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

附件: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

第一章综合说明

简要说明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及建设意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其水土保持背景状况、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情况、监测任务缘由及其实施组织等。

第二章编制依据

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应用的主要技术资料和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

第三章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开发建设项目的概况。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组织与施工工艺,突出选址(选线)、施工场地布置、取料、弃渣、土地扰动、挖填土(石)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况。

2、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自然概况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状况等。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介绍项目所在(经)县(区)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产业结构等情况。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包括水土流失

防治责任范围、预测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工程征占地(行政隶属、性质和利用类型)、防治目标、措施布局、主要工程量和实施进度安排等。

第四章水土保持监测布局

1、监测原则与目标。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2、监测范围及其分区。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的规定,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析确定监测范围及其分区。

3、监测点布设。根据确定的监测范围及其分区,分析确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监测的重点地段和重点对象,提出监测点布局。监测点可以根据监测目的、指标的不同,分为观测样点和调查样点。观测样点要有设施设备的配置设计,调查样点要求设立标志,根据监测指标采用相应监测仪器或设备进行量测以获取数据。

4、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计划和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确定监测时段及工作进度。一般情况下,监测时段包括项目施工准备期之前、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

第五章监测内容和方法

1、监测内容。根据工程项目的生产组织和施工工艺特点,分析确定项目施工准备期之前、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

措施运行初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的主要监测内容。

在施工准备期之前,主要是对监测范围的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措施与质量、水土流失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项目建设前项目区的水土流失背景状况。

在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主要是对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监测,包括工程扰动土地面积、降水、大风、水土流失(类型、形式、流失量)、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以及水土流失灾害等,监测评估项目建设期间的水土流失动态。

水土保持措施运行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主要是对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效益等进行监测,主要包括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导工程、降水蓄渗工程、临时防护工程、植被建设、防风固沙工程等措施的数量、质量。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确定工程项目是否达到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防治目标。

2、监测指标与测试方法。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结合各监测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每项监测内容的具体监测指标。针对每个监测指标,分析确定监测的方法、频次、必需的设施设备和数据记录格式。对于重点地段和重点对象,同时确定监测指标数据记录表、观测数据精度和数据分析方法等。

3、监测点观测设计。列表说明每个监测点的监测设施设备配置。对于设施复杂、需要安放设备的监测点,应进行设计,说明设施的规格尺寸、结构、施工布设要求,明确设备的规格、型号、安

装位置及操作、维护程序。

第六章经费预算

1、编制原则和依据。其中,编制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颁布的投资估算办法,以及咨询服务费计列指导意见等。

2、编制方法。包括基础单价、监测工作量和预算等编制方法。编制项目包括监测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和税金。其中,直接费包括人工费(含监测设施设备建设与安装费)、材料费(含建设监测设施所需材料)、资料费、差旅交通费、现场办公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必需的费用,间接费指企业管理费、财务费用和其他费用等。

3、预算结果(概算表)。包括总预算表、年度(进度)投资表及预算附表等。

第七章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1、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包括监测依据、项目及项目区概况、监测设施布局、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组织与质量保证以及监测数据分析、监测结论与建议等章节。

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参见附录1,监测报告提纲参见附录2。

2、监测阶段报告。反映监测过程中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质量、进度),特别是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建议。

3、数据记录册。如果数据较多,又不能在监测报告中全部列

出时,可以单独成册,作为报告的附件。对于水土流失危害,应附专项调查报告。

4、附图。图件包括项目区地理位置图、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图、监测点布设图、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图、监测设施典型设计图。照片主要是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期间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动态照片。

5、附件。包括监测技术服务合同和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函。第八章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

1、监测人员组成。明确主持和参加监测的人员及其职称、专业和分工。

2、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分析提出野外观测、图像图形编制、数据整(汇)编、结果分析等环节的工作制度,包括数据登记与审查、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档管理和成果审核等。

附图

附图应包括地理位置图、工程总体布置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图、水土保持监测点分布图、典型监测点设计图。

附录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附录2: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提纲

附录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附录2: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提纲综合说明

1 编制依据

1.1 法律法规

1.2 规范性文件

1.3 技术标准

1.4 技术资料及其批复文件

1.5 技术服务合同

2 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2.1开发建设项目概况

2.2 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2.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3 水土保持监测布局

3.1 监测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3.2 监测范围及其分区

3.3 监测重点地段、重点对象与监测点布局

3.5 监测时段与工作进度

4 监测内容和方法

4.1 不同时段监测内容

4.2 各监测分区监测内容与监测点监测指标

5 监测结果与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水土保持措施分类分级评价

6.1.2 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评价

6.2 建议

监测数据附表

附图

附件

说明:

1、“综合说明”应简要介绍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工作过程、组织管理和监测成果质量控制,说明监测的主要目标、监测内容及其监测方法、主要结果等。

2、“5 监测结果与分析”应按照水土保持监测分区分别分析水土流失动态,水土保持措施质量、数量及其效益等。

3、“6.1.1 水土保持措施分类分级评价”应按监测分区分别说明各指标的数值及其实现防治目标值的程度。“6.1.2 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评价”是指按项目有关文件的规定目标,分析对应指标的达标情况。“6.2 建议”应在总结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主体工程安全运行、水土资源保护、项目区人居环境等主要方面提出建议。

4、其他部分的基本内容可参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有关章节编制,同时根据监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

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黄水政[1993]35号)

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来源:黄水政[1993]35号作者: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日期:93-11-29 第一条为加强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防洪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利部、国家计划委员会颁发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水利部“关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权限的通知”,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适用于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跨堤、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一、审查权限 第三条在水利部划定的河段河道管理范围内实施建设项目审查,必须按照下列权限,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干支流审查权限划分为:(一)黄河干流托克托(头道拐水文站基本断面)以上河道,支流湟水(含大通河)、皇甫川、窟野河和渭河耿镇桥以上(含泾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大型建设项目,分别由地方省级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经黄委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初审后,报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审查;兴建中型建设项目,分别由地方省级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报黄委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审查; (二)黄河干流托克托至禹门口区间河道管理内兴建大中型建设项目分别由地方省级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经黄委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初审后,报黄委审查;兴建其它建设项目,由地方河道主管机关审查,抄黄委和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核备; (三)黄河干流禹门口以下,左岸至风陵渡黄河铁路桥、右岸至陕豫两省交界处河道(包括该段三门峡库区)管理范围内兴建各类建设项目,分别由黄委黄河小北干流山西、陕西管理局提出意见,报黄委审查; (四)黄河干流左岸风陵渡黄河铁路桥、右岸陕豫两省交界处至三门峡大坝保护区,渭河干流耿镇桥以下至吊桥工程处河道(包括该段三门峡库区)管理范围内兴建各类建设项目,分别由陕西、山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河南省三门峡市三门峡库区管理局提出意见,报黄委审查; (五)黄河干流三门峡大坝保护区至西霞院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各类建设项目,报黄委审查; (六)黄河干流西霞院至黄河入海口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大型建设项目及各类穿堤建设项目,分别由黄委河南、山东黄河河务局提出意见,报黄委审查;兴建其它建设项目,分别由黄委河南或山东黄河河务局审查; (七)支流沁河紫柏滩以下至入黄口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大型建设项目,由黄委河南黄河河务局提出意见,报黄委审查;兴建其它建设项目,由黄委河南黄河河务局审查;紫柏滩以上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大中型建设项目,报黄委审查; (八)黄河北金堤滞洪区管理范围内兴建大型建设项目,分别由黄委河南、山东黄河河务局提出意见,报黄委审查;兴建其它建设项目,分别由黄委河南、山东黄河河务局审查;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发改农经〔2011〕170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中央补助地方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24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8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程根据经批准的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强化管护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实施。 第四条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区群众共同承担。各地应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第五条各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对中央补助地方点多、面广、单项资金少的小型水土保持项目,实行中央切块下达投资规模计划、地方分解安排具体项目的管理办法,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衔接平衡、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建设管理综合监督等工作;水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编制、项目前期工作文件审查、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具体组织和指导项目实施,有关流域机构做好技术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六条水土保持工程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前期工作文件组织实施,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第二章前期工作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纲要2019—2019》共9页文档

附件: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纲要(2006~2015年)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奋斗目标,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水土流失影响我国生态安全,已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制定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明确今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特制订本纲要。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状况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成效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福建长汀、重庆北碚、甘肃天水及陕西长安等地建立了水土保持试验站,开展了水土流失定位观测。新中国成立后,水利部先后三次组织了全国土壤侵蚀调查,查清了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措施效益和预测模型等方面的试验研究,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预报奠定了基础。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狠抓制度和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标准制定、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全面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在各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初步建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长江和黄河2个流域监测中心站、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总站和100个监测分站,建立了18个

4、水利部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监测工作的意见 (水利部水保[2009]187号公布)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提高监测质量,有效控制生产建设活动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现就进一步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监测目的 协助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管理,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协调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效果,提出水土保持改进措施,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建议;提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和公众监督基础信息,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 二、监测分类 建设类项目,征占地面积大于50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大于50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甲级水土保持监测资

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5~50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5~50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小于5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小于5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自行安排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生产类项目,以每年的征占地面积或挖填土石方量为依据,依照上条执行。 三、监测内容和重点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土保持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包括: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取土(石)场、弃土(渣)场使用情况及安全要求落实情况,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含临时防护措施)实施情况,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等。 四、监测方式和手段 承担委托的监测机构必须实行驻点监测,同一项目的驻点监测人员中至少要有1名取得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证书。建设单位自行监测的项目要指定专职人员开展定期监测。 扰动土地面积、弃土(渣)量、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等内容以实地量测为主。线路长、取弃土量大的公路、铁路等大型建设项目,可以结合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等手段调查扰动地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详细]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 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 1.1 自然概况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 4.2万平方千米).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干流河道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干流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1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的工作。 2 水土保持监测是(把脉山河)的基本国情调查。 3 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可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4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一般通常分为(建设期)和(运行初期)。 5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报(上一级监测网络统一管理)。 6(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基础。 7 (水土保持监测费)就是对某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所需要的费用。 8 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费据监测内容及工作量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主体工程具备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按其投资的(0.2%)计算,二是对水保方案新增措施按其一至三部分投资的(1%—1.5%)计算。 9 制定S L 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水利部第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10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共(七章)内容分别是1> 总则

2> 监测站网 3> 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4> 遥感监测 5> 地面观测 6> 调查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11 沿坡面向下运动的水流称为(坡面径流)。 12 坡面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壤中流)。 13 坡面径流小区是1877年由德国土壤学家(沃伦)设计的,用于观测和研究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4 (径流小区)是观测坡面水土流失量的常用方法。 15 利用径流小区观测坡面的水土流失量,是将在微小面积测定的结果扩展到整个坡面,属于(尺度扩展)。 16 石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通常采用的监测方法有(调查监测、地面定点观测与巡查监测) 17 监测资料实行报送制度分为(季报)和(年报)每季度末当月的(20号),对本季度监测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年报时间为当年(12月25号)。 18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之称,也可分为(林草植被)和(作物植被)。 19 郁闭度等于(有林冠覆盖的点数)/(布点总数)×100%

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 - 黄河网

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 二〇一四年三月

前言 无定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流域地处内陆,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降水稀少且主要集中于汛期,降水以暴雨为主,水资源利用难度较大。流域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煤、油、气、盐等矿产的主要富集地,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流域初步建成榆横工业区、榆神工业区、纳林河能源重化工基地、定靖工业区以及南部工业区等多处能源化工基地,成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定河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及输沙量最大的一条支流,是黄河下游淤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由于流域缺少统一规划,各类开发活动缺少监督管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治理;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事纠纷突出;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局部河段水环境污染严重,未来水环境压力巨大,水资源保护监测、监督管理能力薄弱;还需进一步控制入黄泥沙、完善拦沙水库体系等,流域存在的问题使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之间产生矛盾,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防治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高流域防洪能力,促进流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黄河水委员会组织相关单位编制了“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及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第一章流域概况 (1) 1.1 流域概况 (1) 1.2 流域功能定位 (2) 第二章流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 2.1 水文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4) 2.2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 2.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 2.4 水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9) 2.5 环境敏感区调查 (10) 第三章规划分析 (11) 3.1 规划概况 (11) 3.2 规划协调性分析 (15) 第四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 4.1 水文水资源影响预测与评价 (16) 4.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 4.3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7) 4.4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8) 4.5 拦沙水库环境影响预测 (18) 4.6 流域环境问题发展趋势影响预测 (19) 4.7 环境敏感区影响预测与评价 (19) 第五章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与跟踪评价计划 (21) 5.1 敏感目标保护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 (21) 5.2 水环境影响保护对策措施 (21) 5.3 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措施 (22) 第六章评价结论 (23) 6.1 规划调整建议 (23) 6.2 综合评价结论 (24)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法规名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规章 制定机关:水利部 颁布日期:2000.01.31 实施日期:2000.01.31 修改日期: 法规内容: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的建设和管理,规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土保持生态生态环境工作应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对全国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实施监测,为国家制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政策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第四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水利部统一管理全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负责制订有关规章、规程和技术标准,组织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国内外技术与交流,发布全国水土保持公告。 水利部各流域机构在授权范围内管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县级以上水行政方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设立的水土保持机构、以及授权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对辖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实施管理。 第五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按水利部制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 第六条省级以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作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组织实施。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进行修订的,须经原批准机关审查同意。 第七条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心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或报请同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监测站网的建设与资质管理 第八条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的指导下,按基本建设程序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其运行实行分级负责制。 第九条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由以下四级监测机构组成:一级为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二级为大江大河(长江、黄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及辽河、太湖等)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三级为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四级为省级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简本) 前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经济开发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曾经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黄河又是一条多泥沙、多灾害河流,洪水泥沙灾害严重,历史上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黄河的问题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保障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治理难度大,洪水泥沙威胁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水利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布置开展了全国防洪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结合流域防洪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流域内各省(自治区)有关部门开展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听取了专家意见,反复征求了流域内各省(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意见。2004年11月,水利部组织召开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邀请各方面专家、

流域内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规划》进行了审查。在进一步征求流域内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对《规划》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报请国务院审批。国务院于2008年7月以(国函〔2008〕63号)批复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本《规划》在总结以往有关规划、研究成果和黄河治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收集及勘测,获取了最新的经济社会、水文、泥沙、地形、地质资料,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及专题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结合新的形势及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对黄河防洪减淤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防洪工程体系和防洪标准进行了全面复核,提出了防洪减淤规划布局,以及防洪减淤工程和防洪非工程重大措施。为今后20年黄河流域防洪减淤建设与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2018)

前言 简述项目情况、水土保持监测过程及成果并附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 建设项目概况 1.1.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地理位置(点型工程介绍到乡级,线性工程应说明起点、走向、途径县级名称)、建设性质(新建或改建)、工程规模与等级、项目组成、投资(概算总投资、土建投资)、建设工期(开工与完工时间、总工期)、占地面积、土石方量(挖方、填方、借方、弃方)等。 1.1.2 项目区概况 简要介绍项目区地形地貌(地形特征、地貌类型)、气象(气候类型、将数量、雨季时段、风速及主导风向、风季时段、冻土深度)、水文(水系、水功能区划)、土壤(土壤类型)、植被(植被类型与林草覆盖率)、容许土壤流失量、侵蚀类型与强度、国家(省级)防治区划等情况。 项目区点型工程按乡(镇)或县级行政区域确定,线型工程按县或地市级行政区域确定。 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三同时”制度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水土保持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变更、备案,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意见落实及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处理情况等。

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1.3.1 监测实施方案执行情况 对照监测实施方案,说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布局、内容和方法等实施情况。 1.3.2 监测项目部设置 接受委托时间、监测进场及技术交底时间、监测项目部组成及技术人员配备等。 1.3.3 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的位置、类型、数量及影像资料等。 1.3.4 监测设施设备 包括固定观测设施的建设情况,监测设备投入使用情况等。 1.3.5 监测技术方法 简要介绍一般监测方法(包括遥感监测、实地测量、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等)类型,重点介绍针对工程特点采用的监测方法,如无人机、实时监控等。 1.3.6 监测成果提交情况 包括监测实施方案、记录表、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监测季度报告、监测年度报告、监测总结报告等成果的提交时间、对象(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等。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七月

1 规划概要 1.1 规划编制背景 沁河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两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霍山南麓的二郎神沟,流经山西、河南两省,13532km2,其中山西境内12304km2,河南境内1228km2。 近年来能源工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迅猛,水资源需求旺盛,水资源短缺逐渐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形势严峻,水生态系统恶化;防洪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水土流失治理仍需加强;水电开发建设有待规范;流域综合管理有待加强。 为此,水利部2011年12月印发了《关于沁河流域综合规划前期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水规计【2011】640号),同意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组织编制《沁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要充分利用已有规划成果等资料,补充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基础资料,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流域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相关控制指标及总体规划布局;提出不同水平年水资源配置方案以及保障流域城乡饮水安全的对策措施,分析论证沁河流域的可外调水量及调水规模;提出流域防洪工程布局和治理措施以及重点城镇防洪、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以及主要控制断面的生态水量与过程需求,提出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对策措施,开展重点饮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调查评价工作并提出保护措施;提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和监督措施等管理要求;开展水能开发以及其它专业规划;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开展人类活动对沁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影响专题研究等。 1.2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简介 1.2.1 规划范围和规划水平年 评价范围为沁河流域,包括山西、河南两省16个县(区),流域面积13532km2。其中山西省为12304 km2;河南省为1228km2。根据本次规划范围、任务、目标与内容

北京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与成效

北京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与成效 路炳军,袁爱萍,段淑怀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北京100038)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生态清洁小流域;北京市 [摘要]为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服务于水源保护,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探索,不断拓宽监测工作内涵和外延,建立了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连续9年发布了水土保持公报,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有:以项目为依托,全面规划,重点建设;明确职责,建立完善的三级监测机构;水土流失监测与面源污染监测并重;加强水土流失监测规范化建设和监测设施的维护管理;广泛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以监测站点为依托,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注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0-0941(2010)06-0009-03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端,全市总面积16410k m2,其中山区面积10072k m2,占全市总面积的61.4%。据统计,全市有水土流失面积4089km2。目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快水土流失防治、促进饮用水源保护,是新形势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北京市提出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0的思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服务于水源保护,定量评估生态清洁小流域效益是新形势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自1999年以来,北京市积极探索,不断拓宽监测工作内涵和外延,努力提高监测工作科技含量,加强监测队伍建设,建立了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测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1新时期水土保持监测的思路和目标 通过定期遥感调查、地面定点水土流失观测、野外调查、建立和推广使用北京市土壤侵蚀模型、开展小流域水质水量调查等,摸清水土流失状况,掌握水土流失动态及其发展趋势,全面科学地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效益,为北京市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首都饮用水源保护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主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2.1水土流失宏观调查监测 1999)2000年,利用/3S0等技术,进行了全市水土流失基本情况调查,划分了水土流失类型区,调查摸清了水土流失宏观情况和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完成了第三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北京市的调查任务。结合调查结果,完成北京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工作。 2007年,利用北京市1号小卫星高分辨率影像资料,结合多年地面径流小区观测数据,完成了全市土壤侵蚀调查工作。2.2地面监测网络建设 根据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及其分布情况,选取代表性区域建设地面观测站点。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完善,目前已在全市7个山区县建立了11个坡地径流场(163个坡地径流小区)和14个沟道控制站,覆盖了五大流域和整个山区。在每个山区县选择治理后与未治理的小流域和治理前后的小流域进行水质水量调查监测。目前,已经形成了坡地径流场)沟道控制站)小流域的地面监测网络。径流场的基本观测指标有土壤理化性质、降雨量、降雨强度、径流量、泥沙量、土壤含水量等传统水土流失观测指标,同时为满足面源污染控制和水源保护的需要,拓宽水土流失监测思路,增加总磷、总氮和COD等部分水质监测指标。 从1999年开始连续观测,目前已有降雨量、径流量、泥沙含量等数据十几万条。通过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探索侵蚀机理与规律,评价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现状。 2.3建设水土流失自动监测系统,提高监测水平和科技含量 为提高北京市水土流失监测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实现对水土流失动态的监测,在密云石匣、延庆上辛庄、怀柔汤河口等3个坡地径流场的23个重点坡面径流小区和密云木头峪等10个沟道控制站安装自记雨量计、自动采样器、雷达水位计等设备,实现了降雨、径流、泥沙等指标的自动采集、GPRS传输、存储和分析。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计算的准确性,推进水土流失监测数据管理的自动化,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传输和入库,配合前端自动化采集系统的建设,开发研制了北京市水土流失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监测数据的读写、接收、统计、处理、分析、传递、反馈和检索等功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电话及GPR S,实现了全市各监测点自动观测数据和人工观测录入数据两类数据的网络上传,并初步实现了北京市水土流失监测数据网上管理。信息处理包括对监测资料的汇总、整 #9 # 中国水土保持S W CC2010年第6期

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的函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文件 水保监…2006?16号 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的函 各流域机构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各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各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持证单位: 为了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质量,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健康发展,我中心组织编制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见附件)。现印发你们,请在工作中参照使用,并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是由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用于规范和指导监测技术人员开展项目监测活动的技术文件,其重点是:依据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文件,经过一定深度的现场查勘和调查,针对项目的具体特点,对水土保

持监测的内容、时段、监测点布设、主要观测指标及其方法与频率、监测工作组织管理、实施进度和预期主要成果等进行设计。该文件可作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的技术条款或附件,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监测工作进度与监测成果质量得到保证。 附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二○○六年七月六日 主题词:水土保持监测设计实施计划提纲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2006年7月6日印发

附件: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 第一章综合说明 简要说明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及建设意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其水土保持背景状况、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情况、监测任务缘由及其实施组织等。 第二章编制依据 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应用的主要技术资料和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 第三章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开发建设项目的概况。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组织与施工工艺,突出选址(选线)、施工场地布置、取料、弃渣、土地扰动、挖填土(石)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况。 2、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自然概况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状况等。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介绍项目所在(经)县(区)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产业结构等情况。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工程征占地(行政隶属、

深圳市水务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深圳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制度的通知(2008)

深圳市水务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深圳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制度 的通知(2008) 【法规类别】水土保持 【发文字号】深水政[2008]19号 【发布部门】深圳市水务局 【发布日期】2008.01.21 【实施日期】2008.01.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深圳市水务局关于重新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深圳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制度的通知》等7 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深水政〔2008〕19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部分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深府办〔2007〕70号)的要求,我局对2001年12月31日前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对需要继续执行的规范性文件作了必要的修改。现决定将《关于进一步落实深圳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制度的通知》等7件规范性文件重新发布。本次重新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自重新发布之日起有效期为5年,到期自动失效。我局2001年12月31日前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本次未重新发布的,今后不再执行。

深圳市水务局 二○○八年一月二十一日深圳市水务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深圳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制度的通知 (深水保字〔1999〕5号) 各区水务局(农林水务局、办),各街道办水务所,局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落实我市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向政府部门提供动态监测数据,现将修订过的《深圳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制度》印发给你们,请你们认真执行,把此项基础工作落到实处。 深圳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制度 一、全市设三级网络进行分级管理,即市监测总站、区监测分站和镇监测基础站。各级网站布设在相应的水务主管部门内。 二、市监测总站直接管理区监测分站和市属网员单位,特区内的罗湖区、盐田区、福田区和南山区不设基础站,宝安、龙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附件: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 第一章综合说明 简要说明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及建设意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其水土保持背景状况、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情况、监测任务缘由及其实施组织等。 第二章编制依据 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应用的主要技术资料和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 第三章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开发建设项目的概况。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组织与施工工艺,突出选址(选线)、施工场地布置、取料、弃渣、土地扰动、挖填土(石)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况。 2、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自然概况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状况等。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介绍项目所在(经)县(区)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产业结构等情况。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工程征占地(行政隶属、

性质和利用类型)、防治目标、措施布局、主要工程量和实施进度安排等。第四章水土保持监测布局 1、监测原则与目标。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2、监测范围及其分区。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的规定,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析确定监测范围及其分区。 3、监测点布设。根据确定的监测范围及其分区,分析确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监测的重点地段和重点对象,提出监测点布局。监测点可以根据监测目的、指标的不同,分为观测样点和调查样点。观测样点要有设施设备的配置设计,调查样点要求设立标志,根据监测指标采用相应监测仪器或设备进行量测以获取数据。 4、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计划和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确定监测时段及工作进度。一般情况下,监测时段包括项目施工准备期之前、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 第五章监测内容和方法 1、监测内容。根据工程项目的生产组织和施工工艺特点,分析确定项目施工准备期之前、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的主要监测内容。 在施工准备期之前,主要是对监测范围的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措施与质量、水土流失状况等基本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 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201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2011年12月,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2012年12月《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 1.1 自然概况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 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4.2万平方千米)。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干流河道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干流河道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桃花峪以下至入海口为黄河下游,干流河道长786千米,流域面积2.3万平方千米。与其他江河比较,黄河流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 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径流量534.8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仅占全国的2%,人均水量 为全国平均的23%,水资源相对贫乏,且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62%的水量来自兰州断面以上。 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多年平均天然输沙量达16亿吨,多年平均天然含沙量35千克每立方米。黄河泥沙来源具有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的特点,90%的泥沙来自中游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7~10月份来沙量约占全年来沙量的90%。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为7.86万平方千米,仅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

加强黄河水文化建设

加强黄河水文化建设,促进黄河事业和谐健康发展原创于:2010-10-1509:58:00 标签: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它不仅是一条雄浑壮阔、润泽万物的自然之河、生态之河、生命之河,也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文化之河!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在治理黄河、开发黄河、利用黄河、保护黄河,并与黄河相依相存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培育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黄河水文化,它不仅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不愧为中华文化之瑰宝和奇葩,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和旗帜,引领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今天,我们走进了历史发展的新时代,黄河事业的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大好机遇,又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形势喜人、形势逼人,任重道远。大力弘扬黄河水文化、发展黄河水文化,繁荣黄河水文化,是时代的呼唤,是亿万黄河儿女的热切期盼,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对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和谐之河、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健康之河,加快实现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促进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肩负起建设黄河、保护黄河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力加强黄河水文化建设,积极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加快实施文化兴黄、科技兴黄、人才兴黄战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黄河、善待黄河、爱护黄河的良好氛围,着力构建与流域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及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完善流域水工程体系、水沙调控体系、水电开发保护体系,流域规划体系,水法规保障和水行政执法体系、人才保障体系、科技创新体系,防汛抗旱减灾救灾保障体系、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保障体系、现代化的流域综合管理体系、水文化开发与保护体系,大力增强流域的综合防洪减灾能力、水资源调配和管理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切实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健康发展。 1、加强黄河水文化宣传教育,为黄河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营势造场 黄河水文化具有信念认同、心理认同、机制认同、行为认同等多方面的价值功能,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精神意志、智慧能力等诸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提供强大的思想力量、科学力量、信仰力量和精神力量。目前,黄河面临的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既有自然客观因素,也有主观文化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问题,不仅需要采取行政、科技、工程等手段,更需充分发挥水文化的巨大作用,从文化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观念和思维、对策和方略、方向和目标、措施和行动,转变治河观念,调整治河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加强黄河水文化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各种水文化教育活动,广泛宣传黄河的历史和发展变化,普及黄河水文化知识,充分展示黄河古代文明成果和现代治黄成就,展现黄河风貌,弘扬黄河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水观和河流伦理观,增强全社会的亲水、节水、爱水、保水意识和水危机意识、生态文明意识,让更多的人走进黄河、拥抱黄河、了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收费标准

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理、监测、评估、咨询等计费工作,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健康发展,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的有关规定,现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和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服务费计列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 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的规定,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的水土保持勘测设计费按该文件执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可参考表1标准计列。

表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计列标准 二、水土保持监理费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修订建设监理与服务收费标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5]632号),国家发改委与建设部将共同开展建设监理收费标准的制定工作,水土保持监理收费应按新标准计列。新标准未颁布前,可参考主体工程现有标准执行。三、水土保持监测费 根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要求,水土保持监测费包括监测设施费和施工期监测费。其中,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费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费中计列,施工期监测费可参考表2标准计列。

表2 水土保持施工期监测费计列标准 注:地貌类型调整系数山区为,丘陵及风沙区为,平原区为。 四、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规定,开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建设单位应委托水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咨询评估单位编制《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其费用可参考表3标准计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