁臣互相争夺首辅之 位,间接形成党争,造成政治的不稳 定。
7
最后,到神宗后期(约1570年后), 内阁权力渐衰。皇帝一面仍以内阁 首辅票拟,但同时一面假手宦官居间 传递奏章,令宦官渐专权。自此以后, 内阁权力渐被宦官所夺,就算内阁的 首辅,也要和宦官合作,才可以较为 顺利地处理政策。如神宗时的张居 正便勾结宦官冯保。之后,皇帝多信 用宦官,内阁根本未发挥到应有的作
8

宦寺盗柄败国蠹政——宦官秘书擅权干政的历史借鉴

宦寺盗柄败国蠹政——宦官秘书擅权干政的历史借鉴

□钟小安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多次宦官秘书擅权干政乱朝为患的现象。

宦官又叫太监,是除了皇帝、后妃、宫女外,在后宫中走动的一类奇特的人,即被阉割后的男人。

太监本为官名,“太”指皇帝,“监”有督察、帮助之意,故太监亦名宦官。

宦官与上述几种人共同构成了后宫成员。

从数量上说,宦官仅次于宫女,有些朝代宦官人数甚至比宫女还要多。

明朝后期宦官“多如蚁阵”,最多时达十万之众,《日下旧闻考》记载:“都人生子,往往阉割,觊为中官,有非分之福。

”譹訛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政权统治人口约一百万左右,却有宦官近二万人。

就宦官的绝对数量而言,南汉大约只逊于明代。

就宦官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而言,南汉则开创了前朝后代绝无仅有的特例,堪称中国历史之最。

譺訛一、宦官秘书擅权干政的历史溯源宦官因为是皇帝的忠实仆人,其中一部分人从事的是内廷秘书事务,宦官秘书由此在宫中得势,所以官员不敬重宦官就有不敬重皇帝的成分。

据记载,“刘祜因为宦官江京,当初奉派到清河宾馆(清河邸)迎接他入宫即位,认为江京有功,封都乡侯(当时前往官邸迎接的是邓骘,江京不过是邓骘手下);封李闰当雍乡侯。

二人一齐当寝殿侍奉宦官(中常侍)。

江京兼皇后宫总管(大长秋),跟另外一位寝殿侍奉宦官樊丰、宦官总管(黄门令)刘安、宫廷花园器具管理官(钩盾令)陈达,以及刘祜的奶娘王圣、王圣的女儿伯荣(姓不详),结成一条阵线,奔走内外,互相比赛奢侈、贪污、残忍、凶暴。

尤其是伯荣,随随便便出入皇宫,毫无禁忌,大规模从事奸恶勾当。

”譻訛宦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受刑后的犯人是宦官的一个来源。

在北魏,当时宦官的唯一来源就是受刑后的犯人。

因此,人们称宦官是刑余之人。

唐太宗以后,把犯人变成宦官的事例逐渐减少,张廷玉等编著的《明史》记载,明代只有怀恩是因株连受刑为宦的。

譼訛2.阉割幼童为宦官属于另一种来源。

明代朝臣剿平南部少数民族的反抗后,多次阉割其幼童供给朝廷,理由是剪其逆种,防止他们再次叛乱。

【明朝历史】明朝最残忍的诛十族血案

【明朝历史】明朝最残忍的诛十族血案

【明朝历史】明朝最残忍的诛十族血案在公元1403年的一场血雨腥风中,明成祖朱棣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成功地夺取了皇位,如愿当上了皇帝。

建文帝不知所终,建文朝的遗臣们面对旧君新主,也都做了不同的选择。

有的自杀殉难,有的投身新主,还有一些大臣退隐山林,从此销声匿迹……(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

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

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17岁迎娶徐达长女,21岁带着金成祖像册金宝就藩北平。

40岁以“靖难”名义兴兵,四年后从他的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了大明江山,在位22年,改年号为“永乐”,谥号“文皇帝”,庙号“太宗”,世宗改“太宗”为“成祖”,死后葬于长陵.)朱棣篡位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那些曾经反对他的人进行疯狂的报复,无所不用其极。

朱棣从他父亲朱元璋那里继承的除了雄心壮志、文韬武略外,还有残暴和苛刻。

他对建文朝不肯与自己合作的大臣们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掀起的血雨腥风就像一大片乌云漂浮在历史的天空中,久久不散。

建文帝的主要谋士黄子澄和齐泰都被“族诛”。

朱棣对抵抗最为坚决的铁铉恨之入骨,命人割下了他的耳鼻,又砍碎他的身体,将其杀死。

更令人切齿的是,朱棣还将这些建文忠臣的妻女发往教坊司,充为官妓,任人凌辱。

不过,比起一个叫方孝孺的遭遇来,这些忠臣还不是最惨的,方孝孺居然被诛了十族,最为惨烈。

故事还得从朱棣的军师姚广孝讲起。

当年朱棣挥师南下的时候,他最依赖的谋士姚广孝送他到郊外,跪地向他请求:“方孝孺是个才学出众的人,当我们取得胜利的时候,他肯定不会降服于您,但请您不要杀他。

杀了他,那么天下的读书种子就没有了!”朱棣点头同意了他的请求。

后来朱棣进入南京城的当天,方孝孺就被捕下狱。

朱棣即位时要拟即位诏书,朱棣想到了让方孝孺写,来装点门面。

朱棣便召方孝孺上殿草拟即位诏书,然而此事的发展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生命的长度无法掌握,生命的宽度却可以扩展,那是因为生命中有了闪光的亮点。

宦官史

宦官史
阉割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无麻醉剂)
• 心理上:
古人有浓厚的孝的观念,“人之发 肤,受之 父母”,连头发都不得随便剪;“不孝有三,无 后为大”。
宦官的来源
• 宦官不一定都是阉割过的人担任,有极少 数是天阉。先天性发育不良。 • 如秦朝大宦官赵高 • 宦官的主要来源有:
• 1 自宫 • 即自行宫术,不是刑法所致。最早出现于 西汉。明代刮起“自宫风“。 • 2 罪人 • 古代不是一人犯罪一人当,有时会牵连全 家及九族,宾客好友。 • 如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宫刑。唐代高 力士因父亲犯罪而受牵连受宫刑。
• 3 战俘 •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朝代更替或社会动荡时期。 • 如秦朝在统一六国的征战中,经常对战俘进行阉 割,据史书记载有70万囚徒都是受过宫刑的人。 • 4 进贡 • 这种情况以唐代和明代最突出。边远地区和属国 为了讨好中央政府,每年进贡土特产,奇珍异宝, 阉人也是贡物之一。
二 宦官的发展
• 先秦的宦官 • 夏商时期史料中找不到关于宦官的记载。 周朝对宦官记载也是片言只语。 • 《周礼》的《天官。冢宰》记载:酒人, 阉十人。 • 《周礼》还记载”寺人,内竖“等称呼。
回主頁
• 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于东西厂之外设立「內 厂」,权势更大更大。
明武宗 刘瑾 坐皇帝 立皇帝 朱皇帝 刘皇帝
• 明熹宗时,魏忠贤操天下生杀大权,全国陷 入恐怖時代。
回主頁
东林党人与宦官之爭
• 神宗時,大臣顾宪成在无锡与高攀龍等人在 东林书院讲学,批评宦官的暴政, 形成「东 林党」。 • 朝廷另一些官員則依附宦官, 与东林党对立。
• 太监与宦官 • 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太监 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 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 太监。 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 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 为宦官代名词了。

历史趣谈:他是明史上最为了不起的太监 比郑和还要厉害

历史趣谈:他是明史上最为了不起的太监 比郑和还要厉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他是明史上最为了不起的太监比郑和还要厉害导语:怀恩,明代著名宦官,宣德初年,因族兄兵部侍郎戴纶一案株连,从小便被阉割,送入宫中为宦官,赐名怀恩。

他任事恭谨,后来被成化帝提升为司怀恩,明代著名宦官,宣德初年,因族兄兵部侍郎戴纶一案株连,从小便被阉割,送入宫中为宦官,赐名怀恩。

他任事恭谨,后来被成化帝提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廉洁不贪、性格耿直,识义理,通典故,遇事常能以先朝的典故来进谏。

明孝宗幼年时期几度危难,经怀恩调护,才得以保全。

弘治元年(1488年)闰正月二十八日,为了表彰其功德,明孝宗特批为他建造显忠祠。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下他的故事。

一、不信鬼神,胆识过人。

怀恩有过人之胆识,不迷信鬼神。

《明史·五行志》记载,成化十二年(1476),京师天变,“有物金睛修尾,状如犬狸,负黑气入窗,直抵密室,至则人昏迷”,以致遍城人心惶惶。

一天,宪宗上朝,奉天门的侍卫们闻怪物之事而一片哗然,纷纷抛下成化帝而四下逃散,只剩下怀恩一人,镇静地护持着成化帝。

二、性情耿直,刚正不阿。

《明史》记载着怀恩敢于保护朝中正直大臣的事情,说有个叫阿九的宦官,因其兄担任京卫时犯了罪,被刘大夏笞打责罚,从此,阿九便怀恨在心,蓄意报复。

有一天,他向宪宗诬告,将刘大夏打入诏狱大牢。

后来怀恩知道情况后,不顾自身安危,拼死力救,才救出刘大夏。

当时汪直掌管西厂,梁芳、韦兴等人,亦很得宠,祸乱朝纲。

员外郎林俊不顾生死,上书弹劾梁芳及僧继晓,结果却逮下诏狱,宪宗为梁芳等人谣言迷惑,便想处死林俊。

怀恩得知情况后,不惜触犯圣颜,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专权太监王振 敢把皇帝卖给敌人

明朝专权太监王振 敢把皇帝卖给敌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专权太监王振敢把皇帝卖给敌人导语:史学家称明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王振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

他本来是一个失败的教书先生,却自阉进宫,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史学家称明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王振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

他本来是一个失败的教书先生,却自阉进宫,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开始擅权,结党营私,干涉朝政,揭开了太监帝国的序幕。

为了建立所谓的丰功伟绩,根本不知作战为何物的他,怂恿皇帝亲征来犯的也先,结果是皇帝做了俘虏,自己搭上了性命。

在中国帝王史上,宦官专权误国的历史几乎涵盖了整个帝王史的漫长历程,基本没有或者很少有这种情况的朝代只有两个,而且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就是元朝和清朝。

元朝因为对汉族的文化吸收很少,宫中大多使用功臣贵族子弟侍卫,宦官数量很少,地位更是卑微,所以元朝基本没有宦官之祸。

而清朝离明朝太近了,明朝宦官祸国害民直接导致了明朝的败亡,给清朝的教训也是太深刻了。

加上清朝皇帝几乎没有太昏庸的,至不济也是中等的君主,而对宦官的管理可以说是最严格的。

只有慈禧太后用了几个得宠的宦官如安德海、李莲英等,也不过是窃取些威势,聚敛些金银而已,对国家政务却不敢染指。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很善于借鉴前朝失败教训的人,他建国以后,鉴于历朝历代因宦官而王国灭家的经验教训,对宦官限制极严,曾立下规章制度,不许宦官读书识字,不许宦官兼任外臣文武衔,不许穿戴外臣所穿戴的冠服,品级不得超过四品等。

还在官门挂一块高3尺的铁牌,上面刻有"内臣即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几个大字。

朱元璋确实对宦官管制很严,曾有一位作镊工的老宦官,服事朱元璋几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宦官刘瑾

明朝宦官刘瑾

明朝宦官刘瑾刘瑾是明代最值得注意的太监。

一方面,在他当权期间,制度为之大变,“焦芳以阁臣首与之比,于是列卿争先献媚,而司礼之权居内阁上”①。

另一方面,他执政所包含的内容,比他之前的王振和他之后的魏忠贤都要丰富得多,史家对刘瑾执政也要比对魏忠贤、王振专制更加重视。

“八虎”之首景泰二年(1451),陕西兴平县一个姓谈的农民家中,生下一个男儿,几年以后,他被净身送入宫中,投靠一刘姓太监,按照当时的习惯,改姓刘,这就是刘瑾。

关于刘瑾在孝宗以前的活动,记载甚少。

或曰,他在内臣李广引荐下,选入东宫,侍奉皇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武宗②。

也有说他曾“坐内臣李广奸党充南京海子口军,夤缘起用。

乾清宫灾,复发配,又召回佥书”③。

在朱厚照的周围,有八个对他有影响的太监,即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和刘瑾。

朱厚照即帝位,这些人立即受到重用,称八党或“八虎”。

或去高凤,张永改张兴,称“七党”。

刘瑾任钟鼓司太监、不久,升为内宫监太监,总督团营。

正德元年(1506)六月,提督十二营操练。

“八虎”以游戏引诱武宗,日进鹰犬、歌舞、角觝等,又引导武宗微服出宫,把武宗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

这一点很为外朝官僚忌讳和反感。

由英国公张懋领衔,五府六部等衙门官联名上疏谏劝武宗,工科给事中陶谐也因灾陈言:“陛下当夙夜恐惧,增修德政,以回天意。

奈何视为泛常,倾耳于太监丘聚、魏彬、马永成之流。

”①陶谐的疏中未专门提到刘瑾,显然,这时刘瑾的权势尚未显赫。

刘瑾的才干高于其他人。

王鏊《震泽纪闻》中有两段记载,一段说,刘瑾“不甚识文义,徒利口耳”。

一段说,刘瑾“少狡狯,颇识字书,略知古今,特称为利嘴耳”。

不甚识文义和颇识字书,有些矛盾,利嘴则是一致的,这是刘瑾的一个特点,在他后来的官场中大有用场。

刘瑾的另一个特点是他有强烈的权力欲,“尝慕王振之为人,在孝庙时愤郁不得志,每切齿”②。

群臣的弹劾给刘瑾创造了机会。

他对其他宦官说:“使瑾入司礼,可使科道结舌,文臣拱手。

高三历史课件: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1)

高三历史课件: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1)
万 历 东汉、 唐朝、
宦官专权的根源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伴生物。
王 振
刘 瑾
魏 忠 贤
二、明末农民战争
1、陕北起义
(1)原因 (请思考并概括)
1、主要原因:明朝政治的腐败,统治黑暗(政治) 2、土地兼并严重(经济) 3、明朝中后期不断加派三饷(赋税) 4、直接原因:陕北地区连续三年旱灾(天灾)
请回顾: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分别是哪几次?
1、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2、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3、隋末农民起义
4、唐末:黄巢起义
5、元末:红巾军起义 6、明末: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你对历次农民起义的起因、结 局及其影响如何认识?
农民起义的起因:
根本原因: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具体原因: 政治:封建暴政、统治腐朽、赋税沉重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 客观:天灾人祸
武宗、世宗、 神宗、熹宗
严嵩父子
(1)“均田免粮”
明朝中后期的 政治危机
明 中 后 期 政 治 的 腐 败
(1)原因:腐、并、饷、灾 (2)起义:王、 高、李、张 (2)大顺建、 明朝亡
明末农民战争
福王朱常洵
王振、刘瑾、 魏忠贤
和 明 末 农 民 战 争
3、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打击、削弱、夺、调整 结局:镇压、工具、蜕变、
1627年
1644年大顺政权
1644年攻入京 师,明朝灭亡
1644年 张献忠称帝
假如你是崇祯皇帝, 你能力挽狂澜,救大明 帝国大厦于将倾吗? 请说明理由。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皇权腐败。表现为中期以后,皇帝怠 政日甚一日,经济上的疯狂搜刮,大大激化了 阶级矛盾,致使民变接连不断。人们普遍认 为——明亡不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 二是官僚队伍的尸位素餐和整体腐败。尽 管崇祯励精图治,明中后期也有像海瑞、戚继 光、张居正那样以天下为己任的官员,但总体 说来,早在天顺时官员们就已经普遍是“不求 做好人,只求做好官”(李贤《天顺日录》), 所谓“只求做好官”,并非要把官做好,而是 指谋求担任“好官职”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荣华 富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